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91200000013

第13章 李劼人文献勘订札记

龚明德

摘 要 已刊行的李劼人的某些著述,作为重要的李劼人文献,存在着严峻的文字勘订问题;研究李劼人的某些文章,作为另一类“李劼人文献”,也存在着很严重的勘订问题。本文选取几件短篇幅的著述与书信及郭沫若、周太玄的研究文章予以勘订。

关键词 勘订 李劼人著述 李劼人研究

与川籍现代名家巴金、沙汀等一样,李劼人对自己著述的具体文字表达是极其讲究的,我们可以从李劼人1962年9月24日夜复张蓬舟的那封信中具体感受到这一点。还有,他的每一部长篇如《死水微澜》,如《暴风雨前》,如《大波》刚一出版,他收到样书,总要立即放下手中活路,集中时间细读,把一些他自己感到尚有修订必要的字句和已发现的出版印刷方面的“手民之误”一并通报有关人员,并叮嘱务必逐一改正。

在《〈小东西〉改译后细说由来》中,李劼人诉说了《小物件》译作出书后令他难堪的事,即李劼人极想重新修订这译作并改拟书名,但“中华书局编辑部朋友”首先就“不赞成修改”,尤其不准大修改,李劼人转述出版方的意见:“不得已时,仅能在每一行改若干字,而不能多一字,也不能少一字,说是如此方好移动版子。倘改多了,而字数与原版不合,则须花钱另排。”接着,李劼人无可奈何地叹息道:“堂堂书局不能为区区一本小书费钱费事,乃至费神,这于天理人情,自是应该的。所以自《小物件》出版以来便内疚起,不但名词之须得改正而已也。”

在上述这类李劼人已刊文章和书信谈及他的著述文字的修订中,有大量具体的文字实例,甚至在书信中还列有详尽的勘误表!但是,我们稍加认真地检读一下已经印行的李劼人著述,总是感到这个文字勘订问题之严峻,而且也有紧迫的焦急之情。

李劼人著述,只是李劼人文献之一。研究李劼人的那些文章,尤其是几十年前的文章,当然也是另一类“李劼人文献”。很遗憾,这一类文献存在的勘订问题,同样也是严峻的。

为了方便,以下分为李劼人著述文字勘订、李劼人研究文章勘订两个题目来逐一以具体文字的勘订为内容进行叙说。

一、李劼人著述文字勘订

李劼人著述包括已刊的小说、散文、创作谈以及未刊的批注、日记和书信手迹等,其文字版本都不太复杂,且大多都有他的版本自述文字留存下来,这里选几件短篇幅的著述和一封书信释文予以勘订。

(一)短篇小说《好人家》勘订

根据李劼人在1947年2月中华书局版短篇小说集《好人家》同名该小说之末的注文,收在1987年3月四川人民出版社《李劼人选集》第四卷中的应该是“民国三十三年十月二十日”的“抄改”文本的重排,按理,不应出现文字差异。然而,收在《好人家》中的《好人家》和收在《李劼人选集》第四卷中的《好人家》,仍发现了文字差异,举例叙说,以下页码为《李劼人选集》第四卷的页码。

第229页第5至第7行 这里把原来的转述性叙说口气误为了现场对话,应恢复成:

不过有时才一开口“我们那里有个好人家……”,朋友们就哄的大笑“又来了,你的那个好人家!……也好,再讲一回,可是不许太过火!”

第230页第2行 “这个好家人”应该改正为“这个好人家”。

第231页第5行 “老四哥脾气躁些,越说越起火”中的“躁”应该改正为“燥”,因为紧接着的“越说越起火”就是加强,这儿说的不是“老四哥”的“急躁”,而是他的火爆性子之烈。

