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01300000001

第1章 瓜仙(1)

高大的柿子树下,十余个粗汉正在休息。

七月三日—

白天。梅雨刚过,晴空万里,阳光灿烂。

粗汉们是为躲避烈日来到树下歇息的。

柿子树实在是大。两个成人伸长了手还不能合抱。树枝伸向四方,枝叶下有一大片树荫。树荫下面,有几匹马,驮着装满瓜的筐子。

这里是从大和途经宇治到京城去的大道。粗汉们看来是赶着驮瓜的马,由大和进京的。途中,他们在这柿子树下暂避暑热。

阳光猛烈得几乎要将马背上的瓜煮熟似的。

粗汉们各自捧瓜在手,美美地吃着。瓜的爽甜随风飘散。

在同一棵柿子树下,源博雅坐在折叠凳上,不以为意地望着粗汉们啃瓜的情景。在他的脚旁,放着装水的竹筒。

博雅是在自长谷寺归来的途中。他送圣上抄写的《心经》到寺里,归途中停下牛车,在树荫下避暑纳凉。

仆人三名。随从两名。算上博雅,他们一行共六人。

仆人徒步,随从骑马。各自驻足下马,到树荫下休息。

“咳,为圣上送东西也不轻松啊。”

“这是第二趟了。”

两名随从在一旁闲聊,博雅这边也能听见。

近来圣上兴之所至,抄写起《心经》来,并将抄经送往各处寺院。

许多人都受过指派,至于博雅,则如随从所说,这次是第二次。

第一次是十天前,去的是药师寺。

“最近京城里怪事接连不断,圣上抄经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不,圣上抄经是在怪事出现之前。抄经和怪事是两回事。”

“不过,怪事频频,倒是真的。”

“噢。”

“好像说民部①的大夫藤原赖清大人的女仆也出了怪事吧?”

“这事是昨晚我在长谷寺告诉你的嘛。”

“对对,是你说的。”

“说是最近有个住在西京的人,三天前的晚上,在应天门用弓箭射下一块发出绿光的玉石。”

“哦……”

他们说着这样一件事。这件事也传到了博雅的耳朵里。

民部省的藤原赖清的女仆遇到怪事,经过是这样的:

这位藤原赖清,曾是斋院的杂务总管。他多年来出任斋院的杂务总管,事必躬亲,但有一次得咎于斋院,返回自己的领地木幡,在那里禁闭。

木幡处于自京城前往宇治的大道途中。

赖清有一个女仆,叫作参川嫂,娘家在京城。

主人赖清回木幡去了,这女仆便得了空闲,也回了娘家。可是,约七天前,赖清派了一个男杂役来找她。

“一直住在木幡的大人忽然有急事,转到这个地方了。因为人手不足,你是否可以到那里去,在大人身边照应呢?”男杂役这样说。

女仆虽然带着个五岁的孩子,但立即抱上孩子,前往指定的地方。

到那里一看,所说的那个家里只有赖清的妻子在,她和蔼地接了女仆进去。

“你来得正好。”

赖清的妻子说,赖清不巧出门去了,家里只有自己一人。要做的事太多了,你可得帮忙呀。

女仆和主人的妻子一起大扫除、染布、浆洗,忙碌的两天一下子就过去了。但是,主人赖清却没有要过来的迹象。

“此刻大人还在木幡呢。有劳你去跟他说,这边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请大人和各位搬到这个家里来吧。”

既然主人的妻子这样吩咐,女仆便将孩子留在那个家里,自己匆匆赶往木幡。

到了主人的家,见到以前一起做事的杂工和女仆,赖清也在那里。

匆匆忙忙和熟人打过招呼,女仆便向赖清转达了他妻子的话。

可是,听了她的话,赖清却显得很惊讶。

“你说什么呀?”赖清说道,“我从没有搬到过你说的那个家,也没有那样的打算。好不容易解除了禁闭,正筹划返回原来的住处呢。”

他说,正是为此,才把原来的女仆和勤杂工召集到木幡的这个家。

“我还派人到你那里去了,结果你家里人说,你已经被我叫走了。我正想是谁这么机灵,马上就通知你我已被解除禁闭。可是等了两天都不见你的人,正担心着呢。此前你究竟上哪儿去了?”

