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0200000246

第246章 荀攸退兵

荀攸随营参赞军机,自然是第一个知晓了於夫罗与吕布要攻打洛阳。当下便大惊失色,进行力劝。於夫罗说不过荀攸,倒也干脆,把荀攸给关进小黑屋了,让留守将士严加看管。

这边前脚一走,后脚荀攸便说动看守将士,把他给放了出来。荀攸一出来,便急得不行,去追於夫罗吧,这人心意已决,再说也是无用。去朝廷和诸州报信吧,时间上又来不及了。思来想去,荀攸眼睛一亮,把突破点放在了吕布身上。

从之前吕布不远千里去投奔刘备的行为来看,这人还是值得挽救一下的。只要说明利害,想必他定然会醒悟过来。荀攸知道貂蝉对吕布有特别的影响力,于是便一头奔貂蝉这里来了。

见了貂蝉,荀攸心中一叹,好个秀丽的女子。旋又正色道:“夫人可知,吕将军危矣!”

貂蝉正为吕布担忧,闻言不觉一惊,乃道:“先生何出此言?”

荀攸沉声道:“吕将军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以下犯上,以臣犯君,攻打洛阳。此番不管洛阳能不能打下来,这天下都将再无吕将军容身之地!”

“杀丁原、从董卓,此其罪也。诛董卓,此其功也。吕将军之前有过,而其之诛董卓,则有大功于天下、于社稷。若吕将军亲身入洛阳,觐见天子,尚有位爵之封。为何冒此粉身碎骨之险,不惜一错再错,欲攻洛阳乎?若真如此,四海之内,无人能容吕将军矣。”

貂蝉听见,心中一沉,眼泪就下来了,当下便盈盈拜了下去,泣道:“还请先生教我!”

荀攸双手虚扶,道:“夫人,事尚可为,还请夫人亲书一信,遣使急送至吕将军处,陈说利害。吕将军当世英雄,自当醒悟过来。”

当并州骑一人配三马,人不卸甲马不离鞍的一路飞奔到吕布营中时,人与马都累得直吐白沫了。吕布听说是貂蝉急信,不由一愣,难道家中出了什么变故?于是一把夺过信件,拆开一看,脸色就变了。

人都有犯糊涂的时候。吕布之所以同意於夫罗提议,一是觉得自己没退路了。二是觉得要是能入洛阳城,到时便是他说了算了。第三,也就是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时间紧迫,他没那么多时间去推敲细想。如今貂蝉得荀攸指点,急信一封,陈说利害。吕布又不是傻子,更何况趋利避害乃人之天性。

信中毫不讳言的告诉吕布,真要攻打洛阳,不管成与不成,将会遭世人遗弃。到时天下真的便无处可容身了。於夫罗则不同,他毕竟是匈奴人,还有返还南匈奴的一条退路。且吕布欲化解诸侯声讨,只要退出河内,天子与诸侯便会松一口气,不会对吕布紧紧相逼。是欲痛改前非,还是欲遗臭万年,信中让吕布自行斟酌决定。

大军最终在平阴停了下来。吕布和於夫罗发生了合作以来的第一次争吵。

於夫罗想不明白,前方就是洛阳城了,为什么吕布却突然发悔?进了洛阳城,有大把的钱粮、美人可以享受。抓住了天子,天下诸侯哪个敢吱声?谁他妈不服,老子就把天子给剁了!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要放弃?

吕布却是彻底想通了。诸侯勤王,不过是不想看到如今大汉名义上的共主出现问题。毕竟天子若出事,天下将又会大乱。而诸侯们却还未做好准备。那么自己只需离洛阳远一点,都还不用退出河内,就可以化解这次危机,干嘛反应这么激烈,要和於夫罗绑在一起,去进行一场渔死网破的战争?

而且以河内北部为根基,迅速进攻并州,这才是最紧迫的事情。也是之前出山前定好的策略。不容有变。按现在的分析。自己进攻并州时,除了袁绍会着急,估计其他诸侯都乐见自己如此。之前听说袁绍与幽州公孙瓒多有不和,两家怨隙颇深。那么自己攻打并州,袁绍能派多少人马出来援助?绝对不多,不然他怎么应付公孙瓒?

只要不是大军来援,吕布就不惧任何人。这是他厮杀多年建立起来的自信。

既然如此,洛阳城便算了吧。虽然有於夫罗之策,吕布觉得夺城机率颇高。但他已经不想再被诸侯围攻了。到时诸侯围了洛阳城,他就是想逃都逃不出去。有什么用。而且於夫罗这个家伙,看上去也不是那么可靠的样子。关键时刻还要防备他捅刀子。这个家伙凶残嗜杀,放他进了洛阳,真搞得洛阳腥风血雨,民怨四起,到时於夫罗率兵一退,所有罪名就要推到自己头上了。不划算……

短短一瞬间,吕布想了很多,都是在权衡利弊。最后得出结论,这洛阳城,还真不能打。打了绝对是弊大于利。得不偿失。

于是召了众将前来征询意见。以张辽、高顺为首的武将们,第一时间就站了出来,表示赞同吕布罢军的计划。他们早就想反对了,奈何吕布一意孤行。就算是凉州诸将攻打长安,也不过是因为朝廷不赦其罪而想自保而已。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凉州将攻入长安,也只是诛杀了王允一党。长安天子与诸臣,不都好好的么。

按张辽的话说就是:“我等身为汉臣,将军欲以臣伐君,此大逆也,罪在不赦。牵连家小族人不说,死后又有何面目见地下先人?”

