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56100000007

第7章 爱上阅读与发现天赋(1)

每个孩子都带着独特的禀赋而来。期待你的发现,培养,只要顺应天赋,每个孩子都能做最好的自己。

孩子的阅读能力与天赋

所谓天赋从通俗简单意义而言就是一个人的天分。自从孩子呱呱落地开始,父母便时刻伴随着孩子的左右,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自信地说自己可以真正地认识到孩子的天赋。因此孩子的潜力常会被我们忽略。

研究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经常被父母发现的天赋中最多的就是孩子们突出的阅读能力。比如孩子在上学前经常不用帮助就学会了阅读;对诗词、歌曲和有些信息拥有非常好的记忆力;喜欢让别人给他们读故事听,并且百听不厌。

如果我们把视线转移到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时会发现,正是童年时期的识字与阅读,使他们比同龄人更聪慧,更多地受周围人褒奖,更容易建立自信心,有更强的探索和求知的兴趣。

钱学森3岁时已能背诵成百首唐诗、宋词,还能用心算加减乘除,每天早饭后跟母亲背诵诗词,累了就读一些儿童读物。渐渐地,那些浅显的儿童读物对他已失去了吸引力,他开始将目光转向父亲的大书橱,偷偷地去翻那些厚厚的大本书。

鲁迅早期识字,5岁起开始博览群书,青少年时代就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极高的素养,为日后的创作练就了过硬的功底。正如他自己所说: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

徐悲鸿5岁识字,6岁能读《论语》。

沈从文,4岁时母亲教他认药名,不久居然也学了600多个字。

李嘉诚,父亲李方经有一个藏书丰富的书屋,童年的李嘉诚每天放学后就一头钻进书堆中,正是书香的熏陶使李嘉诚从一个端茶倒水的小杂工,一跃成为香港的首富。

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从小酷爱读书,五岁时母亲去世,留下许多书,有哲学的、历史的,更多的是小说。卢梭每晚看书,经常忘了睡觉,七岁时把家里的书全部读完,又去外祖父那里找书读。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3岁会读能写,7岁能读但丁和达尔文的著作,12岁就上了大学。他的两个妹妹也是很小的时候就能识字阅读,并分别在12岁和14岁考入大学深造。

穆勒年仅3岁时,父亲就开始教他希腊语,不到8岁就能够自如地运用这种语言阅读和写作了。接着,他开始学习艰涩的拉丁语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穆勒真正的写作生涯开始于16岁,他从那时起就在各种刊物上频繁地发表文章。

比尔·盖茨,从小就喜欢阅读,9岁时已经读完所有的百科全书,精通天文、历史、地理等各类学科,在图书馆举行的夏季阅读比赛中,他总是男孩中的第一。

德国大诗人、思想家歌德,2岁多一点就开始接受早期教育,4岁前就识字读书,读的主要是以诗歌形式写成的文章。到5岁就会使用德语阅读和书写。8岁精通法、德、意、拉丁文和希腊文5种文字。

当然,在高度分工的现代社会,孩子的教育需要多种有利的内外环境共同作用下才能成长与成才。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说,孩子成才的关键并不在于天赋而在于早期教育的实施。一个孩子的成就并不取决于他的天赋,而是由这个孩子从出生到五六岁这期间所受到的教育决定的。因此,在我们的家庭内部以及在幼儿园,需要给有天赋的孩子提供更高阅读层次的书籍和游戏,允许孩子们按照他们自己的能力层次进行学习。否则,即便是有很好的天赋也未必会出现最好的结果,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就是一例。方仲永五岁便可指物作诗,天生才华出众,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王安石评论道: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教育总是多层面的。即便有天赋的儿童懂得怎样进行阅读,甚至可以理解复杂词汇的含义,但是他们并不总是能够掌握隐含在阅读过程之后的重要技能,比如抓住中心思想、从文本提供的事实得出结论、总结归纳、列举资料、推断含义等。发现天赋并能因材施教才能成就天才。一位教育者形象地谈到:“大家经常说期望乌龟能与苍鹰一样迎空飞翔明显是不公平的。相反,我们也不期望苍鹰与乌龟一样缓慢爬行。”

