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0100000005

第5章 特稿(4)

据这篇文章统计,从一九七二年初到一九七六年九月,线装大字本共印了一百二十九种(多卷本书和杂志均作为一种统计)。其中文学艺术类占百分之四十四,批林批孔、评法批儒占百分之三十二,马列着作、毛泽东着作以及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的书和杂志占百分之二十四。

据一九七三年七月至一九七四年共印一百一十四种统计,其中排印本九十一种,二千多万字;影印本二十三种。排印与影印的比例为四比一。

线装大字本纸张,均用毛边纸(据《毛泽东晚年过眼诗文录·前言》所记,这是“特制的毛边纸”)。

线装大字本,每种印一百部左右,一般上送中央五十至七十部,略有储备。文学艺术类线装大字本中,有“笑话书”一栏,列有《笑林广记》、《历代笑话选》、《滑稽笑话》、《笑话三千》、《新笑林一千种》、《幽默笑话选》、《哈哈笑》、《时代笑话选五百首》、《笑话新谈》等九种。除《笑林广记》外,其余八种似皆为近现代新编书,如《历代笑话选》应即原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今人王利器编选之书;另七种似皆上海租界时代四马路书坊编印,毛泽东读书及此,可见海纳百川之广。跟踪毛的读书轨迹,这部分书也应有一位置。

方厚枢这篇文章末段,小题目相当长,叫“大字线装书伴随毛泽东走完生命的最后几年路程”。其中引用当时为毛泽东管理图书的徐中远回忆,一九七六年九月毛泽东逝世前夕,他卧室的床上,床边的桌子上、书架上,还摆放着新印的线装大字本《鲁迅全集》,有的是在某一页折上一个角,有的地方还夹有纸条,有的还是翻开放着的。又引逄先知回忆,亦据徐中远记载,毛泽东要的最后一本书是《容斋随笔》(这是毛泽东一生中比较喜欢读的一部有较高价值的笔记书),时间是一九七六年八月二十六日。他最后一次读书的时间是一九七六年九月八日,也就是临终前的那一天的五时五十分,在医生的抢救下读的,共读了七分钟。以上引文均见于三联书店一九九七年出版的《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一书。

从这篇文章,还知道四种类型大字本,互有交叉,此一类型书同时可见于他一类型书。如《中国文学发展史》(一二卷),既有平装大字本,亦有线装大字本;《关于孔丘诛少正卯问题》,有平装,亦有线装;《容斋随笔》、《笑林广记》等亦同。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虽无平装大字本,与《柳文指要》等同规格,但《十批判书》是毛泽东指明“《十批》不是好文章”的,却名列线装书,想是作批判用的了,反而享受到了比《柳文指要》更高的印制规格。

看来对大字本这一个特殊年代产生的特殊出版物,不仅有其版本研究价值,而隐藏在版本后面的一些人和事,也将流传下去,成为人们不断谈论的话题。

大字本:一项不计成本的文化工程按照现在凡属一个文化集体工作或活动事项,都称为“工程”的通行做法,为毛泽东印制大字本,自然也是一项文化工程。这个文化工程与别的项目不同的是,这是一项不计成本的文化工程。此外据闻尚有专为毛泽东晚年生活设立的吟唱小组、戏曲小组等“秘密小组”存在(据《毛泽东生活档案》,中共党史出版社),亦属文化工程,此处仅谈大字本工程。

这里先引一段方厚枢文章的开场门及其转引的国家出版局政治部于一九七六年编印的第三十九期《情况简报》文字:

从一九七二年初到一九七六年九月毛泽东逝世前,国务院出版口和一九七三年七月出版口撤销后成立的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简称国家出版局)一直承担了中央交办的印制大字线装书的任务。

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毛泽东逝世后,国家出版局于九月十五日召开悼念毛泽东逝世的座谈会上,具体经办大字线装书印制工作的同志在会上说:“我们一直在为毛主席印制线装大字本。

