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11000000001

第1章 序——老骥伏枥枯笔生花

【刘民华】

张庆和的长篇小说《大别山传奇》即将付梓,嘱余为之作序。说实话,我真有点不安。张老是解放后湖北省著名的“四大农民作家”之一,当年他的许多作品发表在全国著名的报刊上,影响很大。他堪称文坛宿将,是我一直敬佩的老作家。让我为他的大作作序,一恐才力不及,二是人微难副其盛,不安之余仍遵命写几句心里话。

张老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很快享誉湖北文坛,他在1958年即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并于1958年7月在北京参加了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代表大会,1960年7月在北京参加了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两次均受到毛泽东主席以及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郭沫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张老创作的诗歌,贴近生活,感情浓烈,富有极强的感染力,陆续在《人民日报》、《文汇报》、《诗刊》、《人民文学》、《长江文艺》等一些重要刊物上发表,很受广大读者的欢迎。他曾创作诗歌《错把水库当龙宫》:“绿杨有个涂家垅,共青水库修当中。

龙女探亲回东海,错把水库当龙宫。”这首诗歌发表后反响很大,郭沫若将这首诗收入了他自己主编的《红旗歌谣》里,并亲自写信给张老:“这首诗写得好,谢谢!”张老创作的诗歌《毛主席就是掌舵人》,在《长江文艺》上发表后,被选入当时的中学语文课本。

“文化大革命”期间,张老横遭冤狱,被开除党籍,重压之下,一度搁笔。改革开放后,组织上为他进行了平反,恢复了他的党籍和“湖北省劳动模范”的称号。政治上的春天,使他又恢复了文学创作的生命力,激发了他旺盛的创作激情,他又陆续发表了一批作品。

尤为难得的是,张老作为“四大农民作家”之一,一辈子没有摘掉“农民”这顶帽子,没有拿过一分钱的国家工资,完全靠务农自食其力,业余创作。他一度靠捡垃圾为生,仍笔耕不辍,表现出惊人的创作意志。就像闻一多所讲的那样,对人民,对祖国最深沉的爱是张老创作的不竭动力。

《大别山传奇》是张老在八十四岁高龄创作完成的又一部文学力作。

《大别山传奇》以解放战争为时代背景,以鄂东大别山地区为地域背景,以鄂东五大传统文化即鄂东的医药文化、武术文化、民俗文化、山寨割据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为文化背景,演绎了一场活色生香的人民武装革命的话剧。

书中展示的浓郁的鄂东传统文化,是有其历史生活背景的。医药文化:鄂东自东汉末年以来名医辈出,最著名的有“鄂东五大名医”,即王叔和、庞安时、万密斋、李时珍、杨际泰等。武术文化:自南宋以来,鄂东流传着以岳家拳为代表的各种武术,民间尚武之风浓厚,主要是为了强身护身,保家防匪。民俗文化:书中展示的节日民俗、喜丧民俗、庙会民俗、祭祖民俗,都具有鲜明的鄂东特色。尤其是多次出现的鄂东民歌,鄂东是著名的“民歌之乡”、“戏曲之乡”。早在北宋时,谪贬黄州的苏东坡就记载了黄州的“鸡鸣歌”。经过千年繁衍,鄂东民歌衍生出楚剧、汉剧、京剧、黄梅戏等重要剧种,成为“四戏同源”之地。山寨割据文化:自东汉“五水蛮”大别山武装割据以来,发展到宋末抗金、抗元,到明清之际的抗清,鄂东崛起了“蕲黄四十八寨”,千百年来,风云际会,波澜壮阔,影响深远,其中多为义军,也有劣匪。红色革命文化:鄂东人民具有悠久的革命传统,光荣的革命历史。近年以来,鄂东知识分子较早接受马克思主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以董必武、陈潭秋为首成立了武汉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一大”,并正式成立,13名“一大”代表中,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就是黄冈人。在董必武、陈潭秋、林育南等革命家的培养下,黄冈大地走出一大批革命者,他们领导创立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从黄冈走出的主力红军就有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红军长征有四支主力红军,从黄冈出发的就有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而且红二十五军最早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组建了红十五军团,建立了稳定的根据地,为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奠定了基础,提供了落脚点。

红军长征,大别山鄂东地区革命力量仍艰难发展,红旗不倒。抗日战争爆发后,战斗在鄂东地区的红二十八军,根据中央的指示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开赴皖东抗日。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五师战斗在鄂东地区。1946年李先念率领我中原部队胜利进行了“中原突围”,留下张体学领导的部队在鄂东坚持武装斗争。

