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虚实篇”其精髓之处在于“避实而击虚,因故而制胜”。虚实交错最让人眼花缭乱而不知所措,虚可以不露声色,不露实力,让敌人放松戒备。实可以显现锋芒,显示力量,使敌人被我方声势所震慑,不敢应战。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以实掩虚可以让敌人濒临绝望。在此篇中所谓的“虚”主要指的是兵力虚,防卫虚;而所谓的“实”则主要是指兵力实,攻击实。
首先,强调指出关于实行虚实原则的基本方法。其根本在于要牢牢地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让敌军完全地受制于我方,而我方则能够完全地掌控整个战争的情况。实行虚实原则的三种基本方式方法:第一,要使我方处于主动的地位,使敌军处于被动地位,将战争的主动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第二,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击敌人兵力的空虚之处。第三,要集中自己的兵力,设法分散敌军的兵力,造成战术上的敌寡我众。可采用种种伪装佯动的手段,加以利诱敌人,使敌人看不清战争的形势变化,从而获得胜利。
提出关于在战争中运用虚实作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主要是:
一般的军事行动我军无论是出兵还是进攻都要做到避敌之实,就敌之虚,出其不意。就运用攻守来说应该避实就虚,以实击虚。
就运用兵力来说,应以我军相对集中的优势兵力攻击敌人比较分散的军队。
本篇还论述了在战争中侦察敌军虚实情况的步骤与隐蔽我军行动的基本要领。
最后指出用兵的规律如流水,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虚实就像“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一样,只有善于把握它的变化规律,掌握敌人的变化,因敌变化而取胜者才可谓之神也。
【原文】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注释】
待:等待。
佚:通“逸”,这里指从容的意思。
趋战:趋,快步而行。趋战:是指仓促应战。
致人而不致于人:致,招致。本文指调动。人,这里指敌人。致人,招致敌人,在这里指的是调动敌人。致于人,被敌人所调动。致人而不致于人:这里指的是能够调动敌人而自己却不被敌人所调动。
利之也:对之有利。这里说的是对敌人有利。
敌佚能劳之:劳,辛劳,疲劳。敌佚能劳之:意思是说,敌人本来很是安逸,休整的很好,却要设法使他疲劳。
安能动之:安,安稳。这里指的是敌军安营扎寨。动,行动。在这里是指出战。安能动之:指的是敌军本来安营扎寨,安守不动,就要设法调动他,使他们出战。
【译文】
孙子说:凡先占据战场而等待敌人的就会显得从容、主动;后到达战场而仓促应战的就疲劳、被动。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能调动敌人前来而不被敌人所调动。能够使敌人自己来上钩的,是用利引诱的结果;能够使敌人不敢前来的,是制造困难破坏的结果。所以,敌人休整得好,就要设法使他疲劳;敌人粮食充足,就要设法使他饥饿;敌人安守不动,就要设法调动他。
【原文】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注释】
出其所不趋:出,这里指的是出兵。趋,趋向。出其所不趋:指的是出兵要向敌人无法急救的地方。
趋其所不意:趋,奔袭。意,意料。趋其所不意:意思是说要奔袭敌人意料不到之处。
不知其所守:守,防守。不知其所守:这里指的是敌军不知到从哪里加强防守。
微乎:微妙啊。
无形:形,形踪。无形:没有形踪,踪迹。
神乎:神,神奇啊。
为敌之司命:司命,命运的主宰。为敌之司命:这里的意思是说,能够主宰敌军,指挥敌军。
【译文】
出兵应是敌人无法达到的地方,要奔袭地方是敌人意料不到之处。行军千里而不致劳累,是因为行进在敌军没有防备的地区。进攻必然夺取胜利的,是因为攻击敌人防守空虚的地方;防守必然巩固,是因为扼守敌人不敢攻或不易攻破的地方。所以,善于进攻的,能使敌军不知道从哪里加强防守;善于防守的,能使敌军不知道应该从哪里组织进攻。微妙呀微妙!微妙到看不出一点形迹;神奇呀神奇!神奇到听不出丝毫声音。这样,就能成为敌人命运的主宰。
【原文】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注释】
进而不可御:进,进兵。御,防御。进而不可御:指的是进兵时,敌人无法抵御。
冲其虚:冲,冲击。虚,空虚。这里指的是防守薄弱。冲其虚:意思是冲击敌军薄弱的地方。
高垒深沟:垒,壁垒。沟,壕沟。高垒深沟:指的是很高的壁垒和很深的壕沟。
攻其所必救:救,救援。攻其所必救:在这里是指,我军进攻的地方是敌人必须救援的要害地方。
画地而守:画,画上。画地,画出界限。画地而守:指的是画了一块地方在那里防守。
乖其所之:乖,背离。之,往,去。乖其所之:指的是诱使敌军改变了进攻方向。
