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1800000026

第26章 魏徵 千古诤臣,居安思危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近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同时,也造就了许许多多克己奉公、行正戒邪的“清官廉吏”。在老百姓心目中,他们或是除暴安良、伸张正义的利剑;或是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化身;或是犯颜直谏、为民请命的偶像。

《三国演义》中的蜀国丞相诸葛亮,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干工作,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讲谋略,战无不胜,无所不能;尽忠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中国老百姓中是知名度最高的历史人物之一。据说,在唐太宗李世民眼中,诸葛亮却比不上魏徵。唐太宗曾问群臣:“魏徵与诸葛亮相比,谁贤?”有大臣回答说:“诸葛亮有将相之才,魏徵比不上。”唐太宗却说:“徵蹈覆仁义,以弼朕躬,欲致尧、舜,虽亮无以抗。”意思是说,魏徵文韬武略,用仁义礼节辅助我治理国家,欲使我拥有尧帝和舜帝一样的圣名,即使是诸葛亮也无法与之相比。

魏徵作为唐王朝贞观时期封建统治集团的重要成员,忠于职守,为了唐王朝的长治久安,犯颜劝谏唐太宗李世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民为邦本,本固国宁”、“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凡200余事,悉被接纳。其中,《谏太宗十思疏》和《十渐不克终疏》文辞犀利,哲理深刻,集中体现了魏徵的民本思想和忧患意识,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不可多得的一块瑰宝。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其一,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徵认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作为一个担负国家重任的人君,如果不未雨绸缪,没有长远打算,缺乏美德,不是理智地战胜一切贪欲,克勤克俭办一切事情,那就等于“伐根以求木茂,塞源以欲流长”,是极其危险的。

其二,“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魏徵认为,过去许多国君,在创业时都能兢兢业业,谨慎行事,一旦大功告成之后,就放情纵欲,傲视他人,视兄弟如过路之人,用严刑峻法和盛怒盛气去对付下属。这样,下属表面上恭恭敬敬,心里却很不服气。因此,魏徵严肃地指出,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只在于人心的背离。水能载船也能翻船,应该高度谨慎。如果用腐朽的缰绳去驾驭奔驰的车马,其危险难道不是可想而知的吗?

其三,以“十思”为自检。“十思”的原文为:“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思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魏徵认为:作为统治百姓的一国人君,当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时,就要想到知足而警惕自己;将要兴土木营建工程而动用人力物力时,一定要适可而止以安定百姓;想到自己位高权重而不可一世时,应该谦虚和蔼而加强自身道德的修养;如果害怕因自满而会带来损害时,就要想到大江大海能够容纳千河百川的度量;当陶醉于游山玩水和出围打猎时,就要想到古代帝王一年中只准三次出游打猎的规定;担心自己懒惰懈怠时,就要想到办事必须善始善终的道理;忧虑情况不明而踌躇不决时,就要虚心采纳下属群僚的意见;当有些谗言和邪念影响自己时,就应该端正自身而斥退这些不好的东西;当要对臣下进行奖赏时,就要想到是否因自己一时高兴而滥赏;当要处罚臣下时,也要想想自己是否因盛怒之下而胡乱惩治他人。魏徵指出:经常进行“十思”,是为了发扬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等九种美德,选拔贤能,择善而从,使有才华的人竭尽智谋,有勇猛的人竭尽武力,有仁德的人竭尽慈惠,有信义的人竭尽忠诚。

唐太宗阅览这份疏谏以后,对于魏徵的真诚十分感动。他特意写了一份诏书给魏徵,表示自己的态度说:“希望你不要怕冒犯我,继续毫不隐讳地直言得失,我一定要虚怀若谷,冷静自己的心态,恭敬地等待着你的善言。”后来,唐太宗每当谈及魏徵时,就感触万分地说:“贞观以前,(房)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就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唯魏徵而已。”

据《资治通鉴》记载,贞观二年春正月,唐太宗曾问魏徵:“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魏徵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兼听则明”,就是听取多方面的意见以分清是非;“偏信则暗”,就是只听信一方面的话,必然会受到蒙蔽。魏徵为了向唐太宗说明这个道理,曾在问答中列举出历史上许多值得借鉴的史实。“上古之人曾说过,凡事都要征求割草打柴的老百姓的意见。在尧和舜当政时期,广开四方之门,招揽天下的贤人,为的是看见民间的疾苦,听见民间的呼声,做到下情上达,天下无壅塞。由于执政者对天下的大事无不知晓。像共工和鲧这类奸佞之人,再巧言令色也不会有市场;秦二世幽居深宫,亲近小人而疏远百姓,偏信宦官赵高,结果出现了‘指鹿为马’的怪事,直到天下大乱还不知道。梁武帝偏信骄奢弄权的朱异,结果是侯景兵围台城,终于困饿而死。隋炀帝偏信唯诺取宠的虞世基,使得天下大乱,国破身亡。照此说来,人君只有广泛地采纳各种不同的意见,使下情能够上达,大臣要想堵塞或匿情不报也是不可能的。”唐太宗不愧是一代明君,对于魏徵的这番议论铭刻于心,深知自己身处九重之内,难于遍知天下之事,也就不能独断天下之务,为此,提出了“君臣共治天下”的主张,并采取了相应措施。