发现被忽略的天赋

一般情况下,孩子的天赋素质常常是这样被发现的: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偶然发现了儿女的天赋领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偶然发现学生的天赋领域;某个孩子的天赋领域被自己偶然发现;在一次特别事件中,某个孩子的天赋领域突然脱颖而出。

莫扎特三岁便开始弹钢琴,四岁就能创作协奏曲,五岁拉小提琴,七岁时创作的两首钢琴奏鸣曲已在萨尔茨堡出版了。有一天,当四岁的莫扎特坐在地板上专心致志地用鹅毛笔在五线谱上涂写时,正赶上担任萨尔茨堡宫廷副指挥兼作曲家的父亲利奥波德进门,他一看见儿子就问:“孩子,你在干什么?”“爸爸,我在作曲!”“好了吗?”“快好了。”当利奥波德看到那份似乎胡乱涂鸦的五线谱时,神情从严肃变得越来越惊讶了。最后,他热泪盈眶地自言自语:“天哪,这孩子不仅会作曲,而且写得那么难,那么地道!”

利奥波德知道,在偏僻闭塞的萨尔茨堡小城市里,音乐是不可能搞出名堂的。为此,当莫扎特五岁时,利奥波德做出了重要决定:辞掉萨尔茨堡宫廷的一切音乐职务,带着儿子莫扎特去了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在音乐大师海顿的开蒙调教下,莫扎特的音乐天赋瞬间变得心开目明。他只用了八个星期就创作了三部传世的交响曲:《降E大调交响曲》、《G小调交响曲》、《米疵特交响曲》。

天才儿童有许多可以被描述的特征、行为和特点。有些特征在某一年龄段时要比在其他年龄段时更为明显。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是很难发现儿童天赋的。普通的父母一般不会注意到那些潜在音乐家的节奏鉴赏力,潜在艺术家的色彩辨别力、抽象思维或复杂推理能力,而那些谋划和组织能力、常识运用能力或自我批评能力等天才儿童的特征也常常被忽略。有的父母只是隐约感觉到自己的孩子有些与众不同而已。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观念中,老师不应该被课堂上学生的恶作剧或不良表现所误导,因为这些恶作剧或不良表现常常是学生可能具有某方面天才的征兆。如果哪一位父母说他们的孩子在学校里感到厌烦了,那老师和学校管理当局就应该迅速地重新审查学校的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和一般政策,以保证能够满足潜在的天才儿童的需要。事实上,父母在辨识学龄儿童天赋方面比老师更为有效。

天赋会使人在心灵上和才智上感受到巨大的行进力量。人一旦发掘到了其天赋的领域,那他就会在一生中的不同阶段甚至下一代都会有与众不同的人生轨迹。从巴赫家族七代人的音乐,居里夫人和大女儿伊蕾娜的“镭”,老仲马、大仲马、小仲马三代人的文学,福特家族八代人的汽车,直至洛克菲勒家族十代人的石油,这些人都将其毕生的心血、才华和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各自的天赋领域。天赋者也大多拥有一种奇思妙想,泰戈尔七岁时,就能在二十分钟内创作出田园牧歌式的诗章。

人的天赋之中蕴藏着自己的规律,天赋也并不像兴趣那样简单。

兴趣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产生,而且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对一些孩子来说,这些童年的兴趣可能会持续一辈子,并自然而然地成为职业选择。毕加索在他还是个小孩的时候就显现出了杰出的绘画天才,以至他的父亲放弃了自己的事业而全力以赴地帮助毕加索在绘画上的不断发展。

另外,孩子们所显示的浓厚兴趣可能不会持续太久。一旦孩子对某一领域的好奇心消耗殆尽,孩子们可能会轻易地抛弃过去的兴趣而去追寻全新的兴趣。作为父母,应该接受孩子的这种兴趣转变。

