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57300000014

第14章 李雅樵表演艺术概论(2)

如果没有相应的人文环境,即使天才,也有被掩埋的可能。在这一点上,李雅樵是幸运的。除上述人文际遇外,他身边还有多位识他助他的智者能人,如郑维汉、方光诚、熊剑啸、彭文秀等。他们与李雅樵之间,更多的是人格与才智的相互确认和呼应。

三、楚剧美学优势与李派艺术特色

有位剧院当政的朋友问我:“同样都是戏,为什么演汉剧没观众,演楚剧观众就那么多?”我心中一喜,因为他在思考。一个剧种的文化敏感带如果集中在思考层面和创造层面上,那么它的前景就大有希望;相反,如果它的文化敏感带集中在匠艺层面和记忆层面,那它的衰败也就不可避免。汉剧如此,楚剧也如此。

楚剧比汉剧晚生几百年,前者来自农耕文化,后者属于传统戏剧。诞生时代的历史烙印与文化属性,让楚剧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草根文化、平民视角

楚剧是农民的“女儿”。她在湖北黄孝农村与纯朴的农民相濡以沫百年。既没专业演员,更无商业动机,纯粹是节庆仪式上的自娱自乐,是农民的审美意识塑造了楚剧前身“花鼓戏”。她进城之初,也是来自农村的“篓子帮”、“采石帮”鼎力相助,最为捧场。这泥腿子父母虽未给予她高贵血统,却给了她天然率真、清纯灵动的草根天性,以及善良温和、平等待人的优良品格。还给予她一双立足社会底层、放眼俗情世事的眼睛。这扎根泥土的文化视角当然与指点江山的正统眼光迥然不同,她是农民百姓的代言人。而农耕文化又是中国文化的本源,它的DNA融化在整个民族的血液中。因而,楚剧文化实际上对应着每一个中国人。楚剧从价值观念、选择角度、表达方式到样式风格,都是平民百姓的话语诉求,受到他们的拥戴是理所当然。

李雅樵表演艺术,是楚剧精神烛照的产物。如楚剧经典剧目《打金枝》的移植创作,就充分展示出李雅樵的艺术追求。各大剧种纷纷搬演的一个传统剧目,唯楚剧移植过来后独放异彩。将多角多行平分秋色的群戏,改造成以生角为主的唱功戏,并成为李派艺术代表作流传至今,李雅樵功不可没。

楚剧《打金枝》与其它剧种相比至少有两个不同点:一是用平民的家长里短,淡化了皇家的权力威严,强化了这个皇家故事的伦理亲情。把那个高高在上、至尊至贵的皇帝,改造成为一个和蔼可亲、善解人意、平等待人并善于化解矛盾的可爱老头。二是改造了皇帝的行为方式。李雅樵塑造的这个唐王是其它剧种没有的,他完全放下了一言九鼎的皇帝架子,突出他家庭伦理角色的仁慈宽厚和絮絮叨叨,甚至还有那么一点婆婆妈妈。如唱到“他们小夫妻吵吵闹闹是时常有的”时,他将旦角的常用动作“双手内翻腕拍腿”,改为“双手内翻腕”后,朝郭子仪“随意垂下”的家常味动作;劝女婿“百事都要忍耐”时,用手臂暗暗碰碰郭暧,似以男人之间的平等与亲密授其处世秘诀。将这些市井男女的生活动作用在一个皇帝身上,这在其它剧种看来恐怕是不可想象的。但在李雅樵塑造的楚剧唐王身上,不仅成为可能,还更显生动。用人性渗透权力,以权力张扬人性,就在这慈祥仁爱的人性美的光照之下,他漂亮地化解了一场潜在的政治危机。真有这样的皇帝吗?不大可能。只能说,这是个寄寓着中国老百姓审美理想的形象,是草根文化、平民视角打造的楚剧皇帝,是李雅樵以毕生心血智慧浇灌而成的李氏唐王。

2.楚剧的源头活水:人本意识

艺术的功能是审美,艺术的本体对象应该是人。然而,中华戏剧较长时间囿限于教育功能,充当“教化”工具。这种错位,使戏剧文化长期疏离对人的探索与开掘,停留于以类型化人物演绎故事的层面。楚剧从农耕文化中带来了朴素的人本意识,它以自我认知为艺术主体,不太在意官方意志与正统礼教,唯崇尚世俗伦理、乡土风情,以搅动人生五味瓶、要人哭让人笑为己任。这就将戏剧的对象锁定在人情人心上。这是花鼓戏于自娱自乐中与生俱来的特色之一。

