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3200000006

第6章 国风(5)

诗的前二章均以凯风起兴。凯风,即南风。《尔雅·释天》:“南风谓之凯风。”《孔疏》引李巡曰:“南风长养,万物喜乐,故曰凯风。凯,乐也。”和暖的南风吹抚着初生的嫩棘,幼小的棘芽旺盛茁壮,一派欣欣向荣,逐渐长成了能作柴薪的树木。这里以凯风吹抚棘树,喻母亲抚育孩子。《孔疏》曰:“棘,木之难长者。”《诗集传》曰:“棘,小木,丛生,多刺,难长。”以难长之棘木比喻孩子成长不易,以和煦的南风比喻母亲的宽仁慈爱,形象鲜明。诗歌没有详细铺叙棘树生长的过程,只以“薪”易“心”,一字之易,暗示棘树长大成材,隐喻孩子在母亲抚育下已长大成人。用语简括凝练,含蕴丰富深厚。恰如钟惺所云:“易一字而意各入妙。”它启发读者去想象,慈爱的母亲是如何含辛茹苦,年复一年,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全部的爱,全部的心血。想到母亲的贤明、善良、劳苦,想到母亲的养育之恩,深感做儿子的不能报答于万一。“我无令人”,联系后两章看,当是说七子中没有一个有善德的。反躬自责之意十分恳切。

《凯风》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正因为它吟颂了一种极平凡普通而又极伟大的人性美——人子孝亲爱亲,“凯风”也从此被注入了丰富的美学意蕴,具有人子思母爱亲的特定含义。曹植《叙愁赋》即引用本诗成句歌颂母亲:“遭母氏之圣善”。其《稗舞歌·灵芝篇》又曰“退泳南风诗”,“南风诗”即指《凯风》。《后汉书·章帝八王传》:和帝诏曰:“诸王幼稚,早离顾复,弱冠相育,常有《蓼莪》《凯风》之哀。”古乐府《长歌行》曰:“远游使人思,游子恋所生。凯风吹长棘,天天枝叶倾。”晋潘岳《寡妇赋》曰:“览寒泉之遗叹兮,咏蓼莪之余音。”苏轼的“凯风吹尽棘成薪”则更是化用此诗成句来歌颂母亲的养育之恩。唐代诗人孟郊写有歌颂母爱的著名《游子吟》,在构思上,似乎也受此启迪,以寸草心的深沐阳光厚泽而终难答其恩赐,以明子女们终生难报母德。这些都可见出本篇对后世文学的深刻影响。《小雅·蓼莪》为悼念父母之作。和帝诏书及潘岳的赋把它与《凯风》并提,又堪为《凯风》系悼念亡母之诗的又一佐证。

雄雉

雄雉于飞,雄野鸡空中飞翔,泄泄其羽[1]。舒舒缓缓展翅膀。

我之怀矣[2],心中怀念我亲人,自诒伊阻[3]。自取暌离空忧伤。

雄雉于飞,雄野鸡空中飞翔,下上其音。忽上忽下哀声唱。

展矣君子[4],亲人久役日夜想,实劳我心。苦思冥想愁断肠。

瞻彼日月,望着太阳盼月亮,悠悠我思。忧愁伴我度时光。

道之云远[5],山河阻隔路漫长,曷云能来[6]?亲人何日返家乡百尔君子[7],朝廷官员都一样,不知德行[8]。不懂品德和修养。

不忮不求[9],不贪不妒仁义讲,何用不臧[10]?哪会心地不善良

【注释】[1]泄(yì)泄:鸟振羽舒缓的样子。《诗集传》:“泄泄,飞之缓也。”[2]怀:《诗集传》:“怀,思也。”[3]诒(yí):遗留。伊(yī):“此,彼。阻:《诗集传》:“阻,隔也。……而我之所思者,乃从役于外,而自遗阻隔也。”[4]展:诚,确实。[5]云:语助词,下句同。[6]曷:《郑笺》:“曷,何也。”[7]百:泛指,《诗集传》:“百,犹凡也。”[8]德行:郑玄《周礼·地官·师氏》注:“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9]忮(zhì):忌恨。求:贪求。[10]臧(zānɡ):《毛传》:“臧,善也。”