人在童年时期,未被发现的天赋常常会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其中包括注意力不集中、不安静、恶作剧、躁动症、逃学、假装生病或直接拒绝去学校。在他们的天赋能力不被重视的环境里,孩子们常常会将他们的能力掩藏起来,孤独和挫折感可能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要学生用“想”字造句,一个学生说:“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多美的句子!但老师却给了一个大红叉——花开怎么会有声音?另一位教低年级的教师让孩子们用“难过”一词造句,学生说“我心里很难过”、“我日子很难过”等,老师听了都很满意。但当一个学生说“我家旁边的小河很难过”时,这位老师觉得很可笑,便一口否定。

我们不知道,没有了想象力,天赋会从何而来。一个大红叉也许就捆住了孩子那双幻想的翅膀,一句否定也许就永远封锁了孩子想象世界的大门。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如此教育,孩子的天赋怎么可能被发现、被理解。

同类推荐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全集)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全集)

    父母对子女一定要怀着带有严格要求的热爱,千万不要溺爱姑息孩子、过分地迁就孩子与宠爱孩子。其实,妈妈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更精彩的内容在本书中,阅读本书能让你豁然开朗,在你教子的道路上点亮一盏明灯。作为母亲,我们拥有同一个名字——妈妈。但同时,我们也拥有同一种责任——当个好妈妈,给孩子一个好未来!
  • 诺未门

    诺未门

    在本书中,我们用一个个生动典型的教育故事和精辟独到的点评,向家长揭示犹太教育的神秘面纱,让世界上通用的优秀教育方式的本质浮出水面。我们将和家长一起分享犹太人的创意家教理念和家教方式,包括犹太人的生存教育、美德教育、自立教育、财富教育等诸多方面创意家教方法。
  • 培养你的优秀男孩

    培养你的优秀男孩

    男孩将来会成为一个家庭的支柱和社会的脊梁,男孩是否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对男孩的将来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崔鹏编著的《培养你的优秀男孩》将从保证男孩身体健康、培养男孩创造力、提高男孩智商、让男孩树立远大志向、提高男孩情商、提高男孩财商、提高男孩的抗挫能力、走进男孩内心世界八个方面出发,分析男孩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典型的问题,为父母更好地培养你的男孩出谋划策。
  • 非常教育6+1

    非常教育6+1

    本书是写给中国少年儿童的父辈家长以及祖辈家长的“参谋书”,要为“隔代教育”指明正确的途径。本书未在空洞的理论概念里面兜圈子,而是立足于中国“隔代教育”的现实状况,大量地撷取了现实生活中鲜活而又典型的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诠释了“隔代教育”的积极作用和各种误区以及化解误区的方法。
  • 培养有出息女孩的101个细节

    培养有出息女孩的101个细节

    “望女成风”是每一位家有女孩的父母的热切期盼,然而如何教育女孩却成为一件棘手的事情。为了帮助广大父母解决这一难题和女孩的健康成长,本书从女孩的性别、安全、品质、习惯、解决问题的能力、处世心态、成长环境以及女孩成长过程中容易进入的误区等多个方面,为家有女孩的家庭提供了100个教育细节。让每一位父母都摒弃传统错误的家庭教育理念,成为女孩真正的朋友,并把女孩培养成有出息的人才!
热门推荐
  • 亡国公主穿成王府寡妇:二嫁王妃

    亡国公主穿成王府寡妇:二嫁王妃

    乱臣篡位,江山易主。本想与国家共存亡,却穿为邻国王府的寡妇。指点江山、辅佐君王,却被迫陷入阴谋和争端。——等一切尘埃落定,何处是归鸿?
  • 洛圣都警事

    洛圣都警事

    侠盗飞车的经历大家看了一次又一次,但当主角以执法者的身份来到洛圣都,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请看华裔警员刘易斯在洛圣都的执法纪实来将各位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带入这熟悉又陌生的洛圣都
  • 浮生唯你:老婆,跟我回家

