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73400000002

第2章 关于男人的非正式调研报告(1)

概括地说,男人喝酒主要是为了面子。为了面子,他们不得不应酬各种各样的场合。工作上的应酬让他们收获了事业上的成就感,朋友间的应酬让他们收获了坚定的兄弟情义。当然,他们失恋的时候,也会选择用酒来忘却悲伤,因为碍于面子,他们没有勇气去唤回失去的女人,所以只能用酒来惩罚自己的无能和自卑。

1.男人的漫漫成长路

儿时,妈妈说:“以后上厕所的时候,只能进写着‘男’字的那一边!”

朋友怀孕了,好不容易熬到了六个月,准备去医院做B超,想看看自己怀着的宝宝是男孩还是女孩。我问她,想要男孩还是女孩。

她说,当然是男孩。

为什么“当然是男孩”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曾经进行过无数次的深入思考。单单把它归结为“重男轻女”的老观念显然是过于草率的,这其中还包含着许多更为复杂的社会因素和人文因素。朋友说,小的时候听着邻居家的阿姨一天到晚念叨着儿子长儿子短,言语中露出许多的心理优越感,这令她十分羡慕。即将做母亲的她,也渴望拥有这种优越感,所以希望能生一个男孩。是啊,在我们这个社会,男孩从一出生就是带着与生俱来的优越感的,优越于女孩。对于父母来说,养大一个男孩所要付出的辛劳远比养大一个女孩要小,因为女孩天生柔弱,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需要更多的呵护。而男孩虽然在磕磕绊绊中长大,却能够愈加磨炼他们的身体和意志,使他们沿着社会既定的轨道和模式发展成长,成为被人们所接受的独立男性个体。

也就是说,男孩在出生的那一瞬间,就已经被父母和周围的人做了性别的判定。从此,他们就被划入了男性的范围之内被培养和教育。

这是一种基于社会习惯的做法,所有的人都在伦理道德的约束下自觉地予以执行。可是有趣的是,对于这些幼小的男性来说,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已经确立了自己的性别意识,也就是说,他们在最初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男孩。这种意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外界的不断灌输而逐渐觉醒的。

几乎每个小孩都在很小的时候产生过这样的疑问:“我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既可以算作人类对于自身存在意义的最初思考,也可算作是自我性别意识的萌芽时期。而当父母面对孩子所提出的这一不免尴尬的问题时,通常的回答是回避“性”的方面,换用一种富有戏剧性的方式予以作答(诸如“从垃圾堆捡回来的”、“和狼外婆换来的”以及“圣诞老公公送来的”等等)。虽然单就这个问题来看,男孩和女孩的思维成长大体上是一致的,但是事实上男孩还会产生更多的疑问,这使他们渐渐意识到自己和别人是不同的。

看到女孩穿裙子,男孩自然会疑惑自己为什么只能穿短裤;看到女孩梳着小辫,男孩则很惭愧地揪揪自己又短又少的头发。在孩子的眼中,对于美丽的判断标准是一致的,男孩因为自己不如女孩美丽而感到难过。

后来,男孩又有了惊人的发现(这个大概要在4到5岁的时候),他们注意到自己的身体和女孩的身体也有一些区别,于是就又带着疑问去请教爸爸妈妈。当然,他们这么做显然是没用的,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无非又是些荒谬至极的答案。但是对于他们个人的成长来说,这一发现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因为他们学会了从一个人的外形上来判断男与女的方法,而这种方法无疑是非常实用的(不过需要在没穿衣服的状态下使用)。

我在对诸多男性的调查访问中了解到,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有过和妈妈一起进入女浴室洗澡的经历。然而当时所看到的女性身体却没有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一丝的印象,可见这些男孩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与她们的区别,对于“男”和“女”也没有起码的认识。而当有一天一个男孩充满疑惑地问自己的妈妈“为什么我的身体和她们的不同”时,这位母亲就该意识到自己的儿子已经开始长大了,继续把他带到女浴室洗澡既是对其他女性的不尊重,也是对于这个小小少年的心灵伤害。

再接下来,就是有关于上厕所问题的严肃性讨论。有一天,男孩被家长告诫:“以后上厕所的时候,只能进写着‘男’字的那一边。”

然后在纸上郑重其事地写下“男”和“女”两个字,让男孩反复辨认,牢记心中。下次再尿急的时候,面对厕所大门平白地多了一道程序,先仔细分辨哪边写着“男”,哪边写着“女”。写着“男”的,OK,可以进。写着“女”的,NO,不能进,进去会被妈妈骂。男孩牢记着这些细节,渐渐地将“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这样的观念种子种植在心里。

