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63200000002

第2章 少年即位

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第二代皇帝。顺治十一年(1654年)生于景仁宫,为清世祖顺治帝第三子。顺治十八年(1661年)即位,时年8岁,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共同辅政,年号康熙。康熙六年(1667年)亲政,康熙八年,年仅16岁的康熙暗结内大臣索额图等人智捕鳌拜,夺回大权。亲政后,宣布永远禁止圈地,准许壮丁“出旗为民”,同时又奖励垦荒,蠲钱免粮,任用靳辅、陈潢治理黄河,规定“额外添丁,永不加赋”;设立南书房掌票拟谕旨,加强皇权;又平定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继茂之子耿精忠长达八年的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巩固了国家统一;又巡行东北,两次发起雅克萨反击战,沉重打击沙俄侵略势力,派索额图、佟国纲赴尼布楚与沙俄谈判边境问题,行前确定黑龙江流域的广大领土“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弃之于俄罗斯”的原则,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使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得到巩固发展。他一生苦研儒学,表倡程朱理学、开博学鸿儒科,设馆纂修《明史》,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他还兴修水利,治理黄河,鼓励垦荒,薄赋轻税,爱民如子。但是,康熙晚年也曾屡兴文字狱,残酷镇压反清思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死于畅春园,葬于清东陵之景陵,享年69岁,庙号“清圣祖”。康熙大帝一生好学敏求,勤于政事,雄才大略,崇尚节约。在位六十一年,由于他的文治武功,中华帝国的多民族统一的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出现“康乾盛世”的繁荣,开创中华帝国的另一黄金时代。

顺治皇帝临死之前,遗诏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个人为辅政大臣,叫他们共同辅佐年仅8岁的玄烨做皇帝。这四个人受命后,曾在顺治皇帝的灵前发过誓,说他们要“协忠诚,共生死,辅佐政务”,并且保证“不私亲戚,不计怨仇,不听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无义之富贵”“不结党羽,不受贿赂”等等。但是,这些誓言说过不久都化作了泡影,辅政大臣变成了少年天子的绊脚石。

(一)除鳌拜

康熙即位之时,清朝处于百废待兴的局面。康熙虽然当了皇帝,但因为年幼,国家大事的决断基本掌握在四位辅政大臣手中。这四位辅政大臣,索尼居首位,总掌启奏批红等大权,但年老力衰。排在第二位的苏克萨哈富有才干,但与鳌拜不和。其后的遏必隆则为人圆滑,不与人争锋。对权力最有野心的是鳌拜。为了在索尼退下之后掌控朝政,鳌拜一方面拉拢遏必隆,一方面借圈地事件打击苏克萨哈。在处理朝政时,鳌拜十分专横,根本不将康熙帝放在眼里。

康熙以退为进,在祖母的支持和帮助下,一方面避免与鳌拜发生正面冲突,一方面韬光养晦,专心学习治世本领,并寻找适当时机铲除鳌拜。

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索尼去世。苏克萨哈为了使康熙能够及早亲政,并迫使遏必隆和鳌拜也交出权力,他在康熙亲政第六天上书请求退隐。在康熙尚未做出反应之际,鳌拜罗织了二十四条罪状陷害苏克萨哈,并强迫康熙将其处死。清除了苏克萨哈后,鳌拜更加肆无忌惮,结党营私,疯狂地扩张自己的权力和财富;并以维护祖宗之法为借口,把顺治时期的某些进步改革一个一个地推翻;朝廷所有政事,均由他一人决断;鳌拜还欺负康熙帝年幼,经常在康熙面前呵斥大臣,甚至吼叫着同康熙争吵不休,直到康熙让步为止。对于康熙帝的有些诏令,他也敢公开抗旨。面对这样一个咄咄逼人的家伙,康熙帝必然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康熙帝已经14岁了,依照规定,他可以亲政了。于是康熙决定废除四大臣辅政体制,实行亲政。但原有辅政体制却未能发生变化。此时的康熙帝虽然还是个少年,但是他天资聪慧、机智过人,加上平时努力学习历代的统治经验,已经开始成熟起来。于是,康熙帝不动声色,悄悄地为铲除鳌拜做准备。古人说:“欲擒故纵。”玄烨对鳌拜也是采用的这种麻痹战术。他曾给鳌拜父子分别加过“一等公”“二等公”的封号,以后又分别加了“太师”“少师”熙考虑到鳌拜亲信党羽遍布朝野,所以决定设计将其铲除。

