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07200000001

第1章 前言(1)

朱依真,号小岑,生卒年不详,清广西临桂人,乾嘉间粤西(今属广西)诗坛上的重要诗人。“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袁枚晚年至粤西,常与朱依真唱和,推之为“粤西诗人之冠”[1]。有诗集《九芝草堂诗存》、词集《纪年词》、杂剧《人间世》、《分绿窗》等,但仅见其诗集传世。

一、宦门子弟布衣终身——朱依真的生平

朱依真出生在官宦家庭。其父朱若炳乾隆二年进士,官至南昌府知府、江苏粮储道。着有《火余诗》、《补闲词》二卷。大伯父朱若烜以监生授江西新建县县丞,累摄南丰等县事,有政声。二伯父朱若熜丁卯举于乡,当地名士。伯兄朱依程为府学廪膳生,着有《耐寒词》。仲兄朱依韩为乾隆三十九年举人,镶蓝旗官学教习,着有《秋岑诗草》。[2]朱依真在父辈及兄长的影响下,“髻龄即嗜声律,…于十七史,丹铅数过,诗格亦日高”[3],“小岑之学,自六经诸子下及百工技艺,……各诣其极”[4]。但其思想、性格有迥异于父兄之处,即“幼立志不为科举业”[5],“狷性狭中,冷面隔俗,不乐进取,以布衣终身”[6]。朱依真不为仕进,却以其渊博学识和赤子之心热衷家乡的文化事业。嘉庆五年,广西巡抚谢启昆开志局,朱依真为《通志》分纂;嘉庆三年至七年,朱依真与安徽桐城胡虔总纂《临桂县志》。

朱依真一生交游较广。当他因父、兄早卒,家道中落,生活窘困时,其好友李秉礼倾情相恤,“每为之营致生业,图升斗以养母”[7]。朱依真诗集《九芝草堂诗存》也正是由于李秉礼的鼎力资助,才得以在道光二年刊刻于世。朱依真的另一挚友黄东昀,少受业于浙派诗人杭世骏,诗、古文皆有渊源。着有《南溪诗草》。朱依真与黄东昀作诗皆“以唐宋为则”,曾结诗社于桂林隐山,互相唱和,共同的艺术追求使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朱依真与“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袁枚也有深交。乾隆四十九年,袁枚第二次来广西,与许多诗人亲密交往,特别欣赏朱依真的诗才,常与之唱和,推之为“粤西诗人之冠”。朱依真亦云“海内为词章,心服袁与蒋”(朱依真《题蒋湘雪诗册后》)。《三管诗话》载有一则袁枚、李松圃、朱小岑联句咏钟馗画像佚事:“袁简斋重游桂林,主李松圃比部家。有持钟馗画像求售者,作捧一大钱睥睨状。袁曰:‘此画命意甚奇,不可无诗。’相与联句。李首唱云:‘老钟何事把钱看?’袁续云:‘进士从无捐纳班。’久之,尚无继响。时朱小岑在座,摇笔立就二语,云:‘我为老钟参一解,功名容易发财难!’次日传诵遂遍。”[15]袁枚七十大寿时,朱依真赋诗《寄寿随园先生七十》以示庆贺,并表达自己对前辈的仰慕之情。朱依真结交的士人,还有刘映棻、冷昭、汪修德、朱文震、胡德琳、李南涧、李宪乔、李怀民、蒲铣、吴嵩梁、李宗瀚等。

二、杂家观点隐逸心态——朱依真的思想

读书——科举——入仕,是封建时代科举制度建立以后一般读书人共同遵循的道路,把成就抱负与入仕联系起来,也几乎是所有读书人的理想。朱依真生当乾隆盛世,其布衣心境的冷峻与众人的热衷进取,构成一道时代色调的反差景象。正如其《闲居感事》诗云:“闭户宁分雨旧新,频来瓦雀号佳宾。门前纵设漫天网,不是寻常逐热人。”诗人不追逐仕途的淡泊心境历历可辨。

