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62900000003

第3章 独步齐梁堪称(2)

岁月如梭,刘勰在建康附近的定林寺生活了十多年了,十年的皓首穷经,十年的博览累积,已是而立之年的刘勰,终于“搦笔和墨,乃始论文”,开始了《文心雕龙》的撰写,他在《序志》中称尊“仲尼陈训”而撰写《文心雕龙》。从建武五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年)三月,刘勰全力撰写自己的论文之作。精研儒家经典之义理,深究佛门玄谈之论辩,标举文章写作之准则,探索知音赏鉴之奥秘。诗骚赋颂,有韵之文搜罗殆尽;章表奏记,无韵之笔囊括不遗。深入艺术构思之过程,辨别艺术风格之雅俗;明确文学的时代理想,概括文学的本质特征。纵观文学发展之道路,体察文学自然之关系;总结比兴夸饰之方法,规范剪裁之手段。篇章字句,安排推敲精雕细刻;音韵声律,和谐流畅婉转自然。大约用了三四年的时间,至梁天监元年或二年时书成。刘勰在定林禅寺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光辉夺目的一章。这一凝结着他才智与心血、思想与情感的巨著,可以说是一剂救治当时文体解散、言辞浮华、抵制讹滥文风的良药,虽在当时未曾发挥作用,但却诞生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大气恢弘、体例完备的文学理论批评专著——《文心雕龙》。

(三)遇知音人

《文心雕龙》虽已写完,可是刘勰无名无权,又久居寺门之内,纵有旷世惊人之作,又怎能得到时人之肯定和承认呢?此时他想到了沈约——一个历仕宋、齐、梁三朝并成为当朝权贵、而又身兼文坛领袖的人。

沈约,字休文,生于宋文帝元嘉十八年(441年),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年)人。其先世乃东吴世家大族。祖父沈林子曾为刘宋开国君主刘裕的参军、征虏将军,刘裕即位后,封其为汉寿县伯,迁辅国将军。沈约的父亲沈璞,文帝时官至宣威将军、盱眙太守,并以防魏有功,转淮南太守。宋文帝死后,王朝内乱,刘骏起兵夺得政权,由于沈璞未能及时响应,被宋孝武帝刘骏所杀。时年13岁的沈约四处潜逃,后遇大赦,幸免于难。宋明帝泰始元年(465年),25岁的沈约起家奉朝请,并为尚书右仆射蔡兴宗赏识,两年后,蔡出为安西将军、郢州刺史,便引沈约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泰始五年(469年),蔡升任征西将军、荆州刺史,又以沈约为征西记室参军等职。刘宋末年,沈约入朝为尚书度之郎。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39岁的沈约被任命为征虏将军、南郡王萧长懋的记室。建元四年(482年),齐武帝萧赜即位,立萧长懋为太子,沈约被任命为步兵校尉,掌管东宫书记,受到太子的特别看重。后迁太子家令,兼著作郎。永明年间,沈约还受到竟陵王萧子良的赏识,为其门下“八友”之一。永明八年(490年)以后,沈约迁中书郎、司徒右长史、黄门侍郎,以及御史中丞等职。齐郁林王隆昌元年(494年),竟陵王萧子良辅政,54岁的沈约升任吏部郎。萧子良不久病死,沈约出为宁朔将军、东阳太守。齐明帝即位以后,沈约晋封辅国将军。建武二年(495年),55岁的沈约被征为五兵尚书。齐和帝中兴元年(501年),曾为“竟陵八友”之一的雍州刺史萧衍带兵攻入建康,不久便召集61岁的西邸旧友沈约,引为骠骑将军司马、左卫将军。沈约趁机劝萧衍代齐而立,成为帮助萧衍成就帝业的功臣。梁武帝受禅,以沈约为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

刘勰之所以想到沈约,除了以其当朝勋贵的特殊地位,还因为沈约是一代辞宗,是齐梁文坛的领袖。他重视声律在诗歌创作上的重要作用,与谢朓等人创立了永明新体诗,推动了盛极一时的永明文学。其五言诗清怨和谐,意境独到,骨采完备,精拔可读。更重要的是,沈约以官场浮沉数十载、阅尽人间冷与暖的通达,加之对文学本身的精通,对文坛新人奖掖有加、不吝提拔;其谦谦儒风,受到文人学子的敬重与爱戴。这些原因,使得刘勰把希望寄托在了沈约的身上,希望自己的《文心雕龙》能够见诸于世。

