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5800000007

第7章 做人也疯狂:那些“变态”的人和事 (3)

第二章 做人也疯狂:那些“变态”的人和事 (3)

我们应学会对自己说“没关系”。孩子们常常能够无忧无虑地欢笑,他们的烦恼从不闷在心里。而成年人却常常会被生活中各种各样伤脑筋的事压得喘不过气来。生活中真有那么多的烦恼吗?其实,许多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只是我们把它放大了而已。我们要学会对自己说“没关系”,这样我们的生活中就会充满开怀的笑声。

我们要顺其自然地生活,不要为一件事没按事先设想进行而烦恼,不要为某一次待人接物时考虑不周而后悔不已。如果我们对每件事都精心策划以求万无一失,我们就可能会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感情封闭起来。我们应该重视生活中偶然的灵感和乐趣,明白快乐是人生的一个重要价值标准。不要整日为了一个明确目标,为解决某一项难题而忧心。

同时,我们不要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如果和挚友即将分手,我们不必为了避免让别人看到自己的眼泪而强忍着或躲到洗手间去。同样,我们也不必为了避免别人的流言而把自己最有价值的地方掩饰起来,因为这种做法没有任何道理。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都是这样,需要遵从自己的内心。

为什么高中生会成为“内衣贼”

有人喜欢蝴蝶结,有人偏爱粉色系,有人钟情阴森诡异的事物,有人垂涎女人的美腿……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不过,我们会因为喜欢蝴蝶结就当众把别人头上的蝴蝶结发卡抢走吗?我们会因为偏爱粉色系就强行占有或偷盗其他人的粉色系物品么?一般来说,就算再怎么喜欢一件事物,我们还是会控制好自己对于这种事物的获取方式。但是,如果这种“爱”过剩到溢出来时,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

南京市的几位打工妹和她们的男友经过几天蹲守,终于当场抓住了偷她们内衣的“内衣贼”。但是,就在人赃并获的时候,令他们感到非常惊讶的是,这个“贼”竟然只是一个高中生。

这个男生说,他喜欢胸罩已经有两年时间了,最初是初中时看到画报上的女人只穿胸罩,会觉得十分好奇。后来,他就在家留意起母亲的胸罩,觉得很好玩。之后,他逛过商店,看到那些精美的胸罩,就禁不住买了一些回家,用来观赏。但是,事态越来越严重,最后为了避过商店里的那些指指点点,他只能用偷来满足自己对女性内衣的喜好和搜集,而这也使他自己的心理负担也越来越重。

高中生“内衣贼”的这种行为,心理学上将之称为“恋物癖”,这是一类性偏好障碍,与道德水平和意志力无关。此类疾病的原因很复杂,多和个人成长经历、家庭、社会文化环境、压力、性教育不当等有关。

常见的恋物癖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恋物,包括衣着及随身所带物品,如内衣、内裤、胸罩、手套、鞋袜、手帕、裙子、外衣、卫生巾、发卡、项链等;一类为偏好身体各部分及有关物体包括正常的部分,如头发、脚、手、乳房、臀、分泌物、排泄物和非正常部分如跛足、斜眼、麻面、六指等。广义的恋物癖还包括某些视觉性和嗅觉性对象异常,如情景恋和臭恋,前者在某一特定场合容易产生性兴奋,后者则多为会对体臭产生性兴奋反应。

恋物癖一般起自青少年时期,患者几乎全是男性,而且大多数患者都是异性恋者,不过他们大多对性生活胆怯或者性功能低下,很少有攻击或暴力行为。恋物癖患者常因其变态行为而给自己造成许多麻烦与不幸,但不能克制自己的行为,因此常常会感到极为痛苦。

案例中高中生之所以会对胸罩感兴趣,甚至去偷女性的胸罩,是因为这个男孩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对性有着极大的兴趣,而又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排解,所以压抑后便出现了这样的行为。有这种困扰的孩子通常和父母之间的交流较少,这更使得他们在青春期得不到正确、健康的性启蒙教育,而容易出现错误的性经历,这对他们以后的生活会产生极坏的影响。一般来说,性偏好障碍,如恋物癖、露阴癖、虐待症等,大多跟早期不当的性经历有关。

