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7200000003

第3章 好奇的少年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一)

在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州,有一个名叫乌尔姆的美丽而古老的小城。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

1879年3月14日的这天,在一户犹太人家里,海尔曼·爱因斯坦和他年轻的妻子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迎来了他们期待已久的第一个男孩。

可是,当这个孩子出生后,这对夫妻却被他那硕大的有棱角的后脑勺惊呆了,甚至以为他是个怪物。

几周后,男婴的大脑袋慢慢显得正常了,可那很宽的后脑勺依然存在,并成为伴随他一生的特征。

海尔曼给儿子起名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第一个字母用A开头,与孩子的祖父名字的第一个字母相同,为的是纪念自己的父亲。当初这对夫妇一定想不到,这个有着大脑袋宽脑勺的男孩,日后竟然能够成为一名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

在乌尔姆,海尔曼拥有一家电气工厂。可在爱因斯坦出生那一年,海尔曼的工厂倒闭了,一家人便搬到了慕尼黑。在亲戚们的帮助下,海尔曼又重新办起了工厂。在这座德国南部的第一大城市,爱因斯坦一家度过了苦涩而艰难的14年。

海尔曼并不是一个善于经商的人,所以在慕尼黑也只能勉强维持生活。但他却是一个诚实乐天的人,对德意志民族那种追求崇高人格、自由精神的文化传统如痴如醉。小时候,由于父母没钱供他上学,他才不得不弃学经商。但每天晚上,他都沉醉在诗人席勒、海涅等人的优美作品当中。

爱因斯坦的母亲波琳·科克贤惠能干。她的家境也比较富裕,受过良好的教育,她喜欢文学,也热爱音乐。

可以说,海尔曼与妻子波琳志趣相投,爱好高雅,这为小爱因斯坦的成长提供了品味高雅的文化氛围。

由于出生一年后,一家人便迁到慕尼黑,所以爱因斯坦对自己的出生地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不过,后来当地的一位记者在采访这位乌尔姆最出色的儿子时,爱因斯坦还是说:

“一个人和他的出生地的联系,就像母亲和孩子之间的联系,……每当我想起乌尔姆,就充满了感激之情。”

海尔曼一家是个幸福、和谐、温暖的小家庭。在空余时间,海尔曼经常兴高采烈地带着全家人到郊外去游玩。在饱览湖光山色之后,一家人就在外边野餐:喝啤酒、香槟,吃美味的烤肉和香肠。田野、森林、河湖与山峦给小爱因斯坦一种全新的感受,使他乐而忘返。从小就受到大自然的熏陶,也培养了爱因斯坦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感情。

童年时代的爱因斯坦似乎是个迟钝的孩子,对世界的理解很吃力,到四五岁了还不太会说话,而且会说话后,话也说得非常少。他经常独来独往,还时常躲开其他伙伴。即使同家人在一起,他也只是个沉静的观众。谁要是破坏了他独处的心境,一向沉静的他情绪就会突然激烈地爆发。这与比他小两岁的妹妹玛雅整天叽叽喳喳地说个没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此,父母非常着急和担心:

“难道小阿尔伯特是个低能儿,是个傻子?不,不,不可能!他那双棕色的大眼睛多么明亮,还有他那可爱的脑袋一歪,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玩,应该有很多聪明的主意在他的脑袋里吧!”

由于怀疑爱因斯坦是个低能儿,父母还为他请过医生呢!他们没想到,这个被怀疑是“低能儿”的孩子,长大后居然成为一名着名的科学家。从这时期,爱因斯坦就习惯于用这种沉默的独立思维面对着周围的世界。

(二)

爱因斯坦虽然看起来比较迟钝,但他也有一般孩子所缺乏的特点。在他很小的时候,当母亲波琳弹钢琴时,他就一个人默默地跑到母亲的身后,专心地倾听母亲弹琴。

当波琳第一次发现儿子这样做时,十分高兴,忍不住夸小爱因斯坦说:

“瞧你,一本正经的样子,简直就像个大教授!”