至于刘勰是怎样使《文心雕龙》到达沈约手中的,《梁书·刘勰传》是这样记载的:“约时贵盛,无由自达,乃负其书,候约出,干之于车前,状若货鬻者。”一次,刘勰把书背着,像一个卖书的小贩似的,在大路边等着沈约,当沈约坐车经过时,便拦住了他,求见献书。这不禁令人想起颇为相似的另一幅历史画面:三国曹魏时期,著名书法家钟繇之子钟会撰成论才性同异的《四本论》,自己颇为看重,欲取定于当时名士嵇康,于是便怀揣书稿来到嵇康宅外。徘徊了很长时间,但终于没有勇气敲门,于是便从门外抛至嵇康家中,急忙地逃走了。显然,以刘勰当时的状况,尚难比钟会;以沈约当时之隆达,则远超嵇康。王公侯门深似海,即使想如钟会那样抛至其家,也是难以办到的。不过,刘勰还是迈出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也许正是意识到这一历史时刻的重要性,《梁书·刘勰传》也作了较为详细而生动的记载。

当沈约好奇地把《文心雕龙》拿来阅读时,立即被其精辟的理论吸引了,认为此书“深得文理”(《南史·刘勰传》),大加称赏。后来又常常把《文心雕龙》放在几案上随时阅读。经过沈约的称赞,刘勰的名气才大起来,《文心雕龙》终于在士林中传播开来。同时,38岁的刘勰,也告别了居留十多年的定林寺,“起家奉朝请”,踏上了仕途。

(四)终能奉时

梁武帝天监初年,37岁左右的刘勰“起家奉朝请”(《梁书·刘勰传》)。虽做了官,但是他还住在定林寺。“奉朝请”者,奉朝会请召而已,既无官品,也没有职任;但既已“奉朝请”,则正式踏上仕途便指日可待。如上所述,沈约也正是自“奉朝请”开始了其漫长的仕宦生涯。对刘勰来说,直至进入人生之中年方得“奉朝请”,似乎太迟了些。不过,以庶族寒门的身世,其父亲又战死而无功,加之久居佛门十数载,自然无法相比出身世家大族的沈约。

天监三年(504年),刘勰终于正式踏上仕途。是年正月,梁武帝之弟、扬州刺史、临川王萧宏进号中军将军;其开府置佐,网罗幕僚,刘勰有幸成为他的记室。记室之位虽然不高,然其专掌文翰,职责还是颇为重要的。正因如此,记室之人的选择相当严格。先后在萧宏幕府中任记室之职者,有王僧孺、殷芸、刘昭、丘迟、刘沼等人,或出身势族高门,根基深厚;或励精勤学,博洽群籍;或文章名世,工诗能赋;或少有奇才,为世所重。因此,刘勰一入仕途便成为萧宏府中记室而居枢要之职,亦可谓幸运之至了。

天监四年(505年)十月,梁武帝大举攻魏,命令王公以下各出租谷以助军饷,以中军将军、扬州刺史、临川王萧宏为帅,都督北伐军事。征讨北魏期间,以丘迟为咨议参军并兼记室,刘勰转为车骑将军夏侯详的仓曹参军。夏侯详乃齐朝勋贵,入梁以后,征为侍中、车骑将军,论功封宁都县侯。天监三年,迁使持节、散骑常侍、车骑将军、湘州刺史。其为官有道,深为湘州百姓所称颂。刘勰改任为夏侯详的仓曹参军,其职位与记室略同,都是公府十八曹参军之一,职掌仓帐出入等务。刘勰的改任,显然并非职务的升迁,不过以初入官场的无名小辈,不宜参加征魏之大举,也是在情理之中的。而夏侯详德高望重,其车骑将军之位亦高于中军将军,这对刘勰而言,自然是值得欣慰的。

天监六年(507年)六月,夏侯详被征为侍中、右光禄大夫,刘勰亦离开仓曹之职,出为太末(今浙江龙游)令,走上了治理一方的为官之路。《梁书·刘勰传》特地记载了刘勰治理太末的结果:“政有清绩。”文字可谓简略之至,但作为父母官,没有比为官的清明和清廉更重要的了。那么,刘勰之颇有治事之才也就可想而知了。按照齐梁官制,“莅民之职,一以小满为限。其有声绩克举,厚加甄异;理务无庸,随时代黜”(《南齐书·武帝纪》)。所谓“小满”,《南史》有云:“晋宋旧制,宰人之官,以六年为限,近世以六年过久,又以三周为期,谓之小满。”

