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64600000002

第2章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1)

(一)孔子的生平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世称“孔圣人”。据记载,孔子的祖先是殷商后裔,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氏,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其父叔梁纥晚年与颜徵生下了孔子。有人说,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六寸、臂力过人,而且酒量超凡,绝非人们想象中的文弱书生形象,当然这些内容是没有明确史书记载的。

孔子3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与母亲过着清贫的生活。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他年轻的时候做过“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官)与“乘田”(管理放牧牛羊的小官)。虽然生活清苦,但孔子心怀天下,立志向学。他注意虚心向别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曾经向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等人学习。又由于学识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

孔子入仕是在鲁宣公时期,当时政权掌握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鲁昭公初年,三桓变本加厉,又进一步瓜分了鲁君的权力。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对季氏的僭越行为表示了强烈的愤慨。因不满这种“陪臣执国命”——政不在君而在大夫的状况,孔子辞官不仕,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于是“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史记·孔子世家》)。他开办私塾,收徒讲学。从远方来求学的弟子,几乎遍及各诸侯国。

鲁定公九年,阳货被逐之后,孔子才再次入朝为官,并受到鲁君重用。51岁的孔子先被任命为中都宰,“行之一年,四方则之”。 齐鲁夹谷之会时,鲁国由孔子主持会盟的礼仪。孔子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由于孔子早有防范,使齐国国君想用武力劫持鲁君的阴谋没有得逞。不仅如此,孔子还充分利用外交手段收回了被齐国强占的郓、灌、龟阴三地。由于政绩卓然,孔子由中都宰升为司空,再升为大司寇。鲁定公十二年,孔子为加强公室,抑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提出了“堕三都”的计划。由于孔子利用了三桓与其家臣的矛盾,季孙氏、叔孙氏同意各自毁掉了费邑与后邑,但孟孙氏被家臣公敛处父所煽动,反对堕成邑。定公围而不克,使孔子的计划受挫,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鲁定公十三年,齐国送八十名美女到鲁国,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也不按礼制送膰肉(当时郊祭用的供肉)给孔子,孔子失望,于是去鲁适卫,开始了十四年颠沛流离于诸侯列国之间的流亡生活。

孔子带弟子到卫国后,虽然受到灵公重视,却始终无法实现其抱负。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在这期间,为后世所熟知的,莫过于孔子及众徒弟厄于陈蔡之间的故事。鲁哀公二年,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担心孔子入楚后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中途,据《史记》记载:因楚昭王来聘孔子,陈、蔡大夫围孔子,致使绝粮七日。“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此外,十四年的时间里,孔子在途中遇到当时的一些隐士,如长沮、桀溺、荷蓧丈人和楚狂接舆等,并接连受到这些隐士的嘲讽。孔子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表示了为改变天下无道局面的决心。

鲁哀公十一年,冉有归鲁。齐师伐鲁之时,孔子弟子冉求为季氏将左师,与齐军战于鲁郊,克之。季康子问他是怎样学会作战的,冉求说,学于孔子,遂荐孔子于季氏。季康子派人以璧迎孔子归鲁。至此,孔子结束了访问列国诸侯十四年颠沛流离的生活。

归鲁之后,鲁哀公与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询,但终不能重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专心从事文献整理和教育事业。他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并继续聚徒授业,培育治国贤才,据史载:“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如颜回、曾点、子路、子贡等,便是其中的代表。这些才华出众的弟子,对儒家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对孔子思想的传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公元前479年,73岁的孔子寝疾而殁,葬于鲁城(今曲阜)北泗上。不少弟子为之守墓三年,并把孔子故居改为庙堂,藏孔子平生衣冠琴书于堂中,自此以后,年年奉祀。今日曲阜之孔庙、孔府、孔林,所谓“三孔”者,即始于此。

(二)孔子的主要思想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系统地整理、继承和丰富了以往的历史遗产,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1)仁

仁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儒家学说得以确立其主流文化地位的主要根据。在殷代和西周的甲骨文中,至今还未发现“仁”这个字,在《尚书》和《诗经》中也很少出现这个字。直到春秋时代才较多地被人提起,人们把尊亲敬长、爱及民众和忠于君主称为“仁”。孔子继承了前人的观念,并且把它发展成为系统的“仁”说。

什么是孔子的“仁”?孔子在《论语》提到“仁”有一百余处,涵义甚广,但其基本涵义是“爱人”。他的弟子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问答说:“爱人。”《说文》有个解释:“仁,亲也,从二人。”甚合孔子思想。仁,就是人与人的关系,要友善相亲,相互帮助。在儒家思想中,不论后世如何发展“仁”的含义,都是紧紧围绕“爱人”作为出发点的。但是这里的“爱人”,又需要我们做认真的分析:

第一,虽然孔子从等级制的社会现实出发,提出了“泛爱众,而亲仁”,但是孔子提出的“爱”是有等差的,这一点与墨家提出的“兼爱”思想是相区分的。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孔子“爱人”的思想符合当时封建社会的实际需要,所以更容易在社会习俗和风尚中遗留下来。

