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3300000024

第24章 北魏文明太后冯氏垂帘听政兴社稷(1)

“文明太后”,是后人对北魏文成帝皇后冯氏的尊称。二十四岁便守寡的冯氏,如同东晋康帝的皇后褚蒜子一样,有胆有识。她垂帘听政二十余年,为北魏政权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位卑照样做皇后、太后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冯氏,的确是值得称道的。冯氏本人是死囚犯的女儿,年幼时不得不随姑姑远离家乡,来到北魏后宫充当下女。她勤劳好学,无论是算账、识字,还是宫廷礼仪,都逐渐一一掌握,成为她引起太子拓跋濬注意的资本。

拓跋濬即位后,年仅十五岁的冯氏便登上了皇后宝座。拓跋濬死后,她以非凡的能力垂帘听政二十余年。更重要的是,她听政并不是“看家护院”,而是对北魏的政治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成为后人不得不承认的女政治家之一。

实际上,冯氏自小与北魏宫廷就有关系。她的祖籍虽然是今河北冀县,她自己也生于长安。但是,她的祖父冯文通是北燕国君冯跋的弟弟。在冯跋死后,曾经继承过帝位。她的父亲冯朗为北魏的广平公,因为生母被废黜,成了“多余的人”。于是,冯朗联合胞弟找到大哥冯崇,三人一起投奔北魏。后来,冯朗在北魏犯了死罪后被杀死,女儿冯氏只得找到在皇宫当昭仪的姑姑,在姑姑的帮助下,进后宫当了一名宫女。虽然地位卑微,但不用为生计着急。这对冯氏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事情了。

冯氏的姑姑冯昭仪当时在宫中有一定地位,对冯氏又很喜欢,于是经常教导冯氏。十一二岁的冯氏在姑姑的调教下非常懂事,加之人又长得漂亮,举止温文尔雅,很快就引起太子拓跋濬的注意。

冯氏和拓跋濬的关系,只能算少小相识,因为拓跋濬的年龄比冯氏还小三岁。所谓的钟爱,无非是少年的懵懂感情。但是,太子即位后情况则不然了。当时,冯氏和拓跋濬常常在一起玩耍,成人们觉得他们也算两小无猜。虽然后宫女子很多,但拓跋濬就是愿意和冯氏在一起,有时候见不到,拓跋濬还耍太子脾气呢。

公元452年,太武帝为中常侍宗爱所杀。十二岁的太子拓跋濬继承帝位,当了皇帝,冯氏被封为贵人,但当时皇后位空缺。四年之后,冯氏终于超越众多嫔妃,被拓跋濬立为皇后,即后人所称的文明皇后。此时她年仅十五岁。

拓跋濬在位十三年,朝权基本上掌握在大臣手里。这时,北魏已经统一北中国,实力日渐强大,但太武帝平定四方的统一战争,也耗尽了北魏的国力。再加上内侍宗爱连杀了两个皇帝,朝野上下惶惶不安。所以拓跋濬上台后,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宽刑简政,稳定民心。

拓跋濬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听从群臣的进谏,废除了拓拔焘打压佛教的政策,在国家统一管理佛教事务的基础上,有序地发展了佛教,目的也是加强国家对佛教的控制。同时,拓跋濬加强法制建设,使北魏的统治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此外,在大臣的建议下,拓跋濬还注重官僚体制建设和加强监察的制度,虽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贪污行为,但也使官吏不得不有所收敛。

实际上,拓跋濬从小就在祖父拓拔焘身边长大,也很想像祖父那样东征西讨,创立一番伟业。但是拓拔焘在统一四方的战争中消耗了北魏大量的国力。所以拓跋濬登基之后,不得不采取与民休养的政策。

不过,年少的拓跋濬是一个善弓马、骑术的鲜卑人,他始终没有忘记习武。

有一次,他与众臣在灵丘南面的山下习武。突发奇想,让群臣仰射高四百余丈的山峰。群臣射出的箭中途便往下落,没有一个能射过山顶的。拓跋濬见状笑了笑,他手执千斤弓,利箭脱弦而出,高出山峰30多米方坠下。群臣见此,无不欢呼万岁。拓跋濬十分得意,便在射箭的地方立碑纪念。

这段故事虽需要认真的考证,但是,我们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青年时期的拓跋濬秉承了鲜卑人的习武风尚,而且非常注意锻炼。

