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3300000007

第7章 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干政丢汉室(1)

说起东汉的女人当政,就不能不说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她虽然只被元帝临幸过一次,但却生了皇子刘骜。元帝并不喜欢她,所以她失去了干政的基本条件。待元帝死后,她的十八岁的儿子刘骜临朝,于是王政君就开始了当政生涯,先后经历了成帝刘骜、哀帝刘欣、平帝刘衍和刘婴五朝。由于她目光短浅,用人失当,通过亲戚王莽发号施令,导致王莽自立所谓新朝,把汉室——即历史上划分的西汉——弄丢了。王政君八十四岁去世,算是高寿了,但这位当政几十年的太皇太后死前却满怀悲愤,非常令人遗憾。

(1)从宫女到皇后

历史上传说,王政君的母亲李氏曾梦见“月入其怀”,有了身孕后,就生了政君。王政君并不漂亮,但婉顺贤惠。长大后,曾经在父亲的说项下与许家订婚,可对方还未迎娶,政君的“夫君”便一命呜呼了。在封建社会,这对王政君是非常不利的。一方面说她命硬克夫,另一方面日后嫁人,也算是“二婚”了,因此父母对她都很失望,感叹其命苦。她的父亲王禁找来阴阳家,试图知其命相、命底,可结果却完全出乎王禁的意料。阴阳家对王禁说:“你的女儿乃富贵之命,不是命不该嫁,而是不愿嫁与凡徒。将来所嫁一定是显赫之人。”

经阴阳家这么一说,王禁夫妻顿时心情愉悦,豁然开朗。他们开始按照阴阳家的指引培养政君。与许家订婚时,十几岁的政君还基本是一个文盲。现在王禁请人教女儿读书认字,并且依照当时的风俗,培养政君的音乐素养,所谓“弄琴鼓瑟”。

几年过后,王禁觉得可以将女儿出手了,但并没有遇见阴阳家所说的“富贵之人”,他一脸茫然,完全失去了信心。这时有高人指点他说:“政君的富贵命岂能在民间?什么地方有富贵之人,皇宫啊!”

王禁又觉有理,非常感激,左托人,右拜官,终于将十八岁的王政君送进了皇宫,作了宫女。“十八无丑女”,尽管王政君不算漂亮,但也如花似玉。

怎奈,平日连元帝刘奭都难得见上一面,何况元帝有众多嫔妃?王政君也只得苦熬岁月。

据说,元帝刘奭并不近女色,原因就是他当皇太子的时候,也曾广纳美女。不过,有个名叫司马良娣的爱妃,得病后不治而亡。在临死前,这个妃子对他说:“我本不该离太子而去,是那些嫔妃诅咒的。”她劝刘奭要约束自己,看准人心,不要被女人的表面所迷惑。

司马良娣的话触动了皇太子刘奭,他在司马良娣死后悲痛万分,发誓不再接近女色,把自己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到学习治国之道上。

不过,他的父亲汉宣帝知道后,并不以为然。一方面是他觉得儿子对女人过于认真,这并不是一个帝王的本色。另一方面觉得如此下去,刘家将有断了香火的危险,因此命令皇后换掉皇太子原来的嫔妃,另找一些年轻女子给刘奭,给他以新的生活、新的刺激、不同的感觉。

皇后找来五个与刘奭平素基本没有接触的宫女供他自己选择,这其中就包括王政君。皇后趁早上皇太子来东宫问安的机会,将五个女子一字排开,面向刘奭,由他选择。

刘奭面对父母的良苦用心,表现出一种莫名的感觉,为了不使父母伤心,他随便一指:“这个就行。”当时,王政君正站在皇后一侧,离刘奭很近,他随便一指被母亲理解为看重王政君,宫里的女官立刻记录在案,当晚洗漱后,便把王政君送到皇太子宫侍寝。

俗话说:福人自有天相。其貌不扬的王政君不仅侍寝皇太子一夜,而且由于刘奭的随手一指,王政君还得到了妃子的头衔。不过王政君也有可悲之处,那就是从此刘奭无论作为皇太子,还是皇帝,再也没有临幸过她。

