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的哲学家埃德蒙·伯克曾说过:“骑士时代已经过去,随之而来的是智者、经济学家和计算机专家的时代。”
或许很多人对经济学概念还很陌生,觉得这是一门遥远而专业的学问。但是,经济学与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等息息相关,影响着人生的每个阶段。即使你头脑中并没有“经济”的意识,经济学也会在你身边体现和发生。
单从概念上讲,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从字面上看,经济学似乎与普通百姓并没有多大关系。可是,小到去超市购物,坐出租车外出,大到个人创业,投资房产股市,都会在不经意间被贴上经济学的标签。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小故事来介绍经济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约翰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男孩,他从城里移居到乡下,花100美元从农民手里买了一头驴,这个农民同意第二天把驴给他送过来。
第二天,约翰却发现农民送到他手里的是一头死驴。约翰质问农民为什么拿一头死驴糊弄自己,要求他将钱还给自己。但农民拒绝还钱,他对约翰说:“我们事先并没有说明交易的必须是活驴”
一个月以后,农民找到约翰,得意地问他:“那头死驴后来怎么处理了?”
约翰说:“我靠它赚了499美元。”农民惊讶地问他是怎么做到的。
约翰笑着说:“我举办了一场幸运抽奖活动,并把那头驴做为奖品,我以每张1美元的价格卖了600张票。这样我就收入了600美元。”
农民好奇地问:“难道没有人对此表示不满吗?”
约翰回答:“只有那个中奖的人不满,我向他道了歉,并把他买票的1美元退还给了他。去除我买驴的成本100美元,我赚了499美元。”
抛开道德层面不议,我们可以透过约翰的这种赚钱方式理解成迎合消费者行为的低价策略。类似的例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一些商家经常举办买一送一的促销活动,虽然价格便宜了,但销售数量却能得到大幅提升,这其实就是经济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正是经济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学习一些经济学知识对日常生活能产生极大的辅助作用。基于此,我们编写了这本《在北大听的12堂经济课》。之所以将北大做为话题核心,一来是北大的经济学历史悠久,二是北大的经济学理念对当今社会有较深影响。
北大的经济学注重实用主义,能够简单明了地对经济学现象进行客观分析,深入浅出地对经济学理念加以详细讲解。这一点,我们从北大经济学家厉以宁讲的“龟兔赛跑”的故事中就可以看出。
第一次:兔子很快就遥遥领先,它想:“反正乌龟跑得那么慢,我在树下睡一觉再说。”兔子很快就在树下睡着了。当乌龟到达终点时,兔子还没睡醒呢。第一次比赛,兔子输了。
第二次:兔子因为自己的大意而懊悔,它决定再同兔子比一次。这次,兔子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从头到尾没敢再歇,一口气跑完全程,结果领先乌龟好几公里。
第三次:乌龟提出再比赛一次,但它要求自己制定路线。兔子觉得自己在速度上占据明显优势,便欣然同意了。结果,按照乌龟指定的路线,兔子眼看要到达终点时,发现前面有一条河,它一时手足无措,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乌龟姗姗而来,轻松地游到终点,赢得了比赛。
第四次:这一次,兔子和乌龟由之前的竞争变成了合作。它们一起出发,在陆地上,兔子扛着乌龟跑;到河边时,乌龟背着兔子游。这样,二者同时到达终点。比起前几次,它们都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成就感。
最后,厉以宁教授点评:
第一次赛跑,弱势的一方不能因为对方实力强而自暴自弃,要坚持到底,等待对方犯错误,并在对方的错误中抓住机会;
第二次赛跑,仅仅具备优秀的能力还不够,要取胜就要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
第三次赛跑,当你发现自己靠努力也无法获得成功时,要学会改变策略;
第四次赛跑,想要彼此获得双赢,最好的途径就是合作。
其实,很多事情解读的视角不同,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这也是我们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之一。本书以北大经济学的核心理念为依据,结合日常工作和生活,对各类经济现象进行全新解读。这种解读力求打破学术上的窠臼,挣脱框架性的束缚,用通俗的语言对枯燥的经理学理论加以拆解和破译。通过阅读本书你会发现,原来经济学是如此有趣。
《在北大听的12堂经济课》试图为读者打开一扇了解经济学的大门,让大家对经济学有一个全新的了解。希望这本有关经济学的书,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