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31200000002

第2章 故事还要从我说起

一九七六年五月。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带着胶轱辘车深压过的痕迹,清晰地穿过茫茫无际的沙海。

远古时期的两道“边墙”(即:长城,有人曰秦、明二代所建,有人言魏、明二朝、也有人说隋、明时期,无需证)的轮廓如两条饱尝历史沧桑的“卧龙”,各自折射着时代变迁的烙印,挣扎着黑黝黝的长躯,俯卧在沙海中央。累了,该喘息喘息啦!

小路在向前延伸着。

一座土城郭,在经历了无数风雨冲刷后显得残缺不齐,绵绵的沙尘几乎要吞没了城墙的根基。城门早已没了,只有那渐宽的路从城墙坍塌的豁口穿过,形成了一条不太规范的街道。

学校紧挨着商店和公社卫生站。隔路相望,一个较有派头的砖砌大门,如鹤立鸡群般的置立在街道的显眼处,其模样就是过去地主老财家的庄院。一块引人注目的白底红字大木牌挂在门侧,上书:“边城县红井子公社革命委员会”。院内两排齐整的砖瓦房是公社的办公地,旁边一墙之隔,是一座破旧的天主教堂,教堂的顶尖已被打掉,“天主堂”三字被刮的没了模样,只能依稀地看出门口挂着“红井子公社革命委员会粮站”的木牌。

正值农忙季节,街道上的行人并不太多,偶尔有几个行人从商店或公社的大门进出。

在公社中间的办公室里,我作为《塞上柳》报的记者受到了公社书记兼革委会主任的接见。

这是一位三十来岁很有气质的男子,长得眉清目秀,只是在白净脸庞的右眼皮下那颗黑痣,多少给俊俏带来一丝美中不足。

“先锋队不愧是我们的先锋啊!在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以阶级斗争为纲,牢牢掌握阶级斗争新动向,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等方面确实是走在斗争的最前线。”书记认真地向我介绍着:“你还是重点采访一下先锋队的支书姜卫东同志,他会向你介绍的更具体。”

“早有所闻,我也正想见见他。”我答道。

“本来应该有人陪你去,不巧这两天公社的人都驻队去了,就我一个人留守机关,实在抱歉。”

“没关系,我也正好摸摸路,这本身也是一种锻炼。”我显的信心十足,背上那个印有“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黄帆布挂包和主任握手告别。

渐渐地太阳快要落山了,堆积在天边的云层,泛起五光十色的金辉,给浩瀚无际的大沙漠披上了一层美丽的盛装。我无心欣赏这别具一格的诗画景致,只是疾步沿着弯曲的沙漠小路向前走着。

太阳向西方沉去,云层已由红色变成了灰色,又由灰色变成了暗灰色,再变成黑色,渐渐地消失的无踪无影了。而后出现的是嵌在天边的星光,一会儿比一会儿明亮,漫漫沙海之路却越来越模糊不清了。

这条路怎么这么长?我暗自想着:不是说只有五里路吗?然而,漫长的沙海似乎根本就望不到尽头,弯曲的沙漠小路早已和沙漠混搅在一起。加之,透过三百度的近视眼镜,眼前黑黝黝的一片,辨不清路究竟在哪里。

“糟糕,迷路了!”我掏出手帕先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又擦了擦眼镜片,再戴上,眼前仍是一片模糊不清。“倒霉!”我独自抱怨着,一屁股坐在沙梁上,靠着旁边的一棵歪脖子柳树歇息起来。

突然,在离我不远处的一座沙梁上,似乎有一个黑影闪了一下,待仔细辨认时,却又什么也不见了。

“呀!是什么?在漫无边际的沙窝里,不会有狼吧?”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袭上心头,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顺手折断了身后的柳树,胡乱地捋掉了枝叶,用早已渗出汗水的双手紧紧地握着刚刚到手的“武器”,两眼直盯着前方。

黑影又一闪,待仔细看时,呀!又没了。

“快走,此处并非久留之地!”我暗自想着,慌忙挂起挂包,拄着柳棍,急急忙忙的窜下了沙梁。

也不知过了多久,翻了几座沙梁,精疲力竭的我再也没有力气行动了,两条腿像灌了铅似的抬不起来,浑身都让汗水浸透了,冷风袭来,凉透了心。我平躺在沙梁上,索性由它去吧,是祸躲不过,抱着一种破罐子不怕摔的态度。

不知过了多久,那个黑影不知什么时间就站在我的眼前,我“腾”地坐了起来,脑皮一阵阵发紧,但还是看清了,是人,还是一位姑娘。千真万确,绝不是做梦。

姑娘没有言语地望了望我,然后一声未吭地朝沙梁下走去。

“喂,等等!”我已顾不了许多,对于一个在荒沙中迷路之人而言,是人是鬼都成了救星。

姑娘立住了脚,不吭声,也不回首,双目似乎直愣愣地望着黑漆漆的远方。

“同志,是这么回事。”我说:“我是报社的记者,要到先锋队采访,迷了路,能不能?”

