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2900000004

第4章 理想的下午(2)

李智良在这本书里非常坦诚地描写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他是一个精神病患者,表达了很多对社会的真实看法。他在书里详细记述了自己得躁郁症的经过、病中的感受,以及世界在他这样一个病人眼中是什么样的。此外,他还研究自己每天吃的药,探讨这些现代医药如何给了他种种身心的限制等等。他说精神病患者康复之后常常会被人叫做“精神病患康复者”,他认为这个词本身就有问题,因为并不是所有病人好了之后都被称作康复者。你听过“感冒康复者”吗?听过“肠炎康复者”吗?但我们会说“精神病康复者”,这恰恰说明精神病是一种非同一般的病。这种病谈得上康复者,就可见它是一种身份,我们不会说感冒康复者,因为感冒不是一种身份,精神病患却是一种身份。一个人要是有精神病,我们就会觉得这个人身上有一些特别的东西,他跟别人不同。哪怕他好了,我们仍然无法把他身上这个烙印完全摘去。

他还叙述了自己吃药的感受,刚开始得病时,他还对吃药抱有希望,觉得一两年后自己会康复。但是慢慢发现吃药成了另一种戒不掉的瘾,很多精神病患者都在常年服药,而医生总是跟他们说“等你稳定一点我们再减药”。因此他说,为什么我们这个社会总是要那么强调稳定呢?稳定的工作收入、稳定的情侣关系、稳定的情绪、稳定的性生活、稳定的家庭、稳定的药物血含量和内脏功能,为什么我们事事都要求稳定?稳定真的那么重要吗?

他从自己身上,开始思考病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而对整个社会的公共秩序和生活进行全盘地观察。我们平常关心的都是些公共领域的事情,而私生活却是个亟待发掘、直视的巨大库藏,它貌似晦暗、轻薄却指向一种深邃不明,犹如古老石堤拦着的大水,惨绿的早阳停驻在近岸的油光之中。

事实上他写这些东西并不是为了挑战公与私的界限,而是想从一个病人的角度将公共与私人的问题加以整合。他发现,所谓的精神病人并不只是个人身上发生的私事,更多意味着他与社会的关系。从这个角度他开始考虑到底什么是社会?什么是公共?所谓的公共生活是建立在私人对立面的,但“私人”本身就常常是摇移模糊的,如果它自身都不能稳定,公众或公共生活又怎么能够稳定呢?这是很多所谓正常人从来没有注意过的现象和问题。

书里有篇文章是讲“声音”的,因为他总是睡不好觉,哪怕一个人住,也常常觉得耳畔总有声音围绕着他,要么是半夜的猫叫,要么是楼下邻居吵架,即便夜深人静,他也会听到一种低低的“嗡嗡隆隆”的声音,这到底是什么声音呢?好久以后的一个晚上,他凌晨回家,走在几栋大厦围拢的屋苑中庭,保安员正在打盹,在停车场的地道口,他突然清楚地听到了那个低鸣,抬头一看,原来是这六栋二十多层的大楼,每层十几户人家的冷气机一起发出的共鸣。这种声音恐怕一般人很难注意到,但作者却如此敏感。其实李智良的文章对很多人来讲是难读的、晦涩的,甚至有人觉得他的句法都不太通顺。对此,他引述了心仪的法国思想家布朗肖[2]的话:“所谓写作,就是要发现异己。把思想里面那个不认识的自己发掘出来,写作永远是遭遇一个相异的人。”

(主讲梁文道)

午夜之门

流浪者之歌

北岛,原名赵振开,1949年生于北京。1978年与诗人芒克创办诗刊《今天》,成为朦胧诗歌的代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移居国外,作品被译成二十余种文字,当选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荣誉院士。著有《北岛诗选》《归来的陌生人》《在天涯》《零度以上的风景线》等。

曾经有一段时期,许多台湾或海外华人作家的作品,我们在大陆是不容易看到的,但是现在情况改观了,这些东西我们陆续都可以读到了。可是还有一类作家,他们虽然是大陆出生的,但是他们后来的作品我们却反而不容易读到,比如已经跟大陆读者隔绝了很久的诗人北岛。

