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30500000003

第3章 食色男女共烹男女,同享美食(2)

甜吃就比较适合新鲜热馒头,一面看网络下载的电影,一面下意识地揪下一小块馒头,不是直接送到嘴里,而是蘸一蘸炼奶再吃。我看完一部电影,基本可以蘸完小半碗炼奶,吃完一个到一个半大馒头,吃到几乎不便动弹的程度。有时候,在炼奶短缺的时候,我以蜜糖替代,还要甜到骨髓里。

馒头这种元凶就算了,难不成还捉人家归案?

至于肥胖,我想起有人说过,我胖起来只是想在你的心里多占一点地方,我重起来只是想在你的心里多占一点分量。这话像是爱情通知,更像是肥胖借口。

我,两样都占了。

肉里风月

本来把题目取做《肉里虫二》,但虫二显然不如风月更直抵人心。

就好像前凸后翘的比基尼女郎,当然比粗服乱头的灶下厨娘要更吸引眼球。而一盘红亮冒油的回锅肉,当然也远比那碟姿色平庸的白水煮肉更撩人口水。

风月是个暧昧的词,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喜欢青山白马逐风月,一骑红尘走天涯。古人把风月婉称为虫二,他们吃饱等饿,闲来无事,就把 “風”(风)字和“月”字去掉边框,风月就成了虫二,取其风月无边之意。既然处处有风月,无事不风月,那么肉里风月也就说得过去了。

最有风月的人,是女人。

最爱风月的人,是文人。

最有风月的肉,当属回锅肉。

20世纪初,在十里洋场的上海,曾经出现过一个鸳鸯蝴蝶派的文学流派,专写风月言情。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张恨水先生就特别喜欢吃回锅肉,每当写小说写累了,他就踱步到院子里,伸伸懒腰,打打哈欠,手搭凉棚,看看天色,摘下青蒜,猪肉过水,上油锅、加辣酱、放青蒜,美美吃上一顿,再打着饱嗝回到书房继续写他的风月,写他的《金粉世家》、《啼笑因缘》。

后来,香港的李碧华笑他的回锅肉是鸳鸯蝴蝶回锅肉。

也许就因为这回锅肉,张恨水先生的风月小说,总比别人多了一点肉香辣香和蒜香,人人爱看,个个爱吃。

人世间的风月之花,常常盛开在这样一盘世俗的回锅肉里。

回锅肉里肥瘦相依,爱恨交集,软硬夹杂,有瘦肉结结实实、正正经经的劲道,也有肥肉颤颤巍巍、油油滑滑的性感,是菜中最为世俗香艳的肉,也是最有致命诱惑的肉。

二手男女也是回锅肉,这些经历了上次婚姻和感情的滚水焯、油锅炼,去了油,爆了香,卷成吱吱冒油的灯盏窝,变得老辣微甜,从容不迫,会哄你也会驾驭你,仰天长笑对众生,逢一个俘虏一个,见一双灭两个,无敌于情色江湖。

世人都爱回锅肉,殊不知回锅肉里有美味的危险,你以为不肥不瘦,不咸不淡,于是吃得口滑,不知不觉吃下半碟,把裤头撑得滚圆。就像一些老练的二手男女,一颦一笑里全是历练过的风月。

人肉里的风月,远远要比猪肉里的风月还要叫人屈膝的。

把舌头当拖把

吻的方式深浅不一,花样百出。

害羞的男女互吻,顶多像羽毛一样轻轻掠过对方的唇。拘谨的男人轻吻疼爱的女人,像是在对方的额头上盖一个热乎乎软绵绵的印章。顽皮的女人挑逗爱人,只肯像啄木鸟一样轻啄他一口。而热恋中的男女,则会舌吻。

所谓舌吻,就是把自己的舌头当作拖把,把对方的牙齿牙床拖一遍,又一遍,又一遍。

同样,吃玉米也有很多种花样,蒸煮焖炸,层出不穷。

最家常的就是炒玉米。起油锅,炝葱花,下玉米粒爆炒,这叫做“黄金万两”。假如再洒下一抓金黄的松仁,洒下一把碧绿的青豆,松仁粒粒松脆芳香,玉米颗颗饱满脆甜,这道菜就叫做“黄金翡翠尽妖娆”,趁热舀一勺,嚼得满口喷香。好的菜名像狡猾的厨师一样,也会刺激我们的唾液,撩拨我们的舌尖,给我们带来欲望的挑逗。