第231页第10行 “孤拐”后要补上一个逗号,否则读不通。

第231页倒数第3至第4行 “将对方枷号示众之后,再丢卡房”中的“示”原版中为“市”,不可妄改,很可能是“在闹市中让众人观看”之意思。

第232页第1行 “忘八羔子”的“忘”原为“亡”,不要改。

第235页倒数第2行 在破折号之前补加一个句号,原版有句号。

第237页第1行 “通了天”原版为“过了火”,如是李劼人改的,要注明。

第237页第7行 在破折号前补加一个叹号,原版有。

第237页第9行至倒数第3行 五个叹号应订正为问号。这里是不需要回答的五个以“还不是”开头的反问句,只要细读一遍,就明白不能改问号为叹号。原版为问号。

第238页倒数第11行 “吗”要改正为“呢”,原版为“呢”。读一遍,就明白“吗”不通。

第239页倒数第4行 “交给”原版为“交跟”,这是四川方言,不改。

第242页倒数第7行 “摸一把”原版为“挨一把”,“挨”是对的。

第243页第4行 后括号前补句号、破折号前补逗号,原版是对的。李劼人文章中的夹注,凡是完整一句话均用句号结束。破折号的文字不是直接注释前面那个词,李劼人就要在破折号前用一个逗号。

第243页第9行 “二十四”应改回为原版的“廿四”。

第244页倒数第4行 “递到我手上,作为干折的程仪”中的逗号原版无,加了一个逗号使连贯的意思断裂,应删去。“干折”的“干”原为“乾”,要考证一下这个“干”确实不是“乾坤”的“乾”时再写作“干”。

第246页文末 “一九二四年”和“一九四四年”要恢复为李劼人原版中的民国纪年。

和《李劼人选集》五卷本中其他的文本一样,出版社有关编校人员都依照当年的文字规范作了统一处理,如作为动词和副词的“像”都按一九六四年公布的《简化字总表》改为了“象”,原版中一律是“像”,如今又恢复了“像”的使用,当然就要依原版了。还有“什么”在原版中都是“甚么”,可以不改,尊重文字用法的阶段史实。

必须说明一点,以上仅仅是对中华书局1947年2月版短篇小说集《好人家》中《好人家》的一个勘订。发表于1925年9月《东方杂志》第二十二卷第九号的《好人家》,严格说来,是另一个版别的《好人家》,李劼人“抄改”了多少,须另案作业。

(二)散文《诗人之孙》勘订

李劼人怀念王光祈的散文《诗人之孙》,只见到两个版本:一是1936年12月由“王光祈先生纪念委员会”编印的《王光祈先生纪念册》第15至第18页上发表的版本,我使用的是20世纪60年代由台湾“文海出版社”影印的《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9辑;二是1986年3月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印行的《李劼人选集》第五卷第40至第45页上的版本。下面的页码,为《李劼人选集》第五卷上的页码。