吕布叹了一口气,道:“传令三军,回师河内!卿等活命,全仗荀公达,回去之后,当登门致谢。”

然后,吕布不管於夫罗如何咆哮,如何发怒,率着人马就要回师了。临行前,告诉於夫罗,他此番将不在河内逗留太久,将率军出山阳,过蔡城,越过太行山,攻打上党。单于若还想合作,便一同行军。若单于有他意,那么也就好聚好散,就此分别。

最后,吕布看了一眼远方隐约的洛阳城。洛阳,繁花似锦的所在,可惜,不能去了。吕布并未听从荀攸信中的建议,亲身入城,觐见天子。将军离开了他的军队,离开了他的士兵,便如拨了牙的老虎,还有什么用?吕布自负勇力,也不敢拍着胸脯说在皇宫中,能空手对付一群群的刀斧手和弓箭手。还是远远的走开比较好。爵位什么的,不能当饭吃,这年月,有地盘、有军队,才有实力说话。

当张飞与夏侯惇飞奔到洛阳时,吕布和於夫罗早就过了黄河了。而吕布亲书的奏章,也摆在了皇帝的案头。

吕布在奏章中,把自己摆得很低,说昔年受董卓之惑,做了一些错事。如今翻然悔悟,是以听从朝廷听从司徒王子师之命,诛除董卓。而后凉州诸将叛,自己寡不敌众,只好出奔武关。诸侯不念新功,只记旧恶,拒而不纳,自己只好率着残军四处流浪,若不是於夫罗单于所救,自己等人只怕是早已饿死于道旁……今据河内,亦不过是想来河内就食,以养军队罢了。实无冒犯陛下天威的意思。如今自己既然让天子和诸侯不安,那么自己为了避嫌,将会退出河内。还望陛下明鉴……

“哼!吕布、於夫罗,狼子野心,天下谁人不知?若不是诸侯各遣援兵,其会退兵?”天子忿恨不已。天子今年已经十七岁,少年郎已经懂得了许多。

在他看来,他这个天子,实在是做得没意思。跟春秋、战国时的傀儡周天子差不多。虽然为天下共主,四海至尊。可是要人没人,要钱没钱,要兵没兵。除了河内、河南、河东、弘农这四郡。天下他便竟然任命不了一个县令,一个太守。更不用说州牧了。冀州韩馥要退位,竟然不请示朝廷,就直接与袁绍私下交易了;并州,袁绍说打就打了,说私命州牧就私命州牧了……自己除了事后给他们补上一道手续,以表明他们的正当性,还有什么用?

此时的天子,一想到此节,便无比痛恨起先帝和益州牧刘焉来。就是父皇胡作非为,导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地方守令与豪强勾结,不尊朝廷号令。就是刘焉,一心想着己身安危,于是在中平五年向先皇建议设州牧,以重臣出镇,以安定天下。

结果如何,现在看到了。如今的朝廷,已经完全失去了对地方、对郡一级的完全控制权。而以州为单位的大割据集团正在逐渐形成了。帝国希望控制地方的最后一次努力失败了,而且这一次决定,使得帝国在政治上的分裂趋势,更为明显。

天子自然知道,这不是什么好现象,而是要灭国的先兆。可是,他对此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切的发生。偌大的一个帝国,传承数百年,却要在他的手里,黯然收场,他的内心,又何尝不充满着痛苦和煎熬。

张飞与夏侯惇到洛阳时,吕布与於夫罗已远走。既然敌军走了,他们也自然不会再追上去打生打死抓住不放。这没有必要。当然,来了洛阳,不觐见下天子,非人臣礼。所以留军于城外,两人结伴,往大鸿胪寺报备,欲拜见天子。

大鸿胪卿对两人倒是很客气,为他们安排了馆舍,说将会尽快告之尚书台,到时天子自会有旨意下来。两位将军耐心静候便可。

同类推荐
  • 霸王必须胜

    霸王必须胜

    新书《掘宋》以发,大家可以移驾瞅一眼啦!!若历史发展比作人之成长,秦的一统只是人的成年,楚汉争霸才是步入社会后最初的磨练。这一年,黄河以北仅齐地仍在韩信脚下垂死挣扎。这一年,英布早已背叛项羽。这一年,项羽追击刘邦到荥阳城下。这一年,范增因离间计而去。这一年,龙且被派往齐地增援。此时虽不曾有广武的合约,霸王项羽却已经步入了争霸旅程的强弩之末。这一年,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灵魂融入了霸王的身躯。
  • 历史认识:从现代到后现代

