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52700000003

第3章 亦来卷

一.时光问答

我要寻找的那个词——它代表一切

代表了所有的寂静。可我始终没能找出的

是那只钟的破绽。它确凿地走动

它内心的轴承也许是一株

含羞草,它的柔弱只能让你苦笑。

一晃七年都过去了,我错过了

多少清晨、黄昏?在落日下,

为什么我总是感到卑微?像蝼蚁?

我的赞美给了谁?谁在赞美中变善?

“语言是用来行善。”我看到

那些旧稿,它们曾经是歌手,或者是

怀疑论者,但现在都成了哑巴。

唯一出声的还是那只钟,它只用

秒针走动,这带有轻蔑的味道。

你听——滴答,滴答

多慢啊,比蜗牛还慢。完了,衰老

在加速,事物们的混淆

在继续:茉莉花和兰花的香味

邻居们的长相、衣着,他们

篮子里的水果。我和许多人的相貌

对异性不怀好意的想法。

另一个七年?要绕着操场跑多少圈?

我在寻找的那个词并未现身——

它代表一切,在自由的意志下清晰。

二.死鱼与蚯蚓

我们扛着摄像机去拍死鱼。

整个湖面都是,没有缝隙。

夏天的中午,原来可以这般死寂——

水纹停止挣扎,

只有湖岸围住事故的面积,

并扯下垂柳作栅网,防止风声走漏。

我们的镜头知道如何处理

这样的场面:先给一个湖上全景,

即使看不到水;顺便捎上

周围的建筑和它顶上的黑烟。

然后就去拍横陈的鱼尸,拍它们

张开的嘴、僵直的眼,

以及失去力气的腮、鳍与鳞片。

几乎没有人愿意来到

这片恶臭充盈的城中一角,

除了一辆卡车停在岸边,

据说是这群死者的抬棺人。

在死因不明的情况下,鱼群

被粗暴地扔上后车厢,与钢板撞击

反弹,仿佛还能蹦跳,只是不知疼痛,

并被送往没有地名的坟场。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二次眼见

如此大规模的死亡:

儿时,暴雨过后的小镇上,

蚯蚓钻出泥土,拥上了大路。

汽车飞驰,碾过柔弱身躯,

血与肉,就在水渍中漾出一朵模糊。

而我和上学路上的小伙伴们,

以为把蚯蚓断为两截,可以

让它衍生出两条生命——

于是捡树枝、石块,

去截断那路面上的软体,

让它们成倍繁衍,以满足懵懂的兴奋。

三.猫

多年以后,当他坐在歌剧院里

仰望天堂的远景,在舞台上如脚手架般

机械地升起,他一定会回忆起

那个遥远的安静到近乎滞涩的黄昏:

