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11200000013

第13章 一九七五年十八篇

1975年1月3日

元旦请了两天假到南京姐夫家去了,这是提干后第一次去。

姐夫姐姐非常高兴。我还到南京警备区通信班黄秀珠班长那里去了一趟,想去看丁虹伶,她从丹阳湖已回九八医院,元旦没有回南京家中。在山东接兵时,带了几斤花生米,很难买,四毛钱一斤,送给了黄秀珠。

1975年1月4日

刚从接兵部队回连队,全排情况不错。全排在四班长陈龙标带领下,完成了靶场施工任务,还支援了地方农田建设。特别是六班吴永祥班长带的班是全师新兵连队列示范班,师首长检查后给予了表扬。当前中心工作一是要正确对待连队缩编的问题,这是部队消除臃肿的需要;二是要注意内务作风纪律建设,克服日常中稀拉散漫和马虎的现象;三是要加强理论学习,不要在路线斗争中迷失方向。要学习《创业》电影中的王铁人。

1975年1月6日

这几天把全排情况全部摸了一遍,同每个人都谈了心,开了一个骨干会,心中对全排的情况有了一个底。二排原排长丁万柏到连队当副指导员,也给我介绍了全排的情况。八连在全营是中游,二排在全连是中下游,主要是执行任务突击力不足,作风比较散,人心和思想比较乱,有个把老大难的兵,积极性一直没调动起来,三个老班长文化也比较低,再加这我排长是一个新手,外连队调去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但我不怕,一定要严加管教,带好这个排。一是要做好谈心和思想工作,把班长和老兵稳住,希望他们带好头。二是抓违纪现象,只要是违纪的,要狠狠抓。三是树立一两个好的典型。四是自己带头,样样事情干在前。

1975年1月9日

结合这次全排整顿教育,专门搞了学习讲用批判会,物色了陈龙标、吴永祥、许田安等几个骨干,自己说自己,自己找自己的问题,斗私批修,刺刀见红,一针见血,把班、排和个人的问题说得很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全排的情绪和干劲明显不一样,还严肃处理了一起打架事件。连队修杭生、沈德福、阮存满三个兵表现很好。

1975年2月9日2月10日

除夕春节前后,复老迎新,思想活跃,问题也比较多,压床板的事也有发生,过去一般情况下是劳动紧张艰苦时才有的现象。全排二十四个人,加我共二十五个人。对每个人都谈过心,家庭情况和个人情况都了解,思想问题有的是家庭困难,有的是找对象,有的是父母生病,有的是怕苦怕累引起的。每天晚上熄灯后要找人谈心。

1975年3月5日

今天反坦克集训动员。我们团是集训队二连,连长杨三凤,副连长孙光木,副政指陈本昌(兼一排长),二排长龚关金,三排长周正友,四排长陈昌华,司务长暂缺。团支部书记周正友,副书记邱志华,组织委员王三法,宣传委员姚立彬,文体委员陈家富。集训到三月二十四日结束。

1975年4月15日

连队连续几天搞学习教育,主题是反对开后门,反资产阶级特权。这个事难办,钟志新、张铁生、李庆林都是学习的典型。

但社会中风气依旧,香烟一提、可以可以,酒杯一端、政策放宽。

香烟是通路神,酒瓶是敲门砖。

1975年6月18日

现在有两句话,一句叫卫星上天,红旗落地;另一句叫卫星上天,火车准点。后一句实际上是表扬邓小平的,整顿后生产上去了,火车准点了。可第一句又是批邓的,说邓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只管白、不管红。前段时间连续搞教育,一是评法批儒,研究法家儒家,二是批林批孔,反击资产阶级右倾翻案风。

1975年7月20日

今天传达了中央军委文件七月十四日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一共是六点意见:一是国际局势。二是分析我军的状况;其中有六个字:雍、肿、散、骄、奢、惰。三是军队要整顿。

四是军委的工作。五是整编中的干部问题。六是高级干部的责任。

晚上在广场全团召开了大会,动员。看起来部队问题很多,中央军委和刚出来工作的邓小平同志主持军委工作,要解决部队的老大难问题了。

1975年9月10日

九月三日到今天,我带六个班长到市红旗中学搞军训,任务十分艰巨,过去我没搞过。这次课目内容比较简单,军训只搞队列动作。我们班长自己先备课三天。学校非常支持我们,半天上课,半天军训。最后会操。二(3)班胡玉华老师这个班最好,主要是老师认真和支持。我们七个人同学校打了两场篮球。商丘地方对部队有一种老感情,老传统,拥军很不错。我们调防才两个月,感受很深,特别是连队大米和面粉的供应上,有比例但不限量。

1975年9月20日

最近学习不少鲁迅的文章。真是细想起来很感人,一是鲁迅做人不容易。二是鲁迅处世不容易。三是鲁迅写那么深刻的有思想的文章和杂文不容易。我最喜欢他的杂文,刺刀见红,刺刀见血,因此许多人讨厌他,但鲁迅他不愧为我国文艺战线上的一面红旗,是无产阶级文艺革命的一个坚强旗手。怪不得毛主席给他很高评价,鲁迅是我们青年人学习的榜样。

