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09700000005

第5章 投身军界(1)

我希望我将具有足够的坚韧性和美德,藉以保持所有称号中,我认为最值得羡慕的称号是:一个诚实的人。

——华盛顿

(一)

1752年底到1753年初,英法两国在俄亥俄流域都加紧了行动。尤其是法国人行动更快,气焰也咄咄逼人。他们多次重申法国对俄亥俄地区享有的绝对主权,并不断将前哨阵地沿俄亥俄河向前推进。

为扩大自己的势力,孤立打击英国人,法国人还派出许多冒险家当说客,挑唆印第安人站在法国人一边,采取敌视孤立英国的立场。对那些坚持亲英立场的印第安部落,法国人则采取野蛮的驱赶和屠杀政策。一时间,俄亥俄河畔狼烟四起,哀鸿遍野。

1752年底,有消息称:法国人正在筹划一次大行动,准备从路易斯安那至密西西比河沿岸建立一系列的军事哨所,将这一地区与加拿大连成一体,把英国人困死在阿勒格尼山中。1753年春,一支1500名法军组成的军队在伊利湖南岸登陆,开始修筑据点,方向直指俄亥俄地区。

坏消息不断传到弗吉尼亚,丁韦迪总督坐卧不安。如果法军继续南下,俄亥俄地区就会落入法军手中,这不仅对英国在北美地区的殖民扩张是个致命打击,对俄亥俄公司股东之一的丁韦迪总督来说也是个巨大损失。他决定向法军提出书面交涉,派一名特使向法军方面提出书面抗议,警告法国人不要鲁莽行事,给他们的冒险行为以当头棒喝。同时途中还要观察作战地形,刺探法国的兵力部署,尤其是能摸清法军后续支援部队的动向。

但是,派谁去完成这一重要使命呢?

这是一次重大而艰难的使命,事关和、战大局,何况路途崇山峻岭,自然环境险恶,加之印第安人此时态度反复不定,稍有不慎就有生命之虞。前些时候曾派人去过法军司令部,结果使者慑于法军的阵势,还没到目的地就跑回来了。因此,使者必须具备胜任长途跋涉的强壮体格和头脑灵活、善于应变的本领,还要善于与野蛮的印第安人打交道。

华盛顿听到这个消息后,认为这是自己崭露头角、争取荣耀的绝好机会,因此决定写信向总督请缨前往。

当时的华盛顿还不到22岁,显然这个年轻人的勇气让丁韦迪总督既吃惊又佩服,因此他请华盛顿来到总督府,与他进行一席长谈,然后当即决定:授予乔治·华盛顿少校职务,担任出使法国司令部的重任。

接受命令后,华盛顿聘请了向导、翻译、医生、顾问等随行助手6名,并做好了充足的物资准备,带了赠送给印第安人的礼品,购置了马匹、帐篷、食物、药品和日用品等。1753年11月15日,华盛顿一行7人从威廉斯堡启程,向法军驻地伊利湖进发,其间距离不少于1600公里。那时的北美交通闭塞,没有舟车之利,只能以马匹代步。

当时正值初冬季节,已经下去了雨夹雪,河流开始冰冻,沿途的艰辛可想而知。他们一路马不停蹄,经过弗雷特列克斯堡,翻越兰岭,穿过海拔1700米的大草原,走出暗藏危机的沼泽地带,几乎每前进一英里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11月23日,华盛顿等人行至阿勒格尼河畔。在这里,华盛顿逗留了半天,仔细观察了河流两岸的地形地貌,并用土地测量员和军人的眼光对该地形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记录。华盛顿认为,这是法军南下的必经之路,也是英法两军未来必争的战略要地,同时也是阻止法军入侵的最佳设防点之一。只要占据这个制高点,法军就休想渡过阿勒格尼河。华盛顿的这一发现后来曾为英军的战略部署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天晚上,他们到达了印第安人特拉华部落的一个部落中,拜访了该部落的酋长辛吉斯。经过艰苦的谈判,华盛顿终于说服辛吉斯接受了他的建议,一起前往罗格斯顿会见印第安人的“王中王”——亚王,共商防御法国人的大计。

11月24日晚,华盛顿一行来到罗格斯顿,碰巧亚王外出狩猎去了,他们便在罗格斯顿暂时住下来。

11月26日上午,华盛顿正在等亚王归来,忽然一群准备前往费城的法国逃兵进了村子。经过询问,华盛顿从他们口中得知,法国当局已派遣一支100人的队伍乘坐8艘满载粮食的小船从南方的新奥尔良沿密西西比河北上,向罗格斯顿推进,企图从伊利湖南下的法军回合。目前法军已在新奥尔良和伊利诺斯之间建立多个据点,通过这些据点与大湖区保持联系。华盛顿立即将这些情报记录下来。

(二)

