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19800000001

第1章 汉文(1)

汉文一

四月的一天,晴朗而寒冷,时钟敲过十三下,温斯顿·史密斯缩着身子溜进胜利大厦的玻璃门,他动作迅速,却还是慢了一些,风吹起沙土跟着他钻进了屋。

门厅里弥漫着煮白菜和旧垫子的味道,门厅尽头有一张并不适合放在室内的过于巨大的彩色宣传画。宣传画上只有一个一米多宽的庞大面孔。那是一张四十五岁左右的男人的脸,留着浓密的黑色胡须,粗犷而英俊。温斯顿走向楼梯,电梯是坐不上了,就算在最好的情况下,它也很少会开。为了配合仇恨周的节约运动,整个白天都停止供电。温斯顿的公寓在七层,三十九岁的他右脚踝上有一处因静脉曲张引起的溃疡,他只能慢慢地走,不时还要停下来歇一会儿。每层楼梯的平台处都在正对着电梯的墙上贴上了那张巨大的宣传画,画中人似乎在凝视着你,他的视线跟着人一起移动。而画的下方有这样一行字:老大哥在看着你。

公寓里,一个洪亮的声音正在念着和钢铁生产有关的数字。声音来自镶嵌在右墙上的一块类似毛玻璃镜子的长方形金属板中。温斯顿把声音调低,这个装置(被称为电屏)只能将声音调低,不能完全关上。温斯顿走到窗前,蓝色的党员制服让他瘦小的身材看起来愈发单薄。他的发色很浅,面庞红润,皮肤因长期使用劣质肥皂和钝剃须刀变得粗糙。寒冷的冬天才刚刚结束。

就算隔着紧闭的窗户,外面看上去仍然很冷。街道上,风裹挟着尘土和碎纸呼啸飞旋。虽然阳光明媚,天色湛蓝,所有的一切仍仿佛蜕去了色彩,除了那些随处可见的宣传画。那张留着黑色胡子的脸从各个角落里居高临下地看着。正对面的房子就贴了这样的宣传画,画上的人正用黑色的眼睛盯着温斯顿,“老大哥在看着你”。一张宣传画掉到了地上,它一角损破,被风吹动,发出啪啪的声响,一个单词时隐时现:英社。远远地,一架直升机在屋顶间飞过,像苍蝇一样在空中盘旋,又转了个弯飞走了。那是警察巡逻队正在窥视人们的窗户。但巡逻队并不让人畏惧,让人畏惧的是思想警察。

在温斯顿的身后,电屏还在没完没了地播放着关于钢铁产量及超额完成三个九年计划的报告。电屏可以同时接收和发送信息,温斯顿发出的任何声响只要比轻轻低语稍大一点,都将被电屏接收。而他不只会被听到,还能被看到,只要他待在这块金属板的特定范围内。当然,你没法知道某时某刻你的一言一行是否处在监视之下。你只能想象思想警察会以怎样的频率、怎样的标准接通某个人的线路,他们很有可能一刻不停地监视着所有人的线路。可以肯定,只要他们想,他们可以在任何时候接上你的线路。你不得不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活——这就是生活,从习惯变成本能——设想一下,你发出的所有声音都将被监听,除非在黑暗中,你的每个举动都将被监视。

温斯顿保持着背对电屏的姿势,这样相对安全。但他清楚,就算背对电屏仍有可能泄露信息。一公里外就是他工作的地方——真理部,那是一幢高大的白色建筑,高高地耸立在一片脏兮兮的区域内。这里,他有些厌恶地想着——这就是伦敦,大洋国第三人口大省一号空降带的主要城市。他努力在记忆中搜寻关于童年的蛛丝马迹,难道伦敦一直是这样吗?到处都是19世纪的破房子,墙的侧面靠木架子支撑,窗户上钉着硬纸板,屋顶上铺着皱巴巴的铁皮,就连花园的围墙也已经东倒西歪?还有那些经历了空袭的地方,灰尘飞舞,野花在残砖断瓦间生长,许多像鸡舍一样肮脏的木板房突然出现在爆炸后的空地上!但他的努力是徒劳的,他什么也想不起来,除了一片明亮的、背景难辨的、让人无法理解的画面,他的童年记忆里什么都没有。