    历史认识:从现代到后现代

    西方人对于历史的反思,从古希腊开始就有较为系统的体现,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18世纪末历史主义思想的兴起,之后,西方历史认识才得以突破传统,进入一个反思更为深入、研究更为系统的时代。《历史认识:从现代到后现代》从作者“自我”的立场出发,表述对于历史认识核心要素的认知,对西方现代历史认识中的科学主义和符合论真理观加以批判,进而阐述后现代主义给当代历史编纂和观念上带来的震撼,如福柯、德里达、海登·怀特等人对于时间,变化、历史性等主题所进行的批判与反思。作者表明,后现代主义将历史认识引入到更为复杂、更为多元的系统之中,必将促使史学家更加自知、自律、自尊,对自己的研究对象乃至研究行为本身进行历史的思考。
  • 旭乱三国

    旭乱三国

    汉末之时,群雄并起。刘旭,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灵魂穿越者,且看他是如何在这乱世之中,与群星争辉,延续我汉家的辉煌!(开了一本新书:三国之白波风云)
  • 帝国的分裂:1618-1648三十年战争史

    帝国的分裂:1618-1648三十年战争史

    本书描写了1618年至1648年欧洲历史上的首次大规模国际战争,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来。旷日持久的惨烈战争为整个欧洲带来了巨大灾难,也彻底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能够了解这场大战,更能从中领略到席勒独特的文学魅力。
  • 中国文化小史

    中国文化小史

    这是一本专讲文化的通俗史书,分门别类讲述18种文化现象。比如,婚姻是从零禁例开始,其后逐渐增加禁例,缩小通婚范围而演变成今日的一夫一妻制;关于族制,古代因为劳力重于资本,丁多即可致富,而今日却在某些情况下成为穷困的原因;官僚阶级,总是以自利为先,国事为后,若不防势必导致泛滥不可收拾。文化本是人类控制环境的工具,环境不同,文化自因之而异。而反过来,文化不同又使得环境不同,身处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自然就养成不同的性情。
热门推荐
  • 为她准备的好躯壳

    为她准备的好躯壳

    民国三十五年盛夏,上海市郊发生了一起卧轨自杀事件。第二天的上海小姐选美大赛,热门女选手陈海默神秘失踪。与陈海默有一面之缘的上海黄浦警官王克飞顶住名门旺族的压力,私下一探究竟。不曾想,却掀起了一个完美年轻女子背后叵测黑暗的一生……
  • 花添锦上

    花添锦上

    上辈子她错信蛇蝎妹妹,卑微委屈了一世不说,还落了个不得好死的下场。重生于稚龄之年,苏七发誓要拿回原本属于自己的一切,让害过她的人一一付出代价,为自己谋一个锦绣前程!
  • 这样用人最好:高效的用人之道

    这样用人最好:高效的用人之道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迫切需要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企业领导应始终把吸收优秀人才作为己任;必须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应努力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资源制度和政策,将符合条件的人才提拔到能够发挥其才能的重要岗位上来,从而提高人才的战斗力。
  • 象母怨

    象母怨

    沈石溪,通过写动物而写出了人间万象。所著动物小说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充满哲理内涵,风格独特,深受青少年读者的喜爱。讲述了充满仇恨的两个象群能否冰释前嫌,握手言欢?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象母举起了和平的大旗。为了象群的发展,它殚精竭虑;为了顾全大局,它痛杀爱子。可是,隐患依在,仇恨未消,长大了的公象们已经剑拔弩张。一场血腥大战,又将爆发!
  • 暖阳下的余晖

    暖阳下的余晖

    无限好文更新中...因为写不来简介,所以见谅(<^O^>)嘻嘻,其实是懒,
  • 九劫弑佛

    九劫弑佛

    诗云:养得金身斗罗汉,鬼神魑魅伺金鞍。修成一条霸王棍,仙马一跃捅破天!
  •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典藏本)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典藏本)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
  • 尤四姐古言合集

    尤四姐古言合集

    不穿越、不宫斗、不重生、不种田、不小白,一部部让无数读者挑灯夜读的古言经典。
  • 犹记隔花初相见

    犹记隔花初相见

    在最美的年华,邂逅最好的你。在芙蓉、海棠、荼蘼、水仙、虞美人……的次第花开中,在诗意与古典的流淌中,在那些红颜旧事、古老传奇里,情感之花悄然绽放,一如前世的传说。爱无言,千回百转;情无声,寂然欢喜。春去春回,岁月离失,有多少故事,化为唐诗里的幽怨,宋词里的咏叹。走过人间风情万千,此情仍不渝。惟愿花开不败,你我永在。
  • 别让爱迷失了自己

    别让爱迷失了自己

    一个男人因没有及时认清自己的心而错过自己心爱女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