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24200000003

第3章 严是爱,宠是害

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教育,既要尽早开始,又要从严要求。“严是爱,宠是害”,这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宝贵经验。对孩子进行严格的教育其实也是爱孩子的一种方式,对孩子严格是为了孩子的前途着想,而宠爱孩子往往会耽误孩子的前程。

以严为爱,就是要对孩子严格要求,严加管教,促使其奋发图强,使孩子有一个美好的前途,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这是对孩子的爱。反过来,对孩子娇生惯养,百依百顺,任其所为,这就是所谓的溺爱。过分的宠爱孩子就是对孩子的爱变了质,并不是真正的爱孩子,溺爱孩子的结果往往是葬送了孩子的未来。

“溺”有过分和淹没的意思。过分地宠爱娇惯子女,就等于淹没子女。对此,古人有许多至理名言。《三字经》上讲:“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荀子说:“君子之于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导之以道而勿强。”这里的“面”即“湎”,就是对子女不能溺爱。颜之推讲得更具体。他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惧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反奖。”这些话的意思概括起来,就是说父母对子女既要慈爱,又要威严,不能因疼爱而放松教育。如果在衣食住行方面都一味顺着孩子,如该制止的不制止,应批评的不批评,必养成大恶。看起来是爱,实际上是害。

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纵观历史,凡是被过分宠爱的孩子,十之八九是不能成器的。《左传·哀公六年》上提到“孺子牛”的故事,说的是齐景公十分宠爱他的小儿子荼,成天守在儿子旁边,拣最好的食物给他吃,挑最好的衣服给他穿,生怕风吹着,人吓着。为了讨荼的欢心,齐景公双手撑地,装成一头牛,口里叼着绳子,让儿子拉着他满地爬。突然荼被绊了一跤,猛地一牵动绳子,把当“牛”的父亲的牙齿拉掉了好几颗。荼在父亲的百般娇纵下,什么本事也没有,光会吃喝玩乐。齐景公临死前,准备立荼为太子,继承王位。可是大臣们都不同意,荼的几个哥哥更是耿耿于怀。等齐景公一死,大臣便串通荼的哥哥阳生发动了政变,把齐景公的这个宝贝儿子给杀掉了。

在历史上,类似这样因宠子而招致失败、酿成悲剧的事例不少。三国时的荆州牧刘表,有两个儿子,一个成天疑虑猜忌,只求保身之道,无心习文练武,成为无能之徒;一个自恃有宠,专横跋扈,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成为草包饭桶。刘表死后,刘琮继承他的职位,曹操率兵一到,立即举州投降。他正如曹操所嘲讽的那样:“如同豚犬耳!”和刘表父子同一时代的袁绍也吃了“宠子”的亏。袁绍当时在北方算得上是赫赫有名的一霸,占据着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州之地,实力雄厚。可是官渡之战中,却以十万大军败在仅仅有两万人马的曹操之手。袁绍大败,除了政治上的原因和战略上的错误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溺爱儿子达到了不顾大局、贻误军机的程度。官渡之战前夕,正当曹操积极进行对袁作战的准备时,在徐州突然发生了刘备联袁反曹的事件。曹操为了避免两面受敌,便只留少部分军队驻守官渡,自己亲率大军东进,攻打刘备。这时袁绍手下的谋士们建议袁绍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乘机袭击曹操后方,可袁绍却因为自己的爱子正在生病,留在家里守候,不肯出兵,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眼睁睁看着曹操打败刘备后重返官渡。儿子的病虽然好了,可良好的战机却白白失掉了。官渡之战失败后,袁绍仍有一定的实力,如果袁军内部同心协力的话,还可以和曹操相抗衡,等待时机反攻。可悲的是,袁绍集团不是将帅争兵夺权,就是父子兄弟之间各自树党,相互倾轧。袁绍的异母弟袁术“与绍有隙……兄弟携贰,舍近交远”。其根源也是由于袁绍过分宠信小儿子袁尚。本来按照封建制度的惯例,应立长子为嗣,接替职位,可袁绍却听从他的后妻刘氏的话,打算废长立幼,让大儿子袁谭和二儿子袁熙领兵驻守外地,把袁尚留在身边,百依百顺地宠爱着。袁绍一死,袁尚自立为主,袁谭不服气,兄弟为争位大动干戈,后来发展到袁谭向曹操投降,借兵对付袁尚。曹操借此机会,利用袁氏兄弟的矛盾,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把袁谭、袁尚一个一个地消灭了。