最无趣的是玉米糊糊,霍霍霍喝下一口,嚼也不是,喝也不是,嚼没有嚼头,直接喝下又恐发生堰塞,玉米糊糊像稀稠不定的泥石流一样,总是在你舌尖犹豫不决的时候,不由分说地,前呼后拥地灌进你的肚子。

最有趣的是爆米花。这也是很多人挥散不去的童年记忆,一条老街,一群小孩,一只火炉,一鼎黑锅,一个风箱,一把玉米,火起锅转,“嘭”一声巨响后,满街飘香。有一个网络笑话:两颗相爱的玉米粒决定结婚,新郎在婚礼开始就找不到新娘了,只好问一直跟在身边的一颗蓬松的爆米花,爆米花害羞地说:“讨厌喔,人家穿了婚纱你就不认得了?” 这蓬松的爆米花,就跟一些空虚蓬松的爱情一样,看着满满一捧,其实就一小把,吃下肚去并不顶饿。当然,有的恋爱并不是为了不饿,只是为了不寂寞。

小时候看见玉米上的玉米须,总把它扯下来,挂在颌下假装京剧老生的胡须,咿咿呀呀地假唱几句。蔡澜嗜好吃玉米须,他在专栏里眉飞色舞地说,把玉米须下油锅,炸得香脆,略加点糖吊味,新鲜可口,最为精彩。玉米须真的比玉米本身更美味吗?这有点像我第一次听到人家用紫茄子把蒂来炒五花肉时,倍感好奇,顿时来了食欲。当我们和食物相看两厌烦的时候,当男女相处日久平淡的时候,不妨借鉴一下蔡澜,把玉米须加点肉末,用猪油煸一煸。

再,把我们平时从不说的情话,说一说。

烤玉米是我的最爱,刷了烧烤汁,洒了孜然粉,淋了黄油或者色拉油,丢进微波炉烤得焦黄,一面慢舔细啃,一面努力体味一个女作家说的:“啃烤玉米,就像跟自家奶奶舌吻……”

3个烤玉米啃完,我愣没体会出这个舌吻,这个女作家难道真的是把舌头当拖把,在吃玉米之前用舌头把玉米棒子拖扫了一遍?

软软硬硬的调情

调情的方式,有硬,也有软。

花生的吃法很多,也是有软有硬。

有人喜欢把新收的花生水煮,咬起来清甜软熟,坐在那里吃了剥,剥了吃,剥剥吃吃,吃吃剥剥,直吃到饱死为止。有人喜欢把花生和猪脚炖得烂熟,盛起一碗,汤汤水水,淅沥嗦啰。还有人喜欢把水煮花生风干晾硬,嚼得滋味深远,嚼到脑门头筋胀痛也在所不惜。

我牙口不好,跟《红楼梦》里的贾母一样喜欢甜软的东西,最近几年更是嗜吃花生酱。李碧华说花生酱又湿又黏,好似烂泥巴,她看见花生酱就胃门落闸放狗。我是开门五里,倒屐相迎,舀一勺,厚厚地抹在热馒头或者面包上,又香又甜,食量立马超出一倍,当然腰围也因此而激增无赦。

张爱玲也应该是嗜吃花生的,在《红玫瑰白玫瑰》里,就借了花生酱来安排男女调情——

娇蕊取出一罐子花生酱笑道,“我是个粗人,喜欢吃粗东西。”振保也笑:“哎呀,这东西最富于滋养了,还会使人发胖。”娇蕊开了盖子道:“我顶喜欢犯法,你不赞成犯法么?”振保心领神会,把手按住玻璃罐说:“不。”娇蕊踌躇半日,就支使振保给她面包抹酱。振保真给抹了。娇蕊从茶杯口上凝视着他,抿嘴笑道:“你知道我为什么支使你?要是我自己,也许一下子意志坚强起来,塌得极薄极薄,可是你,我知道你不好意思给我塌太少了的!”这段读来,我看得到娇蕊的媚眼如丝,看得到振保嘴角的坏笑,也闻得到花生酱的甜腻香气。

