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1600000010

第10章 "贤君"李嗣源(2)

事后,想到任圜的影响力,安重诲觉得还是争取能与任圜成为一拨的,就找理由到任圜府上去串门。赶巧任圜府上有一歌妓,能歌善舞,长得那也叫俊俏柔美。安重诲不缺女人,纯粹是出于讨好,提出要纳这个歌妓为妾。这在社会交往中,也是一种沟通策略:自己做些付出,从此感恩对方;而对方也知晓这个逻辑,顺水推舟,做成一党。不料任圜根本就没瞧得上安重诲,一口回绝。他不想跟这个没品的人结为同伙。安重诲彻底死心,于是跟孔循结成一气,处理政事时,每天都说李琪的坏话,说崔协的好话。李嗣源做了个决定,还是将天平向安重诲这边倾斜了点,最后是任命端明殿学士冯道和崔协一起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没字碑"

崔协长得一表人才,有轩昂气象,遇到事好议论,往往语惊四座,但他所讲的道理很多不近于理,平庸得很。很像后世常见的夸夸其谈之辈。此类人物自视甚高,但因为不读书,太少思想资源,故所谈所论,不过坊间之见。崔协胸无点墨,尤其不会写文章,起草的奏章太多讹谬,经常受到责罚。所以他后来很多奏章都要请人捉刀。

长得好,没文化,时人给他起一个诨名:"没字碑"。宋人笔记《北梦琐言》记载他一事,颇传神,似可概见此类人物本来面目。

说李嗣源有一次向宰相冯道打听司空卢质的近况,问他:"卢质最近还吃酒吗?"冯道回答道:"卢司空曾经到臣家里做客,也曾饮过几杯。臣劝他,不让他饮酒过度--国家大事也如此:过则患生。"这一番话,带着宰辅气象,明白人都能明白,言语中自有忧国心在。

崔协觉得不能不说话,就勉强发言道:"臣闻《食医心鉴》有一说法:酒可是好东西,不用添加药饵,就可以安神。"这样一番坊间式议论,在朝堂说出,且又在冯道那一番带有远猷思考的意见之后,品味和品位之差异顿时显现。史称左右见其言语肤浅,"不觉哂之",给了他一片嘘声。但此人后来死得早,没有太多的糗事传世。

与崔协比较,李琪算是个才子。他十三岁那年,跟着父亲去拜谒地方官王铎。进献的诗词曲赋,王铎看了吃惊,但还是怀疑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怎么会这么有才,就在公署设宴,约请李琪父子,同时暗暗告诉下人,以《汉祖得三杰赋》为题,就在宴席上测试李琪。

这个赋的主题是要说汉高祖刘邦得到张良、萧何、韩信三个人才而兴天下的故实。李琪似乎对这段历史很熟悉,拿过笔来就写了篇赋文。结尾有言:"得士则昌,非贤罔共;龙头之友斯贵,鼎足之臣可重。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得到士人就昌盛;不是贤人不共事。跟随帝王起家的辅臣很高贵,佐助高祖立业的三杰很重要。由此可见,楚霸王的失败很正常啦--他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倾心使用。

王铎看到这个赋文很惊骇,说:"这个孩子真是大器啊!将来会独步文坛!"但李琪虽然博学有才,但为人不够持重,更不懂进退之道。他少年以文章知名,从此也以文章自负。他后来做官,算是富贵了,就刻了一块牙板,上面用金子书写"前乡贡进士李琪",然后将这块牙板放在办公的案头座侧。别人看了这块牙板,要么对他心生崇敬,毕竟是正宗科班出身嘛;要么对他心生忌惮,毕竟对不是科班出身的人构成资格上的压力。李琪这种做法就叫"失礼"。因为"失礼",所以在与人打交道时,就到处会遇到障碍,一般人不愿意提携他。