如果想要克服这种恋物情结,我们必须积极投入到社会的活动和交往中,建立理性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投身学习、工作和社交活动,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争取自我实现,体现自我的价值,寻找更高层次的心理满足;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要避免接触淫秽色情物品,不要流连于网络上的非法网站;培养自己的广泛兴趣,陶冶情操,正确对待自己的性渴求、性欲望。而且,我们还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家庭、婚姻道德观,以此来重塑性格,促进人格成熟。社会应对这些高危人群实施监控,及早干预,及早求助心理医生,防患于未然。

当感觉自己变成“行尸走肉”与“非存在”

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保罗?萨特曾写过一篇小说,名叫《恶心》,其中详细而逼真地描写了“我”的人格丢失的感觉。书中的“我”已丧失了独立存在的人格,而被其“替身”替代,连呼吸、写字等都不再属于自己,而是为了那位“替身”存在,“我”为此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中。显然,在萨特的笔下,这种人格解体(萨特称为“非存在”)是一种痛苦的心理经历。这种短暂的人格解体并不形成人格解体障碍,即使由于创伤导致短期人格解体,也不形成人格解体障碍。只有当人格解体的严重程度和持久程度足以扰乱个人的生活时,才能诊断某人患了人格解体障碍。

人格解体障碍和分离性漫游症一样,都涉及个人身份的分裂。只是人格解体障碍不会伴随遗忘。这种障碍的核心特征是人格解体,即会对自己产生陌生感或不现实感。人格解体常包括情绪反应下降,对他人及世界丧失兴趣,同时包括注意力、短时记忆和空间推理的缺乏,还有生理反应的下降,如心率下降。

一个高中女生,大约10年前,在一次被雨淋过后,出现了晕晕乎乎的感觉,常感觉像做梦一样,有时说了话,却感觉不像自己说的。“人变呆板了,像个木头人”,头脑反应不灵活,感到与外界疏远了等,但她仍能坚持上学。初中毕业时,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其所在县的一所重点高中。高中三年中,她仍会感觉头脑变空,像个木头人,体力、脑力已耗尽,记忆力减退;思考能力下降,有时大脑像短路一样,左脑无用,右脑好用。她为此焦虑、紧张不安,之后仍感身体不适,全身气血不通,脸变得很难看,像个僵尸,喜欢整天戴墨镜。

据说,一半以上的成人至少都有过一次人格解体的经历,这是一种非常离奇的、令人不快和极度不安的感觉,人觉得自己不真实,与自我脱离,好像身在局外,观察自己的生活一样。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格解体和现实感丧失形成了再认识记忆的失败,患者无法将现在的体验和过去的体验联系起来,就像是偶然走进一个以前熟悉但已经重新装修过的房子时的感觉。主要特征就是感觉自己很奇特或不真实,觉得他们好像从自己的身体中游离出来,正在从远处或上方看着自己;或者感觉自己就像生活在梦里一样不真实。奇特的感觉通常是对自己身体或精神而言的,比如说觉得自己四肢变大了或缩小了,或者自己举止很机械,或者自己就像死了一样,或者自己像被束缚在其他人的身体里。

生活中人们也会出现短暂的人格解体,如当人们从梦中醒来时、当人们受到严重的惊吓时,或者当人们很累时、进行沉思时,都会出现短暂的人格解体。尤其是那些爱幻想的诗人、小说家,更是常常“如坠雾中”。

人格解体的治疗有一定困难,支持性心理治疗是必要的,医生应向患者解释此病属功能性障碍,不会产生严重后果,以减轻患者的紧张。

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时,要先创造一个适合休养治疗的环境,暂时不要与外界有过多的接触。同时,患者要保持内心的平衡,不要让自己总是处于恐惧和焦躁的情绪之中,并开始进行自我审视,回忆引起这种病症的原因,尽量让自己的大脑保持清醒。然后,患者可以准备一面镜子,和镜中的自己交谈,可以说一些有关自己的事情,并观察现实中的自己和大脑“虚拟”出来的自己,并进行分辨。最后,当患者慢慢将“我”拉回到现实中后,可以做一些有计划性的事情,让自己更有存在感。