真理部——用新话来说就是“真部”——和人们看到的所有建筑不同。它是幢金字塔结构的庞然大物,白色的水泥闪闪发亮。它一层一层地交叠着,高高耸起,足有三百多米。站在温斯顿所在的地方,刚好可以看到被人用漂亮字体写在白色墙壁上的三条党的标语:

战争即和平

自由即奴役

无知即力量

据说,真理部光是在地面上就有三千个房间,在地面下还有相应的附属建筑。整个伦敦只有三座外形和规模与之类似的大楼。这些大楼将它们周围的建筑映衬得渺小不堪。站在胜利大厦的顶部,可以同时看到这四座大楼,即四个部的所在地,政府的所有职能都分布在这四个部中。

真理部负责新闻、娱乐、教育、艺术;和平部负责战争;仁爱部负责法律和秩序;富足部负责经济。这四个部的名字若用新话来讲就是“真部”、“和部”、“爱部”和“富部”。其中,仁爱部是最令人战栗的一个,整幢大楼没有一扇窗户。温斯顿从来没有去过仁爱部,甚至不曾踏入距离它半公里的区域。这是一个非公莫入的地方,即使要进去,也要穿过遍布着铁丝网、设立着铁门和机关枪的道路。而在仁爱部外面的大街上,还有穿着黑色制服、带着警棍的警察,他们在街上巡逻,个个面目可怖。

温斯顿突然转过身来,换上一副心满意足的快乐表情,这是面对电屏时的明智之举。他穿过房间来到小厨房。在这个时间离开真理部,他无法在食堂吃午饭。而他也清楚,他的厨房里只有一块要留到明天早上作早餐的黑面包。于是,他从架子上拿起一个贴着白色标签的瓶子,瓶子里装着无色的液体:胜利杜松子酒。这种酒散发着令人恶心的汽油味,类似中国的白酒。温斯顿差不多倒了一茶杯,然后鼓足勇气,像喝药那样灌了下去。

他的脸立刻红了起来,泪水从眼角渗出。这东西的味道好像硝酸,喝的时候让人觉得后脑勺仿佛被橡皮棍狠狠地敲了一下。不过,过了一会儿,当胃里的灼烧感退去,世界看起来可爱多了。

温斯顿从印有“胜利香烟”字样的小匣子中抽出一根烟,不小心将它拿竖了,烟丝掉到地上,他只好再抽出一根,这次成功了。他回到起居室,在电屏左边的小桌子前坐下,从抽屉里拿出一根笔杆、一瓶墨水和一个四开大小的空白本子。本子的封皮是红色的,上面还压有大理石花纹。

通常电屏会被安装在房间最里面的墙上,方便监视整个房间,但不知为什么,温斯顿起居室的电屏却被装在了正对着窗户的较长的那面墙上。电屏的一边有个凹进去的地方,大概是建房子时计划留出来放书柜的,温斯顿就坐在这里,他尽可能地向后靠过去,让自己待在电屏的监视范围外。当然,他的声音还是可以被听到,但只要他待在现在这个位置,他就可以不被看到。这房子与众不同的格局让他想到了这点。

而他之所以要这样做还和他刚刚拿出的那个本子有关。这是个漂亮的本子。纸质细致而光滑,由于年代久远的关系——这种纸至少有四十年没再生产了——纸张有些泛黄。但他猜测这本子的年代很可能比四十年还要长。他是在一间散发着臭味的小旧货店的橱窗里看到它的。这家店就坐落在一个破败的街区里(他也记不清具体是哪个区)。看到它的第一眼,他就遏制不住要拥有它的欲望。虽然党员不允许进入普通商店(即“自由市场的买卖”),但这个规定并没有被严格执行,因为有太多东西,比如鞋带和刮胡刀的刀片,不到这里就无法买到。他迅速地向街道两旁看了几眼,然后钻到店里,花了两块五毛钱将它买下,他还没想到要拿它来做什么。他将它收在公文包里,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回了家,就算本子上一字未写,也可能引起怀疑。