第40页第6行 “王译山”应为“王泽山”,系“手民之误”,要订正。

第40页倒数第7行 “原”应为“原来”。

第40页倒数第2行 两个叹号应为问号。

第41页第5行 “也必”应为“必也”。

第41页第11行 “老太太”后补加一个“的”。

第41页倒数第3行 “胡雨岚办的第一个小学堂”中“办”原为“创办”。“办”、“创办”,如不是“手民之误”,当为作者订正。

第43页第7至第8行 “诗人毕生潦倒,是有例可循的诗人之孙,却无例可说是应该受穷。”其中第二个逗号应移前放在“可循的”之后,否则就读不成句子了!原刊是正确的。

第43页倒数第9行 “肃然”原为“萧然”,当改为“萧”。“只剩下一个锅厂”,是悲伤,用“萧然”。

第43页倒数第2行 “兴会”原为“兴趣”。

第44页第4行 三处括注原无,“胡助”原为“胡蔚”。

第44页倒数第3行 “寄给我们”的“们”原无,应为“我”。

第44页倒数第2行 “可惜早已失去了”和其前的逗号原无,是否系李劼人在存稿上的补加,应查证说明。

第44页倒数第1行 “气氛”原为“气分”。细读全句,“气分”合适一些,是说王光祈的气概才分,而“气氛”就不知所云。

第45页文末小注 “一九三六年”原为“民国二十五年”。

这一篇《诗人之孙》的全部文字也是被统一作了文字处理,如民国纪年后的公元换算就是多此一举的劳作。

(三)译序《〈小东西〉改译后细说由来》勘订

法国都德长篇小说《小东西》,被李劼人先后译了两回,都公开出版了。第一次所译书名作《小物件》,1922年11月在上海由中华书局出版,先后重印了六版。1943年11月由重庆的作家书屋印行易名为《小东西》的是“改译”本,《〈小东西〉改译后细说由来》就是作家书屋版的书前译者序言。现以1943年11月作家书屋版的文字为据,对收在1986年3月四川文艺出版社印行的《李劼人选集》第五卷中此文进行勘订,页码即为《李劼人选集》第五卷的页码。

第589页第2行 “一位先生译载了一个短篇,题名《猎帽记》”,原为“一位先生译载了一幅短篇,题名叫《猎帽记》”,两处异文。该页倒数第2行还有一处《猎帽记》,但第597页倒数第1行中的《猎帽记》原为“《猎虎记》”。究竟是“帽”是“虎”,要查当年的《小说月报》才可定下来。

第589页第5行 “对于”原为“关于”。

第589页倒数第5行 两处问号原为逗号,不可改用问号,这是陈述句。

第589页倒数第3行 “在不问及之例”的“例”原是“列”,为“手民之误”。

第589页倒数第2行 “标题字大小”,“大小”前原有“的”。

第590页第7行 “译过的”原为“译过如”,联系后文“等等之外”,“如”不该改为“的”。

第591页第1行 “好象不甚偕俗”原为“好像不甚谐俗”。“偕俗”不能组合为一个词,应为“谐俗”。

第591页倒数第8行 “奇遇”后原有“喜剧”。

第592页第4行 “万分对”原为“万分的对”。原句为李劼人口气。

第592页第6至第7行 “我收到后一拆看”原无,当系编者臆补。

第593页第1行 “秃笔一开”原为“秃笔一搁”。根据接下来的文字,应该是“秃笔一搁”。“恰恰”原为“恰”。

第593页第4行 “修改”原为“改修”。“改修”更接近李劼人的口气。

第593页倒数第9行 “言必信,行必果”原为“言不必信,行不必果”。这里是一句调侃,稍前有“天地间,最不能常的,实为人之行为和言语”。“民国”前原有“在”。

第593页倒数第7行 行尾法文单词后原有一个连字符。

第593页倒数第1行 “因为”原只是“因”。

第594页第2行 “作品”原为“作物”。“作物”、“创作物”,更合当时文人们说话之口气。

第594页第7行 “看自己的时间和兴会”原为“看时间和自己的兴会”,不应改动,原句是对的。

第594页第7至第8行 “畅快淋漓来个四大比,大比也好”原为“畅快淋漓来个四大比八大比”。改错了,改得不成一句话了。接下来就是“或者玲珑精致仅写两比”,这里“两比”当然就是“两小比”,与上面说的“四大比”和“八大比”是对应的。

第594页倒数第9行 “我更说不出”原为“我更做不出”,原“做”是对的。后面的宾语是“东西”,指“文章”,“做……东西”就是“写……文章”。

第595页第1行 “回省城”原为“回省”,补加一个“城”就不是当年的话了。

第595页第5行 “人”原为“同人”。这个“同人”不能改为“人”,因为李劼人说的是“开董事会”的“本单位”的人“纠举”他,改为“人”就莫名其妙了。

第595页第8行 “引疚辞去”的“疚”为原误,应改正为“咎”。

第595页倒数第9至第8行 这两行错得厉害。第9行末的句号要改正为逗号,下一句“在这等物价作殊死之战之时”为接上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用句号,并把“在”订正为“以”。