一只半人高的老猫,身上的皮毛

多处脱落,露出麻褐色的斑,像个癞子

它挟着威严的丑陋和怨怼的目光

以并不优雅的猫步,将他逼向

布满蛛网、蝙蝠的阴影和尿臊气的墙角。

在昨夜,他们也这样对视过——

他满心好奇,掀开纸箱里的被褥

探视生下不久的两只小猫,却不料遇到了

它惊恐的眼神,充满了敌意。

时间有过片刻停顿,芝诺的悖论

但空气,却真切地呈现出冰的形态。

在寒意中,它叼走孩子中的一个,

在逃遁的慌张里将它咬断了气。

这丧子之痛,让它多余的奶水化作

以牙还牙的力气,在黑暗的角落

它猛扑,噬咬,利爪抓破

他嫩生生的童年,留下疤痕、愧疚

和延续至今的隐痛。

当他写下这些,又遥遥想起

这体无完肤的老猫,在铁链拴制下

耗尽了最后的癫狂,倒在苍蝇的尖叫中

他又恍若置身于安·洛·韦伯的构景,

怀旧的腔调,二氧化碳的暗语

《记忆》涌出如莫名的悲哀。

这悲哀,不是为了过去和难以捉摸的

远眺,而是这个下午慵散的一瞥——

陷在软骨沙发里,一只纯白的猫,

有异国的风情,催眠的叫唤

像是无关痛痒的蓝色春风在献媚。

四.壁虎

可是在警觉而温暖的动物身上

积压着一种巨大的忧郁,它为之焦虑。

——里尔克《杜伊诺哀歌》

将会有,将会有戏剧性的一幕

在远处阻截他,蛛网像鬼魂游荡。

从自由的生命沦为

挣扎的食物,蚊虫的小意志,

蓄集,逆转,毁灭。它被缚的飞翔

将被栖息吞咽,不如糖果,

一层层剥掉甜蜜,在预感的味蕾。

如是说来,他的发育,是个错误,

不可避免的颓废像定时炸弹。

哦,他嗓音沙哑,一张嘴

就吓到了自己;他在镜子面前

搜寻身上的绒毛,心中的松脂

已经攒成一个琥珀色的小球。

难怪,他每天把废纸揉成一团,

反复射向倒伏的墨水瓶盒,用手指。

这技艺,让他的孤独变得饶有趣味,

因为能从空旷中准确地找到狭窄。

当他掐掉灯光的昏黄,放下蚊帐

高速转动的磁带会及时送来

曼妙歌声,隔壁孀居的妇人也一样。

他隐约意识到,录音机上的磁头

仿佛两只无助的眼睛,

他在惊恐中等待愉悦的到来。

过了半夜,我才能在屋檐下的斑驳中

看见他贴着墙根走来,他过去

多么瘦弱,仿佛有着一副月亮的骨架。

他害怕风,害怕柚子树的黑影

害怕我的尾巴,像针刺穿他的耳膜。

小心肝呀,一会让我爬到你梦里

“与不幸在虚无中相遇应该感到庆幸。”

雨,雨夹雪

——为LXJ而作

往往是这样,不是微雨,不是持续的

甜蜜将我们击中。这闪烁的雨,

踩着霓虹灯的节奏,它渴望春泥

而你早已烂醉如泥。

它令人神清目爽呀,但久而久之的

拉锯战却让人苦不堪言。

你在心里咒骂,湿淋淋的婚姻,

却又愧疚所犯的糊涂。

犹如雪,增添颜色,增添重量

大片鸿毛纷纷脱掉了鸣叫。

为了伤害自己,难免伤及无辜,

为了受折磨,不惜不停折磨。

你在路边叫嚷,没有车愿意载你——

天气的暴戾,同样始于温柔的层峦叠嶂:

不会有持续的甜蜜将我们击中,

生活往往如此,但也仅限于此。

五.快速说话者之歌

1

起先总是一只鹦鹉,衔着红铁

从医院里洁净的空气中穿过。

三两个护士叽叽喳喳,整个下午

她们在讨论对面商场橱窗里的鞋跟

能否高过八号房间里病人的体温。

而这只鹦鹉,从不可能的森林里来

华丽的羽毛,插在慰藉的花瓶中。

它叫着,嚷着,模仿

天籁的铃声。越来越响亮,越来越

急促——护士们继续着拖泥带水的

交谈,其中的一位还不耽误工作:

她拿出剪刀,将声音的脐带断为两截。

2

要从最亲近的词开始牙牙学语,要

从牙中取出智慧的芽。

她先要学习对事物的指认,对谬误的

指摘,不能指桑骂槐,也不能

指鹿为马。随着成长,她要

熟习造句,把词语抽象的根植入

看得见的土壤;要练习发声的技巧,

使拒绝婉转,如同接纳。

如果有闲工夫,还要努力把嘴皮儿

磨薄,像刀锋那样快——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南边来了个

喇嘛……”哦,相声中俏皮的逗哏!

3

“听!那女子倏地把歌唱。那女子的

嗓音扯着细绳子直往上蹿。

它踩着高跷呢,在名誉的钢丝上

走动,避开了扩音器的耳目。

它翻着筋斗呢,你一不留神

它就溜到了云遮雾罩的、神学的崂山。”

“那女子唱的是花腔。那女子

宽敞的肺室中收藏着无数锋利的花枪。

她一张嘴儿,花朵们雀跃了,

奔涌开了。你看哪,月季花儿,

玫瑰花儿,从丹田中吸气。它们绽放

多像一束红缨在杀气中腾挪。”

4

那梗在她喉管中的,是表达的弹簧

而不是权力的塞子。所以当她混迹于市井,

不必如甘蔗林中的兔子,躲闪生活的甜。

其实完全可以更轻松些,和邻居们

开开玩笑,到菜场去讨价还价。

可以加快说话的节奏,效仿火车

提速和消费在新闻里的增长。

还可以顾左右而言他,以防舌头的腐烂

可以在互联网上植树造林,虚拟地

执法与行善。只是要隐瞒个人的痼疾,

核桃藏起结石,莫要让游医

顺着言辞的藤(疼)摸到了胆中的苦瓜。

5

说吧,头昏目眩的夜。说吧,时尚!