【赏析】《诗序》说:“《雄雉》,刺卫宣公也。淫乱不恤国事。军旅四起,大夫久役,男女怨旷,国人患之而作是诗。”西周后期,统治集团相互兼并攻伐,给无数家庭带来了苦难:战争频仍,徭役繁重,大量男子远离家室,出外服役,执戈从戎;许多妇女只得独守空闺,承受离别之苦。《诗序》对《雄雉》一诗的社会背景的说明是大致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但细究诗的内容,诗中并没有刺卫宣公“淫乱不恤国事”之意,当然也就谈不上“国人患之而作是诗”了,至于“久役”之人也难从诗中断定为大夫。其实,细读《雄雉》便可发现此诗实是一篇表现丈夫从征远出、久役不归、思妇盼归心切、忧思难休之作。全诗分为四章。第一、二章写丈夫从役远离家门,留给妻子的是思念和忧伤。第三章是写日长月久,丈夫归期茫然,妇人思念之苦,难以自遣。最后一章含蓄地道出那些居心不良不讲仁义的官员造成了夫妇离别的家庭悲剧。

清人刘熙载说:“诗或寓义于情而义愈至,或寓情于景而情愈深。”(《艺概·诗概》)《雄雉》一诗中这种情景相融的描写,无疑强化了诗中所表现的思妇对她丈夫的真挚的感情。

匏有苦

叶匏有苦叶,葫芦带叶叶儿黄,济有深涉[1]。济水深处也能趟。

深则厉,水深连着衣裳过,浅则揭。水浅提起长衣裳。

有弥济盈[2],白水茫茫济河满,有逭雉鸣[3]。野鸡吆吆将谁唤。

济盈不濡轨[4],水满不过半轮高,雉鸣求其牡[5]。野鸡婆把鸡公叫。

脽脽鸣雁,雁鹅声声唤雁鹅,旭日始旦。太阳一出红济河。

士如归妻,哥如有心来娶妹,迨冰未泮[6]。莫等冰封早过河。

招招舟子,船夫招招把船摆,人涉卬否[7]。旁人过河我等待。

人涉卬否,旁人过河我等待,逭须我友[8]。等个人儿过河来。

【注释】[1]济:水名,在今山东西北部。[2]有弥:即弥弥,形容水大的样子。[3]有逭:即逭(yǎo)鹭,野鸡的叫声。[4]轨:车横轴的两端。[5]牡:雄性生物。[6]泮:合。[7]卬(ánɡ):女性第一人称代词。[8]须:等待。

【赏析】这首诗,余冠英先生《诗经选译》解作是“一个女子清早在济水边上徘徊,盼望着住在河那边的未婚夫,担心他误了婚期。这时耳边传来野鸡和雁鹅叫唤的声音,更触动了她的心事”。我赞同这个说法。

匏瓜俗名葫芦。涉水的人带着它可以防备沉溺。诗人用此起兴,以女子口吻述说她急切盼待的心情。她在寻思:心上人为什么不过河来呢?正如世上的事有险有易,河水有深有浅。但热恋中的人下定决心,则无论深浅或险易,总都有办法对付。

总之,诗人咏物,联类无穷;然皆就近取喻,即景抒情。“济有深涉”,浅处见深;“济盈不濡轨”,深亦有限;“匏有苦叶”,甜中觅苦;“雉鸣求其牡”,声里含情。“邕邕鸣雁”状声;“旭日始旦”显色。“招招舟子”为动态,“卬卬我友”为静态。在短短的一首小诗里,竟包孕着如此繁多的艺术辩证法。