康熙帝回宫后,立即召大学士索额图入宫,谋划铲除鳌拜之事。在此之前康熙帝以演习摔跤为名,选择训练一群身强力壮的少年,为擒拿鳌拜做了准备。现在,终于到了实施他的计划的时刻了。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康熙决定采取行动。他首先将鳌拜的党羽以各种名义派出,削弱鳌拜的势力,然后派人将鳌拜召入宫中,鳌拜进宫后,便神不知鬼不觉地被一群演习摔跤的少年擒获,并的封号。至此,鳌拜父子也真到了位极人臣的地步。然而,加封不过是一种表面现象。玄烨亲政后不愿做傀儡皇帝,他同鳌拜的矛盾日益激化。到康熙八年(1669年),鳌拜自恃位高权重,经常借口有病不上朝。有一次玄烨去探望鳌拜,御前侍卫和托发现鳌拜神色反常,便迅速走到鳌拜床前,揭开席子发现一把匕首。鳌拜见此情景十分紧张。玄烨却出人意料地笑了,说:“刀不离身是满人的故俗,不足为怪!”当场稳住了鳌拜。这些事情使康熙帝意识到该是铲除鳌拜的时候了。康立即被投入监狱。玄烨监禁了鳌拜后,公布了鳌拜的三十条罪状。他下诏说:“鳌拜愚悖无知,诚合夷族。特念效力年久,迭立战功,贷其死,籍贯没拘禁。”也就是说,鳌拜因立过许多战功,所以免于一死而终身监禁。此后,康熙帝逮捕、惩办了鳌拜集团的首恶分子,鳌拜的党羽在此之后也被一一擒拿。后来鳌拜死于狱中。

康熙铲除鳌拜后,还为以前受到鳌拜打击迫害的人平反昭雪,下令永远禁止圈占民地,限制奴仆制度,放宽逃人法,改革政府机构,恢复被鳌拜取消的内阁和翰林院。由于康熙帝的这些决定深得人心,因而进一步巩固了清朝的中央集权。

铲除权臣鳌拜,使得少年的康熙帝在政治上从此摆脱了充当傀儡的烦恼,为他日后施展自己的雄才伟略创造了条件。

(二)刻苦学习

谈起康熙皇帝,就不能不说他的好学。过人的功业,因有过人的思想;而过人的思想,因有过人的学习。“学习”二字,是解开康熙一生开创大业秘密的一把钥匙。

康熙帝8岁丧父,10岁又丧母,非常可怜。母亲重病时,小玄烨“朝夕虔侍,亲尝汤药,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病故后,小玄烨又昼夜守灵,水米不进,哀哭不停。一个年龄才10岁的孩子,两年之间,父母双亡,形影相吊,应当说是人生最大的不幸。他后来回忆说,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人常是这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使人痛苦,但忧患也激人奋进。幼年的忧患,激励了康熙奋发学习、自立自强的精神。

康熙帝身上有着三种血统、三种文化。他的父亲是满洲人,祖母是蒙古族人,母亲是汉族人。他深受祖母的教诲,又向苏麻喇姑(苏墨尔,孝庄随嫁贴身侍女)学习蒙古语,向满洲师父学习骑射,跟汉族师父学习儒家经典。康熙帝的勇武与奋进,受到了满洲文化的影响;高远与大度,得益于蒙古文化的熏陶;仁爱与韬略,来自汉族儒学的营养;后来,他的开放与求新,则是受了耶稣会士西方文化的熏染。康熙帝吸收了中外悠久而又新进、博大而又深厚的文化营养,具有当时最高的文化素质。这为他展现帝王才气,实现宏图大业奠定了基础。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嗜书好学的帝王。他5岁入书房读书,昼夜苦读,不论寒暑,甚至废寝忘食。又喜好书法,“每日写千余字,从无间断”。他读“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必使字字成诵,从来不肯自欺”。后来他要求皇子读书,读满百遍,还要背诵,这是他早年读书经验的传承。康熙帝即位后,学习更加勤奋,甚至过劳咯血。他读书不是为了消遣,而是为了“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以治国、平天下。他在出巡途中,深夜乘舟,或居行宫,谈《周易》,看《尚书》,读《左传》,诵《诗经》,赋诗著文,习以为常。直到花甲之年,仍手不释卷。

