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8300000020

第20章 心理及社会性发展(2)

分离焦虑反应与陌生人焦虑反应会受母婴依恋关系质量的影响,这是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斯皮茨(SpitzR.)就提出来的。一项母婴分离的研究显示,在6—9个月婴儿中,处于母婴良好关系的婴儿,66%会产生痛苦,而母婴间无亲近关系的婴儿,只有29%产生中等程度的焦虑反应。然而,长期在保育院生长的婴儿很少表现出对陌生人的负性情绪反应。这是由于,母婴依恋关系影响着儿童“自我”的发展;未建立起特定母婴关系、长期处于淡漠感情状态中的婴儿,缺乏与成人交往中认知水平的发展,无从把自己与他人或事物进行比较,从而缺少在自我发展中的体验,这意味着将推迟自我的发展。这是婴儿发展中的一种滞后现象。

长期处于母婴分离而又严重缺乏“感情补偿”的婴儿,会产生如下后果:(1)最初婴儿反抗、哭泣、呼唤母亲,拒绝他人,极端痛苦接着表现为冷漠、伤心、失望卩(3)最后则表现为超脱。这时他会接近其他人,并显示出似乎与存在着的分离无关,表明婴儿以防御策略来避免由分离带来的焦虑。

长期被严重剥夺亲子之爱带来的伤害性后果,在一些案例中有所显示。在6—36个月的婴幼儿中,先后出现智商分数低,社会性成熟晚,言语技能差,很少内疚等表现。而在一些具有早期家庭分裂、父母早逝的精神病病人中,表现为缺乏情感反应,不会照料和同情他人,学习成绩低劣等。这种“感情缺乏人格模式”可能与早期感情剥夺经验有关。也就是说,儿童早期的感情经验对以后的行为和人格发展可能具有持久的后果。

相关链接:当前的争论

抚养方式和气质对婴儿依恋形成的交互影响

最近,KochanSka(1998)试图检验一种关于婴儿一养育者依恋的整合理论。该理论认为:(1)抚养质量是决定婴儿依恋是否有安全感的最重要因素;(2)如果婴儿形成的是非安全型依恋,他们的气质会决定他们的非安全依恋的类型。Kochanska首先测量了婴儿在8—10个月以及13—15个月时母亲的抚养质量(母亲对婴儿的敏感性、母婴间积极情绪的同步性)。同时她也测量了婴儿气质中的胆怯性维度。胆怯的婴儿面对陌生和不确定的环境时会有Kagan称之为“抑制性行为”的表现;而胆大的婴儿,在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或和熟悉的人分离时,会有Kagan称之为“非抑制性行为”的表现。Kochanska还用“陌生情境法”考察了婴儿在13—15个月时和母亲的依恋关系。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抚养方式和气质哪一个对婴儿依恋的安全性和具体类型有更大的影响。

该研究得出了两组有趣的结论。首先,抚养质量可以准确预测婴儿与母亲建立的依恋关系是否安全;积极负责的抚养方式与安全型依恋相关。但是,抚养的质量却无法预测非安全型依恋的婴儿的具体依恋类型。

什么可以预测非安全依恋的类型呢?正是婴儿的气质。胆怯的儿童很可能形成拒绝型依恋,而胆大的儿童往往表现出回避型依恋。该研究的结论同Thomas&Chess的吻合度理论很接近:安全型依恋是由于婴儿得到的抚养质量和他们自身的气质相吻合而产生的;而非安全型依恋的形成,很可能是由于抚养者压力过大或比较粗心,或过于死板而无法适应婴儿的气质。事实上,敏感的抚养方式会使婴儿形成安全型依恋的一个原因是,敏感性本身就是抚养者能够依照婴儿的气质特征调整自己的养育方式的一种能力。

(vandenBoom,1995)。

(第三节)情绪发展

经历过种族演化和个体胚胎发育的过程,成熟胎儿的脑组织中已具有固定了的先天情绪潜势。新生儿的情绪反应是这种潜势在改变了的环境刺激下的自然显露。此后,随着脑的进一步成熟,人类基本情绪在婴儿出生1岁左右就会出现。