谷风

习习谷风,天有东风和煦之时,以阴以雨。也有阴雨连绵之日。

黾勉同心,夫妻应该心同意合,不宜有怒。彼此不要动怒怄气。

采葑采菲,蔓菁萝卜一样采集,无以下体。勿因根苦不要叶子。

德音莫违,甜言蜜语岂容忘记,及尔同死。做白头偕老好夫妻。

行道迟迟,难舍难离我脚步迟,中心有违。心神不定欲行又止。

不远伊迩,不敢奢望远路相送,薄送我畿[1]。只愿同到屋外门里。

谁谓荼苦?谁说苦菜味道苦极其甘如荠。在我看来甘甜如荠。

宴尔新昏,另有新欢如胶似漆,如兄如弟。赛过同胞胜似兄弟。

泾以渭浊,别看泾水比渭水浑,酾酾其茑[2]。停止奔流清澈照人。

宴尔新昏,再次结婚美满无比,不我屑以[3]。从此不再与我亲昵。

毋逝我梁,不要到我栏鱼堰上,毋发我笱[4]。不要乱动我捕鱼筐。

我躬不阅[5],眼下身尚不能自容,遑恤我后[6]?身后之事何暇忧伤就其深矣,面对那湍流水深深,方之舟之。我作筏撑船渡险津。

就其浅矣,面对那平川水清浅,泳之游之。我只身游泳上河岸。

何有何亡,家产有无我不在乎,黾勉求之。同心合力寻求富裕。

凡民有丧[7],邻里乡亲遇有急难,匍匐救之。我全力救援不迟缓。

不能我醑[8],你不再爱我我不怨,反以我为仇?你反目为仇为哪般既阻我德,我一片好心被拒绝,贾用不售。好像卖不掉的贱贷。

昔育恐育鞫[9],昔日生活穷困潦倒,及尔颠覆[B10]。我与你恩爱渡患难。

既生既育,情亲既深生子育孙,比予于毒。叫我毒虫忘恩负心。

我有旨蓄[B11],我储备了上好蔬菜,亦以御冬。用它来过冬真不赖。

宴尔新昏,娶了新人快乐异常,以我御穷。折腾穷了靠我抵挡。

有逭有溃[B12],你对我是那么粗暴,既诒我肄[B13]。劳苦活计全让我搞。

不念昔者,往日恩爱你全不提,伊余来摽[B14]当初爱我的就是你

【注释】[1]畿:门内。[2]酾(shī)酾:河水清澈的样子。茑:静止。[3]屑:洁美。[4]发:打开。笱(ɡǒu):捕鱼器。[5]躬:自身。阅:容。[6]遑:闲暇。恤:忧虑。[7]丧:灾难。[8]醑(xù):爱。[9]育恐育鞫:长处于恐惧穷困之中。[10]颠覆:一说指穷困。这里当指夫妇交合之事。[B11]旨蓄:储备菜蔬。[B12]逭、溃:以水势溃决喻暴怒。[B13]诒(yí):留给。肄:劳苦。[B14]摽(jì):疑系“醑”字之假借,今作“爱”。

【赏析】此诗的主旨是借葑菲之采,诉弃妇之怨。全诗以第一人称弃妇的口气道出,写得深情感人,它真实地反映了二千五六百年前,我国春秋时代妇女的命运,这种命运比苦菜还要苦。在针砭男尊女卑不合理制度方面,此诗可以说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首章的“采葑采菲,无以下体”、“黾勉同心,不宜有怒”四句系点睛之笔。以下五章分别写弃妇求与其夫同心,其夫今昔不同,炎凉易态,弃妇则始终深爱其夫。

从体裁上看,《邶风·谷风》与状景、叙事紧密结合,又是抒情诗中的哀歌。比如起头两句既是状景,又是叙事和抒情。这对夫妇由“黾勉同心”,到愤怨离异的过程正是从谷风习习,和煦宜人,到阴雨连绵的气候变化过程。泾渭之清浊本是自然现象,诗人用来说明夫妇感情的变化,于状景、叙事中,抒发了弃妇的哀怨情绪。总之,此诗不仅在抒情的成分里为写景、叙事留有余地,如前所述,它还写出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而人物在诉说自己的遭遇时,还有一故事作蓝本。所以这首诗不是单纯的抒情诗,尽管它是诗三百中的抒情名篇。

式微

式微,天要晚啦,式微,天快黑啦,胡不归?为啥不回家微君之故[1],要不是官家事儿多,胡为乎中露[2]!咱哪会顶风冒露呀式微,天要晚啦,式微,天快黑啦,胡不归?为啥不回家微君之躬,要不为老爷养贵体,胡为乎泥中!咱哪会趟在泥水中呀