下午,亚王终于回来了,华盛顿立即带人正式拜访。经过短暂的交谈,华盛顿觉得亚王是一位精力旺盛、胆识过人且头脑敏捷的印第安首领,因此在印第安部落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在会谈中,亚王采取了友好和积极合作的姿态,向华盛顿介绍了法军的最新情报,并拿出了他亲自绘制的路线图,指明了去法军据点的走向和最佳路线。从会谈中,华盛顿还掌握了一个重要信息:亚王与法国人之间有着刻骨的仇恨,因为法国人曾残忍地杀害了他的父亲。

第二天上午,华盛顿参加了印第安部落各酋长举行的议会。会上,他告诉酋长们,法国入侵俄亥俄地区,无论是印第安人还是英国人,都会受到侵害。因此,他希望印第安人能为他提供“最好的和最近的”行进路线,以便抗议法军的入侵行为。同时,他还向酋长们献上了印第安人外交礼节中不可缺少的友好象征——一串珠贝。

华盛顿的诚恳态度打动了印第安酋长们,亚王最后代表俄亥俄印第安人三部族向华盛顿保证,他们将与英国人站在同一战线上,断绝与法国人的来往。亚王还安排三部落各派3名代表与华盛顿同行,一起北上前往法军据点维纳吉。

三天后,华盛顿在印第安代表的陪同下出发前往法军据点。一路上,天气十分寒冷,风雪交加,道路崎岖泥泞。幸好有印第安人引导,才避开了许多危险。直到12月4日,他们才到达维纳吉。

维纳吉是一座旧式的印第安人村镇,坐落在阿勒格尼河与法兰西溪的交汇处。刚到这里,华盛顿一眼就看到了高高飘扬的旗杆上的法国国旗。他顾不上休息,立即来到法军据点,但令他失望的是,出现在他面前的是3位喝得醉醺醺的法国军官。没办法谈判,华盛顿只能等待。

12月7日,法军才派出3名士兵护送华盛顿一行前往伊利湖以南15英里的法军司令部柏夫堡。直至11日晚,他们才抵达目的地。

可是,由于法军指挥官外出未归,法国方面的接待人员不能对华盛顿带来的信函给予答复,所以华盛顿等人只得继续留在这里等候。这让华盛顿感到很烦躁,可转念一想:这不正是侦查敌情的好机会吗?

于是,他不动声色地暗暗对柏夫堡的情况进行了一番周密的侦查。柏夫堡地形复杂,背靠大山,三面环河,易守难攻。堡的四周还建有4排牢固的房屋,构成了坚实的外围。堡上到处都是射击孔,炮手和抢手在那里严阵以待。堡内设施齐全,除作战阵地外,还有医疗室、军械库等。

三天后,法国指挥官回到柏夫堡,正式会见了华盛顿。双方都阐明了各自的立场,法军表示法国对俄亥俄地区拥有绝对主权,而华盛顿也阐明了英国当局的立场,但彼此都是命令的执行者,无权做出决策。华盛顿以非常尊敬的口气要求法指挥官给予回函,在复信中,法国指挥官的口吻也客气了许多,委婉地表示会将丁韦迪总督的信件转交给他的上司。最后,双方友好地握手告别。

向法国人顺利地递交完文书后,华盛顿怀着喜悦的心情踏上归途。然而,天气突然变得恶劣起来,狂风骤起,大雪断道,他们花了整整6天时间才返回维纳吉,可马匹一路上已经全部冻坏了,不能再继续使用。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徒步在齐腰深的雪地里走了数百英里返回故里。

1754年元旦,华盛顿越过兰岭。1月16日,经过一路的艰难险阻,华盛顿一行终于返回威廉斯堡,将法方的复函面交丁韦迪总督。此时,离华盛顿出发之日已经过去两个半月之久了。

(三)

同类推荐
  • 刘伯温传奇

    刘伯温传奇

    元末明初,是一个风云变幻,群雄逐鹿的时代,各种英雄豪杰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刘伯温就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位。
  • 赵振业传

    赵振业传

    ???齲?????????????????????????????????????????г??????????????????ó?????·??????????????????????????е????????ɡ??????????????????????????о???????????????????????????????????????????й???????????????????????档
  • 读人新裁:中国历史人物的典型经验

    读人新裁:中国历史人物的典型经验

    读人总会有某个角度,总有“见仁见智”的情况,因为人的本质也是不断展开的过程,因而读人只有在过程之中才能够不断超越原有的层次,进而不断地深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我们要从开端上解读,在过程中领会,在历史中诠释,在未来中把握。读人要在历史的延续中读出人性、人的特征与人的本质。人在面向世界生成的同时,历史也按照人的本性特征不断展开,从历史中能够看到人的发展轨迹。在这个意义上,读史就是读人,在人的本质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因素的价值。
  • 庄子逍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庄子逍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詹天佑与中国近代铁路