三年期满以后,天监十年(511年)正月,刘勰被任命为仁威南康王萧绩的记室,兼太子萧统的东宫通事舍人。萧绩乃梁武帝第四子,天监七年(508年),封南康郡王,邑二千户;天监十年,迁使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南徐州刺史,进号仁威将军。萧绩时年只有7岁,且其仁威将军之号位列十六班,而刘勰先后做过中军将军萧宏的记室、车骑将军夏侯详的仓曹参军,因此若论职位,似乎是谈不上升迁的。然而,萧绩乃梁武帝之子,自幼聪警异常,梁武帝爱之有加;所以提拔刘勰为其记室,乃是莫大的光荣。更为重要的是,刘勰同时成为东宫之主、太子萧统的通事舍人,则是受到梁武帝的信任,是显而易见的。若以职位而论,东宫通事舍人之职位列末班,官品很低;但东宫官属的选拔,要么是出身世家大族而声名清要,要么是才华出色而众望所归,其严格谨慎,是一般职位所不能比拟的。以庶族寒门出身的刘勰,若无“深得文理”之名以及“政有清绩”之声,大概是不会有此殊荣的。

萧统生于齐和帝中兴元年(501年)九月,乃梁武帝长子。当时萧衍已近不惑之年,喜得贵子,甚为宠爱;登基不久,便立为皇太子,其时萧统不到2岁。萧统生而聪慧,3岁开始读《孝经》和《论语》,5岁已遍读“五经”,且完全能够背诵。6岁时出居东宫。天监八年(509年)九月,9岁的萧统在寿安殿讲《孝经》,已完全理解全书之义。对于富有才华的文人,萧统更是赞赏有加。或讨论篇籍,或商榷古今,或谈佛论道,或著文赋诗;一时间,东宫之内可谓文士毕集,名才咸至,盛况空前。关于刘勰和萧统的关系,《梁书·刘勰传》只有这样一句话:“昭明太子好文学,深爱接之。”刘勰以知天命之年而奉事萧统,且有“深得文理”的《文心雕龙》名世,其深得“爱接”自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天监十六年刘勰上表建议,得到了梁武帝的好感,从而获得了一次升迁。《梁书·刘勰传》记载:“时七庙飨荐已用疏果,而二郊农社犹有牺牲,勰乃表言二郊宜与七庙同改;诏付尚书议,依勰所陈。”天监十六年(517年)四月,隆佛正盛的梁武帝曾下诏,要求天子宗庙的祭祀品不能再用家畜,因其“无益至诚,有累冥道”(《隋书·礼仪志》),与佛家不杀生之旨不合;至十月,梁武帝再次下诏,因为宗庙祭祀虽已不再用牺牲,但还有干肉一类的东西,诏书要求改用疏果。这就是所谓“时七庙飨荐已用疏果”。不过,梁武帝的两次下诏,皆引起“公卿异议,朝野喧嚣”(《南史·梁本纪上》),甚至有不服从诏命者;而祭祀天地社稷之神的郊社之祀,仍然使用牺牲。这便是刘勰上表的用意了,他认为既然天子七庙之祭祀已经改用疏果,二郊农社之祭祀亦当与七庙相同。显然,刘勰的表奏是符合梁武帝之意的。天监十七年(518年),52岁的刘勰升迁步兵校尉,仍兼东宫通事舍人。步兵校尉职掌东宫警卫,位列六品;较之属于九品的通事舍人,已经是连升三级了。历任此职者,都是士林名流,所以刘勰的迁任,可谓是莫大的殊荣。而此时也是他一生中最为幸运和辉煌的时期。

(五)遁入空门

当刘勰苦苦奋斗、孜孜以求数十载,终于看到希望的曙光之时,这一丝曙光也瞬间破灭了。天监十八年(519年)四月,梁武帝于无碍殿亲受佛戒,法名冠达,从而掀起崇佛的高潮,刘勰亦接到诏令:解除步兵校尉之职,与慧震和尚一起,回定林寺编纂经藏。

