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迈克没有退却,他有的是办法,而最独特的方法就是一直先为别人的利益着想。有一次,他看到这家公司采购经理的儿子很喜欢打冰上曲棍球,他又发现这个孩子最迷恋的偶像是洛杉矶一个退休的全世界最有名的球星。后来,他知道这个孩子因出车祸住进了医院,这时,迈克认为机会来了。他买了一根曲棍球杆并请求那位球星签名后,十分高兴地来到了医院。当他到达医院后,孩子的父亲还没有到,那位采购经理的儿子问他是谁,他说:“我叫迈克,是来给你送礼物来了”。孩子对他的礼物十分感兴趣,又问:“是什么样的礼物?”他说:“我知道你热爱曲棍球,这位是你的偶像,这是一根他亲自签名的曲棍球杆。”让他惊奇的是,小孩高兴得不顾脚疼,硬要下床。这时,迈克说他的工作完成了。
最后,当孩子的父亲来到医院时看到儿子整个人都变了,原本低落的情绪现在荡然无存。他问儿子怎么回事,儿子将整个事情的全部过程说了一遍。
结果可想而知,这个采购经理和迈克签下了400万美金的订单。
人都是有感情的,每个人都理解“投桃报李”的道理。因此,在做人、做事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自己,不要让自私自利的想法蒙住了双眼,而要把先为别人着想的想法摆在心中首要位置,做任何事都要以此为标准,并把它其当做一种习惯,用来完善自己为人处世的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自私自利时刻击打着人们善良的本性,为成功设置障碍。这就要求人们必须知道克己自律,消除不良因素,养成先替别人着想的好习惯,这样才有助于取得成功。
知错就改是美德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随时都有可能犯下各种各样的错,这就需要人们培养知错就改的好习惯。
父母要对孩子们从小灌输诚实、敢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思想。其目的就是要帮孩子养成好习惯,因为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影响。然而,依旧有很多人忽视这个好习惯的重要作用。
如今,我们时常能够听到“我不会做”“我犯错是因为……”“事实上我也不想……”“那不是我的错”等,这些都是在为自己的过失找托词,都是借口,是不被提倡的。面对自己的过错说一声“对不起”之类的话,并不会让你颜面尽失,也不会让他人心生厌恶,相反,别人会觉得你是一个敢作敢当的“好汉”。这对树立威信、聚集人气、取得成功有百利而无一害。有些人完全不能体会到知错就改这一好习惯的好处,一旦犯下错误,就为自己的过失找借口,甚至是掩饰自己的过失,害怕失信于人,生怕在小辈面前失去威严,殊不知这是面子在作祟,假如只为了维护所谓的面子而纵容错误的蔓延,只能落得失言、丢人的下场。
事实上,错了就是错了,大错误是错,小错误也是错,就算一点错也还是错。只要知错就改,依旧是人们所喜爱的人,依旧可以得到他人的赏识与赞许。
杰克住在纽约市中心旁边,在他家附近,有一片森林。春天的时候,黑草莓丛野花盛开,松鼠在林间筑巢育子,马草长得高过马头。这块还没被破坏的林地,叫做森林公园——它确实是一片森林,或者跟哥伦布发现美洲那天下午所看到的并没有什么区别。杰克常常带着雷斯到公园去散步,雷斯是一只和善不伤人的小猎狗。由于在这片森林公园里很少能碰到人,因此,杰克时常不给雷斯套狗链或戴口罩。
有一天,他们在公园里碰见一位骑马的警察,他仿佛迫不及待地要表现出自己的权威。
他呵斥杰克:“为何让你的狗跑来跑去,却不给它套上链子或口罩,莫非你不知道这是违法的吗?”