历史上一些在政治舞台上很有影响和声誉的人物,在家庭教育方面,却是个失败者。原因主要是对子女过分宠信和溺爱。过分地宠爱孩子,最终使孩子走上错误的道路。明代中期名臣杨士奇,才能卓越,名噪朝野。史官们称他“玉质金相,通达国体”,“保身济主,有大雅之明哲号”。可他的儿子杨稷,却是个恶贯满盈的花花太岁,最后被依法处斩。杨稷走上犯罪之路,与杨士奇的宠爱有直接关系。杨稷小时候,娇生惯养,长大之后,横行乡里,为非作歹,欺压百姓,草菅人命。不但受害的老百姓接连告状,就连朝廷中的一些官员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有的将情况上报给身为少傅的杨士奇,请他对儿子严加管教。可杨士奇舐犊情深,总不相信别人的话,反而把那些官员给他的信拿给儿子看。杨稷一看,怒火中烧,反咬一口,说这些官员都是诬陷他。杨士奇相信儿子说的话,并任由他恣意妄为。这样一来,杨稷更加有恃无恐,横行霸道。有人把情况报告给了皇帝,皇帝问杨士奇,他回答说:“我儿子是好的,主要是他手下的人教他干坏事。”并且还一味袒护。直到杨稷发展到残害“人命已数十,恶不可言”时,“朝廷不得已,付之法司”。杨士奇也因此积忧成疾,卧床不起。史书评论说,杨士奇本来是个位高权重,很有本事的人,可是“晚间溺爱其子,莫知其恶,最为败德事”。

宠爱子女的父母,总想着孩子长大了会“知恩图报”“待父母以孝敬”。实际上却不是这样。对孩子小时候不从严管教,教其走正路,长大以后往往出“逆子”。对孩子从小溺爱,子女长大以后不但不会对父母知恩图报,还有可能会对父母长辈不敬、不孝、不仁、不义。历史上“杀父弑君”一类的事,不少都是小时候受到娇生惯养的贵族公子少爷干的。北宋宣和年间的权臣蔡京,对他的儿子蔡攸十分宠爱并一味放纵。蔡攸长大后凭借老子的权势,当了开封府的官,深得宋徽宗的赏识。他为与自己的父亲在皇帝面前争宠,竟自立门户,明争暗斗。一天蔡攸回到家,见蔡京正与客人谈话,便过去握住他父亲的手像诊脉一样,问道:“大人,你的脉势舒缓,身体是不是有病?该退职养老了吧!”蔡京回答道:“我没有病,你别急!”蔡攸走后,来客问:“刚才你儿子这样做是什么意思?”蔡京气愤地回答道:“你哪里知道,他是想让我早点退休回家呢。”之后,父子俩只要有机会,就都在皇帝面前说对方的坏话,互相拆台,被世人嘲笑为一对父子冤家。

“严是爱,宠是害”,凡是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一般都对子女有个正确的态度和严格的家庭教育。但是对孩子严格并不等于要打孩子,对孩子实行体罚。我们虽不赞成对孩子娇惯溺爱,但也不提倡实行“棍棒政策”。爱要爱得在理,严要严得有方。不但我们现在不提倡体罚孩子,就在古代,也有的父母意识到不应该对孩子实行“棍棒政策”。那么古人有没有在这一方面堪称典范的呢?清朝的郑板桥算得上是一个。