从贞观年间魏徵的进谏活动和主要表现看,魏徵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最负盛名的杰出的谏官代表,忠心辅国,犯颜直谏,获此殊荣,名实相符,当之无愧。因此,魏徵被唐太宗李世民尊为雕琢“美玉”的良工、矫正己过的“人镜”,故有“帝王人镜”一说,而世人则把魏徵誉为“一代名相”和“千秋金鉴”。

魏徵进谏,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数量很多。魏徵向唐太宗进谏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前后二百余事”,数十万言。二是质量上乘。魏徵谏言无论疏文、谈话,观点鲜明,文辞犀利,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哲理性。一般都能使唐太宗折服或猛醒,从而达到进谏的目的。魏徵谏言中许多脍炙人口的箴言警句,如“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民为邦本、本固国宁”等,已成为我国广大民众使用频率很高的经典语汇。三是谏技高超。魏徵以敢于直谏而闻名于世,但也不是不讲方式方法,一味地顶撞和冒犯皇帝。在长达17年的岁月中,魏徵之所以屡谏屡胜,而唐太宗能够言听计从,与魏徵善于进谏,能把道理讲清说透有很大关系。魏徵进谏,寓贬于褒,有理有节,善于因势利导,常常运用表扬的方式达到帮助皇帝改正缺点、错误的目的。

魏徵一生为官清廉,满腹经纶,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创建了“贞观之治”,被誉为“千秋金鉴”。死后,亦不愿浪费国家钱财,按其遗愿从简治丧。魏徵身为朝廷重臣,又深受唐太宗赏识,可谓位高权重。然而,魏徵一生无论为官还是做人都堪称楷模。史书记载,魏徵既不偏爱声色犬马,也不喜聚珍宝古玩,只是收藏了许多有价值的图书典籍和名家墨宝。古人讲究“寿终正寝”,意思是年老病死后,灵堂要设在家中正屋正中的房间,以示善始善终。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魏徵病重的时候,家里居然简陋得连个正厅都没有。辞世之后,唐太宗欲按一品官的规格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经他的妻子裴氏夫人再三辞谢,始才作罢。李世民对群臣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殁,吾失一镜矣。”魏徵安邦治国的雄才大略,刚正不阿、犯颜直谏的高尚品格,体恤百姓、不徇私情的清廉形象,千百年来被后人广为传颂、研究、借鉴和敬仰。

魏徵在我国历史上不仅是一位举世公认的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政论家,还是一位功绩卓著的历史学家。在魏徵所有著述中,有一本书特别值得一提,它几乎影响了唐太宗一生,那就是贞观初年奉命主编的《群书治要》。这部书上至三皇五帝,下到晋代末年,既有明君治国的经验,也有昏庸败政的教训;既有忠良辅国的故事,也有奸臣欺主的实录。全书65部50余万字,堪称史学巨著。唐太宗读后爱不释手,如获至宝,指示抄给文武百官,相互传看。唐太宗曾对魏徵说,朕读《群书治要》明白了为君、施政、用人、治国的道理。隋炀帝杨广骄奢淫逸而自以为能,最终丧命于匹夫。说明帝王也一样,任性放纵、恣意挥霍、信任奸佞、疏远忠良,只要沾染上其中一件,必然亡国,这都是你的功劳。李世民曾反复告诫群臣“君贪必丧其国,臣贪必亡其身”,就是从《群书治要》一书所提供的历史经验教训中悟出的,无论是君王还是臣子都必须遵循的廉洁奉公的基本道理。

同类推荐
  • 礼仪金说:金正昆教你学礼仪

    礼仪金说:金正昆教你学礼仪

    在现代社会,礼仪修养几乎成为一个人和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
  • 包容比批评更重要

    包容比批评更重要

    练就海纳百川的包容之心,掌握世事练达的做人秘笈。包容是一种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浩淼无垠;苍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生活中,只有懂得包容的人,才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
  • 不焦虑 学冥想:学会情绪平衡的方法

    不焦虑 学冥想:学会情绪平衡的方法

    情绪平衡是一种能力,情绪平衡技巧是管理情绪的有效方式。掌握情绪平衡技巧,我们就能以不压抑的方式,辨识、认知、接纳并协调自己的情绪。焦虑是影响我们情绪的主要因素,冥想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喜爱的情绪减压方式。坚持每天冥想几分钟,我们将彻底脱离焦虑人生,化解忧虑,感知幸福。
  • 说话艺术大全集