一、兴趣与好奇

兴趣状态是一种先天预置的情感状态,是高等动物和人类在“无驱力”情况下寻找刺激的内在动机。当儿童处于唤醒状态时,只要有情绪性情境线索出现,知觉和注意的指向反应以及警觉和探索行为就会发生。早期婴儿对外界物理的或社会性刺激的反应驱动性,被看作是人类兴趣和好奇心的内在来源。

兴趣发生于中度神经激活水平上,表现为被刺激物所吸引和入迷的状态。兴趣常在下述情境中发生:

(一)新生儿的兴趣带有先天性反射性质

新生儿的兴趣带有先天性反射性质,可由声、光、运动刺激所引起,表现为感官与外界对象接触的维持。这种最初的感情一认知结合模式,指导着儿童的感觉一运动活动。

(二)相似性物体重复出现能引起儿童的兴趣

例如对母亲面孔的再认是依恋形成的基础,活动着的视一听刺激物引起儿童的视一听追踪,并在重复出现时引起其兴趣和探索活动,探索活动的结果导致满意感和快乐。兴趣与快乐的交替出现所激活的脑的状态,为儿童的认知操作提供了最佳的背景。

(三)新异性刺激是引起兴趣的主要来源

同一刺激的持续存在引起“习惯化”反应,这时儿童的注意转移,从而失去兴趣。而在刺激物发生变化时,兴趣和注意又会重新集中于该刺激物。

兴趣作为内在动机维持儿童对外物的兴趣,这种心理功能对认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对外物的集中注意,儿童的知觉将失去选择性而随机跳动,从而成为智能发展的极大障碍。兴趣和愉快的互相交替和补充,则是创造性努力的动机基础(孟昭兰,1997)。

二、快乐

快乐和兴趣是两种最主要的正性情感状态,快乐对儿童的生长和健康有重要意义。儿童在生理需要的满足中得到驱力愉快;在某些活动如洗浴中得到感觉愉快;在有趣的玩耍中得到享受感。然而,快乐是在完成有意义的活动中得到的,这一点对成人也是如此。

快乐的笑容是最有效、最普遍的社会性刺激,是人际交往的纽带。儿童在与成人交往中得到快乐,使他们产生对成人的信任感。快乐还使儿童倾向于接受外界事物,更愿意与他人交往,勇于承担责任和坚持完成义务,克服障碍和困难。总之,经常快乐能使儿童成长为心理功能完备的人(孟昭兰,1997)。

快乐不是努力追求的直接结果,也不能教给儿童得到快乐的直接方法。在生命的长河中,人们经常是从事业成就和社会交往中得到快乐,这一点在儿童时期已经如此。快乐使紧张得到释放,使机体处于松缓状态,从而有益于身体健康。因此,成人应当懂得分享儿童的快乐,使他们在与成人的感情交融中体验快乐。

三、痛苦和悲伤

痛苦是最普遍的负性情感状态。痛苦为持续的超负荷刺激所诱发,是反抗和应付不良刺激作用的强烈反应。引起儿童痛苦的刺激很多,疼痛、噪声、寒冷、灼热、亮光、失望、失败以及痛苦本身均为痛苦的激活器。痛苦一般与悲伤同步发生,悲伤似乎是痛苦的表现形式。

引起痛苦的第一次经历是新生儿与母体的分离。实验研究证明,把新生儿包裹起来,把放大了的母亲心跳声的录音带置于包裹中,这样的孩子与未包裹的婴儿相比较,前者更少哭闹,体重增加也比较快。这显然是因为包裹和心跳声更接近胎内环境所致。

分离,无论是身体的或心理的,从婴儿时期贯穿人的一生,是总会发生的。分离是最基本的引起痛苦的原因之一。分离有许多形式,感到被抛弃,得不到同情,被群体排斥,不被他人理解等在儿童少年的经历中已经不可避免。失败,如学业和比赛的失败,使儿童少年深深感到痛苦—’丢失,如失去亲人,失去自尊,失去成人和社会的信任,也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

痛苦体验着悲伤和沮丧,感到孤独和孤立,无助和无望。痛苦的适应价值在于,它表明个体处于不良状态,能引起他人的同情和帮助。痛苦的紧张度不像恐惧那么强烈,小儿对痛苦的自我承受能力比恐惧要高。痛苦的冲动度也不像愤怒那么强烈,从而可使人忍受。因此,痛苦并不必然引起回避策略,从而有可能寻找到改善引起痛苦处境的办法。痛苦虽然可以使人忍受,但长期忍受痛苦对儿童个性的发展是不利的。对痛苦的孩子,既要给以同情和安慰,又要帮助他们找到改善处境、摆脱痛苦的积极措施,锻炼他们学习克服痛苦的方法。