《大别山传奇》的故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小说塑造了康大全、老乞丐、小乞丐、凤珠等生动鲜活的革命人物形象。他们都身怀绝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他们都是被落后的反动势力“逼上梁山”,成为地下共产党人的。

小说中的人民群众自发地与反动统治力量、山寨土匪、以宗族身份出现的地主阶级等进行斗争,在斗争中不断提高革命觉悟,并最终在共产党的引导下成为自觉的革命者,组成革命武装力量,为保卫鄂东青狮镇革命根据地,为迎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作出了可歌可泣的贡献。

故事曲折离奇,惊心动魄。革命者常陷死地,又绝处逢生。剧情常出乎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大开大合,运用自如。有精彩的打斗场景,有生死相许的爱情纠葛,有生死难料的山寨斗智,有忽隐忽现、每逢绝处相助的叔侄亲情等。康大全本来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却化装成老医生;康老五是武林怪杰、共产党的地下领导人,却化装成乞丐;凤珠表面是青年学生、妙龄女郎,实际是身怀绝技的革命战士;三姨太表面是貌若天仙的剧团名伶,实则是潜伏的红色侦探。他们或出入闹市,隐没山林,飞檐走壁,神出鬼没;或惩凶治顽,救苦救难,出敌不意,攻其不备。情节扑朔迷离,引人入胜。

全篇结构严谨,情节合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悬念迭出,迷踪不断,奇峰突起,险象环生,一山刚过一山拦,精彩纷呈。文如流水,飞瀑直泻,读之赏心悦目,痛快淋漓。可以说,《大别山传奇》是一部精彩的红色武侠小说,是一部生活逻辑与艺术逻辑较好统一的艺术杰作。

这是一部少有的描写鄂东地区革命斗争的长篇小说,对于纪念鄂东地区的革命英雄,传承鄂东地区的革命历史,弘扬鄂东地区的革命精神,传播鄂东地区的地域文化,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谨以此表达我对老作家张庆和的由衷敬意和祝贺!

2013年12月8日写于黄州思齐斋

(作者系黄冈市作家协会主席)

同类推荐
  • 名家主笔古小说新编:闺情卷

    名家主笔古小说新编:闺情卷

    三秦出版社《名家主笔古小说新编》这一套书,更是一个独具新意独具创造性的策划。由活跃于当代中国文坛影响力的小说作家,对经心挑选的古典短篇小说进行新编或者说再创作,将原先几千字甚至只有几百字的小说新编为几万字甚至十几万字,这其中的某种神秘感就足以使人掀卷探幽。
  • 八岁

    八岁

    《八岁》是邓一光后期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作者后期的短篇小说将背景转向深圳等沿海城市,创作手法日益成熟、多变,塑造人物时代气息强,然目光向下,反映底层的人和事的情怀不变,具有较强的现实观照力。
  • 死锁

    死锁

    “正确率,正确率!”我火冒三丈地把小李刚刚提交的数据啪的一声砸在桌子上,抄起笔唰唰圈了几个大圈儿,“这儿,这儿,还有这儿!你自己看,这么简单的错误你也犯,这就是你一天的成果?干得再辛苦,结果不对,全等于白干!”左边办公桌的小张从显示器后面伸出头偷瞄我,我又转向他怒斥:“还有你,昨天给你布置的任务,这都要下班了,东西呢?这样的工作进度,这个饭碗你还想不想要了?”
  • 因为年轻,所以我们伤得起:我是摩羯座女孩

    因为年轻,所以我们伤得起:我是摩羯座女孩

    认识梁隽绎的时候我二十二岁。那年夏天,我赤手空拳地来到这个城市。我花了一周就找到了工作,找房子,却花了近一个月。还好,总算满意。这是一个老式四合院里的一间大平房。我喜欢这样的老院子……
  • 你在高原5:忆阿雅

    你在高原5:忆阿雅

    《你在高原(共10册)》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系列之一。《你在高原(共10册)》是一批五十年代生人的故事,这一代人经历的是一段极为特殊的生命历程。无论是这之前还是这之后,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这些人都将是具有非凡意义的枢纽式人物。整个汴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景致尽收眼底,气韵宏阔;而就局部细节上,哪怕是一个人物的眉眼表情,又都纤毫毕现。这特点在这部小说中也有鲜明的体现,错综复杂的历史、宏大的故事背景和众多的人物,展现了近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某一地域的面貌,而在具体的细节刻画和人物摹写上,又细致入微、生动感人。
热门推荐
  • 唐人笔记