张爱玲的小说里还有个漂亮的使女叫做睇睇,长脸儿,水蛇腰,因为和女主人争宠,惨被赶出公馆。临出门前,睇睇虽然两眼哭得红肿,脸庞却寂静得泥制的面具,有人远远偷看她,看久了才发现她脸上有一条筋在那里缓缓地波动,从腮部牵到太阳心,而红而脆的花生米衣子,时时在嘴角掀腾着——霍,原来这妞子竟然还在吃花生!我当年看到这里,心里像打翻了一罐过期花生酱,抹得心里乱七八糟的,明白这睇睇肯定不会去上吊了,因为她还吃得下花生。

一颗花生就能缓解睇睇的悲哀。

我的堂姐夫是酒鬼,逢饭必酒,逢酒必花生米,我见过他炒炸花生米——先是冷锅放湿花生米,再冷油漫花生米,小火徐徐加热,期间不断翻炒,油一开,花生米先是噼啪爆响,继则咝咝小响,等到终尔吡啵有声时,就出锅了,洒上细盐,任其自然凉透。上桌时一看,每一颗花生米都沾着盐粒,带着油花,每一颗饱满油亮,志得意满。这多是酒鬼下酒的心头之爱,一碟花生米、半瓶三花酒、一个人,硬是可以从黄昏吃喝到半夜。

至于“温一壶月光下酒”,根本就是臭屁文人的瞎掰呻吟,只要有一碟酥脆花生米,立马原形毕露,酥脆略咸的花生米一颗紧接一颗吃得像鸡啄米,根本无暇与月色调情,皎皎明月只好去照沟渠了。

对于花生,大多数男人女人都不关门坚拒,各喜欢吃软的硬的,或者不软不硬的。

对于男女间的调情,大多数人却各有各的坚持,有人喜欢硬的,有人喜欢软的,还有人喜欢不软不硬的。

比较少见的是有一种人执拗,不仅软硬不吃,还放了狗在门口龇牙咧嘴。

拥有江湖气质的肉

爱吃牛肉的人,无论男女,多少有点江湖气。

跟味道中正平和的猪肉相比,牛肉味道浓厚,纹理粗粝,更像须发戟张、性情热烈的男人,更有拥有江湖气质。

《水浒传》里江湖好汉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吃的就是上好的卤牛肉。武松喝了十八碗“透瓶香”村酒,吃了四斤牛肉,直吃得口滑,这才提着哨棒,摇摇晃晃上景阳冈打虎去了。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贬到草料场,店家也是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他吃。林冲又自买了些,临走还打包两块牛肉,揣在怀内带走。除了义气,牛肉就是这些江湖男人们的最爱。

《诗刊》杂志曾经发表了毛泽东的《念奴娇·鸟儿问答》,里面也提到牛肉,“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末句有伟人一贯的气冲霄汉,在瞬间就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句。

以致我每次吃到土豆加牛肉,就心生豪气,豪气之后就静等着有没有屁。

古龙的江湖是食色江湖,他那么江湖的人,自然爱吃牛肉,他小说里的武侠人物总是爱吃切得薄薄的牛肉片子,炖得烂烂的红烧牛腩,炒得嫩嫩的蚝油牛肉,细软而不烂的烩牛肚丝……牛肉汤总是由那种胸脯很高,腰肢很细,年纪却很小的女孩子做好端出来的,有人说古龙的牛肉汤更像一个载体,承载着一个好女人应有的内涵。她必须热气氤氲,必须玲珑有致,必须浓而不腻,还必须清而不浮。

古龙真挑剔,这样的女人还真难找。

我嗜吃牛肉,每到饭馆,坐下便点一客水煮牛肉。这道菜的牛肉须得有江湖气的人来切,太薄显得小气局促,太厚又显得心思太重,须胆大心细,要切得半个巴掌大小,从滚烫鲜辣的牛肉汤里,夹起大片鲜辣牛肉,嫩而多汁,实在过瘾。有一次,在同一家饭馆里吃水煮牛肉,一看那汤,浑浊有余油亮不足,一夹那牛肉,比平时的缩水一半,随口问服务生:“你们换大厨了?”服务生答:“没呢,大厨请假回四川,下礼拜回。”同桌的人,见我竟然分得出大厨二厨的水平,大感惊诧。

张爱玲当年吃得出鸡味里有“二天油”的药膏味道,为此“把脸埋在饭碗里扒饭,得意得飘飘欲仙,是有生以来最大的光荣。”我那天也是,假装低头喝了半盅茶,左右顾盼了好一会,这才把得意掩饰过去。

前不久,回家看望生病的老爸,进得门去,即闻到牛肉汤的香气,问老妈,是我们家的汤?

