登陆注册
2125400000002

第2章 成语(1)

滥竽充数

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音乐。在各类乐器中,他最喜欢听竽的大合奏,他觉得这种乐器古朴典雅,吹奏起来娓娓动听。齐宣王喜欢讲究排场,听竽也不例外。他每次听吹竽,都要组成一支300人的大乐队。他给竽师的待遇很高,因此很多竽师都想到他那里吹竽。有个叫南郭先生的人,对吹竽一窍不通。他听说有这样的事,觉得300人一起合奏有机可乘,决定碰碰运气,说不准能够讨点赏金,于是,他就来到皇宫加入到合奏的队伍当中。他本来不会吹竽,每当演奏的时候,他就混在吹竽的人群中凑数,装模作样,鼓起腮帮,嘴唇翕动,做出非常卖力的样子,其实根本没有发出一点声音。但是,他也得到了齐宣王赏给的丰厚薪俸。就这样,南郭先生混了很多年,一点吹竽的技艺也没有掌握。后来,齐宣王驾薨,他的儿子齐潘王继承王位。齐潘王受父亲的影响,也喜欢听吹竽,但是他的习惯和他父亲不一样,他喜欢听一个一个地轮流独奏。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挟着铺盖连夜逃走了。

半途而废

战国时期,有个叫乐羊的读书人。乐羊读书没有恒心,也很不用心,他到很远的地方寻名师深造,没到一年便回来了。当时,他的妻子正在织布机上织布,以为他学成归来,十分高兴,问道:“你的学业已经完成了?”乐羊说:“还没有呢,只是我在外面天天想家,而且又住不习惯,所以就回来了。”他的妻子一听,立刻拿出一把剪刀,把织布机上已经织好的布匹从中间剪断。乐羊见妻子如此,觉得很奇怪,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妻子对他说:“蚕吐丝,丝织成线,寸缕累积,丝丝相连。我要不断地织,才可以织成一匹布。现在剪断了,不是前功尽弃,浪费了以前不少日子了吗?做学问也应日积月累,连续不断,才能成才。如果半途而废,与这些断了的丝线有什么区别呢?”

乐羊听了深感惭愧,觉得不应辜负妻子的心意,决心今后一定要坚持学习,不再间断。第二天一早就出门,继续拜师求学。这一别就是七年,终于学有所成。后来,魏文侯看中了乐羊的学识,封他为官。

草木皆兵

东晋时期,前秦占据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与统治中国南方的东晋形成了对峙。前秦皇帝符坚仗着自己的势力强大,想要一举消灭东晋,统一全国,便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大举南下,很快攻占了寿阳(今安徽寿县)。

晋朝得知前秦军队来犯,宰相谢安便派其弟谢石和侄子谢玄等带领八万兵马去迎敌。晋军和秦军兵力悬殊,晋朝的许多官员都十分害怕。谢玄同将领们商议:必须趁秦军大部队未到的时候,乘其不备攻击他们的前锋部队,挫伤他们的士气,才能彻底击败他们。于是,谢石派刘牢之率领五千精兵,先对洛涧的秦军发动突然袭击。秦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失惨重,这一仗,首先挫败了秦军锐气,晋军士气大振。

符坚带领八千秦军赶到寿阳,听说晋军消灭了他的洛涧守军,大吃一惊,也没有先前那么骄傲了。他登上寿阳城楼,看见晋军的队伍训练有素,十分严整,不由得胆怯了起来。当他把目光移到远处的八公山上时,突然发现山上埋伏了无数的晋兵。其实,八公山上并没有晋兵,只是符坚见到晋军的威整,一时眼花,把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晋兵了。随后,他对站在身旁的符融说:“晋军如此强大,怎么能说他们弱呢?”