可是,就在春风得意的时候,拓跋濬突然患病,不久便死去。二十八岁的冯氏立即成了寡妇。

根据魏国旧制,皇帝驾崩,三天后要把他生前的御服器物一并烧焚。举行此仪式期间,朝廷百官和宫中嫔妃要哭灵。

冯氏年轻丧夫,痛不欲生,悲啼着跳入火堆,左右急忙救治,好长时间冯氏才苏醒过来。无论如何冯氏的初衷是真情使然还是假戏真做,这千古一跳,已昭显出冯后无比的勇气和过人的智慧。

几天之后,政权交给了她十二岁的儿子、太子拓拔弘,拓拔弘就是北魏献文帝。冯氏则被尊称为皇太后。

冯氏在初当皇太后时,并没有想做临朝听政之类的事情,只是后来朝廷的情况将她这个年轻的皇太后推向了前台。

由于献文帝年龄太小,侍中、车骑大将军乙浑觉得皇帝可欺负,就试图建立独裁统治,他竟然盗用献文帝的名义滥杀无辜,甚至大臣也不能幸免。

面对这种情况,大臣们终日惶惶不安,纷纷找献文帝诉苦。年少的皇帝也没有办法,只好到皇太后冯氏面前讨策。

实际上,面对乙浑这种霸道的人,无非是采取两种办法。一是打,采取硬的一手,以牙还牙,将其除掉;二是采取怀柔政策,封以高管厚禄,使其良心发现,停止杀人,安心朝政。

文明太后一开始也采取后一种办法,她也是不敢公然得罪乙浑的,只好封他为丞相,这几乎是朝廷中臣子的最高礼遇了。

但是,已经昏了头的乙浑并没有感到“皇恩浩荡”,反倒觉得朝廷可欺,于是变本加厉,甚至与心腹讨论推翻朝廷、自立为帝。

最初,献文帝不断把状告到冯氏处的时候,冯氏并没有特别在意。后来,近臣不断把乙浑的恶劣行径反馈给冯氏时,冯氏开始琢磨起来了。加之,乙浑欲自立为帝的消息传到了冯氏耳里,这位北魏的皇太后知道,即使作为一名女子,自己也必须挺身而出了。她必须抛弃怀柔政策,丢弃幻想,必须用杀人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经过反复权衡和密谋,冯氏命令自己的心腹元丕、元贺、牛益得等人率领军队,将乙浑杀死,以彻底解决问题。杀乙浑的行动虽然惊心动魄,但有惊无险,最终把不可一世的乙浑杀死在他自己的府上。北魏的朝廷基本可以大大地喘一口气了。

许多大臣从这次除掉乙浑的行动中,看到了冯氏的坚强和能力。于是,一些大臣随即劝进,希望冯氏临朝听政,而不是年纪轻轻的就在后宫里养闲。冯氏经过慎重考虑,答应了大臣们的请求,宣布临朝听政。

虽然冯氏有能力、有胆识,还有一些运气,但是,冯氏本人对朝权并不感兴趣,也不愿意每天日里万机,处理琐碎的宫廷事务。她把中书令高允、中书侍郎高闾和贾秀三人叫到宫里,协助她处理政务。这三人每天充当秘书的角色,先将政务的处理意见搞出来,重大事务再报给太后。

当朝一年后,十三岁的献文帝便由贵人李氏生下一子,当了父亲。北魏的做法很残酷,妃子一旦生下皇子,且皇子被立为太子后,妃子就被立即处死,以便防止外戚专权。

李贵人是南朝梁国人,非常美丽,在北梁之战中被俘获。献文帝一见见她就非常喜欢。临幸后,封其为贵人。要杀掉李贵人,献文帝是有些不舍的,但是太后坚持这么做,并且宣称由自己抚养这个皇孙。李贵人无奈地充当了北魏皇家“家法”的牺牲品。

原来,魏太祖道武帝拓跋珪在立儿子拓跋嗣为太子前,先杀了拓跋嗣的生母,然后把拓跋嗣召至座前训话,说:“昔汉武帝将立其子而杀其母,不令妇人参与国政,使外家为乱。汝当继统,故吾远同汉武,为长久之计。”