老妈抬起满是皱纹的老脸,说,我每天给你爸炖牛蹄牛筋汤,削皮剔骨撇浮沫,每天要炖8小时。

娶女人,一定要娶这种能为你炖8小时汤的女人。

这种女人,有真爱,比许多须发戟张的男人更有江湖气。

一斤红薯三斤屎

《一只红薯三个屁》这题目我一直觊觎。

不想几年前,竟被铁鹤舞写红薯时抢先用了,搞得我悻悻。那感觉如同你在街头那个烤红薯炉前,看中一只烤得糖油外溢的烤红薯,眼睛一亮,正待伸手,却被眼疾手快的旁人抢了去,叫人怎能不扯颈?

如今,我也写红薯,怎么也要用《一斤红薯三斤屎》,虽然在闻得到、看不到、抓不着的神秘感上略逊,但在分量和重量上,哈,哈,哈,至少拥有压倒性的绝对优势。

这话说完要打几个激灵的。

小时候,我们常常把红薯当水果吃,洗一洗,擦一擦,蹭一蹭,再削一削皮,或者用门牙刨一刨皮,就咬了生吃,咔哧咔哧,又甜又脆。记忆中,生红薯有甜浆汁,滴在衣服上眨眼就变成褐色,永永远远洗不掉,好似什么前科印迹一般,生生世世无计可消除。除了生吃,就是把红薯丢进炭火里烤,这叫煨红薯,等闻到红薯的焦香味道,要赶紧扒开炭灰,把红薯抢救出来,扒出来的红薯灰头土脸,皮绽肉裂,焦香烫手,得“呼呼呼”用嘴吹,得“咝咝咝”倒吸气,还得左手换右手,右手换左手,来回急速倒腾,以免被烫着。因此古人比喻拍马屁之徒就如同吃煨红薯——又吹,又拍,又捧;到了今天,我想这比喻该换成求婚前的男人,他们对婚前的女孩就是又吹,又拍,又捧的。

吃过红薯的人都知道,吃红薯有两多——屁多,屎多。

煨红薯大半熟得不均匀,生红薯就更不用说了,因此吃下去,就要静等屁来,有时是响屁,“吥~~~~”,声调悠扬悦耳,有时是闷屁,“嗤~~~~”,好似单车轮胎漏小气,还有时是连珠屁,“咕噜咕噜~~~~~”令人起疑, 而且这种屁不来则已,一来必是屁意绵绵,放之不绝,一只红薯,远远不止三个屁!倘若在电梯这种封闭空间里放屁,每一个人掩鼻之余都会鼻知心明——那就是臭名昭著的红薯屁了。

我不爱吃烤红薯,这跟三个屁和三斤屎无关,跟交通疏导有关。

我每逢吃烤红薯,喉咙就要被堵塞,好似下班高峰期塞车一样,水泄不通。

每逢这时我就要屏住气,腾出一只手来捶自己的胸口,咚咚两下,不行就再咚咚捶两下。一口水喝下去,感觉得到少许水小心翼翼地沿着喉咙管壁挤过去。然后后面的水才猛地一下发力,似乎喊了声口号,那些水团结起来,齐心一推,喉咙管子中间的障碍物即红薯才被冲下去了。这一口红薯,往往喝得眼泪都迸出一两滴。不是每一滴眼泪都跟激动啊爱恋啊有关,就好像打哈欠,经常也会迸出一两滴没什么感情色彩的眼泪。

虽然用了《一斤红薯三斤屎》这么够分量的题目,我还是喜欢那个《一斤红薯三个屁》。

越得不到的,越觉得特别好。

烤红薯亦然,婚姻和爱情也亦然。

年轻的月饼

年年有中秋,年年看月亮,年年吃月饼。

我们都老了,月亮还没有皱纹。

而月饼最过分,不仅不老,还似乎越来越年轻了。

中秋的夜晚,举头看明月,低头吃月饼。我们引颈望月,天空通常是深蓝色的,挂着一轮金黄的月亮。假如你像鲁迅笔下的后羿对着它:“呔!”大喝一声,月亮也不会理你,抖也不抖一下。倘若你前进三步,月亮便会退三步;你退三步,月亮也会如数前进。