第595页倒数第4行 “虽然材料太多得不成名堂”后原为句号,改为逗号是不通的了。

第596页第7、第10行 两处“伙食”原为“火食”,不改为好。

第596页第7行 “每人得”原为“每人须得”,“须”不能删。

第596页倒数第5行 “今之万源县”原为括注。

第597页第11行 “冷辟”原为“冷僻”,改错了。

第597页倒数第11行 “半个月功夫”原为“半个月工夫”,不应该改,因为侧重说时间用“工夫”。

第597页倒数第5行 “龚古尔”原为“龚枯尔”,当年的人名地名译法没有统一,“龚枯尔”更有民国特色。“法国南部”原为“法南”。

第598页第2行 “吴文木”原为“吴木山”。

第598页第7行 “卓别林”原为“卓伯林”,原译人名更具民国特色。

第598页文末 “一九四三年”原为“中华民国三十二年”。

这篇译者序文后一个版本的文字改动,从《李劼人选集》的编印出版时间来看,不会出自李劼人之手,所以恢复《〈小东西〉改译后细说由来》的本来文本面目,是有必要的。

(四)李劼人1937年6月22日致舒新城一封书信释文的勘订

在李劼人书信的征集、整理方面,李劼人研究界做了很及时也很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是2009年9月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印行的《李劼人晚年书信集》。这本《李劼人晚年书信集》影印了一批李劼人书信手迹,极益于更进一步地释文和研究。这里只就1996年11月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印行的《李劼人研究》第213至216页一封李劼人书信释文作一些勘订,我所依据的李劼人该信的手迹载于1992年1月中华书局影印出版的《中华书局收藏现代名人书信手迹》一书中,所列页码为四川大学出版社《李劼人研究》的页码。

第213页倒数第7行 “未能成各者”,手迹为“未能成名者”。

第214页第6行 “去年年底”,手迹为“去年底”。

第214页第14行 “出面教书”,手迹为“出而教书”。

第214页倒数第7行 “故彼时刻大杰来”,手迹为“故彼时刘大杰来”。

第215页第10行 “每千字酬四元至七元”后手迹有“办法”。

第215页第12至第13行 “实属借贷性质”,“实”手迹为“究”。“究”与前面的“纵然”构成一个句式:“纵然能预支版税,究属借贷性质。”意思是哪怕能先领取预支的版税,到底还是属于借钱的性质。

第215页倒数第11行 “如此优厚”手迹为“如彼优厚”。

第215页倒数第8行 “培育之”手迹为“培养之”。

第215页倒数第2行 “翻筋斗”手迹为“翻觔斗”。“觔斗”的规范简体字写法是“斤斗”,“觔”是“斤”的异体字,异体字不能使用于规范文本。2005年十八卷本《鲁迅全集》中《一件小事》也误用了“觔斗”。

第215页倒数第1行 “便可寄沪”手迹为“便可以寄沪”。

第216页第5行 “参与卢山谈话”手迹为“参予庐山谈话”。名山“庐山”只有一种写法,“参予”也是不必改动的词汇。

第216页第6行 “更明”后空了一个字,这个字在手迹中是“瞭”,用规范简体字表达就是“更明了”。

第216页信末 “弟劼人顿首”在手迹中是“弟 李劼人顿首”。根据手迹上的内容,“并附上……容后寄上。”一句是信写完后的补笔,应放在写信人署名和写信时间之后,并且行前面空两个字。

李劼人书信手迹的整理,是一个大工程。如果有机会,可以把已经搜集到的李劼人书信手迹都清晰地影印出来,大家接力地辨识,最终弄出定本释文来。关于书信结集出版的排序,最近一二十年大多是依受信人为单位集束排在一起的。其实,《鲁迅全集》书信卷是更为经典的编排,已为研究界公认。因此,李劼人书信如出新的结集,建议每一封信作为一件作品,在把写信时间弄清楚后,一律按写信时序的先后来排列。

在这之前,公开刊布所有已经搜集到的李劼人书信手迹,也是一桩迫在眉睫的事。比如收录在《李劼人选集》第五卷中李劼人致张蓬舟的一封信,同时也收在上引的《李劼人研究》一书中,但是同一封信却出现了不少异文,就更说明了影印手迹公开发表以便研究性辨识的必要性。