当然,他们需要区别和辨认的东西还很多。男与女的差异不仅仅用两个字可以表达,还有许多其他的意象。比如烟斗、礼帽也可以代表男性,而如果上面是口红的图案那就无疑是女性了。在这时,男孩发现自己不仅要牢记“男”与“女”两个字,还要懂得分辨男性意象和女性意象。当他们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男孩之后,就自然要用更多的男性意象来修饰自己。比如他们再也不会羡慕女孩的花裙子和小辫子,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于手枪和坦克模型的膜拜上。他们开始明白男孩就该有男孩的样子,他们不该喜欢女孩喜欢的东西。

儿时,是男孩性别意识的启蒙时期,他们在这种自我否定和肯定的状态下,在家长的隐瞒、欺骗和强制命令下,开始模模糊糊地认识到自己的男性身份。然而对于这种身份的实质和它究竟意味着什么,男孩却尚未有正确和鲜明的认识。他们被早早地划入男性的阵营,却在许多年以后才开始渐渐明白这个阵营存在的意义。

我们的男孩还有着一段漫长的道路要走。在自我发觉和体会的道路上,他们曾是那样地幼稚和可爱。只是这样单纯的日子实在太过短暂,而且一去不复返。很快,他们将在新的历练中成长,并且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

少年,女同桌说:“再敢越线,我就告老师去!”

从儿童到少年,用不了几年的时间,男孩正式步入小学阶段,第一次以男生的身份同异性相处在一起,这对于男孩来说是个非常奇特的转变。

在学校里,所有的老师都将一个班的同学分成两部分来对待,一部分是乖巧可爱的女生,另一部分则是调皮捣蛋的男生。而对于孩子们自己来说,不管进入学校之前自己的性别意识清楚不清楚,只要是跨进校门,就会很自觉地站到和自己同性的阵营之中,充分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性别问题。因为在这个大集体中,任何搞不清自己性别的行为都是会招致别人的耻笑的,大家在相互之间严密的监督之下,很快就树立起了“男女有别”的观念。

可是究竟“有别”在哪里呢?这些孩子们除了明白身体上的差别以外,就再也找不出其他的内容了。所以在彼此并不了解的情况下,男孩与女孩之间自然会产生一种厌恶,甚至恐惧的情绪。在这种情绪的指导下,少年时期的男孩和女孩,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是处于敌对状态的。

男生爱欺负女生,女生则爱打男生的小报告,这些都是我们所经历过的人生插曲,现在回想起来既觉得幼稚可笑,又觉得亲切甜蜜。

然而对于那个时候的男生来说,女生在他们的眼里多半是可怕的角色,丝毫看不出半点可爱之处来。她们总是很娇气,讨厌男生的一切行为,而且还是老师的宠儿,永远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看不起脏兮兮、笨呼呼的男生。当然,处在这个阶段的男生,就身体发育上来说也丝毫显现不出自己作为男性的优势,有些男孩甚至还不如女孩高,不如女孩壮,即使打起架来也不一定能占到便宜。这下,男孩们就更加觉得自卑和不平了。我本人深有体会:小学的时候我虽然不是很胖,但是个子却比很多男生都高,所以看到他们总会有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

而且那个时候我也不是什么乖乖女的类型,像个“假小子”,动不动就在外面惹是生非。有几次还真跟男生打起了架,那些个子小的总不是我的对手。每次看到他们变成我的手下败将,用那种十分不服的眼神望着我时,一种为女生争光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只是那时我从未意识到,这种身体对抗上的胜利仅仅是暂时的。

男女生的敌对状态在校园中的方方面面都能够表现出来。比如我们80后最熟悉的就是那条画在课桌上的“三八线”,彼此之间还真像朝鲜和韩国一般,寸土必争,严格地守护着属于自己的领地。谁要是不长眼过了线,那简直等于自找苦吃,不是挨掐就是挨圆规扎,反正是后果很严重。完全不可能产生爱情的同桌之间,真如仇敌一般彼此对立,吵嘴闹别扭就跟家常便饭一样。

不过你千万别被这些表面现象所欺骗了,因为这些暂时并不占上风的男孩没有停止成长发育的脚步,也正是在这些与女生的吵吵闹闹中,他们的性意识已经开始逐渐萌生了。男孩第一次对女孩产生了兴趣,想要接近她们、了解她们。

