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29800000007

第7章 付诸实际行动(3)

松下指出:当大家开始一窝蜂制造的时候,就该急流勇退,因利润再高的产品,也会自此骤跌。一般人都有很多欲望,只要发现一种事业可以赚钱,大家马上一窝蜂地经营。短时间也许还不错,但一段时间之后就立刻陷于恶性竞争,弄得大家都赚不了钱,甚至停业或破产,这种事情真是大多了。如果想避免这样的情形,还是可以办到的,那就得适可而止。

松下先生就曾经经历过这样的事情,那是1925年的事情。当时他到东京办事处巡视,办事处里面摆着真空管,他第一次看到“真空管”。那时候装置在收音机里,非常畅销。办事处主任对他说:“这是最近东京最畅销的东西。大阪方面是不是要卖卖看?”松下先生听了以后觉得“很有意思”,希望能够尽早在大阪发售,因此当场就指令和真空管制造厂交往。结果发现那家工厂规模很小,资金也不雄厚,生产根本赶不上汀货。就当场先付出价款三千元购买一千个,想多买一个都有困难。

回到大阪,松下先生就和真空管的批发商接触,当时因为来货很少,大家都急着赶快订货。这种情况大概持续了五六个月,而松下电器也因此多了一万多元的收入,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笔为数不小的款子。

后来制造真空管的厂家慢慢多了起来,价格自然也逐渐便宜。看到这种情况,松下先生觉得非认真考虑一下不可,因为照这样下去,松下电器可能增加的利润必然会很有限,虽说还有一些利润,而且销路也还可以,但情况已经有所变化,和前一阵子已经大不相同了。重点在于如何把握演变的趋势而不安于现状,因此,先见之明是非常重要的。虽说目前卖真空管还没有什么问题,但松下先生却不想干了,这样似乎有点可惜,何况还是在没有赚到更多钱的时候。

但是话说回来,做生意不能不注意情况的变化,必须要有应变的本能,这就是让他萌发撒手念头的理由。况且已经赚取一万元的利润也应该是收手的时候了,再贪心就不太好。结果,真空管的贩卖情况是不是在自己的预测之内呢?松下先生真的就这样决定从真空管收手,也把自己的意思通知生产工厂和客户,工厂方面因为可以无条件获得大阪地区的客户,心里当然高兴得不得了,而客户方面自然也不会有反对。于是,松下就从这个还没有创造可观利润的真空管贩卖事业上撤资了。

过了四五个月之后,收音机配件的售价急转而下,使一些获利还不错的丁厂和贩卖店一度陷入困境。松下电器因为收手得快,因此并没有受到任何损失。所以凡事都必须适可而止,否则反受其害。

多方听取意见,这正是松下幸之助的经营方略之一。不过,松下同时提醒。在决断的时候,不能受舆论的摆布,不能被闲言碎语所左右。在决定一件事情以后,如果能够获得大家的了解那是最好不过了,但有时候因为决策内容的关系却往往得不到别人的谅解。虽然有这样的网难,但是如果以一个经营者或指导者的立场来看,即使有这层顾忌,恐怕还必须痛下决心的。

一个公司的大小事情,不论如何决断,都会有异议的。有时候,这种反面的意见甚至更为强大,如洪流一般,如果此时的经营者顾忌诸多,采取东方社会伦理式的“吾从众”,而不是“择善而从”,就可能作出错误的决断。这时,就要求经营者以卓绝的胆识、大无畏的气概痛下决心,从而获得转机。

1964年10月,松下的一项决策就是这样做出的。当时,松下分析诸方情况,决定停止大型电子计算机的开发生产。这以前,松下电器的通信部已经为此项工作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已经试制成功了该项产品。

但是,大型计算机的市场前景却不容乐观,需求量极少。鉴于这种情况,松下决定及时放弃这个项目。拟议一经发布,顿时舆论哗然,来自内部、外部的不同意见此起彼伏。大家的一致意见是:花费5年时间、耗资10多亿元的项目就如此放弃,得不偿失;要放弃,日本国内7家生产厂家中的别的6家也可以放弃,又何必是松下首先放弃呢?来自外部的舆论则更有许多猜测,认为松下公司要么是技术跟不上,要么是财政赤字,才放弃这个项目的。就连一些久经沙场的高级职员,对松下的拟议也持怀疑态度。当时,松下的困扰和烦恼是相当严峻的,但他顶住各种意见和舆论。决然决定立即停止这个没有前途的项目,把人力、财力、物力用到其他方面。后来的事实证明,松下的这一决策是正确的。

