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0600000005

第5章 特稿(4)

稍知蒋介石统治风格的,都会同意其政敌毛泽东的一句评语:“此人是历来不知感恩的。”或说这也是毛夫子自道,但用于观察蒋把马一浮收入囊中,却可理解,因蒋对马转眼以幕僚相待,况且马一浮只是点缀帝治的花瓶。

可悲的马一浮。在他的《复性书院讲录》卷一,大讲“国学即六艺”,特别强调孔子《春秋》,应如董仲舒所说,旨在“因行事加王心”,“王心者何?即道心也,天理也”,“志在《春秋》,此志即王心也”。接着又引《庄子》,又引《孟子》,下及宋初至晚清诸说,力证“王心”合乎孔孟之道。可惜他讲得再卖力,也未能上达天听,谁敢以此迂说去干扰委员长抗日反共联美的大计呢?待到马一浮发现蒋介石、陈立夫为书院设置的董事会,其任务是监督他讲学是否出格,绝非待以“帝师”之礼,反而如同奴隶总管,不禁甚感失落。

一九四一年,马一浮五十九岁,主讲复性书院已至第四期。此前他力邀至书院任教的熊十力,因与他见解相左,由相骂到相违,绝裾他去。他的另一个同道梁漱溟,又于前一年在北碚创办勉仁书院,约熊十力主讲,致使复性书院生员流失。更令马一浮不堪的,是重庆政府教育部,于此年下令要书院填报讲学人员履历及所用教材,说是备核,实则将复性书院降格为部属“国立”院校之一。马一浮因而发作,拒填报表,又致函教部,斥其违背蒋陈对其以宾礼相待的诺言,要求辞职。董事会未窥委员长旨意,当然力予挽留。马一浮保住了面子,却心灰意冷。次年行年六十,便宣布“鬻字刻书”,不再受领复性书院薪水。但直到抗战结束,书院迁回杭州,马一浮仍属书院的山长。一九四七年,马一浮六十五岁,才得书院董事会同意,废书院为智林图书馆。他也由此结束了主持复性书院讲席长达七年的生涯。

所以,倘说马一浮主讲复性书院,发抒己见不过三个多学期,那是可以的。但倘说马一浮在复性书院讲学,仅维持一年八个月,则不合历史实相。

马一浮在复性书院由得意到失落,关键在于复性书院是蒋介石钦定的复古文化机构。蒋介石在大陆统治二十八年,设置文化机构无数,除中央研究院外,没有一所大学或研究所不是半途而废。复性书院不过是其中一所很小的国立学院,当初设置无非为了安置蒋介石、陈立夫的一名浙江同乡。这名同乡享有“国学大师”名声,在蒋陈控制教育的中统(C.C.)眼里,尚有利用价值。然而马一浮认假为真,不明蒋陈借其打传统牌的机心,竟以“帝师”自居。及至身处蒋陈政治囊中,发现实际地位,不过是蒋介石政治弈局中的一名过河小卒,绝非当初期待的帝师王佐,已经噬脐莫及。

此后马一浮没有追随蒋帮跑往台湾,留在大陆而荣膺浙江文史馆馆长。但理想与现实相距更远。尸位素餐十多年。至“文革”次年,遭批斗而以八十五岁高龄骤逝,那是后话。

朱维铮2007年11月12日夜

火一样燃尽自己的师复

傅国涌

师复是谁?