李琪遇到任圜,之所以得到任圜欣赏,是因为俩人有同气相求的品质,都是才高八斗、眼高于顶的人物,于是惺惺相惜。

无道邦国的悲剧

任圜可能是满朝文武唯一不怕安重诲的人物。有一次,御前会议讨论差旅费报销的权限问题。按照过去规定,使臣外出,费用应该由户部发给,但安重诲主张由枢密院发给。任圜不同意他的意见。安重诲想起任圜对他的种种不敬,当场跟他顶撞起来。不料任圜比他更气愤,说话时声色俱厉,坚持报销制度应该由负责财务的户部掌管,而掌管兵部的枢密使不能插手此事。退朝后,宫里人问皇上:"刚才是谁跟安重诲这么争论事情啊?"李嗣源说:"还有谁,宰相任圜!"宫人吐舌头道:"乖乖!妾在宫中,还从来没见过宰相、枢密使奏请事情这个样子呢!他们瞧不起皇上吧?"李嗣源听后更加不高兴,最后接受了安重诲的意见。

任圜性刚,见自己的意见多次不获支持,因此请求辞去宰辅之职。李嗣源同意。安排了别人暂时代理宰辅工作。任圜还是气鼓鼓,干脆辞职,退居老家磁州(今属河北邯郸)颐养天年。后来朱守殷案发,安重诲借机派出亲兵,到任圜家里假传圣旨,污蔑任圜与朱守殷合谋,逼他自尽。据说任圜死时相当镇定,将全族人聚集起来,吃酒,酣饮,然后赴死,史称"神情不挠",神情一点都没有服气的样子。如此剪除政敌,天下人知道的,没有不为任圜喊冤的。端明殿学士赵凤就哭着对安重诲说:"任圜是义士,怎么可能做叛逆的事!公滥用刑罚到这等地步,如何辅佐国家啊!"安重诲也觉得这事可能做得过了,有点懊悔。

任圜的个人悲剧原因之一是对"礼"的忽略。君臣交往、臣臣交往,也需要规则,"礼"之义理甚重,按照规范交往,主体间互相保留一种应有的程序性敬意,是豁免危机的习惯法保障。违背"礼"之交往规范,对邦国、对共同体、对个人,都是不祥之兆。儒学论"礼",很大程度是在提醒士君子,在沟通与交流中,互相遵循约定俗成的规则。因此,儒学论"礼",究其实,是内在地含有"理性之爱"的。任圜负气任情,没有按照传统之"礼"约束自己,在"节制"与"当位"的"礼"之方向上,掉以轻心。这样就让他人有所忌惮,小人安重诲一旦动了杀机,就会酿成悲剧。违背"礼"而酿成的悲剧,不仅是帝制时代的,也几乎是所有时代的产物。

任圜与安重诲的御前激辩,其实就是"廷争"。这种"廷争",在大宋时代得到习惯法保护。大宋时代的御前会议,臣臣之争,有时会更激烈,以至于有人会当面要求帝王"斩杀"对方。很多时刻,这是一种"廷争"中表达愤怒的言辞。但大宋时代,圣贤辈出,士大夫都在孔孟之道的教化下,以圣贤气象砥砺前行,故不论多么激烈的"廷争",很少有事后的打击报复,更少有"廷争"之后,像安重诲这样直接诉诸杀戮。这是"赵匡胤时代"以来,由太祖太宗和文武大臣们共同推演的一种"习惯法"。没有人愿意身负道义败坏的丑名。荣誉感激励着大宋时代的文化贵族。任圜如果活在大宋王朝,不会有这样的个人悲剧。

