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75800000004

第4章 楚汉风云录(3)

关于郦生这个人,应该补充说一下。《郦生陆贾列传》云:“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是个战国侯嬴一样的人物。关于郦生见刘邦长揖不拜的故事,非常有名,毛泽东曾用它来说明刘邦的善于纳谏。汉三年,刘邦使郦生说齐王,伏轼下齐七十余城。故李白《梁甫吟》歌咏道:“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然而,由于韩信不地道,陷郦生于险境,竟为齐王田广所烹:

淮阴侯闻郦生伏轼下齐七十余城,乃夜度兵平原袭齐。齐王田广闻汉兵至,以为郦生卖己,乃曰:“汝能止汉军,我活汝;不然,我将亨汝!”郦生曰:“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言!”齐王遂亨郦生,引兵东走。(《郦生陆贾列传》)

“煮就煮,老子不会替你去游说这事。”这就是郦生面对死亡的态度,这真是一条好汉。

二 当时何不怜功狗

在常人眼中,刘邦最不能令人原谅的,是他的过河拆桥、屠戮功臣,诛韩信、杀彭越,逼得英布造反、韩王信及卢绾逃入匈奴等。有人问,为什么各朝各代都发生这样的事情?这样的事既然会在各朝各代都发生,那么它就是一种法则,类乎丛林法则。

皇帝是独裁者,独裁者至高无上,但独裁者也容易成为众矢之的。《西游记》云:“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项羽见秦始皇仪仗队,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自己见秦始皇仪仗队,说“大丈夫当如此也”。他亲身经历了从布衣手提三尺剑取天下的经历,追随其一同打天下的功臣亲眼看着他如何从布衣而为皇帝的。当他做了皇帝时,又怎么不怕遭人算计呢。就算他对自己的处境十分放心,他又凭什么对子孙的处境十分放心呢。

独裁者到晚年大多猜忌。猜忌的必然结果,就是造成冤案。韩信被逮时,发牢骚引谣谚云:“狡兔死,良狗亨(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在《史记》除了这一个韩信,还有另一个异姓王韩信,又称韩王信。和那个年代的许多人一样,韩王信有过朝汉暮楚的经历。他和燕王卢绾,都是最后被逼逃到匈奴去了的,所以司马迁将二人合传,为《韩信卢绾列传》。

汉七年,刘邦被匈奴的骑兵包围在白登山,就是因为出兵攻打韩王信所致。十一年春,韩王信与胡人的骑兵勾结,以抵拒汉兵,汉遣柴将军去攻打他们,柴先致信劝降韩王信,韩王信复信说:

陛下擢仆起闾巷,南面称孤,此仆之幸也。荥阳之事,仆不能死,囚于项籍,此一罪也。及寇攻马邑,仆不能坚守,以城降之,此二罪也。今反为寇将兵,与将军争一旦之命,此三罪也。夫种、蠡无一罪,身死亡;今仆有三罪于陛下,而欲求活于世,此伍子胥所以偾于吴也。今仆亡匿山谷间,旦暮乞贷蛮夷,仆之思归,如痿人不忘起,盲者不忘视也,势不可耳。(《韩信卢绾列传》)

清人黄任诗云:“天子依然归故乡,大风歌罢转苍茫。当时何不怜功狗,留取韩彭守四方?”(《彭城道中》)“功狗”一词,是刘邦的发明,详见后文。

太史公自序为《淮阴侯列传》所作的提要是:“楚人迫我京索,而信拔魏赵,定燕齐,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灭项籍。作《淮阴侯列传》。”韩信不同于曹参、樊哙、周勃那种攻城略地的骁将,他首先是一个战略家,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他登坛拜将的那一段时事讲话:

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淮阴侯列传》)

他精辟地分析了刘、项双方的形势,又列举了项羽在用人、在战略、在政策上的错误,认为这是致其必败的因素。接着又分析了三秦的形势,真是洞若观火,鞭辟入里。最后断言“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这是何等眼光,何等气魄,真是初露头角,一鸣惊人。这就是陈寿写诸葛亮“隆中对”的一个精彩的范本。明人王世贞说:“淮阴之初说高帝也,高密(邓禹)之初说光武也,武乡之初说昭烈也,若悬券而责之,又若合券焉。噫,可谓才也矣!”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者一面问,一面答,可神气了。