“是的,我知道,”杰克温柔地回答,“不过我想它不至于在这里咬人。”
“法律是不管你怎么看的。它或许在这里咬死松鼠或咬伤小孩。这次我不追究,但假如下次再让我见到这只狗没戴口罩出现在公园里,那你就马上去跟法官解释。”
杰克礼貌地答应照做。
经过了这次遭遇,杰克果然给雷斯戴上了口罩。可是,麻烦又来了,雷斯很厌恶戴口罩。所以,杰克想试试运气。开始很顺利,但是好景不长,不久他同雷斯就撞上了暗礁。
一天下午,雷斯和杰克在一座小山坡上赛跑,忽然间那位骑马的警官又一次出现在他们的视野里。见此,雷斯迅速地朝那个警察冲去。
杰克明白这下完了,因此不等警察开口他就说:“警察先生,这次你当场抓到我了,我有罪,我没有理由、没有借口了。你上星期已告诫过我,带狗出来时,应该给狗戴链子或口罩,否则就要接受惩罚。”
“是啊!我已告诫过你,为什么还要这样呢?不过你知错了,这很好,”警察的回答变得轻柔了,“我知道,在没有人的时候,谁都忍不住想带自己的爱犬出来遛遛。”
杰克回答说:“确实是忍不住,可这是违法的。”
“这样一条小狗应该不会咬伤人吧。”警察说。
“不,它可能会咬死松鼠。”杰克接着说。
“哦,你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了,”他告诫杰克,“你看这样办吧,只要你汲取教训,保证今后不再这样,事情就算了。”
由杰克的经历中可以发现知错就改的好处。假如杰克有意为自己辩解的话,那么结果可能是另一番景象。
假如知道自己错了,免不了会受指责,自己何不先认错呢?听自己指责自己不是比被别人批评好受得多吗?假如人们对自己的行为作了指责和批评,别人十之八九会宽容、饶恕你的错误。
傻瓜才会为自己的过失辩护,而聪明人则能主动接受自己的错误,因为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原谅,能给人以谦恭有礼的感觉。
南北战争时期的李将军有一段相当了不起的记载,就是由于他把毕克德进攻盖茨堡的挫败全部归咎于自己。
毕克德的那次进攻,毫无疑问是西方世界最显赫、最辉煌的一场战争。毕克德本身就很辉煌,他长发披肩,并且跟拿破仑在意大利战役中一样,基本上每天都在战场上写情书。在那悲惨的7日午后,当他的军帽斜戴在右耳上方,轻巧地放马冲刺北军时,他那支忠诚的部队止不住为他叫起好来。他们喝着彩,跟随着他向前冲刺。浩浩荡荡的队伍,军旗翻飞,军刀闪耀,阵容威武,北军也止不住发出了惊奇的赞叹声。
毕克德带着部队轻松地向前冲锋,越过果园和玉米地,踏着花草,越过小山。同时,北军的大炮也一直没有停止轰击,可他们继续挺进,毫不畏惧。
忽然,北军步兵从隐伏的墓地山脊后冲出来,对着毕克德那没有任何提防的军队猛烈地开火。山间硝烟四起,其惨状有如屠场。几分钟之内,毕克德所有的旅长,除了一名之外,全部阵亡,5000士兵死亡了五分之四。
毕克德统率剩下的士兵奔上石墙,拼死冲刺,把军帽顶在指挥刀上指挥战斗,高呼:“兄弟们!宰了他们!”
他们拼了。他们翻过石墙,用枪把、刺刀拼死肉搏,最终把南军军旗插上了墓地山脊的北方阵线上。
军旗只在那里飞舞了一会儿。尽管只是短暂的一瞬间,却是南军战功的辉煌纪录。
毕克德的冲刺——尽管勇敢、光荣,却是失败的开始。李将军失败了,他没有办法击败北方。南方的命运已定,李将军痛心疾首,他丧气地向南方的戴维斯总统递上了辞呈,恳求改派一个年轻有为之士取代他的职位。辞呈中,每字每句都透露出李将军深刻的自我检讨。假如李将军要把毕克德进攻所带来的惨败后果归咎于别人,他可找出数十个借口。但是,李将军的品德太高尚了,他不愿把过失推给别人。
就像卡耐基所说:“假如能抬起头面对自己的错误,那么错误也能帮助你。因为,承认一个错误,不但能增加四周人对你的敬重,且将增加自己的自信。”因此,人们应该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为自己的错误找理由,而应养成知错就改的好习惯。
有人会因自己的过失后悔不已,也有人会因此而意志消沉,事实上,没有必要这样,犯错不要紧,重要的是能及时改正。
先从自己做起
任何事都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从自身做起,这是一种十分好的习惯,是每个人都应该养成的好习惯之一。俗话说,求人不如求己,一切成功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这种说法再合适不过了。
有人觉得:外在环境是导致问题的症结所在,有这种念头的人大错特错了,因为这并不是问题的根源。如果不能反求自己,一味希望依靠外在环境的改变来达成个人心愿,这无异于任人宰割。正确的做法理应是,先改变个人行为,做个更真实、更勤劳、更具创意、更能合作的人,然后再去影响环境。
