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读书有学问
1态度不端学问少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一个人不愿学习,即使刀架在脖子上也做不出学问。相反,一个人喜爱学习,即使在简陋的环境中也能做出大文章。学习需要一种态度,一种发自内心的诚恳态度。
诗海漫步
【樵童牧竖劳相问,岩穴从来出帝师】
出处:唐·李咸用《题陈处士出居》
释义:碰见樵夫和牧童,也应该向他们请教,帝王的老师从来就出在民间。说明讨教学问不必在乎对方的身份。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
出处:唐·贾岛在诗歌《戏赠友人》
释义:一天不写诗,就觉得自己的心如同废弃的水井一样干枯。
【死辱片时痛,生辱长年羞】
出处:唐·孟郊《苦学吟》
释义:死,只不过是片刻的痛苦,而活着不学习,不能做出一番事业的耻辱却是终生的羞愧。
【黄金未是宝,学问胜珠珍】
出处:《全唐诗补逸》
释义:和学问比,黄金就不算宝了,珍珠也比不上它。
【我岂更求荣达,日长聊以销忧】
出处:宋·黄庭坚《宁浦书事六首》(选一)
释义:(读书的目的)并非为了取得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而是把学习当成人生的一件乐事。
【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
出处:宋·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
释义:喜欢读书如同喜欢饮酒一样,领略到其中的滋味,就会真正地爱好它。
【著述须待老,积勤宜少时】
出处:宋·欧阳修《获麟赠姚辟先辈》
释义:著书立传要等到老年时再着手进行,但从少年起就应努力学习,积累知识。
【自家漫诩便便腹,开卷方知未读书】
出处:清·张月楼《自忏》
释义:自己先别夸自己的大肚皮里装满了学问,去翻翻书,才知道自己并未读过几本书。说明读书能够使人变得谦虚。
【何妨粟有秕,惟箕簸之精】
出处:清·郑世元《感怀杂诗》
释义:粟中有秕,有什么要紧的呢?关键在于在扬箕时能粗中求精。比喻应善于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
出处:清·张维屏《读书二首》
释义:读书所追求的是什么?目的是通达事理。
【树义不制胜,不如不开帙】
出处:清·法式善《读书四首》(其四)
释义:如果不能以义理克服邪恶,还不如不读书呢!说明读书在于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
名句拾遗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出处:《礼记·中庸》
释义:广泛地学习,仔细地探究,谨慎地思考,明确地辨别,最后要切实地去实行。
【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
出处:《礼记·儒行》
释义:不祈求多积财富,以知识多为富有。
【好学近乎智】
出处:《礼记·中庸》
释义:喜欢学习的人,就和聪明相去不远了。
【君子不器】
出处:《论语·为政》
释义:君子不要像一个器皿一样,只能派某一方面的用场,而应该博学而才能广泛。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处:《论语·公冶长》
释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
【朝闻道,夕死可矣】
出处:《论语·里仁》
释义: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这句话说明了对真理的渴望。
【虚而往,实而归】
出处:《庄子·德充符》
释义:虚心地前往学习,就会满载而归。
【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
出处:《尚书·说命下》
释义:学习要顺着自己的志向,敏于求知,就会取得成功。
【一目之罗,不可以得鸟】
出处: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
释义:一个网眼的罗网是捕不到鸟的。比喻对贤人无礼,得不到贤者的支持,个人再能干也将一事无成。这句话也可以用在学习、考试方面,如果不多学点东西,只想抓几道题目碰运气,是不会有好成绩的。目:网眼。罗:网。
【荆山之璞虽美,不琢不成其宝】
出处:《晋书·景帝纪》
释义:坚硬的刀剑要磨才锋利,玉石要雕琢方能成器物。比喻人不学习就不能成才。
【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引耳】