韩信的军事才能在当时是无与伦比的。如设疑兵,装出强渡临晋的样子,却从上游的夏阳以木罂缶渡军,奔袭安邑,一举俘获了魏豹;又北破代兵,擒夏说于阏与;而后东出井陉,大破赵兵,斩陈馀,擒赵王歇;又袭破齐历下军,击败楚国援军二十万于潍水上,杀其将龙且;最后统率汉军与项羽决战于乌江,取得最终胜利。宋代陈亮说:“信之用兵,古今一人而已。”怪不得那位元老级的骁将樊哙,在统一后,还把韩信的过访视为无上光荣,以至“跪起迎送,言称臣”,又说“大王乃肯临臣”,完全是受宠若惊的样子。司马迁对这个人物有非常欣赏的一面。

刘邦对韩信,一方面是倚重,另一方面是深怀戒心。所以在韩信每次打胜仗之后,总是立即将他的精兵调走,让他重新组织兵力再去作战。当项羽被消灭之后,韩信不仅立即被剥夺兵权,而且还被立即调换了封地。这也是驭人术,是君人南面之术。后世统治者多效之。

关于韩信的被杀,后世看法不一,或以为是一大冤案。因为韩信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真要叛汉,早在垓下之战之前就叛了。那时他是齐王,蒯通极力劝他拥兵自重,他都没有听从。所以不逼,他是不会反的。不但韩信,就连陈豨也是被逼反的。清人冯班说:“陈豨以宾客盛为周昌所疑,高祖使按其客,始反耳,未必素有逆谋。……将兵居边,非韩彭之俦……韩信处嫌疑之地,轻与一陈豨出口言反,此亦非人情。信以淮阴家居,虽赦诸徒奴合而使之,未易部勒也。上自出,关中虽虚,未能全无备,亦不可信也。”(《史记评林》引)传文所记,只是官方说法而已。

当韩信破赵定齐,其势已颉颃刘、项,项羽派武涉劝其“三分天下而王之”,韩信不听。接着蒯通又引经据典、振振有词地劝说韩信“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并危言耸听地告诫他“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韩信没听进去,他实在是个君子,不能度小人之腹。这两段话共计一千三百多字,占了全传的四分之一,使人感到比例失调。司马迁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清代赵翼的分析是:“全载蒯通语,正以见淮阴之心在为汉,虽以通之说喻百端,终确然不变,而他日之诬以反而族之者之冤,痛不可言也。”(《廿二史札记》)

刘邦在平定陈豨之后,听说韩信已伏诛,这时的心态是“且喜且怜”。“喜”就不用说了,“怜”什么呢?原来刘邦知道韩信的为人,知道韩信是个君子。清人梁玉绳分析说:“高祖畏恶其能非一朝一夕,胎祸于蹑足附耳,露疑于夺符袭军,故擒缚不已,族诛始快。从军来,见信死且喜且怜,亦谅其无辜受诛为可怜也。”(《史记志疑》)这种说法是诛心的。

三 时来天地皆同力

宋人郑樵有“《史记》一书,功在十表”之说。十表主要是年表。只有两篇非年表。一篇是世表——事比年表为略。因三代史料较少,不足为年表,故作《三代世表》。一篇是月表——事比年表为详。因为风云变幻、事件太多,年表盛不下。这一表正是楚汉风云一览表——《秦楚之际月表》。

这张表分作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从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到子婴元年(前207)十二月,谱列各路诸侯起义,以至刘邦、项羽入关灭秦的过程。后一部分从项羽分封诸侯开始,一直谱列到刘邦灭项羽称帝。

项羽入关后,自称西楚霸王,分封的诸侯王达十多个。实际上没过多久,甚至有些人还没到任,诸侯就陷入了混战。例如田荣很快就灭掉了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胶东王田巿,成为统一的齐王。陈馀帮着赵歇赶走了张耳,让赵歇仍当赵王,赵歇则让陈馀当了代王。刘邦从汉中杀回,迅速消灭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读宅)王董翳。不久韩信灭了魏豹,又灭了代、灭了赵,刘邦封张耳为赵王;接着,韩信又灭了燕、灭了齐,刘邦封韩信为齐王。最后,刘邦消灭了项羽,做了皇帝。

在月表的开头,是陈涉起义,天下风从;再过三十一个月,号令天下的人就成了项羽;再过五十几个月,刘邦就打垮了项羽,最后统一中国。在这篇表序中,司马迁写道: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读利)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五年之间,号令三嬗(读善)。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

这就是说,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有像这一时代的形势变化这么快。

这就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吧,就是韩信所谓的“殆天授,非人力”吧,就是唐诗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吧。