停止大型计算机项目一事,是松下一生遇到阻力量多的重大决策之一,也是心得最多的一次。他表述自己的体会说:“在决定一件事情以后,如果能获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那是最好不过了,但有时候因为决策内容的关系却往往得不到别人的谅解。虽然如此,经营者还是应该抛却顾忌,痛下决心。”

不过,毫无顾忌地决策,首先要求经营者是合格的。就是说,他要有远见卓识,能及时、透彻地看清事物、把握其实质。松下说,决策时来自四面八方的闲言碎语可能是善意的。但是,员工为公司前途所提的善意建议,有时未必是正确的。经营者必须有识别的才能,否则难免滋生问题。只有能够辨识清楚,才能做出正确的决断。

面对内外的闲言碎语,经营者的主见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还要有冷静,有定力。有些人并非不能认清事态、正确决断,但却往往被来自诸方的舆论迫使改变初衷。有定力者则能立场坚定,不改初衷。

咬定青山不放松

紧咬着目标不放,知难而上,并不是一种肓目的无谓行为,恰恰相反,它是个人陷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最必要的信念。缺少了这么一种信念,一个人就失去了前进的冲劲,会越来越落后于别人,能否继续生存都成了未知数,更别说超越他人。

丰田汽车公司的加藤诚之在他的《我在丰田公司工作的那些岁月》一书中,谈到了丰田公司的丰田皇冠型小汽车打入美国市场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到:“一定要打入美国市场”这项挑战性决策已经成为当时丰田人的一种信念,而正是凭借这种信念,才使得丰田汽车公司在这场战斗中扭转败局。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加藤的上司看到德国的大众汽车公司制造的“甲壳虫”牌小汽车在美国的高速公路和大小街道上畅通无阻。他认为既然“甲壳虫”小汽车可以进入美国市场,那就没有理由不让别的牌子的小汽车挤进去。就这样,“打人美国市场”成为丰田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的首要目标。

这一战略目标一经发布,丰田汽车公司内部引起了一阵骚动,很多人都忐忑不安。因为丰田皇冠的发动机是为当时日本的窄路和低速行驶设计的,根本就谈不上符合美国人对汽车的性能和持久力的要求。再说,皇冠小汽车的工艺还不一定就够得上美国的标准。

的确,丰田皇冠要打入美国市场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当丰田的皇冠车在美国高速公路上以每小时80英里的速度试车时,很快就爆发出很大的噪音。汽车的功率也急剧下降。加藤后来回忆起当时的沮丧,说:“我们的理想就像一只底部有一个大洞的船那般沉没了。我们写信回日本,建议干脆认输算了”。

不过,值得水远赞赏的是,即使在后来技术问题成了堆,丰田公司不得不从美国把车运回日本,丰田公司总部仍然咬紧牙天,坚守“不能认输,打人美国市场”的执著信念。加藤在回忆求上由衷地写道:“除了一种要实现最高理想(打入美国市场)的炽热抱负在支撑着我们以外,别无所有。我们做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坚韧精神也用到了极限,井削弱了自己的竞争能力,我们仍然继续干下去。我们下了决心,每退一步就一定要进两步。”

终于,19年后,丰田公司在美国市场上稳稳地站住了脚跟,在美国也可以骄傲地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19年的努力,似乎太长、太难,但是对造就丰田公司的辉煌来说,这就是一种磨炼,一种值得为之拼搏奋斗一生的契机。这种坚忍不拔的品质更是让世人钦佩。

危难关头奋勇向前

天下美事,没有轻轻松松能获得的,有时甚至需要鼓足勇气,从火中取栗,从虎口拔牙。看上去似乎是普通人不可能完成之事,其中必然包含着很大的风险。只有冒着风险,奋勇向前,才有可能创造奇迹。

