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12500000002

第2章 开篇之前(1)

对于今天35岁至44岁的人们来说,大抵都不会忘记21年前那场摇撼了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大地的红卫兵大串连。

红旗,标着形形色色长征队名的红旗,红日磅礴时云锦般攒拥。步履,带着榫头般的信念与累累血泡的步履,犹如太平洋风涛般壮观与骤密。红卫兵大串连的洪流,似乎是杂乱无序,遍倾全国——从老一辈革命者曾饮马的源头到历代文人骚客留下诗章的名胜古迹;从被红海洋卷得晕乎乎的繁华都市到边境荒僻的小寨……

当今的中国,又掀起一股“大串连”的洪波——这股洪波涌出国门,冲出亚洲,泻向世界。因为它的国际性,我们姑且称之为“世界大串连”。

“留学”这个词,也许对我国广大城乡的工人、农民、干部来说,还显得陌生。这样一句话:“FlightNo.53topariswillde-partfromGate6at9:30p.m.willallthepasseng-ersholdingticketskindlyproceedtoGate6atthistime.Thankyou.”(“开往巴黎的53号班机于晚上九点半由六号门起飞。请所有持票旅客现在前往六号门。多谢合作。”)对于他们更是显得天书般莫测高深……

然而,“留学”确如一个游荡的幽灵,早已在我国人才荟萃的大都会里闹得沸沸扬扬。上面这句话,早已几十遍地响起在我国一年举办四次的众多“TOEFL”(“托福”)考试考场上。每次它由二男一女重复3遍,几十万名中国人从耳机里听过这极纯正、极富感染力的美国口音。他们知道这是考试开始前一个让自己检查听音设备的步骤,如果不清楚,自己该马上举起手报告。更多的正待报考“托福”的中国人也熟悉它,犹如熟悉北京有天安门广场,广场上有人民英雄纪念碑。

仅以北京为例,1981年首开“托福”考试,考生是285人,1983年是2500人,1985年是8000人,1986年达到18000人。据1987年的前三次考试统计,人数更猛增到26000人。其中绝大多数是自费留学生。据说,现在世界上每年有40万人参加“托福”考试,其中一半是中国人(包括台湾和港澳地区在内)。

有关数字显示,自1978年以来,我国留学生数量与年俱增。9年来,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已超过50000人。

当今的“大串连”与昔日的大串连同样恢宏。后者是体现在量上,前者则体现在质上——已经走的和将要走的出国留学人员绝大多数是大学毕业生或研究生。

红卫兵大串连并不杂乱无序。也许当年飞越中国上空的美国大鹏侦察卫星目睹了网络般的轨迹呈现出的某种有规律的变化。某些点好似强大的磁场,向着它们,多少旗帜立马转向,多少步履日夜兼程,多少征尘扑上双肩,似乎一场宏伟的战役前,千军万马在紧急集结——它们便是韶山、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北京……

当今的“世界大串连”也同样目标明确。它的流向大抵是欧洲、北美——法国、英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加拿大、美国……以赴美者人数最多。今天已有30000余名来自大陆的中国人在美国1000多所大学学习。

当今的“大串连”远比昔日的大串连长久。一走2年、3年,或者5年、8年,也许还有人就此做了黑头发、黑眼珠的洋人……

当今的“大串连”也远比昔日的大串连深刻。后者浮滥的激情不过是涨得快也退得快的潮水,留驻在人们心田的只是一块荒凉的大漠,成了今天孩子们不可思议的新“天方夜谭”;而前者,则有如执著地盘上大树的青藤,越来越强劲地涌人高楼的长风,它给予我们民族各方面的影响将是难以估量的……

这是一个耐人琢磨的历史现象。当今“世界大串连”的许多参加者们正是21年前红卫兵大串连的亲身经历者。当年没有谁比他们对“帝、修、反”更义愤填膺的了。今日同样没有谁比他们对奔去那片新大陆更煞费苦心的了。仅以我们读大学时的班级——复旦大学中文系1977级文学专业为例,毕业后分配在上海的20多位同学中,已有10位去了美国,其中绝大多数是“老三届”……

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在知识分子中,对眼下的这一次“世界大串连”正议论蜂起,反响强烈。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会,不少有识之士认为,当今中国国门洞开、八面来风,出国留学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成果之一,应该予以肯定,北京大学的一位青年教师说:“出国留学热是存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正常现象,就像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一样顺理成章,留学热将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要实现四化,必须坚持打开这扇大门。”