护士为什么会惧怕花圈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也有自己害怕的东西。害怕的东西或者是人,或者是动物,或者是某种环境,就好像有人怕猫,有人怕火,有人怕尖锐的东西。这一现象一般来说都可以理解。但是,当一个护士惧怕花圈的时候,就应当思考,在她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护士小芸今年27岁,平日工作积极,待人和善领导和同事对她评价都很不错,但最近她感到恐惧,甚至不敢出门。究其原因,竟然是因为她害怕看见花圈。她说只要一见到花圈,自己就觉得头晕眼花,接着便全身冒汗,心跳加快,肌肉紧张。发展到后来,甚至听到哀乐或别人提到“花圈”二字,她都会胆战心惊。

原来,在三年前的某个晚上,她从梦中惊醒,因为她在梦中似乎看见墙上挂有许多凭吊死人的大花圈,她害怕地大叫。小芸的丈夫忙开灯,可墙上什么也没有。一关灯,小芸觉得花圈又出现了。后来,丈夫发现她所说的花圈原来是窗外树枝在墙壁上的投影。虽然她也相信是树枝的投影,但从此对花圈产生了莫名其妙的恐惧,见到花圈便紧张不安。

其实,每个人都有过恐惧的经历,但并非都像小芸那样强烈,就好像如果一个人面对歹徒的匕首,双腿打战,甚至屁滚尿流,这是合理的恐惧;但如果他走在大街上,因害怕旁边的高楼突然坍塌将他压死,而吓得寸步难行,就有点不正常了。

心理学上将这种症状称为恐惧症,又叫恐怖症,通常是指对特定的事物或所处情境的一种无理性的、不适当的恐惧感。其实所害怕的物体或处境当时并无真正危险,但患者仍然极力回避所害怕的物体或处境。

其实,这样的恐惧并不是单纯的,或许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更深一层的心理因素。就像护士小芸的故事其实还有一个前奏,即源于噩梦之前她对一个病人的特护工作。病人患的是晚期肝癌,常年卧床让他极度烦躁,经常呵斥护士,因而护士们在背后颇有微词,甚至当面暗讽那位病人。可是,小芸却因为怕惹事选择沉默地忍耐下来。后来病人因为抢救无效而去世。事后,死者家属以死者所在单位的名义向医院反映了护士的有关情况。医院领导在大会上严厉批评了特护的几位护士,却突出表扬了她,号召大家向她学习。忽然,她觉得自己一下子被置于与大家对立的位置上了,因而十分紧张。但她一直克制着自己内心的紧张和焦虑,在别人眼里,她并没有什么异常。这种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后,就出现了故事中做的噩梦。

根据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恐惧症是由于当事者压制潜意识里的本能冲动导致的,而转移作用和回避作用就是两种常见的压制冲动的方法。

小芸就是如此,在护理那位癌症患者的过程中,她产生了厌烦的情绪,但一直没有表露出来。在患者死后,她觉得终于解脱了,但内心又隐约为自己曾经的厌烦情绪感到内疚。同时,导的表扬又让她觉得自己被同事疏远,心生不安,不过外在依然保持镇定。在持续的压抑之下,这些因为患者之死带来的复杂情绪:厌烦、内疚、焦虑不安……终于转化为对花圈——情绪具象化——的恐惧。很显然,花圈代表整件事情,在这里,“整体恐惧”被缩小为“局部恐惧”,小芸只是在潜意识里选择了花圈这一替代物。

恐惧症的心理治疗应该先由医生向有此症状者系统讲解该病的医学知识,使患者对该病有充分的了解,从而分析自己起病的原因,并寻求对策,消除疑惧心理。患者要适时地减轻焦虑和烦恼,打破恐惧的恶性循环,同时要主动配合医生的药物或者心理治疗。进行药物治疗时,为了控制紧张、焦虑或惊恐发作,可以选用丙咪嗪或阿普唑仑,这些药物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行为疗法可以选用暴露疗法,也可以酌情选用冲击疗法。而从心理治疗方面来说,通常可以使用集体心理治疗、小组心理治疗、个别心理治疗等。

同类推荐
  • 一分钟看透他人内心

    一分钟看透他人内心

    本书不仅帮你识人、查心,更能使你透彻地认识自我,辨别他人,让你从未知到已知,再到掌控,有效改变你对自己和他人的根本看法,最终实现人生的幸福与成功。
  • 拯救孩子拯救心:一位青少年心理专家的忠告

    拯救孩子拯救心:一位青少年心理专家的忠告

    本书是一本指导家长和老师如何让孩子摆脱面临的各种压力的指导书,作者在书中指出当今的孩子面临着学习、身体、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但最严重的压力还是来自心理方面。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因此要培养孩子健全身心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孩子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有了强大的内心才能轻松的面对一切压力。
  • 怎么认识漂亮姑娘?