大约两年前,李洁在《文武北洋》出版之后从青岛来杭州寻访近代名人的故迹,他感兴趣的是名人故居和名人墓。在一位本地向导的陪同下,他走马观花,一天下来,斩获颇多,拍了很多照片。那天在西湖边的一家宾馆,他给我看他拍的照片。他说在西湖烟霞洞旁有一个“师复墓”,墓志铭就刻在摩崖上,从依稀可辨的字迹可知,师复是个无政府主义者,好像姓刘。我那时对师复这个名字感到陌生,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倡导无政府主义的那个刘师培。

师复本名刘绍彬,因立志反清,光复故国,改名刘思复。信仰无政府主义后,连姓氏都废弃不要,改名为师复。三个名字代表了他短暂一生的三个不同阶段。一九二三年,他的生前好友重修其墓,由郑佩刚撰文、王思翁书写的墓表镌刻在崖石上。如今墓虽不存,碑却留下了,对其人其事作了简略而有力概述:

师复为人道主义者,生平谋炸悍将,厉行革命,被锢三年,出而组织东方暗杀团。辛亥而来,舍其单纯破坏,转而为自由社会主义宣传,创晦鸣学舍、世界语研究会及心社。旋发刊《民声》杂志,淬厉自刻,尽瘁其主义,呕血而死。死年才三十有一,不终其纪。痛矣!君于公历一八八四年六月二十七日生于东亚之广东香山县,以一九一五年三月二十七日殁于上海,同年葬于浙江西湖之烟霞洞,越八年而修其墓,以志不忘。

安那其主义思潮在中国

“无政府主义”本是日本的译法,高一涵主张译为“无治主义”,辜鸿铭主张译为“无王主义”,巴金等人干脆用译音“安那其主义”,无论叫什么,都不能否认在十九世纪那曾是一股世界性的思潮,俄国十二月党人的慷慨悲歌,伴随着他们流放西伯利亚路上的漫漫风雪,巴枯宁、克鲁泡特金的理想曾激动过几代青年,《面包与自由》等都成了传世的经典,也是几代年轻理想主义者的口号,活了一百零一岁的巴金就是他们在东方的传人。毛泽东在陕北窑洞里亲口对斯诺说,他年轻时也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

二十世纪这一思潮初传中国,就打动了一些寻找精神出路和民族出路的读书人,李石曾、吴稚晖、张继、刘师培、张静江等一度都曾热衷于此,《天义报》、《新世纪》、《衡报》、《人道》等中文期刊先后在日本和巴黎问世,那个时候无政府主义思潮是和“驱除达虏,恢复中华”的革命浪潮纠结在一起,密不可分的。那时,包括蔡元培、马君武、马叙伦、杨笃生等人都曾写过一些介绍文章。(1933年《东方杂志》“新年的梦想”中就包含了许多对无政府主义式的梦想。)

民国初创,多元格局出现,各种政党、报刊蜂起,中国社会党当中以太虚等代表的一派信仰的就是无政府主义,出版过《社会世界》、《良心》月刊等,并另组社会党,很快被袁世凯取缔。影响最大的当数师复,他创立的“晦鸣学社”与《民声》周刊,系统地介绍了克鲁泡特金的思想,组织了无政府共产主义同志社,被看做是中国无政府主义运动的奠基人。

等到“五四”时代,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各种刊物应运而起:《进化》、《劳动》、《自由录》、《民风》、《新生命》、《闽星》、《奋斗》、《劳动者》、《自由》等等。《民国日报》着名的“觉悟”副刊上也发表过太朴等人宣传无政府主义的文章。毛泽东等人热衷过的新村运动,匡互生在上海创立的立达学园都带有安那其实践的痕迹。少年巴金就是那个时候,在并不中心的、也不沿海的四川信上了这一“安拿其主义”思潮的。(他和志同道合的伙伴办了《半月》,一九二一年四月一日,当他在这个杂志十七号发表《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时,他只有十七岁。杂志被军阀查封,是他第一次尝味到专制的滋味,但他没有丧气,当年九月一日,他的《爱国主义与中国人到幸福的路》又在新办的《警群》上发表,开篇提出“现在中国的社会黑暗到了极点,一般的青年人处在这种势力下面,被他弄得全无生气,力量薄弱的只能顺世堕落,不敢稍有反抗,稍有血气的也只有忍气吞声,听天于命”。他说这个主义最令他满意的就是“重视个人自由,而又没有一种正式的、严密的组织”。他远去巴黎就是去取安拿其主义真经的,他的《爱情三部曲》就贯穿着安拿其主义追求与幻灭的淡淡忧伤,到后来,他还怀念着早年的那些同伴。……他的《我的幼年》有深情而无奈的回忆,这是他百年挥之不去的一个梦影。)