这篇表序的最后,司马迁叹息道:

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于是无尺土之封,堕坏名城,销锋镝,鉏豪桀,维万世之安。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超过)于三代,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

秦朝所有的措施都是替自己帮倒忙。班固写《汉书》在修改此文以作《异姓诸侯王表序》时,所有的字一概不动,只在中间加了“镌金石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无怪魏晋之际的阮籍登广武山眺望楚汉古战场,说:“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四 项王此处是英雄

在《史记》中,《项羽本纪》重要程度与《高祖本纪》相埒,而其精彩程度无疑过之。本篇是一幅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最翔实、最生动地记录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太史公自序》中《项羽本纪》的提要是:

秦失其道,豪桀并扰;项梁业之,子羽接之;杀庆(庆子冠军)救赵,诸侯立之;诛婴(子婴)背怀,天下非之。

概括项羽一生出处大节,司马迁认为项羽的失败从“杀婴背怀”时就决定了,何以言之,失却人心也。

《项羽本纪》一上来先讲几个故事。又说“项氏世世为楚将”,又说“秦灭六国,楚最无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范增引楚南公语),可见项羽对于秦王朝是个天生的叛逆者,又以解释他日后何以自称西楚霸王。一个故事说项羽少时学书不成,学剑又不成,还说大话:“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所谓“万人敌”即兵法。可见项羽有雄心,但很粗糙。第二个故事是项羽在浙江观秦始皇仪仗队,忍不住说“彼可取而代也”,这和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相映成趣,又表现出两个人的性格差异——“项之言悍而戾,刘之言津津不胜其歆羡矣”(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一个锋芒毕露,一个深藏不露。这就是小故事、大道理——“推微知著,固相士之玄机;搜间传神,亦文家之妙用也。”(章学诚)建构了一个未来军事统治者的形象,其一生的成败都与性格相关。

项羽起家在巨鹿一战。在项梁兵败身死定陶(今属山东)后,秦将章邯舍楚击赵,围赵王歇等于巨鹿(今属河北);怀王震恐,从盱台(今盱眙)迁至彭城(今徐州)。项羽为宋义副将北上救赵。项羽主战,宋义则主张观望并对项羽进行威胁。项羽因矫楚王命斩宋义,一举夺取了军事领导权。接下来就打了巨鹿之战。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项羽本纪》)

司马迁写巨鹿之战的笔墨不多,却很有气势。刘辰翁说:“叙巨鹿之战,踊跃振动,极羽平生。”(《班马异同评》)巨鹿之战的意义: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为彻底推翻秦王朝奠定了基础;二是促使秦王朝内部分崩离析,酿成章邯投降项羽、赵高杀二世、三世杀赵高;三是牵制秦王朝,为刘邦从南路长驱入关创造了条件。总之,项羽的威信是打出来的,他因此顺理成章地成为众望所归、号令天下的英雄人物。

《孙子?九地》已载有“焚舟破釜”之语,《左传?文公三年》有“济河焚舟”之事,后世诗文多以《史记》项羽事迹,用“破釜沉舟”、“船沉巨鹿”等为成语,表示拼死一战,义无反顾。

巨鹿之战是项羽一生的起点,也是顶点,接下来就开始走下坡路了。项羽的致命弱点之一是他的残暴。巨鹿之战以后,章邯率二十万人投降项羽,项羽在西进途中,竟在一夜之间把他们全都活埋在新安城南。这一错误是根本性的,从此关中家家户户,都是项羽不共戴天的仇人。楚汉相争初期,给刘邦帮了大忙的是齐地的田荣。而项羽在攻打田荣的过程中,又“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为渊驱鱼,使得“田荣弟田横收齐亡卒得数万人,反城阳,项王因留连战未能下”。刘邦趁势占据了西部大半个中国,并一度攻入项羽的首都彭城。