一月后,王政君仍未见红,她知道自己怀上了龙种,这是一个宫中的女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刘奭的父亲宣帝知道王政君怀孕后,非常高兴,令皇后倍加爱护,王政君从此开始在宫中享受清福。她的父亲王禁知道后,更加得意洋洋,不仅能得到皇宫送来的慰问品,还为王家争得了脸面。

经过十月怀胎,王政君如愿顺利地生下了一个男婴,解决了皇太子刘奭无嗣的大问题,算是为皇家出了力,同时也为日后干政奠定了基本条件。

宣帝知道自己有了嫡孙,高兴异常,几乎手舞足蹈。要知道,对于一个帝王之家来说,“嗣”的问题是关乎天下的问题、关乎血脉的问题。宣帝在兴奋之中亲自给孙子起名“骜”,字“太孙”。“骜”为快马,亦为不驯,桀骜不驯。和普通祖父母一样,宣帝希望他的孙子未来有个好的前程。刘骜稍大后,爷爷宣帝经常抱着孙子,逗孙子玩,比父亲刘奭更加关心孩子的情况,所谓“隔辈亲”。

公元前49年,刘骜三岁时,宣帝驾崩。皇太子刘奭当天就登上了未央宫前殿的龙位,是为元帝。王政君所生的刘骜因为是刘奭的长子,被册立为皇太子。不久,谁出任皇后的问题被大臣们提了出来,着实让元帝刘奭踌躇。王政君的命运再一次受到了严峻考验。

实际上,王政君不招元帝喜欢是人所共知的事情,但是,作为皇太子刘骜的母亲,她应当是皇后的首选,于是元帝踌躇多日不得要领。这时的元帝,早已经忘记了爱妃司马良娣临死前对他说的话和他自己的誓言,他早喜欢上了傅氏和冯氏。傅妃聪明伶俐、面相骄好,善解人意,在宫中人缘极好,虽然一段时间里刘奭只专宠她,但并未在众多嫔妃中惹出麻烦。就在王政君生了刘骜之后,傅氏和冯氏也先后生了皇子刘康和刘兴。当然,王政君干政时期并没有嫉恨她们,刘奭的这两个儿子日后都作了皇帝,这是后话。但是在大臣们和内侍以及皇亲国戚的劝解下,元帝最终无可奈何地、非常不情愿地选择了皇太子刘骜的生母王政君为皇后。

从一个宫女,到母仪天下的皇后,王政君的命运是千万后宫佳丽梦寐以求的,也是中国历史上,众多嫔妃非常羡慕的榜样。当然,王政君也有王政君的苦,这就是元帝不喜爱她,而且不临幸她。作为一个女人,这同样也是不幸的。不管怎么样,王政君本人、皇太子刘骜以及王家,都对元帝充满了感激之情,尽管元帝对这份感情表现得无动于衷,但是他心里非常清楚,作为皇后的王政君即“君”又“正”,从不干涉朝政,只是呵护自己的皇太子儿子,而且对皇后的凤冠非常珍惜。她似乎已经脱俗并且战胜了生理需求,她甚至不祈望元帝再临幸她,因为她知道,要元帝喜欢她,甚至比得到皇后的名号还要难。

不过,元帝立王政君不久,似乎有些反悔的举动。他突破了前朝的祖制,设立了一个在宫中地位仅次于皇后的名号“昭仪”。这完全是因人设事的举措。傅氏和冯氏自然得到了这个名号。自此,王政君除了其他烦恼之外,又多了一份担忧。

元帝封了昭仪之后,按照祖制立刘康为定陶王、刘兴为信都王。算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弥补吧。实际上,王政君徒有皇后尊号,早已经被元帝冷落一边。王政君无可奈何,而她的儿子、皇太子刘骜在感情上离元帝越来越远,元帝自然也越来越不喜欢他。

刘骜开始读书时,非常勤奋,而且恭谨有礼。一次,元帝要召见他。他得报后立刻起身,由于驻地不近,而且刘骜不能横穿皇帝专用的弛道,只得绕了一个大圈。他怕到晚了让元帝不高兴,干脆跑了起来,但还是到晚了。元帝见到太子,即责怪起来。太子将情况说明后,元帝见太子刘骜满头是汗,动了恻隐之心,立刻给予表扬,并赏赐了太子。王政君得知后非常满意,因为她唯一的希望就是太子了。

