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9400000026

第26章 一黄土

【释义】:手捧。一捧黄土,意为不值钱的东西。

古意中专指坟墓。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张释之是汉文帝时著名的法官。他执法很严明,不受权力的干扰,甚至不惜违抗皇帝的圣旨,坚决维持法律的尊严。这种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可贵精神足以垂范后世,令人景仰不已,但他并非法律专家而是军官出身。

张释之最初时任骑郎,平时守卫皇宫,皇帝出巡时担任警卫。在骑郎任上整整干了10年,没有得到升迁,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事情。

丞相袁盎知道张释之是可用之才,于是向皇帝推荐,不久张释之升任仆射谒者,后又升为公车令。

有一次,太子与梁王共乘一辆车入朝,行至司马门时,没有按规定下车步行。宫门卫士见是太子,都视而不见。张释之立即上前制止,并立即向皇帝说:

“太子在公门不下车是对皇帝的不尊重,应追究法律责任。”

这件事使汉武帝看到了张释之的不凡之处,立即升他做中大夫,当年又任九卿之一的廷尉,主管全国的司法事务。

有一次,汉文帝出巡,车驾行至渭桥时,突然有个人从桥下走出来,将皇帝的车马惊吓了一跳,险些翻车。皇帝很生气,命人将这件事移交廷尉定罪。

后来,皇帝问起处理结果。张释之报告说,那是个乡下人,见了皇帝的车驾赶忙躲到桥下,过了好久,以为皇帝已经过去了才出来,谁知不巧正撞上皇帝的车队,对他已经作了罚金处理。

皇帝大为恼怒,认为处罚太轻,说:

“这人惊了我的马,幸亏这匹马性情温和,不然,岂不将我摔伤了,你这个当廷尉的仅仅作了罚金处理也太不重视皇威了。”

张释之解释说:

“法律是这样规定的,我不能不尊重法律而加重处罚。既然是法律,就必须共同遵守。

如当时你将他处死谁也没办法。既交付廷尉,廷尉只能依法办案。况且廷尉是天下最公平的执法机关,如廷尉都视法律为儿戏,老百姓就会吓得连手脚都不知道放在哪里才合适,这样岂不天下大乱。请陛下明察。”

文帝沉思好一会儿才说:

“你做得对。”

不久,又有人偷窃高帝庙中的一只玉环,事发被捕。

张释之将小偷判处死刑。

文帝又生气了,认为应将小偷家灭九族。

张释之将帽子摘下来谢罪,然后说:

“破坏皇帝陵墓才犯灭门之罪,如有人偷挖皇陵一土(取长陵一土),您将用什么法律加以惩处呢?”

皇帝请求太后同意,才批准了张释之的处理结果。

同类推荐
  • 妙语连珠

    妙语连珠

    面对形形色色的难题和困境,开动脑筋,运用智慧,往往就能找出答案,想出对策。“先有故事,后有智慧”。智慧故事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故事,是通往智慧殿堂的使者,引领我们透过一扇扇明亮的窗口,引领你走向人生的辉煌。故事,是连缀智慧的闪亮珠玑,折射出哲人思想的光辉,照耀着你的人生成功之旅。一个故事就是智慧长河中的一朵涟漪,也许它不能改变这条河流的方向,但它会以自身的灵性让你在阳光的滋养中聆听智慧流过的声音,早日抵达你人生的巅峰。轻松阅读精彩的故事,聆听哲人的忠告,让智者的思想浸润我们。
  • 中外名人故事(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中外名人故事(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走近英雄、接近名人,令人感慨颇多:他们天赋的秉性令人称羡不已;他们顽强的意志令人啧啧称奇。打开这本《中外名人故事》,就像走进了先贤们的心灵世界;阅读名人的故事,就像与先贤对话。它能使我们洞察人生,丰富阅历,从名人的人生道路中获得珍贵的人生启示,从而激励我们学习和继承名人优秀的品质。本书用简练生动的语言讲述名人的人生、讲述名人在一生中经历的风风雨雨,重点剖析名人的成败之道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 昆虫记:高明的杀手(第1卷)

    昆虫记:高明的杀手(第1卷)

    《昆虫记》是一部涵跨文学与科学领域的经典巨著,百余年来一直誉满全球。本套全译插图珍藏本在最大限度重现《昆虫记》原著全貌的同时兼顾原著的文学性、可读性,特别插入了近1800幅手绘图以及精准的图说,力求将一个完整美妙的《昆虫记》奉献给读者。相信这一切精心的编辑将带给您无与伦比的阅读体验。《昆虫记》卷一于1878年发行,在这一卷中法布尔以平实、幽默的语言记录了推粪球的圣甲虫、捕食吉丁的节腹泥蜂以及黄翅飞蝗泥蜂等一系列鞘翅目和膜翅目昆虫,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验,讲解了它们有趣的生活习性、高超的本能……宛如一曲奏响在美丽田野中的昆虫之歌。
  •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来源于古希腊民间,是古希腊人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遗产。它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它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伟大的寓言集,被誉为西方寓言的始祖,它的出现奠定了寓言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基石,对后世寓言大师诸如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所展示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古希腊世界,故事涉及到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等方方面面。篇幅短小,寓意深刻,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 每天学一点礼仪·历史·美学