郑板桥是清朝时期人,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的县令,又是书画家、文学家。他52岁才得一子,应该说是“富贵人家”的宝贝疙瘩了。可是郑板桥对这个宝贝儿子并不娇惯,他另有一番“爱子之道”。这可以从他在潍县做知县时给家弟的两封信中看出来:“吾五十二岁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人。凡鱼餐果饼,宜均分散给他,大家欢喜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另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夫读书中举进士得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可将此书读与郭嫂,饶嫂听,使二夫人知爱子之道在此不在彼也。”

在另一封家书中,郑板桥用耳闻目睹的事实,阐明了为什么在溺爱中成长的富贵人家的子弟,大都是庸庸碌碌、无所作为,“而立学有成者,多处于附从贫贱之家”,这一“富贵足以愚人,而贫贱足以立志”的道理,进而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妄自尊大,而要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

从郑板桥的这两封家书中不难看出,郑板桥的爱子之道有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目的明确,把教子“明理做个好人”放在第一位,培养孩子从小要有热爱劳动人民、同情劳动人民的品质,而把“读书中举进士做官”看成小事。这一点是一般的封建士大夫难以做到的。二是严而有方,针对富贵人家子弟一般轻浮贪玩,看不起劳动人民、有盲目的优越感等通病,具体地给孩子们指出为什么对别人家的儿女不能凌虐的道理,怎样正确地对待家中佣人儿女、同学、老师及贫家的儿女。这样一来,就把严格要求和耐心说服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既不同于溺爱,又不同于压服似的严教。这种爱子之道是很值得我们今天当父母的仿效和借鉴的。

同类推荐
  • 爱得对,父母不会累

    爱得对,父母不会累

    亲子教育圣经!本书内容提要:现代父母常感叹和孩子之间出现了代沟,种种以“爱”之名但掺杂了太多的期望的行为。反而让孩子产生了抗拒。父母对孩子的爱出自于本能,但并非所有爱的方式都是正确且理智的。爱得对,爱是最好的沟通方式;爱得不对,爱反而会变成压力和障碍。本书分成七大部分,从42个法则,指导父母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爱孩了,教养孩子不仅变得轻松、愉快,也能培养孩子乐观且正向发展的人格。
  • 培养你的完美女孩

    培养你的完美女孩

    本书通过众多的教育事例,向渴望将女儿培养成为完美女孩的父母们全面介绍了教育策略、培养方法,并针对女孩独特的个性特征、心理特征、性别特征、成长过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育建议和指导。《培养你的完美女孩》中数十种教育技巧和培养方法的提供让父母们对女儿的培养水到渠成,帮助父母们将女儿培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完美女孩。
  • 英才是父母炼成的:22位成功父母对我们的家教启迪

    英才是父母炼成的:22位成功父母对我们的家教启迪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的激烈竞争,人们愈来愈能够体会到人才的价值与英才的珍贵。于是乎,在我们这个富有重视教育的传统的国度,每个家庭的父母,都十分渴望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英才。
  • 爷爷奶奶带孩子宝典

    爷爷奶奶带孩子宝典

    近年来,儿童教育专家们总结出了爷爷奶奶带孩子的两大误区:太感性和让孩子无所适从。然而,性格培养过于笼统慢热,跟不上孩子精神发展的脚步,又成为时下性格教育的盲区。爷爷奶奶们可曾想过:面对未来严峻的生存挑战,该怎样带好自己的孙辈?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品质则是革命胜利的保证。要想全面开发孩子的智力,爷爷奶奶们不妨把自己的经验和现代教育的先进知识融合起来。关注孩子的学习,不单要关注孩子的成绩,更重要的是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千万别觉得“危机意识”太晦气,没有人希望这样那样的坏事情降临到自己头上,但逃避生活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 30天精通儿童心理学

    30天精通儿童心理学

    本书融专业性、知识性、可读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全面介绍了儿童心理学知识,书中援引了大量典型的故事和案例,贴近现实生活,将晦涩的专业知识寓于轻松的故事中,让你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快速了解和掌握儿童心理。
热门推荐
  • 腹黑娘亲:僵尸大小姐