此时,离师复之死已有好几年,但无政府主义的信徒们一直忘不了他,他的筚路蓝缕之功,他的坚忍不拔的个人魅力,他的苦行僧作风,他的大刀阔斧、冲锋陷阵的勇气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都为无政府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闯开了一条路,虽然这一思潮最终在二十世纪前半叶的历史洪流中渐渐枯竭了,但我们否定不了包括师复在内那些青年的热情、热血和理想情怀。那一激动过无数热血青年的思潮不是什么洪水猛兽,更不是见不得阳光,而毋宁带有更多理想主义色彩,其核心其实是人道主义,尽管其中也包含了很多幻想的成分。今天,我们可以不认同他当年的信仰,却也不能不佩服他身上那种人格力量。《民声》周刊上有师复的大量文章,可见其战斗的豪情,和为主义牺牲生命的那股子劲。他生前的文章,有一九二七年出版的《师复文存》。在整个安拿其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中,他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标志性人物,回溯这股思潮,就不能回避这个人物。

也曾热血侠少年

刘家在香山是个大家族,被称为“水楼刘家”。他的父亲就是个不简单的人物,在维新运动期间创办了当地第一所新式学校,组织了“天足会”,允许其女儿留天足,带头下河游泳,还每年印赠小册子,宣传废科举、兴学校、开矿筑路,被看做香山县第一个新派人物。他有兄弟姐妹十三人,他排行老四,受他的影响,几乎都或多或少参加了无政府主义的活动。

他十五岁中秀才,名列全县第一,到广州应乡试,亲眼目睹科场黑暗,从此产生厌恶心理,不再应试,他后来对弟弟刘石心说:“看到考场的黑暗情景,才使我认识到政治非改革不可。”

从此,他开始独自研究小学和诸子,做了大量的笔记,对中国古代的数学,如天元、八线等,尤其有深入研究。一九○四年,师复先赴香港,再到日本留学,一九○五年他参加同盟会,还学会了造炸弹。回国后,他为了提倡革命,在香山创设演说社、阅书报社。那时风气未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盛行,禁止女子读书,他不顾种种反对和非议,其中包括知县郑荣和人称“何老虎”的大乡绅何玉铭(鼎元),借助清廷鼓励兴新学的机会,靠私人集资在香山创办了第一所女学校——隽德女校,提倡女权,使当地女子有上学的机会。他到香港创办过《东方日报》,宣传反清,鼓动风潮。

一九○七年,革命党人要在钦、廉举义,广东提督李准凶狠残暴,是最大的障碍,他决心除掉李准。他带炸弹秘密来到广州,等待暗杀的机会。有一天,探听到消息,李准要出来,他预备在其必经的路上动手。哪知还没出门,安装雷管时,炸弹就轰的一声爆炸了,头、胸、手到处是伤,血流如泉,但他还是忍痛站起来,将其他炸弹扔进了溺壶里。幸亏隔壁的医生、也是革命党人伍汉持赶来,在警察赶到前烧毁了他写给家人的书信、文集等。他先是被送进医院,因担心家人受惊,他不肯吐露真实姓名,自称“三水李德山”,做化学实验不慎爆炸。有一朋友不愿他死在敌手,想给他毒药自尽,因为监管太严,没有机会,在医院住了一个月,伤势渐愈,但左手被医生割断,从此成了一只手。(可别小看他的一只手,以后办《民声》印刷部,一只手排字、印刷、摇机,什么都能干。有人担心他做事不便,想帮他,他总是婉拒。有朋友做了一联:“稚晖五体投地,师复只手回天。”前一句,是吴稚晖写给师复信中的话。)