听主人一说,女仆大吃一惊。她如此这般地赶紧汇报了整件事。

“奇怪。要说我的妻子,一直就在木幡这个家—现在还在嘛。”

赖清向屋里喊了一声,理应在另一个地方的主人妻子竟从屋里走出来。

“哟,好久不见了。你终于来了呀。”

主人的妻子向女仆打招呼。

女仆已经是惊慌失措了。莫非被鬼骗了?

五岁的孩子,还留在那个家里。如果那边的主人妻子是鬼变的,孩子岂非会被鬼生啖?

众人立即提心吊胆地赶往女仆所说的地方,却只见一道半坍的围墙里,有所荒废的房子,屋内空无一人。

在杂草疯长的庭院里,只有女仆的孩子在放声大哭。

这件事就发生在五天前。

西京的某人,看见了应天门上发光的东西,则发生在三天前。

西京的那位,是一位武士。

武士的母亲因病卧床,已有很长时间,但竟在三天前的晚上,忽然表示想见弟弟一面。

她所说的弟弟,并非她自己的弟弟,而是武士的弟弟,即母亲的次子。

这位次子是个僧人,在比山。但此时正来京办事,住在三条京极附近,应该是寄宿在僧舍。

“帮我把那孩子叫来吧。”

即便不是去比山,三条京极也是相当远的地方。加上已是夜半三更,下人们都已回家了。那地方不是孤身一人能去的。

“明早派人去叫他吧。”

“我这条命已熬不过一个晚上了。今晚我好歹得见上他一面啊。”

这位武士实在受不了母亲如此悲切的恳求。

“明白了。既然如此,半夜就算不了什么了。豁出命也要把弟弟叫回来。”

身为兄长的武士,带上三支箭独自上路,从内野穿过。

细小的月亮难觅踪迹。天上浓云密布,四周几乎漆黑一团,令人毛骨悚然。

途中,须从应天门和会昌门之间通过。

战战兢兢地走过那个地方,终于抵达师僧的僧房。

叫醒师僧一问,才知道弟弟已于今天早上返回了比山。

再去比山,就实在是不可能的事了。

武士返回老母亲在等待着的家,中途再次路过应天门和会昌门之间的地方。

与第一次相比,走第二次更加可怕。

通过的时候,偶尔一抬头,看见应天门上竟有什么东西发出青光。

啾!啾!

听见老鼠的叫声,然后有笑声从头顶上方传下来。

武士强忍着惊呼的本能,走过了那个地方,但身后那鼠叫声却跟随而来。

啾!啾!

如果加快脚步,那追随而来的声音也变快。

他拔脚狂奔起来。然而,那鼠叫声也步步紧跟,如影随形。

一不留神,已经跑到五条堀川附近。

身后已听不见鼠叫声。武士心想,终于摆脱它了吧。

武士松了一口气。正要迈步向前,却见前方浮现出一团青光,“啾!啾!”的鼠叫声清晰可闻。

“呀!”

武士发声喊,拉弓放箭。眼看着利箭不偏不倚正要命中那团青光时,那团青光却“啪”地消失了,一阵哄笑声回荡在夜空……

接近黎明时分,武士终于回到自己家里。他发起高烧,躺倒在母亲身边。

儿子的意外变化吓了母亲一大跳,母亲反倒病愈了,好歹能够行动。这回变成了儿子病卧在床,由老母亲看护着他。

博雅的随从们在谈论的就是这么一件事。

像两名随从说的那样,京城近来似乎发生了许多莫名其妙的事。

“回去之后,拜访一下晴明吧。”

“不行不行……”

就在博雅自言自语地说出声时,一旁响起了一个声音。

循声望去,只见一位不知从何而来的白发苍髯的老翁,正站在吃瓜的汉子们跟前唠叨。

“哎哎,那瓜也给我一块吧。”

老翁身披破旧的麻布衣,腰间系紧带子,脚穿平底木屐,左手扶杖。

他白发蓬乱,夹衣敞开着,右手摇着破扇子扇凉。

“嘿嘿,这个可给不得。”

一个粗汉边吃瓜边说道。

“咳,热成这样子,口干啊。太想吃瓜了,掰一块给我行吗?”

“这些瓜不是我们的东西,我们也愿意分给你一块半块的,可这是往京城送的,我们可不敢拿它送人。”

“可是,你们现在不是随便吃着吗?”

