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33400000011

第11章 绿窗人去远

想了一下,这篇回忆文字需要从我整理旧书说起。

我念过八年私塾,读过的、收藏的旧书不少,“三、百、千”、“四书五经”,连同那些铜版、木版刻印的古代诗文选本、专集,以及部分史学名着,加起来总有一二百本吧。那淡淡的书香中,不仅埋藏了我的辛劳、凄苦的童年,浸透着近三千个日日夜夜的心血;而且,许多书册上都留存着塾师的“手泽”一封面上有他用正楷题写的书名和我的名字,书页上还有他用朱笔点出的断句。

因此,半个世纪以来,我一直刻意地珍藏着。它们跟着我从僻远的荒村走进了县城,又从县城到了我曾工作过二十多年的城市,近十几年,又随着我来到了省城。其间,它们也像人事一样,经历过甘甜,也遇到过苦难,甚至面临着毁灭的危险。说来,我们也是患难之交了。虽然那些书里没有什么珍本、善本,并不具备特殊的收藏价值,但是,“书卷多情似故人”,毕竟存在一种难剪难理的深厚感情。

“文化大革命”的狂潮刚刚涌起,“破四旧”就开始了。那时,我刚刚从一家报社调到市委机关工作,行李和物品零乱地堆放在楼上一间暂时没有住人的空屋子里。这些锁在木箱里的旧书,也随之原封不动地运到楼上,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打开过了。我整天提心吊胆地关注着这些旧书的命运,唯恐那些难以理喻、思想单纯的中学生,会把它们作为“四旧”的典型付之一炬,可是,又苦于找不到一个理想的掩藏处所。为此,常常中夜惊悚,忧心如捣。

一天,我在窗外闲步,突然发现这座楼房原是尖顶的,就是说,上面装有木质的桁架。那么,天花板上必然有着很大的空隙了。回屋看了看,墙后果然有个可以直达棚顶的缘梯。于是,便在一天深夜,悄悄地把书箱搬到棚顶上去,密藏起来,然后,再把缘梯撤除。化用朱熹老夫子《九曲棹歌》中的两句诗,从此,也就“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卷千篇锁翠烟”了。

尔后,“破四旧”的飓风虽然止息,其他名目繁多的“批判”、“斗争”却还是一场接着一场,而且愈演愈烈。随着我连续几年下放工厂、农村劳动改造,再就很少进入这座楼房来住宿了,更是难以提起展读旧书的兴致。直到机关给我分配了住房,家里从农村迀回城市,一切都安顿得差不多了,我才重新架起梯子,钻到顶棚上沾着浑身满脸的灰尘,把旧书箱搬运下来。屈指一算,已经八个年头过去了。

这天,我撬开了木箱的诱锁,把那些线装书一本一本地放到太阳底下晾晒着。顿时,仿佛我又回到了童年,像三十年前那样,依旧坐在塾斋的炕上。其中的“四书”(《大学》、《中庸》和《论语》、《孟子》)是用一条布带子打着“十”字花捆起来的,解开布带,见到每页的书角,全都用蜡液熨过,使得那些因为翻检频繁、边角有些打卷儿的书页,变得十分平整了。我想起来了,这都出自小妤姐当年的手泽。

记得,那是1948年的秋天,小妤姐看我早就读了《诗经》、《书经》等一大批新书,“四书”已经放在一边不用了,便把这一摞旧书收在一起,带回她的房间里。多少天以后,重新放置在我的书桌里的“四书”,已经熨得平平展展,简直像新的一样。我现在记不起来,这布条是她捆的还是我捆的,反正从那以后,这一套书我再也没有翻检过。因为过了旧历年,我就进入了高升镇上的补习班,半年后又考取了县城的中学。此后,面对的是全新的视野,便再也没有机缘接触这些旧书了。

现在,翻看着这一册册的线装书,有如旧梦重温,说不出味道是酸是甜,情绪是悲是喜,也许是几分欣慰又夹杂着丝丝的怅惘吧。翻着翻着,我突然发现《论语》上卷里夹着一张写在带格的彩纸上的字条。铅笔字,不怎么熟练,有些歪歪扭扭,却写得十分认真。三十几个字,都是竖着写的(标点是我加的,改了两个错别字):

我要走了,也许以后我们再也不能见面了。嘱咐一句话:你太淘气,闹了几次危险了。

尽管过去没有见过小妤姐的字但我知道肯定是她写的不会是别人。

小妤姐是谁?她是我的塾师刘璧亭先生的小女儿。

要看她待我的那种真诚,那份情意,简直像我的亲姐姐一样,其实,我们之间没有任何亲属关系。在我整个就读私塾期间,除了“嘎子”这个铁哥们,还有一个“课外指导”,就是小妤。