不过,话也得说回来,孩子总是贪玩的,读书不久,刘骜就厌烦了读书,开始喝酒、游玩,向着游手好闲的方向发展。王政君非常着急,元帝更加不满意,他甚至开始着手更立太子了。如果废了刘骜,太子的继承人很明确,就是傅氏所生的刘康,但此事因为元帝身体不好没能抓紧。

公元前33年,元帝病重,他让傅昭仪和其子刘康在侧侍奉,而皇后、皇太子却被拒之门外。这引起了皇后、皇太子的担忧,因为皇帝临死前总有话要说,况且历史上矫诏之事非常之多,作为皇后、皇太子,不能得到皇帝的任何授权,就会连生命都有危险。

不过,王政君平素注重为人,这为她提供了方便。一天,一个皇帝的近臣向她透露,元帝很可能废黜皇太子刘骜,而传位于刘康。王政君在短暂的惊慌失措后,立刻向几个元帝近臣求援。元帝宠臣侍中史丹答应帮忙。他趁傅昭仪和刘康不在皇帝身边的短暂机会闯入元帝寝室,跪下啼哭道:“皇太子名闻天下,臣民归心,臣听说陛下有废立之意。如果是这样,请陛下先赐我死吧。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都心痛啊!陛下,三思而行啊!”

没想到,侍中史丹的谏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元帝竟说:“没有这回事儿,别听别人瞎说。王皇后平时谨慎有加,先帝又疼爱太子,寡人岂敢违先帝之意?”

就这样,刘骜保住了皇太子位,王政君也算保全了皇后位。至此,元帝不再专召傅昭仪和刘康侍奉,而是也让王政君、刘骜以及冯昭仪、大臣们前来。傅昭仪和刘康眼看元帝改了主意,可在众目睽睽之下,又不能怎么样,只得放弃了太子位的争夺。

竟宁元年五月,也就是公元前33年,元帝死于未央宫,终年四十三岁。十八岁的刘骜在大臣的簇拥下即位,是为成帝。王政君被尊皇太后,移居长乐宫。

(2)关于成帝一朝

虽然王政君死了夫君,虽然她被尊皇太后,虽然她按照汉家祖制从未央宫移居长乐宫,似乎可以安度晚年了,但这些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因为作为母亲,王政君不可能放心地将来之不易的政权交给十八岁的儿子,所以她必须干政,她必须为刘家、汉室,更重要的是为自己的儿子保驾护航。

王政君在元帝一朝虽然位及皇后,可没有机会涉及中宫,更不能学到“统治术”。虽然她也有些文化,可以弄琴鼓瑟,但离统治国家的要求还相距甚远,因此她只能把持“大事”,这一点她从来没有动摇过信念,不过,她也不得不依靠娘家人管理“小事”,这就是外戚掌权。

成帝刚刚就位,王政君便任命她的同父异母兄弟、也就是成帝的舅舅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还领尚书事。而十八岁的成帝还充满孩子的顽皮,整日游山玩水、斗鸡走狗,享受帝王生活。

王政君此时最着急的是成帝体弱多病,虽然有了嫔妃,但多年无子。作为当朝帝王,这是最大的忌讳,可又没有办法,这正是母亲的苦恼所在。王政君经常在成帝面前唠叨这事儿,成帝也明白,他说:“子嗣的事着什么急呢,我才二十岁。再说,实在不行,还有刘康、刘兴他们。”

王政君、王凤闻此言更为着急。试想,继承大统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当年他们与傅昭仪以及她的儿子刘康、冯昭仪以及她的儿子刘兴如何明争暗斗才夺得大位,现在倒好,想拱手让给人家!王家人是不会这样轻易服输的。

虽然母亲之间争风吃醋、斗智斗勇,甚至不惜付出身家性命,实际上,元帝的三个儿子之间正相反,他们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定陶王刘康来朝述职,与成帝相聚甚欢,被成帝留下伴驾。王政君、王凤以为要谈皇太弟事,进而担心刘康做了皇帝,会对王氏外戚不利,因而非常焦急。

