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43600000009

第9章 走通大渡河(6)

我脱掉长裤,走进水里。大渡河水一年四季都是凉的。上身下身两个季节……好久没扌造漂……我们沿河排成一行,用啄竿和鸭脚(也叫扌造杆)勾住漂木,接力将它送往下游,一直送出回水。以后,它自己会走,直到又被挡住……

她取了根啄竿,也下水来了。她把裤腿高高卷起。队长劝她上岸,她说她能下水。她说真该带条裙子来。她认真听着队长教她的“三不准”:扌造杆不准对头,不准对胸,不准对下身。她说记住了。她的记性不坏。

休息时,工人去摘来“仙桃”(仙人掌的果实),用石头在河边围个堰,将它放入。河水冲走了“仙桃”外扎手的毛毛,剥开厚厚的绿色外皮,里面的瓤甜极了。她吃了又吃,连声叫好。

她发现了几百公尺外的溜索。要是我叫得慢点,她已经爬上去了。我也上了木架。她说在电影中见识过怎么爬,手脚并用,身体像袋子一样悬在索子上,非常非常的有色彩……

我抓过她的胳膊,上下捏着。她不解地看着我,但没抽回。

——不行,你最多爬三分之一,爬四十米。爬出去你就别想再爬回来,回来得朝上爬,更累。况且,这吊索不是为爬而设计的,过河有过河的工具。

她看着这由高压电缆构成的美丽的抛物线(它有两条,供来回之用)。

——你的肌肉太少,太软。我也不行。过去是过去,现在不行了。不行就是不行。

——你让我试试……

——用不着试。救生衣帮不了你的忙,我和他们谁都帮不了你。下去就是二十几公尺,这不是跳水池,高台跳水也只有十米。

她似信非信。

我向她解释,靠溜索过河的藏民,他们备有工具,我们叫它“溜壳子”。两块铁板夹着一个滚珠轴承,往溜索上一挂,拧上螺栓,两腿分别伸进绳圈……绳子断了就好看了。一九六二年,马工程师就死在这种溜索上。

走来一个藏民,他上了木架,我们帮他卸下背篓,满满一篓苹果。

她和那藏民热烈地交谈着,藏民有为难之色……她叫我拿烟招待他。藏民终于被说服了,交出“溜壳子”,不过他声明,出了事他负责不起。

——不要你负责,没事!

她高兴了,要我教她。我细细地检查了一遍牛皮绳,又拉了拉,没发现裂痕。

——好吧,我和你一块儿过去,要完蛋一起完蛋。

——不要。

可以双人过河,当年我试过。那时的“溜壳子”由青冈木挖成。在岸上看她过河,倒不如和她一起过去,心理负担要小些。我坚持着。

——我不要你去……你是男的。我不想和你绑在一块儿。

那好。那就没什么可说了。

她脚一松,带着钢缆尖利的呼啸悬空而去,滑得很快,她的衬衫尽力朝后扬起……近岸,停了,她腾出右手,抓住钢缆把自己拽上去。解开……下到河边,她无师自通地把“溜壳子”放进水中浸了浸(冷却),然后爬上另一个木架,那是往回的,溜索右高左低。

这一次,她在空中甚至招了招手……

我给她照下了。

严格地说,周惟汉其实不是医生,他只在药房子呆过半年。当然,进山前培训过三个月,仅此而已。

……好不容易将我们弄到岸上。我躺在火边,被灌了几口白酒,醒了。他俩没醒。

他俩被抬往泸定,由泸定转送雅安。周惟汉跟着……路当然好走,十多人轮流抬着土担架,穿山越岭……路上,余善堂死了。

没人提出过把他丢下。还是抬着。费力地爬过山,涉过水,钻过荆棘,一直没把他丢下。

从泸定回来的路上,周惟汉中了飞石。他滚到崖下的河边……他呛水后昏迷了。本来,他不该死的,要是别人受这伤,那一定不死。他们连三个月都没学过……

他们正在起豆芽。

她走过去。他们三个。他们头都不抬。

她也坐下……学着拨开白沙,抓住一握,轻轻地拔起(别断了),抖去沙粒……这真是宝地,埋下黄豆,不用浇水不用照看,十天准成豆芽。

她撇开他,和她们说话。哥哥二十三,妹妹二十,妹妹十八。二十岁的姑娘说,兄妹十二个,哥哥是老大,家中有爸爸还有妈妈。妈妈不下地,她做饭洗衣,给弟弟喂奶……他说,爸爸妈妈不容易……现在不让生那么多了,他说,今年开始,只准生三个,还是照顾“民族”……

你们是藏族?