月亮这么多年来,似乎一直不肯老。

“年轻人想看三十年前的月亮,说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湿晕。像杂云轩信纸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而且圆。”这话是张爱玲说的。而三十年前,我们吃的月饼是用纸包的,月饼渗出的油渍浸沁在纸上,湮开一个月饼大的红黄湿晕,散发着香甜温暖的气息,即使月饼吃完了,那张油纸仍可以放在枕边诱你入梦,直到月饼油渍日渐陈旧而迷糊……因着这份有滋有味的儿时回忆,似乎我也有理由说,三十年前的月饼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饼要销魂得多。

同类推荐
  • 论京派文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论京派文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京派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目前的一个重要流派。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文化、中国文学形成了一个百舸争流的话语场。本书试图通过与各种话语的比较分析中,在历史与时代、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立体坐标中,阐述京派文学的叙事立场、叙事策略与叙事方式。京派作家审视历史应当如何实现现代性叙事转换时,对传统和西方始终保持一种文化清醒的态度,故而他们的作品在审美上呈现出一种忧郁的诗性。京派文学的文化反省意识充分汲取了五四文化的积极营养,明显区别与当时流行的实用主义功利观,而有一种深长的袅袅不绝的文化觉醒的意味。
  • 困境赐予我的

    困境赐予我的

    《困境赐予我的》是继《我相信中国的未来》之后,中国青年出版社倾心打造的又一梁晓声精品图书,该书收录梁晓声先生笔耕40余年间暖心经典散文作品60篇,私人化的书写,感人至深的笔调,展现隐藏在家国情怀下,犀利的理想主义者梁晓声温柔、敏感、坦荡的内在世界。全书共分七部分,主题唯“爱”与“善”,包括“爱是永不止息”“记忆的怀旧片段”“卑微者的歌”“最好的时代,最好的人”“越贫穷,越有力”“生命的事”和“时间的玫瑰”,朴质的语言,细腻的文笔,写个人成长、家族记忆、小人物命运,写润玉成珠的情感体验,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平凡人深切的人文关怀,是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名家暖心大作。
  • 与你相遇在素锦华年(宋词四公子的词与情)

    与你相遇在素锦华年(宋词四公子的词与情)

    宋朝是个文治辉煌的朝代,诗人词客风流蕴藉,笔下生花;翩翩少年花前侧帽,柳边系马。而那些美丽的宋词,就如同活色生香的女子,在歌扇轻摇间回眸一笑,就使大宋王朝满堂花醉。
  • 眼光

    眼光

    本书是本散文集,文中虽然很多写的是生活中的事,但作者有一双锐利的审美眼光,擅于将许多人眼里看似很普通、很平常的东西,从中发现美、提炼美,体现出智慧、善良、美、真、自由、希望和爱。每一篇散文如同一幅幅熟悉的画面跃然纸上,让人如临其境,供人品尝和回味。
  • 中国本土精彩老神话(超值金版)

    中国本土精彩老神话(超值金版)

    宫曙光和张馨编著的《中国本土精彩老神话》所选的中国经典神话,在故事的类型上,与世界神话学及中国神话学的体系是相同的,既对应了神话学的学理要求,也对应了古希腊和古罗马以及北欧神话的类型。也就是说,本书的四辑分类从学术的角度上看是科学的,从东西方比较的角度上看也是严谨的。宫曙光和张馨编著的《中国本土精彩老神话》在前人的整理基础上,对中国神话重新进行了彻底的梳理,编者将支离破碎、点线分割、散落各地的中国神话彻底地回归到了一个有着基本脉络、基本情节的体系上,以期较完整地献给中国读者。尤其是广大的中国青少年提供一套详实可靠、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的神话故事读本。
热门推荐
  • 秘密爱情:总裁请离婚

    秘密爱情:总裁请离婚

    是帅哥就很了不起吗?敢嘲笑她嫁不出去,她就非嫁给他看看不可,一不小心,他就成了新郎,咩哈哈哈,她得意地笑,看你还敢不敢再嘲笑我。可是刚刚结婚,她就后悔了,帅哥,我们还是离婚吧……qq群:293874178,欢迎加入
  • BLEAK HOUSE