【注释】[1]微君之故:微,非,不是;君,这里指贵族统治者;故,事,这里指劳役。[2]中露:露水之中。

【赏析】这首歌写的是夜幕降临时发生的事。“式”是发语词,没有实在意思。“微”,通“昧”,这里指天色昏暗,夜幕降临。那么,在这夜幕降临的时刻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诗序》认为是写黎国臣工对黎侯的劝戒。黎侯失国而寓于卫,黎国的臣子劝其君说:我要不是为国君之故,何苦在此地受辱呢?如今国势衰微得像这昏昏的暮色,我们还是回国去吧。这种“臣谏于上”的讽谏之说明显与诗意不符。朱熹是个很有见解的学者,他在《诗集传》中多处否定《诗序》的臆断,探求诗的本义,唯对此诗他虽有所疑却未能澄清本旨:“此无所考,姑从《序》说。”其实,如果摆脱“温柔敦厚”诗教的偏见,这首诗的主旨是不难得出的:这是一首役夫们的怨歌。他们用一种辛辣的问答方式,发泄着自己心中的不平,讥讽那些养尊处优的权贵:他们起早摸黑,顶风冒露,在泥水中不停地劳作,这是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当权者的驱使?还不是为着老爷们贵体的安康旄丘旄丘之葛兮,山坡上的葛藤儿,何诞之节兮?枝蔓为何那样长叔兮伯兮,卫国大小叔伯啊,何多日也?为何拖延不帮忙何其处也?为啥安居不行动必有与也。想必在约他伙伴。

何其久也,为啥时间这么久,必有以也。必有原因在其中狐裘蒙戎,狐皮裘儿蓬松松;匪车不东。哪是车儿不向东叔兮伯兮,卫国大小叔伯啊,靡所与同。你我两心不相通。

琐兮尾兮,我们低微又下贱,流离之子。可怜沦为流亡人。

叔兮伯兮,卫国大小叔伯啊,醑如充耳!嘻笑不闻又不问。

【赏析】这是一首黎国流亡者向卫国乞求救援的歌。公元前594年,狄人酆舒吞并了黎国,黎国君臣流亡到卫,请求卫伯帮其复国,卫伯却拖延不肯出兵。这首诗大概是黎国的这群流亡者在乞求卫伯出兵而又久久得不到允诺的情况下写的。由于此诗出于如此的背景,由于歌者处于如此的身份,所以诗中充斥着一种极其矛盾的心态,一种极为复杂的感情:既有乞求又有埋怨,既有希冀又有失望;从希冀出发,歌者对卫伯的拖延作出种种有利的推测,但客观的现实,又使他不能不得出双方想法不同的失望结论;诗人有种寄人篱下的卑贱感,但这种叹息的本身就暗寓着对东道主不仗义的不满和不平。这首《旄丘》之歌,把诗人的上述心态和复杂感情表现得异常生动出色,这是通过比附、揣测、自嘲、慨叹等艺术手法来实现的。

首先是自贬:“琐兮尾兮,流离之子。”我们这些流亡者啊,真是低微又下贱。自我贬低实际上是在挖苦对方,暗示卫国显贵缺乏同情心和正义感,最后两句“叔兮伯兮,醑如充耳”更是一种直接的挖苦。充耳是一种挂在耳旁的首饰,这里是语带双关,挖苦这些卫国显贵像聋子一样,对流亡者的苦难之声充耳不闻,只不过像“充耳”一样是个装饰罢了。扌于(yòu),是多笑的样子,据说聋子因听不到声音,表情上常呈现一种痴笑状。这种由祈盼、希冀、自我排解到失望、指责、挖苦的情感变化,在如此短小的篇幅中表现得如此细致、生动,这大概是它两千多年来脍炙人口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简兮