    怎么认识漂亮姑娘?

    读了《怎么认识漂亮姑娘?》你能学到克服恐惧心理的方法,这些方法经多次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全世界有上百万的人不敢跟姑娘搭话,即使是那些平时自信满满,在社交场合游刃有余的家伙,一想到要跟自己心仪的女孩子说话也会心有余悸。“别人会怎么看我?”诸如此类的社交压力,会让任何人踯躅不前。即使是你最终鼓起勇气走上前去,但怕被拒绝的恐惧心理也会让你在女孩子面前落荒而逃。还有些人因为这样的恐惧完全放弃了追求心仪女生的希望,而事实是,你完全可以不必这样。有了这本书,恐惧和犹豫都将成为过去,通过实践这些易行的策略,去街上、酒吧里、餐厅里、商店里挑一个女孩子搭讪,就跟点一杯咖啡一样,不费吹灰之力。
  • 每天都会用到的婚姻心理学

    每天都会用到的婚姻心理学

    男人是该圈养还是放养?本书告诉你:已婚男人犹如旋转在冰上的陀螺,女人“抽”得越狠,他越容易跑偏;不“抽”,他又会不成样子。女人追求质,男人追求量。男人可以只为性而性,而女人没有爱不会性。
  • 北大心理课

    北大心理课

    找到内心的出路,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未名湖畔、博雅塔下,跟北大学者们聊聊心理!探寻北大人的成功之路,就必须从研究北大心理课开始!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周国平、俞敏洪等众多北大学人、学子的人生感悟和精彩观点,解读现代人的焦虑的心理问题,借大师的智慧之眼,帮助读者理清困惑,还心灵一片宁静之地。
热门推荐
  • 姜爷今天又帅炸了

    姜爷今天又帅炸了

    [1V1,身心干净]某一天放学,身穿蓝白相间校服的少女捧着牛奶咬着吸管。走廊上,操场上,一个个同样穿着校服的同学们脸色严肃认真的道:“宋嫂子好!”姜茶呆愣:“我没有谈恋爱。”在她旁边站着的少年阴邪一笑,慢悠悠的伸出手搭在她肩膀上:“每天喝我送的奶,每天帮你写作业,每天带你去吃好吃的,手机指纹是你的,家里的大门指纹是你的,银行卡密码是你设的,全校都喊你嫂子,你心里没点数?”姜茶瞄一眼手里的牛奶:“我有未婚夫。”#某一天。少年邪笑的拉住某人:“亲爱的未婚妻,喝杯凉茶可好?”病重的少女苦着脸:“我要退……”话未落嘴里被灌满了苦味,苦中带甜。 PS:本书不签约.作者已废(<( ̄3 ̄)>哼!)
  • 魏阉全传

    魏阉全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偶留羊振文先辈及一

    偶留羊振文先辈及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爱如尘埃

    爱如尘埃

    一场车祸,他为了她陷入昏迷,她为了救他,觉醒了前世的记忆,原来他们已经错过了三世,这一次,无论如何,她要嫁给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名人传记丛书:柴可夫斯基

    名人传记丛书:柴可夫斯基

    名人传记丛书——柴可夫斯基——“俄罗斯音乐之魂”迷一样的波折人生:“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逃荒家族奋斗史