1975年10月2日

放假后的第一天我们来到了师教导大队。教导大队同我们一七六团一个大院。全师四个排,一个团一个排,一个营一个班,郭营长当排长,邱副师长当大队长。这次教导大队培训上级重视,科目很多,历年来第一次,调防后第一次,也是生产部队转入全训部队第一次。实际上是邓小平主持军委工作的一个重大措施。

邱副师长说:教导大队是在毛主席三项指示下开学的,是响应毛主席号召,准备打仗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改变我师原来面貌,为明年全训打下一个基础。全过程要以三大条令为依据,严格要求。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内务卫生,一日生活制度,从队列基本动作做起。一个课目考核一次,最后评分。一共三个月时间。

特别要学会训练方法,带兵方法。

1975年10月16日

上级又下发了一个文件,是毛主席的重要指示,共十二条。

标题如下:

一、清华大学刘冰等人来信告迟群和小谢。

二、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阶级斗争?

三、一九四九年提出国内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四、一些同志,主要是老同志思想还停留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

五、对文化大革命,总的看法:基本正确,有所不足。

六、不要轻视老同志,我是最老的,老同志还有一点用处。

七、过去那些学校学的没有多少用。

八、上了大学,不想和工人划等号了,要做工人贵族。

九、当前大辩论主要限于学校及部分机关,不要搞战斗队,主要是党的领导。

十、对一些老同志要打招呼,要帮助,不然他们会犯新的错误。

十一、我建议在一两年内读点哲学,读点鲁迅。

十二、小平提出“三项指示为纲”,不和政治局研究,在国务院也不商量,也不报告我,就那么讲。

实际上现在两报一刊又在轰轰烈烈地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人民群众不是那么感兴趣。

1975年11月15日

在教导队一个多月,人晒黑了,但学到了不少东西,人还长胖了一点,教导队专门有人管伙食,常常变花样,生活正规。我最怕吃的是那个大茄子,一个圆圆的有一二斤,南方看不到有这样大的茄子,而且是圆的。吃起来没味。最好吃的是肉包子和黄豆煮猪脚。商丘有个冷库,很大,这里的老百姓很少吃鸡和猪脚,我们南方部队一调来,专吃这些东西。

1975年11月20日

在教导大队是一个学习的好地方,干完要干的事后,全部时间可用来学习。又摘抄了不少典故、诗词和马列着作中的重要论断,学习起来很有味道。李白的诗抄了不少,现在街上新华书店买不到。还写了不少顺口溜。到教导大队也明白了一点,部队要搞好军事训练也很难,这么多年忙着劳动去了,这种差距很大。

我当排长,军事理论、训练理论、管理理论都很差。我们文化知识也太少了,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

我们很喜欢《战斗的岗位就是家》这首歌。

1975年12月2日

在训练中,我也总结了一点小的体会:单个教练,因人而定;讲解示范,个人体会;分步演练,循序渐进;评教评学,灵活对待;树立标杆,优胜竞赛;反复练习,功夫扎实;兵兵互教,加深友谊;官兵互教,提高很快;先易后难,先分后合;要求严格,评比有奖。

1975年12月19日

几天教导大队反坦克培训,编了一首打敌运动坦克抛炸药包的要领的口决。

阵地披硝烟,战火激斗志。

两军鏖战急,死活见高低。

我是神步兵,今日显本领。

敢于上刀山,誓斩魔鬼手。

坦克声隆隆,心中不慌张。

战友掩护咱,我去炸掉它。

背枪挎药包,前滚低头爬。

快速近坦克,距离一公尺。

不忘快拉火,顺势往上送。

略有提前量,落向散热窗。

左侧来坦克,我用右弓步。

右侧来坦克,我使左弓步。

动作完成后,迅速往回撤。

不能忘取枪,回头快卧倒。

消灭敌乘员,还要准备爆。

1975年12月25日

教导大队生活结束。我们个人作了小结,大队作了总结。学到了当兵以来没有学到过的东西,这给回去带兵很有好处。从自己怎样做样子,一日生活怎么要求,训练怎么组织,遇到情况怎么办,等等,这次都学到了一点。特别是教导大队期间,师首长都来上了课,讲经验讲体会,搞传帮带。脑子中树立了一条,部队是要打仗的,打仗的部队不训练不行。

同类推荐
  • 贤行润身

    贤行润身

    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关于人生、治学、生活等方面的文章,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这位学术大家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过程,是其结合自己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感悟的集大成之作。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孙更俊译丛)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孙更俊译丛)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德国哲学家、思想家尼采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几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文笔绮丽,哲理深沉。这本以散文诗体写就的杰作,以振聋发聩的奇异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招语宣讲 "超人哲学"和"权力意志",用如诗如歌的语言,道出了作者对人生、痛苦、欢乐、期许的深邃体悟。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儿童趣事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儿童趣事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行走的中国

    行走的中国

    作品集以重大的社会变革为背景,从具体的城市、乡村撷取题材,视角独特,激情澎湃,气势恢宏地全方位展示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发展道路的历史画卷。
  • 自由谈文学

