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1700000004

第4章 求知:人生永恒的主题

1.有知识,无所谓

强者是什么意思?就是有用的人,有知识有文化有智慧有本事的人,有各种各样能力的人。

——阎步克(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罗曼·罗兰说过,和书在一起的人,永远不必叹气。这话有道理,也有点小漏洞——中国历史上就很有一批和书在一起却从来不读书的人。

宋朝时,有个不学无术的人想拜见某县县官,谋个差事。为投其所好,他事先找到县官的随从,打听县官有哪些爱好。他问:“不知县令大人平时都有什么爱好?”

随从告诉他:“大人没事的时候喜欢读书。我经常看到他手捧《公羊传》,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有几次甚至误了吃饭。”

那人心中暗喜——家里就有一本父亲传下来的《公羊传》!虽然自己从未读过,但那毕竟是《公羊传》啊!县令大人一定会看在《公羊传》的面子上有所照顾的。这样想着,他便去入见县官,委婉地提出自己的请求。

县令便问:“你平时都读书吗?我这里正缺一个书记……”

“读,小人每天都读书,尤其喜欢读《公羊传》。”那人讨好地回答道。

“哦!”县官一听大喜,终于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了,于是高兴地问他:“那么我问你,是谁杀了陈佗?”(陈陀即春秋时期的陈厉公,死于公元前706年,《公羊传》中只说陈佗到蔡国淫乱时被蔡国人杀死,但没有交待具体是谁,只有《史记·陈杞世家》中记载,陈陀是被陈桓公的太子免的三个弟弟跃、林、杵臼和蔡人一起杀死的。)

如此复杂,这个人又怎么知道是谁杀死了陈佗呢?他琢磨了半天,忽然想道:莫非县令问的是本县的一起人命案?哎呀!县令该不是在怀疑我吧?但他又不敢肯定,只得吞吞吐吐地说:“我不曾杀过人,对于陈佗被杀之事一无所知,请大人明察!”

县官先是一愣,继尔明白了,这家伙根本就没有读过《公羊传》,所以才回答得如此荒唐,还把本官“忽悠”了一通,我且吓吓他。于是县官故意戏弄他说:“既然你说你没杀陈佗,那你倒说说,他是谁杀的?”

这人一听县官还往下追问,更加惶恐,当即吓得跑出了县衙。路上遇见一个熟人,熟人问他为什么如此惊慌,他说:“说不得,说不得。我刚才一见县太爷,他就向我追问杀人的事,我再也不敢来了。我准备逃到深山老林里去,碰到天下大赦时再回来。”说完,惊惶失措得跑了。

这个笑话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书不是用来“收藏”的,书是用来读的。无论是在历史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不乏爱书如命、求知若渴的人,但同样也不乏附庸风雅,拥有大批藏书却从不读书的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只有拥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命运的垂青。不懂装懂,只会像故事中的人一样贻笑大方。

苏东坡曾有诗云:“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这句诗源于一个典故:秦末,项羽随叔父项梁读书,不几日便弃文学武,因为“读书不过记记姓名而已”,但改学剑术没几天,项羽再次表示“学剑不过一人敌”,用处不大,遂改学“万人敌”,也就是兵法。

项羽是个粗人、匹夫加杀人狂——这是学术界的定论。但他有没有忧患过呢?当他被围垓下,听着四面楚歌,看着虞姬伏剑当场时,想必是忧患的。可见,不识字、不读书,照样免不了忧患。

苏东坡之所以这么说,多半与他那狷狂不羁的性格有关。所谓性格决定命运,道德高尚却缺乏灵活性的苏东坡,即使是个普通百姓,恐怕也不免得罪人。当他把这种性格带到官场时,忧患自然随之而来。

因此,人生识字忧患始并不适用大多数人。在正常情况下,知识对大多数人来说,非但不是忧患始,还是幸福始、成功始、快乐始。在关键时刻,知识还往往会成为一个人的保命符。

明代大文学家冯梦龙在《智囊补》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明朝嘉靖年间,倭寇作乱江南,沿海有位姓夏的书生有一次被倭寇抓住,倭寇首领审问夏生:“你都会干什么?”夏生说:“会作诗。”巧的很,这个日本浪人听说他会作诗,居然很高兴,非但没有杀夏生,还让他跟在自己身边,每天作诗唱和。就这样,夏生捡回一条命。过了一段时间,夏生与倭寇的“友谊”已深,便向倭寇婉转地提出回家的要求,倭寇不但答应他的请求,还送他许多财物。夏生回乡后,还曾对人们说,那个倭寇首领也会作诗,并且不乏“五尺阑干遮不尽,还留一半与人看”的佳句。