简兮简兮[1],雄赳赳,气昂昂,方将万舞[2]。瞧他万舞要开场。

日之方中,太阳堂堂当头照,在前上处[3]。瞧他领队站前行。

硕人俣俣[4],高高个儿好身材,公庭万舞。公堂前面舞起来。

有力如虎,扮成力士凶如虎,执辔如组[5]。一把缰绳密密排。

左手执跀[6],左手拿着管儿吹,右手秉翟[7]。野鸡毛在右手挥。

赫如渥赭[8],舞罢脸儿红似染,公言锡爵[9]。公爷教赏酒满杯。

山有榛,高高榛栗傍山崖,隰有苓[B10]。低田苍耳是谁栽。

云谁之思[B11]?千番百遍将谁想西方美人[B12]。漂亮人儿西方来。

彼美人兮!那人儿可真帅呀嗨西方之人兮!打从西方来呀嗨

。【注释】[1]简:通“醑”,威武的姿态。[2]万舞:古代一种用之于朝廷、宗庙或祭山川的仪式上的舞蹈,规模盛大,由武舞和文舞两类组成。武舞在先,以干(盾)、戚(斧)为道具,用以模拟战争场面;文舞在后,以翟(雉羽)、醑(一种管乐器)为道具,用以模拟翟雉春情。[3]在前上处:指舞师在前列上头的领舞的位置。[4]硕:大。俣(yǔ)俣:形容身体魁梧健美。[5]组:用丝织成的宽带子。[6]跀(yuè):古管乐器,似为排箫的前身。[7]翟:雉羽。[8]赫:红润的样子。渥:浸润。赭(zhě):红土。[9]公:指卫君。锡:通“赐”。爵:古代酒器。[10]隰(xí):低湿之地。[B11]云:发语词。[B12]美人:指舞师。

【赏析】在卫国公庭的一场万舞表演中,领队的舞师引起了诗人的悦慕,悦慕之情又化作了这首赞美的诗篇。诗人内心的企恋怅惘,诗中舞师形象的呼之欲出,都给作品增添了引人遐想的魅力。

一别难见,自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怅惘苦涩之情。末二句顶针和回环的修辞手法所造成的语言重复,以及句尾两“兮”字的运用,给全诗注入了一种唱叹不尽的韵味,更是渲染了诗人低回凄婉的心绪,使人一篇咏罢,不觉沉思良久,似乎也随着诗人一起怅然若失。

泉水

毖彼泉水,清清泉水泛绿波,亦流于淇。涓涓流淌入淇河。

有怀于卫,怀念卫国我故土,靡日不思。没有一天不惦记。

娈彼诸姬[1],同来的姊妹多美好,聊与之谋。且和她们共商议。

出宿于跀,想当初出宿沸水滨,饮饯于埽。饮酒饯别在祢城。

女子有行,女子出嫁去远方,远父母兄弟。离开父母和兄弟。

问我诸姑,询诸姑可允探亲友,遂及伯姊。问伯姊能否访骨肉。

出宿于干,当初出宿在干地,饮饯于言。饮酒饯别在言城。

载脂载跀[2],涂上轴油盖好盖,还车言迈。还家的车儿行得快。

同类推荐
  • 蒋勋说宋词(修订版)

    蒋勋说宋词(修订版)

    蒋勋先生按照五代、北宋、南宋的时间脉络,将李煜、冯延巳、范仲淹、晏殊、晏几道、欧阳修、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姜夔等重要词人的佳作一一道来。
  • 奇来后书

    奇来后书

    杨牧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十年之内持续地书写三本以少年时光为叙事反思之聚焦的《奇来前书》,在某种意义上也代表了那一远阶段的结束。之后,杨牧自觉地开始了一件新的写作,前后易六寒暑才完成,即《奇来后书》。《奇来后书》在时序上衔接《奇来前书》之结构,同样隐含文学自传的况味,却是从杨牧十八岁之后写起,告别青少年岁月、故乡花莲的山林与海洋,以成年后的学院时光为追探主题──东海、爱荷华、柏克莱、华盛顿、东华等大学……置身多样的人情和知识环境之间,感受学术、伦理,与宗教等及身的信仰和怀疑。笔法翻复、文类跨界之际,依然紧扣“诗”主题,对诗的执著始终不变,于风雨声势中追求爱与美之恒久。
  • 手写情书

    手写情书

    希望《手写情书》,是一个总结,也是一个新的开始。人的一些想法会随着时间而改变。10多年前,就曾有朋友邀我将写过的文章整理一下,出个集子。我没有答应,当时的想法是,等自己的文章写得更好、更厚重的时候,再说。然而,随着生活的变迁,我想写的东西越来越少,应景之作却越来越多。渐渐地,就有了一种惶恐,害怕会失去“我手写我心”的自由和快意。一个男人到了36岁,除了向青春告别,还应该做些什么?这个问题让我困惑。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也许是答案之一。我就下决心将过去写的文章整理出来,算是对自己多年创作的一个纪念。也算是对一直支持、关爱着我的家人、师友们的一个回报。
  • 没有秋虫的地方