波音带着他那班木匠,生产出第一架飞机后,他决定专门从事飞机制造。于是,他将自己的木材公司更名为“太平洋航空产晶制造公司”。可惜,他把这件事想得太简单了,虽然他确实能制造出飞机,而且这种水上飞机也受到美国海军的欣赏,却没有人真正购买它。

一连三年,波音连一架飞机都没有卖出去。资金方面的问题,还有来自各方面的冷嘲热讽,使波音感到很大的压力。但他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他索性将“太平洋航空产品制造公司”改为“波音飞机公司”。表明他将在这条道路上坚持到底。他还聘来一位姓王的中国工程师,设计出一种改进型水上飞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波音时来运转,一下子拿到了美国海军50架飞机的合同,“波音飞机公司”开始加班加点赶造飞机?可惜好景不长,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海军随即取消了剩余飞机的订单,波音公司立陷困境,濒临破产。波音在痛苦中反省公司的经营政策。认为将生意完全寄托于军方是不对的,真正的市场在民间。

自此,波音终于找准了努力方向。他开始转产民用飞机。1921年,波音飞机公司首次成功推出民用商业运输机。后来,又推出“247型”客机。随着公司经济实力和研究能力的增强,它生产的系列喷气式客机“707”、“727”、“737”、“747”客机相继问世,在世界市场上奠定了霸主地位。

危难关头,奋勇向前和急流勇退都是可行的选择。不同之处在于,奋勇向前是冒着失败的危险去追求胜利;而急流勇退则是放弃胜利以避免更大的失败。在胜负难测时,急流勇退是谓理智;奋勇向前却有创造奇迹的可能。

台塑创立之初,它生产的塑胶粉由于价格太高,居然一斤也卖不出去,全部积压在库。原来,台塑建厂时,计划月产100吨,预计每吨生产成本在800美元左右,而当时的国际行情价是每吨1000美元,有利可图。但是,当台塑建成投产时,国际行情价已跌到800美元以下,台塑的售价远远高于市场价,当然卖不出去。为了降低成本,王永庆决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量。在产品严重积压时扩大生产,实属冒险。但王永庆认为,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冒险一搏。

1958年,台塑完成了第一次扩建工程,使月产量提高到200吨。然而,在台塑增加产量的同时,日本、欧洲的同类厂家也在成倍增加产量,成本降幅比台塑更大,国际行情价持续下跌。如此一来,台塑的产品价格还是没有市场竞争力。

怎么办?王永庆决定继续增加产量。小过,应该增产多少呢?如果一点一点往上加,始终落在别人后面,显然不能改变被动局面。

为此,王永庆召集公司高层干部以及外国顾问共商对策。会上,有人提议将月产量增加到400吨;外国顾问则提议增加到600吨。王永庆大胆决定:增加到1200吨。

从月产200吨猛然增加到1200吨,未免太过惊人,与会诸人没有一个同意。外国顾问说:“要进行大规模的扩建,设备就得全部更新。虽然提高到1200吨,成本会大大降低,但风险也随之增大。因此,600吨是一个比较合理而且保险的数字。”

他的意见得到大多数人认同。王永庆坚持认为:“我们的仓库里,积压产品堆积如山,究其原因是价格太高。现在,日本的塑胶厂月产已达到5000吨,如果我们只是小改造,成本下不来,结果只有死路一条。我们现在是骑在老虎背上,如果掉下来,后果不堪设想。只有竭尽全力,将老虎彻底征服!”

终于,王永庆的胆识与气魄折服了所有人,他们都同意增产到1200吨,跟市场搏一搏。

当台塑的月产量激增至1200吨后,成本果然大幅度降低,终于具备了争胜市场的条件。此后,台塑产品不但垄断了台湾岛内市场,并逐渐在国际市场上获得领先优势,终成霸业。

兵法云:置之死地而后生。在处于绝对劣势、正常情况下必败无疑的时候,惟有冒险才有可能取胜。当年女英雄冯婉贞在抗击八国联军时,说:“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结果她硬是带着一群手持大刀长矛的乡民打败了荷枪实弹的敌人。运用这一战术,需要绝大的勇气;而且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不宜轻用。”

具备顽强的意志与毅力

一个人一旦有了必要的目标之后就要为之进行奋斗。时代的变迁,宦海沉浮,政坛的角逐,战争的浩劫,经济的衰败以及世俗的偏见——可能遭受一次次失败的打击,这时若没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坚持到底,美好的理想,远大的目标会付之东流,已建立的信心和信念顷刻就被推翻。