这个时候的男孩还不知道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对于有些蒙眬好感的女生,他们往往想尽一切办法来吸引对方的注意力。当一个男生总是莫名其妙地欺负另一个女生时,无非是出于两种动机,一种是他讨厌这个女生,而另一种则是他对这个女生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男孩揪女生的辫子,用小虫子吓唬女生,都只不过是不恰当地发泄自己心中那种愈来愈强烈的欲望罢了。这种欲望正是源于对异性的好奇和介乎友情与爱情之间的蒙眬的好感。

一般来说,男性的性觉醒要比女性早得多。因为他们天生好动,对一切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心的性格总是让他们耐不住寂寞,并且乐意用实际行动去探求和尝试。这样,一开始女孩就处于了一种被欺负、被调戏的境遇,而且由于她们自身软弱的性格,往往采用哭泣和向大人告状这两种方法去应对男生的挑衅,反而更加刺激了男生的欲望,使他们更加变本加厉,于是,在这样一场人生的初次男女较量当中,女孩就处于了劣势。

这些坏坏的小男生从这时起脑子里就装满了女生,整天想着怎么让她们哭,怎么让她们尖叫,怎么以逗她们为乐来打发自己刚刚开始、以后的道路还非常漫长的学生生活。他们开始渐渐明白这些小女生只不过是纸老虎,一只小小的毛毛虫就能让她们心惊肉跳,由欺负弱者所获得的快感让这些男生初次体会到了身为男性的心理优越感。

男孩们由此做出这样的判断:女生就是一群胆小、爱哭、爱告状的家伙。她们穿裙子是因为要蹲着上厕所,而她们梳小辫则是因为可以让别人揪着方便。虽然作为女生,听起来有些不舒服,但是我们不可否认这些小男人们凭借着自己的实践总结出了宝贵的经验。而他们的判断即使看上去有些肤浅,可是却抓住了一些最本质的东西。

调皮的男孩们还在继续着自己的探索与成长之路,他们接下来要发现的东西还有很多。用不了多久,这些少年会主动出面来结束和女生之间的这场“战争”,使彼此之间的关系逐渐趋向缓和。只是有些惋惜的是,以后我们便再也见不到这些生龙活虎、调皮捣蛋,而且可以和女孩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少年了。他们接下来的发育速度要远远超过女孩,性别优势也将明显增强,在这一阶段暂时领先的女孩最终还是要被甩在后面。所以,聪明如我,小学毕业以后就再也没有跟男生打过架了。那些我曾经的手下败将,即使想“报仇”,恐怕也找不到什么机会了。

青年,邻家姐姐说:“长得好高呀,已经是大人了!”

中学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成长的特殊和关键时期。因为在这既短暂又漫长的几年时间里,我们要经历人生最为纠结最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期——青春期。

青春期的种种“遭遇”对于女孩来说都是无比刻骨铭心的,面对初潮来临时的困惑和悲伤曾经纠缠我们好久好久。最难以启齿的还是那种发现自己同别人不一样的恐惧和不安,使女生陷入一种完全孤独和无助的境地而不知所措。还有,伴随着月经的阵痛,女生开始沮丧地认识到身为女性的“劣势”,进而第一次羡慕起永远都不用经受此等折磨的男生。他们想跑就跑,想跳就跳,想吃冰棍就吃冰棍,想大叫就大叫,既不用顾忌身体,也不用顾忌形象,永远都那么开心,那么无忧无虑。由此看来,做男生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可是,这些男生当真是无忧无虑、开开心心地经历着自己的青春期吗?

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女生面对身体的变化,至少可以得到来自妈妈的指导和安慰,而男生却几乎是独自一人来面对自己的发育成长。

由于这些变化并不是非常显着,所以往往被父母所忽略,认为男孩可以自行处理。实则这个时期的男生还是一个尚未成熟的孩子,他们像女生一样会害怕、会困惑,同样需要有人告诉他们该怎么做。

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这些,所以男生就这样被拖进了潮湿的青春期。伴随着身体的变化,他们对异性的看法也发生了转变,逐渐发现身边的女孩原来并不是那么讨厌,甚至有时候还有那么一点点可爱。他们密切注视着自己的变化,同时也在默默关注着女生的变化,在雄性荷尔蒙的刺激下,他们的内心开始萌动着种种纠葛,进而开始对女性产生了幻想。这些想法虽然令男生感到不安,同时也使他们产生了厌恶自己的罪恶感,然而他们也在这种情绪中发现自己成为了男人。

