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43400000008

第8章 京都记(3)

在古老街区的尽头,是依山而建的清水寺。清水寺是公元798年由将军坂上田村麻吕和延镇和尚主持建造的。现存的大部分建筑始建于公元1633年。深黑色的圆木,将庙宇支撑在一处悬崖的边上,被红叶密集的树林簇拥着。正殿前面是一个由139根木柱支撑的平台,离地面有五十米,京都人将它叫做“清水之舞台”。传说如果从这个舞台上跳下,没有受伤,就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如果死去,亦能成佛。因此来这里跳崖的情人络绎不绝。为此,京都政府在1872年就颁布了跳崖禁令。本堂正殿供奉着十一面千手观音立像,每隔33年才开放参观一次,最近一次开放是在2000年。悬崖下有泉水流出,被人为地分为三股。饮泉水是游览清水寺的重要项目,随时都有人排着队在饮水。据说这三股泉水分别代表爱情、生命、财富,想求什么就喝对应的一股。饮水是用带长柄的金属瓢,伸到岩石下去接来饮。每个人饮毕,就将瓢放到旁边的金属消毒柜里,这机器一两秒钟就可以将细菌消灭了。在这样神圣的泉水边上,使用高科技设备,看起来很是怪异,不自然,人们是信任那神圣泉水的力量呢,还是信任那科技产品的魔力?大殿里立着巨大的圆柱,看上去它们要生长几百年才能长到这么粗。佛像被放置在房间的深处,都是小型的造像,看不太清楚。工作人员在不断地抹拭着神龛、地板,使圣地产生了很高的光洁度,令人几乎不敢投足。正殿门边立着小牌子,写着:土足禁入。土足就是赤脚。在日本,进入寺院一般都要脱鞋,脱鞋不是小事,它令进入寺院这件事情在身体上体验着小心翼翼,恭恭敬敬和神圣感。如果平时不注意卫生的人,现在就很自卑,要么不敢进去,为自己气味浓烈的脚而深怀内疚,也许回去后就下了决心,养成每天认真洗脚的习惯了。多年前在《外国文艺》上看过一篇日本小说,详细地描写秽物的排泄,当时很是不能理解,现在想起来,大约是被普遍的洁癖压抑所致吧。站在清水舞台上,可以看见京都,白花花的一片,就像正在熔解的银子。

京都已经相当旅游化,似乎一切方面都很在乎旅游者的感受。在著名的商业大街四条通的东段,有著名的先斗町,就是饮食一条街,相当长,恐怕有一公里。叫做街,其实只是一条小巷,两边全是酒吧、饭馆、咖啡店……一家挨着一家,每一家都精心设计橱窗、门帘、招牌,美学风格看得出都是来自古代的诗歌、书法、绘画的灵感。这条街在晚上看起来就像一个接一个的灯笼。精致而别出心裁的设计给人相当昂贵的印象,并没有中国饮食排档那样的混乱热闹,便宜而不讲卫生,铺面会沿街涣漫出来,伙计们吆五喝六,食客成群结队。在这里,一切都在拉门后面静谧地进行;街上看起来很冷清,其实正是生意红火的街道,食客到了这里,立即被装到各式各样的格子里去。与中国饮食的热闹渲染、大吃大喝比起来,日本的饮食给人低语的感觉,饮食好像很不好意思,含着羞耻似的。日本有无数的格子,这是我的深刻印象,就是一份普通的便当,也是分为几格。

先斗町过去不远是京都著名的新京极市场,一个城市最能看出它的真相的地方,莫过于菜市场。日常生活的许多部分都可以包装起来,但菜市场太日常了,与大地的关系太直接了,是很难包装的。令我惊讶的是,我看不出新京极市场有菜市场这样的地方,一切都被包装好了,洗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泥巴,这是完全与大地断绝了关系的市场,什么都被透明的塑料包裹着,就像无数的避孕套。像昆明那样,许多蔬菜还带着泥巴,在这里简直不可思议。很多摊子都在卖渍物(泡菜)。泡菜在中国,大多数来自外祖母的瓦罐,这是私人家庭的秘方,但这里的渍物,统一包装,有商标,我估计是大批量在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我想,这样的菜市场恐怕已经没有“新鲜菜”。在昆明,人们并不信任包裹在塑料袋里的食品,人们喜欢活着的鱼、带着露水的白菜、糊着泥巴的葱和藕。如果你把泥巴完全去掉洗得干干净净的话,人们反而会怀疑你的藕是否已经死去多日,质量出现问题。在新京极市场的后面,是日本的农业,那是一条自动的流水作业线,大地的产物与私人的种植无关,一切都是工业化的,没有什么直接来自自然,一切都经过工业的设计、洗礼。新京极市场的蔬菜水产部给我一种隔膜感。但你不必担心小偷,人们可以把钱包放在外衣兜里。新京极市场最精彩的商店是卖刀具的店,各式各样的刀具,发出灰暗的光,打制得非常精美,令人产生购买的欲望。但冷静一想,买了干什么呢?在中国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专业的刀具店。