《旧约》里约瑟夫的故事让人寻味。
约瑟夫是一个十分独立的人,他17岁时就被同胞兄弟卖到埃及,任何人处在这样的境遇下,都免不了自怨自艾,并对出卖及奴役他的人气愤不已。可约瑟夫不这么想,他非常注重自己的修养,没过多长时间便成了主人家的总管,掌管所有的产业,很受器重。
后来,他遭到陷害,含冤坐牢13年,可是仍然不改其志,化怨愤为前进的动力。没多久,整座监狱便在他的掌管之下。最后,更管理了整个埃及,成为法老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
这种行为确实不是普通人所能企及的,可是,人人都能够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为自己开创有利的环境,而不是坐等好运或厄运的来临。例如,某人婚姻出了问题,却只顾揭发对方的过错。这种行为于事无补,强调错不在我,只能验证你是个懦弱的受害者,并不能挽回婚姻。不断地批评不仅无法使人改过向善,相反会让人恼羞成怒。
真正有效的方法应从自身能左右的方面着手,也就是先改正自己的过失,努力成为模范妻子或丈夫,给予对方无条件的爱与支持。当然,人们也希望对方能感受这份苦心,进而提高自己的行为。不过,对方的反应怎样,不是重点所在。
除了好丈夫、好妻子,人们也可以试着做个好学生或好职员。假如遇上实在无能为力的情况,也应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情,无论快乐或不快乐,同样都应积极主动。有些事情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就比如天气。但人们可保持内心的轻松,对力不能及之事泰然处之,对能够控制之事全力以赴。
在化学方程式有某一部分发生改变时,整个化学反应就会改变。依此类推,只要人们开始对环境做选择性的回应,影响力也会大增。
有一家很大的公司,该公司总裁精力非常旺盛,并且对流行趋势反应相当敏锐。他才华横溢,精明干练,可是管理风格却非常独裁。对部属一直是颐指气使,从不给他们独当一面的机会,因此,每个人都只是听命行事的小角色,连主管也不例外。
这种作风基本上使所有主管离心离德,大部分人一有机会便聚集在走廊上大吐苦水。乍听之下,他们不仅言之有理并且用心良苦,似乎全心全意为公司着想。只可惜他们光说不练,只是拿上司的过失作为愤怒的理由,却不见他们付诸实施。
一位主管说:“你绝对不会相信。那天我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好了,他却忽然跑来训斥一番。就凭一句话,把我这几个月来的付出一笔勾销,我真不知道该怎样做下去。他还有多长时间才退休?”
有人回答道:“他才59岁,你想你还能熬过6年吗?”
“不知道,公司或许不会让他这种人退休。”
可是,有一位主管却不乐意向环境低头。他并非不清楚顶头上司的过失,但他的回应不是批评,而是想法弥补这些过失。上司颐指气使,他就加以缓冲,减轻下属的压力,又想法配合上司的优点,把努力的重点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受指派时,他一直尽量多做一步,设身处地领悟上司的需要与心意。假定奉命提供资料,他就附加上资料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意见。
有一天,公司的一位顾问与总裁谈话时,总裁十分欣赏这位主管。以后再开会时,其他主管仍然接到各种指示,只有那位积极主动的主管,总裁向他征求了建议。这位主管的影响力因此而扩大了。
这在办公室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那些只知埋怨的人又找到了新的攻击目标。对他们来说,只有推卸责任才能处于不败之地,因为肯负责任,就得不怕失败,为了免于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有人直接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这种人以尽量指责别人的过失为能事,由此证明“错不在我”。还好这位主管对同事的指责从不放在心上,仍以平常心待之。时间长了,他对同事的影响力也增加了。后来,公司里任何重大决定必经他的参与及认可,总裁也对他相当器重,并未因他的表现感到威胁。因为他们两人正可相互弥补,相辅相成,产生互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