“就因为我们干这活儿,要瓜的人看在这个分上,才让我们这样。”

汉子们依然不理会他的请求。

大和是瓜的产地,每到瓜熟时节,往京城运瓜的人大多走这条路。

“哦,既然如此,给瓜子也行。可以把瓜子给我吗?”

顺着老翁所指望去,汉子们脚下落下了难以计数的瓜子,是他们吃瓜时吐出来的。

“瓜子可以呀。你都拿走吧……”

“不,我只要一颗。”

老翁弯下腰,从地上捡起一颗瓜子。

他走出一两步,站住,用拐杖戳着地面。

博雅想,他要干什么?只见老翁往用拐杖挖出的小洞里丢下瓜子,盖上刚挖出的浮土,掩埋了小洞。

老翁又向博雅转过身来,说道:

“不好意思,您的水可以给我一点吗?”

博雅拿过自己脚旁的竹筒,递给老翁。

“啊,真是不好意思。”

老翁将扇子收入怀中,欢喜地低声道谢。他接过竹筒,往覆盖的泥土上倒了几滴水。

博雅的仆人和粗汉们都被老翁吸引住了,众人盯着老翁的一双手,看他要做什么。

老翁将竹筒还给博雅。

“现在—”

老翁双眼闭合,面露微笑,口中念念有词。

念完咒,他又睁开眼睛,取出扇子,开始给埋了瓜子的泥土扇凉。

“有生命的话,就长出来吧;有心愿的话,就实现它吧……”他这样念道。

于是—

“快看,动了!”

大家注视着的土层表面,似乎微微动了。

“快看,出来啦!”

老翁说着,果见嫩绿的瓜秧破土而出。

“哇!”众人异口同声地惊呼起来。

老翁又说了:“看呀,长高啦,长高啦……”

嫩芽迅速生长,茎贴着地面,叶子长得又大又多。

“好嘞,继续长,继续长。看呀,开始结瓜了。”

眼看着茎部结出了小小的果实,长大起来。

“嗨,再长大点,甜一点……”

果如老翁所说,瓜长得滚圆,成熟了,开始散发出瓜熟的芳香。

“正是好吃的时候。”

老翁用手揪下一个瓜,美美地吃了起来。

“哎,大家也来吃吧!想吃多少吃多少啊!”

老翁话音刚落,连博雅的仆人也动手揪了瓜,大嚼起来。

“您也吃吧?就作为答谢您的水啦。”老翁向博雅招呼道。

“不用了,我已经喝了不少水。”博雅婉拒。

这一切是真的吗?

博雅带着这样的疑问,扫视着吃瓜的仆人、随从、老翁。

不可能有这种事吧……

不可能的事却发生了,这岂不是施了幻术?就像晴明常干的那样,大家吃的瓜,就是他用纸片之类的东西剪成的。

可是,仆人们吃得满嘴淌甜汁,两颊鼓胀。怎么看也不像是幻术。

“怎么样?都来吃瓜吧!”

等老翁向围观者和过路人发了话,甜甜的瓜转眼间就没有了。

这时候—

“不得了啦,马背上驮的瓜没有啦!”一个粗汉惊呼道。

博雅朝声音发出的方向望去,千真万确,马背上驮的筐子里,瓜全都消失无踪了。

“哎呀,那老头不见了!”又有一个粗汉喊叫起来。

包括博雅在内,在场的人都睁大眼睛四下寻找那老翁。但是,他已经无影无踪。

牛车在烈日下前行。

博雅腰部感受着牛车碾过地面的震动,心里想着刚才的事。

那老头实在是怪。一定是使用了某种法术。

回去马上找晴明,告诉他这件事……他心里想着。

这时,牛车停住了。

“怎么了?”博雅问外面的人。

“刚才种瓜的老头,说有话要对博雅大人说。”

外面传来随从的声音。

掀起车帘一看,那位老翁含笑站在一旁。他右手扶杖,左手托一只瓜。

“是博雅大人吧?”老翁说道。

“正是。”博雅情不自禁地点点头。

“您打算今天晚上到安倍晴明家,对吧?”

这种事,他怎么能知道呢?

没错,刚才自己在车里是这么想的,但那是在头脑里发生的事啊。或许是不经意之间自言自语说了出来,被他听去了?

不等博雅回答,老翁又道:

“您去了,请捎带个话:堀川的老头,今天晚上要去见他。”

“今晚?”

“我要带两支牢房的竹筒过去,拜托他关照一下啦。”

“牢房?”