旅游是全球化的良药,对治疗旧世界的脏乱差、自然随便、不讲卫生相当有效。旅游被当做了标准,永不撤销的检查团,居民普遍自觉地讨好游客,这其中当然有商业的动机,日积月累,是否会令城市完全丧失自己黑暗的私人生活?一切都很光明,彬彬有礼,热情好客,干净卫生,整个城市就像一只巨大的旅游纪念品,一览无遗,一切都为旅游而设计,节日、工艺品、宗教活动、饮食、旅馆、交通、艺术,也许还包括做爱……在这一点上,我以为东京比较自然,好像并不怎么在乎旅游者,有许多黑暗、不适合观光的地方,爱看不看,就这么的。

南禅寺建于1289年。门楼很大气,浑厚,据说那就是唐的风格。但顶很沉,像是重量过度的帽子,我发现这是因为建筑的下部没有中国建筑那种隐约的楔型。土木结构和楔型使建筑稳如泰山。南禅寺的门楼给我头重脚轻、摇摇欲坠的感觉,其实它已经挺立了几百年。黑乌鸦在古老的屋顶上盘旋,很像宋徽宗的一幅画。它们已经非常熟悉这个顶。黯淡的建筑,被时间磨出细腻的光。购票,每个人发一个塑料袋,脱了鞋装进去,各人自己拎着,像是兜着自己的不良纪录似的。登楼远眺,正是日落时分。大地苍茫。苍茫是没有国界的,这就是诗歌可以随便越境的原因,颇有回到长安的感觉,就想起那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不会是脱掉鞋写出来的吧。我对进门就要脱鞋很不适应,这个行为使生活忽然中断,进入了一个正式场合似的,随便自然的生活忽然结束,它们很不卫生。古代中国的建筑被日本学习模仿,学习总是容易将对象升华、拔高、模式化、楷模化。原来的东西就离开了它的日常氛围和基础,较为神圣了。在日本,古代的建筑物总是给人拔地而出的感觉,缺乏那种日常亲和扎根于大地的东西,也许因为当时就是在顶礼膜拜的心态下建造的。但日本学习西洋的建筑并没有这种感觉,西洋建筑的基本功能是实用,美只是装饰性的。而中国建筑的基本结构不仅仅在于实用,也暗示着中国人对宇宙人生的理解,具有象征性的含义。例如飞檐、斗拱、柱子,不仅仅是建筑结构的需要,有许多精神性的“多余”,暗示着世界观。什么事情都是天人合一的,既要有实用的天,也要有文化的人。中国建筑到了日本,也许其文化的部分被夸张做作了,所以在日本,那些学自中国古代的建筑,更有坛的感觉。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瓦,烧制得厚大、坚固,泛着青光,用瓦钉铆接起来,就像是德国人的钢盔。盖在屋顶,不会长一根草。已经不是汉语中所谓的“片瓦”,而是工艺品。瓦其实有着大地的含义,依赖、扒着大地。栖身其下的感觉被取消了,瓦成为升起来的、向上的东西。有的瓦重达13公斤。在高处看,日本的顶相当荒凉,太光滑了,没有灰尘,不生苔藓,更没有墙头草。中国的瓦表面很粗糙,接缝用的是泥巴,所以几个雨季过去,屋顶就长出草来。尤其是在南方,屋顶四季开着花,蝴蝶飞出飞进。当然,这个景象已经是长河落日了,中国现在连瓦都不要,水泥平顶,那就更荒凉了。

南禅寺旁边有著名的哲学小路,日本哲学家西田几多郎曾经住在这一带,散步,思考东方式的存在主义。他是日本著名的哲学家,在二次世界大战前曾经影响日本。普通的散步小路像马克思的那条地毯一样被升华了,成为热闹的旅游点。到京都旅游的一个重要项目,就是去参观这条哲学小路。被枫树簇拥的碎石路,顺着一条溪流。路上的某一段出现了一个小寺,这个寺是构思的结果。寺中间围着一棵枫树,看上去这个小寺的主持或许所供奉的就是这棵树。这是一个创意,也许暗示着枫树就是已经得道的高僧吧。树冠已经撑得比小天井更大,红叶在墙外面落了一摊,美丽凄凉。很是动了脑筋的设计。日本的园林一般都是这样,设计的痕迹很明显,似乎并不在意“道法自然”,而是升华于自然。而在中国,园林中不自然的痕迹一定是要想办法遮掩掉的。一切都要看起来自然天成的样子,所谓师法造化,鬼斧神工。游客不敢碰那些神圣的落叶,这场景就像枫树被培养成了模特儿,正在走台呢,大家只是哗哗地拍照,叹息。