李劼人的书信手迹,除了书法上草体行笔特点的不易辨识之外,不少典故也是释文的大障碍。比如《李劼人晚年书信集》正文第8页致魏时珍一信的末尾,该书释文留出方框之处就引用了《诗经》的诗句典故,书信的原句释文为“新春介寿,再抵掌奋谈可也”。“介寿”源自《诗经?豳风?七月》的“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以介眉寿”被略为“介寿”,“介”是求的意思,“眉寿”即长寿。李劼人致魏时珍这封信的末尾说的“新春介寿,再抵掌奋谈可也”,译为白话文就是:又一个春天来了,谨祝你老长寿;等天气转暖,我们再欢快地坐在一块儿促膝畅谈吧。

二、李劼人研究文章勘订

与李劼人著述文字一样属于李劼人文献的李劼人研究文章,因为年代久远之故,也有勘订的必要。好在民国时段关于李劼人的研究文章还不太多,勘订工程并不太繁重,这儿只勘订郭沫若和周太玄的各一篇研究文章。

(一)郭沫若《中国左拉之待望》勘订

人民文学出版社《郭沫若全集》没有收录的这篇《中国左拉之待望》,最初发表在1937年6月15日出版于上海的《中国文艺》第一卷第二期上。1980年7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印行的《李劼人选集》第一卷和1988年11月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印行的王锦厚等编的两卷本《郭沫若佚文集》先后收入。

下面仅对《李劼人选集》第一卷所收此文,据《中国文艺》初刊原件予以勘订,页码为《李劼人选集》第一卷的页码。

第2页第12行 “咋个这”的“咋”,原刊为“喒”。

第2页倒数第5行 “高唱着”原刊为“高举着”,《郭沫若佚文集》排为“高兴着”。可能仍是“高举着”符合原意。郭沫若是诗人,他这儿写的是学生们剪校长头上的辫子,“高举着凯歌”,这“凯歌”是象征的说法,其实就是剪刀,即文中的“剪子”。

第2页倒数第4行 “Aclle”原刊为“Acne”,Acne是英文“粉刺”,重新排字把小写字母n当成了两个小写l,也许是从原刊抄录的时候出的差错。

第3页第6行 “昨天说的小说”原刊后有一个逗号。

第5页第11行 “凭藉”应规范为“凭借”,规范简体字文本中不能出现繁体,“藉”读jiè时是“借”的繁体。

第7页倒数第6行 “评书”原刊为“平书”,不改为好。即便两个不同的词指的是一个艺种作品,也证明着这个艺种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可以写作“平书”。

第7页倒数第4行 “我是插班生”后原刊有一个逗号,现在漏掉了,使得句子糊在一起,读不通。

第8页倒数第4行 “第一页”原刊为“第一叶”,当时习惯用“叶”,同“页”,不必改。

第9页第6行 “颂词”原刊为“颂辞”。

第11页第7行 “宣傅”应为“宣传”,繁体“传”的字形像“傅”。

第11页第10行 “是个举人”原刊为“是一个举人”。

第11页倒数第1行 “索引”原刊为“索隐”、“还是”后有“请”字。

第13页第2行 “这到要”原刊为“这倒要”。“倒”是反倒的意思,误为到,就不通了。

第13页第10行 省略号前原刊有一个句号。这里引用李劼人的原著,李劼人很讲究标点符号用法的。

第14页第4行 “仅一次”后原刊有逗号。

第14页倒数第10行 “他太欺侮我了”中的“他”原刊为“你”,这里是端方对小邬的说话,当然是“你”,而不会是“他”。

第14页倒数第1行 “感着”原刊为“感觉着”。

能够一伸手就拿到刊有郭沫若《中国左拉之待望》的人,毕竟不会太多,这里逐一把勘订的异文逐一列出,会有点作用。此外,郭沫若这篇文章凡引用李劼人原著,都有所引文字原著所在的页码,也全被删去了。几处错字,尤其要订正。

