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10700000007

第7章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政治抒情诗(3)

史与诗的融合,形与神的默契,是这本诗集艺术上最主要的特点。这部诗集写了40多位人物,除少数尚健在外,大部分已经作古。对于这些人物诗人没有描写他们的全部历史或功绩,而是抓住他们业绩上、形象上、性格上、品质上最本质、最独特,也是最真实的方面加以形象化的描写,让“史”的灵魂与“诗”的躯体合而为一,使其形神活现。如《横刀立马大将军——致大元帅彭德怀》,全诗共三段,第一段写彭德怀从平江起义到保卫延安一系列驰名中外的赫赫战功,用“赢得了毛泽东气吞山河的赞美”作结;第二段比较详细地描写了他在和平年代,面对“贫困的乡村”,“上万言书”被冤屈致死的史实,用“那场邪恶的狂风/终于带走了他的梦想和忠贞/只留下冰冷的铁窗一扇”的诗句,把这一令人痛惜的“史实”诗化了;第三段写元帅永生:“岁月如烟/人们依然看见/横刀立马的大将军/频频跃过历史的山岗”。这首诗史实确凿,形象鲜明,情感真挚,令人动容。其他的诗篇也大都具有史真、情深、形美、意浓的特点,达到了史与诗,形与神完美结合的高境界,达到了诗人“观古”“知今”,借古论今,激发人们继承并发扬革命前辈、先烈、志士伟大而崇高的品质,学习同辈英雄模范先进思想,共建繁荣富强社会主义祖国的目的。既能唤起人们某些历史的真实回忆,又能给予人们以思想上的启迪和美的情操陶冶。

以小见大,以少总多,以侧显正是其艺术上的另一主要特点。写***,从他与掏粪工人握手的特写镜头写起,展示了共和国主席非凡的一生与“人民勤务员”的本质特征;写朱德压轴在“横在小学生课本上”的“一根扁担”,深情地描绘了一位身经百战的人民军队总司令永为人民挑重担的“朴实的农民”形象;写邓小平,由“三起三落”始,至“小平,你好”作结,中间的“扳动”手指的南巡讲话有如奇峰擎天,较为细腻地表现了这位伟大人物强国富民的雄才大略与人民对他的爱戴与敬佩;写***,着重展示他被害的刑具,表现了先驱者不屈的意志与崇高的品质;写李先念,由他当年用过的斧头和刨子说起,亲切地诉说着一位国家主席艰难而神奇的奋斗历史;写江竹筠,用她的手指如何被敌人“打进”尖锐的竹签和她如何“用血糊的手绣着红旗”的细节,来歌颂烈士惊天地泣鬼神的崇高人格与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这些诗虽然只从一个侧面来表现人物的某些精神与品格,然而,由于表现的是人物最富有内蕴的本质特征,是诗人对生活精心提炼,高度概括,由博返约的结果,因而于单纯中见丰富,于平易中显深刻,给予人们的是完整的鲜明的艺术美感。另外,诗人通过比喻象征来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也颇有特色。如用不朽的青松来比喻周总理的高风亮节;用负重的骆驼来歌颂任弼时的先导者的风范;用永生的石榴花来赞美董必武的浩气长存;用不灭的红烛来象征闻一多的精神常在;用朴实的种子来比喻**精神永恒的活力。这些诗不求形同,但求神似,在比喻象征中融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深刻的思想内蕴,意境深远,韵味浓郁,显示了诗人观察的精细,运用象征、比喻之贴切与娴熟。

《中国魂》问世四年后,另一个湖北诗人罗高林出版了长篇政治抒情诗《邓小平》。罗高林,1952年生,笔名阿佗、若舒等,湖北武汉人。1976年毕业于湖北大学中文系,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历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师,《写作》杂志编辑,《芳草》文学编辑,《长江日报》编辑,现为长江日报报业集团高级编辑。著有散文集《鲁迅与共产党人漫记》,报告文学集《功铸天河》(合作),长篇报告文学《中国:活力28》,译著长篇小说《摩天楼的死角》等。