    说话艺术大全集

    本书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事例和精炼的交流要点,对说话前的准备、说话技巧、说话尺度、说话场合、说话对象、说话语境、说话效果,如何倾听别人说话、如何说好话办好事等方面做了精辟总结,生动而具体地讲述了提高说话水平的方法和技巧。《说话艺术大全集》内容涉及同事间的说话办事,和朋友交往、与领导下属共事、与爱人或恋人相处,批评、赞美或说服别人、求人办事及维护自己的利益等方面,将最实用、最常用、最具操作性的说话技巧倾囊相授。
  • 态度改变一切

    态度改变一切

    《态度改变一切》是奥里森·马登的作品之一。他发现年轻人一般都有对成功的热望,也渴望了解成功人士前行的足迹,希望详细地了解成功者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所以,马登在本书中讲述了许多成功者的故事,然后用这些真实的故事告诉人们,要想从平庸甚至失败中奋起,就必须用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人生。
热门推荐
  • 喜欢我一下会死啊!

    喜欢我一下会死啊!

    我那么喜欢你,你喜欢我一下会死啊!李语桐最恨的不是风启航,而是处处都在捉弄她的命运。五岁的李语桐失去了记忆,改名换姓,有了新的家人,新的朋友,新的生活。但是她不知道,在很久之前有一个人已经将她深深的刻在了心里。可悲的是,那个人并不知道现在的她就是之前的她,而她也并不知道那个让自己嫉妒如狂的人,其实就是她自己。
  • 有德女所问大乘经

    有德女所问大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西游之传奇大圣

    西游之传奇大圣

    这是一个光明的西游,这是一个干净的西游,这里没有那么多的算计,这里崇尚的一切就是付出就有回报,人性本善
  • 绝色总裁的极品狂兵

    绝色总裁的极品狂兵

    (新书《都市绝品战王》火热连载中,望各位兄弟们多多支持~)他是战场上的王者,也是最强的教官!他教出了无数兵王,只等他一声号令!一代兵王教头回归都市,开启了一段妖孽般的传奇人生!
  • 萌萌盗爱腹黑大神

    萌萌盗爱腹黑大神

    当萌妞对上腹黑大神时他们会产生什么火花?王萌萌不知道别人,她只觉得自己掉进了狐狸窝,被一只狡猾又腹黑的大狐狸逮住了……简单版:这是一本游戏小白榜上游戏大神粗腿而衍生的故事小夏的读者群141606849
  • 冥王劫:都市情缘

    冥王劫:都市情缘

    这是《冥王劫:鬼夫难缠》的第二部。虞悦连续做了一个月奇怪的梦,梦醒后继母把她嫁给了豪门阔少,还没来得及洞房,梦中情人站在她的面前:“女人,跟我走!”“凭什么?”“凭我是你孩子他爸!”
  • E+P Manus

    E+P Manu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安塔拉传奇(第八部)

    安塔拉传奇(第八部)

    安塔拉(525—615)是阿拉伯蒙昧时期的悬诗诗人之一,被尊为阿拉伯古代文武双全的完美英雄骑士。《安塔拉传奇》在阿拉伯世界广为流传,是一部与《一千零一夜》齐名的民间故事。由于主人公是阿拉伯族王与黑奴所生,所以被百姓视为私生子。他一生重要的活动就是向堂姝阿卜莱求婚,但因出身门第而屡遭磨难。与此同时,安塔拉武功超群,一生屡屡拯救本部族于危难之中,成为游牧民族的理想英雄。全书情节跌宕起伏,在铁马金戈、血火交织的浓郁氛围中,突出了安塔拉的勇敢和冒险意识,集中体现了蒙昧时期阿拉伯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
  • 揭开当年海城大地震成功预报的谜底

    揭开当年海城大地震成功预报的谜底

    1975年的海城地震由于成功预报,拯救了十万人的生命。这次预报是地震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是谁预报的?背后有哪些故事?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两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我们特刊发这篇中外历史上唯一一次成功预报大地震的报告文学,力图揭开一种历史真相,以祭奠逝者,并望引发生者尤其是地震预报工作者的思考。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无数人的生与死,其实就是他的一句话。——作者的特殊感言。姜成田,1941年6月6日,出生于辽宁省铁岭市大甸子村。从呱呱坠地那天起,他便是一介草民,直到今天,也是。
  • 阴阳客栈

    阴阳客栈

    阴阳客栈,顾名思义,就是活人与死人之间的媒介,其实就是冥婚婚介所,现在农村有很多的人还迷信配阴婚,所以这里就是买卖双方交易的地方,为了掩人耳目就以客栈为幌子。不过在招牌上会倒着写一个“考”字,内行人一看就知道,一般都是在夜里开门,有男尸要配女尸就会挂白灯笼,有女尸要配男尸就挂黑灯笼,白色代表男尸,黑色代表女尸,风声紧不做生意就挂红灯笼。我参与盗尸这一行的经历都写在了这里,善恶终有报,劝君莫作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