不同的情绪是可以互相转化、叠加或互相削弱、抑制的。痛苦是愤怒的激活器。婴幼儿在持续的分离痛苦中可能爆发愤怒;痛苦也会导致失望、沮丧和消沉体验;痛苦和愤怒还会与恐惧结合形成“痛苦一愤怒一恐惧”复合模式。例如,母亲外出,天色渐暗,孩子感到孤单、害怕并痛苦地哭泣。然而,恐惧能加剧痛苦,而愤怒能减弱害怕和痛苦的程度。如果这种情境重复出现,孩子就学会在失望和受挫时为避免忍受痛苦和恐惧的体验而对父母发脾气,这时的愤怒是避免痛苦和恐惧的防御手段。

不同情绪的叠加和冲突是导致情绪障碍的重要心理来源。如抑郁和焦虑都是复合的负性情绪。抑郁是以痛苦为主的,它还可能复合有愤怒、厌恶、轻蔑、恐惧、羞愧和歉疚等情绪;焦虑则是以恐惧为主,伴以痛苦、愤怒、羞愧、恐惧、内疚等情绪。各种情绪复合的成分可因每个案例的不同,以及在不同时期而不同。因此,心理治疗中对病儿情绪成分的测量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四、恐惧

恐惧是一种最有害的情感状态,强烈的恐惧会导致猝死。

精神病学家Bowlly1973年指出,恐惧有先天预置的特性。他归纳出四种恐惧的特性:(1)突然性新异性;(3)剧烈性;—危险性。大声、黑暗、突然变化、突然接近物、孤独、陌生、疼痛等均为诱发恐惧的天然线索或其派生物。至于儿童对想像中的幽灵、鬼怪等的恐惧则是来自文化一认知的影响。

恐惧具有很强的压抑效应,对思维和行动有显著的负性影响。在强烈恐惧的情况下,知觉“通道”变窄,大部分视野变“盲”,思维僵化,记忆线索提取迟钝,肌肉紧张,行动刻板,使人刹那间无所适从。

儿童如何对待恐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人的教育方式。成人的紧张会诱发婴幼儿恐惧,对儿童的威吓会促使他们对威胁情境的想像和认知进行加工,从而放大和强化自身的恐惧体验。威胁情境还可导致在儿童的情绪结构中储存过多的恐惧成分。这会形成他们对新异事物的回避行为而墨守成规,日久则形成保守、内向的性格特征。个人的情绪结构是自儿童时期养成的,因此,避免人为地造成儿童的恐惧,保护儿童情绪健康,让他们享受更多的欢乐,是避免以后发生情绪异常的重要前提。

五、愤怒和敌意

愤怒是一种激活度很高的负性情绪。实验证明,握紧4个月婴儿的双腕以限制他的手的活动,持续数十秒后,婴儿即发生愤怒反应。此外,心理方面的限制则是多种多样的,限制其愿望的实现,限制自我表现,人身侮辱,不公平待遇,被迫去做违反个人意愿的事等等,均可诱发愤怒。特别是持续存在的痛苦和长期忍受痛苦,最终将转化为愤怒。

愤怒虽然是一种负性感情体验,但却不一定每次都产生负性效果。愤怒使自主神经系统兴奋,使整个机体处于激活状态,因此愤怒十分容易引起攻击行为,同时也会瓦解认知和智慧活动。但是愤怒有较强的自信维度,它能使人奋发努力,从而得到较好的效果。一项研究发现,在人工诱发婴幼儿愤怒情绪试验中,被测试者的发怒形式可分为“爆发怒”和“潜在怒”两种,爆发怒的被试者因愤怒得到释放,而得到比潜在怒被试者更好的认知操作效果(孟昭兰,1997)。