据此,又可以看出:"礼",是有道邦国的规则。在无道邦国,是"礼崩乐坏"的。但也正因为无道邦国,"礼"的缺席,人人诉诸丛林原则,于是,有邦国悲剧,更有个人悲剧。

任圜善言谈,待人真诚,为时人所重。他算是儒生,但带兵打仗时也有凌厉的一面。早年他曾跟随李存勖与后梁军大战,获得胜利,李存勖还表扬他:"仁者之勇,何其壮也!"任圜在李存勖麾下时,还曾带兵讨伐河北真定的成德军。成德军的守卫张处球,从他父亲那时起,就在扼守大藩,多年来抵抗王师,双方都有损失。任圜不忍看到兵锋所过血雨腥风,就多次以人生祸福之道晓谕成德守卫。张处球也知道兵败被围,早晚是死路一条。于是登上城楼呼喊任圜道:"我城中兵食俱尽,但因为长久抵抗王师,万一投降你们,恐怕没法解释。那时还得是个死。公哀怜我,给我指示一条生路吧!"任圜很真诚地回答他:"按照你的先人反叛事考察,固然是难以宽恕,但惩罚不会到子嗣身上,按理,你,可以从轻处罚。但现在不同了,你先人之后,你也拒守多年,并且伤害我军的大将。现在你已经穷途末路,这才来跟我们谈投诚。按照你这个罪过,真话说,你很难幸免于死。但是坐而待毙,跟伏法待命比较,哪个更轻一点呢?你可以自己去想。"张处球听到这番话,知道结局已经不可避免,就流着泪说:"公言是也!"于是派遣他的儿子送上了投降书。时人都称赞任圜没有欺骗张处球,所言都是君子义理。成德军城破之后,张处球虽然被处死,但全镇人民得以保全,史称这是任圜的功劳。

由安重诲一手制造的任圜悲剧,让人痛惜。

藩镇问题的"前驱"

但安重诲也有凡人不到的高明之处。李嗣源不通文墨,奏章之类都要安重诲来读给他听,后来又要安重诲给他读儒学经典和历史典籍,安重诲自己也没有多大文化,于是上奏说:"臣只知道以忠诚之心侍奉陛下,现在得以掌管朝内机密事务,有些事还粗粗知道点;至于说到过去的事,那不是我能达到的。希望陛下效仿前朝的侍讲、侍读,近代的直崇政、枢密院,选一些有墨水的大臣来处理这些事,以备应对。"他主张引进文职大臣,还特别开设端明殿,招纳了不少读书人。由此可见,他也有期待天下由藩镇跋扈走向文治的愿望。

李嗣源践祚不久,就任命安重诲"兼领"山南东道节度使(治所在湖北襄阳)。所谓"兼领",就是人在朝中做官,但可以挂一个节度使的军职。安重诲则认为襄阳地方重要,为水陆要冲,应该有正式的统帅,不当兼领。所以他坚决推辞不做,将这个职务让给他人。李嗣源很欣赏他的这个意见,同意了他的请求。安重诲不谋求藩帅这个军中实权,这也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品质。

安重诲杀人不眨眼,但他一旦看明白事实,也有救人一命的当下理性。明宗李嗣源虽然待人宽厚,也温和,但也时常会动杀机。有一个马牧军使,相当于负责管理战马的后勤部长,他养的马总是很瘦弱,而且常有死亡。明宗论他的罪,认为应该处斩。安重海就劝谏他说:"陛下这样做,会让天下人认为朝廷因为马的缘故而杀人,这是"贵畜而贱人"啊!"明宗认为他说得有理,赦免了这位后勤部长。明宗还曾令一个回纥人完成使命后回国。这个回纥人到达甘肃醴泉县时,因为地方很偏僻,很少有人来,平常也没有备多余的马匹,正好仅有的马匹被县令骑出去打猎了。以至于回纥人等着马回来,耽误了行程。明宗知道这个事后,大怒,要将这位县令绑到京师来问斩。安重诲认为法不当诛,极力劝谏,这个县令最终免予一死。

这些都算是安重诲的德政。

安重诲还有一个政治举动,可以见出他的格局不简单。他想"削藩"。

时任西川节度使的孟知祥、东川节度使的董璋,二人蓄谋已久,不服从中央调度。安重诲应该是最早看出这二位心存"异志"的人物。他趁两位川将更换戍守将士的机会,开始安插朝廷的派出干部,并逐渐缩小二人的管辖地盘。但他做得不够策略。他给孟知祥派出的监军,被孟知祥杀掉。孟知祥的理由是:天下藩镇从无监军。安重诲将东川的阆中分出来,设立军事要塞,史称保宁军,又任命亲信去充任保宁军节度使,但也被董璋杀掉。