    逃荒家族奋斗史

    一个家族百年的奋斗历程,从逃荒路上的几乎团灭,奋斗到成为新移民地区的富贵家族,百年沧桑,奋斗历程。
  • 捡个老婆回家

    捡个老婆回家

    【推荐】新文新文新文红莎的新文开坑啦红莎的新文《闲散小女人的狼君们》请支持个!!温馨文文啊温馨文文她,知道自己这样很难看,但是,还有什么可在乎呢。男友今天结婚,新娘却是别人,还有什么比这更糟糕的呢?呵呵…在这大雨里,如果有哪个没结婚的男人来救救溃不成军的她,她豁出去了,她也要不顾一切一次。无论是谁,她都决定把自己给嫁掉。【片断一】“今天,你可以和我结婚吗?”她不顾眼前人的震惊和尴尬,直直问着自己想要的答案。她,真的什么也不在乎了。她要结婚,说她逃避也好,都不在乎了。她只想抓住这根救命的稻草,让自己可以继续过活。“好,我们今天结婚。”心里鼓动得这般的惊天,所以他知道这是自己的答案,也坚定了自己的心。【片断二】“那人对你这样重要吗?重要到让你不惜彻夜不眠的等待要与我摊牌。”他不想这样说的,可是看到她那样急切为那人的样子,让他真的快被满腹的嫉妒之火灭顶了。“我是要跟你摊牌,你准备好要听了吗?”埋在他怀里,她闷闷的说道。不是难过,而是觉得他的怀抱温暖得让她想哭。“好,你说。”他只能吐出这三个字,而这已经要了他所有的力气。【片断三】“我爸妈是离异的,我跟妈妈相依为命的,妈妈在我十五岁的时候逝世的。遇见你那天,男朋友正好结婚,我是最后一个得知的,新娘不是我,而是一个可以让他平步青云的女人。”像是过了一个世纪的时间,她平缓的讲述着自己的一生际遇,仿佛那不是说自己的事一样的平淡语气。他没有言语,只是紧紧的,紧紧的握着那兜在自己口袋里的柔弱。借以来支撑这个让他心疼万分的小女人。“昨天,我又知道了,那个让他可以少奋斗三十年的新娘原来竟与我身上流着一半相同的血液。真是奇妙的缘分,奇妙到可笑至极吧。你说是不是?”她已经分不清自己的心是不是还会痛了,但是她以为自己已经不会再为那些事流泪的,可是老天爷竟这般的开她玩笑,一滴一滴的不断往外跑。【片断四】“那天你带着你的妻女走后,我就指着天对自己说,事不过三,此后你汤唯贤死活再不与我有关系,改名弃姓作证。”“我妈说让我不要恨你,起码在她有生之年不要恨你。所以我妈死的那天,我的爸爸也死了。所以你认错人的了。”盯着汤唯贤那低下头去的样子,她平静的诉说着。很奇怪自己竟然可以这般平静的说着以前那些让她痛心疾首的往事,淡淡的看了在场所有人的表情,她也如期的受到了自己想要的。
  • 人间有味

    人间有味

    “这本取名为《人间有味》的散文集共分两辑是由韩晓露编著。第一辑名为“人间有味”,第二辑名为“人间有情”。虽然有“有味”和“有情”之别,其实,所写的都是以女性视角对于人生世情的一些身心感受,是一本充满了时代的现实情感的散文集子。所谓“味”与“情”之别,就在于前者是在对生活的感受之中倾诉着作者对于理想生活的憧憬和期望;而后者则融入了作者在怀旧意绪中对于生命真谛的理解与思索。”
  • 所罗门王的宝藏

    所罗门王的宝藏

    《所罗门王的宝藏》描述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寻宝故事。故事的叙述人名叫艾伦·夸特梅因,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柯蒂斯爵士和古德上校,并同他们一道寻觅柯蒂斯爵士失踪已久的兄弟,此人已去库库安纳国寻找所罗门王的宝藏。同行的还有他们在当地雇用的仆人昂博帕。一行人穿过极其可怕的沙漠,并且在山顶几乎冻僵,后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目的地。不料,仆人昂博帕的真实身份竟然是当地合法的国王继承入,他依靠众人的帮助,战胜了邪恶的篡位国王。最后,所罗门王的宝藏找到,但狡诈的巫医加古尔设计让他们深陷在地下墓室。在艰难逃脱之后,他们找到柯蒂斯爵士的兄弟,回复到了文明社会。
  • 潇皇后

    潇皇后

    本来暑假和朋友开心去野外郊游,却意外和大家失去联系,掉进山谷里,醒来已经物是人非!!!悲剧的不是穿越到一个史书不曾记载的朝代,而是代重病的姐姐嫁入康王府,拜托,她才17岁,可是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叫天天不灵,她只有步步为营!!!本以为遇到此生挚爱,到头却是一场空欢喜,你说三千繁花只拈眼前这一朵,你说世上美好女子多不胜数,而吾妻唯此一人,原来这些不过是你蛊惑人心的把戏罢了!究竟是谁沦为谁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