她小小年纪便遭遇到惨痛的不幸。十岁那年,在警察署长家充任家庭教师的母亲,因为遭到东家的奸污而含愤跳进了辽河。嫁到邻县的姐姐把小妤接了过去。待到刘先生在我们村里安顿下来,她又从姐姐那里回到父亲身旁。父亲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影响,不让她念书识字。可是,由于她赋性聪敏,又兼较长时期在私塾这种文化环境里熏陶,也懂得许多文化知识。她认识许多字,而且,会背《名贤集》、《神童诗》中的不少诗句。

可能和从小就失去母爱有关系,她的性格有些内向,也比较孤僻,平素很少和邻居的孩子们交往,但与我却很合得来,用现在的话讲,共同语言比较多。我虽然小她四岁,个子却和她一般高,生就一副“孩子王”的英雄气概,又兼天资颖悟课业拔尖因此很受她的青睐。每天我到塾斋都很早,趁老先生还在吃饭,她就过来和我闲谈,还常常偷偷地拿出一些花生米和糖块给我吃。一次悄悄地告诉我父亲昨天晚上犯了烟瘾早晨起来就没有好气,让我背书时多加小心。

背书,都要站在地下,背对着老先生,面向着北墙上的孔夫子像。有几次,我从侧面的门帘缝隙,看到小妤姐隐在门外的身影。我知道她是在偷偷地听我背书,生怕我出现差错遭致斥责。我那时特别贪玩,在复习功课时,经常从炕席上拆下一些苇篾,弯作弹弓,去弹射他人,以致时间一长,屁股底下便破出一个大窟窿。她便悄悄地把牛皮纸抹上浆糊加以粘补,有时,还趁同学放学回家,把苇席调换一个角度。这样,我也就可以继续干那种拆折苇篾、弹射别人的淘气勾当了。多少天以后,屁股底下又出现了漏洞,小妤姐便再次地耐心粘补看不到有丝毫的厌烦情绪。遇到夜黑天,伸手不见五指路上绝少行人我念完三排香的“夜书“回家时,她总是拎起门后的一条木棒往前护送一程,然后,自己再独自回去。

过大年前后私塾临时停学几天,我便常常跟着小妤姐到前村去看戏。戏台距离地面有五尺高,用木板搭成,坐北朝南,台下挤满了看客,周边都是卖各种小吃的。到了那里,小妤姐总是先去给我买个大麻花或带窟窿的烧饼,然后,我就一边吃着一边观看。这天,我们看到了最精彩的节目。台上跑着一只金钱豹神气活灵活现,简直和真的一样,一蹿、一闪、一跳、一滚,博得了满场的掌声。

还有一个武生,出场时先是威风抖擞地亮个俊相,然后把一支钢叉朝着戏台上方飞掷过去,不偏不倚,端端正正,恰好扎在戏台的柱子上。亏得他功夫到家扎得准,不然,稍稍出了一点偏差,飞叉就会掷到台下,扎在看客的脑袋上。尽管没有出现事故,台下的人群早已慌做一团吓得一个劲儿地“妈呀一妈呀”地乱叫,过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拍巴掌喝彩。这时,武生却已踅回台后去了。我还瞪着一双眼睛,定定地等着看他的新招法,小妤姐却不容分说,拉起我的胳膊就往外走,嘴里一迭连声地叨咕着:“白给咱八百吊钱,也不看了,一太危险。”

在家里闲不住,我们便去村子东头看高践秧歌。广场上的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唢呐翻着样儿吹,铙钹、锣鼓敲得震天价响。钻到里面一看,扮武丑的“头跷”刚好转到我们的身边。见他头戴着一顶黑尖帽,勾了个三花脸,嘴角旁留着个倒“八”字胡,手里摇着一条马鞭,左翻右摆,闪腰垫步,跳着各种秧歌的舞步。后面紧跟着大队人马,认得出来的有许仙、白蛇、孙悟空、猪八戒一流人物。

最有趣的是那个丑婆,身穿一套花衣红裤,耳朵上缀着两只红辣椒手里攥着一把棒棰,嘴上还叼着一个烟管很长的大烟袋,搔首弄姿,忸怩作态,洋相百出。当她发现许仙和白娘娘正在眉目传情、亲亲热热地翩翩对舞时,便忙不迭地过去,抡起棒棰捣乱,一而再、再而三地加以干涉。我已经看得入神,张着大嘴呵呵地笑,小妤姐却把嘴巴凑到我的耳边,嘟囔了一句你看这个老东西,烦人不烦人?”