满月升起来了,它的光,它脸上的纹理

仿佛一张激光唱片。说吧,快,

再快些!翻过速度的山脉,以

慢下来的一段音乐,稀释时代的激情。

“可是我们的行为,多么接近于

无中生有。”“是语言的王水消解了它的光泽。”

不如坐进虚无里,事物们

流出去,漫过了我的身体,秩序

是缓慢的。我试图说出喜悦

吐出赞美的荔枝,而大气堵住鹦鹉的嘴:

“赞美是无法说出的,因了你的缺陷。”

六.夹竹桃

慵倦,清风一样蜷在藤椅的篾缝里。

在似睡非睡间,一个老妇午后的小寐

犹犹豫豫:她脸上的皱纹一张一翕。

在不远处的树阴下,年幼的孙女在

跳皮筋。蝴蝶结踮着脚尖起舞,在头顶,

生命的弹性考验智慧的脑袋,在脚踝。

“夹竹桃又开了十三朵。”寂静的终止

从老人的喃喃自语开始,“我听到了它们

干净利落的绽放,像喜不自禁的爆竹。”

“一朵,两朵……”孩子掰着指头在数,

近在咫尺的童声。数到三,她做了个鬼脸

数到十,仿佛是核桃般的老人做了个鬼脸

即便在如此短暂的瞬间,孩子的注意力

仍然开过小差:微风扬起晾衣绳上的胸衣

短裙上的小碎花儿险些把她捎到了野外

当数到十二时,她停了下来——个头不够高,

无法看到树顶的一抹粉红,被条状厚叶遮蔽——

这是视觉不可避免的局限,不仅在孩提时代。

“奶奶,你要是明眼人就好了。”幼稚的孙女

扑进老人怀里,像嫩茎制成的强心剂和眼药水。

也许更需要另一片寂静,终止语言对生活的粉饰,

她仿佛陷入绵里藏针的倾听,夹竹桃那落沙般

盛极而衰的声音。在历经了若干年的黑暗后

无以计数的光明,突然泻向她所剩无几的衰老。

七.游湖

你梦寐以求的近在咫尺,已经与你照面。

——荷尔德林《返乡》

明明是游湖,却屡屡被抛上一座座小岛。

在树木掩映下,石雕凝固本地的趣味,

石阶衔接风景,游人们不至于在散心时

也走投无路,那偶尔绊脚的衰草

不过是些颓废的点缀,和前面不远处

的喧闹相比,它将更快地化作飞灰。

“这边有佤族歌舞,那边是梁山后寨。”

植物学的移花接木,开始垂青于

民俗学和历史学的摹本,在浮桥上,

有限的知识随着身体的累赘摇摇晃晃。

“游号”泊在岸边,它熄掉马达,

而动荡的湖水却让它欲罢不能。

游船的名字与那位声名显赫的南宋诗人

并无瓜葛,这样的一种巧合,

或许是暗示,万物皆有穷尽的可能?