“阿尔伯特,去花园里玩吧!”一次,波琳见爱因斯坦又在她身后一动不动地听钢琴,就建议他说。

可是,小爱因斯坦还是一动不动,很情愿地站在那里听母亲弹琴。他喜欢贝多芬更胜过花园中的花花草草。

有时晚上睡觉时,当他听到钢琴声后,他就会悄悄地从卧室里溜出来,躲在楼梯的暗处倾听楼下母亲的弹奏,仿佛这美丽、和谐、伟大的音乐引起了他那幼小心灵的强烈共鸣。或者说,这些都是爱因斯坦与生俱来的。

爱因斯坦一生都很喜欢音乐,从小就喜欢拉小提琴,并从6岁开始就正式学拉琴了。

开始时,他是拉一把玩具小提琴。在7岁生日那年,波琳送给儿子一把真正的小提琴。但在刚刚学习时,一连几个小时机械重复的弓法和指法练习根本就不是心灵的享受,而是对躯体的折磨了,因此爱因斯坦也感到厌烦。

后来,当他真正体会到莫扎特的作品所带来的快乐时,他才真正迸发出练琴的热情。小提琴此后便伴随爱因斯坦一生,拉琴也成为他最喜欢的生活娱乐之一。

爱因斯坦5岁的时候,家里给他请来了一位女教师,为他做学前辅导。可是不久,这位女教师就发现这个孩子的脾气实在是太坏了,当什么事情不合他的心愿时,他就会大发脾气,脸色苍白,样子十分可怕。

有一次,因为不喜欢听课,他居然抓起一把小凳子向女教师砸了过去。女教师吓跑了,再也没回来。

直到7岁后,他的这种糟糕的脾气才慢慢好一些。

爱因斯坦虽然不喜欢说话,可他却从小就喜欢观察与思考。在他大概四五岁时,有一天,父亲海尔曼买回来一只罗盘给爱因斯坦,爱因斯坦聚精会神地抱着这个奇妙的东西端详了许久。

他发现,这个罗盘不管怎么转,那根细细的红色磁针总是指向北边。这让爱因斯坦感到从未有过的好奇。他想,一定是有什么东西深深地影藏在这件奇特的东西后面,否则不会出现这么奇妙的事。

这给爱因斯坦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极为深刻而持久的印象,唤起了他那强烈的好奇心。

“爸爸,这个圆盘的后面藏着什么东西吗?”

海尔曼用手翻转罗盘,让爱因斯坦前前后后看个清楚,然后对他说:

“就像你看到的这样,圆盘里面除了这根指针,什么都没有。”

“那么,它的指针为什么总是指着同一个方向呢?”

“那是因为磁力,是地球的磁力使它永远指向北方。”海尔曼向儿子解释说。

“磁力?磁力是什么?它藏在哪里?我怎么看不见它呢?它能使圆盘的指针转动,可我为什么感受不到它呢?……”小爱因斯坦一个接一个问题地问,海尔曼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了。

后来,爱因斯坦在67岁时写的《自述》中说到了这件事:

当我还是个四五岁的孩子,在我的父亲给我一只罗盘的时候,我经历过这种惊奇。罗盘以如此确定的方式行动,根本不符合那些在无意识的概念世界里能找到位置的事物的本性。我现在还记得,至少相信我还记得,这种经验给我一个深刻而持久的印象,我想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事物的后面。凡是人从小看到的事情,不会引起这种反应:他对于物体下落,对于风和雨,对于月亮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对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区别等等,都不会感到好奇。

罗盘的奥秘深深地触动了爱因斯坦敏感而早熟的童心,虽然他的问题没有在父亲那里全部获得答案,但他并没有放弃。此后一连很多天,家人都看到他每天拿着那个小罗盘,一次又一次地重复摆动、翻转、思考、摇头……就像着了魔一样。

(三)

在家庭女教师被爱因斯坦吓跑后,海尔曼先生便决定将他送到学校读书,希望这可以让爱因斯坦的脾气改一改。

1885年10月1日,爱因斯坦被父亲海尔曼送到了慕尼黑城里一所不错的公立天主教小学上学。

在办理入学手续时,海尔曼先生将爱因斯坦带到音乐老师面前说,希望每天放学后,老师能够教授爱因斯坦学习演奏小提琴,这是他太太的意思。

音乐老师是当地有名的小提琴家,他很高兴地将海尔曼父子带到音乐教师里,并仔细地看了爱因斯坦的手指,然后让他随意地唱歌。

爱因斯坦开口便唱了他小时候就听熟了的“催眠曲”,声音有些发抖。老师瞪大眼睛鼓励他说:

“别紧张,阿尔伯特,你会唱得不错!你还会唱什么呢?”

爱因斯坦又唱了几首,老师说:

“上帝,我听见了多瑙河的水声,看到了哥特式大教堂的塔尖。你唱的好像是巴伐利亚一带的民谣,这是谁教你的?”

