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0200000177

第177章 袁氏兄弟

刘表要出兵南阳,蒯良等人也不好阻拦,关键是太有理由了。就算是他们,也无法忍受袁术盘踞在南阳。那么大块地盘,百万余人口,更关键的是,南阳随时可能威胁到荆州。这么一个不稳定因素,谁不想除之而后快?

不过,荆州初定,人心思安,这骤然兴兵,只怕人心惶惶,且荆州一众人等,皆是文官,运筹帷幄可以,上阵厮杀不行。这如何是好?众人忧心忡忡,向刘表述说艰难。刘表闻言,不由笑道:“诸君勿忧,我以荆州刺史之名份,以击南阳。以正击邪,以顺击逆,堂堂之师,百姓闻之,只有喜悦,何来不安?我有从子刘磐,骁勇善战,兵马娴熟,可为大将。且荆州地广人多,岂无勇士?可于馆驿之中张榜募之。”

只有蒯良持有异议,正欲进言,却被蒯越扯住衣袖,回到府中,蒯良道:“袁公路虽然霸占南阳,然则其正率军击董卓,我荆州不出兵相助也就罢了,如何能击其后路?若如此,失天下人望也。”

蒯越劝道:“兄长,主公初来荆州,正是雄心勃勃,欲立威之时,主公心意已决,再劝亦是无益,不如顺水推舟,趁势拿下南阳。袁氏讨董,不过是为了各自利益罢了,其中又有几分真心为汉?”

蒯良长叹一声,不复再言。

张榜后不久,果有无数豪杰纷纷来投。其中最杰出者,为一小将,名唤文聘,字仲业,南阳宛县人,因不忿袁术在南阳盘剥百姓,而南下江陵。其人年未弱冠而勇武过人,谈及兵事,诸子典故了如指掌,行军布阵烂熟于胸。刘表得之大喜,命其为偏将,与刘磐一道统率荆州大军,其余诸人,纷纷视其才而任为校尉、司马等职。

刘表为示决心,还将荆州刺史治所从江陵迁到了襄阳。坐镇最前线,表示不收复南阳誓不罢休。陈兰得知刘表大军异动,兵锋直指南阳,于是亦针锋相对,于邓县、新野一带据险设防,又飞马快报与主公袁术,让他早作打算。

袁术在洛阳城外,正踌躇满志,打算整军夸武入城,却接到陈兰急报,匆匆一览之下,袁术怒发冲冠,刘景升也敢动我南阳?于是袁术回书一封,着令陈兰无论如何,也要一定把南阳给守住。他将会择机派军回援。

三路诸侯在洛阳城外汇合了。名义上的盟主还在,所以如何入城,入城后利益分配,以及下一步的打算,大家都要集合在一块商量个章程出来。

袁绍在人前又恢复了那世家子弟的恢弘气度。待人接物点滴不漏,使人如沐春风。不过见了弟弟袁术,袁绍却没有个好脸色。

袁绍与袁术的恩怨,从小时候就开始了。两兄弟都是袁逢之子,只不过袁绍是庶长子,袁术是嫡次子。此时什么都讲究个名份,是以庶嫡待遇自然不同。后来袁逢之兄袁成早死,膝下无人,于是把袁绍过继给袁成,成了袁成的嫡子。袁绍与袁术这才并驾齐驱。袁绍祖父又因袁成早死,所以对袁绍特别怜爱,这下好了,袁术心中又不平衡了。

袁术素来看袁绍不起,于是哥俩从小什么都争,当然,袁绍还是很有长兄风范的,比较大度。袁术就不同了,每次惹事的都是他。袁绍气度还可以,又不是什么大事,每次都是一笑了之。

可这次不同了。这次袁绍曾在酸枣密谋另立刘虞为天子,诸侯附和的同时,袁术却旗帜鲜明的表示了反对。袁术好享受,见汉室衰微,天下已乱,宁可让那年幼天子被董卓玩弄于鼓掌之间,也不愿意有个年富力强的成年君主压在自己头上。可是袁术这一表态,却是一巴掌甩在了袁绍脸上,也同时让天下人看到了袁氏门阀自己内部的纷争与裂缝。

虽然这事最后在刘备救出太后与弘农王之后不了了之。但袁绍心中却是憋了一股气无处发泄。袁绍认为袁术太不懂事。之前两兄弟关起门来在家里不管怎么斗都可以,但袁氏弟子在外面,一定要齐心合力,一定要统一,不能有不同的声音。而袁术如此做,便是不顾一切的扫他的面子,他是关东讨董盟主,扫他的面子,就是扫袁氏自己的面子。而且袁绍也不得不怀疑,袁术是不是想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与自己分庭抗礼?