——哦呀。

——都没结婚?

——哦呀。

她说自己从上海来,坐飞机来的。

他们知道飞机。

——比成都还远吗?

——哦呀(她也会了)。在东边,大海边,离成都二千三百公里……会不会跳锅庄?

她问那个大的姑娘。她穿着汉装,衬衫是半透明的尼龙丝,能看见只穿衬衫。她长得结实匀称。

——跳个锅庄吧!

这两百斤豆芽,下午得交。她们答应干完就跳。豆芽两毛钱一斤,卖给水运处。豆子是买来的,挣不到多少钱,他说。一家的收入一年不到两千。

我走过去时,他正拿着苹果与核桃,请她,也请我。我谢过就吃着。我要她也吃,吃了他们才高兴。他们真诚好客。

那姑娘说她不喜欢城市,她说到过乐山,“不好耍”……她伸直腰,柔媚地看了看对岸的孔明山。

山。无穷无尽的被水分割了的山。她的山。

雇来的牦牛运输队再也不肯干了。他们被豹子袭击了一回,损失惨重……于是,粮食只能靠人背来,施工器材也靠人背。一次,我们居然吃到了油,它和盐一起运来。

久违了!

我们把两片嘴唇吃得打滑,香极了!运油来的三个夫子没吃。他们挺懂事,说要吃山外去吃。

该上工时,有几个蹲着不肯起身。我不信他们的鬼话,什么“好久没吃油了,一吃就拉”。我不信。我命令他们站起来。

“实在起不来呀。”他们一个个愁眉苦脸。

说话间,我也蹲下了……全队一百多人通通蹲下了。河滩上,蹲成一片……

那三个夫子想笑又不敢笑,脸色尴尬;我断定有鬼,我要他们招出来,否则一人一顿毒打(其实,没一个人站得起来,更不提打人了)。

他们招了;这油,他们曾在路上偷吃,吃了也拉稀;背到这儿,他们只敢不吃,不敢招供。我们围着油桶分析了半天,结论只能是桐油,康定转运站发错了。

人人都躺倒了。

我支撑着起来。我吃得不少,所以拉得很勤。现在,该为这张嘴难为腿了。

我拄着拐杖上山,把扣下的三个夫子也带上。我认识几种草药。我指着,他们采。我们采得很多,还差点采到一头豹子。

豹子抬了抬右前肢,又像敬礼,又像抗议……然后放下,不动。

我们也不动。坐下,把背篓放在身前(这样,心理上就多了一层安全感)……豹子嗅了又嗅,不知讨厌草药味还是拉的稀,竟苦着脸走了。

它的毛皮异样地漂亮。

在爬二郎山之前,她哼了两遍“二呀么二郎山”。几十年前的老歌,我也会唱,那时人人会唱,歌真厉害。我们只上到山腰就下来了。小张说,冬天的二郎山顶容易翻车。

还是往南,经石棉到汉源,一百七十公里。汉源县城不小(越到下河,镇越大),建在富林镇上,记得海拔只有七百八十二米。

翻过泥巴山,

来到汉源县,

白天无水,晚上无电,

广播站,两个蛋。

小张唱的是民谣,十年前传诵一时。它嘲笑广播员,说他把“广播站”念得像“两个蛋”,把“报节目”说成“抱鸡母”。它不胫而走……小张高兴了,兴高采烈地指手画脚,说到最兴奋的时候,猛然一个急刹车——不刹就撞上了。

他像他父亲。

他父亲曾被我狠狠打过。

那年,张德有发了昏,在泸定茶馆赌钱,手气不好,输光了,急了,端起板凳砸人,砸得人尺骨骨折。派出所抓了他……我去要人,他们不放。我非要。我把所长找到,软缠硬磨到半夜,总算把人领回。当时,抓去是要判刑的,判了刑,也就不会有什么小张了,他老母也完了。

我把他领回水运处,把他们通通叫起来……

——该不该打?

——该打!