朱依真的布衣心态,与中国古代隐逸风尚和清中叶的社会状况有密切关系。相传在唐尧时代,就有拒绝禅替尧位的隐士巢父和许由。春秋末至战国,开始把隐逸从个人行为上升到普遍的人生信念。从汉至宋,尚隐之风从未停息。明清易代之际,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为代表,或积极从事反清斗争,或以遗民自居,不仕新朝,甘愿老死山林泉石。清中叶乾隆盛世,其浓厚的文化专制主义色彩更甚。与此同时,以清前、中期商业的繁荣为背景,乾嘉之际大僚养士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令人瞩目。商业的自由精神也在逐渐改变士人传统理念。他们在经济上不专恃于科举、皇权,可通过寄食于热心艺文的富商大吏之门,恃其诗书画等方面的一技之长被礼遇为上宾,与主人一起从事吟社等活动,或者将自己的创作直接投入市场来解决生计。

朱依真宁困穷而不求仕,除上述历史和现实的因素,更有其保持心理平衡的思想支柱。他的思想特点,表现为杂取多家。其中主要是儒家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道德观,道家解脱羁绊、自由至上的人生观,佛家身心皆空、苦行涅盘的修行观。

朱依真早年丧父,兄长亦先他而去,“小岑孤孑零落,生意索然,益无以为家”[9]。“瓶盎屡告乏,妻孥颇号饥”(朱依真《岁杪病中读杭大宗〈小除简何监州〉诗,戏用其韵简南溪》)是他贫困生活的真实写照。但贫不足以挫其志,“方头少媚骨,冻饿亦其宜”(同前诗)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甘守贫困的独立人格。“痴儿学写宜春竟,弱女初裁彩胜成。贫里莫嫌无节物,比邻丁壮尽从征”(朱依真《岁朝雨中作》)表现了他对贫困生活的乐观态度。“虚名多累吾弗取,庚桑愿学东周聃”(朱依真《家镜云弟见和参字韵诗并题拙画,因叠前韵奉答》)、“愿学东臯子,结庐田野闲”(朱依真《东郊》)则表现他蔑视富贵功名,渴望高蹈隐逸的道家思想。朱依真喜游佛寺、投宿禅房,并写下不少与佛寺有关的诗作。从其具有禅味的诗句,如“不知风动缘心动,细认秋坛无影旛”(《光孝寺》)、“老僧闭户习禅静,疑是小儿羊鹿机”(《光孝寺》)、“勘破羊鹿机,知具龙象力”(《南华寺》)、“不知莲界阔几许,彷佛香螺旋”(《舟由瓜步趋銮江……》)、“憩阴息影禅榻据,芬陀利香自何处”(《夏日访吴兰雪于永福庵……》)、“寺门闭曛黑,梵放银铛静。我心恒河沙,见佛众生并”(《泊昭山,山巅有观音禅院……》),等等,可窥见其佛家思想的一面。

三、时代印记心路历程——《九芝草堂诗存》的思想内容

朱依真的作品集今仅存《九芝草堂诗存))(道光二年刻本),凡八卷,四百二十余首。

朱依真学识渊博,又远游四方,对社会生活有一定了解,故其诗歌题材较广,大致可分为七个方面。

(一)政治诗。朱依真生活在清朝由盛转衰的乾嘉时期,作为一个正直的诗人,他能够体察民生疾苦,洞察统治阶级的腐朽,诗集中不乏直接反映现实之作,继承了汉魏乐府和杜甫、白居易等人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如《岁歉》“岁居非火次,尔来旱亦甚。高田无青草,低田失润浸。去年岁在酉,弗协浆酒谶。加之疫疠作,薄槥不遑锓。米价三倍增,一饱力难任。柳象宾邕闲,死者每相枕。……困苦乞为奴,逃亡乃连袵”,描写旱灾、瘟疫肆虐、人民颠沛流离、无以为生的悲惨命运,并与官吏“于悒坐中堂,笙歌且高饮”的生活作鲜明对比,反映了时政的腐败和社会的不公。《书所见》“河怒董用威,川骇走畏逼。……有户皆鴈凫,无田供稼穑。……蛟龙百战余,膋血千里赩”,写山东、江苏一带水漫千里,灾民流落无助。均是时代乱象的实录,具有批判现实的意义。