这种情况是袁绍绝对不允许发生的,纵然是世家大族,资源也是有限的。每一代的领.袖人物,只能是一个人,这一代,只能是他袁绍。这也是上一辈公认了的。因为从能力,从交际手腕,无疑袁绍确实是要比袁术强得多。

在袁绍看来,一个团结的袁氏,才是强大的袁氏,如今袁术想搞分裂,他如何肯?自然是没有好脸色给袁术看了。事实上也是如此,历史上的袁氏,一南一北,袁绍和袁术,都曾称霸一方,若是他兄弟俩联合起来,可能以后的历史就会彻底改写,也没刘备、曹操、孙策他们什么事情了。毕竟这三个后来的霸主,曾经都依附过袁氏。

袁术见兄长脸色不好,他也不惧。打小他就不怕,难道现在自己有地盘有军队了,还怕他?袁术随意的行了一礼,就昂然往里面走。把个袁绍气得鼻子都快歪了,这混蛋,这是对兄长的态度吗?这是对盟主的态度吗?

又开大会了,诸侯济济一堂。袁绍于主座,扫过堂下诸侯,那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又回来了,真好。可惜比起之前,堂上却缺了两个人。一个是河内太守王匡,一个是去了扬州募兵还在返程之中的曹操。

刘备坐在袁绍下首,左侧第一位,他的对面便是袁术。刘备比起堂上诸人,虽然年纪轻,资历浅,但谁让他实力强呢?所以他坐在这里,诸侯毫无异议。袁术坐在右手第一位,也是众望所归。因为诸侯之中,除了刘备,也就袁术与西凉大军连番大战。其他人,不过是在打酱油罢了。

袁绍清咳一声,说话了:“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董逆不仁,祸加至尊,流毒百姓。是以我等志士仁人振臂一呼,天下响应。各起大军,会盟酸枣,齐心合力,共赴国难,以致臣节。连月鏖战,终于击退贼臣董卓,使其不得不西迁长安,以避我大军锋芒。这是我们讨董联盟辉煌的胜利!也是在座诸君共同的胜利!来来来,大家一同举杯,为联军贺!为大汉贺!”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大家也爱听。于是一同举杯,饮了。气氛顿时就热烈起来。

袁绍又说话了:“讨董以来,玄德率军亲历战阵,屡战屡胜,为光复洛都立下殊功,来来来,大家一同为玄德贺!”

刘备微笑,坦然受之。袁绍把酒喝了,看着刘备,还想他客气之句,说几声袁盟主运筹帷幄、呕心沥血,也辛苦了之类的话,结果刘备一言不发。袁绍心下失望,表面上却依旧与众人谈笑风声。

袁术在下面,心想等会就要说到我了吧。结果袁绍再也不提军事,自顾与人交杯换盏去了。袁术心中大怒,心道我也遣军与西凉大将胡轸战,最后导致其兵败退往大谷关,难道这就不是功劳了?你袁绍又干了什么?离洛阳最近,只隔一条河,却连番战场失利,损兵折将,被阻于河岸寸步而不得进,哼哼!这又是甚么本事?

袁绍不提袁术,倒不是他心胸狭窄,而是同为一家人,他已经是盟主了,所以不太好意思自吹自擂,再去替袁术鼓吹了。反正袁术所作所为,大家心中都有数,所以就不用客气了。可惜袁术不怎么想。只以为是袁绍的报复。于是,袁术心中更加不满了。一条更深的裂缝,在兄弟两人之间出现。

酒过三巡,袁绍就开始和大家商量了,问下一步大家打算怎么办?这一问,大家就哑然了。袁绍这样问,肯定不是说入城的事,而是说继续讨董啊。

之前袁绍已经带大家看过舆图了,董卓如今在函谷关、黾池、新安、陕县一带重兵布防,要一路打过去,得耗费多少粮食,得死伤多少人马?

