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隘性格的人固执而且执拗,一般表现在胸怀,气量,见识等诸多方面。狭隘性格之人,常常心胸狭隘,见识短浅,并且十分固执。他们在自己性格所能掌控的范围内,一般游刃有余,而一旦超越了这一范围,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的很多行为都会惹起别人的反感,甚至会让别人心生恨意,因此,他们最后的下场一般是身败名裂,甚至于自取其祸。这就是“志大量小,后事难料”。
性格狭隘的人一般不招人喜欢,他们的自命清高、固执己见不但让人难以亲近,更会或多或少得罪身边的人,因此在自己的人际关系中种下极大的隐患。古代的孔融就是这样的人。
说到孔融,大家都不生疏。《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孔融,字文举,孔子的第二十代孙。孔融是与曹操同一时期的人,曾担任北海相,亦称孔北海。其人好结交名流,与当时的大学士蔡邕交往甚密,可是他为人恃才傲物,言论常常与传统相悖,慢慢地也就不能为社会所容纳。
孔融论著有诗、颂、议、论、策、表等个体文著25篇,诗7首。孔融在建安时期的文坛有很高的地位。曹操尽管杀死了孔融,可他和他的儿子曹丕对孔融的文学成就是赞不绝口的。曹丕在《典论·论文》里,把他列为“建安七子”,称赞孔融其人是“扬(雄)、班(固)之俦也”,把他和西汉文学家扬雄和东汉史学家班固同级而论,称其文“体气高妙,有过人者”,还曾用金帛悬赏招募有超越孔融文章的人,也搜集过他的遗著。南朝梁文学理论家刘勰称赞孔融“气盛于笔”,“诗文豪气直上”。
可是孔融自认为多读了几本书,再加上有点才华,就喜欢耍些小智慧。这样的举动其实是最令人厌烦的。
曹操下了禁酒令,孔融则著文指责说:天上有酒星,地上有酒泉,“尧不饮千钟,无以成其圣”。假如说酒能乱世,那么封王因色失国,如今为何只禁酒,不禁婚姻呢?曹操看后,气了个半死。为了公开与曹操作对,孔融天天大宴宾客,有人比喻曰:“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那时正值战乱,灾荒连年,民不聊生,为了战事的需要,为了百姓的生活,魏蜀吴三国曾多次下达禁酒令。曹操的禁酒令一下,孔融就公开出来反对,以孔融在那时期的名声,这影响是很坏的。或许是顾忌到孔融的名声,也可能认为孔融不过是为了出风头,曹操对此没有理会。
曹操战胜了袁绍,曹丕娶了袁熙的老婆甄氏,孔融又著文给曹操说:“武王伐纣,获得了妲己,把她赏赐给了周公。”曹操由于孔融博学,把此事当真了,请教此论的典处,孔融却慢条斯理地回答:“啊,是我分析出来的,我认为武王英明仁厚定不忍心杀死美人,便把妲己赐给兄弟,正可满足怜香惜玉之心和念及同胞亲情之意,岂不是两全其美吗?”曹操这才意识到孔融在嘲讽他们父子,心中暗暗怨恨。
孔融出生于名门之后,誉满清流,别看他平常文质彬彬,一派儒士风范,可是一旦性子急起来,也是任何事情都做得出来的。早年时候,孔融去拜访外戚何进荣升大将军,因何进未及时接见,孔融非常不满,当场夺回拜谒,重重地摔在地上,因这事惹得何进大怒。假如不是有人阻拦,孔融早已丧命。随后,孔融又与袁绍结仇,袁绍对他恨之入骨。孔融这人软硬不吃,不受笼络,不想攀附。有个叫左承祖的人前去拜见他,希望他能够依附袁曹(那时袁曹已经盟约)。孔融一气之下,还没等他说完就将他杀死。除此之外,他还由于下属少交了租赋,“一朝杀五部督邮”。孔融好杀戮,甚至擅自杀死朝廷命官。
祢衡是孔融的朋友,博学多识,才华横溢,却狂妄放荡,恃才傲物。孔融向曹操荐举了祢衡。
见了面之后,曹操想给祢衡个下马威,不给这位大学者看座。
祢衡:“唉,天地虽阔,但没有一个有用之士啊!”
曹操:“我手下有几十位杰出人才,都是当世英雄,怎么能说没有人才呢?”
祢衡:“荀彧可使吊丧问疾,荀攸可使看坟守墓,程昱可使关门闭户,郭嘉可使白词念赋,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牛放马!”
曹操:“那么你又有什么能耐呢?”
祢衡:“天文地理,无所不能;三教九流,无所不晓。往大里说,我可以与尧、舜那样的明君相比,往小里说,我的品德文章和孔子、颜回可有一拼。我怎么能和你手下的那些凡夫俗子相提并论呢?”