    浮生唯你:老婆,跟我回家

    一场精心策划的爆炸,本该尸骨无存的她,顶着一张陌生的脸蛋儿回归,参加自己的葬礼,又冷眼看着众人演戏。安雅发誓,有生之年,有仇报仇,一定不会让他们好过!只是,对眼前这个——捡到她、帮了她、又不愿意放开她的男人,怎么办?时先生撩妻套路太深,护着宠着捧着,火力全开,最后干脆拐着人去了民政局,拿了红本本。“人生有两次幸运就好。一次捡到你,一次睡到底。”安雅默默举手投降。
  • 边缘暗警

    边缘暗警

    罗泰斐开车来到城西郊外的那座破屋前,远远看见白杨站在门外,正在抽着烟。他从车上下来,走到白杨跟前,低声问道:“老白, ‘货’到啦?”“到啦!”白杨说。“有多少?”“五件‘正品’,两件‘副品’。你进去看看吧,豪哥在等你。”这是罗泰斐第一次见到“货”,他有些紧张,咽了口唾沫,一步一步地走进破屋。
  • 云染芳华

    云染芳华

    我听过的谎很多,最觉得令人发笑的就是狐有九尾即为九命。我也做过许多荒诞的梦,从淋漓的汗水中醒来,深刻在脑海里的是案板上一只可怜的小狐狸,没有爪牙,没有尾巴。那是谎言,是梦,我告诉自己,这些都是假的,这样我可以永远做着琅山的阿蘅。可是有人布着棋,引着我入局,琅山外头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悬崖峭壁,一步之差,就是万丈深渊。阿爹告诉我,这世上有两种东西是藏不住的,尾巴和野心。我弄丢了狐狸的尾巴,谁又露出了他的野心……
  • 太上老君太素经

    太上老君太素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乘稻芉经随听疏决

    大乘稻芉经随听疏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善心得善果:报君恩

    善心得善果:报君恩

    古树参天,溪水潺潺,清澈见底的水,冰凉凉的。偶有微风,将这一番静止之画打乱,却更添韵味。一丛紫竹悠悠然随风而舞,纷披疏落竹影的画意,潇潇淅沥竹声的风情。忽地,一颗小小的头颅从紫竹丛中探出,淡红色的眼睛贼溜溜的四处打探巡视,终于放心而出,竟是一只通体雪白的白狐。它甩了甩毛茸茸的尾巴,坚挺着身子在竹丛间穿来穿去,速度并不快。微乎其微声响从岩石那边传过来,白狐先是一顿,双耳警戒向后退,獠牙外露发出威吓的低鸣。岩石后伸出一只血手,死命的抓紧岩石上的突起,再也不动了。白狐歪着脑袋同那只血手对视了片刻,它开始悄悄的悄悄的向那血手靠近了几步,身形微躬,后腿放松,如果那血手对它会有不轨的行为,它随时会以最快的速度溜之大吉。一只大手从身后摸过来,以白狐的灵敏狡猾居然也被一抓即中。它正要挣扎,却闻到一股熟悉的药香,遂放松了戒备。
  • 你比星河还璀璨

    你比星河还璀璨

    新书《大佬的小可爱野翻了》小时候,她手里拿着砖头:“跟着我有糖吃,跟不跟?”“跟……”“做我小弟做不做?”“做……”长大后,他看着呼吸繁乱的女孩儿,嘴角微扬:“嫁不嫁?”“嫁嫁嫁,嫁还不行吗!”人来人往的路上,她红着脸答应,他将人拦腰抱起,直奔民政局,不给她反悔的机会。小时候她高他一头,长大后他高她一头,小时候她保护他,长大后,换他来保护她。
  • 复仇的代价

    复仇的代价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性骚扰”已经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沉重话题。女性是人类社会的弱势群体,许多人都曾不时地被莫名的“性骚扰”困惑着。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女性70%受到过“性骚扰”,从幼年到少年,从青年到少妇,从中年到老年,始终莫名其妙地被“性骚扰”着。无处不在的“性骚扰”,徒给女人增添了无尽的烦恼,甚至诱发出令人无法想象的悲剧……“性骚扰”的概念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提出来的。中国过去《刑法》里,有一个跟它相接近的名词:“猥亵妇女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