他准备写日记,这件事并不违法(没有什么事会违法,因为不再有法律),但一旦被发现却有可能被处以死刑,或者至少被关到劳动营里服上二十五年徒刑。温斯顿将钢笔尖装到笔杆上,又在笔尖上舔了舔,清掉了上面的油。钢笔已经是古旧的东西,就算是签名也很少会用到,他私下里花了很大力气才弄到一支,而这样做仅仅因为他觉得只有用钢笔写字才配得上那漂亮、细致的纸张,他不能用蘸水笔在这样的纸上划抹。事实上,他并不习惯用手写字,除了一些便签,一般情况下他都是对着语音记录器口述事情,而他眼下要做的事当然不能用语音记录器。他拿起笔,在墨水里蘸了蘸,又迟疑了片刻。一种震颤的感觉充斥了他的身体,在纸上写上标题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他用纤小笨拙的字体写道:

一九八四年四月四日

他的身子向后靠去,整个人都被无助感吞噬。首先,他不能确定今年是不是1984年,他能肯定的是他今年三十九岁,并且他知道自己是在1944年或1945年出生。但是现在要想准确地确认年份,没有一两年的误差是不可能的。

突然,他想起一个问题,他究竟为了什么写日记。为未来?为那些尚未出世的人?有那么一会儿,他的心思都放在了那令人生疑的年份上。他猛地想起新话中的一个名词“双重思想”。这是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正在做一件艰巨的事。人要如何和未来交流?这是不可能的。未来若和现在类似,未来不会听他说话;未来若和现在不同,他的预言就失去了意义。

有那么一会儿,他对着纸发呆。电屏里播着刺耳的军乐。奇怪的是,他看上去不只失去了表达自我的勇气,还忘记了他要表达的事情。过去的几个星期里,他一直在为这一刻做准备,他没有想过除了勇气他还需要什么。其实,写东西很容易,他只需要将多年以来一直盘桓在脑海里的那些没完没了的、焦躁的内心独白放到纸上就可以了。但在这一刻,这内心独白竟枯竭了。更何况脚上那静脉曲张引起的溃疡开始发作,痒得他难以忍受,他又不敢去抓,一抓就会红肿发炎。时间一点点地过去,面对着空空白纸,他只能感觉到脚上的瘙痒,电屏音乐的刺耳以及酒后的醉意。

突然,他慌张地写了起来,并不清楚自己究竟写了什么。他用孩子般幼小的字体在纸上肆意书写,先是忽略了大写字母,最后竟连标点也略过了:

1984年4月4日。昨晚看了电影,都是战争片。其中一部非常好看,一艘载着难民的轮船在地中海的某个地方遇到轰炸。看着胖男人在大海中拼命游泳试图逃脱追赶他的直升机,观众们非常开心。一开始,这男人就像一头海豚在波涛中起伏,直升机上的人通过瞄准器发现了他,紧接着他的身上便布满枪眼,周围的海水也被他的血染成了粉红色,他的身体突然下沉,就好像海水从枪眼里灌了进去。在他下沉的时候,观众们哄堂大笑。之后人们看到一条满是孩子的救生艇待在盘旋着的直升机的下方。一个似乎是犹太裔的中年女人抱着三岁大的小男孩坐在船头。孩子吓坏了,号啕大哭,把头深深地埋进她的怀里,就好像要钻到她身体里,她则安慰着他,用双手将他环住,可她自己也因为恐惧面色发青。她以为她可以用手臂挡住子弹,保护她的孩子。直升机飞过来投下一颗二十公斤的炸弹,伴随着一道剧烈的光芒,小艇变成碎片。接下来的镜头非常清晰:孩子的手臂被炸得高高的,直升机前的摄影机一直追着它在拍。从党员的座位区传来一片掌声,群众区里却突然站出来一个女人,那女人嚷嚷着说这电影不应该放给孩子看,他们做得不对。直到警察赶来将她押了出去。我不觉得她会出什么事,没有人会关心群众说什么,群众的典型反应就是他们从来不……