所幸最近几年,北岛的一些集子也陆续在大陆出版了。《午夜之门》《青灯》和《蓝房子》正是北岛最近出的散文集。很多人都说,没想到北岛的散文也写得这样好。为什么要加个“没想到”呢?因为在大家心目中,他首先是一个诗人。虽然作者早年也曾经以赵振开的名字出版过小说《波动》,但是大家对他的印象却仍旧是那个以诗歌见长的“了不起的大诗人”。

其实一个人倘若诗写得好,散文通常写得也很妙。《青灯》里有一篇《远行》,是献给已逝的蔡其矫[3]先生的。北岛在海外多年,有一年在香港要来了蔡其矫的电话,便打电话给这位二十年不见的老友。“蔡老听到是我,甚喜。我约他到香港相见,他长叹道:‘恐怕不行了,我88岁,老喽。’东拉西扯,从朋友到海洋。谁成想,那竟是我们最后一次通话。满天星斗连成一片,璀璨迷离。看来总得有最后一次,否则人生更轻更贱。”

这句“什么事儿都得有最后一次,否则人生更轻更贱”是无可置疑的。因为一个人如果长生不老,他生命中的任何事情就都没有意义了。可是为什么前面还要有一句“满天星斗连成一片,璀璨迷离”呢?在我看来,这不是通常所见的散文家的写法,而是一个诗人的写法,把两个表面看起来不能直接发生关系的句子并置在一起,反倒产生一种特殊的效果。

《午夜之门》里有一篇《巴黎故事》,在巴黎的时候,“我住威尼斯街(RuedeVenise)七号。威尼斯街两米来宽,百十米长,恐怕是巴黎最短小的胡同了。它紧挨蓬皮杜中心,像巨大广场的一道褶皱,不易察觉,很少有游客钻进来。而我们这些居民却获得了某种类似虱子的隐蔽视野,比如,从胡同深处可看到蓬皮杜中心新建的巨大电视屏幕,好像乡下人对现代化的窥视。”“褶皱”和“虱子”的比喻都非常生动、有趣。

有一篇关于美国大诗人盖瑞·施耐德[4]的文章。这位曾经是“垮掉一代”的重要人物,现在大学教书,他热爱环保运动,受佛教文化影响很深,在积极推广佛学的同时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学创作。有一年,北岛去他们家,看到他的太太病情严重,要到华盛顿做第二次手术,于是约好等太太身体复原了再来做客。“这是个很渺茫的承诺,但我们每个人都会珍藏它。这承诺已存在了四万年。”为什么是“四万年”?没有解释,也不需要解释,整个一地老天荒的感觉。像他写盖瑞·施耐德脸上的皱纹,“像古墓一般的沉稳”,两处的气息贯通起来。

北岛说当年刚开始写诗的时候,写完总要朗诵,有一篇《朗诵记》形容当时的情形,想起小时候,譬如文化革命时期流行集体朗诵,“由毛泽东领读,排在后面的难免跟走了样,变成反动口号。再说按中央台的发音,听起来有问题:好像全国人民一句句纠正他老人家沙哑的湘潭口音。”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散文大国,古今散文的写法却截然不同。过去用文言文,今天用白话,像林语堂、周作人或吴鲁芹这样的作者是能够把现代与古典嫁接起来的,然而到了现在,我们该怎样把这条路继续走下去呢?

关于这一点,北岛说,“写散文跟任何行当一样,恐怕越学越难,由于从头校对,我得以回溯源头纵览路向,真怀疑自己有多少长进。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等牛壮实了,老了,大概连猫都怕。这是写作自觉与自由的悖论。”没错,你越是清楚,你就越好像觉得这个东西不容易做了。他说,“现代汉语或白话文,从‘五四’算起才不过90年,与古汉语相比,无疑是年轻的语言。现代汉语因为年轻而不成熟,因不成熟而有无限发展的可能,对用它写作的人来说,可谓生逢其时。”

