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5900000004

第4章 崛起前夕的暗潮 (1)

第一篇 第二章崛起前夕的暗潮 (1)

汉朝因为汉武帝而显得异常耀眼,这个堪称千古一帝的帝王,为汉朝注入了一股自信张扬之气,从他一当皇帝那天起,就注定了汉朝要变“无为”为“有为”,只不过路还长,步才起,保守派势力比较强大,所以一切只能是在“暗中”进行。他收揽人才,遣使西行,改革思想,集中权力,不为别的,只为了一个国家的壮大,只为了忘掉那永远的耻辱。汉朝要崛起!

建元新政首练兵,千古一帝初长成

景帝驾崩那年,刘彻正好16岁,那一年他继承了帝位,从此之后,他便走上了更广阔的人生舞台,为汉朝,甚至为整个民族,都注入了一股崭新、高贵、开拓、进取的气息。他雄才大略的一生,使得汉朝在刘彻在位期间异常辉煌和鼎盛。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发展过程,16岁的刘彻还不是那个叱咤风云的武帝,他才刚登基,该走的路还很漫长。当他高坐在龙椅上俯视满朝文武时,心里毕竟还有一丝不安,但是武帝毕竟不一般,他的政治才干在登基之后就显现了其巨大的魅力。

刘彻即位后,表现了他锐意进取的一面。他一上台就任命窦婴为丞相,窦婴这个人信奉儒学,他还令其舅父田蚡为太尉主持兵政,任命曾经的太子太傅赵绾、王臧分别为御史大夫和郎中令。才当皇帝一个月,刘彻就下诏各地要求举荐“直言敢谏之士”。地方上推荐上来若干人,刘彻一一召见,亲自策问“古今治乱之由,长治久安之道”。在这么多的人中,刘彻选择了董仲舒、严助等人,而这些人后来成了名臣。有了自己的一套班子之后,他毅然实行改革。

汉武帝非常有抱负,他心里想着的不仅仅是如何坐稳皇位,还计划设计一套全新的国家战略和理论。他要规范和限制诸侯王的权力,要加强皇权,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对外御侮。基于这一切,他开始大刀阔斧地准备推行当年贾谊向汉文帝推荐却搁浅了的建议,即“改正朔,易服色,建官制,重礼乐,更秦法以立汉制”。但是经历文景之治,利益格局已经形成,刘彻的改革是要触动朝野的既得利益集团的。

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表之一就是太皇太后窦漪房。这个窦漪房可不简单。汉景帝的时候,她是太后,窦太后信奉黄老之学,她权力大,所以景帝和窦姓宗族不得不读《老子》,并推尊其学说。有一回她召博士辕固生问他怎么评价《老子》这部书,辕固生是个直肠子,答道:“这不过是部平常人家读的书,没什么道理。”窦太后大怒道:“那是,怎么比得上你们刑部官员儒家律令呢?”话中饱含着对儒教的讥讽。辕固生书生脾气一发作,转身就要走,窦太后大怒,呵斥住以后,让人把他扔到了有野猪的猪圈里。好在还是太子的刘彻,往猪圈投了一把匕首,才让辕固生得以保住性命。汉景帝迫于太后的意思,在他主政的时候没有用儒生。由此可见窦太后这个人物的强势。刚即位的刘彻首先面对的就是这个强势的奶奶,太皇太后窦漪房。

当然刘彻一开始并没有退缩,他首先命令驻京列侯回到自己的封地。同时他又想到了打破地方割据的办法:命令各地包括各封国、诸侯领地开放城门,不得私设关卡限制往来出入。不但如此,刘彻还下令对贵族子弟违反王法的人实施惩戒。很明显这些对贵族有限制性的措施必然会引起列侯、宗室贵族们的强烈不满。不少人立刻站到了太皇太后窦氏周围,窦氏了解了这一切之后,要求刘彻废弃儒学而采行黄老之道。