意志和毅力不是一种抽象的、看不见的、感受不到的东西。通过领导者的活动体现出来。它是蕴藏于领导者的内心而直接体现在行动中的心理素质。

意志的顽强性,它表现在领导者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迎难而上。困难越大,挫折越多,斗志越旺盛,干劲越足,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勇气和闯劲。

美国历史上出过三位杰出的总统,他们是独立战争时期的华盛顿,南北战争时期的林肯和反***战争时期的罗斯福。这三位总统在有胆有识方面不相上下,但离我们最近、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恐怕要数罗斯福了。富兰克林·罗斯福出身豪门,与美国历史上另一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同属一族,但他的声望远在西奥多之上。

罗斯福打破华盛顿开创的不连任三次的传统,连续四次登上美国总统的宝座。任总统期间,他大刀阔斧,实行新政,缓和了美国的经济危机,拯救了美国的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不顾美国的孤立主义传统,使美国与英国、苏联结成联盟,为争取反***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纵观罗斯福从政历史,他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位有远见、重实际、精于政治策略的政治家,“没有哪一个美国总统能那样有效地集政治家、政客、鼓动者和导师的品质于一身,而这些品质是伟大人物所需要的。”他初登政坛便显得与众不同,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有人对当时的他评价道:“第二个罗斯福走上了三十多年前的西奥多·罗斯福就已赢得声誉的舞台,这是不能等闲视之的事情。”的确,他那贵族的气质和从容不迫的举止首先便征服了很多人,但是真正让他出人头地的却是他果敢的开创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同类推荐
  • 聪明女人人脉学

    聪明女人人脉学

    美国有一句流行语说:“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what vou know),而在于你认识谁(whom vou know)。”聪明女性更是高声提醒所有的女性同胞:女人,人脉决定财脉、情脉,甚至是你的命脉!人脉是一个女人获取财富、抓住爱情、走向成功的门票。 本书结合当今女性人脉关系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大量的真实事例和简明的理论,介绍了女人如何建立人脉关系,如何利用人脉关系办事的方法和技巧,全书小中寓大,俗中见雅,给女性朋友提供了一整套实用、高效、便捷的人脉关系成功妙略。 女人要相信,只要拥有完善的人脉,天底下没有办不成的事!
  • 读者文摘精华:没人会责怪你的精心准备(原创版)

    读者文摘精华:没人会责怪你的精心准备(原创版)

    这是一本励志作品集。收作者100余篇经典作品。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萨。看似平凡细小的东西,却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看似随手拈来的素材,通过作者一支普通的笔,也能编织成精美的文章。本书作者有近20余篇作品被选大、中学教辅、教材和中、高考语文试卷。同时也是《读者》等多家大刊、名刊的签约作家。温馨、美好、哲理、励志构成了这本书的特。别具一格的阐述,对人生的感悟,于滴、细节、碎片之中闪烁着真、善、美的色彩,以充沛的感情、深邃的意境、丰富的哲理,为人们烹饪思想盛宴、审美大餐。
  • 精美卷首语(名人佳作)

    精美卷首语(名人佳作)

    本书收入散文百余篇,分青春的呼唤、伟大的渴望、生命的追问、美丽的错误、教训与启示五辑。
  • 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乔布斯的人生忠告

    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乔布斯的人生忠告

    乔布斯,这位亲手打造苹果帝国的男人,创造了IT历史上最辉煌的商业奇迹。今天的苹果公司在全世界已放射出夺目的光彩。也许乔布斯是不可复制的,我们也无需去复制别人。因为在《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乔布斯的人生忠告》中,乔布斯已经告诉大家收获成功的秘籍——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乔布斯的人生忠告》将乔布斯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精彩地呈现给读者,用最生动的案例和最简单的道理给予读者诸多人生启示。通过阅读《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乔布斯的人生忠告》,你会认识到,你和乔布斯之间唯一的差距在于专注和付出。所有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业并努力付出的人都可以收获了不起的成功。
  • 毒型人格