第二,在答复弟子颜渊时,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孔子认为爱人要从大处、高处着眼,推己及人,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里强调的是人们通过克制自己,达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视、听、言、动都合于礼,这也就是仁的境界。

(2)礼

孔子推崇周礼。据学者研究表明,西周社会建立后,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的原始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和规范,形成了“吉”、“凶”、“军”、“宾”、“嘉”五礼,也就是较完备的周礼。孔子提出:“夏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表明,孔子对周礼的推崇是经过了对历代礼制考察之后作出的判断。值得一提的是,孔子并非完完全全地拥护旧的制度,而是对周礼进行了“拿来主义”式的继承和发扬。

孔子对“礼”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礼”是社会秩序。《左传·隐公十一年》载:“礼,务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这是说,礼是治理和安定国家,巩固国家的制度和维护社会所需要的秩序。孔子又说礼是“王之大经也”(《左传·昭公十五年》),是进行统治的根本法规,治国之纲。因此,“坏国丧家亡人必失去其礼”(《礼记·礼运》)。丢掉了礼,就要失去一切。可见孔子这里说的“礼”实际是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

第二,“礼”是礼仪上的规定。具体来讲,就是有关朝廷的祭祀、出征、朝聘,以至婚丧嫁娶,待人接物到生活细节,按不同等级、身份,都有不同的礼仪规定,实际是“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的具体形式。孔子回答弟子樊迟时主张:“各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雍也》)子路问事鬼神的问题,孔子明确表明:“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指的就是这些内容,从中我们又可以看到孔子思想重人事而轻鬼神,改变了以往周礼特别重视祭祀鬼神的传统。

第三,“礼”是人的道德标准。孔子提倡“道之以教,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这正是“礼下庶人”身上的政治主张,告诫人们把礼作为德行的最高标准,改变了周礼“礼不下庶人”的规定。

第四,“礼”以“仁”为实质。孔子以实际行动开办私学,广招门徒,实行“有教无类”,改变了周礼“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能够接受教育的局面,打开了向民间传播文化之门。孔子主张用“仁”的精神改造人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作为一种反映社会成员之间,阶级、组织之间的关系准则,礼一旦确立下来,就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遵守,修己的同时治人,完善人伦道德,实现社会的安定良好秩序。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仁与礼并不矛盾,因为仁是内容,礼是形式,二者的结合,才是一种制度的完善。孔子主张礼仁结合,纳仁于礼,用仁来充实礼,实质上是注重了人道与政治的结合,从而对周礼作了重大的修整完善。

(3)德治

同孔子的“仁”和“礼”相联系,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第一,孔子重视以“礼”教化,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在德政的施行过程中,孔子推崇用道德和“礼”去教化和约束人们的言行。落实在政治上就是要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君臣关系上要以礼相待,“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而在其他关系上则遵守“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第二,孔子反对滥用刑罚。在夏朝和商朝,统治者制定了大量的刑罚维护其统治秩序,其中大多数刑法比较残酷,剥夺生命的刑罚也多种多样,周初的统治者汲取殷商灭亡的教训,提倡“明德慎刑”,孔子也反对滥用残酷的刑罚解决社会问题。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一就有道,何如?”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体现了孔子重礼轻罚的思想。

同类推荐
  • 中国伦理学史

    中国伦理学史

    此书是中国第一本伦理学史著作。作者先在绪论中将伦理学与修身书、伦理学史与伦理学进行区分,正文中又把中国伦理学史分为先秦创始时代、汉唐继承时代和宋明理学时代三个时期,对各个时期伦理学说之渊源进行考察,而后分别论述伦理学家之思想,实为中国伦理学史的奠基之作。
  • 荣誉法则:道德革命是如何发生的

    荣誉法则:道德革命是如何发生的

    道德进步是如何发生的?社会是如何摒弃那些长期沿袭的不道德习俗的?在《荣誉法则》一书里,奎迈·安东尼·阿皮亚探讨了一个长期受到忽视的改革动力。阿皮亚审视了以往道德革命的实例,并且对当代反对残忍习俗的运动作出描述,揭示了一个道理,即理性、道德或者宗教都不足以推进社会的改革。只有在不道德习俗与荣誉发生冲突之后,不道德习俗才会最终消亡。阿皮亚拥有讲述故事的天赋,以及哲学家的严谨态度,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探讨了与道德相关的问题。从满人废止中国古以有之的缠足习俗,到弗里德里克.道格拉斯在伦敦与废奴运动领袖们的会晤,《荣誉法则》一书揭示了道德革命是如何获得成功的。
  • 孟子七讲

    孟子七讲

    儒家代表作之一的《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但我们现在通常看到的《大学》是二程及朱熹对原本《大学》改编、注解而成的。南先生认为《大学》原文本来就是儒家追求“内圣外王”之道的集中表述,逻辑严密,文气通顺,粲然可观,不必加以篡改。为了向大众揭示原本《大学》短短千余字中所包含的微言大义,先生特依据西汉小戴所传曾子《大学》原经,对其本旨重新加以阐释。
  • 重读《周易》智慧