(三)修改历法

铲除鳌拜后,摆在少年康熙帝面前的第二个烦恼就是清朝初年的历法风潮。

清朝定都北京后,曾经为明朝修改历法的一些西方传教士,又投靠了清政府。以汤若望为首的耶稣会士们,在顺治帝当政期间,受到极为优惠的待遇。由于修改历法取得成绩,汤若望被任命为钦天监的监正(相当于国家天文台的台长),还被赐予“通玄法师”的称号。顺治皇帝死后,康熙帝年幼,鳌拜排斥一切进步事物。有一个叫杨光先的人,上书给清政府,说科学家徐光启借鉴西方科学是“贪其奇巧”“阴行邪教”,有阴谋;又说汤若望阴谋推翻清朝,在《时宪历》上印有“依西洋新法”五个字,是向全世界宣示清朝屈服于西方,应将汤若望等人处死,恢复旧历法。在鳌拜的操纵下,议政王会议、礼部、刑部决定废除新历法,并杀了一批主张用新历法的人。由于康熙帝祖母的庇护,汤若望才免于一死。汤若望下台以后,杨光先被任命为钦天监监正。杨光先对天文历法并无新的研究,对中国古老的一套也不熟悉,所以推算屡屡出现错误。这时,康熙帝已经十五六岁了,他一面酝酿着消灭鳌拜势力,一面思考着解决新旧历法争议的途径。当时,他还没有能力从科学上分清这场斗争的是非,因而十分苦恼。但他知道,只有抛弃偏见,并用实验的方法来检验新旧历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他派大学士李霨等人向杨光先和西方传教士南怀仁等宣读他的指示:不准心怀偏见,不许固执己见,“务须实心,将天文历法详定,以成至善之法”。后来经过多次测量、推算,杨光先等人的旧法总是不准,而南怀仁的新法则比较准确。但杨光先的理论更厉害,说:“皇上是尧、舜的继承人,应该用尧舜以来的老黄历,假如改用西洋历法,那么尧舜以来的诸书礼乐、文章制度就都完了!”所以,“宁可使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国有西洋人”!康熙帝对此非常反感。到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鳌拜集团倒台。南怀仁等传教士控告杨光先“依附鳌拜”,要求将杨光先处死。康熙帝虽然支持新历法,但反对把这场科学上的公案引入政治斗争的邪路。所以,他决定宽大处理:“杨光先本当依议处死,但念其年老,姑从宽免,妻子亦免流徙(流放)。”

清初的历法争议,对少年康熙帝产生了极大的刺激。他后来回忆说:“新旧历法两派互相控告,死了不少人。在双方辩论时,王公大臣中竟没有一个人对历法有所了解。朕目睹其事,心中痛恨。所以在日理万机之余,专心学习天文历法二十余年,终于略知其大概,不至混乱。”

在科学的是非面前无所依从,虽然是康熙帝少年时代的一大烦恼,但却使他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康熙十五年(1676年),他下令钦天监的官员必须学习新历法,对新历法不了解的人,不准升用。不过,康熙帝虽然学习西洋历法,但他并不迷信和墨守这些成果。他认为,新历法使用年月久了,也会出现偏差,也必须不断纠正。

少年时代的康熙帝,在政治上铲除了鳌拜集团,在科学上分清了历法争议的是非。这两件事,显示了他确实具有卓越杰出的智慧,有统治国家的巨大魄力。

同类推荐
  • 民国枭雄:杜月笙

    民国枭雄:杜月笙

    作者以杜月笙的生平为主线,查阅大量海内外档案、史料,真实再现杜月笙跌宕起伏、风云变幻的一生:一个来自乡下的孤儿,单枪匹马闯入上海滩,一路扶摇直上成为上海滩的黑帮大亨,而且将触角伸向金融、工业、新闻报业、教育等领域,成为当时上海滩的风云人物,与蒋介石称兄道弟,与宋子文交往甚密,与戴笠义结金兰……杜月笙说:“钱财用得完,交情吃不光。所以别人存钱,我存人情。”杜月笙就像一个五彩缤纷的多棱镜,稍微旋转一下,就能展示出截然不同的色彩。生意场上,他机灵诡诈;社交场上,他长袖善舞。
  • 李自成第六卷:燕辽纪事

    李自成第六卷:燕辽纪事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4)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血色码头

    血色码头

    本书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水旱码头--古镇碛口为背景,讲述了当地盛、程两大家族,八路军,晋绥军的10个主要人物的爱恨情仇与可歌可泣的故事。作者以风土人情的笔风描写各位主人公的传奇故事,为读者重现了一个存在于过去的碛口,同时用朴实的带有山西风味的语言,把一个个活生生的碛口人带到读者面前。
  • 彼得·林奇传