他自己也说该打。

我叫他睡到地铺上,扒下裤子(我从旧戏里看到过打板子)。我亲自动手,打得他睡了三天,疼了十天……事后,他向我道谢,他说再不赌了。果然没赌。

大冲。路边堆着采下的红色花岗石。这里猪圈和屋子都用碎花岗石垒成。它是宝贝。七六年曾突击开采,运往北京造纪念堂。

路边许多矿洞,几乎洞洞相连。这里有丰富的菱镁矿。洞口整整齐齐地堆着矿石,社队企业的拖拉机任劳任怨地装运着。卖矿石能发财。

河谷越走越宽,河中沙洲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不少漂木搁在洲上、岸边……水势渐缓,于是拉盗渐多,一年能拉走几万十几万立方米原木……这里没有树林……近一两年好多了,《人民日报》点名比什么都强。

越走越热……天也宽了……

我们下车,隔河远眺对岸的安顺场。她取出儿童望远镜……依然没有看清。那儿新建了纪念碑。这是值得纪念的。

我一路指给她各种岩石:页岩、砂岩风化土、石灰岩风化土、白鳝土、紫砂土、粘性红壤、缺磷黄壤……非常复杂。李四光到过这里,干脆统称“富林杂岩”。

使她最感兴趣的是流沙河(古名汉水)。这河十分不像话,全长七十一公里,最高洪峰(我也翻了下本子)1020立方米/秒,最枯流量才1立方米/秒。活见鬼。在宽阔的乱石河床上,它通常只走极窄的一道。

这里出产贝母、虫草、天麻、黄芪、黄连、半夏、茯苓、大黄、当归、牛膝。每年出产一百八十万斤花椒,清溪的清椒本是贡椒,专麻皇帝老儿。

大渡河,聚宝的河……

赵子军很不安分。踏勘完毕后,我把他要来了。

我明令禁止钓鱼。除了怕人落水,还因照顾民族感情。和鹰、鸦一样,鱼也是藏民的神物。和死有关的都是神物。

赵子军总能钓上鱼来,用非常简陋的渔具钓得多多的鱼。大渡河里的鱼有勇无谋。晚上,他将渔线甩进河,就在一旁唱着川戏等着(这里的鱼都是聋子)。钓完后,扔在草丛里,回帐篷给伙伴一个暗号,一起溜上山去煮……队里人人吃过他的鱼。他曾想拉我入伙,后来看看我的模样,不像个有福吃鱼的人,就死了这份心。他没看出,我实在咽过好几回口水。

他们结伙瞒我。

他的末日到了。

上钩了……他没拉动渔线,于是吝啬地放线,一直放到无可再放。这不是大海,渔线会在石头上磨断的……他极有分寸地收着,鱼也在收,谁都不肯低头……鱼胜利了,终于把他收到河里。他被鱼钓去了……

那是一条非常出色的一米多长的鱼。

等不及而跑来吃鱼的伙伴只看到石头上他几乎时刻不离口的铜烟嘴,看到帽子和布鞋,还有一把用来收拾鱼的钢刀。

他被鱼收拾了。

我们给他刨了个坑,刨在河边,让他能终日闻得见鱼腥……没有遗体。葬入棉衣、布鞋、布帽……吃过他鱼的和没吃过的人都为他哀伤。他像鱼一样可亲。

第二天半夜,他掀开帐篷的门,走了进来,带进一股阴风……庄连生醒了,以为见了冤魂,忙扔过烟去。他俩是朋友。他知道他烟瘾大,做了落水鬼没烟抽,所以找上门来……

他果然赶紧抽烟,抽得有滋有味,动作和生前一样。

“我没死……”他开口说话了。

他说自己并没死,滚了两公里滩,被水送上岸来(也许是那条大鱼送回来的,大鱼不像自己那么嘴馋)……醒来后,他走回来了,边走边吐水,吐到这儿,肚子小多了……他说,他饿得不行,他反反复复地说着,他饿,想弄点吃的,一个灰面馍馍也行。他没死,他说,死了怎么还饿?

在这里,要人相信死太容易了,但没人相信他是活的(他们打着火把找了他一宿)。大家把头缩到被子里。

他终下倒在地上。

他们一一爬起来,点上油灯,战战兢兢地围着他。等我跟着报信的庄连生赶来,他又还魂了……这次,他们相信他的确活了,因为是他们七手八脚救活的。救了以后活过来才显得可信。

他睡了两天……第三天,他去给自己上坟,坟上已有了最初的青色……他用钢钎捣着坟,想把它毁了。没捣几下,他突然住了手,像是刨错了坟似的,又把它堆上了。

以后,他每年清明都给自己上坟,好像那里真的埋了什么……

到汉源的第二天,我们去安顺场。有专线公路……街上一个个石砌的花坛,小小的一块块:菊花开了,菊花长得比人还高。

从拆房的尘雾中走出,一个小娃儿领我们走进一大间木板房。那是纪念馆。整洁,明亮,朴素。

我到过这里,到过多次。

只有我们三个。

她低下身子,仔细地看着那两挺重机枪,多沉呵……塑料纸蒙着它。擦得一尘不染……她蹲下,用手去摸了摸。

——不能碰!