站在历史的后面来看,安重诲的意图十分清晰,就是要解决后来赵匡胤要解决的藩镇问题。事情虽然没有成功,但此类历史故实,应该对赵匡胤有警觉作用。老赵最后解决藩镇问题,全然不用这个套路。老赵不去硬拼,不去死磕,他用源于个人智慧的"杯酒释兵权"策略,获得成功。从这个意义上看,说安重诲是大宋解决藩镇问题的"前驱",虽不中,当也不远。

更有意味的是,安重诲在藩镇问题上有着不凡的预知能力,或者说政治洞察力。这事跟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有关。

弹劾李从珂

李从珂这时在做着河中节度使(治所在山西永济县)。安重诲看出李从珂不是李嗣源亲生,犹如李嗣源不是李克用亲生一样,作为"养子",手握重兵,是有危险的。为了削除国家隐患,安重诲准备不惜冒险一试。

为了解决李从珂,安重诲多次在明宗前说李从珂的坏话,但不奏效。李嗣源还是很喜欢这个养子的。

于是,安重诲走出了一招险棋。他假造明宗圣旨,"谕令"河中衙内指挥使杨彦温驱逐藩帅李从珂。杨彦温实在是一个没有什么见识的人物。他接到来自枢密院的这份"诏书",也有怀疑,但他不懂得如何更智慧地处理这桩大事。就在一个初夏的日子里,李从珂到附近一个叫黄龙庄的地方去阅马,他号令城里诸军占据了各个城楼城门。李从珂回来已经无法入城。

李从珂很纳闷,想想他一直待此人不错。杨彦温在后梁时期不过是一个小校,后唐庄宗时,也不过做个裨将,明宗时,不过做河中副指挥使,李从珂做河中节度使,奏请朝廷,让他做了衙内都指挥使,相当于省军区办公室主任。好好干,还可以跟着继续提升,这是怎么啦?于是,他命人叩门,并质问杨彦温说:"我一直待你很优厚,你怎么能这样做?"杨彦温回答:"我彦温不敢对您负恩,实在是受枢密院的宣示,请您入朝。"李从珂当即明白这里有鬼。于是暂时驻扎在附近,赶紧派出精明使者把情况向朝廷汇报。安重诲没有截住使者,明宗知道了情况,问安重诲:"杨彦温怎么能说让李从珂入朝呢?我没有让他入朝啊?"安重诲见势不妙,回答说:"这是恶人杨彦温胡说!应快派兵征讨他。"明宗有了怀疑。于是想把杨彦温诱来讯问真情,便下诏,调杨彦温为绛州(今属山西)刺史。但安重诲不同意明宗这个意见,坚持要派兵攻打杨彦温。明宗这时虽然对安重诲已经有了疑心,但还是愿意以一种优待方式稳住他。于是接受他的意见,派大将索自通、步军都指挥使药彦稠统兵讨伐。

行前,明宗指令药彦稠:"我要活着的杨彦温!我有话要问他!"显然,明宗想知道到底怎么回事。这应该就是怀疑安重诲的开始。然后,又召唤李从珂入朝。这也是一个胜负手,如果李从珂不入朝,那八成是有了反意;如果能入朝,事情当有蹊跷。李从珂已经判断出是被安重诲陷害,于是赶紧入朝进行表白。

但李从珂来到洛阳后,李嗣源责令他回自己在京师的府邸,暂时拒绝入朝请见。李嗣源似乎有意在等待杨彦温的到来,了解事情真相,暂时不理李从珂,也是做个姿态给安重诲看。

药彦稠率兵攻河中,五日攻克。但他却给明宗李嗣源送来了杨彦温的人头。李嗣源大怒,但已经没有办法。

当时就有一种议论认为:后唐明宗时,四海安静,恬然无事,兵戈已息,而河中又不是边郡,更靠近国门,一个小小的衙内指挥使,怎么敢如此狂悖,向帝国挑战?于是,舆论都认为这是安重诲弄权,因为他嫉妒李从珂的威望,所以巧做安排,但最后还是没有达到目的。至于杨彦温,不过愚蠢地被人嗾使,所以惹来杀身之祸。

此事似乎不了了之,但安重诲以此为契机,希望能够罢免李从珂的节度使。并暗示明宗,杨彦温之所以"造反",实在是李从珂失职,应从重处置。只有这样做了,才算是拔本塞源,杜绝后患。