    腹黑娘亲:僵尸大小姐

    僵尸女魃穿越后,被黑玉中的一个美男夺去初吻,就有了可爱的僵尸宝宝。美男还邪笑说以后还生宝宝就用推到的方式,还死皮赖脸地住到女魃的身体里去。女魃气极大怒:总有一天把你挖出来,一巴掌煽墙上扣不下来!
  • 西湖二集

    西湖二集

    本书是一部明末拟话本小说集。每一卷为一篇,共三十四篇。内容涉及王朝兴衰、官场逢迎、将帅武功、士人际遇、民生疾苦及地方风俗等,作者演义前朝史事,抨击政治窳败,感慨世情冷暖,颇能反映当时知识阶层对民不聊生明末社会的认识和怀才不遇之情。
  • 大侦探乔治

    大侦探乔治

    中国警察穿越到英国破案的故事,没有金手指,注重案件设计和逻辑合理性。(背景设定平行世界的英国是避免踩雷,选择50年代是为了限制高技术,职业为私家侦探是可以接触更有趣的案子。)
  • 轻重甲

    轻重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功夫女生

    功夫女生

    三位小朋友原本只是到美丽的山林别墅度假,却无意中遇到一位世外高手——功夫女生。功夫爷爷为何要残酷地对待她,她为何要拼命苦练中国功夫?诡异的大山里隐藏着什么可怕的秘密?恶魔城堡中是否真的有恶魔?层层疑云揭开之后,读者将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天谜底。
  • 破译人性弱点的密码

    破译人性弱点的密码

    本书分别从人性中的贪得无厌、自寻烦恼、缺乏目标、消极怯懦、沉溺幻想、优柔寡断、依赖借口、忽视细节、满腹抱怨、内心浮躁、爱慕虚荣、自私自利等几大弱点入手,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这些弱点,并正视自己,审视内心,发现自身存在的缺陷,进而战胜自身最顽固的弱点!
  • 嫡女农医:逆天小王妃

    嫡女农医:逆天小王妃

    傅婉言从来没想过她这么倒霉,被醉酒的病人一刀给捅死了,苏醒穿越到浑身长满有毒脓包的恭国侯府嫡女的身上,好不容易搞清楚下毒的罪魁祸首是谁,还没动手手刃仇人,就被赶出去了。为了保命,躲进了武陵村,卖卖草药、治治病、开个药铺、开个药膳酒楼、开个香料铺……小日子逐渐好转,谁知上天看她不顺眼,来了一场天灾!她散尽家财救济灾民、组织人员祛除疫病、顺道捡了个重伤男人回家,拿他做了挡箭牌成了假夫妻,在感情逐渐萌芽之时,男人失踪了……随后,她被接回了恭国侯府,一道圣旨将她赐婚好战嗜血的妖怪八皇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极道龙尊

    极道龙尊

    龙雪傲得到了远古巨龙的传承,传承血炼诀与上古星空炼神诀。在异龙血脉觉醒后,龙雪傲踏上了征服世界的巅峰之路,最后得以战魂不败的永生。他仰天长啸:我命由我不由天!神挡诛神,魔挡灭魔!成神?抑或成魔?我神即我身,游地狱血海,历千险万劫,纵使魂飞魄散,我神识依在,战百世轮回,纵使六道无常,我依然永生!我命由我不由天!神挡诛神,魔挡灭魔!战魂觉醒,万面齐聚,轮回启,神魂消,人魂散,战魂依然不败!
  • 超脑:海岛

    超脑:海岛

    一次普通的酒吧重聚,一个十年未见生死成谜的老同学,使尘封多年的不堪往事重现天日。鬼叔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再次踏上探寻真相之路。各种超现实事件离奇发生——毕业照上的人像突然从照片上消失、大学校园里的核反应堆、正反物质的重构、“薛定谔的猫”……当十年前的事件真相逐渐浮出水面,鬼叔却独自走进了陷阱。没有了他人的帮助,鬼叔这次能否化险为夷?而与时间囚徒Marilyn在平行世界中的再次相遇,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 新茶花

    新茶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