另一些人则认为,在改革开放的大趋势下,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国内的建设,大家都打着留学的旗号去放“洋”,国内由谁来建设?而且,许多人只是把出国留学当做镀金捞好处的一块跳板而已。

相当一些人脑袋里的那根弦还绷得挺紧,出国留学在他们眼里无异于崇洋媚外。四川一位知识分子与执意要出国留学的儿子尖锐对立到几欲脱离父子关系的程度。少数当年因曾留学海外而在“文革”中被打成“特务”、“间谍”的人,仍然未走出心中那片沉沉的阴影,他们担心一旦形势又黑下脸来,自己意欲出国留学的子女又将沦为“特务”、“间谍”………位在公安战线工作的老干部,连着几个月来几乎一日三餐都和跃跃欲试的儿子进行着一场激烈的唇枪舌战。他曾在部队当过团政委,现在却感到力不从心,为此,他辛劳而又精心地制作了一本剪报。一日,他一本正经地将它掷到儿子手里,仿佛掷下一颗原子弹。儿子一打开:凶杀、失业、强奸、吸毒、走私、赌博、抢劫、性聚会、同性恋……儿子却轻松地咧嘴笑了,“爸爸,我看你蛮够格编本书了,书名就叫《西方犯罪大全》……”

文学不是评判,不应该等同于某一种结论。在我们眼里,文学历来只是人与人之间寻求理解与抚慰的一种特殊手段。因此,本文着重记述的是已经参加或者将要参加这一“世界大串连”的人们的生活轨迹和心路历程……

上海。晨曦微露,大街小巷还处于一夜好梦的袅袅余音里。位于乌鲁木齐中路、淮海路交界处的一幢西式花园楼房前却人头攒动,不一会儿排起一条长龙,争先恐后、熙熙攘攘的情状绝不亚于清晨小菜场里抢购海鲜或是时鲜菜蔬的热闹景致。所不同的是,人们在这儿“抢购”的是一种特殊的、也是目前国内最热门的“商品”——赴美留学签证。

大院旗杆上的星条旗和院门上方的一块镶金的鹰之雕像,标志着这里是美利坚合众国驻沪领事馆。

上午8点,一位长着中国人面孔的男职员出现在大门边。那神气却是美国式的,一番半是训斥、半是交代之后,他开始发牌儿了。这是“中为洋用”,为了对付争先恐后的签证申请者,美国人学来了我国大小商店里销售热门商品时常使用的一招——按先来后到发牌儿为序,无牌儿者,一律免排,明早再候。

先凭牌儿进了领事馆与美国官员面谈了的人,出来时不外乎两种面孔:一是眉头嘴角溢满了笑意,好似阳光下正溶化的奶油蛋糕,这意味着面试及申请被通过了;一是耷头垂脑,满脸冰霜,仿佛刚刚被扒走了装有本月工资的钱包,这显然是因为哪一项手续不合格被刷了下来。外面的人们迅即围拢上去,5人一伙,10人一堆:

“你为什么没批?”

“你有啥条件够批?”

“领事先生找你怎么谈的?先问的啥?”

“洋鬼子用中文问,还是用英文问?”……

宛如一个个小型的现场交流会。而且这交流会,一年365天,几乎天天召开,风雨无阻。

它们还是“横向联合”,跨省市的。迤逦长龙里,除多数是上海人外,还有不少带南京、杭州、南昌、合肥口音的人。由于美国只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几个大城市设有领事馆(处),其他城市欲赴美国留学者,则必须仆仆风尘赶到距离最近的领事馆递交签证申请材料。队伍里,还有来自几千里外的北京、广州的申请者,他们的申请在当地已被领事馆驳回,“不到长城非好汉”,希冀“东方不亮西方亮”,便又抖擞精神来上海滩上再试运气……

北京。秀水东街,美国驻华使馆领事处。

1987年8月11日上午10点多钟,我们到了这里。房外搭了一个棚,棚里正由保安人员检查申请签证者随身携带的各式提包,杜绝任何武器、凶器带进房内。接着,又得通过身上稍有任何一点金属件便会让蜂鸣器骤然响个不止的安全门。其检查之严密,不亚于首都机场。据说,这在两个月前是没有的。