同类推荐
  • 厦台关系史料选编(1895—1945)

    厦台关系史料选编(1895—1945)

    本书选编了从1895年至1945年之间厦门与台湾关系史料,即台湾历史上的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厦门历史上的清末和民国时期厦台关系的重要史料选编。其主要内容包括:日本学者鹤见佑辅所著《后藤新平》厦台关系史料;日本外务省编纂《日本外交文书》1900年厦门事件史料;厦门台湾公会史料;《申报》厦台关系史料;《江声报》厦台关系史料;台湾民众在厦抗日斗争史料。
  • 城市英雄

    城市英雄

    本书以独特的角度表现武昌首义。全书前后有著名学者章开沅、冯天瑜二位先生所作的序言和作者本人创作谈式的后记。正文部分共18章,前面5章归纳了武汉的城市历史地位和酝酿武昌首义的社会大环境;中间9章叙述了湖北地区革命组织的建立与武昌首义暨阳夏保卫战的发生经过;后面4章回顾了武昌首义的意义及影响包括首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脉络清晰,结构合理。
  • 鹰扬三国

    鹰扬三国

    血与火的洗礼即将降临!战与乱的序曲已经奏响!潜伏在深渊之下的蛟龙,是为了等待时机,静候那翱翔天际的时刻!盘旋于云雾之间的雏鹰,是为了磨尖利爪,展现那雷霆一击的雄姿!一个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的大时代即将来临!留给后人的,将是数不尽、道不完的评述和追忆!
  • 民国的角落:嬉笑怒骂民国人,闲言碎语大历史

    民国的角落:嬉笑怒骂民国人,闲言碎语大历史

    张鸣老师有关民国历史的文化随笔,以另类的视角和举重若轻的笔触,将民国时期历史中的大小人物和各色轶事生动勾勒,鲜活展现。本书是别样的辛亥与五四、军阀那些事儿、民主与选举的变奏,引领读者反思中国封建文化、西方文化给中国历史、给国人,乃至当下的社会带来的影响。
  • 转机时刻(1970-1979)

    转机时刻(1970-1979)

    本书详细介绍了从1970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这一时间段内在我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文化大革命”的第五个年头,按毛泽东的估计,通过前几年的大乱应该达到“大治”以“圆满结束”这场革命。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林彪在设国家主席问题上挑起了事端。长达十几年的全国性的学大寨运动,并没有改变我国广大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反而使农村生产力遭到了巨大的破坏。本书从史实出发,把中华民族在这个时期的发展转机展示在大家面前,让读者能够很好的了解历史,借鉴历史,以历史来规避自己的一言一行。
热门推荐
  • 生子莫如袁文烈

    生子莫如袁文烈

    一朝重生,来到了这个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但是,为什么和自己想的大不一样?袁显抬头望着天空,在这和对出身十分看中的时代,自己的身份可以说十分的显赫,汉末第一门阀,四世三公的袁家子弟,不过让他绝望的是,他爹名叫袁术,没错,就是那位汉末第一人——第一个敢称帝的人,连董卓都不敢他却敢。重生成为袁术庶长子,父亲持续作死,袁显表示,老爹,我在江东给你准备了豪华庄园,请你去住住。乱世之中,决绝果敢者,方为雄主,名声?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周瑜:兄长真雄主也!孙策:大哥,伯符愿赴汤蹈火!诸葛亮:主公,吾之师也!曹操:使操有子如此,死复何憾!袁文烈,英杰也!刘备:吾漂泊一生者,皆显之力!众人:袁文烈灭其父,破其兄,竖子也!生子莫如袁文烈!
  • 云海那边有星光

    云海那边有星光

    一次偶然,夏桑喜欢上了全校最受欢迎的学长,从此暗恋的路程开启。为了他,她尝尽心酸,因为追逐,她认识了此生挚友。她奋不顾身地像勇士一样冲到他身边,却认为自己始终还是那只变不成天鹅的丑小鸭。她不知道的是,自己始终像一颗“太阳”,给了身边的人温暖还有希望。一路上她奋不顾身,回头时却发现有另一个人一直默默地守在她身边,守护她每一次伤心喜悦。暗恋是一份心情,而你才是爱。
  • 从校服,到婚纱敢不敢