拓跋嗣就是后来的太宗明元帝,他天性纯孝,当时就哭得浑身乱抖,惹得道武帝派人把他架出殿外。不久,道武帝就被另一个儿子清河王拓跋绍所弑。拓跋嗣继位后,虽然感念生母,但立子杀母作为北魏一朝的“祖宗家法”并未废止,一代一代传承下来,除了肃宗孝明帝亲母胡太后外,储君生母无一例外,全被赐死。当然,究竟是自杀还是宫人代劳,史无明载。

事实上,文明太后冯氏还是遵守祖制的,她在赐死了李贵人后,立即将皇孙拓拔宏接到身边抚养,并且在和献文帝沟通后,宣布归政于献文帝。为了保全献文帝,文明太后将自己的哥哥冯熙提拔成太傅,督导献文帝执政。

在这短暂的一年听政中,文明太后的行为还是可圈可点的。如果照此下去,文明太后的名誉会更高一些,但是,经历过听政的文明太后却与从前不同了。她虽然抚养着孙子,可权力的诱惑时时萦绕着她,并且挥之不去。

(2)虎毒也食子,权力第一位

献文帝亲政后,在许多事情上还是拿不了主意,重大事情还得向文明太后讨教,得到太后的许可后才能下诏令。关于这一点,有人说是献文帝年幼、尊老;还有人说是文明太后权力欲强。

从今天的情况看,我们完全可以理解。搞政治的人,三十岁、四十岁还嫌嫩呢,何况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呢?

当然,我们从康熙八岁除鳌拜的历史典故中也能看出,还是有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情况的。

渐渐的,权力之争使冯太后与儿子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母子间渐渐有了隔膜。

另外,冯太后当时还不到三十岁,年轻守寡,生活便有些不检点,与臣子李奕有了那么点儿情事。献文帝年轻好面子,听到外面的流言蜚语,心中生气,认为李奕给自己死去的父皇“大戴绿帽”,真真“是可忍受孰不可忍”。

恰巧这时,有人告发李奕的弟弟李敷在相州刺史任上时受纳贿赂。献文帝趁机命人依法“连座”,杀死了李奕、李敷兄弟两家人。

情夫被杀,冯太后内心十分怨恨。但她表面上却不表示出会,而是在喑中注视朝臣的动向,和自己儿子的下一步行动。由于母子失和,加上政事不顺,小皇帝亲政不到一年,便对权利与富贵没有了兴趣,要把帝位禅让给叔叔京兆王拓跋子推。这件事带到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他们都认为,要禅位也只能让皇太子继位。

思考了一段时间后,献文帝拓跋弘把帝位禅给了六岁的儿子拓跋宏。谁知,这个小小的拓跋宏在禅位大典上居然疯狂飚泪,献文帝奇怪地问他为何伤心。拓跋宏回答说:“代亲之感,内切于心!”言辞令人感动。他就是日后名声赫赫的孝文帝。

献文帝把帝位内禅给太子后,实际朝权还握在他手中。此时,他勤于政事,赏罚严明,慎择官员,进廉退贪。尤其大案要案的判决上慎之又慎,魏王朝刑虐过度的旧例从此得以改变。

经过几年观察,冯太后觉得拓跋弘越来越英明了,在政事的处理上越来越不听从自己这个母后的了。因此,母子两人的关系一天比一天疏远。在相互猜忌中,冯太后起了杀心,于公元476年夏天的某个夜晚,冯太后派人在酒中下毒,鸩杀了自己的儿子。

(3)文明太后与权力太后

冯太后又升一格,以太皇太后的身份重新主持国家大政。

孝文帝拓跋宏此时仅仅是十二岁的小孩子,但他天性至孝,对祖母能够承颜顺志,躬亲伏侍,事无大小,都听祖母冯太后的决断。

冯太后虽然是女人,但她悟性好,为人聪明,处理政务很有一套。加上孝顺的孝文帝不敢违背祖母的意愿,大事小情都一一禀明冯太后。所以,国家大事都由她一个人拍板决定。

因为孝文帝年幼,冯太后写了三百多篇《劝诫歌》,以及十八篇《皇诰》,用来教孝文帝修养品行和节操,作个好皇帝。她还尊重儒学,在长安立了文宣王庙。

冯太后是个俭朴的人,不喜喜欢奢华的饰品,吃的东西很简单,穿的衣服也很朴素。但冯太后信佛敬佛,因而花费的钱财非常多,金玉珍宝成斗成斗地装嵌于佛堂、佛像上,形制恢宏,至今可见。