    彼得·林奇传

    1944年1月19日,一个男孩出生在了美国东北部马萨诸塞帅首府波士顿。这个男孩就是以后被华尔街投资者称为“股圣”的彼得·林奇。波士顿始建于1630年,它濒临大西洋,是一座美丽的海港城市,距今已有380年的历史了,被公认为“美国最古老的城市”,也是最有价值的城市之一。它是由一群受宗教迫害的英国清教徒建立的。由于这些人大部分都来自英国林肯郡的波士顿镇,所以为了表达他们对故乡的热爱,便把这个定居点叫做波士顿镇。
热门推荐
  • 缠绵婚宠:程少,请自重

    缠绵婚宠:程少,请自重

    "离家躲了多年,本以为可以擦肩而过互不相识,却没想到,再次被圈禁。以为自己带给身边人不少麻烦,最后才知道一切都是阴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半生缘

    半生缘

    三年前,她被父亲以一千万的价钱卖给了江家,令他心爱的女子负气远走,她在地狱里苦苦挣扎。他说:“何书蔓,我绝对不会爱你,别一天到晚想着勾.引我!”他说:“我知道你心里藏了个男人,但本少爷不要的东西,也不会施舍给LOSER!”他说:“你毁了我的爱情,所以——所有你珍爱的人和物,我都要毁掉!”终于有一天,她心死,因为他在她母亲尸骨未寒的时候,高调在媒体面前宣布说要和她离婚娶别人!母亲丧事完了之后,她签了离婚协议书,我知道你还爱着她,字我已经签好了,祝你们幸福。”说完,她转身走远。身后的人,捏紧手里的离婚协议书,目光中没有欣喜,只有愤怒。何书蔓对于江迟聿来说:存如鸡肋,厌如糟糠。
  • 病榻遗言

    病榻遗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警官杨前锋的故事

    警官杨前锋的故事

    当过兵,打过仗,从死亡线上幸存下来的杨前锋热爱部队这个大家庭,然而举世瞩目的百万大裁军撤销了他所在的部队。杨前锋依依不舍地脱下了军装,于1986年转业,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同样的工作,有的人只当是一份工作,有的人把她当成自己的一份职业,而有的人把她当着终生追求的事业,不一样的心态,造就不同的人生,请看警官杨前锋的故事。
  • 臻于灰霾的尽头

    臻于灰霾的尽头

    最可悲的事情是,失去了自我,只剩下空躯壳。亓官韫和郗卓,爱得真爱得切,然而却又爱得痛。亓官韫的目光闪烁,说道:“如果我早知我们的爱,像在荆棘丛里翻滚过一番,我就不会要这份姻缘了。”“那么说,你后悔了。”郗卓瞪着韫儿,闷声道。“不,不是,我只是不想看到你那么痛苦。”亓官韫说。
  • 背着智慧闯天下(上)

    背着智慧闯天下(上)

    生命对于我们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即使遭遇不幸,我们仍然要永远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因为只要能活着,一切还都可以重新再来。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自问:是以单纯应对社会的复杂,还是将自己也变得复杂起来?是守住一颗平常心,还是野心勃勃、面目全非?生活中的无数事实证明,智慧与快乐并无联系,反倒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傻人有傻福”的例子俯拾皆是。整个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一个不懂得带上智慧行走的人,就是愚蠢的可悲的人。
  • 红楼之林家大小姐

    红楼之林家大小姐

    一只在现代成了某飘的妹纸,她的灵魂穿越了时间来到红楼梦中附魂在林家小妾的祖传宝物上,后来投胎入林家成了林家大小姐,从此开始了她与人斗与天斗……无限斗争的精彩生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今天也是个小仙女

    今天也是个小仙女

    有人说,傅小姐是通过潜规则上位的。一路过来都是出演女主角,一部网剧小有名气之后,就一路高歌,出演一部大制作的女主,成为千万人心中的“小仙女”,却唯独不是陆先生心中的小仙女。可是他为小仙女刷了上千万的礼物,那天晚上成功占据头条,一直到第二天,热度不减。他们都说两人之间关系非同寻常,也是,从小就青梅竹马的两人,相互爱慕,自然是非同寻常的。陆先生一直在宠妻,可以送她各种礼物,舍不得她受委屈,也舍不得她哭泣,但是每次把人弄哭都是自己,为此,他也深感烦恼…
  • 太上灵宝芝草品

    太上灵宝芝草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越之宠后传说

    穿越之宠后传说

    穿成了将门千金!然后被灭门了。嫁给王爷做侧妃!然后夫君要造反。人品爆发混成专宠!总有人来找麻烦……褚雪:想哭!人生艰难,宠后之路真不好走!宋琛:宝贝儿别怕,朕宠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