(二)周太玄《〈好人家〉序》勘订

周太玄写于1944年12月25日的《〈好人家〉序》,最早发表于中华书局1947年2月初出版的李劼人《好人家》短篇小说集卷首,题为《周序》,署“周太玄”于序尾写作时间前。这则《周序》以《〈好人家〉序》为题转载于2008年3月巴蜀书社出版的《李劼人研究:2007》一书中,下面勘订页码即为该书页码。

第451页第2行 “沉坠”原为“淀坠”。

第451页第5行、第10行 两处“洄漩”原均为“洄旋”。

第451页倒数第7行 “如果”前原无逗号。

第451页倒数第1行 括注“《好人家小说集》”原无书名号,如果要补加书名号,只能把“好人家”放在书名号内。

第452页第13行 “《湖中旧画》”原无书名号,且误“画”为“话”,这里给订正了。

三、小 结

如本文开头所说,李劼人非常注意自己著述文字的准确无误。但是,很可惜,连李劼人开列出了勘误表的一些排印差错至今仍然存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四川本地的出版社等公开印行的新版李劼人著作中。举一个例子吧。1962年9月24日李劼人致张蓬舟的一封信中有《大波》第三部的一个勘误表,这个表格的第一处正误就是指出由当时作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牌社“作家出版社”印行的《大波》1962年6月改订本中第98页第6行第21字“多出一个‘当’字”。按理,这么明确的指示,挖去一个纸型上的字,是不太难的。但是,我们今天翻开1982年12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根据原作家出版社纸型重印的《大波》第三部,这“多出一个‘当’字”的一句仍然原样存在!这一句为“川籍军官却在无形之中当把他当成一个模范人物”,就在原来被李劼人标出的第98页第6行!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公开收入了含有李劼人《大波》第三部勘误表那封书信的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6月印行的《李劼人选集》第二卷下册,即《大波》第三、第四部的那一本上,这一处“多出一个‘当’字”的句子仍然完整保留在第1075页第4至第5行中!

自然,我自己在李劼人著述的勘订作业方面,也不是没有反省责任的。1987年11月我弄了一本《死水微澜》的汇校本,前不久我找出了排印原稿,才知道同几年前研究《死水微澜》修改的艾芦一样,我当年也不是使用的《死水微澜》1936年7月中华书局的原版本,而是拣懒用了当时随手可得的上海文艺出版社重排并收入了《死水微澜》的民国时段第二个十年的《中国新文学大系》的本子。

最近重读李劼人《死水微澜》初版问世不久后的书信,知道这个民国年间的老版本也有一些排字差错,可惜他列出的勘误表没有被保留下来。看来,对于这部十五万字左右的文学名著,我们还有必要细细进行文本上的勘订。如果弄到了《死水微澜》的民国初版本,我将重操旧业,弄出一部完全可以信任的汇校本出来,供研究供阅读。

据悉马上要推出《李劼人全集》,希望李劼人故乡的学者通力合作弄出一套勘订无误的李劼人著述全编来。一些被李劼人改写过的他的更早些时候的著述,先后的文本应该都是李劼人的文化遗存,像《巴金全集》一样,可以作为附录印在改写后的著述之尾,以供研究者对比着阅读参考。

同类推荐
  • 红色圣地上的呼啸声

    红色圣地上的呼啸声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20世纪初刘志丹、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西北地区创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但是“左”倾机会主义者却将他们以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关进了监狱。同时,又牵连了军队营以上、地方县以上许多中高级干部被逮捕,其中200多名被活埋和杀害。就在这十分危险、千钧一发的关键时期,毛泽东和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及时纠正了陕北的错误肃反,挽救了陕北危局。
  • 大轰炸 昆明血海记忆