棚外,还有上百人在烈日下等候。我们见一位年约三十七八的男子,手里拿着3份用中、英文印制的已填好的表格,分别为“留学生调查表”、“非移民签证表”、“家庭情况调查表”。“非移民签证表”上有六项内容,其中有:是否判刑?是否受审?是否参加共产党组织?是否参加纳粹组织?我们愤愤然了,怎么好将那光辉的“‘镰刀锤头’标志”与那野蛮的“卍”并列?!他许是看出了我们的心思,淡然一笑道:“美国佬瞎掰,我们也瞎掰嘛,我是党员,我填的则是‘否’。”在“家庭调查表”上,我们看到他有两个孩子,大的是男孩,已有15岁,正在北京念初三;小的是女儿,11岁,却在黑龙江上小学。我们问道:“你一家人两地分居?”“我和老婆离婚了。她是北大荒当地人,1979年为了回北京我们办了假离婚。回城后我到处做龟孙子,腿都快跑折了,办了四年都没能把她给办来北京。1984年我们真离了……”他沉沉地叹了一口气,嘴里吐出的浓浓烟雾与他眼里的郁郁神色久久未散……

一个大热天也西装革履、二十七八岁的男青年从领事处出来,看那副迷醉劲,申请签证准通过了!人们一下涌过来。在他,此刻也有饶舌的需要,好像不如此,那像青岛啤酒泡沫一样咕噜咕噜成串冒着的喜悦压进肚里,非把他憋死了不可。他顾不得卸去“铠甲”,依然是位“奈温将军”,扯开嗓子道:

“一进门,一个中国人收去了申请材料,你就跟他走。先是问询处,有啥不清楚的你可再问问,有机玻璃的窗口,小得伸不进拳头。以前发生过哭闹事件,有死乞白赖一定要去美国的,丢尽了咱中国人的脸。窗口能伸进拳头那就麻烦了,别看美国人一个个人高马大,一样怕死,现在还在窗外加了铁栅栏,只让你低着个头往里瞅瞅……再过去,又是一排3个窗口,我急着和领事谈话,没细看,好像有几个人在那里办公务出国签证。今天是3个领事谈话,一人谈一个,短的十几分钟,长的不超过20分钟。行,当场告诉你;不行,就要你bye-bye走人,这就是美国人的节奏!要是放在咱中国的衙门里,甭说放人漂洋过海这么个大事,就是一件芝麻小事,他抽根烟,喝口茶,再打一通官腔,就得20分钟……3个领事都讲一口流利的中国话,若把那高鼻子、蓝眼珠给换了,走在大街上,我保证没人会拿他们当外国人看。来之前,我打听了,他们3个都在北大留过学,可惜我不是北大毕业的,要不谈话气氛就会更亲热些。你们各位中有北大毕业的或是父母在北大当教师的,可要自报山门,有了校友的情分,没准他们能照顾照顾。我的经验是少说话,领事怎么问,你就怎么答,不要东扯葫芦西扯瓢,更不要做过多的解释,解释多了,领事反而心生疑窦……”

等他终于感到必须卸去“铠甲”了,我们走过去问他:“你今天几点钟来的?”

“早上3点40分到的,排第2号。第1号比我早五分钟到,可惜他未获批准,像是在美国的经济担保人不硬。一谈完,他就颓丧地走了。本来我还想为他出出点子的,都是中国人,出去一趟挺不容易的,得相互帮衬着点不是?”

魔鬼追逐过他。

几乎他一呱呱落地,父亲——一位已有3个孩子并在香港过着优裕生活的高级知识分子,一名不但为刚刚诞生的共和国献上了100多套精选出来的唱片资料、同时也献上了自己的声誉和卓隆事业的著名音乐家,就被卷入了一桩长达26年,牵扯数百人的特大冤案!几乎从他懂事起,他就从父亲咚咚的脚步声里踩出的焦灼、母亲温暖的微笑后藏匿的困惑中,感觉到了自己未来的天地有如家里的过道一般狭小,他只有在从钢琴到留声机的仅仅3米的空间里,驰骋起自己一颗海草般拂荡的童心。他分辨音色的本领让父母吃惊,只须指出一次“这是定音鼓”、“这是英国管”,他准会在第二次遇见它们时绽开小天使般的笑容……

这小小的空间也岌岌可危了。“文革”伊始,他不得不出入于信托商店:抵当,贱卖,家里一只只沉甸甸的箱子空下来,能卖的都卖了,最后只剩下一架莫瑞森牌钢琴和一个收音机。那年月,收音机里“无产阶级司令部”的声音好似夏日蝉雨,害怕听它又不得不提着颗颤栗的心听它的父亲,只好决定卖那台陪伴了自己近20年的世界名牌钢琴了。钢琴被抬走时,他觉得自己尚有几分绿意的童年也被劫走了,从此人生的大漠将如眼前的房间一样空空荡荡,充斥虎啸,流窜磷火,自己却无所依傍,无处遁身……钢琴送去旧货商店,标价500元,放了3个月,就是无人问津,又抬了回来。他紧紧地抱着它,热泪涔涔,宛如抱着自己失而复得的生命。