“你这么说他就会明白了。”

博雅不明白老翁说的话。

“这是给晴明大人的礼物。”

老翁一扬手,将手里的瓜抛过来。

博雅双手接住了瓜。这个瓜颇有些分量。触感很重,丝毫没有幻术之感。

博雅只是打量了一下手中的瓜,再抬头时,那老翁已无影无踪。只有七月的阳光照着干涸的地面,白晃晃的。

“哎,晴明,事情大概就是这样啦。”

博雅说着,这是安倍晴明在土御门大路的家。

梅雨期里吸收了充足水分的草木,在庭院里长得枝繁叶茂。

庭院最先给人的印象,是完全不加修整。

有一棵橘树紧挨着房檐。那边的松树缠绕着藤蔓,这边的树下,开绿色花的露草,尚未开花的黄花龙芽,花已落尽、叶片阔大的银线草,蝴蝶花—诸如此类的杂草这里一丛、那里一簇。

夜色之中,这些草将发酵似的气味散发到空气中。白天的热浪减退之后,杂草的气息扑面而来。

在向着庭院的廊内,博雅和晴明相对而坐。

二人之间放了一个盘子,上面搁着一个装酒的酒瓶,两只装满了酒的杯子。酒是博雅弄到的。

盘子旁放着博雅白天得自那个怪老翁的瓜。

廊内的灯盏里只点着一朵灯火。夏虫围着灯火飞舞,灯盏旁不远的地方,有一两只飞蛾停在上面不动。

“噢。”

晴明用他白皙纤细的右手拿起酒杯,端到唇边,轻嘘一口气。

他呷一口酒,仿佛用唇吸入吹过清酒表面的轻风。

安倍晴明—一位阴阳师。

“怎么样,晴明?记得这么一个老头吗?”博雅问道。

“他说是‘堀川的老头’?”

晴明自言自语着,把酒杯放回盘子上。

“有这个人吗?”

“有……”

“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嘿,别急嘛,博雅。有那么多事要回忆起来,我一下子可说不全。”

“哦。”博雅伸手拿起自己的酒杯,送到嘴边。

“那位老人嘛……”晴明看着博雅说,“他使用了殖瓜之术吧。”

“殖瓜之术?”

“就是下种、长瓜的法术啦。”

“就这样的叫法?”

“大唐的道士经常运用这样的法术。”

“这一手可不得了啊。”

“呵呵。”博雅这么一说,晴明微微一笑。

同类推荐
  • 忧伤的时候,到厨房去

    忧伤的时候,到厨房去

    她与丈夫的疏离与捆绑,她和母亲的仇恨和捆绑,他丧妻后的心碎与无措。纽约、巴黎、伊斯坦布尔,三场挫败,三个厨房,一曲舒芙蕾之歌。
  • 麻辣Lady

    麻辣Lady

    曾经以为自己是百毒不侵的麻辣女子——陈辣椒,居然被骆钦玩了一场不告而别的悲情游戏。这个巨大变故让她一下子成了自己最鄙视的怨妇模样,而无法恢复“麻辣”的真面目。好在有“情场失意赌场得意”这样永恒不变的真理,辣椒姑娘的事业风调雨顺、蒸蒸日上,几年时间便在广告公司里混得了“大姐大” 的名号。随后又在姨妈不断安排的相亲过程中偶遇了年轻有为的罗成,本以为终于可以好好“风骚”一把,却不断造化弄人,麻辣女子也遭事业牵连,加上已经消失许久的老爸不知趣地前来添乱、骆钦神秘出现再度撩拨心弦,好戏一台接一台,陷阱一个连一个,生活一刹那乱成了一锅粥,且看麻辣女子如何接招,化险为夷吧!
  • 北京户口

    北京户口

    本书选入了作家王昕朋2011—2012年在《星火》发表的中篇小说《北京户口》、《红豆》发表的中篇小说《胡老板进京》、《刘大胖进京》。《北京户口》先后被《中华文学选刊》、《红旗文摘》转载。《胡老板进京》被《北京作家》转载。《北京户口》关注生活在北京的农民工后代的生存身份认同问题,因为没有户口,学习成绩再好也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小说发表后曾产生较大反响。《胡老板进京》写的是外地老板进京跑项目、拉关系,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腐败问题,符合中央正在整治的“四风”问题的主题。
  • 孤岛之鬼