鸿门宴是历史的转折点。鸿门宴暴露了他另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感情用事,缺乏政治头脑。原来刘邦入关后,就准备独霸秦地,做关中王。而曹无伤却向项羽告密,项羽一怒之下,就想消灭刘邦。而其叔父项伯与张良有旧,便把消息泄漏给张良。刘邦闻之十分惊恐,就通过张良拉拢项伯与项羽疏通,次日亲往项羽军驻地鸿门谢罪。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就拉开帷幕。刘邦在张良等人协助下,收买项伯,争取项羽,而孤立范增,最终化险为夷。这是两个政治集团的较量。刘邦方面每一步行动都经过周密安排,如宴会上刘邦恭维项羽那段话就前后讲了三遍,另两遍分别是刘邦请项伯转达给项羽,和樊哙大着嗓门当众讲的,真是假话说三遍就真了。宴会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矛盾冲突达到高潮,项伯缓冲了一下,张良及时把樊哙招来,面责项羽,矛盾冲突当即解决。这时项羽从思想上解除了武装,还轻易出卖了潜伏者——曹无伤,可见他在政治上的幼稚。相形之下,刘邦则成熟老练,当他脱险回营后,第一个行动就是解决潜伏者——立刻诛杀曹无伤。而项羽对项伯的所作所为则十分麻木,这表现出两人在政治警觉方面的差异。刘邦不仅利用张良与项伯的生死之交来渡过难关,而且倚重他的足智多谋,对张良言听计从;项羽有一个范增,却把他的忠告当耳边风,气得范增直骂“竖子不足与谋!”总而言之,在这个宴会上,刘邦一边上下一心,配合行动,有理有节;而项羽一边则是组织涣散,人各一心,相互掣肘。因此,可以这么说——刘、项胜负,在鸿门宴上已经决出。

鸿门宴是《史记》最精彩的文字之一,不妨尝肉一脔:

同类推荐
  • 三国战神之吕布

    三国战神之吕布

    一个普通的少年,意外穿越到三国。且看他如何斗名将,泡美眉,玩转三国,成就一代战神神话。
  •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下)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下)

    公元960年,赵匡胤践祚登基,大宋帝国肇造。大军入城之际,东京汴梁“市不易肆”,针对刁民趁乱打劫则“索得数辈斩于市,被掠者官偿其赀”。对于私有财产的尊重和保护预表了一代圣君将要开启传统中国最绚烂的篇章。公元960年至公元976年,是赵匡胤的“帝王时间”,历史迎来了百姓富足、兵强马壮的“建隆之治”。此后16年间,他笃行德政、偃武修文,而终怀揣未竟之志于斧声烛影中神秘而逝。大宋立国之初,赵匡胤在怀柔天下、偃武修文之际,先后征潞州、平扬州,采纳宰相赵普锦绣良策“侵削藩镇”,收兵权定祸乱,以至升平之世……
  • 我只是个看家鬼

    我只是个看家鬼

    守着一个地儿不动,才能谈得上有立场。方一平吃惊地发现自己换了时间、地点、身边的所有人。他不得不谨慎地观察,慢慢地融入环境,守护身边那些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人。然而他发现身不由己变化太大,后世那点知识根本不够用。而且自己从经常性心虚力怯,变成了偶尔乃至理直气壮。这让他在夜深人静时很惶惑,不知道躯体里住着的到底是谁,并一再地叩问上苍:我到底还是不是那个看家鬼?
  • 大宋龙骑

    大宋龙骑

    相传上古时期,龙行于大陆,作而腾天布雨成江,息则盘踞砺石成川。故,山川河流皆为龙脉。叶风一不小心穿越到了平行位面的大宋朝,这里生活着上古的生物:神龙。见过晕车、晕船的,你见过晕龙的吗?叶风骑在龙身上,只觉得心里有种想要吐的感觉,看来,装x往往是要付出代价的呀!
  • 中国历史穿越指南

    中国历史穿越指南

    一次别具风味的历史穿越之旅。一部丰富有趣的历史知识通俗读物。作者仿佛一名“穿越时光旅行社”的“特约导游”,以轻松的笔调、有趣的知识带领读者“穿越”到古代中国的一个个朝代,在那些早已逝去的世界里,走访历史事件的发生现场,遇见心仪的历史名人,体验往昔的风土人情,甚至徜徉于古色古香的大城小街上,过一段虚拟的舌尖上的美食时光。全书以新鲜的形式,把历朝历代各别特色的政治制度、人文风俗、服饰时尚、休闲娱乐等等方面的知识,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
热门推荐
  • 大风歌:风之碎

    大风歌:风之碎

    该诗丛诗歌作品以中国初民时期到西周后期的历史文化为观照对象,宏阔的人文架构是诗歌的精神脉络,散步在民间的信仰、宗教,以及政治、哲学与人学范畴的诸种题材,是本诗丛所涉及的广阔范围。
  • 相灵师