这里,顺便说说小妤姐的字条上写的“淘气闹了几次危险”的事。

在《青灯有味忆儿时》一文中,我写了由于塾斋闹学受到惊吓,病倒了三个多月。那期间小妤姐曾多次到家里去看我,还给我做鸡蛋疙瘩汤吃;每次老师去家里探视,她都要随着前去。

还有一次,我站在秫稻操上与隔院的孩子打土圪垃仗,脚下一出溜,不慎滑进了两个秫稻操的夹缝里。秫秸的茬子尖尖的,像锋利的枪剌一般,把我全身的皮肤划出了十几处伤口,这样,人们还说:“太幸运了,多亏没有扎着眼睛”。最尴尬的是,处在两个柴操的夹缝中,左右动弹不得,往哪面靠都有尖刺顶着,而且,根本无法出来。最后还是由我父亲和东邻的二哥帮忙把林秸一捆一捆地捣动开,才算解救出来。

最危险的那一次,我在《碗花糕》一文中写了,是被牛犄角挑起四五尺高然后抛落在地上,肚皮划出了两道血印子,周围的人都吓得目瞪口呆。事后,人们都说我捡了一条小命。

听到我讲述这些情节小妤姐一会儿焦急一会儿惊悸,喃喃地说:“简直把人吓死了你可不能再这么闹下去。”过了一会又补充一句:“我父亲讲过,多难之人必有厚福。一你是一个命大、有福的人。”

她就是这样对我一片真情,时时处处关心着,照应着我。只是,由于我当时年龄太小不懂得感情上的事,对于她没有过任何的回报,甚至连一句感激的话都没有表露过。

有一次,我们坐在一起闲谈,说起了她的名字。她说:

“父亲已经四十多岁了,才有了我,因此,开头我的大名叫做“晚芳后来他又根据一句什么诗给我改成了“野芳”“不论“晚芳’还是“野芳名字都很典雅。”那时我已经读过了《千家诗》便告诉她“野芳’的来历是宋代大诗人欧阳修的诗句:“曾共洛阳花下住野芳虽晚不须嗟、这个欧阳子似乎很喜欢“野芳’这两个字,他在一篇文章里还写过:“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

她听了高兴得跳起来称赞我说你知道的真多!”

就在这次闲谈之后不久有一天深夜我从睡梦中醒转过来,听到母亲和父亲在说话。母亲说:小妤这孩子真挺好,人不大,特别懂事。对咱们的孩子也是一片真心。父亲接上说:“老先生和他“魔怔’叔也有心把小妤嫁过来好上结好,友情加上亲情。可是,我始终没有点头。我不吐口的原因,是他们二人的命相不对。咱们的孩子属猪亥属水;小妤属羊未属土土克水所以说:“水土无常运,猪羊不到头、与水命配婚,最好是属鸡或者属猴的,申、酉属金,金生丽水。命相不对,早晚遭罪。这门亲事做不得!姻缘系由天定,人事不可强求。”母亲也是最迷信命相的,听了父亲这番“五行相生、相克”的宏论,轻轻地叹息一声,两人便再也无话了。

看来,在那个年代,儿女们的婚事,在老一辈人的心目中,除了命相,其他条件都是可有可无的,都是费词,就像无须过问一根针尖上能够站立多少天使一般。

从那以后,好像就再也没有见到小妤姐。一天早上上学,发现我的书桌里整整齐齐地放着从《大学》到《孟子》的全套“四书”,书页全部用蜡液褽平了。

后来听说,小妤经她姐姐介绍,嫁给了邻县农村的一个小伙子。此后,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面,音信也杳然了。1948年底私塾停办,家居无事,追思曩昔,写了一些小诗,其中有一首涉及到小妤姐:

秋水映长天,黄花似昔妍。

绿窗人去远,相见待何年?