(二)感遇诗。朱依真社会地位接近下层人民,对自己艰难生活的吟咏屡见于诗。如《岁晚即事》、《粮艘中覆板多罅,雨下如注,床榻尽湿,戏作解嘲》、《咀虱》、《雪中四咏》等。如后者之《拥炉》“闭门三日雪,肝肺皆冰霜。地炉寂无烟,瓦檠黯无芒。撤屋取旧茅,持斧斯枯桑。熚剥发纤响,爣烺生微光。……渐忘裋褐单,宁羡狐裘黄”,贫寒而至于撤屋取茅供暖活命。诗中所描绘的极度愁苦的生活状况,既是属于他个人的,也在客观上反映了乾隆盛世下一部分侘傺失意、穷困潦倒的士人的生活境遇。

(三)亲(友)情诗。抒写亲情的,如《除夕》“得年饮酒输儿辈,守岁传柑让后生。两字虀盐儒者事,一瓯饘粥故人情。在家贫好非虚语,况是高堂鹤骨轻”。作此诗时,朱依真父、兄已故,诗中“高堂”指其母。全诗勾勒出除夕诗人一家老少虽清贫却也其乐融融的喜庆气氛。

朱依真与十余位诗友的友情,都可在其诗集中觅到踪迹。如《寄李石桐、少鹤兄弟》先自叙“余生托寒素,依人比赁舂”的身世,然后追念对方“顾我蓬蒿中”、“欢然采我诗,牛铎应黄钟”,与己相知、相惜、共鸣的深厚情谊,结以“重子类古人,聊复披心胸。引领望朝日,寄怀东海东”,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敬重和怀念之情。《哭黄南溪》四首、《徐临谷学谦孝廉挽辞》,则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在挚友去世后内心无法驱遣的悲痛。

(四)题画诗。朱依真能诗工画,其诗集中不乏题画诗,而且诗人常常借题画寄兴发慨,扩大图画的思想容量。如《题人种竹图》,通过描述画中人自辟庭园种竹的高行雅意,流露出诗人对种竹人的羡慕、对竹的无比倾心。画中种竹人是蒋诩一类的隐士。蒋诩,曾任兖州刺史,因不满王莽专政,告病辞官隐居,于院中自辟三径,杜门谢客,唯与羊仲、求仲来往。此洁身自好的隐逸之思,与竹君的潇洒瘦劲融为一体,互相映衬。诗末用晋人王徽之的典故,以其自比,表明自己爱竹之深。

(五)咏史诗。朱依真“于十七史,丹铅数过”,其诗集中反观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影射现实的作品颇多,如《西厂叹》,叙述帝王从亲政到荒政、从清正到听谗的转变,回顾了宫廷的历史,历数明代特务机构西厂、东厂的罪恶行径,最后点明深刻的主题:“耳目聪明国恒失!”映射清朝大兴文字狱必将贻害国家。

同类推荐
  • 诗集传附录纂疏

    诗集传附录纂疏

    本书收录现存元代诗经类文献。在文献整理中,选择一个好的底本,旁搜现寻各种版本进行校勘、标点,同时撰写成各个著述的内容提要,对该著述作者、著作内容、特点及在《诗经》研究史上的地位,做全面的介绍。本套丛书是收录现存元代经部文献的大型丛书,有助于推进元代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学术研究,以及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等不同专门史的研究。
  • 焚书

    焚书

    《焚书》是明代思想家李贽“异端”儒学的结晶,是反理学、反传统、反教条的檄文。它启迪与鼓舞了当时及后来的进步学者,对人们解放思想,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而被统治阶级视为洪水猛兽。
  • 一本书通晓国学

    一本书通晓国学

    《一本书通晓国学》是一本辅助广大年轻国学爱好者初入国学之门的书籍,将浩瀚无穷的国学知识融入到一个又一个颇有趣味的小故事中,既涉及品性修为方面的启发,也有处世方圆技巧的渗透,还包含有为学重孝理念的传达,覆盖面广,可读性强,旨在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国学、认识国学并在领略国学精华魅力的同时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所启发。国学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和中华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递的瑰宝。愿每一位读者都能从本书中学有所得,感受到国学精华的滋养。本书由苏陌编著。
  • 荀子(中华国学经典)