当时国内还没有邓小平生平传记出版,大量的材料需要亲自去搜集和考证。为写长诗《邓小平》,罗高林查找资料,就花了几年的时间。《邓小平》历时八年,几经波折,1997年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200多家媒体作了报道,发表了评论,中国作家协会、作家出版社、《长江日报》社等在北京召开长诗《邓小平》研讨会,被诗界誉为诗坛盛事。武汉市委宣传部和武汉市文联等单位在武汉也联合举办了长诗《邓小平》研讨会。与会者认为,我们的时代是能够产生出颂诗的时代,也是需要颂诗的时代。中国作协党组书记翟泰丰当时盛赞该诗“诗的意境、风采、文采堪称完美。”

6000余行的长篇政治抒情诗《邓小平》,按时间顺序从邓希贤14岁离家赴法勤工俭学起到邓小平1992年深圳南巡止,抒写了这位伟人近70年的革命生涯,勾画了一代巨匠壮丽辉煌而又坎坷曲折的人生轨迹。以浓墨重彩颂扬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丰功伟绩,讴歌了邓小平的高贵品质与雄才大略,展示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向美好生活的历史画卷。这首诗基本上是采用“诗+纪实”的形式,将邓小平的戎马生活、三起三落、发出改革号角等人生大事都一一融入诗中。结构宏大,基调高昂,语言直白,具有长卷气势。

《邓小平》发表不久,罗高林又与冷也夫合作,推出了一部5000余行的描写国旗的长诗《共和第一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国旗作为一个包含了国家气概的词语,往往让人百感交集。着力发掘生活的丰富宝藏,在创作题材上别具一格,把目光盯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上的那面五星红旗之上,成功塑造了共和国第一旗和国旗卫士的形象。

《邓小平》在叙事中抒情,《共和国第一旗》虽然也有纪事成分,但抒情的成分要强烈得多。紧扣“第一旗”结构宏大、大气磅礴。罗高林认为“第一旗是共和国的代表和象征”。故有人称之为“一部宣扬爱国主义力作”。

2.新世纪的红色抒情诗

2004年春,武汉出版社推出了民间诗人何炳阳的诗集《东方之鼓》。何炳阳,原名何仁安,1963年生,务过农、当过兵、经过商、做过编辑,现居江夏。《东方之鼓》收录了作者十余年的诗作,内有不少长诗,包括《劳动的光芒》、《船歌》、《往事,或飞翔》、《内心的光芒》、《九州大典》、《东方之鼓》、《东方之书》、《地球村之十:法问》、《战争:支撑和平的剑影》、《和平:闪过枪口的虚光》、《中国:大胆地往前走》、《李登辉:请转告克林顿》20余首。

如题所示,诗集有一种强烈的民族印痕。华夏文化和荆楚文化既是他的诗歌力量的源泉也是他的题材。哪一腔昂立的热血/不是让我东方的浩气在闪(《东方之鼓》)。鼓乃华夏民族的标志性乐器,激昂沉郁。一些具有宏大色彩的中国意象,如“飞翔”、“光芒”、“鼓”、“风”、“酒”等在他的诗中反复出现,构成了他的长诗的主旋律。特别是“鼓”的意象,更是他的长诗的核心意象。不仅是《鼓南鼓北》、《最初的鼓声》、《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面大鼓》、《最后的鼓槌》、《东方之鼓》几首中集中写鼓,在其他的篇什中也有大量的鼓的意象出现。当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还是要数《东方之鼓》。鼓声响彻古今,铺天盖地,像洪流一样奔来,构成了一种属于我们时代的宏大的交响,这使何炳阳的诗极具阳刚之气、豪迈之风,振聋发聩,惊天地、泣鬼神。

何炳阳的长诗,气势飞扬,有鼓点般的力量。是忧患的鼓点、孤独的鼓点、鲜活的鼓点。第一首长诗《劳动的光芒》开篇:我要以劳动的光芒/照耀我的祖国,即是一例。

他的诗有鼓点般的节奏。好用排比、不太节制,力图给人的阅读带来冲击。思维是中国的,但他的视野并不局限于乡土中国。《东方之鼓》中专门有一组诗《地球村》,诗人在他的《地球村》里严肃地思考着战争和和平,还有祖国命运,写出了《中国:大胆地往前走》这样的宏伟诗篇。