诸侯心中一想,就是把董卓给打败了、打死了,最后论功行赏,最大的获利人,还不是你袁绍?咱们又能讨得什么好?封官加爵又怎能如现在一般自由自在。诸侯也想得清楚,现在自己在自己地盘上,有钱有粮有人马,自己就是随意称王称霸的一方诸侯。要是董卓身死,天子东来,到时候把自己都弄到朝堂中去,就算是三公九卿又如何,天下有点响动,不管是天灾人祸,就要罢免,还不如在地方自在逍遥。

既然这样,干嘛自己还要出死力?之前响应你袁绍的号召,一是给袁氏面子,二是为了在天下人面前刷下存在感。如今这两点目的都达到了,洛阳也收复了,再西进?还是算了吧。

诸侯心里打着小算盘,袁绍如何不清楚。其实到了这一步,袁绍也不太愿意继续下去了,只是他是盟主,势在必行,骑虎难下,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下去罢了。

见诸侯集体失声,刘备微一欠声,向袁绍拱手道:“盟主,若能保证军粮供应,我愿为诸侯先锋,提兵西向,扫平董逆,保扶天子东归!”

孙坚亦在席中,听得刘备之言,心中大快,豪气顿生,亦拱手道:“某亦愿为先锋,与玄德一同西向!”

刘备闻声,看向孙坚,两人目光交触,不禁各露微笑。袁术不满的瞪了眼孙坚,他还想打算提兵回援陈兰,让刘表知道知道他的厉害呢。谁知道孙坚擅自表态。

孙坚却没有理会袁术,他此时胸中豪情万丈,睥睨诸侯,暗暗想道,天下诸侯,舍玄德与我,谁敢称雄?

同类推荐
  • 中华姓氏大典

    中华姓氏大典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有灿烂文化、对人类文明 有卓越贡献的伟大民族,是由五十六个人数不等的民族所构成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又是由几千个姓氏细胞所组成。关于民族问题的研究,著述很多;关于姓氏的探讨介绍,却不多见。国人历来重视姓氏。和人初次相见,总是先问“尊姓”;有事同人接触,总是称呼“某同志”、“某先生”。这个“某”,就是对方的姓。“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是做人的尊严。
  • 大清棋情录

    大清棋情录

    倾力打造中国第一部长篇围棋文化言情小说。以江阴“抗清三公”的后人恩怨为线索,叙述大清乾隆年间,中国围棋最强时代的人文传奇故事,善解跨越两个地球的情爱纠缠。水墨江南,情迷棋中,小说家言,专家达人不必深究。
  • 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全新修订典藏版)

    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全新修订典藏版)

    写历史的人很多,这样写历史的人很少!2004年夏天,一部名为《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的历史作品突然问世,因其从人性角度和史料细节中,发现历史的鲜活与真实面目,一时洛阳纸贵,海内风行。作者李亚平也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热门作家,被誉为“黄仁宇之后最会讲历史的人文学者”。
  • 我在古代当舰长

    我在古代当舰长

    当来到这个有些超脱了千秋想象的世界,是懵比的。可以发出无形剑气的剑式,还有大杀器的机械巨铠,更甚至还有妖精族和幽族。还好,千秋有着‘寰宇’,一切都不值一提。神秘‘种子’送来的基因编程,能量护盾,奇点,因果律....还有主脑?~~~金手指,霸四方。我的目的只是当舰长。且看穷苦千秋,如何在架空世界发家致富。(该世界不属于任何历史范本,切勿对号入座,往后还有别的大陆版块,会有更神奇的等待着。)
  • 帝国的铸就(1861—1871):改革三巨人与他们塑造的世界

    帝国的铸就(1861—1871):改革三巨人与他们塑造的世界

    1861年至1871年,林肯、俾斯麦和亚历山大二世在各自国家开展的改革构成了人类自由编年史上最引人瞩目的篇章,也见证了恐怖和强权新哲学的出现。迈克尔·贝兰敏锐地从历史中提取到这个重要的时间切面。他以扎实的历史知识贯通了三场改革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娴熟的文笔展现了三位领袖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力排众议的艰辛改革历程。美利坚、德意志和俄国的革命都以自由之名进行,方式却迥然不同:林肯要给予美国“自由的新生”,俾斯麦以“铁与血”推行强权,亚历山大二世“自上而下”实施变革。
热门推荐
  • 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本书讲述了教师工作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而对于孩子,也就是那些中小学生来说,由他们的本身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所决定,老师又必须要能抓住这些孩子的特点,避免成人化的教育方式。因此,老师在教育时,必须要能“蹲下自己的身子”。《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吸收了近几年教学实践中的经典案例以及中外教育的各种优势,对“蹲下来”的教育方式进行精辟的阐释,相信对广大教育工作者会大有裨益。
  • 大萨遮尼干子受记经