    从校服,到婚纱敢不敢

    苏陌从小学开始就是学霸,每次考试都拿第一,毫无例外,步承悦从小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帅哥,而且是个理科天才,这样又帅又有才华的男孩哪个青春期的女孩子见了会不喜欢呢?两个人考上同一所高中,被分到一个班,于是故事从这里开始……
  • 天定娇女

    天定娇女

    她是集权力和暴力于一身的望族贵女,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是不可能的。面对踏破门槛的相亲,她表示:“老子不想成亲,只想耍流氓。”他是手执长笔以泪作画的画魂师,表面温柔清贵;背地心狠手辣,面对登门骚扰的她,他表示:“关门,放狗!”就是这样一个风姿绰绝,手握重权引无数男女老少竟折腰的男人,她却甘心一掷万金,戒刀,戒色,戒风流,一心一意追求他。一场战争,她失去亲人;一朝复仇,他为她倾尽所有。重来一次,她换了名字,改了性格,更坚韧更冷静地处世。她挽得剑上花赠给他,他冷漠地将之踩在脚下:“师父,品行不端,又怎配教我?”救了个不爱说话又帅到掉渣的傲娇正太,打算二十年...
  • 医者惊华

    医者惊华

    【微耽美,慎入】二十一世纪的外科医生白十四,在家看电视的时候被零食噎死。“穿越?这么狗血的?”白十四看着自己这一身装扮,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穿越到了一位世家小姐身上。谁见过小姐穿乞丐装?巧了,白十四见过。没办法,她也很无奈,只能靠自己的实力说话。待小白莲被白十四踩在脚下,小白莲问:“你是谁?”“老娘是叱咤风云,无人能敌的十四丐帮帮主,怎么,不服?”“服服服!”“夫君,怎么动那么大火?”某妖孽掐着嗓子对着她喊。“你是?”白十四蒙圈了。“十四丐帮帮主夫人。”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昆虫记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昆虫记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Man of the Outback

    Man of the Outback

    When beautiful Sally Baxter moves to Australia, she is eager for adventure, freedom, and to make a life of her own--far from the demands of her meddling family. Her friend, Julia, owns a ranch--and when she offers to take Sally in, it seems too good to be true. But Julia's ranch is in danger. Arrogant, domineering landowner Grant Forsythe wants to buy the land--and he'll stop at nothing to get Julia to sell. At first intimidated and enraged, Sally can't help but be drawn to the handsome, determined Grant--and he makes no secret of his attraction to her.But then Grant proposes to Sally. And she can't help but wonder--is he doing it for love, or for the ranch?
  • 武侠之天地至尊

    武侠之天地至尊

    重生在了大唐护龙卫一名小旗身上,一步步走上巅峰,威压天下,天地称尊。
  • 前妻不将舅

    前妻不将舅

    萧然没有想到,替她摆平“出轨事件”的人竟然是四年前被她强行占有的男人。成为离婚人士的她,因为一桩交易促成了她和这个男人的婚姻,并当了前夫的舅妈!“跟我结婚,你只赚不亏!”陆焰宸从一出场就用嚣张诠释了他的势在必得。萧然妥协,扮演着“舅妈”角色,也心安理得在陆焰宸的安排下伸出报复的魔爪。--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暗香

    暗香

    著名画家金铭泰突然溺水死亡,不料一起入室抢劫凶杀案将他隐藏多年的秘密推上台面。在追查真相的过程中更多的人离奇死亡,而所有恐怖事件都与女继承人尹悦有所关联。金铭泰之子金阳赫然发现杀人“凶手”竟是被父亲的画笔所唤醒的孤魂。而它的下一个目标正是自己最心爱的人……如果你喜欢《聊斋志异》中的故事,那么你一定会爱上这部发生在美国纽约的现代灵异惊险悬疑爱情小说《暗香》。它是一部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国(西方)现代文化完美结合的作品,集幽默、惊悚、悬疑、纯爱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