他伤好以后,多次提审,他都没有吐露实情,却被原在香山知县、时为李准幕僚的郑荣认出。李准曾想亲自提审,因为巡警道和他争权,不许提解才罢,最后只是以嫌疑犯而移往香山县监狱监管。

这样一个敢于暗杀清廷大员的热血少年,在狱中两年多,始终不屈,以读书自娱,写了《粤语解》、《佛学大意》、《狱中笔记》等,有些还在好友郑彼岸主办的《香山旬报》上发表。《粤语解》对古今粤语的本源、流变等都作了考究。他还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起草了《改良监狱议》,呈给正在筹划改良狱政的两广总督岑春煊,受到赞赏。期间,女学教师出身的女友丁湘田从香港亲赴香山,在他家住了五十多天,试图组织革命党人,武装劫狱营救他,他坚决不同意,认为这一计划行不通。为救他出狱,上下疏通,他家因此破产。一九○八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死去,宣统即位后大赦天下,香山一千多人联名保释,他才得以于一九○九年底获释。

同类推荐
  • 语言历史论丛(第六辑)

    语言历史论丛(第六辑)

    本书为学术论文集,收录了关于语言学理论、文字、音韵、语法、训诂、方言调查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出版意义。
  • 新闻传播学的学术想象与教育反思

    新闻传播学的学术想象与教育反思

    如何建构新闻传播学科?如何推动新闻传播教育?本书分为理解新闻传播学、作为志业的新闻传播教育二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哲学、历史、文化、社会、政治、心理等多角度建立新闻传播学的想象力,并通过学术对话验证了某些学术想象;第二部分围绕全面实现新闻教育的综台性、学木性和人文性展开探讨,既有对新闻传播教育的台理性的深思,也有对教学改革、读书与研究方法的分享。
  • 媒介形象

    媒介形象

    事物的形象往往比事物本身还要重要。媒介形象就是一种延续历史、承载当下,更指向未来的力量。全书首次提出了媒介形象系统的设想,分析了媒介形象的内涵和认知规律,探讨了媒介形象的结构和功能,打通了“媒介的形象”和“在媒介上再现的形象”。给读者提供了媒介形象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也可以帮助一些读者深刻理解媒介及媒介再现问题。
  • 浙江省“科研兴校”百强

    浙江省“科研兴校”百强

    本书介绍了杭州、宁波、温州、金华、台州、绍兴、嘉兴、湖州、衢州、丽水、舟山和义乌12个科研兴校的城市。
  • 张伯苓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张伯苓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张伯苓谈教育(名家谈教育)》选取张伯苓谈教育文章48篇,集中体现了张伯苓的教育思想,一些在公众场合的演讲则体现了张伯苓对于教育价值和教育方向的认识。张伯苓(1876—1951),现代教育家。早年入北洋水师学堂,执教于家馆。1904年,赴日考察教育,回国后将家馆改建为私立中学,定名敬业学堂。1907年,在天津城区南部的开洼地,即民间所称“南开”,建成新校舍,遂改称南开中学堂。1917年赴美国,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次年回国,着手筹办南开大学。1919年秋正式开学。先后担任校长四十余年。
热门推荐
  • 霸道总裁独宠冷血小娇妻

    霸道总裁独宠冷血小娇妻

    “不要再缠着我了,你真的让我觉得恶心!”可是女人离开了他却发疯似的找她,可是真相慢慢浮出水面“没错,我接近你确实有目的,现在我的目的已经完成了我也要离开了,再见,哦不,再也不见!”“你以为你走地了吗?没有我的允许你那里也别想去!”于是“老婆~~你要怎么样嘛,我都依你!”于是一个白眼“滚~”“你真的把我惹到了,键盘,搓衣板,鸡毛掸子自己选”“搓衣板!”又于是拿着搓衣板立马跪了下去说“老婆~~我错了!”
  • 碎魂收藏家