换言之,北岛认为当下正是写作的大好时机,每一个写散文的人都可以尝试不同的路线。有些人注重文辞上的雕琢,比如现在很多读者就非常在意一篇文章的文采好不好,但什么叫做“文采”呢?却又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像毛尖那种写法,自然让人觉得文采不错,陈丹青和余秋雨的文采当然也很好。而无论是民国的吴鲁芹抑或是现在的北岛,他们写起散文来反而不那么注重词汇上的雕琢,而是用心去结构整个句子和篇章。吴鲁芹的写法更古典一些,北岛则擅长运用诗意的想象和比喻,他的文字间永远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沧桑感。

北岛也很幽默,他讲到在布拉格开一个文学会议,是大陆的地下流亡文学杂志《今天》和捷克文学杂志《手枪评论》的同仁聚在一起开会,共同讨论大家当年的处境。“临走头天晚上,在一个中世纪的地窖里为我们举办了诗歌朗诵会。散场后,突然一个天仙般的女人出现,马丁介绍说,这是《手枪评论》新任总编辑。她落落大方,在我们桌旁坐下,引起中国文学的一次骚动。”因为来的这帮都是中国作家,“她说她正在写一篇戏剧评论,李欧梵的脑门儿发亮,对捷克戏剧给予高度评价;张枣端着香烟,猛烈抨击美国霸权文化的入侵;只有麦平咪咪笑,话不多;我忘了我说什么了,肯定也语无伦次,我琢磨,一个由美女领导的刊物,大概工作效率极高。若她向李欧梵约稿,必应声而至,用不着像我那样得磨破嘴皮子。”

看到此处,你虽然觉得好笑,又不会失声大笑,幽默融于作者对这个世界严酷而冷静的关照中。有一天,北岛在巴黎遇到一位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大陆学者,两人一起喝酒聊天。“可以想象当年他在北京授课的风采,如今他远离文化中心,忙于生计,难得有我们这样忠实的听客。他咂着白干,掰开大拇指,古今中外那点儿事被他一一道来。酒过三巡,最后说到海外的生活,不免有些黯然了,我们告辞出门,夜凉如水。”

“我们告辞出门,夜凉如水”,用这样一句话结束是意味深长的,这也是北岛过去二十年来海外生活的某种总结。有一篇《搬家记》讲述自己如何在短短六年间搬了七个国家,有时候是正教着书被人赶跑的,有时候则是为了去开会或完成某个写作计划,甚至还到过战场……总之是四海飘零。在这个过程中,他见过很多人,认识了很多朋友,相识或深或浅,看过了太多世态炎凉。

故国不能回,漂泊对他的意义何在?他关注那些游离海外的中国人,《赌博记》写到,说起中国人在海外赌博,那故事就多了。中国人好赌,我想这和我们民族的非理性倾向有关。赌场人多,大家都是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的,没有什么语言文化上的障碍,只要一比划,意思谁都懂。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漂流在外的中国人都喜欢去赌场,那真是一个相聚的好地方!

(主讲梁文道)

吴鲁芹散文选

文人多牢骚

吴鲁芹(1918-1983),本名吴鸿藻,字鲁芹,上海人。1956年与夏济安、林以亮等创办《文学杂志》。1962年赴美,在多所大学讲授比较文学,后任职于美国新闻总署。学贯中西,以散文随笔之博通蕴藉驰名文坛。著有《师友·文章》《美国去来》《瞎三话四集》《暮云集》等。

最近几年出版业开放多了,我们有机会看到一些1949年以后离开大陆、去了台湾或海外的老辈文人的东西。一来他们白话文的文法与今天大陆流行的不同,二来他们自幼便接受良好的中西教育、对中国典籍和西方文学驾轻就熟,两者糅合起来,使得他们的文体读起来非常特别,比如这本《吴鲁芹散文选》。

吴先生可谓是早一辈的民国文人,1918年生于上海,毕业于武汉大学,曾在台湾师范大学和台湾大学外文系任教,之后去了美国,后半生基本上都在美国度过。他的文章近两年开始在大陆出版,这本《吴鲁芹散文选》是由他的学生齐邦媛编的。

吴鲁芹的散文有什么特点呢?第一,文字特别。他们那一代人的文章,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比今天的白话文有味道。那种味道源于一种深厚的古文训练基础,在遣词造句时会自然地渗透出来,无论引一诗或一典故,读起来都好像天衣无缝。