姑娘仍不说话,只是迈动着步子向前走去。

究竟咋回事,难道她是哑巴?还是?管她呢,她走哪儿,我跟哪儿,我暗自思量着。

翻过几道小沙梁后,前面不远处有微弱的灯光在闪烁,不时地还传来几声狗叫,姑娘已经给我领路了。

“你是哪个生产队的?”出于感激我问道。

姑娘仍不吭声,只是默默地向前走着。

她难道真是个哑巴?我这样想着,也不好再问什么,只是跟着走吧!

穿过一片小树林,又穿过一块庄稼地,最后停在了一个砖门楼前。院子里的狗早已嗅出了生人的气息,气急败坏地狂叫着。

姑娘还是不说话,只是用手指了指门。

我上前用力敲了敲门,过了一会儿,大门“吱吜”一声开了,从门里闪出一个青年男子。一边揉着眼睛,一边打着呵欠:“寻谁呢?”一口地道的方言。

“找支书!”我掏着介绍信。

“我就是!”支书用手电筒照了照介绍信:“噢,是记者同志,请进!”支书显得十分热情。

“好!”我点头应诺着,刚准备迈步,忽然想起了那位姑娘,再回首,眼前只是一片夜幕,姑娘早已不知去向。

“你寻甚?”支书问。

“刚才那位姑娘!”

“姑娘?”

“不说话!”

“哑巴?”支书也向前走了几步,看了看周围,什么也没有。“你肯定是看花眼了,咱这达根本就没有哑巴。谁家的媳妇,谁家的女子,我清楚着咧!”

“这不真是活见了?”话未出口,但心里却直犯嘀咕。只好带着一脸的迷茫跟着支书走进了院子。院中央,一棵木桩上拴着一条黄狗,又声嘶力竭地狂叫起来。

“悄些,瞎叫甚咧!”支书呵斥着,黄狗果然听话不再叫了。

我随着主人走进屋里,这是个两间一套空的房子,旁边接一耳间(耳房)。洁白的墙壁上贴着几副户县农民画,地上靠墙处放着一个刚油漆过的大立柜,房子正中间的五兜橱上一个带穿衣镜的“凤凰戏牡丹”图更衬托出了房子的整洁和主人的爱好。

从炕上下来一位四十来岁的妇人,一边系着上衣扣子,一边趿拉着鞋,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咱乡下人,起得早,睡得也早。”女主人十分好客和热情,忙着泡茶、递烟。

“噢,真对不起!迷路了,深更半夜的打搅了。”我连忙道歉着。

“怂地方,不要说生人容易‘转脖子’(迷路),就是本地人遇到冬春的沙暴天气,走丢的也是常事!”支书操一口本地腔:“那家伙,黄糊糊的一片,刮得人眼睛都睁不开,走个面对面也难看清眉眼。”

我暗自庆幸,没有遇上那样的天气。

“不要只顾拉话,还没有问记者吃过饭了没?”女主人很是客气。

“吃过啦!在公社已经吃过啦!”我连忙答道。

“可要老实呀,来到咱乡下可不能饿着肚子搞工作!”女主人笑嘻嘻地张罗着:“我收拾收拾,让记者早点歇着。”说完,进耳间去了。

我站了起来,环视着整个房屋,后墙壁上贴着毛主席的画像,像两旁一副对联,一边是:“听毛主席话”,一边是:“跟共产党走”。几张红色奖状,有农业学大寨标兵,有限制资产阶级先进个人,大多数表彰的是姜卫东,其中有两张是姜红梅。

“那是我妹妹,在公社供销社搞收购,算是亦工亦农。”姜卫东介绍着,脸上露出一丝自豪神色,因为贴在墙上的不只是自己的名字,而是他工作实绩的最好反映。那一枚枚鲜红鲜红的政权印章,不是吗?

“被子铺好了,请记者歇着吧!”女主人从耳间走出招呼着。

“你好福气呀!”我夸奖着:“瞧你儿女多争气。”

“这都是托毛主席老人家的福呀!”女主人乐呵呵地打着官腔,“要不是党培养的好,能有今天?”