曹操心里异常愤怒,但了解祢衡只会一点耍嘴皮子的功夫,自然不会买他的账。部下张辽想杀掉祢衡,他却阻止了,任命他做荆州的使臣,劝说刘表归降朝廷。后来祢衡去拜见刘表,积习难改,又惹怒了刘表。刘表听说过祢衡屡次辱骂曹操的事,猜到曹操想借自己的手杀掉祢衡,担当“害贤”的骂名,便派他去拜见江夏的将军黄祖。黄祖是一个小军阀,才智没有达到曹操、刘表那个程度。祢衡见了黄祖,故伎重演,没有说几句,便把黄祖惹怒了。黄祖大怒,命人把祢衡拉出去斩掉了。听说祢衡被黄祖杀掉了,曹操高兴极了:“这个腐儒自己寻死,用不着脏我的刀。”曹操杀了祢衡,对孔融也非常怨恨,觉得他举荐祢衡的意图就是想和自己过不去。
曹操推崇实能,唯才是举,觉得只要有能力,无论品行有多差,都可以录用。他又是一位实干家,许多大小事情都是自己亲自来做(像亲自和工匠一起打造兵器),他还非常讲究实效;而孔融尚虚名,只有可称得上的才气和名气,但无多少现实工作的成绩。在担任北海相时,对州内“奸民污吏,猾乱朝市,亦不能治”。他常常只凭一张嘴,整天“空谈”“清议”,讨论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这一点,是曹操最看不惯的。
建安十三年的,曹操差不多已平定北方。为了恢复生产力,曹操迫不得已执行改革措施:一是屯田以积谷;二是改征兵制为士家制;三是改革赋税制度。在政治上,他施行了击败士族豪强的策略,举贤任能,让一大批出身社会下层,有才华的人进入官吏队伍,由此打破了士族豪门垄断政权的格局。而孔融则是反对改革的代表人物。他撺掇一批士族上书,要求恢复旧制。张璠在《汉记》中指责说:“是时天下草创,曹、袁之权未分,融所建明,不识时务。”面对孔融反对改革的举措,曹操虽嫌之,可也未加罪于他,采取不理会的措施。
随后,东吴孙权派使者来许昌。孔融认为曹操照顾影响不会将他治罪,就当着吴使的面嘲讽讥笑曹操,令曹操十分尴尬。
孔融自恃清高,不但看不上曹操还多次得罪曹操,最后引来了杀身之祸。208年,曹操在南征前夕,为了安定内部,稳定后方,下令将孔融处死,而且株连全家。曹操处死孔融的事情震惊了朝野。多数人为孔融鸣不平。可是细想起来,他本身的固执狭隘,疏狂,出言无忌又目空一切,这样的结局是迟早的。
也就是说,性格上的冲突是致使曹操杀孔融的最关键原因。
性格狭隘的人一般难以获得好的人缘,因为他们考虑问题较简单,不全面,不计后果,同时,也会由于这样的性格而与知心的好友、成功的事业无缘,最后落入悲惨的人生。
刚愎自用的性格是人生大敌
刚愎自用是一种有缺点的性格,这一哲理人人皆知,可并不是人人能细细分别,个个能战胜。因为就其表现形态来看,刚愎自用往往与坚韧性格,刚毅性格表面相似,较难区分。
刚愎自用的性格有时不会耽误大事,可有时也会损人不利己。
春秋时郑武公的妻子武姜就有点偏执得过度。她给武公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名叫寤生,寤生出生时难产,让武姜受到了惊吓,因此她讨厌大儿子。小儿子段则长得一表人才,人也聪慧,因此武姜十分喜欢他,不断在郑武公面前夸奖小儿子,盼望将来把王位传给他。这样,寤生和母亲之间就有了间隙。不过郑武公还算清楚,没有听信姜氏的请求,还是把王位传给了大儿子,寤生即位,就是郑庄公。
姜氏见自己的小儿子没当上国君,心里很不自在,这时,好恶偏执的性格就显露出来了。无论庄公还是段都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谁继位,自己都是太后,本该劝告兄弟二人和睦相处一致对外才是,而武姜则不以为然,非要挑起兄弟二人的矛盾。她很有心计,请求庄公把“制”这座城封给段。庄公对母亲说,“制”是郑国最为险要的城地,有着相当重要的战略地位,虢国的国君就死在那里,况且父亲说过,“制”这个地方谁也不能册封。姜氏见不能说服庄公,就又请求把京城册封给段,京城在现在河南省的成皋县旁边,对当时的郑国来说,也是一座相当重要的大城,因此,庄公当时仍然犹豫不决,在姜氏的再三督促下,庄公才把京城册封给了他。
在段要离开都城前往封地的时候,先向母亲话别,段没有什么想法,一心一意去赴任,但姜氏则不然,她撺掇小儿子谋反,并告诫他早做准备。她对段说,庄公本不想封他,只是在自己的一再请求下才把京城封给了他,虽然封了,可迟早会出事,一定要先操练好兵马,做好准备,等待时机就来个里应外合,打倒庄公,继承王位。做母亲的撺掇儿子造反,而国君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并且并无过错,这样做仿佛有些过分了,但姜氏就要这么做,看来姜氏后来落个被囚的命运也在意料之中。
段到了京城,被称为京城太叔。段被册封到京城,原本庄公的臣下就非常焦虑不安,段在京城的所作所为,更让人恐慌。开始,太叔段紧锣密鼓地招兵买马,扩充军队,严加训练,并经常行军打猎;随后是大修城墙,既扩大又加高加厚。
庄公的使臣都替庄公担忧,他们推祭足去劝说庄公,祭足对庄公说,姜氏是异常贪婪的,不如早早地拿定主意,替她找个地方,安顿一下,不能再让太叔的势力继续发展了,假如继续发展下去,恐怕就很难收拾了。蔓延的野草都很难除掉,况且是国君的宠弟呢?