看,那些已经把美景尽收眼底的游人

登上了船,他们的说笑声在跳板上

弹拨,一两朵鄂南的小花缠绕着

女游客多情的食指,仿佛捎自恍若隔世的

梦境,无奈的返程于回味中如沐春风。

船向着湖心驶去。湖面上,斧痕

继续开凿。青黛的竹林、翠微的远山

在逐渐暗下来的天色中化为乌有,仿佛

它们的绿,一滴一滴地溶进了湖水。

月光也是湿的,没有颜色,它与湖水

一起流动,在无法目睹的地方交媾。

在肉眼可及的连接处,雾气袅袅

像声音悬于半空,给安静的外层

罩上另一层振聋发聩的安静。

游人进入了梦乡,疲倦由来已久。

此刻,游船在一片豆荚地间航行,

既畏葸不前,又乘风破浪。

在它的必经之途,豆荚的迸裂

忘乎所以,像原始部落的神秘祭舞,

像绿林好汉的意狂欢,在酒后。

豆荚在水上跌宕,粉身碎骨,成为水的

另一种形式;游船在水上滑行,

过于渺小,水填塞它过去和未来的虚空。

“并非存在,只是暂有。”屏息

凝神,喜悦的湖水濯洗悲伤的脸庞。

那些尚在梦中的游人,等待登岸的汽笛

等待湖边饭馆刺眼的灯光和小市场的

叫卖声将他们唤醒。在片刻的

流连后,他们将各奔东西,远离

这片辽阔的水域。如果还有回忆,

他们将纪念岛屿、歌舞和影视剧的拍摄地。

而我必将一无所获:苍茫铺天盖地

便无迹可寻。它伏在我的身体里

拆卸骨头、铁锈和一切坚硬的物质,

你即使脚踏实地,也只能随波逐流。

同类推荐
  • 从“最后的人”开始

    从“最后的人”开始

    杨庆祥:我们现在是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七层会议室。本次活动是联合文学课堂的专题研讨,讨论内容是科幻文学。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专题研讨,出于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最近几年科幻文学不仅得到了国内的关注,也在国际上为整个中国的当代文学赢得了特别重要的声誉,刘慈欣和郝景芳先后获雨果奖。更重要的是,中国当代写作中,科幻文学提供了特别重要的创作队伍和特别重要的作品。而且,我觉得它有可能会改写当代文学的面貌。
  • 朱自清散文

    朱自清散文

    《中华散文珍藏版:朱自清散文》属于“中华散文珍藏版”系列。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本书收录的他的著名散文有《背影》、《你我》、《荷塘月色》、《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蒙自杂记》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 我们的朋友胡适之

    我们的朋友胡适之

    这二十余篇回忆文章出自唐德刚、夏志清、周策纵等诸多大家,他们或为亲炙弟子,或为同事知交,或为异代知己,从“先生胡适之”“朋友胡适之”“知行者胡适之”三种视角,呈现一个立体鲜活,更为真实可信的胡适形象。对学子,他诱掖提携,爱才举才不遗余力;对朋友,他切磋砥砺,忠直相待;在新文化运动、教书治校以及抗战外交中,他的为学与治事,展示了自由的思想、宽宏的精神和过人的胆识。
  • 低于海平面:荷兰生活手记

    低于海平面:荷兰生活手记

    这是一本随笔集子,是一本作者的出国手记。作者跟随丈夫来到荷兰,用一个最平凡普通的中国人的眼睛看西方,从吃饭穿衣,点点滴滴中感受东西方的差异,经历了好奇、感叹、敬佩和反思,从中看到了差距,感受到了冲击,也不乏忧虑和感慨,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敬重生命,珍爱生活。
  • 老子百句

    老子百句

    《老子百句》精心撷取《老子》中深富智慧的段落百句,以权威的释义、精当的解读,阐述老子五千言的核心思想。著名学者汪涌豪教授在本书中紧贴当下读者至为关心的内心话题,以深入浅出、意蕴悠长的文字,将人们已然忘却的老子精义从岁月的锈蚀中打磨出来,探寻老子哲学世界中的生命意义,传递经典所蕴含的深刻智慧。
热门推荐
  • 水土一方

    水土一方

    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说:从前的从前的从前,世上原本就无人烟。狼奔豕突,虎豹结伴,野兽横行,豺狼当道。一日,女娲巡天,忽觉本该五彩斑斓的美好世界,却无一主宰。尽收眼底的是弱肉强食,茹毛饮血,暴殄天物,尸骨遍野。所望之处,弥漫着无所不在的血腥之气。如此乾坤,不寒而栗。不由心生一念,用泥捏人,并由其来主宰世界,定会姹紫嫣红、光彩夺目。于是,女娲信手拈来水土,背着天神,给了人与动物截然不同的四肢和躯体,又点化了大脑和心灵,使其有思想,会思维。从此,世界上便有了人,人与水土生死攸关的联系也由此而形成。
  • 弃士

    弃士

    在纷乱的年代,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放弃了自己的一切,默默无闻的为自己的信仰奉献着,甘愿不让自己的名字载入史册,他们只有一个名字——弃士。QQ书友群:612053401,欢迎大家加入
  • 人间世之梅雪奇缘

    人间世之梅雪奇缘

    故事由萧家庄一桩灭门案说起。死里逃生唯一得救的十一岁女孩,被寄养到一个寻常人家。而后在流浪途中,遇到深中狼毒的少年,以此展开的奇情武侠故事。
  • 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