就是一根钢筋,也有断裂的时候。3年,5年,10年……他父亲忍着、等着、盼着,音乐家做起了统计员,两者唯一的共同处是都得用一串阿拉伯数字。他极力端正着态度,1959年去农村劳动,被人用锄头打瞎了一只眼,滴血的稿纸上竟然还冒出一只小曲,摇摇摆摆飞起来,去歌颂纸糊起来的“大跃进”……终于在一个晚上断裂了。事前不见一点兆迹,没有生之留恋,也就没有死前之徘徊,273粒鲁米那几乎是一口气吞下去的,这是足以使几个人毙命的剂量。好在他姐姐及时发现了,又及时地送到医院。他拉着母亲冰一般的手,跟在担架后面。一路上神色复杂的眼睛围追不舍:有同情,有悲悯,但更有轻蔑、快意、满足与不甚满足……他没有回头,一步步镇定地走着,似乎前方就是尽头——人的世界的尽头,到了那里,他将永远不再回来,哪怕是要化作几缕轻烟、一阵清风,他也要永远地活在一个音乐的世界里……

同类推荐
  • 文爱艺全集(3)

    文爱艺全集(3)

    文爱艺的诗被人称之为“青春流行诗”。它以忧郁、迷婉、清新、赢得了读者的青睐。语言对文爱艺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他的诗的语言,清新流畅、简洁凝练,配以喁喁絮语般的语调和参差的长短句,造成一种迷婉、绵延的语境,俘虏了读者的心。
  • 故事里的龙宫

    故事里的龙宫

    宁海建县有1700多年历史。在宁海这块土地上,至今还保存完好的古村落资源非常丰富。这些古村落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宁海大地上。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记住乡愁》大型电视专题片中,宁海有前童和龙宫两个村入选,其中涉及前童村的以《前童村——以孝为本家业兴》为名播出,涉及龙宫村的以《龙宫村——义行天下》为名播出。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古村落文化,中共宁海县委宣传部、宁海县文联、深甽镇党委政府联合开展龙宫古村落保护和宣传工作。宁海县文联组织民间文艺工作者几次深入龙宫村,通过“好村民讲好故事”“民间文艺家采风”等活动,整理出56篇与龙宫村有关的故事。
  • 此高洪波非彼高洪波(外七篇)

    此高洪波非彼高洪波(外七篇)

    在足球还给国人一点希望的时候,我知道国安队有个小眼睛球星高洪波。后来,机缘巧合,又碰上了另一个高洪波。在八十年代末的一次文学界活动中,《当代》杂志的汪兆骞兄向我“严重”介绍了时任《中国作家》副主编的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高洪波。九十年代中期我到中国作协给《作家通讯》主编高伟送稿,正赶上时任创联部主任的高洪波在他办公室,高洪波顺口夸奖了我写的几篇文章。那时我在医疗卫生行业报当记者,白天为人道主义奋斗,晚上就做一枕黄梁文学梦。一个月后,我试探着给高洪波打电话询问可否推荐我到《文艺报》当记者,也好名正言顺地当当文学青年。他说:可以啊,总编郑伯农是我多年的老领导、老棋友。
  • 生灵书

    生灵书

    本书内容主要分五部分,分别为“游荡的生灵”“疼痛的乡愁”“转动的年轮”“黑夜的身影”“实验”。本书中的作品,既有生活中日常细节和特殊命运的理解、书写和关照,也有对自身对乡愁的特殊理解。
  • 耕堂劫后十种:秀露集

    耕堂劫后十种:秀露集

    本书是作者的杂文作品集。一、戏的梦二、书的梦三、画的梦四、石子——病期琐事五、乡里旧闻等。
热门推荐
  • 少先队和共青团干部的自我培养(优秀班干部从这里起步)

    少先队和共青团干部的自我培养(优秀班干部从这里起步)