“没有家了诗歌/是我和汉字挨饥受冻的家/在诗中我爱比我富有的祖国/爱那些比我还穷的人们/每当没有了跨出门槛的李琦/我多想匆忙中的祖国和人民/给诗歌一个鼓励或相扶的眼神/我的家呀为什么/只坐落在我趔趄的身上”这是诗的最后一节。这不是一部纯粹的政治抒情诗,但其间却有浓郁的时代政治取向。诗人微言大义,强烈的生命意识中透出了强烈的使命意识,心系祖国和人民。诗人还把他的眼光投向了整个地球和人类:我以虱子不嫌叫花子的方式/深爱着我的人类和文明。

以一个“草根”的“小我”身份,关注和抒写“大我”,是何炳阳之于湖北诗坛的独异之处。诗集中最有名的诗篇,即他写于90年代末期并获《星星》诗刊全国郎酒杯诗歌大赛一等奖的长诗《李登辉:请转告克林顿》。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李登辉玩“台独”玩得狂,激怒了豆腐诗人何炳阳,他拿起笔,跟李登辉叫板,向克林顿叫板:无论是对“台独分子”李登辉、还是对世界“警长”克林顿,一个中国的“草根”诗都给予了迎头痛击。他是义正词严的,他是痛快淋漓的。拳拳爱国之心跃然纸上。

李登辉先生请转告那位/从《百年孤独》中/冒出来当了/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在地球这个小小的村庄上/“世界警察”不是那么好当的/玩得不好那些倒卖出去的军火/也有拐弯向后转的时候/……/我是屈辱中站立起来的一代诗魂/谁敢“台独”出战火/波及我诗乡的祥和/大不了把这幢——/“好男打眼女栽萝/苦日当做甜日过”的平房/还给为真理而战的祖国!

位卑未敢忘国忧,何炳阳同千千万万个普通的中国人一样,关注着祖国的统一大业。当然,诗人精神上的高蹈、气势上的高调、表达上的热讽,多少还是因底气不足、思维简单而显得空洞。

2007年初夏,何炳阳还创作了构思于金口中山舰馆址的抒情诗《舰之魂——致中山舰》。作者以此诗告慰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于民主昌盛摩顶放踵的先烈志士,遥祭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壮烈牺牲的中山舰将士英灵,回报为中山舰的探摸、打捞、修复和陈列而历尽艰辛的功臣,献给海峡两岸及全世界血浓于水的炎黄子孙。岁月刻在心中的仇恨可以放下,但历史绝不能淡忘。

安息吧我英雄的战舰/人类文明的过去和未来/从来没有离开/为我和历史造血/而大写的两个字:博爱!

这首诗的胸襟更加开阔,个人化的印记也有所淡化,反而有一种更超拔的意蕴。

田海,1949年出生于湖北英山。田海初中毕业后做过工人、农民、教师和推销员,做过企业高管和县政协常委。1976年开始文学创作。诗集《一个中国人的激情史》于2010年8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是田海40余年诗歌创作的总结,是诗人曲折人生里程的编年史,也是40年来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心灵史。诗集以政治抒情诗为主,约四分之一的作品写于1980年前。有励志诗、忧患诗、哲理诗的意蕴。同时,诗集中新旧体诗穿插的形式,也体现了作者对诗歌体式的探索与追求。田海的诗歌关注现实和民生,激情饱满,语言朴素自然。田海诗歌贴近时代,扎根乡土,具有政治性、抒情性,激情饱满,大处着眼,小处着墨,寓理于形,将生活中的感受进行了诗意的表达,充满底层关怀和思辨色彩。

田海的诗集《一个中国人的激情史》就是这样的一曲人生浩歌。这部诗集记录了他的人生足迹和思想递嬗,是他的人格精神、气质禀赋、审美理想的艺术凝聚,也是时代变革的投影。他的抒情长诗《征程》、叙事长诗《岭上红梅》、《摆摊》、《打工》、《银杏村纪事》和哲理长诗《优势》,像六根金柱支撑着他诗歌的殿堂,而那些语言精湛情思优美的新诗短章和旧体诗词,如同金镂玉雕的花纹,使这殿堂光华熠熠。