    大轰炸 昆明血海记忆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叶,发生了一件令我终生难忘的事情。一个偶然又偶合的际遇,不可思议地触碰到尘封岁月中那神秘的暗道机关,历史沉重的幕布,唰一下在我眼前猛地拉开,貌似沉睡但仍悄悄流淌着的苦难长河,顿如火山爆发,狂浪汹涌。惨烈,严酷,血腥……飕飕扑面而来。我记得很清楚,那是1955年初春的一天,当时,我正读小学五年级。和所有同龄的男孩子一样,春风一起,我们最疯魔、最快乐、最魂牵梦萦的游戏,便是放风筝。我所居住的青云街老宅毗邻翠湖,一到放学时间,大伙便涌向翠湖边各显神通。
  • 人物不打折扣

    人物不打折扣

    《人物不打折扣》收录了老舍先生描写人物的多篇经典散文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这些作品用有声有色、生动活泼的语言,刻画了当时一些人物的形象,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将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及各种人物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在一起。让人在历史和现实之中品味生活人生百态。
  • 藕花深处金石韵:李清照和她的艺术世界

    藕花深处金石韵:李清照和她的艺术世界

    李清照的词之所以能够成为宋词中的一朵奇葩,这与她的生活和经历息息相关。跟着作者的文字,再见女中李易安的当行本色,领略其幽雅风骨,痴人雅趣。透过千年的烟雨,再见易安的当行本色。本书共分为八章,作者透过千年的烟雨,从李清照的生平发展以及词的发展演变来审视李清照的词和她的艺术世界。
  • 冲动的青春——泪水飞扬

    冲动的青春——泪水飞扬

    《冲动的青春——泪水飞扬》描绘了主人公短暂而曲折的一生,是一部关于诗歌与死亡的个性传记,也是一曲年轻的理想被残酷的现实挫败的时代挽歌。
热门推荐
  • 流落三生

    流落三生

    自出生就被冠上妖孽之名,被神族尊者收养,得到庇护,她只想陪伴在尊者身边,但却只能流落人间。在人间却遇到了值得自己付出一切的人,却在最后一刻才认清自己的感情。为了最爱的人发了疯,要将这世间毁天灭地。
  • 不想躲过桃花劫

    不想躲过桃花劫

    彼时是一场网友聚会。陌生的包厢,暧昧的灯火,各色男人和女人,矫情肆意的喧哗。许子诺安静地坐在一隅。邻近的女子,看她腕上套着一串粉色水晶手链凑过脸来搭讪:“是粉晶吧?好漂亮。”子诺笑,故作神秘晃晃手腕:“是啊,招桃花运的。”女子露出夸张的惊讶,也许这份坦诚确实惊着她了,但她却忘了分贝地吐出一句话:“不会吧?你这么漂亮,会没有桃花运?”一时四座被这高音所惊,一些目光探究似地投射过来,子诺窘迫地红了脸。
  • 余生与你共终老

    余生与你共终老

    回到老家,她立马听说横刀夺爱的小三惨死,前男友再一次纠缠自己,柔情攻势,甜蜜陷阱,破镜能否重圆?上司的追求,前男友的执念,她该如何取舍?好友的惨死,无端的车祸,私生女的身份被曝光,厄运再一次降临在她身上。当闺蜜变成了情敌,她是斩断孽缘,还是让闺蜜知难而退?
  • 韩娱之炽爱

    韩娱之炽爱

    2014年的夏天,李珂遇见金孝渊,开启了他们俩疯狂的炽爱之旅
  • 过桥

    过桥

    上面坡的杏花去看望下面坡生产的妹妹桃花,过鹅毛河时,遇到了蹲在那里专等自己的邻居春桥。这是一个八月天,离收割还有段时间。地里的庄稼黑压压的,似乎摽足了劲儿,要再往高往结实长一截,这种日子说忙也忙,说消闲也消闲,忙其实也帮不了庄稼什么忙。心气儿盛的人整天猫在地里,这边转转,那边看看,满脸焦躁又满脸期待,似乎那才是自己真正要待产的媳妇。昨天在被窝里,争强就问杏花桃花是不是这两天生?要是,她应该去,反正地里也用不着她什么了。一早,下面坡就有人传过话来,说桃花生了,后半夜临明生的。传话人是那边的一个货郎,不开车,不推车,挑个担子就过了河。
  • 超神直播间