事实上窦氏早知道刘彻喜好儒家,这与她信奉黄老无为有所矛盾,所以常出面干预朝政。武帝因为刚即位,实际上还没有坐稳,所以每逢大事,都向她请示。当时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迎鲁耆儒申公来朝,并建议仿古制,设明堂辟雍,改历易服,行巡狩封禅等礼仪,还建议今后政事“可不必事事请命东宫”。太皇太后知道以后,怒不可遏,命武帝下令革去赵绾、王臧官职,并派人访察赵绾、王臧莫须有的“奸利”之事,以此斥责刘彻。最终下令逮捕赵绾、王臧,迫使二人于狱中含冤自杀,而汉武帝当时竟无力保护自己的老师。

其后,窦氏罢免了丞相窦婴、太尉田蚡,将申公逐回老家。轰轰烈烈的建元新政被迫偃旗息鼓了。窦太后之所以能一举摧毁“独尊儒术”的建元新政,不仅在于她个人的权势,更在于有汉以来,宫廷内外积袭的“抑儒”政治气候。这事情对汉武帝来说,是一生的阴影,至她去世前,武帝不再敬重用儒生。实际上在窦氏活着的建元六年间,对于汉武帝来说都是阴影。后来汉武帝在窦氏死后,将年号由建元改为元光,一字之差,很值得玩味。不光如此,在之后的统治生涯中,武帝每隔六年更改一次年号,很难说这些与窦氏存在的建元年间无关。

客观上说窦太后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政治家,由于她拥护黄老思想,所以在她的影响下,西汉政权能继续由刘邦时期定下的“以民生息”、“无为而治”的精神。把汉王朝推上了强盛的高峰。

回过头来看武帝和窦氏的纠葛好像不够凶险,实际上背后的险恶是常人不能想象的。当初建元新政失败时,要不是武帝机敏把握住了风向,恐怕长公主和窦氏就可以让他做不成皇帝,但是武帝何其聪明。新政失败后“恩礼”长公主、陈皇后,并且施行“无为而治”的政策韬光养晦,才保全了帝位,他的母亲王太后,不得不为他捏一把汗。

不过话又说回来,建元新政这一败对刘彻来说是有好处的,也是必需的,如果干什么都是一帆风顺,没有磕磕绊绊的话,刘彻他还能真正成长为影响千年的一代帝王吗?建元年间这段时间,从心理上而言,对刘彻是一次历练,从客观上讲,这段时间恰恰为刘彻真正坐稳皇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遣使西行彰显雄才大略

建元新政失败之后,汉武帝刘彻表面上看起来服从了以太皇太后为代表的窦氏集团的意愿,但实际上他一刻都没有闲着,他一直在为将来的大作为做准备。典型的是他在建元三年做的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那就是首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汉武帝为什么要派遣张骞去出使那么远的地方?不是因为好奇,而是因为这样做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汉武帝作出这个决策也需要一个过程,首先当时的匈奴每每侵犯汉朝边境,武帝为这个问题苦恼不已,但是这个时候,汉朝的军队还不足以抵抗强悍的匈奴。二来如果一旦打起仗来战线拖得也比较长,不利于汉军作战。如果能贯彻“远交近攻”的策略,倒是可以有胜利的把握,只是当时对西域的了解太少,到底西域有什么国家,哪个可以联合,这些情况汉武帝是一概不知。

不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个偶然的机会,汉武帝通过战俘知道了一些极其有用的信息:西域有一个叫大月氏的游牧民族,他们在河西走廊被匈奴打败后,被迫西迁。他们的国王被匈奴杀害,头被割下来做成了酒器。这条消息对于汉武帝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武帝知道终于可以有结盟的人了。

