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个比方,A做的是软件行业,比较宅,平时不需要出去,人际交往比较少,他的妻子也是这种人,他们家在社交方面花费较少;B做的是销售行业,本人比较开放,就喜欢社交,他的工作也涉及到人际交往较多,人际交往的支出就会占更多比重。从财富规划来说,两个家庭就完全不同:
A属于生活型的家庭,会比较关注日常的安全感,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就是两口子基本上会在家里吃饭,有一个小的朋友圈子,过着比较平常的生活。这种家庭需求的是“安全”。不需要很多的刺激,所以进行理财规划的时候应该强调安全性,偏稳重一些。如果描绘他们家的“理财金字塔”,我会建议在基层的保险和中层上投入的比重更大一些。风险性投资尽量少设计,因为对他们而言,如果出现比较大的失误,会影响家庭的幸福感。
但是一个开放式的家庭,比如B类的社交型家庭,本来社会交往比较多,社交开销也会比较多。但这样的一个家庭的优势在于可以借助的社会关系更广,如果去做生意或者开源的兼职会更容易创收,所以这种家庭的风险承受力要大一些。与此同时,为了抵御更大的风险,他们在金字塔基层中,现金留存的比例就要相应扩大。
当然,除了AB类的家庭之外,还有一种是混合家庭,可能先生在外面打拼,开销较多。太太在家里管理财务。这种情况下,理论上则可以选择更兼容的方式来进行财富规划。
现在我们回到周太太的案例上:
她的家庭应该属于是保守性的家庭,先生尽管爱好交朋结友,但是这无法给他带来更高的收益,可能未来五年他可预期的收入也不过二三十万,这个时候就要设法截流。把社交方面的弹性支出尽量缩减,比如每年存两万,按照长远目标存四五年,计算复利的话,可能很快财富就会翻一倍了,比无意义地投资在社交或者股票债券上要有价值的多。
4.靠工作赚钱VS.靠规划赚钱?
了解定位自己和家庭的性格并不难,相比之下,对家庭现金状况的掌控才是所有财富规划的基础。这就是财务上常常会提到的“现金管理”。所有规划的核心是拿钱去做一些事情,换来更大的收益。那么前提就是要有钱,有收入,才谈得上我拿出其中的多少去做现金储蓄,去分配自己的风险投资。
现金管理的对象从哪里来呢?
我做了个简单的调查,发现一般家庭的资金管理模式很简单:工资收入+银行存款。这样做很简单,但是好不好呢?
先说存款。
存款的确很安全,但是和通胀比起来,资金是在不断缩水的。而且你存的钱越多,资产贬值的绝对值就越高。
从这个图不难算出,每存一年的定期,你的资产损失实际有多少。中国前财政部部长、现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就曾经说过:“如果你指望靠银行存款或国债来养老,恐怕工作到70岁都不够,因为它们的收益连通货膨胀都抵不上。”
再来看看收入部分。薪资固然是排在首位,但一个家庭如果只有薪资收入,那肯定远远不够,甚至是很危险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二线省会城市的家庭,每月收入在2万左右,这已经能达到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中产”了。假设他们的房贷每月是2500,无赡养父母的压力,包括子女教育和衣食住行在内的开销是3500,不算意外开支,每个月的常规支出就是6千。该家庭的中期目标是再全款购买一套价值80万的住房,需要多长时间?