其实,正值梁武帝隆佛之时,把编集经藏的任务交给刘勰,也是因为信任他。而且,此时僧佑去世不久,令刘勰回到定林寺整理佛经,也是合乎情理之事。然而,这对升任步兵校尉之职刚满一年的刘勰来说,不能不说是相当残酷的。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想当初,当刘勰初次踏上定林寺的石阶时,虽同样是无可奈何,甚至是走投无路,但并没有失去希望。他身居佛寺十几年却并未剃度出家,正是坚信总有一天会走出定林寺,走上辅政报国的仕途。他走出了定林寺,实现了这一愿望。但却没有想到,三十年后竟重返定林禅寺!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是何等的复杂!在整理佛经的过程中,刘勰越来越深信佛教,这期间他除了校经外,又于普通年间完成了他的另一部著作——《刘子》,这是一部思想著作,此书融入了他的从政心得与治国经略,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而没有在中国思想史上引起重视。

梁武帝普通二年(521年),完成整理佛经任务之后的刘勰上表“启求出家”,据《梁书·刘勰传》记载:“有敕文与慧震沙门于定林寺撰经证,功毕,遂启求出家,先燔鬓发以自誓,敕许之,乃于寺变服,改名慧地,未期而卒。”他用火烧掉了鬓发,立誓出家。萧衍批准了他的请求。刘勰遂在定林寺脱去官服,换上僧衣,改名慧地,做了和尚。普通三年(522年),56岁的刘勰在出家不到一年后辞别人世。

刘勰在梁朝为官后,由于生活经历的改变,和梁武帝极力提倡信仰佛教,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在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的矛盾中,佛教思想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这时他才成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遁入空门便是他佛教思想发展到顶点的表现。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皇后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皇后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后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是最高统治者、至高无上的皇帝的妻妾,是封建时代妇女中地位最高贵的人。她们的命运轨迹,兴衰荣辱、坎坷沉浮无不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由于她们的特殊地位,在历史长河中,既有英明辅弼帝王甚或亲自临朝,推动历史发展者;也有助纣为虐,阻碍了历史进程者;更有甚者,则扮演了祸国殃民、使历史的车轮逆转的角色;而为数更多的则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在“寂寞梧桐锁深秋”的后宫中凄凉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 请允许我用左手敬礼

    请允许我用左手敬礼

    丁晓兵,1965年9月出生,1983年10月入伍。1984年在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英勇负伤,失去右臂。1985年6月,共青团中央为他特设了101枚“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20年来,丁晓兵先后被人事部和中国残联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被武警总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评为“拥政爱民模范”,被武警总部树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干部标兵。2005年5月,他光荣当选第八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据不完全统计,丁晓兵已经获得过288个奖牌证书。
  • 中国古代名妓传

    中国古代名妓传

    在封建伦理道德中,对妇女的要求甚为苛刻。三从四德就是紧箍咒。《仪礼·丧服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这就是三从,即妇女从生到死,一生都要依从男性,她们没有个人的意志和自由,她们只是男性泄欲和生儿育女的工具。所谓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周礼·天官·九嫔》注云:“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臬。”说明白点,就是妇人对男性,第一要忠贞,第二说话谦恭,第三仪态装束要端庄温柔,第四做好针线茶饭的服务。一句话,妇人的视听言动都要围绕着男性。
  • 中国古代清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清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清官,是指那些公正廉洁、克己奉公、惠及百姓的官员,也被人们称之为“廉吏”。在历朝历代,都有一大批著名的清官廉吏。如先秦时期的晏婴、乐喜,汉晋时期的召信臣、杜诗、吴隐之,隋唐时期的姚崇、宋璟、柳宗元,宋元明清时期的包拯、范仲淹、海瑞、于谦、张伯行等等。时移世易,万象更新,但历史上的清官有不少做法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书《中国古代清官传》从史籍、野史、传记和笔录中选择了105位代表人物,按其出生年代为序,各自成篇,汇编成册,希望它能帮助大家一起学习!
  • 一笑亡国:褒姒

    一笑亡国:褒姒

    《一笑亡国——褒姒》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百雀啼棪

    百雀啼棪

    雀灵山,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后化其脾脏而成,混沌将尽时一金羽孔雀落栖与此,从此山中百雀啼鸣;女娲与伏羲游历至此诞下一女婴,恰逢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柱折,万波倾,女娲托女于金羽孔雀,后女娲以身补天,伏羲匿迹。小剧场:雀南栖看看手里的屎布又看看盆里玩水玩的咯咯笑的娃娃,无奈的撇撇嘴,想着这娃娃长大了得多淘气,这般惹人怜爱,奈何又折了母君,失了父君。雀南栖洗着屎布时又想到这教育问题可得好好抓抓,咱们不抓别的,只抓功夫就好了,雀灵山的人可不能让别人欺负了!后来啊,雀南栖看着碧波潭里安静的红衣女子总是想那个在水里笑的咯咯的娃娃。
  • 山河碎:素手复乾坤