    唐人笔记

    我叫李尹,乃是纯阳弟子。在这江湖久了,自然会经历许多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寂寞有的温暖,不过是让人听一听,看一看,若是诱人喜欢也是不错的事情。
  • 华严经合论简要

    华严经合论简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云南志蛮书

    云南志蛮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颠沛卑虐的温情

    颠沛卑虐的温情

    江世民问:“你了解我吗?”乔文育是真的不了解江世民,他的前任可从河西排到河东。劈腿、劈腿、再劈腿。事件一:她指着江世民十六岁大的儿子问:“你不是说没结婚吗?”“那是意外。”他说。结果很意外,十六岁大的儿子竟不是江世民亲生的。这绿帽一戴就是十六年。事件二:“你说,你到底,是不是弯的?”她哭泣着不敢相信事实真相。他沉默。“是不是!”“是。”乔文育没有想到,自己喜欢的不仅仅是渣男,还是个弯男。事件三:“你真的是富婆的小白脸?”他沉默,跪下说:“对不起。”“你让我觉得恶心。”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江世民因为同性行为,患上艾滋,成为过街老鼠。江世民:“孩子是我的。”“离我远点!你这个眼高手低不知羞耻的人!”
  • 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继《历史的坏脾气》之后,推出了第二本《历史的底稿》。两本书的观察怎样另类,有何特别,用张鸣的话概括,可以是四个字“不合时宜”。《历史的底稿》的序言里,他说出了“不合时宜”的原因:在社会生活里,一个稍有个性的人,常常会感到窒息。打破这种窒息,对我来说,就是时不时地发一点不合时宜的怪论。其实也不怪,都是些用常识的理性判断出来的常识而已。张鸣写晚近中国的两本书,引述的不是什么大事件和大话题,都是些逸闻趣事中的人情世故。《历史的底稿》里,牙刷、辫子、人头像章文人的舌头以及义和团的药方都被作者拿来当题目,乍一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了历史这本大书的,却又能被作者扯出不简单的命题来。
  • 杂阿含经五十卷

    杂阿含经五十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万古阵皇

    万古阵皇

    人活一世不可胜天,万古之下终归尘土,少年从微末而来,不甘天命,逆天而起,一剑泯苍生,一手葬诸仙,一阵断万古,一念化诸天!
  • 泰山和蚁人(人猿泰山系列)

    泰山和蚁人(人猿泰山系列)

    人猿泰山系列是一部让中小学生开阔眼界、丰富想象力的书,是一部教给孩子动物是朋友、大自然是家园的温情冒险小说,是一部中小学图书馆和孩子的书架上不得不放的书,是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的睡前故事。小说情节奇谲精彩,主人公强悍而无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充满着浪漫英雄主义的丛林世界大门。译者的话:上世纪四十年代,我们在读初中时,《人猿泰山》作为世界名著,曾经风靡一时。每逢课间十分钟,同学们几乎满教室争说泰山。当时,这部奇趣曼妙的小说,已经在我们心里扎根了。1988年,我俩六十岁退休后,曾到各地旅游,顺便到各省大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查询此书,不但译本遍寻不得,连原文本也没有了。
  • 惊蛰

    惊蛰

    张仲谋出事那天,是惊蛰,二十四节气中比较醒人耳目的一个节气。惊蛰一声雷!一般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惊蛰是指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被雷震苏醒后出来活动。张仲谋却在那天将生命迹象永远地蛰伏起来,想要活动永远成了一种奢望。耿晓宇在那天也是遭到雷击一般百思不得其解,张仲谋都能预见节气的变化,为什么不能感知人生的无常呢?他是那么机敏的一个人。在张仲谋的灵堂上,耿晓宇这么泣不成声地告诉我们说。耿晓宇是张仲谋的妻子。
  • 内廷女官的二三事

    内廷女官的二三事

    当朝太子,很喜欢自己的这位侍妾,虽然不懂琴棋书画,但是烹饪女红算账很是拿手,夜里拿来暖被也是极好的。柳儿也很爱这位太子殿下,此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陪在太子身边,余生有你就足以。初识爱,不懂爱,两个相爱的人因为一场误会而分开。三年后,小女子又属意他人,好男儿也志在四方,本来毫无交集的两个人,因为一次战争,他们的命运被再一次缠绕在一起。“你从未说过你爱我,现在我爱谁,心里想着谁,跟你又有什么关系。”“你只可以想着我,只能爱我,其余男人,你爱一个,我杀一个,爱两个,我灭他满门。”“你不讲理。”“那你同我讲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