恰巧,此时太阳出了日食。这在我国古代被视为不祥之兆。王政君等人立即说服成帝让定陶王回封地。虽然成帝有些遗憾,但也无可奈何,只好从命。

不过,成帝对自己的命运也在抗争着,他废黜皇后的行为实际上就是给王家人脸色看。成帝有过许多孩子,但是都没有成人,这与残酷的宫廷斗争不无关系。

成帝的第一个皇后是许氏。

许氏的父亲是大司马车骑将军许嘉。许氏出身高贵,自小就很有教养,长大后,许氏出落成灵美佳人,又乖巧伶俐,知书能文,入宫后深得当时还是皇太子的刘骜的宠爱。

几年后,许氏喜生皇子,朝野内外一片喜庆,皇上非常高兴,太子刘骜更是与许氏形影不离。没想到,这个身负继承刘汉王朝使命的婴儿,有一天竟然失踪了。

堂堂皇孙竟在皇宫里失踪!真咄咄怪事!不用说,这背后肯定是个阴谋。但这事儿最后也没有查个水落石出。在那个母以子贵的封建年代,孩子丢了,自己的倚仗也就丢了,许妃受到了致命打击。

竟宁元年(前33),太子刘骜登极,许妃成了皇后,母仪天下,入主后宫。

虽然成帝的后宫美女如云,但他仍然宠爱着许氏。许氏尽心尽力地服侍成帝,并管理着后宫,统领着众多妃嫔。逢年过节给各处按礼仪规矩赏赐等事情,她总是先和成帝商量,由皇帝拍板。她则负责执行,总体说,她也算律己修行,是个不错的皇后。

当时,外戚集团有王政君太后家的王氏外戚和许皇后家的许氏外戚,为了平衡这两大集团的利益,成帝封王太后的同母胞弟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让王凤与国丈许嘉共同掌管朝政。但是,几年后,成帝以“家重身尊不宜以吏职自累”为名,免了许嘉的职,从此,整个朝权都完全由王凤掌管。

在古代,外戚是借皇后而贵显,因而,外戚的命运也预示着皇后的命运。果然,皇后许氏不久就遭到攻击、诽谤。

对皇后的莫须有的攻击,是王氏外戚放出来的风。王凤等外戚正得势,他们别有用心地说:“皇上登基这些年都没有皇子,上天又多次降下灾异,我们为人臣子的,应该帮皇上找找祸根在哪吧?”

王凤的手下当然懂得主子的言外之意,就上疏说:“问题出在后宫。”

成帝虽然还很喜欢许皇后,但外戚和朝臣给他的压力越来越大,他只能下诏对许皇后说:“后宫使用的礼仪,制作御服车驾,馈赐外家物品,按竟宁以前的制度,不得越制。”这就等于在怪罪皇后,说她的行为超越礼制了。

许后一向修德克己,却因莫须有的事受到指责,心中很委屈,就上疏给皇帝分辩几句。没想到,成帝在外戚的压力下,又下旨要她“克己修行,毋为古制,养名显行,以息众议”。这下,皇后更是百口莫辩了。

鸿嘉以后,也就是公元前20至前17年这一段时间里,汉成帝把朝政大权交给了舅舅们,自己一味放纵于酒色。就在这一阶段,赵飞燕等美人进入后宫。

赵飞燕的父亲是官奴赵临,她的生年已经无法考证,原名也不叫赵飞燕,据传叫做赵宜主。赵宜主出生后,因为家里太穷了,赵临夫妇决定将她扔掉。虽然因无力喂养而不得不扔掉,但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团肉啊,赵临夫人将她看了又看,亲了又亲,还将襁褓裹了又裹,然后才含着眼泪将孩子递给赵临。赵临将包着飞燕的襁褓偷偷放在了荒郊野外。

孩子扔掉了,赵临的心里很难过。三天之后,一直很内疚的赵临悄悄来到了丢孩子的地方。让他大吃一惊的是,孩子不但没有被野兽吃掉,而且也没有冻死饿死,还活得好好的。他心想,这孩子命真大!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孩子兴许还真有什么福分呢!于是,赵临便把这个小婴儿又抱回了家,并开始尽自己所能地精心抚育。