“是我太太,老师。”海尔曼先生恭恭敬敬地回答说,“我们过去曾住在巴伐利亚的乌尔姆,阿尔伯特就是在那里出生的。我太太波琳喜欢音乐,经常到乡间去采风,回来就会教给孩子。”

老师点点头,然后打开钢琴,开始弹奏。爱因斯坦眯着眼睛,跟着节奏轻轻地晃动着大脑袋。

老师看了他一眼,问道:

“孩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鱼。老师,有鱼在游。”

老师停止弹奏,然后笑着转过身,对海尔曼说:

“海尔曼先生,我刚才弹奏的是舒伯特的《鳟鱼》。祝贺您,阿尔伯特以后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天才的音乐家。”

从这天开始,爱因斯坦就开始每天背着书包,带着一把小提琴去上学了。由于不爱说话,同学们都不爱理睬他,还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他“无聊的约翰”。

在学校里,爱因斯坦除了喜欢空想和拉琴外,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才能来。他念的学校是一所古典式的预科学校,教学方式呆板而枯燥,这完全不合他的口味。每天上课,要么是死记硬背那些拉丁语法和希腊语法,要么是背诵那些枯燥乏味的历史大事记。教师们都仿效军官的样子,学生们看起来则像士兵。

爱因斯坦后来在回忆这段学习经历时,曾这样说:

“对我来说,小学老师就好像是士官,而中学老师好像是尉官。”

学校教条式的教育抑制了爱因斯坦的才华,那些死记硬背的功课全都令他感到不满和厌恶。因此,他的成绩也十分不好,老师们经常责备他“不守纪律,心不在焉,想入非非”。

一位教师还对他说:

“爱因斯坦,你永远都不会有什么出息的!”

而另一位教师干脆就让海尔曼将爱因斯坦领回家,因为觉得他出现在教室里有损其他学生的尊严。

这种专横、强制的教育方式早就让爱因斯坦感到不满了,不过幸好他还比较喜欢数学。每天在课间休息时,同学们都跑出去玩,爱因斯坦就一个人孤独地留在教室里,在纸上无聊地做数学题,课本上没教过的那些练习题他都做,一直到把每个题目都解答出来,他才会露出满意的笑容。

同类推荐
  • 朱德的青少年时代

    朱德的青少年时代

    齐晓敬编著的《朱德的青少年时代》是共和国领袖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之一,为了深切缅怀革命伟人朱德的丰功伟绩,纪念这位从四川走出去的人民军队的总司令,齐晓敬编著的《朱德的青少年时代》讲述了朱德苦难的童年、艰辛的求学经历和青年时代追求真理、报效祖国、成长为一名伟大共产主义战士的历程。
  • 巴顿传

    巴顿传

    乔治·巴顿,二战战史上最牛的将军。他的坦克军团驰骋欧陆,所向披靡,从诺曼底到柏林,从塞纳河到易北河,每一块鲜花初绽的土地上,都有他铁血军魂的贯注。他的部队如天降神兵,没有给纳粹德国任何一丝喘息的机会。他凭着出神入化的军事才能,堪称“20世纪的拿破仑”。
  • 马云说:我为什么能看得更远

    马云说:我为什么能看得更远

    马云说:“我能有今天,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是学英文的,我的机会很好,这几年见了很多优秀的人,有高科技领域的比尔盖茨,有做投资的巴菲特,还有克林顿。我跟他们成了朋友,跟他们沟通交流。第一次见到克林顿的时候,我就想,这哥们儿怎么这么想问题。这么厉害的总统,跟你讲话的时候,眼睛会一直看着你。他看着你的时候,你会觉得,伟大的人作为平凡人存在的时候才是伟大的。我再能干,在克林顿面前,在领导和治理国家上,我能算什么?所以,我要向他学习。
  • 明治天皇:天皇降生卷(上册)

    明治天皇:天皇降生卷(上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未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洋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铁血宰相俾斯麦(上)

    铁血宰相俾斯麦(上)

    铁血宰相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也是19世纪欧洲政坛的传奇人物。他不但统一了德意志,更创造了日耳曼民族的特殊性格。他的铁血政策深刻地影响了后来德国的政治走向,甚至可以说是他改写了欧洲的历史。当时对于俾斯麦的功过得失,人们褒贬不一,因而作者认为要想真正了解他很有必要对他的精神历史作一些深入细致的研究。在本书里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彩的心理分析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在书里作者不仅仅描绘了一个因得胜而神采奕奕的将军形象,而且通过分析俾斯麦身上所特有的三种性格元素——骄傲、勇敢和怨恨——揭示了支配他一生如猛狮般能量不竭的缘由。
热门推荐
  • Double Tongue