类似的例子在历史上可谓多矣。我们看历史,尤其是看与战争有关的历史时,往往产生这样的感触:老百姓最倒霉。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到这样的情境:一个人,虽逢乱世,但因为有知识、有才学、有本事,不仅不必像普通百姓一样动辄被逃难、被拉夫、被炮灰等等,还往往成为各大势力礼聘、争取的对象,赢得生前身后名者也比比皆是。比如诸葛亮,若不是因为才学过人,刘备会三顾茅庐?

知识未必总能为我们保驾护航,有时,知识也的确招人妒,讨人嫌,甚至引来杀身之祸。但有知识的人受文化熏陶日久,即使身处险境,刀斧加身,也往往能乐天知命,看破生死,守住大义和底线,文天祥、史可法等民族英雄就是如此。所以,有知识的人虽然未必比好命,但有知识的人永远不会惊慌,用今天的流行语说那就是——有知识,无所谓。

2.知识就是财富

书籍是一切痛苦的解药。

——刘俊文(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当今社会,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财富”。

怎样才能变得富有呢?

宋真宗早就在《劝学篇》中告诉我们了:“当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千百年来,这首打油诗迷醉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启示”他们,读书考取功名是人生的绝佳出路。而用现代理念去解释,读书就是接受教育,而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功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学能,以投身社会,服务人群,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人生价值说到底是什么呢?很多人都认为,财富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如果说古代的学子们都是为了“学而优则仕”才去读书,那么当今的学子们至少有一大半是为了“学而优则富”。不过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只要别太功利化就行。

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在古代,知识不仅是绝对的财富,而且往往意味着大宗的财富。可以这么说,在中国历史上,除非像海瑞那样,甘心受穷,其他有功名的读书人衣食无忧是不成问题的。所以我们着重谈谈当今时代的一些“读书人”。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说过:“读书多,就意味着眼界更加开阔,更会思考问题,更具创新精神。新东方有一句话叫做‘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底蕴的厚度’主要来自两方面;首先就是多读书,读了大量的书,知识结构自然就会完整,就会产生智慧;其次是人生经历,把人生经历的智慧和读书的智慧结合起来,就会变成真正的大智慧,就会变成一个人创造事业的无穷动力。基于此,新东方招聘高级人才时都是我面试。我的首要问题就是‘你大学读了多少本书’,如果你回答只读了几十本,那我肯定不会要你。我心中的最低标准是200本,我自己在大学期间读了800本。而我的班长王强,在大学里读了1200本,平均每天一本。有人会问,读完书忘了跟没读过有什么区别吗?其实完全不一样。就好比谈恋爱,一个谈过恋爱后又变成光棍汉的人和一个光棍汉相比是有自信的。因为当他看到别人谈恋爱的时候,他会在旁边‘嘿嘿,想当初老子也是谈过恋爱的’!实在不行来不及读,你可以到书店看着那些书,记着那些名字用手摸一下,这样也能增加一点人文气质。”

昔日亚洲首富孙正义也是个知识改变命运的典范。孙正义是韩裔日本人,23岁那年,他得了肝病,此后在医院整整住了两年,期间他一共阅读了将近4000本书籍,平均每天5本。读完这些书后,孙正义解开了自己多年来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那就是要想成为世界首富,就必须从事最新兴、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

一出院,孙正义就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开业那天,全公司只有两名员工,孙正义站在一个装满苹果的箱子上面跟他们介绍说:“我叫孙正义。25年后,我将成为世界首富,我的公司营业额将超过100兆日元!”两个员工听得目瞪口呆,听完后立即辞职不干了,他们都以为店老板疯了——但他们不知道孙正义两年之内读了4000本书!