在当时的局势下,如果能联合西方的大月氏夹击匈奴,那汉朝对匈奴的战争就有很大的胜利把握。但是问题也来了,这个办法是好,可是,首先必须面对一个现实就是:去西域的必经之路河西走廊处于匈奴控制之下。这样的话出使大月氏的任务就十分凶险。到底选谁来做这件事情?于是汉武帝下令招募使者。汉武帝自做皇帝以来,对人才的选拔可是费了不少心思,所以这回出使西域的人选及收揽人才的事很快就有了着落,担任皇帝侍从的张骞勇敢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回过头来看汉武帝远交近攻策略,实际上他正是应了当时的形势,联络距离远的大月氏,准备来进攻邻近的匈奴。这种外交策略非常高明,秦国用它达到了并吞六国、建立统一王朝的目的,汉武帝自然知道这个道理。因为自己的实力决定了这种状态,汉朝必须寻求一种合适的方式去介入到大月氏和匈奴之间。否则各自为政,那么对付匈奴就会很困难,而且战争难免有误伤,到时候又以大月氏为敌的话,问题就更复杂了。汉武帝才做皇帝三年就已经很明确地意识到这个问题,可见他确实是鼓足了气要一雪七十几年的耻辱的。虽然这个时候迫于保守派的压力,他还不敢有更大的动作。

为什么说是七十几年的耻辱,因为汉朝自开国起,与匈奴的关系就处于劣势。刘邦做皇帝的时候,感到自己实力不足,就采用娄敬建议,与匈奴结“和亲之约”,汉把宗室女作为公主嫁给单于为阏氏,每年奉送给匈奴大量的絮、缯、酒、米等物品,并与匈奴进行贸易。这样的情况一直到文帝和景帝,但是匈奴屡屡不知足,几乎年年侵扰汉朝边境。当然,今非昔比,汉武帝的时候国家元气已经回复,经济非常发达,这样一种情况下,汉武帝自然也咽不下这口气。所以汉武帝一开始就已经盘算着要改一改汉朝与匈奴的地位关系了,这也就不难以理解为什么窦太皇太后逝世后两年,汉武帝就彻底与匈奴决裂并向其宣战了。

同类推荐
  • 凋谢的无名花

    凋谢的无名花

    亚楠在这座城市中是人所共知的美人,一个真正的美人。她的美让人不敢多看,让人看了觉得心疼甚至落泪。但是,见过亚楠的人都有一种感觉,这个美丽女人的脸上挂着一种冷酷,冷酷中还流露出一种孤傲,于是就有了一种让人敬而远之的感觉。亚楠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书画家,是这座城市非常有影响的文化名人,诗歌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得各种奖项,书画作品不断参加各种规模的展览。人们都说,她写的诗和人一样美,她画的画、写的字同样跟人一样美。尤其是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对现代文化的感知,都能明显地渗透在她的笔端和纸背上。于是在诗书画上,就奠定了亚楠的学术地位和高度。
  • 神迹

    神迹

    在埃拉菲斯大陆上,盛传着一个关于天灾的预言,暨维持大陆平衡的“七大元素之灵”会在某一天发生暴乱,引起天地倾覆,生灵涂炭。乌托邦组织的诞生,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它继承了曾经救世于水火的乌瑟托的救世信念,汇集了大陆上最有潜力和资质的数名精英,意图于天灾到来之际将其消弭。
  • 异空公寓:东湖异事,三更狐媚热线(新惊魂六计)

    异空公寓:东湖异事,三更狐媚热线(新惊魂六计)

    飞帘小镇,有无数顽灵,有会飞的尸体,也有看不见的邻居……鬼房子的阁楼暗处,午夜灵猫出没,守夜人阴灯借命!死亡热线,是不见不散,还是来自黑夜的诡火离合?
  • 雨中你的自由泳非常美丽

    雨中你的自由泳非常美丽

    本书讲述了园林世家出身的男人青原在做导游时邂逅女翻译美月。二人又相爱到彼此厌倦。城市的地铁爆炸,青原所在的施工队成为罪魁祸首,他本人被陷害成炸毁地铁的通缉犯,而美月则留下一句“雨中你的自由泳非常美丽”之后消失。为了寻找真相,青原用一张偷来的身份证改名换姓,踏上险象环生的旅途,而他没想到的是,美月的失踪竟然和一个神秘的翻译比赛有关。
  • 铁树开花