同时他又有点过去“论语派”[5]文人的风格,非常幽默。比如《置电话记》写当年电话这个东西刚刚在台湾出现,他太太有一天跟他说“我们家是不是也该装电话了”,然后两个人讨论该不该装的问题,他不置可否。但过了一会,太太又重述了一遍:“那样的话,就方便多了。”她当然是很希望装的。

作者说,这同其他议案一样,本可以无疾而终,但是不知怎么,这次毫不热烈的讨论给小姐(吴鲁芹的女儿)听到了,而且好像引起了她莫大的兴趣。小姐说“我们早就该装的”。早在什么时候呢?小姐当时的十足年龄是六岁有半,然而同别的二十世纪的进步家庭一样,儿童是明天国家的主人翁,是今天吾家的主人翁,主人翁的话虽然不一定有分量,但是年幼无知,记忆力特强,而且似乎已受到不达目的而不止的革命熏陶,时时会提醒起议而未决的案件来,使无情时光的流泻并无助于拖延,而且两个人的声音总要比独白来得更为理直气壮。

这样简单家常的一件事,作者写来却丝毫不使人感到啰嗦,因为这些句子的延伸并不是为了修饰而纯粹是去造句。现在很多人写文章,大概是小学学造句作文学坏了,有一种造句训练叫延长句式,把一句本来简单的话拼命延长,结果很容易形成一种累赘的文风。而吴鲁芹的文章古朴清简,即使把简单的事情写得很长,也不会让人感到厌烦,反而觉得有趣,一层一层新意叠加上去,不断衍生。

吴鲁芹是大学教授,颇有学问,但他总爱说自己是个俗人。“说老实话,我手边的钱若仅够糊口,一定先买大饼,次及典籍。我大约生来就缺少诗人气质,起早,通常是为了赶路,不是为了看花;虽然也喜欢坐在院子里看月亮,到该睡的时候,还是蒙头大睡,并不会舍不得室外的清光;总而言之,是个俗人。……当年将近二十岁的时候,照说是诗人气质占上风的年纪,但是记得有一次,在一本《牛津诗选》与一个月的伙食二者不可兼得的情形之下,我还是毫不犹豫先缴清了伙食钱。

同类推荐
  • 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

    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

    本书节选不同领域大师的演讲原文,倾听来自世界一流学府的顶尖智慧。史蒂芬·霍金、布莱尔、丘吉尔等科学巨匠、政界要人、文学大师与你进行一场心灵对话。 演讲者的精彩原文,展现智慧的光芒和魅力。
  • 孤旅

    孤旅

    这部诗集着意内在情思的直白坦露,并蕴含着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高扬的生命意识,长于用平实的生活语言暗喻哲理,又以意象符号创造艺术意境,因之这些诗超越了繁复的意象而实现了更高层面上的语义简约,使之成为淡泊诗人独抒性灵的精神自传。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大作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大作

    学习世界文学,就必须研究世界著名文学大师、著名文学作品和文学发展历史,才能掌握世界文学概貌。本文以四大部分组成:元前文学精品,中世纪文学精品,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精品,十九世纪文学精品,四个部分十世界古代文学大作的总体大纲。
  • 梦里花落惜别离:三毛

    梦里花落惜别离:三毛

    朱丹红编写的这本《三毛:梦里花落惜别离》是“倾城才女系列”丛书 中的一册。传主三毛,当代著名女作家,原名陈懋平。三毛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三毛:梦 里花落惜别离》以诗一般的语言,再现了这名传奇女子48年的人生,和她留 下的泪水、温情、凄清交织的世界。
  • 老村记忆

    老村记忆

    本书散文集,包括影像篇与乡邻篇。讲述作者小时候生活过的陕西一隅,土窑洞、打麦场、涝池、热炕、山沟沟、小脚老太太、流水席、露天电影、吼秦腔、皮影戏、闹社火、风箱、灶火边等民俗。记忆中平凡而伟大,渺小而坚韧的乡邻们的音容笑貌。
热门推荐
  • 逍遥主宰之梦入大千