    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

    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带领读者领略好书的神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分析等角度,多侧面呈现一本书的精妙!主讲人梁文道品味独到,是广为人知的“说书人”,他兴趣广泛、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自己的揣摩、消化吸收,最后形成了真实而中肯的评论,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与你私享,让你领略读书的美好,在独处时亦不会孤寂,获得心灵的慰藉。他讲评的书非常庞杂:小说、哲学、散文、回忆录、心理读本……收罗有《我与地坛》《生死疲劳》《我们时代的写作》《中国在梁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士人风骨》《洗脑术》《身体密码》《植物看得见你》等,每本好书都潜藏一个新的天地,等着你一同踏上探险之旅。
  • “世子”当嫁,邪宠腹黑妻

    “世子”当嫁,邪宠腹黑妻

    金銮殿上,她祁云夜当众拒婚,三千青丝漫天飞扬,道出惊天秘密。祁王府最得宠的幺子其实是女儿身。却不曾想被帝王设计害得全家遭罪,午门台前,她悔恨不已。再次睁眼却重生于出生之时,这一世她不再任性,她要强大,强大到足够守护家人,对抗帝王!前世拿她当棋子之人,今生誓要他还…女扮男装当得祁王府世子!跟随神秘爷爷学习兵法商道!独上昆仑山拜师学艺!入军营披荆斩棘,扶摇直上!…且看女主女扮男装,一步步隐忍强大,怎样绽放耀世风华!此文正剧不小白,故事绝对精彩,给你们不一样的视觉阅读~片段一:祁云夜双手持剑,冷霜的剑锋直抵男人喉颈:“如果,我说要这天下,站上最高的位置呢?”男子不怒反笑,狂妄却霸道:“百万大军为聘,满朝文武为证,我许你天下。”她倾城一笑,“等你登基那一天,带着天下下聘,我亦跟随。”底下十万大军面面相觑,他们的将军竟然要委身与这个冷面皇子,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断袖?!片段二:大婚当日,一身血红嫁衣,女子装扮,惊煞无数人,祁王世子竟然为新帝甘愿男扮女装!“云夜,为了配合新帝登基,你居然男扮女装,牺牲太大了!”祁云夜看着众人,一脸淡然:“我本红妆!”喜欢的亲就点点手指放入书架,这是乃们给我最好的鼓励和最大的动力。不烂尾,不弃坑,坑品有保证。推荐自己完结文:《相府傻妻》
  • A Fragment on Government

    A Fragment on Governmen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感悟父爱:感天动地的116个时刻

    感悟父爱:感天动地的116个时刻

    这位老人是一位父亲,他带来的不仅是三袋大米,还有因为儿子而自豪的荣耀,和一颗颗饱满的思念。
  • 别烦,我也有个淘气儿子

    别烦,我也有个淘气儿子

    吕巧菱,一个十二岁男孩的母亲,一直摸爬滚打在青少年教育的第一线。兼之孩子从小“顽劣成性”,又练就了一身与特别淘气孩子相处、引导、教育的方法。现在孩子在重点中学学习,虽常常调皮捣蛋,但不管是学习、思维、性格都非常优秀,可见其独特家庭教育是成功的。曾出版书籍多部。
  • 劫访

    劫访

    张富贵是被自己咳醒的。睁开眼,他感觉嗓子就像是扯毛绳,没憋住又咳了几声。紧挨着他睡的六指扯起被子包了头,蹬了他两脚说:操,快起来,赶紧出去。张富贵歉疚地说:就出去,就出去。只要不是被呛着了,连续咳嗽过三声,就得赶紧躲到没人的地方去,大家都很自觉。地下室是车库改成的,十几平米,住了十二个人,床是上下三层,像火车上的硬卧车厢,每层睡四个人,就像码砖头垛子,只能侧立起来。一层挨一层太低,坐着直不起腰抬不起头,上床下床只能爬着出进。张富贵紧咬牙关憋住要喷出来的咳嗽,抓了衣服从中铺爬出来,快速穿上衣服,猫着腰从地下室上来,就拼命咳起来。
  • 夜落闻声来

    夜落闻声来

    【红袖读书首届全球征文大赛·最佳短篇奖】 温时卿的生命中,曾出现过一段歌声。在他读研的瓶颈期间,这段歌声治愈了他的失眠和烦郁。当他下定决心要寻出这支声音的主人时,它却忽然随着他的那些不快一起销声匿迹了。从那以后,他每夜都会打开那名叫“闻声来”网络主播的电台,盼望着那段歌声的复出。……年复一年。直到有一天,姜芥无意间打开了他当时录下的那段歌声,诧异:“咦?你什么时候偷偷录得我的声音?”……高冷古板外科医生VS活力四射天籁小仙女……让你感受一下,什么叫歌声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