楚剧的这种人本意识,又在后来的“灯会”“茶社”的生存条件下,与观众的双向塑造得以巩固。在人少、时短、与观者面对面的时空中,演者只能以最能打动人心的唱段与折子取胜。这就磨砺出楚剧瞄准人和人心的本事。智慧的楚剧老艺术家们都深知自己剧种的“狠气”:比“玩艺”绝对胜不了大剧种,但演人演情、从而揪住观众的心,这就是我的“狠气”了!用沈云陔的话说:“这就是我的命!”别小看了楚剧的这个“命”,它就是艺术的源头活水,也是楚剧令观众百年痴迷的奥秘。

楚剧朴素的人本意识,于无意间为戏剧文化做着正本清源的大事:以民主意识消解着官方意志,以人本意识取代正统观念,挣脱教化重负努力回归艺术本体。遗憾的是,它缺乏清醒的理性支撑,以至高峰期后,未能自觉坚守住这一美学优势。而当代文艺对草根文化与人本意识的追寻与呼唤,已让当代文学艺术进入了新的境界。

3.以生活化淡化程式化,让个性化消解类型化

这是戏曲改革中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对楚剧来说却是个与生俱来的艺术特色。京汉剧集传统戏曲之大成,丰富的程式积累既是优势也是羁绊。而楚剧从田野走来,虽一穷二白,却也一身轻松。那生活情态的丰富多彩,那人体活动的千姿百态,是楚剧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即使借鉴,也要以生活化滋润程式,将“你的变成我的”。楚剧以灵动活泼、自然轻松的表演语汇,给戏曲舞台吹来一股凉爽的清风,慰藉了观众的审美疲劳。

戏曲走过了漫长的人物类型化阶段。行当,既是表演的技术基础也是人物类型化的框范。而楚剧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行当程式可依赖,这就给创造人物的个性化提供了空间。

李雅樵就是追求表演艺术生活化与个性化的行家里手。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表演语汇的古韵新姿。

纵观李雅樵表演艺术语汇,既不是传统戏曲的程式化,也不是自然形态的生活化,而是以世俗生活情韵渗透传统技艺、以戏曲身段动律规范散漫生活的古韵新姿化。他的艺术创造往往是以特定角色为出发点,借用戏曲程式的动律、神韵及适量的基本技术,再以世俗人情常态予以润色。故而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特定人物的生动鲜活的形象。

二是:声腔艺术的白话语境追求。

戏曲素有“剧诗”美誉。不仅讲究整体诗境,其唱词更讲究规整押韵,有时念白也追求规整押韵。诗的国度产生诗的戏剧,是审美的必然。而楚剧的美学精神,却给李派声腔艺术的求异追求提供了空间。

在李派声腔创作中,常见如下现象:“改词加字”、“增字不增板”、“添加感叹语”、“双下句”等现象。这是戏曲舞台上从未见过的唱词格局,诸如十字句竟变成了“也不仅仅是你这个丈母娘疼爱你的女婿”,或“二来是孤的皇儿依仗孤的势力她的言语有一些张狂”这样的多字句。他用白话冲淡诗韵,以多字句突破诗格,让感叹语强化唱词的说话语气。所有这些努力,目的只有一个,让口头语调节工整语态,使唱走向亲切、随和与生动。他的这些具体技法是探索性的,而他的追求目标却是宏大的。在今后的审美筛选中,这些技术有的会被继承发扬,有的也许会被淘汰。但这丝毫无损他审美理想的价值。将艺术还原生活,让充满生活质感的艺术更能吸引观众的耳目,这是戏剧乃至所有艺术的终极目标。

三是:人物个性基调的审美把握。

同类推荐
  • 别笑,毕业N年后他们写起了高考作文

    别笑,毕业N年后他们写起了高考作文

    非虚构平台“真实故事计划”举办高考作文大赛,延参法师、作家巫昂、出狱青年夏龙、新概念一等奖得主斑马齐参与,与2017年高考同题,高考阅卷组名师评分。抛开应试的紧张压力,经历了生活的消磨与考验,你是否能写好这篇人生中最重要的作文?看看这些社会人重回考场,写下的是青春不悔,还是温暖与百感交集的故事?
  • 宋词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词至两宋,神韵兼备,名家辈出,于是各种选本层出不穷。《宋词三百首》为上彊村民选编,初版于民国甲子年(1924年),原是为子侄觅句诵习的蒙学读物,兼收各流派之名篇,共收录词人八十八家,词三百首,是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宋词选本。本版《宋词三百首》以上彊村民所编之作为底本,详加注释,并做细致赏析,同时辑录陈廷焯、唐圭璋等历代名家的点评,以提高读者阅读的审美兴味。
  • 把日子摆上地摊