我们做了一点工作就受到毛主席的鼓励。他老人家说,谢谢出版局的同志……八月下旬,我们的大字本排印进度赶不上毛主席阅读的需要,先是改为一个分册一个分册地送,以后又改为几个单页地送。当时我们很高兴毛主席精力充沛,我们赶印大字本再累也情愿。可是谁料到九日清晨毛主席永远离开了我们,已经排好的单页毛主席再也不能看了。”

这说明从一九七二年初到一九七三年七月的国务院出版口,以及随后成立的国家出版局,到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毛泽东逝世为止,一直承担着为毛泽东印制线装大字本的任务。线装只是几种大字本类型中的一种,但已可据此推想或测算在物资极度匮乏、城乡居民靠票证生活的年代里,其他几种以及中央至京沪津三地动用的大量有形或无形人力物力情况。

据方厚枢文章说,“排印大字线装书费工相当于一般图书的四倍至六倍”,“迫切需要增加生产能力。国家出版局与北京、上海、天津三市协商,并取得国家计委同意,建立专业车间四个(北京两个,沪、津各一个)。要求三市解决基建、投资和人员问题,一机部解决机械设备问题”。

“国家出版局于一九七四年十二月七日向中央写了汇报,姚文元当天即批:‘请先念、国锋、秋里、谷牧、宝华同志阅批。拟同意。’李先念、华国锋等均圈阅同意,余秋里圈阅后批:‘遵照中央领导同志批示办’。”足见当时中央动用各种资源为这项工作服务,而起领头作用的正是姚文元。

上海的印制工作也很紧张,刘修明注释、印制两头跑,他的文章对此有较详的记载:“注释本搞好后,送到上海普陀区澳门路的中华印刷厂印制装订,因为中华印刷厂印刷古籍比较有经验。不料,在当时‘文化大革命’否定一切传统文化的氛围下,中华厂印制繁体字的铜模,已经卖给了内地(记得是江西)一家小印刷厂。为了赶印这份只有几页的大字本,中华印刷厂赶紧用一套新的简体字铜模把那套繁体字铜模换了回来,才得以完成任务。正文用四号老宋,注文用小四号老宋。这种大字本的版本长三十厘米,宽二十厘米,版心宽二十点五厘米,宽十四厘米。”“一九七三年八月以后,字体放大,改为正文三宋,注文四宋。用了不同的纸张,除用原来的六十克米色道林纸,还用宣纸,封面是定制的蓝色封面纸。还有一本在顶部装订,便于竖翻加批注。”

“一九七五年三月到十月,大字本的字号再次放大,即从正文二号老宋、注文三号老宋改成正文、注文均用特大字号二十六磅的长宋体。国家出版局将新铸造的三十六磅铜模发至上海,并专门建造了一个印大字本的车间——上海印刷十二厂(北京也建立了同样的车间)。都是简体字,每字高为十二毫米,宽为八毫米,新版本高为二十九厘米,宽十八厘米;版心高二十一点五厘米,宽十五厘米。每半页只有九十八个字,对折全页共一百九十六个字,对折缝印有鱼尾和篇名。纸张内芯用的是特制的毛边纸,灰黄色的封面纸也是特制的,另有蓝色绢面装。”

以上这些,当然不包括北京上海两地那些教授、学者和协助人员为大字本工作付出的精力与时间,他们都是无偿征用,无私奉献,无从量化,要说成本的话,如何计算,既然算的是政治账,这些就一抹而过了。

2009年3月26日,于上海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转向

一百六十年前,即一八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深夜,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参与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活动而遭当局逮捕。

关押八个月之后,于十二月二十二日清晨与其他二十三名同案犯一起被押赴刑场。检察官宣读死刑判决书后,刽子手按照惯例将钢剑在冈犯头顶上折成两半,再给他们换上门色尸衣,绑到行刑柱上。随着行刑官的口令,士兵们举起枪,瞄准了这些死刑犯。就在他们扣动扳机之前,一名侍从官飞马而至,带来了沙皇赦免的信息。

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改判流放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期满后罚为士兵。三天后,陀思妥耶夫斯基被钉上十来斤重的铁镣,坐上一辆无篷马车,在弥漫的风雪中,被押往寒冷而遥远的西伯利亚……从此,他开始了苦难的流放生涯,也开始了他的思想转向。