这个问题我们算一下就很清楚了:
该家庭目前每个月净收入大约是1.4万,每年16.8万,除开意外支出,大约能省下15万。如果不计房价上涨,他们也需要至少6年时间才能如愿。但以当下房价走势,6年以后他们是铁定买不起房子的。
当然,该家庭可以选择贷款购买,那么每个月的房贷开支就会涨到5000以上,这看起来似乎可以承受,可一旦工作遭遇变故,薪资收入大幅缩水,结果就是家庭财务会立刻遭受致命打击。中期目标遥遥无期,由此而来的心理压力也会大幅增加。对于那些薪资水平更低一些的家庭来说,单纯依靠薪资来累积财富,靠省吃俭用去实现中期、长期的财务规划更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换种情况,如果我的家庭提前做好了财富规划并且正确实施,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在工作之外做一些副业,就是财富规划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
我有个同学是做外贸进口的,后来跟朋友成立了一个类似的公司,自己的年收入是20万,靠新公司一年多增加几十万收入。还有个朋友是做房地产的,他也是在公司之外找两三个人成立了一个公司,专门去拿电梯的代理权,除了把自己公司的业务做了,还因为在房地产行业里圈子比较广,也做了许多其他公司的业务,一年很容易增收一百多万。
这种业余开公司然后赚了很多的情况当然比较少,但道理是相通的,假设你的工作稳定,也无需在主职之外另开公司,同样可以找到合适自己的增收渠道——比如我认识一个老师,他在工作之余会出去兼职讲课,一个月可能多赚五六千,这种做法是值得鼓励的。但是这还不够,要做财富规划,就必须让赚来的钱产生更大的价值。于是很多人会把副业赚来的五六千拿去买股票、炒基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分散投资”。但我觉得这个思路有很大的问题!当你年收入只有几万十几万的时候,分散投资其实是一种浪费。
真正需要做分散投资应该是家庭财富达到一个阶段后,比如我有一千万,只要追求一个稳定的收益如8%的利润,也能达到八十万,这时候分散投资就完全可以实现目标,而且很安全。但是如果我只有十万,谈分散的话,一年百分之七八的收入,也只有七八千,就没有太大的意义。这时应该集中财力去开源,去增加自己的收入。
比如我的这位教师朋友,就没有做分散投资,而是在自己做补习之余还组织了自己的小团队,找了几个年轻的老师或学生跟着自己一起去做,很容易把五六千的收入变成一万多,而且这种翻倍的获利,远远比他投资要来得更容易和有把握一些,这样就更容易把事情做好。
所以每个人在规划自己的财务目标时应该尽量掌握这样两个原则:
一、钱少的时候,要集中投资,要善于开源,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去创造利润最大化;
二、要把钱放在能够掌控的地方,少碰自己不懂的投资或者理财领域。
那位教师朋友就很好地遵循了第一个原则。其实大部分个人、大部分家庭都能发现自己的资源。比如你的朋友在一个知名化妆品公司上班,可能拿到比较低廉的产品折扣比如五折,而专柜或者折扣店能够拿到的最低价格是8折,那么如果你能55折或者6折从朋友那里拿货,然后通过注册网店进行7折、75折的销售,也是一个不错的财富规划途径。一笔你可能只赚两三百,但是累加起来说不定一年就有额外的几万块收入。比你拿十万块去做10%的高收益投资还要利润丰厚。
第二点我把它称为“做熟不做生”,如果把握不好,比死守着薪水过日子的家庭更糟糕。因为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很多人都想尝试新鲜的事物,特别是在理财方面,比较容易去跟风。比如觉得股票能赚钱,我也去买一下,别人说基金可以,我也去买一下基金。这种情况在2006、2007年特别突出,当时我身边99%的人都在炒股,甚至连以前完全不了解股票是什么东西的阿姨都开始炒,这显然会出问题。而最近比较流行小额融资贷款,也就是民间融资信贷,说有10%的高息,周围又有人开始跃跃欲试,想去尝试一下。做没有接触过的事情,十有八九会失败。
我有一个房地产商朋友,他太太闲着没事,也不想出去上班,于是四处找项目投资。后来人家告诉她开美容院赚钱,于是这位太太让朋友投资了100万开了一家美容院。但是由于这位太太并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训练,更谈不上了解美容院的运转模式,再加上店面的选址也有问题,经营两三年后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还亏了50多万。所以投资也好,理财也罢,都必须做自己最了解,最能把握得住的事情,只靠一时兴趣,完全没有这方面的知识,这是对家庭财富的不负责。