坐在一边等我们的小娃儿叫了。她朝他笑了笑,接着又去抚摸,直到小娃儿插到她和重机枪的中间(他穿着开裆裤),她才不得不住手。她没有辩解,还蹲着。

——“猓猓”是什么?

——彝人,以前称作“猓猓”,蔑称。猓是古书上说的猿猴。过去,有时也写作“夷人”,你看那张翻拍的照片……

见她又掏出笔记本,我不说了。

后来,她对我说,真该带上微型录音机,免得惹我讨厌……可是,我会喜欢录音机吗?见鬼!

河边……

我们走到画报上经常看到的那座雕塑前。塑得很好。大块的花岗石组合成一个红军战士的头像……白色的栏杆围着一片精心养护的花草。我坐在洁白的长椅上……

战士的脸朝着泸定方向。

这是转折。安顺场的船和泸定的桥……红军抓住了,红军得救了……极细的一线生机,转瞬即逝的生机,飘荡着。这便是历史。

石达开没有抓住……

同类推荐
  • 明·妖狐夜出

    明·妖狐夜出

    明,成化十二年。时值八月底,京城深夜暑热早已褪尽,萧凉秋意在坊巷胡同间悄无声息地流淌。一更三点后暮鼓敲响,进入夜禁时间,纵横交错的街巷便成了一张空荡荡的巨网,只有负责巡逻、防盗的铺兵火夫的身影不时晃过。黑暗中仿佛有什么东西,影影绰绰地移动着。李三把灯笼举高了些,眯眼看去,一个白色人影正在前方不远处行走。灯光隐约照见侧面,看身形是个长发披散、身穿白裙的女子。两人手按刀柄,疾步上前。那道人影却在这几个呼吸之间,从他们眼前骤然消失——说“骤然”还不够贴切,准确地说,是活生生地从他们视线中,像泡沫一样破灭不见。
  • 狼嗥

    狼嗥

    本书是红柯近年来独具特色的中短篇小说的合集,收录了其西部神奇想象的《狼嗥》、《金色的阿尔泰》等25篇小说,体现了红柯作为“汉人”用“心”描写边地“神话”和风物,抒写绝域精魂和诗性生命的特色:大气诡谲,剽悍深情,震撼人心。随书附录李敬泽、曹文轩、陈思和等的解读、评论,深入探寻红柯“通灵”小说的奇幻情境。
  • 缉毒先锋

    缉毒先锋

    三名特种兵战士,为切断进入我国的毒品运输线,秘密潜入世界最大的毒品产地金三角,身陷绝境之中。凭借对祖国的铁胆忠魂。不仅铲除了所有的武装毒枭,而且改变了当地老百姓沿袭了百年的生存方式。使罂粟在金三角彻底消失,创造了世界禁毒史上的奇迹。
  • 黄泉阴镖

    黄泉阴镖

    你知道鬼节烧去的祭物去哪了吗?我们所认知的这些冥物,又真的能在阴曹地府流通吗?刀口舔血,苍莽一生!我受生人之托,为亡人走镖!
  • 炉前工

    炉前工

    黎强是被热醒的。醒来后他在长椅上翻了个身,发现外边不知何时下雪了。他坐起来晕了一会儿,才想起他现在身处铁厂班组休息室,他看了看表,凌晨两点,距他昨晚七点来值班已经七个小时了。想到这里,黎强赶紧穿上棉工作服,戴好安全帽,上了高炉炉台。炉台上风很大,室外的暖气疏水阀正“嗤嗤”地喷着蒸汽,他抬头看了看厂房顶,雪花正从彩钢瓦的空隙往下飘落。那些雪花尚未落到地面,就消失了,平台上也没有雪来过的痕迹,但仍有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厂房顶钻进来。黎强看着雪花,想到自己在这么冷的天气里还在独自值班,不禁有了种悲凉的感觉。
热门推荐
  • 祝酒词:最打动人心的酒桌礼仪和说话技巧