    詹天佑与中国近代铁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詹天佑与中国近代铁路》讲述在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西方列强的肆意蹂躏下,中华民族,这个古老骄傲的民族被科技发达的西方蔑视,在西方的机械呜叫声中失去方向。而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用有力的臂膀,撑起了中国铁路建设乃至中国工程界的天空。
热门推荐
  • 2号地铁谋杀案

    2号地铁谋杀案

    某天晚上,地铁上发现一具女性尸体,刑警大队队长夏子成和副队长钟明月两人怀着复杂的心情前去调查。
  • 因为有爱

    因为有爱

    马小坤,是一位在地震中失去双亲的孤儿,从小梦想当一名像福尔摩斯那样的侦探。通过努力,考上了公安大学,在援建干部龙海峰的资助下,顺利完成了学业。大学毕业后,马小坤怀揣着梦想和感恩之心,千里迢迢来到恩人所在的城市,开始了他新的追梦之路。在梦想与现实之间,马小坤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但他没有气馁,始终坚定着自己的信念,一步一个脚印努力朝着梦想的方向前行。
  • 大财神范蠡

    大财神范蠡

    亲爱的老师们!这是写的范蠡如何从穷光蛋到世界首富;范蠡为何得到了绝代美女西施的传奇故事……但愿精彩有趣的文文能陪伴您度过分分秒秒美好的时光!精彩的美文千万不要错过哦!*^_^*谢谢啦!!精彩小片断:“抓小偷——”“抓小偷——”这两人也是一丝一毫地没有放弃。街上的人先是一愣,接着大伙也跟着大声地喊了起来“抓小偷——”“抓小偷——”“抓小偷——”黑衣人迅速地朝着两边扫了一眼。便跑得更快了。街上做生意的,有棒的也拿着长木棒、长铁棒快速地跟着黑衣人追着。黑衣人飞速地跑着。满街的人都喊着抓小偷。黑衣人正跑间,一个长着满脸横肉、生得五大三粗的屠夫恶狠狠地、极端憎恶地望着黑衣人。浑身是劲地举着刀拦住了穿黑衣人的出路。黑衣人朝着后面一望,只见后面一群拿着长棒,长刀的人也是凶狠狠地、深恶痛绝地看着黑衣人。黑衣人为了自卫,连忙从腰间的剑鞘里抽出亮闪闪的长剑。街上的人看到了,都心情十分紧张地、心惊肉跳地、目不转睛地望着黑衣人。都十分担心黑衣人头脑发涨而血洗拦他追他的人。黑衣人机警地举着亮闪闪的看了看前面的仍面不改色的屠夫。然后又转过身来举着剑,看了看站在他身后一群拿着武器的虎视眈眈的男子。“上——”
  • 天天学禅

    天天学禅

    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基础,以佛家禅理感悟人生的高超智慧为核心,融合了儒家、道家思想的精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掌握生活智慧,端正工作态度,享受真正的自由与快乐。文字直指人心,充满了哲学旨趣。
  • 泰戈尔:我前世是中国人

    泰戈尔:我前世是中国人

    泰戈尔曾多次来访中国。在中国新文化运动时代,泰戈尔及其著作都被大量介绍到了中国,曾经影响了我国的几代读者。泰戈尔对中国人民始终怀着友好的感情。本书收录了泰戈尔在中国期间的谈话,包括他的自传、与主人的谈话、与学生的谈话、与教师的谈话以及一些精彩的讲演,语言如诗般唯美,体现了诗人纯真热情和大师的宽广胸怀。
  • 重生娇妻,老公超暖的

    重生娇妻,老公超暖的

    我很庆幸,我爱上了你。——夜语绫我很确定,我爱你。——欧晗辰
  • 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

    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限之巫师的旅途

    无限之巫师的旅途

    这是一个巫师,却与巫师不同的一个故事!这是一个追逐永生,不断鞭挞自己不断前进的故事!这是一个野心勃勃,重现大一统宇宙的故事!这还是一个,不断的在各个宇宙穿梭,游历各个宇宙,只为追逐永生的故事!
  • 七班外传

    七班外传

    《七班外传》一位喜欢孩子的老师;一群追求个性的学生;一个快乐团结的班级;一方多姿多彩的校园。
  • 写作的艺术

    写作的艺术

    这本《写作的艺术》(On the Art of Writing)是亚瑟·托马斯·奎勒-库奇爵士(Sir Arthur Thomas Quiller-Couch)1913年至1914年“在剑桥大学对其学生讲授写作艺术”的演讲集,其中为首的一篇正是1912年他被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任命为剑桥大学英语文学教授时的就职演讲。作为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学者、教育改革者,奎勒-库奇爵士在这本演讲集中,强调了语言的艺术性及其至关重要的性质,给出了一些在语言表达及理解过程中都不可或缺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