我在紫旅馆住了两个晚上,第三天搬到另一旅馆去住。这个旅馆在热闹的四条通大街北端的一条小街上,日本普通的街区,没有旅游色彩,冷漠,行人目标明确匆匆而过,走路也像是坐在汽车里,握着方向盘似的。慢吞吞、东张西望的人没有,有,那就是我独一个,中国来的野蛮人。旅馆是一栋水泥和玻璃组合的大楼,我想描述它的样子,很难啊,已经想不起来了,也许会亮灯的集装箱比较形象吧。住店的大多是西装革履者。在日本,西装主要是工作服,没有中国那么当回事情,许多会议通知上写着,这是正式场合,要求一律穿西装。旅馆每晚6000日圆,包括早餐。房间基本上是一个模压的白色塑料便当盒。分成几格,床、桌子、电视机、冰箱、卫生间和过道兼更衣处。几个电器说明上醒目地写着“警告”字样。日本人在设计利用空间上真是一流的,如果你习惯分类而不是自由散漫,那么这个睡觉的小盒子依据设想的身体健康,非侏儒、非巨人的理想人及其工作后休息的需要设计得相当合理,小卫生间甚至可以坐在浴缸里泡澡。把门关好,一滴水都漏不到房间里去。床很宽,一米八的大床,不是榻榻米。如此弹丸之地,竟有三个镜子,可见仪表对于工作是多么重要。但这样的房间对于我实在太小了,几乎无法打开箱子。住这种房间,你最好只带了公文包。科技含量很高,全面消毒,雪白,一尘不染的卫生间,一尘不染的床单,干净得你就像是爬在镜子上的一只苍蝇。这房间就像一些配件,人是这些配件的主体,住在里面,人就像安装好的机器,严丝合缝,进入了一个人类车间的巨型传输带。早餐非常简单,羊角面包,生菜,咖啡,冰水,完全的西式,排队去取,住这个店都是奔那杯咖啡来的,是作为旅店的广告的名牌咖啡。用早餐的人都像是正在工作,有人头顶墙壁埋头吞咽。每个人都是西装笔挺,里面的浅色衬衣浆洗得很硬,把柔韧的人体衬托出精神百倍的样子。西装是为工作设计的,在中国,人们其实以为它与工作无关,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吃罢,大家自觉收拾干净,把杯碟放回去。这样的吃法,你不能吃得太狼藉,否则很难收拾,很难看,就像进了寺庙的大堂而没有脱鞋。集体的讲究、卫生使自由散漫的行为看起来就是一双臭脚。

早晨9点准备离开京都,前往大阪机场回中国。京都到大阪机场,得从京都车站乘高速列车,行程约一个小时。朋友说好10点来接我,过了10点一刻还没有来,很焦虑,担心乘不上车,还有一堆行李。后来知道他病了,不能来了。我只好自己去机场,比手势,写繁体的汉字,很容易就打的士到了京都车站,很容易就买到一张前往大阪机场的直达票,很容易就上了车,很容易就到了飞机场。现代化其实就是让生活越来越方便、容易,最后只要嵌个按钮就万事大吉。我原来以为这样重大的事故,在外国,时间有限,语言不通,越过那么多错综复杂的线路在某次航班的机舱中找到座位,其细节够我写个中篇小说,却无话可说,很快搞定。唯一的记忆是,在买票的时候,售票小姐写个字条给我看,两组词,自由席,指定席。意思是问我要买哪个,我想都不想,就指着自由席。自由席,在中国不就是随便乱坐吗?指定席是领导和要人坐的。自由席!OK!2300日圆。拿到票一想不对啊,朋友说到机场只需要1830日圆啊,怎么贵了那么多?进到车站,才发现自由席只有一节车厢,里面空空如也,连我就两个乘客。其他车厢都满了。指定席就是必须对号入座,一人一格,自由席你可以想坐哪里坐哪里。自由其实是很贵的东西。

同类推荐
  • 与心灵有个约会(滋润心灵的温馨故事集)

    与心灵有个约会(滋润心灵的温馨故事集)

    本书包括《心爱永恒》、《巧遇》、《爱的示意》、《父母心》、《播种生命》、《一路同行》、《选择人生》、《最后一美元》、《寻找一颗善心》等124篇故事。
  • 世事咏叹(读者精品)

    世事咏叹(读者精品)

    我们只有知道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乐趣,才会真正了解这个国家,正如我们只有知道一个人怎样利用闲暇时光,才会真正了解这个人一样。只有当一个人歇下他手头不得不干的事情,开始做他所喜欢做的事情时,他的个性才会显露出来。只有当社会与公务的压力消失,金钱、名誉和野心的刺激离去,精神可以随心所欲地游荡之时,我们才会看到一个内在的人,看到他真正的自我。
  • 与草荣枯