冯太后在管理下人上要求很严格、不徇私。左右侍奉之人即使有小过错,她也要进行处罚,大加鞭挞。然而她有个好处,就是过了事儿就忘记了一样,对人还像开始那么好,还会给人富贵。所以身边的到死都很忠诚。

冯氏虽然贵为太后,但正值青壮年,在处理朝政之余,有着丰富的私生活,王睿、李冲最受冯太后爱宠。

王睿,字洛诚,他的父亲是个江湖术士,以天文卜筮为生。王睿子承父业,也靠卜筮术养活自己。王睿长得身材伟岸,容貌出众。有一次,因为某事得到了冯太后的接见,他出众的容貌令太后一见钟情。被太后召来侍寝后,马上被破格晋升为给事中。没多长时间,又相继升为散骑常侍、侍中、吏部尚书等职,后来竟然赐给他太原公的封号。真是“内参机密,外豫政事”,一天比一天受宠。

太和二年,冯太后与孝文帝率领百官和宫人到虎圈去赏虎。有一只吊晴大老虎突然从阁道上冲出来,直奔御座而来。负责守卫的兵士和宫人吓得四散奔逃,只有王睿一个人毫无惧色,挡在冯太后和小皇帝面前,挥舞着方天画戟挡住老虎。他的样子非常英武,竟然把老虎吓退了!

从此以后,王睿更令冯太后的信任了。第二年,就被升为尚书令,还封了中山王。由于王睿与冯太后好得如胶似漆,冯太后私下里赏赐他的珍玩不计其数,都是在夜里两人尽兴之后,让宦官们用大蓬车装着宫中的宝物往王睿府里送;除此之外,还明着赏赐给他田园、牛马、奴婢、杂畜等物。为了掩人耳目,在赏赐王睿的同时,还对与他同等官职的大臣一道封赏,花费财物数以万计。

同类推荐
  • 我在唐朝开网吧

    我在唐朝开网吧

    长安城在经过一次次的动乱后,伟大的李二陛下终于将这个大唐帝国大部分的疆域掌控上在手中,可也戴上了个弑兄夺位的帽子。如此时光,本该是阖家欢乐的时候,可是在永乐坊的一处民宅内,一个少年一脸苍白的看着眼前这个陌生的环境“这他妈...假的吧?”少年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踉踉跄跄的推开房门,屋外灯火通明,坊内的居民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不知在讲些什么,时不时的传来一声声的大笑。“长...长安?我曰你个嘴,真的被他说中了?”
  • 异世之三国召唤系统

    异世之三国召唤系统

    主角带着无敌兑换系统来到冷兵器时代的异世,然后是风起云涌,风声鹤唳,风生水起,风花雪月……
  • 海上鏖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海战

    海上鏖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为20世纪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它结束了一个战争和动荡的旧时期,迎来了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回首历史,不应忘记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破坏和灾难,以及世界各个国家和人民为胜利所付出的沉重代价。我们应当认真吸取这次大战的历史经验教训,为防止新的世界大战发生,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不断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而英勇奋斗。这就是我们编撰《第二次世界大战纵横录》的初衷。该书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在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指导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为线索,贯穿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历史时期、主要战场战役和主要军政人物,全景式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恢宏画卷。该书主要包括战史、战场、战役、战将和战事等内容,时空纵横,气势磅礴,史事详尽,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历史性、资料性、权威性和真实性,最最有阅读和收藏价值。
  • 胜利荣光:芷江受降

    胜利荣光:芷江受降

    本书以二百多幅照片为经,以美国军官约瑟夫·德和中国军民的口述为纬,全景观、多视角、细致化地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中美盟军在湖南芷江的军事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包括日军在芷江投降的历史场景、美军在芷江的通讯工作、芷江的风土人情等等。既有重大历史事件的严肃性与庄重性,也有个人视角的趣味性和生活化,从宏观到微观,全面地展现了芷江抗战文化的各个层面。
  • 巅峰权臣

    巅峰权臣

    周世平,小公务员,犯错弃世,穿越来到大周朝,凭借着过人的认知,特殊的运气,纵横四方,且看他掌握权柄,辅佐皇室、振兴家族、对抗世家、统一中原,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博弈,直至巅峰。权臣是什么,上可以挟天子令诸侯,下可以护全家人,享受荣华富贵,醉卧美人膝,醒掌杀人权,快意人生,谁人不羡慕。
热门推荐
  • 休书拿来