【译文】
进兵时,敌人无法抵御,是由于冲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地方;撤退时,敌人无法追击,是由于行动迅速,敌人无法追上。所以,我军想要出战,敌人即使修筑了高垒深沟,也会不得不出来与我交战,是由于我军进攻的地方是敌人必须救援的要害地方。
我军若不想交战,即使是画了一块地方在那里防守,敌军也无法,这是因为我们诱使敌军搞错了进攻方向。
【原文】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注释】
形人而我无形:形,形迹。意思就是使其现出形迹。人,指的是敌军,敌人。形人而我无形:指的是使敌人暴露而自己不露形迹。
我专而敌分:专,集中。分,分散。我专而敌分:这里的意思是,自己兵力集中而使敌人兵力分散。
我专为一:一,这里指的是一起,一处,一个地方。我专为一:指的是我军集中到一处。
以十攻其一:以十倍于敌的兵力打击敌人。
约:少量,很少。
【译文】
所以要使敌人暴露而自己不露形迹,使敌人捉摸不定。这样,就能够做到自己兵力集中而使敌人兵力分散;自己兵力集中于一处,敌人兵力分散于十处,这样,我们就能以十倍于敌的兵力打击敌人,造成我众而敌寡的有利态势;能做到以众击寡,那么同我军交战敌军数量就很少了。
【原文】
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背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注释】
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所与战,所与之作战。指的是我军与敌军作战。不可知,指的是敌军不可知。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这里的意思是,我们所要进攻的地方敌人不知道,不清楚我们要与他们在什么地方与之交战。
敌所备者多:备,准备,防备。指兵力上的防备。多,指的是多处,多方面。敌所备者多:意思是敌人为了防备我军,需要设防的地方就多了。
吾所与战:所与战,所与之作战。
备前则后寡:注意防备前面,后面的兵力就薄弱。
无所不寡:没有哪个地方的兵力不会少。
寡者:指的是兵力少的原因。
备人者也:备人,防备别人。备人者也:指的是被动的防备敌人。
众者:众,众多。众者,在本文指兵力雄厚。
使人备己:使别人防备自己,使敌军防备我军。
会战:预期汇合兵力,同敌人作战,与现代军事中的“会战”有所不同。
【译文】
要做到我们所要进攻的地方敌人不知道,既然无从知道,敌人需要设防的地方就多了;敌人防备的地方越多,兵力越分散,那么,我们所要直接攻击的敌人就不多了。所以说,注意防备前面,后面的兵力就少了;注意防备后面,前面的兵力就少了;注意防备左翼,右翼的兵力就减少了;注意防备右翼,左翼的兵力就薄弱了;处处加以防备,就处处兵力薄弱。兵力之所以薄弱,是由于分散兵力防备敌人的结果;兵力之所以雄厚,是由于迫使敌人处处分兵防备的结果。所以,能预知同敌人交战的地点,能预知同敌人交战的时间,哪怕是跋涉千里,也可以同敌人会战。
如果既不能预知交战的地点,又不能预知交战的日期,就会陷入左翼不能救右翼,右翼不能救左翼,前军不能救后军,后军不能救前军的被动局面,更何况远的相隔几十里,近的也有好几里,又怎能主动自如地运用兵力呢?
【原文】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
【注释】
度:量长短之意。引申为揣度,分析。
越人之兵虽多:越人之多,指越国的军队。越人之兵虽多:指的是越国的兵力虽多。
奚益于胜败:奚,为何,何有。益,益处。奚益于胜败:
指的是对于决定战争的胜负又有什么补益呢。
胜可为:可为,可以有所作为。也就是可以努力争取到。
胜可为:指的是,胜利是可以争取到的。
可使无斗:斗,战斗,较量。无斗,无法参加战斗。可使无斗:意思是说,但可以设法使敌军无法同我军交战。
【译文】
依我的分析,越国的军队数量虽多,对于决定战争的胜败又有什么补益呢?所以说,胜利是可以争取到的;敌人兵力虽多,也可以设法使敌军没有机会同我军交战。
【原文】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注释】
策之而知得失之计:策,策度,策算。得失之计,指的是敌方的计谋的得与失。策之而知得失之计:指的是通过认真的筹划,仔细分析了解战斗将出现的各种情况,研究这些情况的得与失、利与弊。
作之而知动静之理:作,动作,这里指的是挑动。理,规律。作之而知动静之理:指的是通过挑动敌人,来了解敌人活动的规律。
形之而知死生之地:形,示形于敌。形之而知死生之地:
指的是通过伪装示形,以求摸清其所处地形的有利不利。
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角,较量,交锋。有余不足,指的是敌方兵力有余或是不足。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意思是说,通过试探性的战斗交锋,以求探明敌人兵力部署的虚实强弱。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