愤怒与厌恶、轻蔑相结合形成敌意状态,因此敌意是一种复合情绪。愤怒使人紧张、冲动而自信,爆发是它的主要形式。但是在社会文化规范的制约下,人不能凭借情绪而进行任意攻击,于是从少年时期起就可能被观察到由愤怒而隐发的敌意状态,这种敌意中包含着厌恶和轻蔑成分。厌恶是对不良社会现象的一种躲避行为,轻蔑会引起冷淡体验和疏离感觉。因此,厌恶与轻蔑的疏离倾向于抑制愤怒的攻击性,从而使发怒者在敌意中只存在攻击意向而无攻击行为。由此可见,敌意不但是一种不良的适应现象,而且给主体带来极为痛苦的体验。如果某种敌意长时间存在,愤怒就会爆发。

同类推荐
  • 黄帝内经(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黄帝内经(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中华实用方剂大典丛书-黄帝内经》是一本将传统中华哲学思想与医学结合、融会贯通的奇书。它荟萃了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医疗之术、长寿之诀;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人体与四时季候关系的独特理解,以及人体各部互为应照的整体观念;清晰地描述了人体的解剖结构及全身经络的运行情况。正是这《中华实用方剂大典丛书-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框架,也正是这《中华实用方剂大典丛书-黄帝内经》,几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几乎成为中华民族抗拒死亡、抵御疾病、追求健康长寿的中国医学奠基性经典。它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作为医学理论之准绳,历久而不衰。
  • 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疑难杂病

    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疑难杂病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由于吸烟、大气污染、呼吸道感染等有害因素引起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以广泛小气道阻塞、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为特征。本病的病理改变呈进行性发展,可伴有气道高反应性。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咯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疾病晚期多出现肺动脉高压,进展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 中医服食与神秘的炼丹术

    中医服食与神秘的炼丹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服食与神秘的炼丹术》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不死药”起源以及神秘的炼丹术,还讲述了丹炉之外的故事。
  • 怎样保养你的肺

    怎样保养你的肺

    《怎样保养你的肺(完整版)》旨在身边没有医生时,家庭成员也能懂得如何观察肺病患者和正确进行一般性的处理。患者在病情稳定或尚未痊愈时,可用书中介绍的方法作为辅助治疗和康复的重要手段;若病情严重或不稳定,则须在医生直接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另外,书中还介绍了许多保健、预防措施,可参照应用,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增进身体健康,帮助您未病先防。
  •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

    全书分八个部分阐述了从事故调查基本理论、调查步骤、方法直至做出调查结论,写出调查报告整个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全过程的具体内容和程序。本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是基层调查机构开展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培训和工作中应用的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
热门推荐
  • 萌娃来袭:小妻太火辣

    萌娃来袭:小妻太火辣

    二十岁的音乐晚会上,她满心喜悦的准备向未婚夫告白,却走进了一个圈套!炽热的男人将穿着白色纱裙的她牢牢握在掌中!随后,学校将她扫地出门,未婚夫一家恶狠狠地羞辱她不知羞耻!五年来,她带着儿子颠沛流离,百般辛苦,却硬是靠着一口气撑了下来!重归本市,她一手扛着相机一手拉着儿子,儿子眼尖的指着那个灯光之下睥睨众人的男人:“妈咪!他跟我长得一样诶!”她咬牙恨恨道:“不一样,那个混账连宝宝一根脚趾头都比不上!”宝宝惊喜大喊:“可是妈咪,他朝我们走过来了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世医得效方

    世医得效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工作不要小题大做

    工作不要小题大做

    本书就是为了给读者揭开过分强调“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还原一个大事为王,不为小事抓狂的理念。员工在职场上不要过分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重点做正确的大事,就可以快速提升自我。领导更是如此,一个团队如果在一个只会注重小事而忘记决策性大事的人领导下,那么注定这个团队是失败的,这个领导是更失败的,最终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文化。因此,工作不要小题大做是企业员工成长的良方。
  •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自喻为“玉面小飞龙”的郑微,洋溢着青春活力,心怀着对邻家哥哥---林静浓浓的爱意,来到大学。可是当她联系林静的时候,却发现出国的林静并没有告诉她任何消息。生性豁达的她,埋藏起自己的爱情,享受大学时代的快乐生活。却意外地爱上同学校的陈孝正,板正、自闭而又敏感、自尊的陈孝正却在毕业的时候又选择了出国放弃了郑微。
  • 教育学生珍惜理解的感恩故事