    休书拿来

    冷冷的声音入耳,抬眼望去,竟是古人? 看看衣服,住所——丫环?囚犯?什么,夫人?正牌少夫人? 几位佳人,坐于厅堂,选美?纳妾?与她何关!她举步向前,管你英俊潇洒,才华横溢,众女倾心,魅力无边……休书拿来! 江山,美人,任君选择, 孰轻,孰重,两者挑一! 新书《富贵闲妻》已发文,请读者们支持,小优拜谢。
  • 从此山水不相逢

    从此山水不相逢

    粱以梦和刘楠从小一起长大,是彼此唯一的朋友,却喜欢上了同一个人。随着命运的殊途,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也点燃了刘楠想要报复的欲望,当她设计将粱以梦带入自己的迷局时,却不知自己也是另外一场阴谋中的棋子……
  • 拜占庭文明探寻

    拜占庭文明探寻

    本书是一部关于拜占庭帝国历史的史学专著。全书分为帝国兴衰记,国家、领土与人民,宗教、法制与社会文化三大部分,详细介绍了拜占庭帝国的相关历史内容,适合史学爱好者及史学研究者参考学习。
  • 至尊医道

    至尊医道

    仙尊之子附身天才医生,以医入道!成就医道至尊。
  • 剑陵记

    剑陵记

    我守护不了剑陵,我只想守护我在意的人。古剑湛卢再世,绵延四百年的望江剑陵传说重新被人注意。一个秘密正在被人从坟墓里被挖掘出来。二十年前道佛齐力围剿千年妖王,魔教联手血洗仙山青城,是巧合,还是因果报应?正派收养的雪妖遗孤,二十年习文不习武。雪妖之子长大成人之后,在恰逢多事之秋时跟随同门参加品剑大会。因缘际会,他结识了性格身世迥异的朋友:相濡以沫却互为仇敌的爱侣,暗中保护自己的仙女,和自己命运纠缠的贵公子……抽丝剥茧,他的身世似乎并非妖王之子这么简单,自己竟然和望江剑陵有错综复杂的联系。乱世之中,平静的湖面下往往暗流最汹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死神的右手(罪推理事务所)

    死神的右手(罪推理事务所)

    一个杀人魔头,一个私家侦探;一个高校推理社团,一个貌合神离调查组;一个心怀鬼胎的警察,一个复仇心切的外科医生;一组暗含玄机的密码诗歌,N具断掌女尸。解谜者涉险重重杀机,步步为营;设局者机关算尽,十步一绝杀。二十年前一场离奇的银行劫案悬而未决,引发出二十年后怎样的连环凶杀事件?案情扑朔迷离,捕猎者和猎物之间,谁在导演死亡游戏?谁是捕猎者?谁才是真正的猎物?80后大受欢迎推理作家王稼骏,和你们玩的一个扣人心弦的死神游戏。我们每个人,都可能被恶之花阴影笼罩。
  • 前妻不将舅

    前妻不将舅

    萧然没有想到,替她摆平“出轨事件”的人竟然是四年前被她强行占有的男人。成为离婚人士的她,因为一桩交易促成了她和这个男人的婚姻,并当了前夫的舅妈!“跟我结婚,你只赚不亏!”陆焰宸从一出场就用嚣张诠释了他的势在必得。萧然妥协,扮演着“舅妈”角色,也心安理得在陆焰宸的安排下伸出报复的魔爪。--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逆天圣道

    逆天圣道

    修真世界,弱弱强食,做了三辈子的废材,受尽了白眼,一朝顿悟,魔神入体,人人弃之的魔道他步步登峰,万法朝宗,执掌天地。
  • 鬼洞

    鬼洞

    云冒岭大山下青杨沟屯的林柱和他的奶牛一起失踪了,他的父母急得心头上火。找了两天也没有踪影,林柱的爸爸林树元只好向警方报案。县公安局接到林树元的报警后很重视,很快成立了专案组。专案组组长是有名的神探赵剑,他带领助手李建男、派出所所长冯忠及全组成员火速进驻青杨沟屯。他们不相信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和偌大的一头奶牛会消失得一点踪迹都不留。他们发动山民在山林仔细搜寻了两天两夜,但根本没发现一丝痕迹。
  • 天降我才必有用

    天降我才必有用

    不减肥就得死!一部被贬仙人在凡间的奋斗史!群号:832476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