    孤岛之鬼

    故事从一段畸型的三角恋开始,医科学生诸户道雄是同性恋,他爱上“我”,“我”并不感到不快。大学毕业后,我到商会上班,在那儿认识了十八岁的木崎初代,并与她相恋。木崎的本姓是樋口,幼年时被父母遗弃,之后被木崎夫妻认养。奇怪的是爱“我”不成的诸户,却向初代求婚。不久,初代在一个密闭的室内被刺身亡。“我”请业余侦探深山木幸吉调查事件真相。案情稍有进展之际深山木在海水浴场被刺身亡。故事的前半部分是本格推理,当杀人凶手浮出水面后,作者笔锋一转,进入另一个复杂怪奇的惊险世界。虽然结构前后不统一,却充满了“乱步趣味”。
  • 物种起源

    物种起源

    影响人类发展进程的划时代著作,震撼世界的十本书之一,本书还是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经典著作,1985年被美国《生活》杂志评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图书。
热门推荐
  • 桃病虫防治原色图谱

    桃病虫防治原色图谱

    全书分为5个章节,分别为:果树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桃树虫害的识别与防治、桃树病害的识别与防治、主要天敌的识别与利用,农药使用规则。囊括了桃树病虫害79种,其中病害29种,虫害40种,天敌10种。书中彩图164幅,所列病虫病原尽可能按新的分类系统核实订正学名。
  • “永不谢幕的悲喜剧”:莎士比亚

    “永不谢幕的悲喜剧”:莎士比亚

    本书是人物传记读物。作者以生动的笔触,记述了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的一生。莎士比亚是商人的儿子,从小就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和表演。在牧师布莱尔的引导下,他步入了文学的殿堂,成为一位剧作家、诗人。他一生中先后创作了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三十多部戏剧作品和一百多首诗。他的作品情节生动曲折,语言优美精炼,内涵深刻,反映了社会矛盾和人文主义者的思想,对欧洲及世界戏剧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 一品庶女要翻身

    一品庶女要翻身

    她本是21世纪绝色神偷,亚州赌霸,身怀绝技,容色夺目,只因出了那么一点小小的“意外”,轮为穿越大军中的一员,很悲催的穿成豪门庶女,死爹死娘死爷爷的她,在府中众人的打压之下,将如何绽放光茫,锋芒展露!
  • 法治社会(“科学与文化”系列科普图书)

    法治社会(“科学与文化”系列科普图书)

    我们生活在一个法治的社会里,法治社会让我们更好的生活学习。本书将为你介绍法制生活。
  • 如何掌控生命中的25个关键问题

    如何掌控生命中的25个关键问题

    生活中,许多人成天忙碌着,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忙,日复一日,生命便成了一团理不清头绪的乱麻,于是深感疲惫与被动。本书通过对人生诸多问题进行深入梳理,结合典型的事例对其作了深入的剖析,引领读者参悟人生智慧,把握生命的关键,摆脱茫然的生存状态,从而主宰自我命运,创造成功人生。
  • 无题李商

    无题李商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秋声集

    秋声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21世纪资本新论

    21世纪资本新论

    以欧美为代表的全球经济正陷入破产和革命的前奏,《资本论》必须进行新的科学革命,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对此进行了深度的解读,切中要害,直指本质。本书通过对《21世纪资本论》的进一步引申和解读,给出了解决方案,认为资本在21世纪有两层含义:其一,用货币资本推动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和构建消费生产的平衡性;其二,用人本资本、消费资本构建共产、共享的人类美好家园,其实质是人学的复兴和回归。只有以人本资本、消费资本来指导货币资本发展,人类的物质文明才能具有生命力、延续性、革新化。
  • 星际反穿之女帝

    星际反穿之女帝

    帅气优雅的沈离洛上辈子在宫廷里呆够了,受够了阴谋诡计,这辈子她只想当个安静的美少女。奈何渣男渣女找上门,她熟练运用反怼技能。不怂,就是刚。男友:你尽管浪,事我来扛。你的女帝携带重生穿越光环已上线。
  • 冒牌爱神

    冒牌爱神

    万籁俱寂的夜。打更的更夫睁着惺忪的眼,把手上的梆子敲了三声,又敲了三声小锣。他想着快些把差使做完,好回家休息,丝毫没发觉一条人影从他的身旁一闪而过。只感到身边凉飕飕的,打了个哆嗦,复又不在意的往城东方向打点子去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