    荀子(中华国学经典)

    《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荀况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此外,荀子还是阴阳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 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触动心灵的小事

    触动心灵的小事

    生命需要希望,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就一定能够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在人生的花季,每个人都有着花样年华,花样梦想,花样求索。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会走弯路,那是人生的历练。只有在人生的弯路上,我们才有机会放慢速度,慢慢品味生命的奇异和自然的瑰丽。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长见识的黄金时期。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总是要碰到人生中必须懂得的道理。我们要学习的除了知识之外,还应该包括对心灵的构筑;心灵的构筑就得一个点滴、一个细节地用心打造,每个点滴和每个细节,都有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领悟。本书中的心灵感悟,正是青少年迫切需要解读的。
  • The Skeleton Road
  • 一生的资本

    一生的资本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最为推崇的励志奇书;《纽约时报》世界百年十大财富经典之一;改变了世界千百万贫苦人民命运的成功绝学。成功可以借鉴,传奇可以复制。只要决心成功,失败就不会让我们永远贫穷。改变命运从掌握人生的资本开始!
  • 爱在平安夜归来

    爱在平安夜归来

    上一个故事中,女主角梵雨最终因为某些原因离开了自己钟爱的那座城市,离开了亲朋好友。几年之后,当大家都开始慢慢长大,梵雨再一次回到了这座城市。这一次,她更加勇敢,更加无惧。这一次,她和他们,都更加懂得珍惜。这一次,不为别的,只为了爱~~~~~
  • 命运终末

    命运终末

    法师们肆无忌惮的使用奥能污染了土地,导致了瓦恩大陆规模最大的战争,在法师与王庭的战争结束后,落败的法师们被王庭赶尽杀绝。然而土地的污染却再也无法恢复,可就在这绝望之地上,人们依然希望着神的救赎可以降临,然而瓦恩大陆最后的希望,却在一个连姓氏都没有的法师手中。
  • 为什么嫉妒使你面目全非

    为什么嫉妒使你面目全非

    作为心理学领域的领军人物,罗伯特·L.莱希博士在这本书中向我们全面剖析了嫉妒心理。他阐明了嫉妒产生的原因,解释了嫉妒如何控制我们的情绪和想法,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并且理解自己的嫉妒心理。同时,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实践验证原则,本书还将带领读者一步步疏导自身的嫉妒心理——通过自我接纳、正视内心、共同面对等方式来处理这种令人困惑又无法忽视的心理情绪,从而减少嫉妒带来的问题及种种身心折磨。本书或将成为你读过的最好的有关嫉妒的自助读物。最重要的是,它为那些需要改善关系的伴侣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 天降媚妃:皇上你走开

    天降媚妃:皇上你走开

    她,有着倾国倾城的绝美容颜,为了禁断的爱人颠覆朝野,远嫁霖国,可有些爱注定荒芜,有些爱终究缄默,她一路斗王后,踩宠妃,誓要登上至高宝座,既担了这狐媚之名,何不独宠两朝?
  • 随着风走,只要你

    随着风走,只要你

    新坑已挖,请君入坑。 初次见面你给我晕倒?!同学别吓我,我只是个想做你女朋友的“软妹子”。 好学生不能早恋?这位同学你这就孤陋寡闻了,难道没听说过真香定律? 论如何扑倒木讷学霸,封雨棠表示,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得有碾压别人的颜值,第二你得有比石墙还厚的脸皮,第三你得有超乎想象的韧性。 只是没想到真香打脸,来得如此之猛烈迅速,男神你造吗?这是本女追男的校园文,很纯很美好!
  • 剑女阿青

    剑女阿青

    这是一个被换了脸的牧羊女,带着一匹心眼很多的小马,还有一把怎么打都打不坏的扫帚,闯荡江湖,快意恩仇的故事。
  • 李司马桥了承高使君

    李司马桥了承高使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