    与草荣枯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与草荣枯,与一种清苦的古歌不期而遇。以现代诗为引,续写诗词中的百转千回的散文集。
  • 春到田野百草青:夕阳杂俎

    春到田野百草青:夕阳杂俎

    我的前半生,在故乡生活不过二十来年,长期在杭州、金华和台州工作,1973年才回离故乡横溪仅20千米的宁波落脚,我对故乡的那份感情永远不会淡薄和磨灭,而随着年岁的增长,进入耄耋之年,思乡之情更为浓烈。在拙作《春风吹酷溪边草》中有“故乡”的栏目,本书又设“故乡新颜胜旧貌”一栏。故乡,在我的写作中犹如“爱情”一样,成了永恒的主题。
  • 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1:埃斯库罗斯悲剧

    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1:埃斯库罗斯悲剧

    权威版本:以剑桥勒伯古典版古希腊文本为依托,收集所有古希腊的传世戏剧作品。名家名译:古希腊罗马文学、文化专家张竹明教授和王焕生教授倾十年之功,从古希腊原文精心译成。全新亮相:绝版多年,全面修订,装帧升级,典雅尊贵,极具收藏价值。大奖作品:曾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重大奖项。位于地中海东北部的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人类戏剧的最早发源地。古希腊悲、喜剧都与酒神庆典和民间滑稽演出有着血缘关系。
热门推荐
  • 雪落梧桐花尽染

    雪落梧桐花尽染

    “卿卿,你跟我走好不好?”“什么?”他的声音几近于恳求,“你跟我走啊,我带你离开这里,去一个更好的地方。”“更好的地方……是哪里?”“鄞朝的皇城啊,我带你去皇城,那里是天子脚下……”鄞朝的皇都,那是她绝不该留恋的地方,在那里活着的人,心里一旦有了欲望,就会变得可怕,不择手段。曾因相思误年华,江山情重,美人轻。她终究是违背了曾经的信念,为了一人,甘愿堕于万丈红尘中。
  • 大建筑商

    大建筑商

    刚毕业的职场萌新林秋意外得到大建筑商系统,可以给他提供和建设相关的所有商品进行选购。系统改变命运啊!只要有系统,猪也可以飞起来!只要有系统,我也可以定个小目标!只要有系统,我也可以不知道眼前这些美女有多美!只要有系统,十年以后,我也可以后悔创立......系统:“宿主,如果你是猪,本系统一定不会带你飞。”林秋:“别打岔! 建了个群:701573235,进来看看。
  • 致加西亚的信

    致加西亚的信

    一百多年前的一个傍晚,美国著名出版家、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创作了一部不朽的著作——《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曾经风靡整个世界,至今仍然畅销不衰。书中主人公安德鲁·萨默斯·罗文早已经成为忠诚敬业、尽职尽责、主动服从的典型的象征。
  • 文娱的良心

    文娱的良心

    有人说,他是文娱界的良心。说这话的人,你的良心不会痛吗?……很多年以后,人们不记得十一的挖坑不填、死女主、死男主……人们只记得他那颗善良的心。——————PS:此文有毒,主角有病,病得不轻,报复心极重,娱乐而已,不必较真……书友群203384119。
  • 伏狮义公禅师语录

    伏狮义公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世界我是HIM的妹妹

    我的世界我是HIM的妹妹

    系统检测您所阅读的版本过于旧,请看最新版本的书籍。
  • 快穿攻略:女主要崩坏

    快穿攻略:女主要崩坏

    混沌中醒来,倾城发现自己失去了大部分的记忆,包括一颗心。为了找回曾经的记忆和维持混沌空间的力量,她进入千千世界,不择手段的完成任务。只是,明明她都没有心了,可为什么这人依然对她痴心不改?倾城:“……你是魔鬼吗?”
  •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本书讲述从上帝创造世界到大卫当犹太国王的故事,对应《圣经·旧约》的前12卷。共分五篇,内容包括:开天辟地的故事、犹太先祖的故事、大卫王的故事等。
  • 创造性思维36计

    创造性思维36计

    本书采撷大量生动的案例,详实地介绍了36种创造性思维的应用与掌握,集知识性、智慧性与实用性为一体。当然,本书不是万能的,但是它或多或少能活跌你的思维与思考方式。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充满灵感的,我们需要的,只是那种相应的环境,我们需要的,只是那种能够得到锻炼的机会,让自己的才智,一点一滴的被挖掘出来。
  • 傲世圣霄

    傲世圣霄

    中位界天赋异禀之人,惨遭同门陷害,因机缘巧合重生改头换面。凭借努力傲骨杀回中位界,俯瞰众生,笑傲圣霄!天要阻我,我必捅破这片天;地要挡我,我必裂尽这大地;人要叛我,那我必杀尽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