郑庄公最后说出了心里的话,他对祭足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即违背道义的事干多了自然会自取灭亡,您就静心地等着吧。
随后不久,太叔段让西部边境和北部边境的城镇私下地里投奔自己,可表面上还是服从郑庄公的吩咐。公子吕得到了这个消息,马上跑去对郑庄公说:“国家是不能划分为两个部分的,不能有两个君主的,您对太叔决定怎么处理?假如您打算把国家让给太叔,就请准许我去侍奉他,给他做臣子算了,假如不想把国家让给太叔,那就马上把他除掉,可不要让老百姓生出二心来啊!假如百姓归附了太叔,那可就不好处理了。”郑庄公却非常沉着地对公子吕说:“你不用操这些闲心,太叔段只会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又过了一段时间,太叔段直接光明正大地把西部和北部边境的城镇划归己有,其势力范围一直延伸到廪延这个地方。子封感到很恐慌,马上跑去对庄公说:“我们可以行动了,假如再任他吞并城镇和土地,那就会占有人口,愈加扩大势力,到时可就难于应对了。”庄公依旧不动声色地说:“做不义的事情,得不到人民的爱戴,愈是地广人多,就愈是灭亡得快。”
太叔段最后修好了城郭,聚集完了百姓,整理好了刀枪等战争工具,准备好了步兵和兵车。可在这个时刻,郑庄公恰恰到周天子那里去办事,不在郑国的都城。姜氏觉得这是绝好的机会,就写信告诉太叔她将悄悄地打开城门,当做内应,并约定好了日期。姜氏这样做的确是把太叔和自己推到了危险的边缘。太叔收到了姜氏的信,一边写信,一边对部下士兵说是奉命到都城去办事,发动了步兵和兵车。
事实上,郑庄公什么都准备好了。他并不是到洛阳周天子那里去办事,却是偷偷地绕了个弯儿带了两百辆兵车直捣京城来了。郑庄公还派公子吕潜伏在太叔的信使必经之路,截获了太叔写给姜氏的回信。这样,郑庄公就控制了主动权。
太叔刚率兵出发两天,郑庄公和公子吕就来到京城外,公子吕先派了一些士兵假扮商人的模样混进城去,等待时机在城门楼上放火,公子吕望见火光,马上带兵打进城去,一举占领了京城。
不但这样,郑庄公还获得了姜氏给弟弟的那封信,他非常生气,就派祭足把信送给姜氏,并把姜氏安顿到城颖,并立誓说:“不到黄泉,我是不会见我的母亲了。”
郑庄公铲除了弟弟,轰走了母亲,稳定了他的君主地位,心里自然非常踏实,也很兴奋。可在那时的社会还是十分看重人的道德品质的,尤其是母子之间的人伦大孝,显得特别重要。姜氏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是,并在很多方面有愧于庄公,可她究竟是庄公的母亲,因此社会舆论并不完全站在他这一边。过后,庄公为了仁孝之名还是接回了姜氏。
固执好恶的性格把自己推向了尴尬难堪的地步,即使母子重归于好,也终会有隔阂,武姜的行为不得不令人思考。
个性刚愎自用的人别说有人喜欢,就是愿意与之接近的人只怕也是难寻,由于他们唯我独尊,一意孤行,自以为是,因此,他们不会得到朋友的亲近和帮助,只能傻里傻气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四面楚歌中落入凄凉悲惨的地步。
刚愎自用的个性说到底就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这样的人一般会不加思考就拒绝别人的美意和帮助,最终的结果自然是不得人喜欢,朋友愈来愈少,敌人越来越多。
只直不弯的性格不讨人喜欢
性格耿直又不善迂回者,常常不招人喜欢,四处碰壁是常事。
性格耿直而不弯的代表,当数海瑞。海瑞,字汝贤,自号刚峰。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举人。初始时,担任福建南平县学教谕,后相继担任浙江淳安知县、嘉兴通判、户部主事、应天巡抚和右都御史等职。海瑞的仕途坎坷,多次受到排挤,曾因指责皇帝被罢官入狱。他一生刚直不阿,执法公正,惩贪除霸,整顿吏治,并平反了一些冤案,被称为“海青天”,又称“包公再世”。海瑞的仕途坎坷,除了当时朝廷官场黑暗腐败之外,与他的个性耿直不弯,也有很大的关联。
随后要讲的是两个小故事,从中就能够看出海瑞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