温斯顿停下笔,一方面因为他感到肌肉在抽搐,他不知道为什么从他笔端倾泻的是这些垃圾。而奇怪的是,他忽然清楚地回想起一件毫不相关的事,他觉得自己完全有能力将这件事写出来。他想起来正是这件事让他突然萌生了回家写日记的念头。

假使这模模糊糊的事确实发生过,那它就发生在这天上午,在部里。

将近11点温斯顿工作的记录司为了给两分钟仇恨会做准备,大家纷纷将椅子从隔间里往外拉,直拉到大厅中央,正对着大型电屏。温斯顿刚要坐在中间一排的某个位置上,两个和他有点头之交的人出人意料地走了过来。其中一个是个女孩,经常和他在走廊里擦肩而过,他叫不出她的名字,只知道她可能在小说司工作,她经常满手油污地拿着扳手——她负责为某个正在写长篇小说的部长维修写作机。她看上去胆子很大,大约二十七岁,有着一头浓密的黑发和长满雀斑的脸,她行动敏捷,就像运动员一样。她的腰间系着一条窄窄的鲜红色的饰带,那是青少年反性同盟的标志,饰带在她的工作服上绕了几圈,缠得刚刚好,巧妙地衬托出她臀部的线条。第一眼看到她,温斯顿就心生厌恶,他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他努力制造出类似曲棍球场、冷水浴、集体远足那样排除杂念的氛围。几乎所有女人他都厌恶,特别是年轻貌美的。女人,尤其是年轻女人,总是盲目地追随着党,她们不假思索地接受党的口号,无偿地侦察那些异端思想。他觉得这个女孩比别的女人更加危险。一次,他们在走廊里相遇,她斜着眼睛迅速地打量了他一番,那眼神仿佛刺透了他的身体,瞬间将黑色的恐惧注入其中。他闪过一个念头:或许,她是思想警察。尽管这种可能性很小,接近她,仍会让他不舒服,而这不适感既包含敌意也包含恐惧。

另外一个是个男人,名叫奥布兰,是内党党员,有着重要且隐蔽的职务。温斯顿对他的职务只模模糊糊地知道个大概。看着这个身穿黑色制服的内党党员走过来,人群迅速安静下来。奥布兰是个大个子,体格壮实,他脖子短粗,面容粗糙、冷酷又幽默。尽管模样令人畏惧,举止却很有魅力。他有个小动作——推一推鼻梁上的眼镜,不知道为什么,这能让人放下对他的戒备——很难说清也很奇怪,这动作让人觉得他很文雅。若一直想下去,人们会联想到18世纪的贵族用鼻烟壶款待宾客。许多年来,温斯顿只见过奥布兰十几次,对他非常感兴趣,这不只因为奥布兰优雅的举止和拳击手般的外表反差强烈,而是温斯顿有个秘密的信念——也许还算不上信念,他多少希望奥布兰在政治方面不会那么正统。

奥布兰的表情让人不由自主地得出这个结论。也许,他脸上呈现的不是“非正统”,而仅仅是“聪明”。但不管怎样,看着他的外表,你会萌生躲开电屏,和他单独聊聊的念头。温斯顿从来没有耗费半点力气证实这个猜测,事实上,他也没法去证实。奥布兰低头看了看手表,快11点了,显然他决定待在记录司直到两分钟仇恨会结束。他搬来一把椅子,坐在温斯顿那排,两人之间只隔了两个位子,夹在他们中间的是个淡茶色头发的身材矮小的女人,她就在温斯顿隔壁的办公室工作。至于那黑头发的女孩则刚好坐在他们的后面。