时光如流水,转眼间,十几个年头过去了,当年襁褓中的婴儿赵宜主,现在已经长得体态婀娜、面如桃花,是个美丽的妙龄少女。

汉朝有个规定:官奴的子女都是朝廷官府的财产。他们的命运去留全掌握在官府手中。赵宜主先在长安宫里做婢女,后来又被派到了阳阿公主的府里。

同类推荐
  • 盘庚迁都

    盘庚迁都

    商朝第十九个王阳甲死后,其弟盘庚继位。为了摆脱混乱局面,巩固奴隶制国家的政权,盘庚决定把国都迁到殷(今河南安阳)。虽然这个决定遭到了一部分大奴隶主和贵族的强烈反对,但盘庚最终冲破了大奴隶主贵族的种种阻拦,成功迁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盘庚迁都”。
  • 走出晚清:涉外人物及中国的世界观念之研究(第二版)

    走出晚清:涉外人物及中国的世界观念之研究(第二版)

    从晚清的涉外人物谈起,重新梳理了晚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并由此对历史和现实中的中外关系进行论述,希望中国能真正地“走出晚清,走向全球化”。《走出晚清:涉外人物及中国的世界观念之研究(第二版)》史料翔实,论说犀利,无论是对这段历史有独特情怀的读者,抑或研究此领域的学人,都会带来一定的启发和认识。此次修订的幅度大约在30%。
  • 回到东汉末

    回到东汉末

    吕布是我丈人!孙策是我妻兄!……!我不是神话,我只是一个传说!穿越到三国的苦逼少年冯耀有一天忽然发现,他竟是袁术失散多年的亲生儿子袁耀!从此官运亨通,美人环侍,名将来投!蔡文姬:妾是蔡琰!愿为君吹箫!孙尚香:本姑娘手下有三百绝色娘子军!谁敢来战!吕玲绮:夫君,妾差点把您当坏人了!吕布:玲绮吾女,请伏于吾背上,待吾杀开重围,送你与袁术之子完婚!历史从这一天开始,发生了改变,统一三国何足挂齿!屠倭寇,灭匈奴,降罗马,在澳州放马,在美州扬帆……,大仲帝国的子民将傲立在全世界每一寸土地上!
  • 共和为什么失败:重返1913(东方历史评论 01)

    共和为什么失败:重返1913(东方历史评论 01)

    本辑《东方历史评论》选取民国初年宋教仁遇刺案为专题,多角度梳理了事件细节和当时主要人物对此案的参与及观察评论,再现民初纷纭复杂的政坛斗争情形,并深入追问:为什么对宋案的处理会最终影响历史的走向,最终导致民初共和尝试的失败?寻找百年共和失败的密码,领略重大转折关口历史的运转机理和脉络,宋案无疑是最好的切入点。本辑“影像”栏目为“苏联解体20年群像”,著名摄影师苏里于苏联解体20年之际,走访了8位涵盖各阶层的典型人物,从他们的面庞和思考里窥探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个人的冲击与重塑。
  • 改变生活的科学发现

    改变生活的科学发现

    《改变生活的科学发现》是《话说世界》系列丛书的第25卷。全书给大家从不同方面去讲述一些改变生活的发现,其内容有“扁鹊与中医脉诊的发现”、“孙思邈与中医药价值的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等。
热门推荐
  • 千百寻

    千百寻

    魔界之王的心脏、九幽深渊的血瞳!三界混乱,至亲被捉,且看这个从天而降的神秘山村少年是如何踏上这条寻天之路!灵器、灵药、功法!灵力、魂力、秘宝!奇遇、传说、爱恨!妖!魔!鬼!怪!一个都不会少!寻人、寻宝、寻天!这是一条艰险之路!
  • 我放荡不羁的青春

    我放荡不羁的青春

    谁曾经都默默喜欢过一个人,可能也会说出来。但到头来却发现自己错的离谱,因为这段爱情来的不是时候
  • 次元幻想奇谈

    次元幻想奇谈

    本书是一本很短的我的英雄学院同人小说……
  • 赖上总裁前夫

    赖上总裁前夫

    十三岁的他被寄养在西家。八岁的她第一次见他,为了多一个十项全能的哥哥而高兴自豪。十六岁她爱上了他。十八岁她把自己当生日礼物送给了他。二十岁如愿的嫁给了他,原本以为这是童话故事中幸福的结尾,却没有想到却是磨难的开始。“西若晴,你居然打掉了我们的孩子,你想离婚是吗?好,我成全你。”看着手里的手术单子,他瞪着血红的眼睛怒吼着。五年后。他成为了顶峰集团的总裁,她浴血归来,誓要夺回他的爱。
  •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全3册)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全3册)