    BLEAK HOUS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热爱生命

    热爱生命

    《热爱生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最著名的短篇小说,这部小说以雄健、粗犷的笔触,记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人性的伟大和坚强。小说把人物置于近乎残忍的恶劣环境之中,让主人公与寒冷、饥饿、伤病和野兽的抗争中,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充分展现出人性深处的某些闪光的东西,生动逼真地描写出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奏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有着震撼人心魄的力量!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在病榻上曾特意请人朗读这篇小说,并给予了很高评价。
  • 让青少年学会孝敬的故事(青少年素质养成必读故事)

    让青少年学会孝敬的故事(青少年素质养成必读故事)

    《青少年素质养成必读故事:让青少年学会孝敬的故事》分为理解父母的关心与爱护、理解父母的无私与付出、理解父母的苦心与艰辛、理解父母的平凡与伟大、理解父母的唠叨与批评、理解父母的错误与弱点、从父母身上理解爱的真谛。
  •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转移是这一趋势和规律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加快,农村向城镇转移人口的数量将持续而快速地上涨,农民工市民化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
  • 中原匪事

    中原匪事

    一曲绿林好汉的慷慨悲歌、一组山寨兴衰的历史写真、一段不屈男儿的抗倭实录、一部让人扼腕的土匪传记!逢乱局,武装势力相互倾轧;为爱情,土匪头子九死一生;打日寇,众杆子视死如归;遇饥荒,山寨弟兄设场放饭;报大恩,土匪神枪手投奔新四军;为私利,国军师长射杀胞妹;救苍生,文弱秀才勇闯敌营;顾大局,压寨夫人慷慨赴义;不屈服,众英雄挺身跳崖……陈传龙,河南省作协会员,散文、小说散见于报刊,散文《山妞》获第二届全国吴伯箫散文奖,《裸女》获第三届长江杯网络小说大赛中短篇赛区冠军,《疯女》获第四届中短篇赛区亚军。
  • 思路决定出路

    思路决定出路

    当你遇到困难想要创新时,却发现难以推翻固定思维的墙;当你不分昼夜埋头苦干时,却发现无法找到努力的方向;当你想做一番大事业时,却发现手中的资源少得可怜……这时候,你要怎么办呢?思路决定出路,有什么样的思路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出路。对于普通人来说,思路决定了个人和家庭的出路;对于管理者来说,思路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出路;对于政治家来说,思路则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出路。因此,只有拥有明确的思路,才能做出正确的事情。
  • 倾城锋芒

    倾城锋芒

    她是暗夜邪殿的黑暗圣女,亦是生命之塔的光明女神,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皆在她一念之间!前生,她活得太孤独,没有亲人,没有朋友!今世,她本来有一个温暖的家,却在她五岁生辰那天,整个家族惨遭杀害!一千七百五十九条生命就那样消逝在她的眼前!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姐姐被一群人强暴,直至死去!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父亲与仇人同归于尽!她,洛倾城,以血起誓,定要那些人血债血偿!以千倍的痛还之!十年后的她,会踏上怎样的复仇之路,又会绽放出怎样的绝世风华?闯大陆,上九洲,以一己之力挑战大势宗派,火烧帝都,展现惊人实力,从此声名四起,风云变幻!推荐自己的新文:《重生之豪门弃女》:重生后的她意外拥有了光源空间,金钱、权利、帅哥神马都不是问题。赌石寻宝,称霸校园,炼药救人,她在政、商两界如鱼得水,叱咤黑白两道,上古修真世家皆在她的权威下低头哈腰!
  • 闲茶煮酒

    闲茶煮酒

    短篇小说,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慢慢摸索。
  • 台岛魅影

    台岛魅影

    一辆黄色的士在敦化南路停了下来,职业习惯使高志恒常常不到目的地就下车。他刚过二十七岁,已经是个小头目了。三年前,他大学毕业,因品学兼优被情报治安部门看中。经过一年的强化训练后,他跨入了“台北社会工作会”的大门,从事监控社会各行业的特殊职业。他来到“莺莺料理馆”,一股淡淡的柔情涌上全身。但小情人美娣此时却没有在店里。名叫美娣的女孩是个雏妓,才十五岁,桃园县人,父母双亡后跟着舅父来到台北。因家境困难被迫辍学沦落风尘。在一次警察的“扫黄”行动中,高志恒保护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