很快,大厅尽头的电屏里发出了可怕的演讲声,那声音非常难听,好像一台正在运作的大型机器在没有加油的情况下发出的噪音。这声音让人咬牙切齿,寒毛直立。仇恨会开始了。

同类推荐
  • 盛世华年

    盛世华年

    两立两废、父子反目、兄弟成仇,他是世人眼中最大的笑话再一次睁开眼,一切回到原点,是上天给他第二次的机会。
  • 迷雾之城

    迷雾之城

    甲午战争前夕,陆云起来到康沃尔郡的圣菲尔堡,拜访同学琼斯伯爵,希望通过他游说英国人将军舰卖给清政府,而日本人闻讯后尾随而至。诡秘阴森的哥特城堡,一场场大同小异的离奇梦境,夜莺的歌声和迷雾,陆云起与死去百年的城堡女主人卡翠娜纠缠不清的爱情。现实与梦境,今世和前生,一段掩埋在时光的秘史,一场横跨百年的旷世绝恋。但事情真的就这么简单?当陆云起一步步地逼近真相的时候,却是一步步地落进了日本人早就安排好的陷阱里。
  • 脚气

    脚气

    一个星期过去,周道强觉得,自家的工地上也该直的像直的,方的像方的了。可是,当他走到工地上时,发现还是乱糟糟的,水泥、石沙、型材,横七竖八地堆放着,加上挖墙基时新掏出来的渣土,整个工地看上去犹如遭到了炮击。周道强走到工头李秀海跟前,脸上笑着,说出来的话却是埋怨的口气:“老李,怎么不见活呀,我指甲都剪两次了,你这墙根还没牙根高呢?”李秀海正蹲在一块砖上,手里捏着截烟尾巴,眯缝着眼,目光空洞地看着前方,听周道强问话,他努了努嘴。周道强顺着李秀海努嘴的方向看去。不远处,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正坐在一堆砖上向这边瞭望。
  • 德川家康(新版)4:兵变本能寺

    德川家康(新版)4:兵变本能寺

    日本版的《三国演义》,史书、权书、商书“三书合一”,政企商业领袖必读图书!一部日本首相要求内阁成员必须熟读的书,一部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要求松下干部必须研读的书,一部美国驻日大使认为,要了解日本、超越日本,必先阅读的书,一部韩国媒体评为“影响韩国CEO最有价值古典图书。”美国前驻日大使赖世和说:“每一个日本人都是一个德川家康,要了解日本、超越日本,必须先了解德川家康。”德川家康究竟是何许人?德川家康结束了日本百余年的战乱,开创三百年太平盛世,建立了完整意义上的日本国。《德川家康》将日本战国中后期织田信长、武田信玄、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群雄并起的历史苍劲地铺展开来。
  • 东南西北

    东南西北

    章小月有个毛病,下床气。醒来后,不言不语坐在床头独自发一会儿呆,这个动作至少要持续五分钟。五分钟内别人不能招惹她,一招必定犯毛,杀人放火的大事倒不至于发生,挨一顿臭骂那是肯定的。洪亮本来不想打扰小月,可他们公司今天要开一个月度表彰会,部门经理要求员工必须正装出席,所谓正装就是西服领带。眼看上班时间到了,洪亮在自己的箱子里怎么也找不到那条小斜格的蓝领带,他耐心地等了小月四分钟。洪亮心急得厉害,冬天的2路公交难等,有时候半个小时不见一辆。误了头班车,后面所有的事都迟一步。看到小月的眼珠子转了几下,他认为危险期已经过去。
热门推荐
  • 木叶之万紫千红