后来,在网络经济升温时,孙正义果然实现了自己当年在苹果箱上的誓言,他的财富一度超过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其实,既然是在普通人中间,读书与不读书,对收入的影响也很明显。去年春节,我问一个接连三年没回家过年的小伙子:“光忙着赚钱了吧?连回家过年都没时间。”他笑笑说:“哪里,我是没赚到钱,回不起!”我还没来得及夸他谦虚呢,小伙子的母亲插话了:“要是我我也没脸回来,看看人家小二,去年给他妈赚了八万,今年拿回来十万,还领回个漂亮媳妇……”这实在是一种缺乏技巧的插话,因此这位不懂得语言艺术的母亲当即遭到儿子的有力回击:“我是不如小二,你能跟人家小二她妈比吗?我上学时不比小二差!是你,刚念完初中就不让我上了!人家小二他妈,卖血都让小二上学!今天看见人家挣得多了,早干什么去了?你活该!”

我们在这里讲述这个故事,是在批评那些当年不懂得先富脑袋、再富口袋的无知父母,并为他们今日过得不太如意的儿女们开脱吗?不是。还是那句话:遇到一个无奈或者愚昧的父母,那不是你的错,但你若把自己的失败都归因于父母,那肯定是你的不对。对一个想学习的人来说,什么时候都不晚。当然,对于已将或者即将为人父母的我们,我们也应该以自己的教训为教训,尽量让自己的孩子不要亏在教育上,别让孩子重覆我们的路!因为知识就是财富,而且是一生甚至几代人的财富!

3.学习——思考——实践

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最明显的标志是什么?中国人可能认为,是具有某一专业的系统而全面的知识。但美国人会认为,是善于思索,能独创新知。

——牛大勇(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史学会理事)

东汉人邯郸淳被后人称为“笑林始祖”,他的《笑林》一书中讲述了当时的许多笑话、噱头和幽默趣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年秋天,有个穷书呆子意外地看到一本古书上讲,鸣蝉藏身的树叶可以隐身,于是他便兴冲冲地找来了一枚“隐身叶”,可由于太兴奋,回家路上,他一不小心,树叶脱手,混在了众多落叶里,他便把地上所有的叶子收集在一起,然后回到家,拿起一枚树叶,遮在自己身前,问他的妻子:“你看得见我吗?”妻子说:“看得见。”他便换一片,接着问:“这次看得见我吗?”如此反复,妻子不耐烦了,说:“看不见!”他高兴极了,就用树叶遮住眼睛去集市上偷东西。结果当场被人捉住,扭送至县衙。县官审问时,他老老实实地交待了原委,县官听了哈哈大笑,一高兴就把他放了。

历史上是否真有这样的傻人,我们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历史上,还是今天,社会上都不乏类似的书呆子。那么,我们之前说的——知识就是财富——对他们适用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别说书呆子不适用,但凡不机灵一点儿都不行。对“知识就是财富”这句话,我们不能片面理解,无知与贫穷、愚昧固然距离不远,但若说一个能背诵百科全书的人就拥有一切的话,显然也是十分荒谬的,除非他去参加有奖知识竞赛,否则知识不能直接创造财富。知识与财富之间,离不开必要的转化过程,而这个过程,对于一个书呆子来说则是永远无法逾越的鸿沟。所以擅长讽刺人的西方人干脆将这类人称之为“两脚书橱”。

一句话,光有知识还不行,还得有智慧。

著名学者殷旵曾在一次演讲中这样解释“知识”和“智慧”的区别:

“从字形上看,‘知’字的左边是‘矢’字,在古代是指箭。右边是一个‘口’字,相当于一个靶心……射箭最起码是不能脱靶。左边一支箭,右边一个靶子,这就是‘知’,知识来之不易,其原因就是必须中靶,射准,射中靶心,瞄准目标(的)了才能放箭……关于‘知’,就是知识的积累,有‘知’就有‘识’。你知道了这个东西,必须还要去认识。认识就是分辨、理解,然后再上升为理论,就是真理。”

“从‘智’的字形上看,知识(知)的日积月累(日)就成为‘智’了,是不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个‘日’很重要,看重每一天,每天都要增长知识,每天都要增益,这样就成了‘智’。你的智商怎么来的?是离不开每一天的,你的智力、智慧、智能都离不开这每一天……”