    逍遥主宰之梦入大千

    (什么穿越流,系统流,无敌流,都市流,修仙流等等,,这里都能体会的到)屌丝王梦,意外死亡灵魂进入异界,意外之中获取了即将逝去主宰的系统,随后开启了无敌之路,当成就主宰的时候,才发现这数万年的辛劳,只不过是一场没有醒来的梦而已。梦醒时分,真正系统认主,开启了都市的崛起人生,,,,随着不断的强大,,王梦最终觉醒,,,似梦非梦,,梦入大千。
  • 我家王爷要篡位

    我家王爷要篡位

    借尸还魂还不到二十四小时,便宜老公就被发配边疆了怎么破?在线等,挺急的!
  • 二嫁豪门,前妻请束手就擒

    二嫁豪门,前妻请束手就擒

    据说R市景氏集团的总裁专情、多金、颜值高、最重要还单身,这让R市所有的女人都发了疯的想嫁给他。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古月颖作为景氏集团旗下万千普通员工中的一名小透明,对于自家头顶“R市女人最想嫁男人排行榜前一”的总裁毫无兴趣。毕竟在她心里她那个莫名其妙失踪了的前夫才是她心口的白月光和朱砂痣。但是,古月颖在看过自家总裁的真面目之后再不能淡定了……为毛总裁跟她前夫长的一毛一样?为毛连喜欢的讨厌的都一毛一样?为毛……当古月颖确定景睿这货就是她那突然失踪的前夫时,她毫不犹豫的将某个男人堵在墙角,看着他深情的说道:“景睿,你还记得当年大明湖畔的前妻古月颖了吗?”
  • 树荫下消失的锦年

    树荫下消失的锦年

    一年前他的家庭破产,父母躲债在外,留下他独自守着家庭,陪伴他的是从小的青梅竹马。一次他和债主打斗的过程中被毁了容,之后被父母送去了韩国治疗。一年之后整过容的他再一次回到了曾经生活的城市,再一次遇见了她,遇到了一群男生女生,在平凡的校园里,过着平凡的生活。那些已经消失的,和不曾消失的,渐渐的就在我们恋恋不舍的回忆里开始模糊了。香樟树的树荫最后遮住了过去的路,同时也遮去了我们的记忆,飞鸟破空悲鸣,那些破碎的伤口突然被拉的越来越大。时光,像是裂出了一道缺口。于是那些所谓的悲伤,所谓的泪水,所谓的回忆,都一涌而出了。
  • 一本正经的大修仙

    一本正经的大修仙

    杜凌云,一个刚刚大学毕业,准备踏入社会的佛系青年。在这个人生的分差路口他却因为偶然遇到了一只叫白果果的蠢萌狐妖而走上了一条修仙的不归路。砂锅炼药,ppt图文功法,摸电门炼体,杜凌云的画风总跟他理想中的修仙相差甚远。若干年后,名声响彻诸天万界的灭劫圣人杜凌云在一次醉酒后无意间对他的弟子们哭诉道:“我当初就不该遇到那只蠢狐狸,要不是它,我就不会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说罢他扯了扯自己脖子上的纯白围脖擦了擦眼泪,却没有注意到毛茸茸的围脖中悄悄的伸出两只小爪子偷走了他面前的开胃菜,还跟他的几位亲传弟子悄悄眨了眨黑豆一样的眼睛,做了个狡黠的眼神。
  • 蕊韵留香:李宗蕊

    蕊韵留香:李宗蕊

    《蕊韵留香——李宗蕊》是为了纪念逝去的李宗蕊女士,也献给深爱她的人们。
  • 读书说

    读书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龙舞九天

    龙舞九天

    (不废材,不天才,也没有大大的金手指,不乱拉仇恨,也不胡乱踩人。有的,只是一个正常的主角。致力于情节,人物,桥段,世界,恩怨情仇,跌宕起伏,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一个故事。点进去看看,不合胃口可以点嚓嚓嚓嘛~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有激情,有热血,有豪迈,有狂野,也有温柔。这是一本不同以往风格和味道的东方玄幻小说,希望让你在满是雷同的小说之中,找到一丝丝新意。发布个书友群:123292144
  • 大方广三戒经卷上

    大方广三戒经卷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LOL世界杯幻想

    LOL世界杯幻想

    世界杯之后突发奇想,英雄们峡谷中打累了,休闲时或许也会组成英雄战队打一场足球赛,另类LOL风云,望书友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