陀思妥耶夫斯基于一八四三年从军事工程学校毕业后进军事绘图局工作。

但他的志向是文学而不是工程技术,于是一年后辞去公职,专事文学创作。一八四五年,他完成中篇小说《穷人》。他的一位朋友把小说推荐给正在编“彼得堡文集”的涅克拉索夫。为了判断作品的质量,涅克拉索夫打算先看上十来页。谁知越看越放不下手,竟一口气读完了全文。涅克拉索夫带着文稿去见大批评家别林斯基,一进门就激动地宣称“出现了一个新的果戈理”!别林斯基很不以为然,调侃说,优秀作家不像雨后的蘑菇,可以迅速冒出来。

但是,当他看完小说,情不自禁地赞叹说:

“只有天才,才能在二十五岁的年纪写出这样的作品!”“他身上最令人惊异的东西就是他那卓越的描写技巧,寥寥几笔就能使一个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他对贫穷和苦难抱有一种极其深厚并充满热忱的同情。”《穷人》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和评论界的高度赞扬,其作者被誉为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新星和以别林斯基为旗帜的“自然派”的得力干将。

在一片赞扬声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态起了变化,从自卑到自信,从战战兢兢变成自我感觉良好,甚至有点飘飘然了:“我们所有的人,包括别林斯基都认为我取得的成就超过了果戈理……他们认为我身上有新的独创的东西,即我是进行分析,而不是综合,也就是说,我是深入到事物的内部,通过分析原子探求整体的东西。果戈理是直接撷取整体的东西,因而不像我这样深刻……我的前途光辉灿烂。”

也从这时候起,陀思妥耶夫斯基开始与别林斯基密切交往,并且深受他的影响,诚如他自己所说:“别林斯基当时是一名狂热的社会主义者”,“我狂热地接受了他的全部学说”。“别林斯基向我描绘了新世界的未来景象……现代社会不道德,宗教不道德,家庭不道德,私有制不道德。

为了实现世界大同,就要消灭民族,蔑视祖国,要铲除妨碍发展的种种阻力。”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他“是从最美好、最纯真的道德角度去理解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是对基督教的修正和完善……我十分欣赏这些新思想,认为这是最神圣、最崇高、更是全人类的未来法则。这些思想占据了我的心灵和头脑”。“我要去接近他们,和他们在一起”,“努力成为像他们那样优秀的人”。他对别林斯基的钦佩和对社会主义的迷恋溢于言表。

一八四七年,他参加了秘密组织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继而又出席其左翼成员斯彼什涅夫主持的集会。在一次会上他当众朗读了别林斯基针对果戈理《与友人书简选》一书而给作者的那封着名信件。

在这封被誉为“一篇没有经过审查的民主出版界的优秀作品”的信件里,别林斯基狠批俄国的僧侣界卑鄙龌龊到极点,官僚集团是强盗和掠夺者,教会献媚于当局,成了人民的敌人;认为目前俄国最重要最迫切的民族问题是要废除农奴制,取消体刑,尽可能严格地至少把那些已有的法律付诸实施;还愤怒谴责果戈理与现实妥协的背叛行为。虽然陀思妥耶夫斯基不完全同意别林斯基对果戈理的批判,认为“官僚阶层并未彻底腐败,也有些好人”,“农民并非全是无宗教信仰的无神论者”,但是当众朗读这封违禁信件这个事实就说明了他的基本立场和倾向。