当然,兼职赚钱只是比较容易获取利润的财富规划手段之一。在我看来,任何一种工具,包括股票、基金、期货、甚至银行储蓄,都有自己的特色,只要运用的合适,都是很好的财富规划渠道。所以,等到专门介绍这些工具的时候,我会尽量帮大家去筛选最适合自己的规划模式。
5.两个方法,解决你的财富规划目标
2004年的时候,我准备换辆好一点的车。当时手里有20万现金,买车远远不够。按照常规的做法,我可以用这20万去做首付去贷款买一辆。但是我的性格不太喜欢贷款消费,而是更愿意先投资,然后拿投资赚来的钱去消费。于是我暂时搁置了买车的计划,转而研究最合适的投资方向。
当时我觉得中国房产在未来十年是上涨的趋势,而且那个时候成都的房价大概在三千左右,一套一百平米的房子总价不过三十万,首付三成,只需要十万块钱。所以我把20万投了两套首付。三年以后,这两套房子的价格就已经翻了不止一倍,变成100多万了。于是我卖掉了其中的一套,不仅买了心仪的车,把本金留下来了,还多赚了一套房子。
我经常会把这个亲身经历的事情告诉朋友和客户,这其实就是财富规划的价值——你要提前规划自己的消费目标,然后才知道,怎样去做,就能更好地实现它。
我们在制定工作或者事业目标的时候,通常都会有短期、长期和中期目标,其实财富规划也是一样。
短期目标就是你在最近几个月到三五年间要实现的东西,比如买辆车,给房子重新做一次装修或者跟家人一起出国旅行,换言之,短期目标就是你对于生活享受的态度。
中期规划是指你在五到十年这样一个阶段要实现的目标,比如换套更大的房子,给孩子准备充足的教育基金等。这是对未来的一个规划,是保证你进一步提升生活品质的目标。
长期规划简单来说就是养老——等我不再工作,收入大幅降低的时候,我怎么保证自己和家庭能有足够的开支面对后续几十年的生活乃至疾病的侵袭。
很多朋友都会说,我要投资、要理财,要达到财务自由。其实这三个目标就是财务自由关系的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现在的经济的宽裕度,也就是生活的娱乐度和兴趣所在,比如我想旅行的时候,能够不必顾虑太多,想换车的时候,也能很快有足够的现金——我们的中短期目标;第二也要考虑未来的自由度和安全感,30年后,我退休了没工作了,我的生活还会保持如此舒适自由的状态——我们的长期目标。
这两点怎样去平衡很重要。有的家庭太关注未来的安全感,基本上现在不花钱,年轻的时候不懂得享受。就觉得我要安全感,我一定要存钱,一定要节省,也不去旅游,甚至情人节的时候先生给太太买一束玫瑰花都觉得很贵。这就完全忽略了现在的享受和宽裕度,只关注未来的安全感,这是一个误区。
还有人是比较关注现在的享乐度,把钱全部用完甚至透支,对未来的自由度和安全完全不关心。这也是很大的问题。财富规划的本质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不是为了我家里有多少存款和房产。所以怎么样去平衡生活很重要。
针对中短期目标的解决方案,我的建议是提前做好计划,避免冲动消费。比如我买车的经历就很容易说明问题:倘若当时只顾享受,先把车买了,不仅背负了几十万的债务,还丧失了让这20万额外赚取一套房子的机会。
我们做短期计划的目标其实很明确:就是用时间换成本,而且我建议至少提前一个月甚至半年就去做计划。比如说有两对夫妇,都属于比较浪漫的类型。其中有对不太善于规划甚至不会规划,他们有利用五一假期去泰国玩,但发现订票很贵,出游质量也不高,两个人花了一万多也没玩痛快。
另外一对非常善于规划,他们会实现定好出游日期,一定是旅游淡季——利用年休假,或者提前跟老板沟通好请几天事假加周末,这块的成本支出也就是几百块的缺勤。而且他们每次都会提前半年去亚航定机票。这给他们节约了很多钱——去吉隆坡就几百块,甚至去巴黎也只有两千多的来回机票,所以两个人在五年内走了全世界很多地方,生活质量高,但是花钱不多。
大到一次国外旅游,小到一顿饭或一次朋友聚会,其实都应该用提前规划的思维来做——比如你去KTV唱歌,同样是请朋友,如果是直接过去,可能一下子用掉两三千。要是提前计划,利用团购券和优惠卡,可能几百块就搞定。同样的结果,但是花费相差一两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