    Double Tongue

    An aged prophetess at Delphi, the most sacred oracle in ancient Greece, looks back over her strange life as the Pythia, the First Lady and voice of the god Apollo. As a young virgin with disturbing psychic powers, Arieka was handed over to the service of the shrine by her parents. She has now spent sixty years as the very medium, the torn mouthpiece, of equivocal mantic utterances from the bronze tripod in the sanctuary beneath the temple. Over a lifetime at the mercy of god and priest and people she has watched the decay of Delphi's fortunes and its influence in the world. Her reflections on the mysteries of the oracle, which her own weird gifts have embodied, are matched by her feminine insight into the human frailties of the High Priest himself, a true Athenian, whose intriguing against the Romans brings about humiliation and disaster. This extraordinary short novel was left in draft at Golding's sudden death in 1993 but it is a psychological and historical triumph.
  • 美丽英文:那些永恒的人物和故事(激励卷)(套装共6册)

    美丽英文:那些永恒的人物和故事(激励卷)(套装共6册)

    《美丽英文:那些永恒的人物和故事(激励卷)》(套装共6册)包括《美丽英文:一个人,也能有好时光》《美丽英文:无法忘却的电影对白》《美丽英文:通话若有张不老的脸》《美丽英文:那些年,我们一起毕业》《美丽英文:那些震撼世界的声音》《美丽英文:那些改变未来的身影》。本套书精选文学大师、思想圣哲、创业先锋、科技精英、艺术天才等各个领域杰出人物的故事;收录题材广泛的演讲,涵盖政治领袖、商界大亨、科技先锋、艺术大师和娱乐名人等;包括一篇篇无法忘却的童话故事,在我们长大成人的今天仍然萦绕耳边,诉说着那最美丽的言语和最动人的哲思;收集了电影长河中极具代表性的经典对白,供读者朋友们品味精彩电影中的细腻和感动。
  • 重生之巧媳妇

    重生之巧媳妇

    身为二十一世纪女孩的韩子禾,重生到了一个类似于地球八、九十年代的平行世界。
  • 海贼之召唤萌妹

    海贼之召唤萌妹

    罗迪穿越到了海贼王的世界,得到了一枚召唤果实,拥有了召唤各种二次元女性角色的能力。什么赫萝、小鸟游六花、御坂美琴、夏娜、阿尔托利亚、夜刀神十香、微笑的迪妮莎、战栗的龙卷……等等,她们到底是谁?只看过三大民工动漫的罗迪,表示自己真的一个都不认识!
  • 晚风只影向君来

    晚风只影向君来

    年少轻狂,夏晚风离因爱情伤,本应是的一国公主她,又该在这别国宫中何去何从?一个约定,夏晚风成为一国丞相,与某个邪魅无比的皇子来了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一场大火,从此快意江湖,刀光剑影,梦里梦外,谁又成了谁的劫数?
  • 腹黑凤女之乱世烟华

    腹黑凤女之乱世烟华

    前世,她生活在权力斗争不死不休的世界,一朝穿越,她却变成背负秘密的前朝公主。她冷,她狠,她魅,却依旧逃不脱被人算计的人生。我为鱼肉,人为刀俎的日子,不是她想要的,既然你们不让她过平凡的日子,那么她便自己闯出一番天地,过着肆意潇洒的人生。
  • 深庭晚照(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深庭晚照(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快穿反派话不多

    快穿反派话不多

    自古深情留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苏殷自从被绑定反派系统以来就勤勤恳恳的完成任务,无一失手。每一次任务都完成的非常完美,成功取得人人喊打的反派Boss头衔。当然最后他也成功的被主角干掉了,再一次印证了反派死于话多的真理。真是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可是有一天主脑突然告诉他,由于许多反派死的太冤,集体暴动导致世界不稳,让他去改变反派的命运。exm???这活可不好干呀!
  • 合法生活

    合法生活

    父亲:知道吗?你要好好地生活。小孙:怎么样才算是好好地生活?父亲:就是像样的生活。小孙:像什么样子?父亲:当然是像个人样!小孙:那人样又是怎么样的?父亲:你就是要和我抬杠是不是?小孙:不是啊,我已经是个人了,还要怎么样才能变得没有人样呢?父亲:像你现在这样的熊样就活得没有人样!小孙:那你说个人样出来啊,我好照着那个样子去活。父亲:你白看了那么多名人传记了吗?
  • 认不得的童年照

    认不得的童年照

    如果蝴蝶、草蛉、金龟子、椰子蟹、比目鱼、啄木鸟、熊猫等动物有成长相册,你可能会怀疑它们的童年照被弄错了。的确,它们从小到大,变化实在太大了。你想知道这些动物从小到大都会经历哪些变化吗?《认不得的童年照》一书将为你展现动物成长发育过程中的奇妙变化,带你感受动物发育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