    毒型人格

    这是一本能帮助人们彻底透视、摆脱13种人际毒害的实用读本。用正面的解决心态、播种法则和专注法则来化解13种人际毒害,搭配实用的语言技巧,让你从此不受他人左右,成功摆脱毒型人物,在人生、职场、情场、朋友圈以及亲子关系中,拿回快乐人生的自主权。
热门推荐
  • 花就完了

    花就完了

    孙浩宇心心念念了一辈子的系统终于来了,而且还是个暴爽系统……所有……花就完事了
  •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读文人传说故事可以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许多故事本身就如诗如画,令我们读了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读文人传说故事还可以提升我们的生活品位,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陶冶。当然读文人传说故事最大的收益是可以使我们增长智慧,特别是那些文人墨客之间的唱和往还,文人墨客与官僚政客之间斗智斗勇,与风尘女子们的恩恩爱爱,与僧侣、道士之间的友谊与纠缠,这些传说故事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了当时那些时代的丰富生活画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们比真实的历史更生动,也更全面,比真实历史更能使我们得到教益和收获,也是更能令我们感动的活教材。
  • 前任屠宰场

    前任屠宰场

    和你在一起是为了谈恋爱,现在分手了,还是把你宰了吧。用这款APP可以把前任屠宰掉,一件下单,永远消失!
  • 一吻五别

    一吻五别

    如果易梓航可以重来他一定会抓着林轩的手死也不放如果林轩可以重来她一定不会再遇见易梓航
  • 世界上的恐怖袭击(世界军事之旅)

    世界上的恐怖袭击(世界军事之旅)

    青少年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他们不仅对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也对军事科学充满了强烈的好奇。真实地展现人类军事活动,也许我们无法成为一场军事变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但我们可以把军事百科作为模拟战场。本丛书从不同角度阐述军事的相关知识。
  • 香君笔

    香君笔

    观霞峰上霞延万里,妆点人心,夜晚无霞,那是她在为世人作画。梦芸儿第一次和他见面,她把场面弄得很尴尬,紧接着第二次见面,是偷东西被逮了个正着……
  • 平凡女也有男神爱

    平凡女也有男神爱

    一天,琪琪去公园林玩,看见一个男孩再哭,她把自己的糖给了男孩,男孩不哭了,从此,男孩成了女孩的好朋友,他们是邻居……他们是发小,是同学,他样样都好,长的帅——赖军。她天生平凡,成绩一般,很是叛逆,她父母离异,她有许多不良习惯,对谁都冷冰冰的——唯一对赖军,会做回自己。几经周转,(杜琪)发现自己喜欢上了他……两个人的感情渐入佳境,平凡的她,能否与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他们的感情又该何去何从……最终他们会不会幸福?
  • 旧店的爱情

    旧店的爱情

    旧店的爱情一直都比较古老。在旧店这样一个地方,爱情当然是比较古老的。你怎么可以企求旧店能有崭新而时髦的爱情出现呢?尽管在旧店人家里的电视屏幕上,但凡有爱情出现,必然是如火如荼,轰轰烈烈,必然九曲十八拐,再佐以生生死死撕心裂肺山高水低,甚至刚见了面,手还没拉一下,就急急忙忙上床做事。但那是电视,是旧店以外的人胡乱编造出来,教峻旧店人变坏的。是应该把他们从电视里拖扯出来,剥了裤子,恶狠狠打屁股的。“先结婚,后恋爱”,旧店有点儿岁数的人都会说这句话。这句话是老早以前一部电影里的人说的。
  • 现成话

    现成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驳圣伯夫:一天上午的回忆

    驳圣伯夫:一天上午的回忆

    本书作者对法国文学史上著名文学批评家圣伯父作品的批评与评价。既不是论文也不是小说,而是一部艺术作品。一块小玛德莱娜蛋糕,牵引出丝丝缕缕、连绵不绝的无意识回忆,然后笔锋一转,尖锐犀利。作者强烈抨击权威批评家圣伯夫批评方法的机械和错误,及因此造成的对当年法国文坛所有文学天才的轻视与误读。全书既有抒情的叙述,又有理 性的思辨,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映照。书中有近半篇幅笔调与《追忆逝水年华》相似或呼应,是作者思想精华的浓缩,为后来的文本主义和结构主义批评奠定了第一块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