《一个中国人的激情史》是作者诗歌自选集,也是作者曲折的人生路的里程和跌宕精神历程的心血结晶。中国作家协会研究员、中国诗歌学会秘书长、国际诗人笔会秘书长张同吾先生为之作序。他的序以“长天宏奇,激越春秋”为题,客观、公正地从各方面阐述了田海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乡土、热爱亲友“四热爱”的诗人情怀,特别是感慨诗人田海具有热爱崭新时代的诚挚感情。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即以乡土诗作成名文坛的著名老诗人刘益善,此期推出了长篇传记体抒情长诗《向警予之歌》。全诗共十章,另有序歌和尾声,三千余行,详尽叙述了向警予要求进步、追随革命、英勇牺牲的光辉历程,讴歌了英雄的高尚人格和高大形象,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启迪着后来者的革命情怀。

叙事与抒情的结合是本诗的显著特点。诗人抓住向警予短暂生命中的闪光段落,紧紧围绕其革命业绩落笔,描写精细,情感真挚。如第一章叙写向警予从周南女校毕业后,怀着“教育救国”的抱负,回到家乡,创办了男女合校的溆浦小学堂。传授新知识,提倡新风尚,宣传新思想。培养了不少人才。第二至四章讲述到北京、巴黎求学、接受共产主义的经过。她以顽强的毅力刻苦学习法文,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和蔡和森结为革命伴侣。第五至七章描绘了向警予作为妇女运动领袖的风采。她是最早的女共产党员之一。是第一个女中央委员、党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开始领导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撰写大量文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阐述中国妇女问题,号召广大妇女团结起来,投入到革命运动中去。第八、九、十章写向警予在武汉斗争、被捕、牺牲的经过。在极其险恶的局势下,向警予置生死于度外,留在武汉湖北省委机关工作。1928年3月20日,由于叛徒的出卖,向警予在汉口法租界三德里被捕。面对敌人的酷刑,她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表现了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5月1日,向警予英勇就义,年仅32岁。

在这部传记体诗作中,作者没有采取简单的正面铺叙罗列式写法,而是充分注意以精彩的细节刻画英雄,感动读者。“湘江激浪”写向警予与纤夫边拉纤边叙家常、写她宣讲革命真理昏倒在讲台上。“里昂风暴”写中法大学与反动派的抗争经过绘声绘色,波澜起伏。“江城砥柱”写被捕前的紧张工作情景和处理文件时的细致从容,表现了一个干练成熟的女革命家的风范。这些描写,充分显现了精彩的细节对增强诗歌感染力的独特作用。

全诗洋溢着乐观主义英雄激情。诗人笔下的向警予,一生追求光明、敢于斗争、不怕牺牲,是一个刚烈正义、风风火火的奇女子,充满人格魅力。向警予是在5月1日这天遇害的,诗的最后一章取名“五一红火”。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工人阶级的鲜血染就,是革命先烈的热血抹成”,是“劳动者欢庆、剥削者恐慌”的日子。这一天的向警予戴镣长街行,她身躯“瘦弱”,面容“坚强”,给流泪送行的江城人民鼓舞了斗争的勇气。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的镇定、她的激昂演讲,凝结了一个共产党员高大完美的形象。在“群山垂首、大江无声、汉水静默、江城肃静”的悲壮时刻,罪恶的枪声响了,“风雨中,坠下矫健的鹰”;“寒流里,折断苍劲的松”;“力量在积聚、地火在运行、刀枪在举起、仇恨在奔涌”。一个烈士倒下了,更多的英雄站起来。她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革命者前仆后继,奋斗不息。全诗在这里达到高潮,感天动地。

同类推荐
  • 塔杜施先生

    塔杜施先生

    本书是密茨凯维奇的一部长诗,代表了他的创作成就,也是波兰的民族史诗,全诗共12卷,一万余行。译者易丽君,1934年生,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洪亮,1935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本书曾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收入“世界文学名著文库”。
  • 多维视野中的《呼啸山庄》

    多维视野中的《呼啸山庄》

    关于《呼啸山庄》的研究成果早已卷帙浩繁,但是,由于经典文学文本的丰富性,往往不断被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反复研读和阐释。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的心得。作者在认真、审慎、反复、仔细地研读原小说的基础上,在作品的主题思想解析、人物形象剖析、艺术建构探析、文本对比分析和故事章节评析中提出了自己的不少的独立见解,让文学研究者能更全面、更客观地去把握和解释小说内涵。该著作的五部分互为关联、互为支撑,构成一个完成的逻辑链来阐释该部小说。
  • 审美价值结构与情感逻辑