“‘知者’与‘智者’是有区别的。‘知者’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知其二而不知其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然’,就是‘这样’,意思是,知道它是这样,而不知道它为什么会这样。而‘智者’就不同了,‘智者’第一能‘知其所以然’;第二能把各个方面的知识,如从书本上学到的,自己观察得到的,别处听来的,或是自己思考来的等等,都能融会贯通。不会贯通是不行的,这个知识与另一个知识串不起来,A是A,B是B,C是C,不能串成一体,变成一个立体的、新的知识,这就是死知识。只有融会贯通了,才是活知识;第三是自知之明,就是要知道自己,明就是知。所以必须了解自己,那样就不会自满,老实想到自己的哪些地方学得不够。应该天天精进,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更加充实;第四个就是明辨是非,就是对一些事物要怎样正确地理解它,怎样正确地分析它,这就是智者所俱备的几个特点,它与知者是有区别的,是‘知’的升华。”

遗憾的是,人类社会总是一“智”难求,把书上的知识提炼为工作、生活中实用的知识,是少数具备大智慧的人才能做到的事情,生活中更多的读书人却只能成为书呆子或者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尽信书不如无书。真正的知识、最棒的知识尤其是适合自身情况的知识,大多是书本上甚至从别人身上也学不到的。有着世界华人第一狂人的严介和说过:“能够学习知识的是三流人;能够在读书看报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人是二流人,因为生活才是永恒的老师;能够在生活中无中生有、创造知识的人,才是一等人。一流的企业家讲理念,三流五流的讲理论,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拘泥于书本,停滞在校园,温习在家里的书房,原来都是幼儿园的东西。在风雨中的飘摇,生与死的考验中,没有倒下,生存下来,这才是真知识……”

总之,成功不是简单地看几本书就能拥有的,只有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不断思考、不断实践,才能不断启迪思维,生发智慧,最终生发出成功。或者说,有智慧的人,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同类推荐
  • 李爱玲女性励志经典套装(全2册)

    李爱玲女性励志经典套装(全2册)

    本套装包括:《你才是自己的过来人》《越女王,越少女》。李爱玲,情感作家、职场女性、80后妈妈、百万读者心中铿锵犀利的桃花姐。白天奔波在职场,夜里流连于文字。与万千女性一起在情爱中成长蜕变,已出版作品《你才是自己的过来人》《你若不伤 爱就无恙》。
  • 学圣人 悟做人

    学圣人 悟做人

    《学圣人·悟做人》将古代圣人的仁爱忠信、叱咤风云、睿智聪明、忧国忧民、执著追求、身体力行、乐观坚毅、慈祥宽容等等优秀品质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读者面前,给读者在做人方面的教益和启迪。
  • 习惯的打造(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习惯的打造(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谁不愿与一个具有高雅气质、风度翩翩的青年成为挚友呢?所以这样优秀的青年必定会前途光明。而一个脾气古怪、态度粗鲁的青年则会遭人厌恶,因为人们都向往快乐和光明,谁会喜欢冷酷和黑暗呢?一个人如果在各方面都很优秀,但是却有一身怪习气,那么他在事业上不会有太大的发展空间。
  • 最让孩子受益成长的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最让孩子受益成长的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其实在人生旅途中,支持你内心世界的,常常是一两句素朴、简单的话而已。而在人生成长的阶段,又难免会遇见一些迷茫、失落、困惑的时刻。孩子们需要课堂上老师的教导,需要家庭里父母的细心呵护,但更需要一本经典的好书做指导。这是一本伟大的成长故事书。所汇集的经典故事都经历了时间的沉淀,是人类精神成长的最高境界。
  • 幸福女人必具的九大心计

    幸福女人必具的九大心计

    幸福是女人的最大愿望,幸福是一种感觉,是女人心海里一道亮丽的彩虹,它折射到女人的脸上,呈现的是美丽,是从容,是自信。如果说女人是花,那么爱情就是它最好的滋养品,在爱的滋润下,女人的幸福感,才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女人的漂亮并不是幸福的源泉,有多少美丽的女子,心比天高,却命比纸薄。她们的花容月貌可能会换来养尊处优的生活,不费吹灰之力便赢得了一般女人拼却一生也未必得到的东西,所以就有了干的好不如嫁的好的说法。但如果没有一份可心的爱情,这样的奢侈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
热门推荐
  • 妻逢对手:卿卿不可欺

    妻逢对手:卿卿不可欺

    乱世之中,蓝天云从千娇百宠的大小姐沦落成阶下囚,就是一次无心的相救!宋世挺,堂堂的一军统帅,只是那次相见,却陷入相爱相杀之中。他毁了她的家!她灭了他的心!她几番逃跑,却终究敌不过统帅的手掌心!“蓝天云你这一生,都只能是我宋世挺的女人!”
  • 混血宝宝:中国妈咪美国爹