    相灵师

    相灵师是个神秘的职业,传说中这个职业能看到阴阳二气,还能通过特殊的手段改变阴阳二气的比例,用灵术操纵天下气运……那一年,我用乡下池塘里一条黑鱼精的内丹,打开了相灵师的神秘世界……相灵?养灵?除灵?可以改变阴阳二气的我,未来的道路如何抉择!天池里巨大的铁索,楼兰古国千年不死的王,野人山长满人脸的妖树……千年谜团,人谋,鬼计,到底遮掩着什么?一切都是谜团……
  • 得与失

    得与失

    《得与失:智慧人生的加减法》想要告诉广大读者的是,把握得与失的辩证关系,就能悟透人生成败的必然因果。书中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得与失对人生的不同影响。深刻而简明地介绍了如何正确面对得与失的考验,如何聪明地应对得与失的结果,让读者在新情明理中感悟人生的真谛,把握命运的机遇,从而创造完美的人生。
  • 手的保健细节和养护(现代健康丛书)

    手的保健细节和养护(现代健康丛书)

    手掌作为与人体各系统联系最为密切的器官,能自然、准确、及时地反映机体内部的活动状况,成为人体健康的晴雨表,反映出人体尚未公开暴露出来的种种潜在疾病。人的脏腑器官在手上几乎都能找到相对应的地方,可以通过这些反映部位上气色形态的变化看出人身体的各项机能。
  • 蔡骏随笔集

    蔡骏随笔集

    随笔集由六个部分组成,“病毒”收录历部代表作品序言;“荒村公寓”为蔡骏对生活住地的日常感悟;影视书评揭开蔡骏心中的“天机”;实事点评道出“人间”真爱;“谋杀似水年华”后一次次对青春的追忆;推开“旋转门”,看遍世界繁华。
  • 二嫁美人:财迷皇妃腹黑帝

    二嫁美人:财迷皇妃腹黑帝

    喜欢金子有错吗?长得好看是她的错吗?金子还没捞满意,美男后宫也没开成就嫁人了,这她也就认了,谁叫对方英俊温柔又有钱呢!!可是床还没上将军老公就被弄去打仗了这也贼倒霉了一点。为了他吃尽了苦担尽了心,可到头来却是稀里糊涂地被献给了皇帝,咦,这人为何如此眼熟?左右为难的三人世界从此开始…………    
  • 豪门千金很俏皮

    豪门千金很俏皮

    豪门千金赖上冷酷男,装可爱卖萌,原以为能够“扮猪吃老虎”,谁知道到头却被冷酷男,吃了个渣渣也不剩。当彼此的位置忽然间互换,曾经的富贵权势如烟云而散,眸然回首,她才发现,自己竟然一无所有。该怎么办?且看俏皮千金如何在爱恨情仇之中翻滚,煎熬,最后修成正果!
  • 星河迢迢月未歇

    星河迢迢月未歇

    缘起缘灭,花开花落。 她误闯进幽冥,误入凡事纠缠,以为不过都是巧合,结果却是劫数…… 传说,天池能容纳天地浊气,洗涤灵魂,然而泉眼匿迹,干涸万年。六界之中,凝聚天地灵气而生的泉眼,竟化成了形体,遁迹于六界之中。然而一番苦寻,人间危难未解,却再来一难,混沌临世,六界面临巨大浩劫。只有泉眼化身容器才能承载混沌之气,消灭世间浊气…… 为了维护六界秩序,只好踏上寻找泉眼之路……
  • 成功,从现在开始

    成功,从现在开始

    本书内容简介:纳撒尼尔·克拉克·福勒是美国十九世纪中后期到二十世纪初著名教育家和作家,也是实验心理学和广告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为年轻人写书。他的思想不仅是当时年轻人的光芒,也是本世纪年轻人值得吸取的光芒。不论是对于人生,生活,工作,还是对于处世为人,学习等,他的观点和意见都是非常独特而又具有现实意义的。若是我们能积极采纳他的智慧,接受他的思想,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会因此而光明许多,而迷茫与困顿也会随之烟消云散。
  • 盛开:微光博物馆

    盛开:微光博物馆

    《微光博物馆》是一部以95后新概念作文赛获奖者为创作主体的精选作品集。本书着重体现获奖者们优美细腻的文字、丰沛动人的情感、天马行空的想象。所选作品主要涵盖了小说与散文两大类,文笔流畅,立意深刻。对于学生读者来说,本书既是一本创新作文思维、提高文学素养的高分作文“宝典”,同时也不失为一部优秀的青春文学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