    碎魂收藏家

    制造眼耳口鼻、召唤庞然异兽、变换形体容貌、掌握风暴与闪电……大千世界,觉醒魂名者,各怀奇能异术。而没有魂名的铂恩——“获得【海的女儿】碎片。”“获得【流浪记】碎片。”“获得【缅因】碎片。”……“碎片已达收集上限,请尽快创造新魂名。”收集灵魂碎片,融合众魂之力。无法觉醒,就选择创造!
  • 二老堂诗话

    二老堂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争酣歌

    大争酣歌

    神通与武学的碰撞。诸神陨落,神血不朽,神通无敌。天外来客,灵能时代,武学称霸。一个白虎废血的挣扎少年,一个无父无母的人造人。努力吧!征途是星辰大海。大势之轮转动之际,任何人都无法置身其外。Q群:四七八九七六二九七
  • 喜爱新鲜空气的人:旅行笔记

    喜爱新鲜空气的人:旅行笔记

    读梭罗克斯的书即是开始一次内容丰富的旅行,有让人喜出望外的,有喜剧的,有盘根错节、纠缠不清的,有壮观惊人的。所有愉快的旅行都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 悟真直指

    悟真直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桂苑丛谈

    桂苑丛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冬日暖阳

    冬日暖阳

    《冬日暖阳》,以男主人翁燕伟键和女主人翁冬月儿的情感为主线,描写了一个发生在川北之隅的一个曲折而令人震动,巧合而令人困扰,沮丧而令人愉悦,缺陷而令人完美,忧伤而令人坚持的平凡的爱情故事。《冬日暖阳》虽然是一部以情爱故事为主线的小说,却和我们的生活不乏紧密和联系,它描述的是改革开放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中,从农村到城市的底层人的生活,这些人,除了少数发迹者外,大都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小说对生活在都市中的农民群体作了细致的描写,虽然没有直接触动时代背景下底层人的命运乖舛和生活苦难,却巧妙的通过主人翁们的生活状态、曲折命运、复杂情感把不同时代下人类命运和苦难衔接了起来。
  • 心动是暖暖的你

    心动是暖暖的你

    我爱你,这是曾经年少时期的我埋藏在心底,最想说,却又最没有勇气说出口的一句话。喜欢……有时候真的是一件很奇妙的事……只需一个不经意的碰撞,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次看似无意的对视,就能在瞬间引起怦然心动,从而一发不可收拾……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本文小故事模式,一个章节一个故事)
  • 家有特工魔姐

    家有特工魔姐

    她在执行任务时被炸“到”了另一个时空既来之则安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敢欺负我的那就双倍回来。不就是废材么?谁规定出人头地只有这一条路。“姐姐,这样做行吗?”“没事,出了事姐给你兜着,记住你有一辈子都有姐罩着”某女看着眼前的小不点说。就为了姐姐这一句话,做定姐姐的小跟班。“你想当我姐夫?”某天眯着笑眯眯的大眼睛问。“你有意见?”某烈回以勾魂一笑,绝色倾城万物失色。“好处呢?”“随你提”“成交”就这样某个没有良心的弟弟把自家的姐给卖了。没办法,谁让姐姐的婚事一直是让他这个弟弟操心啊,这好不容易有个合适的。。。。。“你这个流氓,我这么小你也吃得下?”某冰大叫“冰儿,你这辈子、下辈子,生生世世只能是我一个人的”他看着她霸道的宣布。结果在某冰的抗议中把她吃干抺尽。“阿烈,你给我听着,我要你活着,你说过陪我一辈子的,你休想吃过了就后悔,所以就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你都别想逃出老娘的手心”悦冰大叫着...“叶,万年以前你是我的妻,万年以后我依旧不会放手”黑色的玄雾弥漫在他的周围,让他显得妖异倾城。万年轮回,他、她能挣脱那个万年前不为人知的诅咒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