    把日子摆上地摊

    与“大款”相交则锱铢必较;与“小官”相交则自爱自尊;与百姓相交则有利他人。皮二,一卖菜老农,一古板又正直的劳动者,亦可称大丈夫!
  • 蒋子龙文学回忆录

    蒋子龙文学回忆录

    一部一个人的文学史,一部中国版的《人·岁月·生活》。中国作协原副主席、“改革文学”代表人物、著名作家蒋子龙首度回首半生,向读者讲述一个惊喜和意外迭出的时代和文坛,讲述一种人与文互相缠绕的宿命。 全书共分“文学与事件”“记忆与议论”“创作与反思”“交流与反思”四章,在对20世纪到21世纪初的作家命运、写作、事件、现象的回忆中,揭示一个国家的光荣与梦想、激情与幻象。
  • 审美与创作艺术研究

    审美与创作艺术研究

    不论生产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所有的劳动者和工作者都是按照美的尺度来生产。当然,我们的文章家、文学家,以及一切爱好写作的同志们和青年朋友们也不例外。不管你意识到还是没意识到,不管你有意还是无意,也都是按照美的尺度来进行写作的。
热门推荐
  • 从虚幻走到现实

    从虚幻走到现实

    武侠世界:小李飞刀与灵犀一指数强孰弱?电影世界:武林高手和超级英雄难分高低?动漫世界:一拳琦玉vs超赛悟空,谁更胜一筹?修仙世界:神界神皇能否战胜洪荒祖巫?高武世界:三千武道强者横压宇宙,镇压一切敌!四十亿年后地球武道崛起,再起波澜!超脱世界:我是虚假还是真是,待我破开次元维度一探究竟。主世界:虚无帝国破灭万千宇宙,谁与争锋!【另一本书,二次元,《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宇宙》。】
  • 奔亡道中

    奔亡道中

    强者,制造规则;弱者,只能在规则中生存!当生存成为最大的奢望时,当不安的灵魂纷纷露出吃人的獠牙时,怎样,才能掌控自己的生命,在这个乱世生存下去?但有时候,有些事,却比生命更为重要!奔亡道中,谁主沉浮?当强者视万物为刍狗的时候,当规则破碎、万法皆崩的时候,唯有手中剑,步步血与骨!
  • 少年犯康小野

    少年犯康小野

    康小野是小吃铺老板海慧的儿子,海慧的小吃铺就在法院的斜对面。海慧姓姚,三十六七岁。长得瘦高个,像棵豆芽菜,大眼睛大嘴巴,下巴旁有颗痣,一笑露出又齐又白的牙,挺像歌唱家朱明瑛。她是个热心而爽快的人,她在这儿开饭店有几年了,在法院上班的,来打官司的,都来吃饭,便宜又实惠,虽挣不着大钱,也是小钱不断。我刚到法院时,住在办公室,早晚经常去吃饭,彼此很熟,还经常开个玩笑,有钱没钱都吃饭。对象和我吹的那天晚上,我去了她的小吃铺,我要了两个菜,一瓶酒,自斟自饮。她看出我的心情来,没事就坐在我对面,看着我喝。我喝了不到一半就吐了。
  • 清穿之荣宠

    清穿之荣宠

    现代白领意外穿成历史上不存在内大臣费扬古的嫡次女,从此开启荣宠的一生!无忧无虑的生活成长到十岁,即将选秀的嫡姐突然一场大病红颜薄命,作为内大臣仅剩唯一嫡女的菀福风中凌乱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琅邪王妃