在斯彼什涅夫的影响下,陀思妥耶夫斯基准备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而采取实际行动。斯彼什涅夫主张在俄国发动政变,搞恐怖活动,但陀思妥耶夫斯基不打算拿起武器,更不愿意实施恐怖活动,他只参与建立秘密印刷所的工作,准备印刷书刊宣传革命。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这些言论与行动,构成了沙皇当局逮捕陀思妥耶夫斯基并判他死刑的三大罪名:“参与罪恶的阴谋活动,公开传播一封肆意攻击东正教会和最高当局的私人信件,妄图使用石印方法传播反政府书刊。”档案文件证明,沙皇政府的特务机构第三厅早就在彼特拉舍夫斯基小组中安插了卧底的密探,对他们的活动监视了十四个月,最后将他们一网打尽。沙皇尼古拉一世亲自对彼特拉舍夫斯基案件作了批示:“此案重大,即使他们所说全是昏话,也是罪大恶极,不可饶恕。”至于假行刑的场面,那是沙皇当局精心设计的一场戏码,目的在于恐吓,妄图从精神和心理上摧毁彼特拉舍夫斯基小组成员,再一次暴露了这个专制政权的阴险、狡诈和卑鄙。

在审讯中,陀思妥耶夫斯基不仅公开申明自己的信念、思想倾向和爱好,而且大胆揭露并控诉侦查人员和法官对他采取强制手段,当面指责他们压制思想言论自由,把当代作家置于走投无路的悲惨境地。事隔多年之后,他还不无自傲地说:

“我在法庭上的行为是光明磊落的,我没有把自己的过错推诿到别人身上,只要有机会能以自己的供词去庇护别人,我总是宁肯牺牲自己。”尽管身陷囹圄,他并没有灰心丧气,也没有悲观失望,他在狱中构思了三部中篇小说和两部长篇小说,完成了短篇小说《小英雄》。

即使在刑场上,面对刽子手的枪口,陀思妥耶夫斯基如同其他难友一样,没有恐惧,也没有后悔,可以说是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他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说:“我们彼特拉舍夫斯基小组成员站在断头台上,听到死刑的判决一点也不感到后悔,认为抛弃自己的信念是可耻的事情。在生命剩下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我赶快拥抱站在身旁的普列谢耶夫和杜罗夫,跟他们告别。”就在他们重新从刑场被押回彼得保罗要塞的当天,他给哥哥写了一封长信,其中有这样一些话:“我不忧伤,也不泄气。生命终究是生命,生命存在于我们自身之中,而不在于自身之外。以后我身边会有许多人,我将在他们中间做一个人;不管有多么不幸,永不灰心和泄气,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和宗旨……我的心还在跳动,还是原来那样的血肉之躯,还有爱,有痛苦,有怜悯,有记忆,这一切终究是生命,阳光普照每一个人!”

同类推荐
  • 实用税务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税务文书写作大全

    税务登记种类和对象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具有应税收入、应税财产或应税行为的各类纳税人,都应依照有关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税务登记的内容包括开业登记、变更登记、停复业登记、注销登记、《税务登记证》验证、换证、税收证明管理等。
  • 每天读一点社科常识(套装共12册)

    每天读一点社科常识(套装共12册)

    每天读一点社科常识(没有找不到,只有想不到:文化、艺术、历史、战争、哲学、民俗、国学百科全书)。
  • 文艺作品演播选

    文艺作品演播选

    《文艺作品演播选》是配合《文艺作品演播》一书而编写的训练教材。《文艺作品演播选》针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学习文艺作品演播,专门选取了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艺作品(包括散文、诗歌、寓言,童话、小说,广播剧以及影视剧等)。秉持全面性、针对性,技巧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对所选文艺作品的创作要素、文体特点、语言处理、演播方法及技巧运用等方面都给予了一定的训练提示和指导。《文艺作品演播选》对训练学生学习文艺作品演播非常有帮助。
  • 俯仰集·孙进己文集

    俯仰集·孙进己文集

    本书选编了作者近40篇论文,分为民族和疆域理论、文明理论、民族史、中外关系史、社科改革和科研之路五部分。第一部分对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东北民族史研究、东北亚各国对渤海和高句丽的争议、我国疆域形成与变迁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二部分对小私有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类文明史及东北亚文明的延续性和稳固性等进行了探讨;第三部分对我国古代东北地区的诸多民族进行了探索研究;第四部分对东北亚的历史文化继承、东亚圈的发展远景、海上丝绸之路等提出了独到见解;第五部分则对社会科学研究改革之路和科研方法进行了深入思考。
  • 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理念与实践