不久,晋军渡过淝水,大败秦军。符融阵亡,符坚也中箭受伤。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

后来,人们就用“草木皆兵”来形容人极度恐慌,稍有动静就疑虑重重。

朝三暮四

古时候,宋国有一个老头儿,很喜欢猴子,在家里养了一大群。日子一长,他对猴子的性情就了如指掌,而猴子好像也懂得了主人的心意似的,经常做一些奇怪的动作来逗老头开心。于是老头儿对猴子就愈发喜欢了,宁可让家里人饿着肚子,也要让那些贪心的猴子顿顿吃饱。不久,家里的粮食快要吃光了,他想把猴子的饭量减少来节省粮食,但是又怕猴子们不肯答应,怎么办呢?一晚上也没想出个好办法,害得老头整夜都没睡好觉。第二天一大早,老头就起了床,走到猴群面前,对它们说道:“从今天起,我给你们吃橡子,每天早上三升,晚上四升,你们看这样够不够?”猴子们一听,都乱蹦乱跳,呲牙咧嘴地表示不满。“好吧,好吧,”老头儿连忙又说,“增加一点,给你们早上四升,晚上三升,总该满意了吧?”猴子们听了,都摇头摆尾地趴在地上,十分满意。

鸡鸣狗盗

战国时期,齐国的相国孟尝君是个很有能力的人。孟尝君出使秦国时,被秦王扣留。秦国的大臣都劝秦王杀掉孟尝君。孟尝君得到消息,立即暗地里托人去见秦王的宠妃燕姬,请燕姬劝说秦王放了自己。燕姬答应了请求,但要求孟尝君送他一件白狐皮袍子。

可白狐皮袍子只有一件,已献给秦王了,孟尝君正犯难时,他的一个门客说:“相国请放心,我这就去把秦王的那件白狐皮袍子弄来。”当夜,这个门客装成狗爬进秦昭王的宫殿里,顺利地偷到了那件白狐皮袍子。燕姬得到了心爱的白狐皮袍子,就在秦王面前替孟尝君说了不少好话。秦王就稀里糊涂地答应了放孟尝君回国。

孟尝君料定秦王会后悔,连夜带着门客直奔秦国边境的函谷关。可是,他们到关口正当半夜,而关门要等鸡叫了才开。这时,孟尝君的门客中有个人“喔喔喔”地学了几声鸡叫,引得周围村子里的公鸡都跟着叫了起来。守关人听见鸡叫,以为天亮了,便打开了关门。于是,孟尝君一行得以逃出秦国。等到秦王的追兵赶上时,孟尝君早已进入齐国境内了。

惊弓之鸟

战国时,魏国有个神箭手叫更羸(léi),射起箭来百发百中。一天,他和魏王一起散步时,天空中飞过一只大雁。更羸对魏王说:“大王,我只用弓,不用箭,就可以把大雁射下来。”魏王当然不信了。于是,更羸便举起弓,拉动弓弦,弓弦“嘣”的一声响后,那只大雁果然哀叫一声从空中跌落下来。

魏王大吃一惊说:“想不到你竟然有这么高的本领!”

更羸笑着说:“不是我的本领大,是因为这是一只受过伤的雁。它飞得慢,是因为伤口疼痛;叫声悲惨。是因为它掉队了,失去了同伴。它惊魂未定,听到弓响,就拼命往高处飞,一使劲,伤口就剧烈疼痛,所以就掉下来了。

后来,人们便用”惊弓之鸟“形容受到过惊吓或打击的人,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惊慌、害怕。

独步天下

东汉初年,汝南慎阳人戴良才学超群,见解奇特,但秉性清高,讨厌做官,一直在江夏山中过着隐居的生活。有一次,他的同乡谢季问他:“您认为天下有谁能跟您相比呢?”戴良自信地回答道:“我好比那夏禹和孔子,独步天下,无人可比!”