姜卫东端着煤油罩子灯领我走进耳间,映入眼帘的是墙上的一个大红“囍”字。

姜卫东说:“我是今年刚娶的媳妇,回娘家去了。”说着将灯放在炕边离枕头不远的地方:“你歇着,我到外边炕上睡。”

我抬手看了一下手表,已经是午夜十二点。屁股一沾炕,浑身酸困,两条大腿更是抬不起。熄了灯,便“呼呼”大睡。

至于那个曾领路的姑娘究竟怎样?回家了吗?早已被姜家母子二人的热情和身体的困乏的驱使的无踪无影了。

不知过了多久,突然,院内的黄狗又狂叫了起来,不时地还夹杂着人的跑步声。一个急促的女人呼叫声传了进来:“不得了啦,姜支书,翠翠上吊死啦!”

“在哪达?”姜卫东高声问。

“西沙柳树林。”门外那个女人的声音。

“咋出逑这种事!”姜卫东急急忙忙地穿好衣服,嘴里嘟囔着向外奔去。

我猛地想到她,也急忙穿好衣服,走到外间。

女主人也正在穿衣服。

“出了啥事?”我急切地问。

“一个反革命分子的女子寻了短见!”女主人似乎很平静地说。

我仿佛忽然意识到了什么,推开了房门就向外奔去。慌乱中却忘了院子里的那条黄狗,它“呼”地向我扑来,吓得我一屁股坐在地上。还好,没咬着,铁链和木桩很牢靠地拽着它。等到二次又向我扑来时,女主人已经赶了出来,并一把拽住了狗链子。

“瞎眼货!”女主人骂着,并用手拍着黄狗的脑门。

我已顾不了那么多,从地上爬起,急忙走出院子,看见有几个人向西方奔去。我也快步跟着那几个人跑着。

天已经亮了。

穿过了一片树林,又翻过了两架沙梁,在一架较高的沙梁下面是一片茂密的柳树林。树的长势还真不错,一棵一棵足有碗口粗细。真是天大地大,无奇不有。上面是寸草不生的荒沙梁,下面沙窝窝里却生长着翠绿的柳树。

一棵柳树下,围着一群人,姑娘已经被卸了下来,挂在树枝上的那根要命的麻绳随着微风还在摆动着。

我心上“咯噔”了一下,“啊,是她!”

她为什么要走这步路呢?真像支书妈说的那样是反革命分子的女子?还是另有缘由?迷茫,费解。

微风透过人群的缝隙吹动着她额前的头发,她静静地躺在沙窝窝里,这似乎是她早已选择好了的归宿。

有人在叹息着。

有人在暗自抹着眼角的泪水。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汉在哭叫着:“翠女子,你不该走这条路呀!”

同类推荐
  • 死亡证明

    死亡证明

    以律师的“我”为引线,在为犯有杀人嫌疑的王铁青辩护时,意外发现他所杀害的对象,竟然是60多年前日本军队在衢州进行细菌战争时,日本兵强奸当地姑娘留下的孩子,这名日本兵就是小说的主人翁雪野慧质子的舅公松子屋太。松子屋太临死前关于731部队可怕的经历,并且告诉他在衢州强奸一名姑娘的事实;同时,还告诉她三年前她的母亲美玑子不是死地车祸,而是死于一场阴谋。
  • 荒原纪事

    荒原纪事

    一场关乎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较量,讲述了触目惊心的民间疾苦荒原的乡亲再也无法忍受家园被严重污染,要以和平示威方式表达心声,但随即遭遇野蛮阻拦。被激怒的农民失去控制,将一场和平示威演变成暴力冲突。几个领头人被迫逃离荒原,其他参与者包括主人公宁伽,都遭到疯狂的报复。宁伽出来后奔走呼号,踏破铁鞋寻觅失踪朋友,路上见证了更多的悲哀和不幸……
  • 遍地黄金

    遍地黄金

    在命运嬗变的撕裂与疼痛中,他们再一次上演人生壮歌 。演绎凄美与永恒的爱情故事 ,他们用生命铸就永不言败的进取精神 。他们是背负共和国前行的中坚和脊梁, 他们是一群平凡的采金工人……
  •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丑聋人卡西莫多被巴黎圣母院的神父克罗德收养,做撞钟人,外貌正经的克罗德神父自从遇见美丽的吉普赛少女埃斯美拉达后,被其美色所诱而神魂颠倒,指使卡西莫多强行掳走埃斯梅拉达,途中被福比斯骑兵上尉队长所救,埃斯美拉达因而爱上了福比斯。
  • 亲人的故事