成长就是这样一件痛并快乐着的事情。由最开始的恐惧到后来的默认,再到最后的适应,一个男孩变成了男生,进而又升级为男人。

对于他们来说,所有和女生相处的天真烂漫的日子已经远去,从此以后他们便将女生作为单纯的性个体,陷入越来越无法自拔的对女性的性幻想之中。

多年来,中国的教育制度对于青春期的“性”启蒙教育一直采取回避的态度,能让学生们自己摸索、自学成才的,老师们就尽量不进行正面培训和教授。如此,对于渴望知道“真相”的男生们来说,只有通过其他渠道来获取相关的信息。以前,书刊画册等纸面媒体是男生们“求知”的主要渠道,现在,他们还可以在网络上找到这样的信息。平时,男生们凑在一起,对于自己通过不同方式所掌握的情报进行相互交流,达到“资源共享”,而且那些在性方面比别人超前的男生还更容易受到同伴的尊敬。

这个时候的男生会给自己找一个性幻想的对象。比如班上的某个长相可爱的女生,幻想着每天骑着单车载着她上下学,然后和她一起上自习、逛公园,与她在某个日落时分,一起牵手走在河边,在恰当的时候来一次甜蜜的初吻。可以看出,这个阶段的男生像女生一样,曾向往过纯洁的爱情。而这个时候男生对待女生的态度就不再是越喜欢越欺负对方,而是转为了呵护,希望自己像王子一样去保卫心爱的公主。

同类推荐
  • 一剂良药

    一剂良药

    这是一本让穷屌丝也变得内心强大的书。什么?穷屌丝也有可能完爆富二代?逆袭了,逆袭了!你的生活质量高吗,你的工作压力大吗?《一剂良药》专为时下都市男女解决生活困惑,让您烦躁的心灵得到休憩。早就疲倦的你请停下奔忙的脚步,和我一道修修心吧。
  • 世间最美是心安

    世间最美是心安

    周国平、张德芬、李尚龙、十点读书林少联袂倾情推荐,高人气专栏作家李月亮提笔书写给万千读者的暖心之作,心乱一切乱,心安一切安,不必急躁,不必慌乱,不沉湎过去,不畏惧将来,生活自会给出想要的答案。
  • 沟通的分寸:不同情境下说出特别奏效的一句话

    沟通的分寸:不同情境下说出特别奏效的一句话

    本书从多角度入手,深入分析了人们在沟通中所遇到的各种情况,对一些生活中的沟通进行了场景再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阅读本书,能够帮助你有效增强沟通能力,掌握沟通技巧,拿捏好说话与做事的尺度,在面对任何人、身处任何场合时都能左右逢源,应对自如。
  • 新兴热门职业使用手册

    新兴热门职业使用手册

    《新兴热门职业使用手册》经过精挑细选,介绍了目前我国那些新兴的、热门的、发展前景好的职业概况,让你可以全面了解我国的人才需求现状。全书结构清晰、语言简洁,列举了从事这些职业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和学历、经验要求,对职业特点、薪酬水平以及发展前景做了简明扼要的分析归纳,让你可以真实地了解到从事这些职业的人们的工作状况。
  • 世界最具启迪性的名言格言(1)

    世界最具启迪性的名言格言(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你可以说不:1分钟学会拒绝的艺术

    你可以说不:1分钟学会拒绝的艺术

    《你可以说不(1分钟学会拒绝的艺术)》通过近百篇的情景写真,真实而准确地将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所碰到的近乎无法拒绝、无法面对的大小事件予以再现,通过有效的点评和实用的拒绝窍门,让你在面临类似问题或正身处此类场景时,如沐春风,身心轻松,快乐而自信,依靠智慧的头脑向对方说“不”,且通过这种思维方式为你打开破解问题的思路,帮助自己演变出更多面对无法拒绝的难题时所需要的有效方法和全新的社交方式。《你可以说不(1分钟学会拒绝的艺术)》由智语编著。
  • 世界名著心理分析案例集

    世界名著心理分析案例集

    本书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度去分析了二十四位文学大师们笔下所描写的人物,以人物的个性经历和问题行为特征来表现人生的百相,形象生动、有血有肉。心理学工作者可以从中窥视到人性的丰富和复杂与多样,对心理咨询工作将起到不可估量非常重要的指导的作用。
  • 安静的美国人

    安静的美国人

    这是一部影响了几代美国人成长的文学巨作,被《纽约时报》誉为“每个记者都应该人手一本”的著作。两度改编成电影。2002年版由迈克尔·凯恩主演,获得奥斯卡、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多项提名。如果你无法逃避你不喜欢的,那就试着去勇敢面对。本书是格林对政治、战争、爱情的探讨,讲述了一个天真无知的理想主义者的破灭,一个渴望置身事外的旁观者的抉择。如果你无法逃避你不喜欢的,那就试着去勇敢面对。二战结束后,性格安静的美国人派尔来到越南,与英国战地记者福勒结识,并喜欢上了福勒的情人凤。与此同时,派尔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惜制造多起恐怖事件。在得知派尔的疯狂行动后,原本想置身事外的福勒被迫卷入了这场战争中。
  • 这样经营人脉最给力