    班干部虽小,但仍有许多工作需要有不同的能力才能完成好。如何准备开班会?如何开好班会?好的黑板报的策划与产生需要什么?合格班干部的自我培养是怎么做的?需要哪些能力才能逐渐达到少先队与共青团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要求?简单概括.中小学班干部与少先队、共青团的干部是如何养成的,在本丛书中都有细致入微的介绍。
  • 法律常识全知道

    法律常识全知道

    为了帮助读者轻松掌握日常必知必备的法律常识,以法律的思维理智判断世间的是非曲直,从而规范行为、明白生活、理智处世、合法维权,《法律常识全知道》汇总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2000个法律常识,通过案例、法律解析、法条链接3个板块,对我们在婚姻家庭、遗产继承、合同纠纷、物业纠纷、房屋买卖租赁、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赔偿、消费理财、著作发明、刑事犯罪、诉讼程序等方面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解答,使我们快速、便捷地找到法律上的解决办法,自己就能轻松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法律问题,是个人、企业经营、家庭必备的法律工具书。
  • 废柴律师擒神记

    废柴律师擒神记

    凌俐是刚入行一年的菜鸟律师,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做授薪律师,从代理案件以来,没有赢过一起官司。在一起知识产权案件中,她认识了吊儿郎当的植物学家南之易,终于取得人生第一场官司的胜利。从此生活有了波澜,而机缘巧合下,她手里的案子一个比一个难。故意杀人案再审、知识产权天价赔偿案、千夫所指的猥琐儿童案……废柴律师哭喊:压力山大,谁能救救我?科学怪人挠挠鸡窝头:粉妹过来,本大神告诉你。
  • 绝色医妃:妖孽王爷宠妻无度

    绝色医妃:妖孽王爷宠妻无度

    她,是从现代莫名穿越的杀手兼神偷;他,是霸道短命的天才王爷。一朝穿越成废材,被诬陷又被退婚。你们当她是以前的叶冰灵吗?不,她修炼逆天,空间在手,能和植物交流,奇珍异宝投怀,丹药阵法随手炼。她与他携手闯天下,却渐渐揭开穿越之谜……【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爸爸真是召唤师

    我爸爸真是召唤师

    霍尔再次穿越了,等他醒来之后,他发现竟然有一个萌萌哒的眼睛看着自己。“爸爸!你醒了?!”莫名其妙的多了一个女儿也就算了,自己的能力,召唤兽竟然都消失不见!好在系统空间恢复过来,这让霍尔忍不住抹了一把汗水。“爸爸!你会变魔术么?”“爸爸,我也想要一条听话的小黑!”“我告诉你们,我爸爸可厉害了!随便叫几个动物出来就能收拾你们!”“小黑!走!打他!”小黑……霍尔……“看来做爸爸不是那么容易啊!”
  • 超玛阿波

    超玛阿波

    超玛阿波——哈尼族村寨里宣传员之类的人,身份地位很低微。那天清晨,我从城里回来,走到村口的时候又一次听到了超玛阿波高亢嘹亮的“超玛”叫声:“听好了,不要说没有听见……”在哈尼族村寨,这是一句带有崇高礼仪的开场白,是超玛阿波对全村民的问候与尊敬,同时也是自己对职业的操守。相当于汉族地区开会时发言人经常说的那一句话——各位朋友,大家好!我经常生活在城里,这是我每天都用汉语与人交流的语境下难以忘怀的一句话。回到村子,这句话又像是“莫批”(老贝玛)叫魂时的诵词一样安抚着我的心灵。
  • 台湾特工头子投诚之后

    台湾特工头子投诚之后

    《参考消息》2002年3月26日周二专刊第九版报道:3月20日清晨六时许,台湾“高检署”大批检调人员兵分三路,同步查抄了台湾《壹周刊》总公司、承印该杂志的秋雨印刷厂及该刊记者谢忠良住处。原因是:将于当日出版的《壹周刊》根据负案在逃的“国安局”前出纳组长刘冠军提供的“极机密”材料,详细报道了该局的“奉天专案”和“当阳专案”,揭露了当局自1994年以来设置秘密经费支持情报活动及大搞“金钱外交”的黑幕。
  • 爱情来得比较慢

    爱情来得比较慢

    年少时以为嫁给的爱情,婚后一切都是幻象。在悲伤、难过、不知如何选到鼓起勇气重新选择、不断成长,蜕变成自己曾今仰慕的人物,再遇到真正疼惜自己的人,成了一桩幸福的婚姻。
  • 纯情小语

    纯情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都市绝品仙医

    都市绝品仙医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祸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从此人生路上一片青云!我行我潇洒,彰显我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