    超神直播间

    喜欢上网看直播的张小乐,意外得到了‘超神直播间’的内测权限,然后犯二的张小乐,直接在用户等级上调至为最高的‘鸿蒙神’。一瞬间成为最牛直播粉丝,引各大主播跪舔!但更主要的是,这个直播间大部分直播内容为以下几种。【户外直播】:赤炎老祖屠龙记,全程高清直播。【畅谈天地】:江道长老浅谈如何在苛刻条件环境下完成筑基。【才子佳人】:东荒十艳之柳慕颜仙子,献广陵绝曲。叮咚!有仙家打赏仙石给予主播,伴随超级大宝箱,各位粉丝快来抢啊。这还是人界直播间,往后还有仙界,神界,同时从直播间获得的东西……都能出现在现实中!
  • 强占腹黑总裁

    强占腹黑总裁

    长不过执念,短不过善变——题记她是被捧在手心的局长千金,十六岁那年,被一个叫夏梓修的男人甩了,她发誓要把他从脑子里挖的干干净净!再见,她是市中心警察局的半吊子警花,他是黑了A市半边天的“赤门”老大。“听说你把我忘了?”他揽住她,语气意味阑珊。“恩,渣都不剩。”“忘得好。”他鼓起掌,悠悠道,“那之前大厦抢劫的,放火烧停车场的,夜店贩毒的……”“你有线索?”“诶,可惜你把我忘了……”“大哥,纯粹玩笑啊您别较真。”可他确实较了真,用实际行动让她回忆起过往的种种种种,怎么激情怎么来!“以后,这是你们大嫂,吃不能比美国总统差,穿不能逊色于英国女王,有事没事还要抓几个流氓地痞,小盗毛.贼让你们大嫂提高点业绩。”他把她宠上了天,好似他们之间没有十年的空白。待他被拉出水面,独自面对几辆警车,她还是不得已用枪指他:“你倒卖军火,走私贩毒,杀人放火,十恶不——”“那你还要不要和我在一起?”“……要。”他轻笑:“那就来我身边,从现在起,一人不让我们在一起,我就黑一人,十人不让,我就黑一群,所有人都不让,我就黑了全世界!”
  • 盘庚迁都

    盘庚迁都

    商朝第十九个王阳甲死后,其弟盘庚继位。为了摆脱混乱局面,巩固奴隶制国家的政权,盘庚决定把国都迁到殷(今河南安阳)。虽然这个决定遭到了一部分大奴隶主和贵族的强烈反对,但盘庚最终冲破了大奴隶主贵族的种种阻拦,成功迁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盘庚迁都”。
  • 萌系相公

    萌系相公

    别人家的娘子是相夫教子,明梳却是在教夫教子。别人都说红叶斋的女主人风光无限,只有明梳知道她是在为人做牛做马。终于有一天她受够了跑去找她家相公,却看见自家相公一手拄剑很严肃的对她说:“其实,我是一个杀手。”明梳凌乱了,世上怎么会有这么萌的杀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田园无小事

    田园无小事

    想她李筱筱一个娇滴滴的黄花大闺女,在现代赚赚钱、旅旅游,最重要的是可以到处品尝最爱的美食。可是为毛、为毛只是爬个山而已,只是不小心扭了脚而已,为什么会掉下水潭;掉下水潭就算了,为什么会穿越;穿越就算了,为什么会穿越成一个已婚农妇,最最崩溃的还是她.她.她还有一个两岁的嗷嗷待哺的便宜儿子,她要晕了。一间还算过的去的泥房,一家十多口人住在一起,一盆如洗,个个被饿的面黄肌瘦。什么!大嫂要来拿东西,二嫂要来占便宜,包子老公听之任之,尼玛!真当老娘是吃素的,看我如何斗婆婆,戏大嫂,惩二嫂,教训小姑,调教老公,培养包子,用美食发家致富笑傲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