同类推荐
  • 唐诗三百首新注

    唐诗三百首新注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
  • 心灵甘泉·自然与人生

    心灵甘泉·自然与人生

    德富芦花以“美的农民”的身份,将自己的全部身心融入大自然中,践行着自己“自耕自食,晴耕雨读”的生活理念。其作品以独特的观点探讨社会与个人、自然与人类等主题,被定为近代日本国民实行“情感教育”的通读书目。读本书,你可以随着德富芦花的文笔,走近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原野,白云缱绻的天空,长满花草的山岗,清澈见底的小溪。在以文字点染大自然的山野林木、霜晨月夜、倒影炊烟的同时,并不忘人生的现实一面。
  • 王寿强的散文

    王寿强的散文

    接到女儿的电话,我立即背起行囊,登上开往南京的快速列车。因为使命在身,来不得半点的迟疑和延缓,正如归心似箭一样,我是心飞如箭,牵挂的心早已飞到远在南京的女儿那里!列车仿佛洞悉我的心思,快速奔驰在广袤的华东大平原上。原野上的风景一幅幅飞快地呈现在你的眼前,又迅速的离你而去,犹如反复放映一部精彩纷呈的平原风光纪实片。凭窗远眺,车窗外迷人的景致让我一度紧张的心情渐渐放松下来。时值夏末秋初交替时期,田野里绿色仍然是主色调,升腾着勃勃向上的气势和生命的无限张力。
  • 少年飘泊者:蒋光慈作品精选

    少年飘泊者:蒋光慈作品精选

    《少年飘泊者:蒋光慈作品精选》描述了农村少年汪中在父母双亡之后漂泊四方,经历艰难曲折,最终走上了自觉地为革命事业而英勇斗争的道路。主要人物形象激励过许多在黑暗中找不到出路的青年走上革命道路,而这部小说也因最早歌颂党的领导、最早塑造优秀共产党人形象,从30年代起一直被国民党当局查禁。
  • 戴望舒作品集(六)

    戴望舒作品集(六)

    一九二八年,戴望舒从法译本《西班牙的爱与死的故事》中选译十二篇小说(另有《良夜幽情曲》和《夏娃的四个儿子》二篇为杜衡所译),分别于当年九月和十二月,以《良夜幽情曲》(收入小说七篇)和《醉男醉女》(收入小说七篇)为题,分作上下两集在上海光华书局出版。上集有译者的《题词》,下集收录孙春霆所作《伊巴涅思评传》。一九五六年七月,上海文艺出版社根据译者遗留的改正稿,并作了一些必要的修润,以《伊巴涅思短篇小说选》(共十二篇)为题印行。本辑收入的十二篇小说和译者《后记》,即依据这个版本。
热门推荐
  • 成都往事

    成都往事

    我站在高峻的祭天台上,眼前横亘着一条丝带般闪亮的清江,蜿蜒着通向天边的连绵雪山。我面戴冰冷的青铜面具,手持裹金箔的鱼鸟权杖,迎着东升的朝阳,将蚕丛王传下的古老祭文喃喃念诵。珍贵的金器、铜器、玉器和象牙一批批倒入我脚下的祭祀坑里,碰撞、倾覆、破碎。就像我的蜀国一样。滔滔洪水毁灭了东方的故都,我敬爱的父王死于大水中。
  • 鬼眼丫头

    鬼眼丫头

    前世姻缘今世继,人人都害怕的鬼眼,却是改变两人命运的关键,田芽泼辣大胆,连少爷都敢顶嘴。少爷一个不相信鬼物却被鬼物缠绕的人,迂腐内敛,爱上了自己身边的丫头田芽,疼她爱她,呵护她。家斗,宅斗,鬼逗,环环相扣。少爷说,把你捧在手心怕热着你,把你含在嘴里怕你化了,我只能把你放在心上,时时掂记你。什么时候你都在我心,想你的时候在,睡着了你在,梦里你还在。
  • 发明家的故事

    发明家的故事

    本书从军事、化工、机械、医药、生活等多个方面精选了古今中外有影响的发明创造的故事,并以清新流畅的文笔真实反映了世界各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科学发明以及发明家艰辛而又传奇的发明经历。阅读这些故事,可以激励小读者刻苦学习的意志。
  • 分割线寄生体

    分割线寄生体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条分割线和一个寄生体,所谓分割线就是一道手心里刻骨铭心的遗憾;而寄生体则是天生为前者而生的,是某些人为了弥补自己心理的遗憾临摹而生;它也是寂寞可怜的孩子。它们每个人在自己苦苦支撑的感情中,纠结、迷茫,它们将如何安放自己的感情?如何安置自己的心?
  • 蜜婚之权少的爱妻