    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理念与实践

    本书内容分三个方面:一是阐明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公共政策、社会管理之间的关系;二是介绍西方国家两种社会福利模式及其理念的来源和演化,以及社会政策的主要实践方面,即社会保障政策;三是在回顾我国1949年以来社会政策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社会政策和社会管理的完善和创新,阐明了追求社会公平和坚持把保障人民生活放在最重要地位的理念,正是我国社会政策、社会管理得以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的重要原因。
热门推荐
  • 事迹

    事迹

    杨娟说,高林是在几个月前出的事。关于这件事始终是一个谜。后来公社和县里也曾来人调查过,却一直没有查出结果。事情的起因是这一年的春天高林被村里安排去开拖拉机。我们村里有一台四轮的“东方红牌”拖拉机,但只有20马力,由于功率太小不适合农耕,就一直被村里当作运输工具使用。高林的父亲是多年的卡车司机,因此,高林对机械方面的事也略懂一些。他负责开拖拉机以后,对车很爱惜,只要没事的时候就将机盖打开,擦拭里边的每一个部件。
  • 恶鬼纪元

    恶鬼纪元

    有些东西一直在周围转悠,只是看不到而已。只要有勇气,就算是平凡的人也可以对抗恶灵。如今,他要解救同学的魂魄。
  • 林语堂三部曲

    林语堂三部曲

    《朱门》与《京华烟云》《风声鹤唳》合称“林语堂三部曲”。这部小说于1953年付梓,主要讲述了两位西安人——记者李飞和名门闺秀杜柔安跨越门第界限的爱情传奇。小说不仅描写了20世纪30年代西安古城的文化风貌、动荡时局,而且跟随两名主人公的经历,也花很多笔墨描述了广袤的西疆风情,以及发生在那块种族混居、斗争不断的土地上的传奇故事,并处处流露出作者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
  • 青树

    青树

    沙漠和大河之间有个美丽的女人叫青树。她常常会带一把猎枪,到胡杨林中去转。那里有她丈夫的坟墓。在乱着大风的那一天,他死在了林中。青树发誓要为丈夫复仇……沈从文之后难得一见的乡土美丽。西部实力派作家董立勃倾情力作,同名电视剧即将在全国放映。
  • 位面春秋之流浪公民

    位面春秋之流浪公民

    流落异晶壁,随身携带的身份证让黄成获得了这里人族公民身份。啥是公民?公民就是统治阶层。从驴友到未知学校的普通学生,从平头百姓到统帅华夏一支在多元晶壁系奋战的贵公子、大家族族长。战土著夺取位面,战众神殿夺晶壁系,战众多力量体系势力夺话语权,战精灵斗斗恶魔拓人族生存空间。战天斗地,唯一不敢忘的唯有泱泱华夏荣光不容轻辱,尔等多元霸业必有我华夏一族位面春秋,以位面为舞台演绎风云大争之世,华夏公民虽流浪亦扬华夏名。
  • 遇见她在枫林

    遇见她在枫林

    她喜欢从任意的一个地铁站走出来,后滩公园,一缕微黄的秀发挡住了洁白的脸蛋,末尾的发丝随风轻轻漂浮摆动,黄浦江的风吹打着岸边,路灯照亮充满艺术气息的汾阳路,我牵着她走进音乐学院的大门。
  • 佩韦斋辑闻

    佩韦斋辑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种植小窍门

    种植小窍门

    本书讲述了一些家庭种植花草的小窍门。盆花浇水要掌握哪些原则花谚说:"活不活在于水,长不长在于肥。
  • 生存之末世为王

    生存之末世为王

    新书已发布,求收藏,详见作者其他作品。2020年9月12日一颗脱离了轨道的彗星冲向了地球,彗星虽然被击中但是仍有大量的碎片飞向地球,地球上的人们连续3天看到了绚烂的流星雨,人们不知道的是碎片中一种人类未知的病毒随同碎片一同冲向了地球,一场几近灭绝人类的浩劫自此开始。
  • 且介亭杂文:鲁迅作品精选

    且介亭杂文:鲁迅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