    祝酒词:最打动人心的酒桌礼仪和说话技巧

    《祝酒词:最打动人心的酒桌礼仪和说话技巧》精心打造了中国式宴请的酒桌礼仪与说话技巧,既阐释了宴会的礼仪和接待技巧,又介绍了酒桌禁忌、应急手段以及东西方的酒文化,中国南北地区的敬酒差异,以及少数民族独特的酒文化。同时精选出各种场合的祝酒词,题材丰富,实用性强。
  • 未来在磨砺中生辉(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未来在磨砺中生辉(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宝剑的锋利和梅花的无比清香都是经过了很多的磨难才来的,所以一个人要取得成就,就要能吃苦,多锻炼,靠自己的努力来赢得美好的未来。为苗条过分投入、矛盾的青春期心理、跟自己的长相过不去……这些都是阻碍您通向美好未来的荆棘和峭壁,不要因此而惧怕,通过这些磨砺,您的未来会更加熠熠生辉。
  • 学为人师的教育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学为人师的教育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学为人师的教育家(1)》本书分为陶行知、陈垣、晏阳初等部分。
  • 旁门左道易成仙

    旁门左道易成仙

    自古以来,旁门左道就为玄门正道和世人所不耻,认为旁门左道之人是误入歧途,难成大道,有些还被认做是邪魔外道,正道玄门人人得而诛之。然纵观华夏历史,凡正道成仙者,路有三条,上天封赏,偶的造化,最难的才是抟砂练汞,静心修持这条路,且这第三路往往苦修几十年,最终化为枯骨,也难登仙门。然天道之下,大奸大恶,妖物邪魔之徒,了却因果成仙者却不知凡几。佛家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似乎这才正合成仙正途。如果真如此,那可真是“玄门正道路艰难,旁门左道易成仙”。而这也道出了为何玄门正道道途断绝,旁门左道却绵延至今的原因。本书讲述的就是发生在流传至今的旁门左道之间发生的各种波云诡谲的故事。
  • 农门长姐会种田

    农门长姐会种田

    魂穿到小叫化身上,只想混个温饱,却不小心救了个病娇男……“男人,莫挡道。”“你很坏。”男人看着被猫儿抓了的腿部幽怨控诉。女人坏笑更浓,“其实,人家可以更坏的,比如……”她伸手,做了一个抓龙手……病娇吓的挺胸视死如归样,“为解救天下男儿,我还是任你坏到底罢!”简而言之:这是一个表面彪悍,实则撩了不敢负责的穿越女,与表面虚弱,内里腹黑的本土男的馨爱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权少的私有宝贝

    权少的私有宝贝

    “你再跟他暧味不清,小心我今晚收拾你!”高大的男子,狠狠地用力捏住她的下巴,如此恶声恶气地对她警告着。她不喜欢他,他凶狠、冷漠,还特爱欺负她,总是凶巴巴的,动不动就生气。她有自己暗恋的男孩子,阳光、开朗、天使一般暖暖的,可,却被逼着要和现在这个恶魔呆在一起。为了一单生意,父亲把她当作礼物一样,亲手送给了车上的这个恶魔,契约结束的当天,她以为自己自由了,兴巴巴地收拾着行李准备走人,不料,门口那里,却是突兀地传来他略冷漠的声音。“我什么时候说过:游戏结束了?”
  • 她的生活我的戏

    她的生活我的戏

    《她的生活我的戏》收录了《幸福在哪里》、《故事里的事》、《虚构》、《露天电影院》、《老》、《父与子》、《比拽》、《世界》、《收藏白酒之事件》、《诗人老黑》、《神奇的瓜子》等近百篇微型小说作品。
  • 盗仙记

    盗仙记

    王盗,从小与爷爷相依为命,受老头子临终嘱托,为了果腹生存,他做了仙道门派的外门弟子。入了山门,却发现修道者性情冷漠,弱肉强食。为求得道成仙,王盗勤奋修炼,渐渐在修仙界展露头角。借助金手指无相宝衣,得窥天道。且看他如何杀神,除妖!纵横天下,一统三界!
  • 漂流记

    漂流记

    《漂流记》是一部纪实文学。作者屠岸先生是我国著名翻译家、作家、编辑。《漂流记》是作者13至15岁时创作,记录了1937年至1938年间随全家逃难的经过。他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融于文中,用精道、凝练的笔触;略带孩子气但不失感染力的语言;使人宛若身临其境的纪实手法,为我们讲述了抗战时期那段逃难的岁月;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独特记忆;以及孩提时代的作者在那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书中附有屠岸先生与其兄长在当时所作的写生作品,是首次面世,具有重要价值。
  • 异世农场兵团

    异世农场兵团

    一觉醒来,他发现他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同时他震惊的发现,他体内融合了一个农场,正是因为它才使得他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随后,农场和主角重生到了一个死后不久被废去武学丹田的人身上。于是,故事就这样发生了......看他如何的拥兵自重,看他如何在异世界搅风搅雨,闯出一片属于他的天地!在看他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从此踏上一条血腥,危险之旅!成为一代异世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