    大萨遮尼干子受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了凡处

    了凡处

    中国传统的官员,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我们现在的官员体系里,官员的人文素养缺乏整套的体系。但是在中国传统的结构里面,修身正心的体系,是主流的体系。本书从了凡的为官之道、从政之风来看了凡的实践主张,以期给我们当下如何为政,提供一个传统优秀官员的借鉴。
  • 尸衣

    尸衣

    贪便宜在网上买到一件死人衣服,身边接连出现诡异事件。凡是穿过它的人,都有点怪怪的……
  • 肝胆病(专家答疑系列)

    肝胆病(专家答疑系列)

    肝胆病一书,由众多专家就肝胆病中基础知识、肝炎、肝硬化、脂肪肝以及肝癌等内容进行分析,并针对患者提出的具体问题,提供治疗建议和康复方案。公开专家咨询电话,方便广大读者零距离与专家沟通,寻求最适合自己的治疗保健方法。
  • 绘魔游侠传

    绘魔游侠传

    洛都西部是一片无际的荒野,作为这个这个国家居住条件最严峻地区之一,这里常年难见人影,与荒土作伴的唯有萧瑟的尘风和栖息此地的各类异兽。不过,就算是在这人迹罕至的边土也是有着某些让人有理由驻足于此的东西。
  • 一念相思一捻尘

    一念相思一捻尘

    我踏不上奈何桥,过不了忘川河,到不了来生,遇不见你。忆往昔……他:待我三百年后长成公子那般高大模样,便着红衣来娶你可好?她:好啊!好啊!……他:听说你还爱着我。她:谁说的?他:你的心。她:胡说!他:心不会说谎。她,花心念,一魂一魄,逆天重生的桃花妖,是妖王独宠的女儿,玉帝要置于死地的亲侄女。……他,琪月,仙鹤族的小殿下,后成为一界之帝-幻帝一个是神,一个是妖,他们之间又交织着怎样的爱恨情仇?
  • 这个王妃有点傲

    这个王妃有点傲

    “锦怀哥哥,歌儿等着你回来,娶歌儿回去。”稚嫩的声音响起,触动了欲要上马人的心弦。叶菱歌身旁的长辈们忍不住逗着她,笑道:“歌儿可知‘娶’是何意?”“歌儿当然知道,锦怀哥哥娶了歌儿,歌儿和锦怀哥哥就会永远在一起,像爹爹和娘亲一样,永远不会分开。”四年后他凯旋。那说过等他来娶的人,便以一句“儿时戏言,何必当真”的话来将他打发。她忘掉了他,忘掉了她的誓言。却无情地爱上了另一个人。“今非昔比,王爷何必只念我一人。”“往后余生,我只认定你一人为妻。”
  • 一品夫人,腹黑阁主请接招

    一品夫人,腹黑阁主请接招

    她是将军府的千金小姐,也是前朝的落跑公主。本就光芒难掩危机四伏。而自从遇到他的那天起,那些从未探及的秘密被逐步揭开。幸之,有他一路相随。只是……怎么救了我就得以身相许?恩……看他还不错的样子,就假戏真做吧。
  • 给大家看的中国通史

    给大家看的中国通史

    身为一国的国民,必须对本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这可以说是所有国民的共识。然而中国历史,浩浩五千年,煌煌廿四史,一般人难以尽知。有感于此,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特为具有一般知识水平的读者撰写了《给大家看的中国通史》一书,以使读者读过此书,对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有一定了解。但是,在书写过程中,吕思勉并非一味罗列史实,而是透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制度变迁,洞悉中国历史的大势。如此,读者不仅能明了本国历史的基本情况,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历史有深刻的理解与同情。为适应一般读者的阅读水平,本书用浅显的白话行文,内容选裁得当,不仅有历史本身的厚重与深刻,更兼顾了阅读过程中的故事性与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