    蜜婚之权少的爱妻

    陆七,京都陆家千金,结婚当天被未婚夫抛弃,新娘成了她同父异母的妹妹。母亲气得气血攻心,被送进医院抢救。家道中落,她成了京都最大的笑柄。未婚夫说:当初选择和你在一起,是因为你能助我事业有成。妹妹说:姐姐,他爱的人是我,这些年他有碰过你吗?一段痴心付出换来这样的结果,她被憋成了内伤,在众人的嘲笑中黯然转身,一怒之下很快闪婚了这样一个人物。没钱,没房,没车,典型的三没人物。却没想到某天,她身边躺着的某人摇身一变成了顶级钻石王老五,一时间,她成了整个京都人人羡煞的女人。——他是年轻权贵,英俊多金,成熟稳重,更是京都赫赫有名权家的长孙,手握重权。等某天权某人身份曝光,陆七却退宿了。陆七:我家境不好。权少:我养的起你。陆七:我脾气不好。权少:我能受就行。陆七:我不够漂亮。权大少挑了下眉:我不嫌弃。陆七咬牙……她明明也是风情万种的,就不能说句好听的?陆七抿唇:我身材不够好。这次权大少终于看了她一眼,笑得诡异,“够我摸就好!!”陆七:……越说越不正经。——(夫妻私房话)权太太听到风声,说权大少有宝贝要送给她,她期待了好几天没音讯,某天晚上两人就寝时终于按耐不住,问权先生。“听说你有宝贝要送给我?”这么久不拿出来,难道是要送给别的女人?权先生看着她数秒,欺压上身。陆七抗议:“权奕珩,不带你这么玩的,说好的宝贝呢?”“宝贝不是在被你抱着么?”男人在她耳旁低喃。陆七一脸懵逼的望着他:“……”“我身上的一切,全世界的女人,我只交给你。”他笑容和煦,连耍流氓都那么义正言辞,“包括为夫的身体!”除了这些,难道他身上还有比这更珍贵的宝贝?“权奕珩!”权太太怒。“权太太你悠着点儿,我的命在你手里!”陆七:权奕珩,姐要废了你!
  • 变身之缘来是你

    变身之缘来是你

    张黎表示有些绝望,自己不是已经死了吗?怎么又活过来了?总算接受了自己复活了的事实,又惊讶的发现,他即将征战沙场的意大利炮居然……(都市传统变身嫁人文,非替身,非穿越,非萝莉,非百合,非第一人称。简介很无力,有兴趣的,可以点进正文看一看,相信不会让你太过失望的。)Ps:本书不定时更新,保证不太监。
  • 霜暖长安

    霜暖长安

    “若是有人知道你的身份,便会叫你妖女。”妖女就妖女,想在这样的江湖活下去,怎能选择宽恕和善良?
  • 人道无极

    人道无极

    《无极》第一部《人道无极》,QQ群:84372095,本人QQ:89200983!神州大地三国鼎立,天子转世,诸侯战乱,一统神州。仙、人、魔、兽、鬼、妖六道相互依存,人道渺茫。不是魔法、不是玄幻、不是灵异、更不会是科幻,《无极》是神话,一个只关系到中国本土人情的神话,只有“道”没有“佛”。小说中善恶错乱,恩怨缠绵,妖魔鬼怪层出不穷,仙神奇遇不断。这部小说的主要宗旨就是“道”,情节由无极经轮回从新验证自己创造的“道”这一线索,不断的延伸各个轮回和正邪的恶体验,经过六界八道的亲临感受,最终找到自己的“道”,从新回到无极的这一过程。
  • 最强绝世兵王

    最强绝世兵王

    【超爽新书】杨子宁,一个被神秘老头收养长大的孤儿,经过十几年的艰苦磨砺,拥有了一身神秘的古武神术和一手鬼神莫测的针法。二十岁这年,老头子一个莫名其妙的电话,让他成为了龙大的一名学生,从此掀开了他全新的生活,谱写了一段永恒的人生传奇……
  • 霸爱仇宠:罪妻乖乖入我怀

    霸爱仇宠:罪妻乖乖入我怀

    五年前的一起事故,让存活的宋期期成为众矢之的。从此,她被暗恋的男人所痛恨,被家族的亲人给抛弃,上天啊,还有比她更惨的人吗?就在她认为一辈子都不会再见到苏晟君时,一次意外的应酬,被设计的她再次误打误撞地闯入了他的房间……“签下它!”无奈签下协议,从此,她成了他的专属小女佣。可这个男人的报复手段为什么那么奇怪?把她拉到床上不说,还动手动脚,亲亲啃啃?而他却说:“宋期期,这辈子,我会让你‘生不如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