东施效颦

春秋时,越国有一位绝代佳人名叫西施,她有心疼病,疼起来时她就用手捂着胸口,皱着眉头。和西施同村有一位长相丑陋的女子名叫东施,她认为西施的样子很美,便也像西施那样按着胸口,皱起眉头。村里的富人见了都闭门不出;穷人见了也都领着老婆孩子躲得远远的。

痴人说梦

相传在唐高宗时,江淮一带来了一个和尚,行迹来历让人难以琢磨。有人问他:“汝何姓?”和尚回答:“我姓何。”人们又问:“你是何国人?”和尚便说:“我是何国人。”书法家李邕在为其撰写碑文时竟然把这当成了实话,他写道:“大师姓何,何国人。”慧洪在记述这段事情时评论说:“此正所谓对痴人说梦耳。”

得陇望蜀

三国时,汉中太守张鲁想自立为“汉宁王”。

魏武王曹操知道后,非常气愤,于是率兵四十多万征讨。曹操手下谋士、名将不计其数,所以一路上过关斩将,非常顺利就打到汉中。

眼看着城池就要被攻下,但是城中将士万众一心,攻打了很长时间,仍没有成效。

长史荀攸献计:“张鲁手下有一个贪官,名叫杨松,若给予一些金银,再让他为内应,肯定能够把城攻下。”

曹操便依计而行,结果真的把张鲁打败了。将士们都很高兴,主簿司马懿献计:“起奏王上,今汉中已平,然尚有刘备、诸葛亮虎居两川,倘领兵来犯,吾势危矣。今我军心正齐、锐气正胜,不若趁两川民心未稳,领我得胜之兵讨之,一举可定也。此计甚妙,唯大王察之。”

曹操说:“卿此言差矣,刘备雄才,诸葛亮之智,兼有两川之地,民心已服,羽翼已成矣,急切不可下。再者,西蜀之路崎岖不平,若胜则可,若败,吾军一无可逃矣!”顿了一下又说道:“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

画龙点睛

相传南朝梁代,梁武帝命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白龙。四条龙画得惟妙惟肖,不过都没有画上眼睛。有人不明白是什么原因。张僧繇解释说:“如果画了眼睛,龙就会飞走的。”人们认为他说的太离谱,非要让他画上眼睛不可。只见张僧繇拿起画笔在两条龙的眼睛上一点,霎那间,电闪雷鸣,壁上的两条龙腾空而去,而另外两条没有眼睛的龙依旧留在墙壁上。

望梅止渴

同类推荐
  • 中外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研究

    中外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研究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中、美、英、德、法、俄、日等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轨迹,指明了新闻传播教育的历史使命,明确了新闻传播教育的理念、目标与模式,提出当代新闻传播教育应弘扬人文主义精神,以高等教育为主体,以复式专才教育为途径,以社会责任为专业理念,以国际化为发展目标,以高素质的师资和雄厚的资金投入为保障。本书的读者对象是新闻传播教育工作者、新闻传播从业者、新闻传播史论的研究者和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的学生。
  • 自由在高处(增订版)

    自由在高处(增订版)

    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获得者熊培云继《重新发现社会》之后最新力作。帕得里克说“不自由,毋宁死”,熊培云则说“不自由,仍可活”。自由与自救,是本书的方向与重点。本书旨在从个体角度探讨身处转型期的人们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出版四年来,累计加印三十余次。本次增订,加入新作六万余字,特别增加“历史与心灵”一章,并对自由与责任、中国人的自由传统等内容作了必要增补。
  • 国际传播策划

    国际传播策划

    新世纪以来,国际传播政策、责令及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提高国际传播效果、优化国际传播策略重要途径的国际传播策划日益受到关注。由张艳秋和刘素云主编的《国际传播策划》由学界和业界专家联手打造,是国内第一本关于国际传播策划的综合性研究著作,采用了理论梳理及案例分析相呼应的编写方式,以求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国际传播策划》既可以作为国际传播人才的培训教材,亦可作为媒体从业及研究人员开展国际传播策划与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 百喻经故事全集

    百喻经故事全集

    是印度古代佛教寓言故事集的汉文译本,全名为《百句譬喻经》,列入汉文大藏经,原文尚未发现。百喻经原著者为第五世纪印度僧伽斯那。古文汉译本为南朝齐(公元497~502)时来华僧人,伽斯那的弟子求那毗地。与其他经书不同之处在于,全书通过九十八个浅显、易懂、通俗而目幽默的故事,把佛教的基本教义,如因果报应、从正道、布施、持戒等向大众讲解得清晰明了。因此它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佛经寓言,而目也是众多佛经中少数的平民化、大众化经典。由于《百喻经》成书较早,目均由文言文译写而成,阅读起来似有些难度,因此,特将白话译文一并推出,并做相应点评,同时还配以相近相关的小故事来加以深化。希望对大家的阅读理解能有帮助。
  • 先秦至唐五代语气词的衍生与演变