    每天学一点礼仪·历史·美学

    《每天学一点常识书系》策划出版是立意于让更多的人打破学科壁垒,推广学科常识。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化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人文学科本来就没有很严格的区分,而掌握更多的学科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这虽然未必是我们对知识分工所带来的局限作抗争,但不同的学科常识使我们更能成为一个丰富而有趣的人。这不免使我们想起培根先生那段 名的论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一样。
热门推荐
  • 菜寺场的流星花园

    菜寺场的流星花园

    杉菜和道明寺结婚之后,就成为了一位菜品研发师…花泽类独自出国去寻找藤堂静…西门决定向小优求婚…美作与周彩娜再次相遇…
  • 十一面神咒心经

    十一面神咒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异世仙魔缘

    异世仙魔缘

    一场邂逅、一次穿越!他,威震梦世大陆、荡平神魔两界、解开不为人知的千古谜团。在烽烟四起,群雄逐鹿的意念三界,演绎了一段神魔共泣的仙魔奇缘。
  • 哈佛最神奇的幸福、情商、财商课

    哈佛最神奇的幸福、情商、财商课

    哈佛大学是世界顶尖学府之一,300多年来造就了不计其数的精英人才,归功于其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情商、财商及感受幸福方面有着一套独特有效的方法。本书通过丰富翔实的故事,向读者介绍了哈佛大学最神奇的幸福、情商、财商课,让读者也能学到百年哈佛的成功智慧,从而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富有价值。
  • 罪案斑驳系列

    罪案斑驳系列

    八年前,纪风飏和纪蔚南的父母从日本回国的途中,被人枪杀。五年前,由国际刑警了联合全球16个国家展开一场秘密的打黑行动,名为“除魔行动”。其中,一个重要嫌疑人林嘉佑,竟然和当年纪家父母的死有关!纪蔚南为了替父母报仇,擅自到林嘉佑身边做卧底。两年前,他的卧底身份被拆穿,体内被强行注入高强度海洛因,命悬一线之际,被黎睿所救。如今,林嘉佑以合法商人的身份入境。自从易子阳和叶霆煜死了之后,纪风飏一直不太开心,替他们感到唏嘘和难过。为了安慰纪风飏,纪蔚南提出两人晚上去看场电影。不料,在电影院门口却发生一起车祸,肇事者直指纪风飏!纪风飏被迫停职,留待调查。正在纪蔚南他们竭力调查真凶的时候,纪风飏在超市的地下停车场遇到爆炸,身受重伤!纪风飏被送往医院治疗,却在治疗途中被林嘉佑的手下悄悄带走。而这一连串发生在纪风飏身上的遭遇,都是来自于林嘉佑的报复。为了保护亲人,纪蔚南勇敢地向林嘉佑发起了挑战!再次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 我叫布里茨

    我叫布里茨

    这是一个来自真实的瓦罗兰大陆的蒸汽机器人穿越到《英雄联盟》游戏中笨拙地奋斗努力的故事。当然这也是一个不止布里茨一个人的故事。
  • 帝君偷得浮生闲

    帝君偷得浮生闲

    李昊有一个游戏,每到了晚上他就开始进入游戏中。白天抱抱富萝莉大腿,晚上在游戏里瞎搞,这就是李昊的千层套路。PS:作者他回来了,爷爷你关注的作家他更新啦!
  • 独家蜜爱:总裁的契约新娘

    独家蜜爱:总裁的契约新娘

    她被妹妹陷害,被迫背上了不贞的罪名,她被老公不齿,狠心对待。整整三年,她活在地狱般的生活,看着眼前自己的深爱的男人,她累了,提出了离婚。在这之后,摇身一变,蜕化成复仇女神,只为让当初那些让自己受尽苦楚的人尝到痛苦的滋味!“跟我结婚,你想要的我都有,我的女神。”“那,我想要你,给么?”“给。”
  • 清穿之我有金手指

    清穿之我有金手指

    毛辛茹是同学口中的白富美,人美钱多大长腿(脑子还好使,天才型的),一直都是男同学心目中的白月光,白月光到了三十岁还没有结婚,她父母着急的上火,拉她去相亲,她倒霉的被车撞死了,当她再次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穿越到了清朝一个名叫索绰罗辛茹的满洲贵族女孩身上,还是一个被穿成筛子的清朝,她心惊胆战的在索绰罗家生活了一年,发现阿玛是现代来的,额娘是唐朝来的马上贵女,大哥是千年重生的,二哥是现代来的商业奇才,一家子的老狐狸把辛茹宠上天。
  • 陆费逵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陆费逵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陆费逵谈教育(名家谈教育)》共收陆费逵关于教育和人生的文章45篇。前面部分的文章均为陆费逵先生以一个教育家身份所撰写的关于教育的心得文章,主要收录了能够代表陆费逵教育思想的全部重要文章,如《灵魂与教育》《论人才教育、职业教育当与国民教育并重》《学然后知不足,做然后知不能》等;后面部分的文章是陆费逵所写其他方面的文章,包括他回忆《辞海》的编纂、青年时期,及谈孝道、勤俭、实业、读书等方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