    没有秋虫的地方

    叶圣陶一生勤于笔耕,著作甚丰,涉及多种体裁;其中散文创作最受称道。于平淡节制之中,寓有丰富的意韵;文字简约,却如嚼青橄榄一样,余味悠长。同时,他的散文又极为规范,可供文学爱好者学习模仿。本书精选七十篇佳作,分五辑,以飨读者。
  • 红色禁卫军(二)

    红色禁卫军(二)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一些原来不归中央办公厅管理的场所,由于中共中央的领导人经常莅临和使用,例如人民大会堂,从便于管理和警卫考虑,还是由中央办公厅接管比较合适。于是,接管这些场所的事宜,提上了日程。在人民大会堂交由中央办公厅管理后,1966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召集中办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开会,又具体部署了钓鱼台国宾馆的管理和警卫工作的交接。
热门推荐
  • 三只虫草

    三只虫草

    《三只虫草》是著名作家阿来“山珍三部”系列第1部。阿来在创作谈中说,“有十年没写过中篇了。十年前在日本访问时,泡那里的温泉,突然想起青藏高原上的温泉,写了一篇《遥远的温泉》。后来就再也没有写过了。今年突然起意,要写几篇从青藏高原上出产的,被今天的消费社会强烈需求的物产入手的小说。第一篇,《三只虫草》。第二篇,《蘑菇圈》。第三篇,《河上柏影》。
  • 死神的后花园

    死神的后花园

    这是一本集玄学,生命科学,哲学,神学为一体的异世界创作集,《死神的后花园》作为开篇曲,为我们呈现了《神堕》的格局和调性,也为我们呈现了不一样的生物世界。
  • 友情故事

    友情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明伦汇编人事典感应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感应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何处春风暖寒阳

    何处春风暖寒阳

    “萧仲川,你有没有爱过我?”曾经也有一个人这样问过薛嘉琪,她只觉得可笑,现在到她问别人了,她只觉得悲凉。萧仲川说:“没有,从始至终。”因为他的父亲害得他家破人亡,他可能会爱上仇人的女儿。可是,最后,他真的爱上了,她却不见了。
  • 娇妻驾到之世子倾城

    娇妻驾到之世子倾城

    苏曼卿一时好心,从街上捡回来个小乞丐。洗干净后,发现这乞丐颜色好的不像话,就跟画里走出来似的。不仅如此,还学什么会什么,对她有求必应。美人娘亲慧眼识珠。我家宝贝闺女还缺个疼人的未来夫君,这个孩子好啊!于是乎,自己还是个奶娃娃的苏曼卿,走上了养成夫君之路。————夫君养成第一则:自己的夫君,只有自己能欺负。别人欺负怎么办?让夫君去揍她!————夫君养成第二则:要对他好、对他好、对他好!好吃的,好玩的,好穿的,她有他就有!————夫君养成第三则:……【宠文,日常温馨向,不喜慎入】
  • 八十一难经

    八十一难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它在哪

    它在哪

    简单的一些平常写的段句,想写什么就写下什么,但可能你们会觉得不太好,但感谢观看的读者。
  • 谈笑看吴钩

    谈笑看吴钩

    读天道剑影,品侠客人生;观江浪传奇,唱沧海一笑。江湖秋水多,谈笑看吴钩!“谈笑看吴钩”一语出自施耐庵先生的《水浒传》,乃是一种安贫乐道、笑傲江湖的人生态度。作者个人一偏之见,便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适、随意、超然、自由自在。“吴钩”本是吴地的一种月形弯刀,后来多指锋利的兵器,男儿报国杀贼的利器。本书中“吴钩剑”亦即主人公叶天涯的佩剑。叶天涯本是一个淳朴的农家子弟,一直平平静静地种田过活,不期一场突如其来的横祸降临,家破人亡,孤苦无依。后来被一户有钱人家收为牧童。数年之后,不意之间惊觉一切都是阴谋诡计。恩仇难了,风波险恶,小小少年从此踏上了复仇之路……其实本书便是一个“求不得”的故事。
  • 哈佛教授讲述的300个心理学故事

    哈佛教授讲述的300个心理学故事

    《哈佛教授讲述的300个心理学故事》精选了哈佛教授在心理学课程中引用、讲述的300个极富思考意义的小故事,旨在让更多的人走进哈佛校园,听一堂生动有趣的哈佛心理课。《哈佛教授讲述的300个心理学故事》由牧之等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