    山河碎:素手复乾坤

    新书《九州棋》连载中,古风仙侠,欢迎阅读~她是卫国的嫡公主,张扬不羁,洒脱狂傲,曾笑意明媚如阳光。…他是申国的落魄世子,城府极深,善用谋略,曾为了保住岌岌可危的世子之位,亲自去往卫国求亲。…其后风云翻覆,强大的卫国迅速衰败,凭借卫国的帮助成功登上君位的申国世子羽巧施手段得到一纸退婚书,并最终联合别国攻进了卫国。…当山河破碎,她又将如何用一双纤纤素水,再复立乾坤?…当国仇家恨阴郁了那夜如水的月光,她也许再不会记得云雾节时的巧遇,他们成了命定有缘之人,那时月光和灯火交织起来,照亮了他一身白衣纤尘不染,身姿挺拔翩然而立,恍若谪仙一般。…她也再不会承认,只是那一眼,便悄悄沉沦的心。
  • 暖婚蜜恋在八零

    暖婚蜜恋在八零

    新书:夫人又策我篡位,不一样的相遇,一样的甜宠,请多多支持!前世的她被家人欺骗一世,最终枉死,一场原要她魂飞魄散,灰飞烟灭的法事,阴差阳错带她来到了七十年代末。前世有多愤恨,今生就有多绝望,直到遇上他,原来,两世的苦难只为换他今生的宠爱。凭着记忆外挂,开连锁饭店,建日化厂,接手百年酒窖,一手创办全国最大的私营企业——澄氏!宋澄毅一脸委屈:“媳妇儿,你这么厉害,外面都在传,说我是个吃软饭的!”某柠骄傲的小手一挥:“她们那是羡慕嫉妒恨,咱不搭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去!”他一路建设国家功绩不断,她替他尽责尽孝发家致富。对工作目不斜视坚持原则,对妻子心无旁骛情比金坚,这样的好男人,来一打也不嫌多!穿越千山万水,跨越时间空间,只为与你一世刻骨铭心!
  • 观音义疏记

    观音义疏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统诸天

    一统诸天

    (新书【诸天武道馆】已发布!)穿越诸天万界,抢夺无数机缘!曾在兰若寺中,抢先女鬼一步吸食绝世高手的一身精血,也曾在僵尸先生中,吸收任老太爷的一身尸气,更在风云中,咬死火麒麟。这就是我,僵尸厉青!【一群群号:967471432(无限制)】【二群群号:790098200(粉丝值2000可加)】
  • 元始天尊说药王救八十一难真经

    元始天尊说药王救八十一难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偷吻专家

    偷吻专家

    他身边那个位置,代表了危险与死亡,她却从不畏惧。他给她的爱,不能让她知晓。吻,只能偷偷进行。如果不是她近乎执拗地坚持,也许他们早已错失一切机会。面对她,他从无招架之力,最多不过是负隅顽抗。说不清是谁给谁坚守和继续的勇气,只知道一路同行,抵死不惧。
  • 弃妇田园将军宠妻

    弃妇田园将军宠妻

    一朝重生,成为被人抛尸荒野的小寡妇,邻里冷漠,家徒四壁,还多了一个黑不溜秋的拖油瓶含泪喊娘亲。林曦表示,不怕不怕,自己动手,撸起衣袖,赚大钱,神挡杀神,佛当杀佛,小日子过的风生水起!可突然来了一个美男世子自称孩子爹,还想拥她入怀?“别以为你长的像我儿子就骗的了我,先把家里农田耕了!”男人温柔一笑!
  • 乱弹红楼梦

    乱弹红楼梦

    以现代人的思想,现代人的目光,现代人的观察视角,用了时尚格调,网络语言,乱弹《红楼梦》原著的各位人物,爱情,命运,人生价值,借古论今。
  • 地球“发烧”了(趣味地理卷)

    地球“发烧”了(趣味地理卷)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域差异的学科,是最美丽的科学,也是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最紧密的科学。为什么这样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