    亲人的故事

    母亲这段婚姻还真是不顺。再有两个月母亲就到古稀之年了,可她老人家有时却还像孩子样的执拗。莫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那种老小孩儿么?可我又一想,母亲也不是老了才这样的,只是这几年更厉害了。十三年前父亲去世时,母亲哭得山崩地裂,端庄的脸扭曲着,几粒棕色的雀斑聚到了一起,鼻涕眼泪弄了我一身一脸,把她自己的脸也弄得一塌糊涂。说实话,父亲又不是没病,母亲也不是没有侍奉了父亲——父亲的最后两天,母亲甚至是一直捉着他的手度过的。当然,那时父亲已经深度昏迷。
热门推荐
  • 维摩疏释前小序抄

    维摩疏释前小序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西方要决科注

    西方要决科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王者荣耀之再回巅峰

    王者荣耀之再回巅峰

    曾经的世界顶级电竞选手,因被人陷害而从神坛陨落。意外来到五年后,化身周凡。这一世,他要重走荣耀路,捧起那座万众瞩目,翘首期盼的荣耀巅峰金杯!这一世,他要带领中国电竞,屹立在世界之巅!这是一个热血又不失轻松,浅显但不乏教学,专情却不少暧昧的超大型纯电竞文,欢迎收藏推荐!
  • 仙魔惊剑

    仙魔惊剑

    恰是一人穷少年,得寻妙人入道山,勤修万载铸三尺,笑傲红尘甘为凡。若有不平称天意,剑宁折断不宁弯,纵然你是天上仙,我有一剑破乾坤!
  • 像时光一样漫长

    像时光一样漫长

    《像时光一样漫长》作者吴明泉的文字里,可以看到很多矛盾:低与高的矛盾,低姿态的叙述和目光向上的注视;冷与热的矛盾,调子的冷静和情感的温暖;简与繁的矛盾,简朴的文字和丰富的意味。所以,读这些文字,一定会让你心中涌过一股复杂的滋味,看到幽暗中的一丝光,感受到简单中的一种力量。
  • 摩诃毗卢遮那如来定惠均等入三昧耶身双身大圣欢喜天菩萨修行秘密法仪轨

    摩诃毗卢遮那如来定惠均等入三昧耶身双身大圣欢喜天菩萨修行秘密法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都市绝品仙医

    都市绝品仙医

    无敌仙帝转世重生,附身华夏医学院学生,身手不凡,医术惊天。前世的无敌战帝、医道至尊,身陷世俗红尘,面对无穷诱惑,是会迷失自我,还是会坚守道心?是会沮丧颓废,彻底沉沦,还是会强势崛起,逆转乾坤?待我重修为仙帝,敢叫万界鬼神泣!书友群:720727108
  • 宠你上瘾,离婚女人是个宝!

    宠你上瘾,离婚女人是个宝!

    【溺宠二婚妻】简介:萧静想,女人一生中影响最大的两件事,就是结婚和生孩子,这两件她都经历了,要再加上离婚,那就圆满了。当朱军递来离婚协议的时候,萧静很干脆的提出条件,“车子,房子,公司都归你,银行里的固定存款咱们一人一半,孩子和剩下的归我,你要同意咱们就离,你要不同意,我上法院告你重婚。”朱军说,“萧静,咱们结婚十年,我真怀疑你是个没心的,你爱过我吗?”萧静嗤之以鼻,小三都养了,她爱不爱他有意义吗,搞得好像她才是出轨的那个一样。…李晓是牙科诊所的老板兼医生,35岁的他在别人眼里儒雅稳重,待人随和,事业有成,是单身女人眼中完美的丈夫人选。…在萧静的眼里,李晓就是个三观不正,眼睛有病的男人。在李晓的眼里,萧静就是个没心没肺,懒得要命的女人。两个本没有任何交集的男女,意外的产生交集,然后发生了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李晓说,“我就喜欢她漫不经心的样子,我就想要宠着她,依着她,把最好的都给她。”萧静说,“魅力太大,不解释。”
  • 心安是归处

    心安是归处

    她说,无论你在哪里,只要伸出手,就能握住我,她说,不要怕,我会带你冲出所有的黑暗,她说,就算上帝也不能拆散我们……然而最后,她说,我从未爱过你。她叫安心,一生只求心安,可颠沛流离多年,才发现她的心安处,原来一直在那里。
  • 民国有个绍兴帮

    民国有个绍兴帮

    民国时期的浙江绍兴,思想激越,人才辈出。蔡元培、许寿裳、周氏兄弟、孙氏兄弟、经亨颐、夏丏尊,这就是出自绍兴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秋瑾、徐锡麟、陶成章、王金发,这些又都是辛亥英烈。俞秀松、宣中华、叶天底、梁柏台,又都是献身革命的红色战士。再加上沈定一、刘大白、邵力子等在各个政治舞台上的活跃分子。这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民国画卷,更具体地说,就是民国有个绍兴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