    重读《周易》智慧

    解读周易古经,开发先贤智慧!继承优秀传统,光大中华文化!《重读周易智慧》从对中华元典——《周易》的认识入手,集中介绍了《周易》中的崇尚自然、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发明创造、彰往察来、循序渐进、革故鼎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等哲理。《重读周易智慧》作者刘明武从微小处入手,阐发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具前人所未见,道前人所未道,是当今人们认识中华文化、学习中华经典时的入门之书。
  • 天下第一儒术:圣人说

    天下第一儒术:圣人说

    儒家的处世之术早已成为世人可循的经验,千百年来,《论语》《孟子》更成为世人的必读经典。本书概括了儒学中众多精华的内容,分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仁者不忧,智者不惑”“贫而乐,富而好礼”“德不孤,必有邻”等章节。这些穿越时空的真知灼见,对我们的人生规划和为人处世都有着极其实用的指导意义。若能认真阅读,仔细参悟,当可为自己的修身立命找到一个可靠的解决途径。
热门推荐
  • 伤寒心法要诀

    伤寒心法要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红尘第一皇妃

    红尘第一皇妃

    淹死的都是会水的,果然不错,一次游泳竟然淹死灵魂到了异时空,好吧,看在这身体是公主的份上就勉强接受了,可是为啥是个落难公主,落难公主也就算了,咱不计较,可为啥在青楼呢?算啦,好死不如赖活。
  • 中魔的城堡:《哈利·波特》作者的魔法启蒙读本

    中魔的城堡:《哈利·波特》作者的魔法启蒙读本

    三个孩子在一次暑假当中,无意中闯入了一个充满了魔法的城堡,在那里,他们遇到了沉睡百年的公主被吻醒,其实,是一个淘气的小女孩梅布尔对他们开的一个玩笑;接下来真正的魔法戒指出现了,同伴因为这枚戒指而隐身,接着看到花园里,所有的塑像在傍晚都活了过来……
  • 睥睨天下废柴三小姐

    睥睨天下废柴三小姐

    她,一代天才,人人羡慕的天才制造家,莫名穿越,竟成世人唾弃的废柴三小姐。高傲如她,怎能被踩在脚下?双修体格,在这个以武为尊的世界,华丽逆袭,她亮瞎众人眼!女扮男装,她迷倒一群女子。现代科技融合异世修炼,一切皆有可能!一套房子,一群损友,令世人羡慕。莫名得到魔凤,奇异的权仗,还有一大堆的宝物,这是运气逆天的节奏?身世成迷?她不会放弃,你不告诉我?好!我自己寻找答案!阻止她的人,杀!一路走来,却有一人不离不弃。他绝世无双,冷眼面对世人,一朝相遇,识破了她的伪装,从此携手。世人皆知他心如铁石,身份高贵,却不知他们的缘分是早已注定的。面对任何人,他都可以杀之,却独对她温柔宠溺。看她与他携手,睥睨天下!
  • 次元绮想曲

    次元绮想曲

    "随心所欲的去穿越吧少年!“某银发女子这么对着一脸懵逼的少年说道。就这样,尘羽开始了自己的二次元单机穿越故事~嗯,无雷无郁闷。
  • 枫月议会

    枫月议会

    黑夜之中,一群被光明所抛弃的人,但他们却被黑暗所眷顾。而这些人中有嗜血、贪婪、狡诈。还有一些人他们因黑暗而搅动风云。血族该隐,第一代血族,为了种族能传承下去,因此创立了黑暗会议。
  • 苍天有泪之爱恨千千万

    苍天有泪之爱恨千千万

    历经一场劫难,雨凤和雨鹃终于遇到命中贵人,一家五口这才有了安身立命之处,但,暗藏在雨娟心中那团复仇的火焰,却仍然熊熊烧着。偏偏雨凤爱上了展家大少爷云飞,在亲情与爱情、仇恨与依恋之间,她该如何取舍?雨娟又会采用什么激烈的报复手段,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真是爱也千千万!恨也千千万!
  • Quality and Others

    Quality and Oth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夜咏小萌与猫女的日常生活

    夜咏小萌与猫女的日常生活

    在寒冷又有一丝温暖的雪天,夜咏小萌与猫女偶遇,就此他们展开了日常生活。
  • 邪王腹黑日常

    邪王腹黑日常

    扮得了猪装得了逼杀得了人的废材小姐VS令人闻风丧胆结果人后闷骚人前禁欲的尘王殿下!强强联手,腹黑对腹黑,究竟谁撩谁?被腹黑殿下壁咚?被按在墙壁上的花恋勾唇,伸手抬起那妖孽的下颚,帅气的抬鄂杀!和太子殿下有婚约在身?大婚之日,花恋一席白衣,全身上下就连盖头都是白的!说她是废材?如果掌管世人生死轮回,一统冥界的冥王是废材的话,那么全天下怕是没有天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