    琅邪王妃

    ——她出生时正值傍晚,天空彩霞烧燃,只因老辈人的一句“迟暮残霞血,倾覆天下人”,她被村里人视若不详的妖孽,尝遍人间疾苦。她是江南泸水村的少女孟央,飘萍于乱世之中,为报恩身入琅邪王府,成为冒牌王妃。步步为营,谨言慎行,只因她的命掌控在枕边人手中。想活命?除非赌获他的心......想要赌获他的心?除非——先交出自己的心。王府宫斗、朝堂纷争.....江山谁主沉浮?一抹红颜笑,天下战火烧,她蕙质兰心,只想明哲保身;冰雪聪明,只愿得一人心;眉目如画,只盼白首不离;却不料宿命难违,她终究应了那句预言,红颜妖娆,美人江山,倾覆天下。——晋武帝病逝,诸王夺权,血染中原,天下大乱。他是权倾朝野的琅邪王司马睿,野心凌云的帝王星,他邪魅浪荡,皇位唾手可得,却为了一个女子自毁天下.......他为她痴迷,一夜白头,只因那年河畔清风,嫣然一笑。他是掌控重兵的安东大将军王敦,桀骜不驯,冷血狠辣。他前程似锦,战功赫赫,却为了一个女子兵临城下.......他为她发狂,血染江山,只因那年月下昙花,美若芳华。他是精通天文地理的江湖圣医琳青,清高孤傲,苍白赢弱,他年少有为,不问世事,却为了一个女子江湖沉浮......他为她拼命,殊死一搏,只因那年莫名心动,猝不及防。他是吊儿郎当的街头混混田四,打架抢劫,任意妄为,他生活平静,岁月安然,却为了一个女子出生入死.......他为她坚持,无畏生死,只因那年相依为命,情根深种。——《琅邪王妃》所要讲的,只是西晋末年的一段历史,一个隐忍缄默的聪慧女子,一个飞蛾扑火、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如果你喜欢,请收藏,如果你收藏了,请耐心看下去,姝子保证对你们负责,认认真真更文,不让你们失望。
  • 刁蛮娇妻乖一点

    刁蛮娇妻乖一点

    十年前,由于男友的劈腿,慕静柔毫不犹豫结束了自己的初恋。十年后,她成为律师界脾气火爆的性感尤物,却遇见了成为法医的初恋男友司徒瑾瑜。然而,她万万没有想到,原来的温柔少爷现在却如此的尖酸刻薄,处处和她做对不说,还左一个“老处女”,右一个“男人婆”,不断地打击她女人的自尊心,好,竟然这样。。。但醒来的时候,她悲催的发现睡在自己旁边的竟然是那个毒舌男,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 少年花开飞锦时

    少年花开飞锦时

    无关风雨,无关对错,这是一个有关青春里最好的事物。开启崭新的记忆,会认真相遇,认真告别,会思念,但是不怕,相逢的人,还会再相逢。
  • 相爱有归期

    相爱有归期

    北京土著欧小歌,典型的北方姑娘,大大咧咧,性格开朗,乐天主义。大学时和贵州同学林家铭相恋,度过了四年美好的大学恋爱时光。毕业后,“凤凰男”林家铭选择留京,为爱打拼,给心爱的女孩撑起一片绿荫。他们毕业后闪婚,却不知婚姻和恋爱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儿。欧小歌的学姐宋洁毕业后留京,跟同样北漂的张大飞生活在一起,受尽生活拮据的折磨。曾经在学校风光无限的宋洁,因为生了女孩被婆婆嫌弃。丈夫张大飞言语间也有再拼一个儿子的想法。二胎如愿到来,可是面对着却是公司的升职加薪,宋洁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困境。外地来京女强人唐静心爱上了性格软弱的高强,高强是典型的妈宝男,脑子里只有妈妈的话,又不善于处理家庭问题。
  • 大金王朝:卷二·降龙的骑士

    大金王朝:卷二·降龙的骑士

    本书将金降辽伏宋的历史苍劲地铺展开来,描绘了雄霸北中国近200年的辽帝国如何步入末途,以及空想利国却无实力支撑的宋朝的悲剧之源。在三足鼎立这一平衡打破之后,从赵匡胤黄袍加身开始,崇尚重文轻武、奢靡享乐的宋帝国是崛起于铁血竞争的乱世之中,还是在“娱乐至死”中越陷越深,在“降龙的骑士”中可以窥其一斑。张觉叛变、阿骨打猝死、宋徽宗君臣之言而无信、李师师柔情侠骨、萧莫娜殉情、天祚帝被俘而辽灭,种种情节再现了国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哲理。书中每一行每一页都可以看到阳谋的风骨,奋发惕励的光明,也可以看到醉生梦死,信义缺失,腐化堕落的黑暗,光暗对比,大气磅礴、跌宕起伏,引人深思。
  • 太上灵宝下元水官消愆灭罪忏

    太上灵宝下元水官消愆灭罪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