    审美价值结构与情感逻辑

    本书是孙绍振教授文艺学理论研究部分成果的结集。孙先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既沐浴了五四文化重镇诸多学术大师的思想余泽,又得到当时云集北大的朱光潜、蔡仪、金岳霖等各具代表性的哲学、美学、语言、文学大家的学术熏陶与逻辑训练,而十几年僵化的庸俗社会学的教条则孕育了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
  • 历代名赋

    历代名赋

    从先秦开始,赋体之文就已出现。赋是介乎诗和文之间的一种文体。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学样式。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画卷中,赋体文学也曾有过它光辉灿烂的一页。本书对于历代的辞赋,选的比较全面,从中不难看出历代辞赋的发展、变化和特点。
  • 最后的圣土

    最后的圣土

    朱法元喜欢思考。不论走到哪里,见到哪里的山水景观、人文故旧,总得引发一些联想,发一番感慨。究竟孰是孰非?也想作为引玉之砖,抛出来供读者朋友们批评。
热门推荐
  • 砸到爱:萌妞二嫁boss

    砸到爱:萌妞二嫁boss

    跌跌撞撞的青春,有人失踪,有人自杀,有人生不如死,陆燕回自认为自己是幸运的。直到她无意撞破楼梯间的激情,跟踪与追杀,爱情与陷害,这些看起来像电视剧里才会出现的情节在她身边轮番上演。幸好,她有陈松,她那么的爱他。她说陈松,我愿意为你去做任何事情,哪怕去死。陈松摸着她的头说,没有去死那么可怕。你要做的就是嫁给别人,成全你我。
  • 张勋(北洋风云人物)

    张勋(北洋风云人物)

    本书以真实、丰富的史料为基础,用较为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张勋波澜壮阔的一生。既写他的困厄与成功,也写他的待人处世与生活态度;既写他的愚忠,也写他的心狠手辣,既写他的政治权术,也写他的人格品位……同时本书也真实再现了近代中国的政治风云。
  • 红酒庄园

    红酒庄园

    圣特美隆也是一个名园辈出的产区,在上个世纪中叶以前,本地区的酒品质普遍不佳,甚至有“车夫之酒”的讥讽!名列A等的只有两家:欧颂堡与白马堡。格拉芙地区的欧·布利昂堡与拉图堡、拉费堡、玛哥堡,木桐·罗吉德堡、欧·布利昂堡共享波尔多官方评鉴的一等顶级酒,也是波尔多地区的五大酒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从小李飞刀开始

    从小李飞刀开始

    (新书已上传,求收藏。)江湖里有什么?有悲天悯人例不虚发小李飞刀、有五百年来出手最干净利落的大盗萧十一郎、有会灵犀一指四条眉毛的陆小凤。当然,还少不了美人与烈酒。夏云墨在老家找到了一本古书,当翻开古书的时候,他来到了小说中的世界。一切,从小李飞刀开始。(本书,无限流)
  • 翰苑

    翰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随求即得大陀罗尼明王忏悔法

    大随求即得大陀罗尼明王忏悔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

    赚钱第一课是学会看财经新闻。升级版与时俱进,央视《华尔街》顾问陈思进,和资深财经记者金蓓蕾一起,用最轻松易读的文笔,结合时下财经热点,新增新闻案例分析,手把手教会每一位普通读者,如何看懂生涩难懂的经济类、投资类、理财类的问题。这本书让每一位普通人都能掌握理财知识,具备理财思维。本书在升级的基础上,仍然坚持灌输四原则。
  • 仙姬不纯

    仙姬不纯

    卑鄙、虚荣、无耻、下贱……上一世,殷寻灵根相逆,丹田逼仄,成仙之路是凭着没脸没皮,一步一步“睡”上来的。她倒也不觉后悔——毕竟求仁得仁,作死得死。然而重生归来,某人却郁卒地发现,自己不是炮灰,只是脑洞不够,掰断了数茬金手指……带着一同重生的怨念神兽,结算前世纠缠的因果情仇。逆袭打脸,小心谨慎!口嫌体正,仙姬不纯!
  • 乾坤之域

    乾坤之域

    天降神院,天下向武,问这天下,谁主沉浮!
  • 我真的不喜欢钱

    我真的不喜欢钱

    “系统,咱们分手吧!”“从此恩断义绝!永不相见!”本故事纯属胡编乱造。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