    第一部全景式解密大宋帝国的诗史巨作,揭开一个被铁蹄与悲情遮蔽的惊艳盛世!与世休息,使城市经济领先世界三百年!优容士人,令儒学历经千年后走向巅峰!重文抑武,让后嗣十七帝受尽异族欺辱!战场杀伐,帝王权术,帷幄诡计,传奇秘闻,思想智慧……《大宋帝国三百年》中每一页都充满着动人思想!是治世方略、商战兵法、政治宝典,更是大时代的命运密码。
  • 老公大人举起手

    老公大人举起手

    白思涵还是个大学生的时候,没事喜欢泡在自习室里,自习室里有空调,又安静。白思涵是B市公安大学的一名学生,人看起来比较瘦弱,给人一种弱不经风的感觉,但是她在体能方面的表现,不亚于班上任何一个男生。老师对她的评价是,吃苦耐劳,思维敏捷。翻看了几页书,白思涵觉得小腹有些疼痛,隐隐地感到一股热流涌了出来,熟悉的感觉让她知道发生了什么,身旁没有熟悉的人,自习室的一楼有个小卖部,白思涵收拾……
  • 信念改变命运

    信念改变命运

    一个15岁的男孩,在风雪肆虐的小路上,拖着两只烂脚一寸一寸地往前挪,一厘米一厘米地往前爬,逐个学校去请教老师数理化难题。饿了,咬上一口随身携带的冻得硬邦邦的玉米面饼子;渴了,抓一把路边的雪含到嘴里……在短短九个月的时间里,他走访了39所中学,请教了379位老师,没用家长陪读,没花家长一分钱补课费,凭自学,学完了小学、初、高中全部课程,1978年7月20日,奇迹般地考上了大学。当年他没有考上名校,他做推销员的故事2002年却走进了哈佛商学院;当年他没有机会去读一所很好的学校;今天却走进了数不清的著名高校、中小学为全中国的校园做国旗下的讲话!这是一部对于自强不息、勤奋学习和创造精神的颂歌和礼赞。
  • 不可不知的女性知识(女性生活百宝箱)

    不可不知的女性知识(女性生活百宝箱)

    女人生活要幸福,必须要全面地了解自己,了解女性这个群体。本书介绍了女性的生理特点,女性在生理上要注意的问题,怎样从生理上呵护自身的健康,还讲到了如何面对女性的心理问题,如何维护夫妻关系,如何实现优生优育等等。是女性朋友获得幸福生活的得力助手。
  • 18岁后交朋友,你必须懂点社交学

    18岁后交朋友,你必须懂点社交学

    一个人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抓住成功机遇,必须做好三件事:一要有一个广泛的交际圈;二要对自己的交际圈充分了解并能够对人际信息进行有效地管理;三要对所积累的人际资源进行合理地开发与利用。《去梯言—18岁后交朋友,你必须懂点社交学》正是考虑到这一点,用深入浅出的理论和精彩可读的故事告诉那些还在读书的、涉世之初的年轻人以及那些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而对社交学不屑一顾的人,如何与周围的人相处得更好,如何拓展人脉关系,如何让人脉为自己服务等等。它首先讲述了18岁以后懂点社交学的重要性,接着分别从社交心理、社交形象、社交礼仪、社交技巧、社交应酬、社交定律、社交识人、社交人品、社交误区等等方面来详细阐述。
  • 狼族精神

    狼族精神

    优胜劣汰、弱肉强食是自然界和现代职场共通的生存铁律,在相同的困境之下,如何生存?如何胜出并发展壮大?本书借狼族精神指导职场人在激烈的竞争中用拼搏扭转发展逆境,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用韧性等待先机……掌握狼族的精髓,成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无坚不摧的职场高手和人生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