    先秦至唐五代语气词的衍生与演变

    本书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每个语气词的发展演变过程都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分析,其中不乏精彩的论述。如“者”和“好”,本书对它们演变的语境进行了深入考察,指出“者”从表自指演变为语气词,关键在于其所在的小句属于话题句;“好”由形容词演变为语气词,则源于所在小句的主观化。其他如“尔”、“焉”、“已”、“里”、“在”等词,书中对它们历史演变情况的揭示也相当有启发性,值得重视。
热门推荐
  • 刚刚好的你

    刚刚好的你

    周尽欢没想到过了这么久,她还能再遇到宋演。她记得自己做过最勇敢的事就是大声向宋演表白,但结果却只是听到他冰冷的声音里饱含的鄙夷和拒绝。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又重新出现在她的生活里,还成了她的上司。已经做好准备同这个人老死不相往来的周尽欢却发现,宋演似乎变了。虽然他依旧毒舌、冷漠,但似乎他对她是不同的,让她有些措手不及……周尽欢:“宋演,你不要告诉我,你喜欢我?”宋演:“我就是喜欢你!”
  • 篮坛大金刚

    篮坛大金刚

    当龙金刚冒充“金刚”在纽约帝国大厦塔尖“打飞机”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他其实原本只想成为一名武者
  • 金蚕蛊

    金蚕蛊

    我告诉你,我们寨子里流传一个几千年的法宝,他叫金蚕蛊,有了这个基础,金蚕蛊天不怕地不怕就等于拥有了全世界,祭老祖宗几千年的成就啊,都在这个金蚕蛊的身上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勇创仙路

    勇创仙路

    天有路,人有言,懵懂少年来修仙。修仙路,步步艰,少年独力创青天!修仙途,历劫难,劫不死,此心变。人心变,天心转,由人成天步两端!
  • 风尘温酒

    风尘温酒

    他仍是在晨露间轻啄的白鹤可我不是我他把自己隐藏在黑暗的角落我一路追寻着只余残躯和马革可无论如何无论如何都想与他一起看看日落日出时死去又如何.
  • 神州飘渺行

    神州飘渺行

    现代都市中是否有修真者容身的位置,修真术法和高科技的碰撞胜算几何?一段都市情仇的演绎,一颗修真巨星的崛起,有兄弟情义的难以割舍,有计谋百出的诡谲争斗,还有轰轰烈烈殊死搏斗的酣畅淋漓……修真路难行,且看一个青年如何在现代社会寻求他的修真梦。
  • 宠妃养成实录

    宠妃养成实录

    重生的宛瑶,在满蒙格格中最不起眼,吃货一枚,只待有朝一日,嫁给青梅竹马,相夫教子平淡一生。可谁能告诉她,为什么她吃的这样圆滚滚,还是被前夫留了牌子,是她的打开方式不对,还是嘉庆眼神不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道锁乾坤

    道锁乾坤

    一股强悍的吸引力将他带来一个陌生的世界。是偶然?还是命运的注定!
  • 画地为牢之娇宠一世

    画地为牢之娇宠一世

    七年前一场一见钟情的相遇,就注定两人要终生纠缠。七年前,因为陷害桢楠入狱,欧阳宸如同天使带着十七岁的桢楠离开,三年的真心相待终抵不过一场陷害,消失四年,当桢楠病痛缠身带着无奈,过往再次归来。才发现心中的男人如此的恨自己。当年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当年的往事,四年乃至七年前的陷害和误会。身世之谜,闺蜜之情,爱情的坚守。都在岁月的流逝下一一的揭开。
  • 稗史集传

    稗史集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