    教育学生珍惜理解的感恩故事

    常怀感恩之心,它会告诉你尘世的温情、人间的善良、家庭的温暖、社会的关爱;它会告诉你什么是真善美;它也会告诉你幸福来自于人的内心。翻开本书,走进一个个真实的感恩故事,体会故事中蕴含的温暖恩情,感受心灵的荡涤和净化。
  • 岚染繁华之重生攻略

    岚染繁华之重生攻略

    雷劈魂穿成女主,溺水不死遇男主但被鸭脖子哽死这是人干的事吗?穿越到闺蜜成名作品中的我还成了书中十恶不赦,心狠手辣的大反派,弄死了男主心爱的女主,逼得男主亲手弑杀的反派师尊莫筱岚。闺蜜,你看我还有机会能让你改下剧情吗?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我发现一切悲剧的事情还没发生,于是手握的我剧本抱紧了年幼墨洛凡的金大腿:“徒弟,想要什么随便说!”完美!于是我对他像对亲儿子一样,事事让着,时时宠着,做师尊做成我这样也是个悲剧啊。我尽力想引导他成为正派人物,可是最后还是不得已将他送上魔尊之位,五年后男主霸气而归,我本以为是回来了一个冷血无情的原著男主,却回来了一个外表大狼狗,内心小奶狗的狗,呸,人。我后悔了,想回家还来得及吗“莫筱岚,本尊再说一次,我是你的夫君,我所到之处就是你的家。”“胆肥了敢这么跟我说话,再大声点试试”“对不起,师尊我错了”于是我在原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完全脱离原著路线的既视感是怎么回事,是我的到来改变了原本人物的命运,还是这一切其实都是有人精心安排那目的是什么?是野心,是逃避,还是……愧疚。
  • 兰因·璧月

    兰因·璧月

    兰因璧月是武林至尊的圣物,拥有它,就等于拥有了整个武林。兰七,是一个誓要得到兰因璧月的人,她拥有绝世的容貌和莫测的武功,一双碧绿的眸子又为她平添了几分妖邪之气。由于坎坷的成长经历,她以男装示人,且妖邪无情,所以,武林中称之为“碧妖”。明二,是与兰七争夺兰因璧月的最大对手,他武功高深、仪表雅逸,而且还有一个与“碧妖”旗鼓相当的名号——“谪仙”,仙与妖当然是相看两生厌。宁朗,与兰七定下娃娃亲的人,他的憨厚、善良与郭靖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他与兰七是两个世界的人。争夺兰因璧月的过程中,兰七与明二谈笑间暗施毒手,却逐渐发现内心与对方的默契;而宁朗“是男即结义,是女即结发,非男非女则生死相守”的诺言也让兰七冰冷的心蓦然一颤……且看兰因璧月最终花落谁家,看三人的故事到底又是何种结局。
  • 南越王国传奇(北望长安系列丛书 )

    南越王国传奇(北望长安系列丛书 )

    本书以南越国的建立者——赵佗作为叙述的中心,通过介绍他一生的丰功伟绩,展示了南越国从产生到壮大,最后走向灭亡的全过程。如何处理南越国与中原之间的关系是关乎南越国存亡的重要问题。在赵佗统治时期,他积极与中原地区进行交流,维护了双边长久的稳定。随着赵佗的去世,这一和平的局面被打破,最终南越国被化入了中原版图。
  • 不迷茫!我的第一本职场指导书

    不迷茫!我的第一本职场指导书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困惑:面对海量的校招社招信息无从下手;确定好了职业规划,却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公司?总是面不上自己理想的岗位?工作一段时间,但反而越来越迷茫;不喜欢现在的工作,犹豫是否要跳槽;……本书作者为从事人力资源领域十数年的资深HR,在实现自身职业成长和成功的同时为职场人士提供咨询服务,累计解决了上万个职场困惑,在书中,他将教你如何摆脱以上困惑并在职场风生水起——N种方法慎重择业!
  • 蓝色百合

    蓝色百合

    这是一个青年女子对一个陌生人的奇怪情感。水青有爱她的丈夫和稳定的工作,生活安宁妥帖,但是她内心中并不平静。她时常会碰到一个陌生男子,一个“高高的个子,有些清瘦,捧着一张报纸,边走边看”的人,这个陌生人像一个谜,她开始幻想,并试图接近这个陌生人……水青对陌生人的兴趣,可以说是对庸常生活的一种反抗,是对诗意的一种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