    铁树开花

    又到探监的日子了。王新雅决定去监狱里探望父亲后,回来就赶紧浇麦。王新雅有五亩地的麦子,需要很长时间浇呢。天旱,浇麦的多,水也跟不上。去年一冬没有下过一片雪,人们想着过了年会下雪的;可过了年,还是没有下。又想二月二会下雨吧——二月二龙抬头呢!可过了二月二,天还是晴朗朗的天。山冈地的麦子已经出现了绝收的迹象,是没有希望了;平地的麦子可不能再出问题了。抗旱浇麦是眼下的头等大事。小组里的大口井浇地速度快,可是需要排队。
热门推荐
  • 逆斩轮回

    逆斩轮回

    少年梵天因红颜之死,逆天而行,随即性情大变,逆坠入魔,一路走来,神魔闻风胆惧,仙佛遇则魂飞九天,看淡了生死轮回,他决定要改变这个令他厌恶的世界,创造一个他心中的宇宙乾坤。
  • 复阴

    复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相关书信及其研究II(第27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相关书信及其研究II(第27卷)

    本卷主要收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同时代人的有关书信,其中包括他们的亲人、朋友、同事写给他们的书信,也包括这些同时代人相互之间的通信。本卷还收录了部分译者和编者围绕这些书信写作的译者说明、译后记和编者说明,记录了当时发现这些书信的时间、情形以及翻译过程等情况。
  • 后花园的秘密领地

    后花园的秘密领地

    自然是一本书,天是它的封面,海是它的扉页,山是它的目录,河是它的文字,地是它的封底。自然的智慧无处不在,那些有关大自然的神奇故事,在爸爸那抑扬顿挫的讲述中流淌开来……
  • 较劲

    较劲

    杨农和李清是经人介绍认识的。当时两个人都是中学教师。杨农在县城里的一所中学任教,李清在离县城八华里的一所乡村中学任教。当时两个人的年龄都不小了,都是挑挑拣拣地把好的青春耽误了。两个人谈了一段时间,杨农觉得自己在和李清约会时一点、也激动不起来,他发现李清对自己也总是不冷不热不咸不淡的,没有一点恋爱时应该有的那种疯狂劲儿,杨农对我说,我和李清亲吻时一点味道也没有,她的嘴唇就那么抿着,没有任何响应,身体也僵硬得像块木头。杨农说我即使在亲吻她的时候,心跳也没有一点加快,心里平静得就像应付差事似的。
  • 养生咏玄集

    养生咏玄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薪满意足:优裕生活的33个薪资攻略

    薪满意足:优裕生活的33个薪资攻略

    薪资是一个敏感的区域,要想处理好这个问题最好找到一个最佳的时机,自然地切入进去,从而推动薪资谈判。与老板谈工资,不要吝啬提出你的要求,一定要敢于要求高工资,既让他了解你的想法,又有协商的空间。 我们应该知道老板喜欢什么样的人,然后尽力提升自己,成为老板高薪聘用的人。 我们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薪水,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多的快乐和更高的成就感,条件成熟时你可以考虑开创完全属于你自己的事业。 既要会工作,又要会享受生活,前提条件当然是要安排好你自己的薪水。如果你能领会和运用本书中的优裕生活的33个薪资攻略,你将拥有一个快乐充实幸福美满的人生!
  • 我在北京有张床

    我在北京有张床

    四川某小城青年戈海洋,大学毕业后变成了专业倒霉蛋,先后失去教职(干部身份)、下岗、失恋、生意破产、痛失家父……内外夹击,濒临崩溃之际,靠写作虚荣灵魂……世纪之交,戈海洋以三千块钱和一部书稿,像外省人于连去巴黎一样来到京城,以卑微之躯,做最后一搏。北漂族的残酷生活远超想象,竞争的惨烈,体制的阻击,猝不及防的遭际,使北漂的壮士们步履维艰。戈海洋遵循鲁迅“要韧性地战斗”的斗争精神,以我不入地狱谁出地狱的乐观态度,折腾了八年,除了一张床垫、几段爱情、半腔叹息和一桩“不成功”的罪名外,一无所有。正当戈海洋嗷嗷抓狂之际,赶上了夜场奇缘,戏剧人生为他量身打造了新的命运……
  • 魔临现代

    魔临现代

    不修仙,只欲成魔凌天下,我意随心.挡我者.血染世间
  • 学习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学习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学习故事》每个典故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炼,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