    自由谈文学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难得潇洒》、《“好汉奸”论》、《文人风骨》、《街上流行》、《文人的怪》、《话说王伦》等三十余篇文学评论。
热门推荐
  •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学是一个让人莫测高深的词汇,一提起它,就令人联想到某种至高无上的智慧,还有一张与这种智慧相连的刻满岁月年轮的脸。哲学真的是这样让人望而生畏的吗?这本小书将会回答我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想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哲学原来有着这样一张生动有趣的面孔,而你自己也曾经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过!
  • 重生毒妃惊华

    重生毒妃惊华

    哐当!精致的玉杯划过指尖,重重的摔在地板之上。那残留的滴滴酒水,如晶莹的泪珠,倒映着一张……
  • 盲妃嫁到王爷别挡道

    盲妃嫁到王爷别挡道

    作为祁国公主,傅悦可谓出身高贵万千宠爱,长得也是明艳不可方物的那种,简直是人生赢家的标配啊,然而天公不作美……她是个瞎子!!!两国联姻,虽然是个瞎子,可作为唯一一个尚未出嫁的公主,这份差事理所当然的落到了傅悦头上,傅悦觉得吧,反正都是要嫁人的,只要嫁的人不是缺胳膊断腿的,长得不扯后腿,她就没意见了。然而,好看是好看了,倒也没有缺胳膊,可是……却是个断腿的!断腿的……腿的……的……傅悦很绝望啊。可是能怎么办?自己脑子一热选的男人,三条腿都断了也得将就啊,何况,据说只断了两条……好吧,只能凑合凑合了。——咳咳,言归正传,本文双C,非虐,女主是一位扮猪吃虎的单纯小可爱,男主……就是一个骗子!推荐苒宝完结文:《至尊豪门之极品狂妻》《凤还巢之悍妃有毒》
  • 文艺作品演播选

    文艺作品演播选

    《文艺作品演播选》是配合《文艺作品演播》一书而编写的训练教材。《文艺作品演播选》针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学习文艺作品演播,专门选取了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艺作品(包括散文、诗歌、寓言,童话、小说,广播剧以及影视剧等)。秉持全面性、针对性,技巧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对所选文艺作品的创作要素、文体特点、语言处理、演播方法及技巧运用等方面都给予了一定的训练提示和指导。《文艺作品演播选》对训练学生学习文艺作品演播非常有帮助。
  • 天真与经验:梁遇春散文

    天真与经验:梁遇春散文

    现代作家废名评说梁遇春玲珑多态的散文,称他“酝酿了一个好气势”,“将有一树好花开”(《(泪与笑)序一》),讲得相当漂亮,相当贴切,不温不火。本书收录了梁遇春的多篇精美散文,根据其内容的不同,分为“文艺杂话”、“随笔趣谈”、“大师小品”和“海外书话”四个部分。
  • 当老师遇上学生

    当老师遇上学生

    高三的时候,阿娟所在的班级换了一个语文老师,他叫富冬,他很有成熟男人特有的风度,特别是他那双眼睛,总是微微地眯着,但却透射出一股迷人的光芒,在他上第一节课的时候,一向不认真听课的阿娟目不转睛地看着他……师生恋就这样开始了。
  • 荣耀王者

    荣耀王者

    为了游戏里的皮肤,女友竟然背着我……百星荣耀王者强势回归,手把手教你上王者!
  • 画皮师系列之陵安花相容

    画皮师系列之陵安花相容

    一场大战,牵扯出两代人的爱恨情仇,本该结束的缘,再一次遇见,背后那人到底是谁?且跟着画皮师花相容的刀,一探究竟。花相容——世间仅剩的两位画皮师之一,开了一家名叫“雅韵”的药店。当外冷内热的她遇到外热内冷的他,注定擦出爱情的火花,但注定不会有好的结局。而她,面对对她深情的他们,注定辜负。只叹,人生遇到的每个人,出场顺序真的很重要,很多人如果换一个时间认识,就会有不同的结局,但人生注定没有如果,只有发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伟大转折:1978年的中国

    伟大转折:1978年的中国

    1978年是共和国历史上实现伟大转折的一个重要年头。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上,在新中国70年的历史上,1978年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年份。这一年对党和国家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特别是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此前20年来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左”的错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经历20年曲折探索,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后,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一个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从此开始了。
  • 百岁所思

    百岁所思

    《百岁所思》所收主要是老人百岁前后之作,而兼收的零篇作品,最早是1985年《美国归来话家常》、1987年《漫谈“西化”》,以及1989年初的《两访新加坡》和《科学的一元性-一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从中已可看到后来一些观点的端倪。而先生最可贵的思想贡献则似主要见于20世纪90年代,直到21世纪初形成文思泉涌之势,多半首发于《群言》杂志,正是资深编辑叶稚珊女士主持编务的时候吧,我也是在那前后才于浏览有关周有光夫人张允和女士报道的同时,特别注意或日“发现”了周有光这一支健笔老而弥坚的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