    木叶之万紫千红

    火影世界,木叶火影崖上。“让世界在我的脚下颤抖!”琳这样呼喊着。这时大地暴起,一波强大的震动袭来。“哎哟!”一声惨叫,琳受震动迫不得已摔倒在地。强烈的震动还在继续。崖下的房屋在震动中摇曳却不见其倒塌。哀怨四起,却无一人受伤。“妈耶,木叶这是怎么了?这周第几回了?”一位趴在地上默默颤抖之后在沉默中爆发的平民如此说道。崖上,琳颤抖着站起了身。向着天空大喊:“我错了,我在也不敢了。”眼中含泪,神情怜人。绅士也会被感动的吧。世界像是被触动了。地震渐渐散去,世界重归平静。琳转过头去,露出了一个隐秘而又愉悦的笑容。世界呀,就是要调戏调戏才好玩嘛。
  • 暴走兵王

    暴走兵王

    生死看淡,不服就干!能动手的就别BB,能整死的就别留活口!男人,就是要简单粗暴!
  • 虽万劫而不灭求学求真之心:冯其庸传

    虽万劫而不灭求学求真之心:冯其庸传

    冯其庸是我国著名的红学研究学家、著名艺术家、著名考证学家。他出身于贫寒之家,从童年起他就饱受苦难,历尽艰辛,由于家境贫寒和时世动荡,小学和中学曾经几度失学,就是上学期间也是半农半读,无法专力读书。可以说,他主要是凭着不懈的个人奋斗完成学业,并最终成为令人敬仰的一代学术、艺苑大家。
  • 渡人成魔

    渡人成魔

    落霞山下一弃婴,恰逢落霞门长老回门复命,见之可怜,带回山门。一晃十年....山下弃婴已长成翩翩少年,只苦竟一丝内力不能习得,师门遂派其下山历练,竟不知,这一走,居然改变了少年的一生.....ps:QQ吹牛打卦群597683532!
  • Pageant of Summer

    Pageant of Summ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背着智慧闯天下(上)

    背着智慧闯天下(上)

    生命对于我们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即使遭遇不幸,我们仍然要永远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因为只要能活着,一切还都可以重新再来。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自问:是以单纯应对社会的复杂,还是将自己也变得复杂起来?是守住一颗平常心,还是野心勃勃、面目全非?生活中的无数事实证明,智慧与快乐并无联系,反倒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傻人有傻福”的例子俯拾皆是。整个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一个不懂得带上智慧行走的人,就是愚蠢的可悲的人。
  • 紫川

    紫川

    两百年前的蓝河战场,光明帝国最后的军团在魔族的喧嚣声中崩溃,帝国最后的皇帝战死。混乱的西川大陆上没有了共同的君主,群雄并起而混战,武力是生存下去的唯一本钱,制霸天下,是一代代强者的梦想。大陆东南,有一个两百多年的强大势力——紫川家族。他西击流风家,东挡魔族,南镇林家。为了强大的梦想,为了家族血统的薪火相传,无数紫川俊杰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曲的史诗般壮丽的历史。本文《紫川》,讲述的就是这么一个家族的百年悲歌传奇。
  • 兽之家

    兽之家

    在昌彦面前摆满了料理盘。由于每一盘都只是动过几下筷子,所以服务生们似也没瓣法端走。但,紧接着却又是新的一盘料理上桌了。他小心避开周遭人们的眼光,向服务生使了使眼色,低声要求服务生端走全部餐盘。坐在邻座的妻子眼睛发亮,说:“是烤肉呢!”并肩坐在妻子对面的双胞胎女儿们则齐声叫着:“哇,是肉呢!”可能是新郎那边的亲戚吧!坐在隔壁圆桌的客人们皆面带微笑,望着双胞胎女儿。
  • 听李敖讲学问

    听李敖讲学问

    李敖大师满腹经纶、学识渊博且著作等身,“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 钱玄同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钱玄同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近来看见《上海时报》上登有广告,说,有《灵学丛志》出版;此志为上海一个乩坛叫做什么“盛德坛”的机关报。其中所列的题目,都是些关于妖精魔鬼的东西。最别致的,有吴稚晖先生去问音韵之学,竟有陆德明、江永、李登三人降坛,大谈其音韵。我看了这广告,觉得实在奇怪得很,因此花了三角大洋,买他一本来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