    这样经营人脉最给力

    人脉仿佛是一条看不见的经脉,又仿佛是一张透明的蜘蛛网,人虽看不见却能感觉得到它有着巨大能量。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个世界一切与成功有关的“好东西”,都是给人脉给力的人准备的。人脉高手们左右逢源、四通八达,对他们而言,没有趟不过的河,也没有翻不过的山。自己解决不了的事,可以找亲戚帮忙;亲戚解决不了,可以找朋友;朋友帮不上忙,可以找领导;再不成,还可以找朋友的领导、亲戚或邻居来帮忙,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人脉像一条巨大的章鱼那变幻莫测的触须,幽幽地发出它的信号,从容穿过那些七折八拐的甬道,猎取到自己的猎物。
  • 重生之白莲花升华史

    重生之白莲花升华史

    容如雅是一朵纯纯正正的白莲花,但是最后竟然败给了一个没有一点技术含量的黑莲花,直到被黑莲花给谋害了,容如雅才知道自己原来是一本小说里面的炮灰。好在祖上传下来的传家宝是一个空间并且让容如雅重生了。其实这就是一个白富美级的白莲花被一朵黑莲花谋害以后重生,带着空间然后虐渣男渣女追忠犬的故事。
  • 培养青少年情商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培养青少年情商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能获得更多走向成功的机会。要获得较快的成长,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排在第一位的。所以,对于青少年来说,提高情商实在是很有意义的人生必修课。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要经历许多痛苦、挫折,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而在这漫长的过程中,青少年朋友们需要有人来指导和激励,不断丰富人生的经验,《培养青少年情商的故事》就是这样一位良师益友。
  • 贤妻进行式

    贤妻进行式

    言嫣面对眼前的情况表示亚历山大啊! 穿越了不说,还变成了他人妻,面对夫家上下的不满,丈夫的厌恶、挺着大肚子要名分的丫鬟和外面青梅竹马的小三威胁,自己要何去何从? 抬姨娘、养孩子、纳妾氏、孝敬婆婆??????言嫣表示自己一定要把贤妻进行到底!
  • 快穿之来自病娇的爱

    快穿之来自病娇的爱

    感谢酷泥娃娃一直以来的支持!很多章节被封了,所以会出现断章少节的情况。封了三四万字,我改不过来了。林诱缠是个病娇。所有人都以为林诱缠是个病弱的萌妹子。只有她自己知道她的内心已经黑暗到怎样的地步。跟着系统穿越无数位面,林诱缠一点点的完善自己。女主逆袭虐渣,偶尔统治世界。这是一场自我救赎自我治愈。修改一下简介,作者已经不想要男主了,让女主随心所欲的生活。毕竟女主才是亲闺女,男主可以随时撕掉。个别世界有CP。不喜欢看CP的可以直接跳过。
  • 报国:纸上的文人

    报国:纸上的文人

    如果生命重来一次,我不知道张季鸾先生还会不会选择新闻,让自己的命运和一张薄纸紧紧连在一起,至死仍不分开。1942年4月29日的风光早已成了纸上的记忆和老人心中的往事,一切坚如磐石的赞誉都已经风化成了泥土。“文坛巨擘,报界宗师”的辉煌已经羽化成为一堆白骨。所有的白骨都无法还原一个人的音容笑貌和身形血肉,后人只有在遥远的民国故纸堆中寻找张季鸾的精神。如今交通方便,到达民国的时间仅在一夕之间。我在北京城中的《民立报》社,看到了1913年的张季鸾。这个清瘦矮小的陕北汉子,一袭深色长衫,步履从容,举止纾缓,俨然一介江南书生。
  • 《弄天》

    《弄天》

    “帮主,我去当内应,如果不幸牺牲了,请您交代我的后人,烧个纸扎女孩给我,其实我长这么大还是个雏,女孩的手都没牵过……”“后人?女孩手都没牵过,你哪来的后人?要不给你烧个媒婆……”“……”「唠叨话」有读者问我:《弄天》这本低下限无节操的小说,为什么会有一个一本正经的书名呢?我在这里统一回复一下:小说内容正不正经我不知道,但是这小说书名一定要正正经经的,不要问我为什么,书名太调皮担心审核不通过。你要不信,你发布一本《我和苍老师愉快玩耍的故事》给我看看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