    混血宝宝:中国妈咪美国爹

    【简介】:五年前,在日本东京,她十月怀胎,生下混血宝宝。五年后,孩子他爸出现了,竟然就是名誉全球的美国著名影视集团幕后大老板?!她和他,一见钟情了?!
  • 精灵世界夹缝求生

    精灵世界夹缝求生

    一个穿越者再次重生的故事,一个真实的神奇宝贝世界,一个培育使用宠物小精灵的奇妙世界,阿利多斯、龙王蝎、耿鬼、水晶灯火灵……(欢迎来群:693721996)前世无论繁华、屈辱都已经落幕,今生的雄关漫道还需从头迈步。强者之路,必将与孤独为伍;冷漠、杀伐、伪装、隐忍只要是通往强者之路的捷径,他都会毫不犹豫地踏上去。
  • 你若盛开

    你若盛开

    自你我相遇就开始了一段长长的旅行,你触摸过美丽的布拉格,你拥抱过神秘的海域,你收集了地图上每一次的风和日丽,而我,迷失于你指间每一道短暂的光阴。有时爱情说她忘记了,就像旅行偶尔忘了目的地,但列车总会将彼此带回,记忆从不会被时光掩埋。你曾说要为我,建一座能够摸到星星的摩天大楼,让我从此不怕孤独,项明轼+梁珂=一辈子,这就是,相爱的意义……
  • 酋长的女儿

    酋长的女儿

    阿拉伯斯坦的国王杰尔吉斯酋长计划建造一座中东最先进的炼油厂,他为此专程前往德克萨斯州的休斯顿,寻访优秀的工业建筑师杰克·皮尔斯。一天晚上,杰克在街上慢跑时撞见了三名男子正在骚扰一位年轻姑娘,于是挺身而出打跑了骚扰者,解救了这位姑娘。杰克护送她回到下榻的酒店,两人彼此心生好感。第二天早晨,杰克遇上了人生中最奇妙的巧合,当他会见杰尔吉斯酋长时,发现昨晚救下的年轻姑娘正陪在酋长的身边。酋长介绍她是自己的女儿—阿米娜公主。酋长聘请了杰克,在抵达阿拉伯斯坦之后又安排他居住在自己的王宫里。杰克为建造炼油厂工作期间,不时遇到阿米娜。他们十分享受二人时光,很快便坠入爱河,无法自拔。
  • 羊脂球(经典译林)

    羊脂球(经典译林)

    本书精选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39篇中短篇小说,有《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不朽名篇,内容丰富多彩,结构巧妙动人。
  • 明星女主的养成方法

    明星女主的养成方法

    暗恋八年,叶宿雨眼看就要与男神修成正果谁知半路却杀出个程咬金!一个为了她手撕前女友百般宠溺成痴汉总裁一个欺负她成瘾,组乐队,拍电影分分钟制霸娱乐圈!搅合黄了她的恋情,还要拉她下水?那就一起走上人生巅峰吧!他说。天啦噜,她只想静静……
  • 循光录

    循光录

    如果有一天,末世爆发,丧尸横行,你会如何在这个混乱的年代生存下去?在万般黑暗中,只有抓住仅有的一道光,循光而上,才能冲破黑暗。且看重生者林锋如何解决危机,组建军团,追逐真相,结束这场末世。
  • 染仙记

    染仙记

    一路奋斗的故事。故事不长,努力挣扎在修仙界中,常常奋斗在一线。万年大家族做后盾,频临灭绝的家族。成了家族唯一的希望。大能者护她周全,天涯海角任她闯。一场惊天阴谋,暗流汹涌,莫名其妙卷入其中,成了这主。一代女仙的成仙记。
  • 微软的员工管理秘诀(蓝狮子速读系列-管理039)

    微软的员工管理秘诀(蓝狮子速读系列-管理039)

    最初的时候我们还很年轻,我是指当时我和史蒂文负责销售工作,同时又和保罗一起开发新产品。我们很乐观,觉得应该能够发展得更快,那时的一个个项目也总能让我们热血沸腾,而且有些产品从来没有申请过版权。现在回过头来看,如果我们当时没有那么轻狂,那些产品就可以做得更完美,很多错误也就能够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