出处: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释义:读书学习,根本目的在于开通心窍耳目,利于处世行事。
【时无远近,事无巨细,以成博识】
出处: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中》
释义:时间不分远近,事情不分大小,都要通晓,以成为学识渊博之人。
【学以为耕,文以为获】
出处:唐·韩愈《祭故陕府李司马文》
释义:以读书作为耕种,用文章作为收获。这一句道出了治学的要义。
【为学务日益,此言当自程;为道贵日损,此理在戒盈】
出处:宋·苏轼《张寺丞益斋》
释义:学习应当每日追求进步,应当把这话当做奉行的计划;而在研究道理时,贵在每日觉得自己还很不够,这个道理适用于感到满足的时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出处:清·顾炎武《与友人书》
释义:在学习上,如果每日没有进步就是退步了。
谚语集锦
【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唯有读书高】
释义:世界上一切都是次要的,只有读书才是最重要、最高尚的。
【半部论语治天下】
释义:旧时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非因报应方行善,岂为功名始读书】
释义:并非因为报应才做善事,也并非为升官发财而读书。报应:佛教用语,指种善因得善果。功名: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为学大病在好名】
释义:钻研学问的人最忌讳的是追求虚名。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释义:刀不经常磨就会生锈,人不坚持学习就会落后。
【学到老,不会到老】
释义:世上自己不会的事很多,即使学到老也学不完。
【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释义:只知道是这样,而不知为什么会这样。然:这样,如此。
【学贵专门,识须坚定】
释义:学习要讲究专一,见识要正确而坚定。
【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释义:学问学问,就是要边学边问。学了有问题,如果不向他人请教,永远都得不到正确的答案。
【坐集千古之智】
释义:要广为收集久远古代的智慧(指著作)。
【人一日无米则饥,一日无字则瞽】
释义:人一天不吃就要饥饿,一天不读书就要变成瞎子。瞽(gǔ):瞎。
【三日打鱼,两日晒网】
释义:三天时间去打鱼,两天时间晾晒鱼网。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
释义:有田不耕仓库就会空虚,有书不读子孙就会愚笨。
歇后语荟萃
【孙悟空坐金銮殿——毛手毛脚】
释义:比喻学习要认真,不要急躁。
【半路上出家——从头学起】
释义: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一切从头开始学习。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也比喻学习应从最基本、最开始的地方学起。
【到了黄山想峨嵋——这山望着那山高】
释义:登上了黄山就想登峨嵋,(因为)爬上这一座山,觉得那一座山更高。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学习不满意,总认为别人的成绩优秀。说明要正视自己的优点,肯定自己的学习成绩。
【打破沙锅——问(璺)到底】
释义:璺(wèn):陶瓷、玻璃等器具上的裂痕。“璺”同“问”音同。沙锅用陶土和沙烧成,一打破就从上裂到底。指追问问题也一定要一问到底,搞清真相。
【见了骆驼说马肿背——少见多怪】
释义:原指见了骆驼不认得,以为是马肿了背。指人见识少,遇到平常事也感到奇怪。常用于讥讽一些一见到自己未见过的事就大惊小怪的人。
【嫩牛拖耕犁——不打不跑】
释义:初生的牛犊拉犁耕地,抽赶着才向前走。比喻没有人督促着就不前进。说明学习要自觉。
【铁匠的儿子——就知道打】
释义:铁匠的儿子就懂得打铁。比喻只知道打架(不懂得学习)。
【洗脸盆里游泳——水平太低】
释义:比喻学习、工作或能力太差。
【南郭先生吹竽——不会装会】
释义:说明学习要实事求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也不必装作知道。
趣味阅读
【古诗趣话】
懒于读书
古代有一个秀才,名叫吴仕途。年少时聪明好学,总以“学则智,不学则愚”自勉,博学笃志,博览群书,通晓四书五经和音律。但每每试而不中,因而厌倦读书,日久生惰。为堂而皇之不再读书,特写一诗自辩之。其诗曰:
春天岂是读书天,
夏日炎炎正好眠,
秋有蚊虫冬有雪,
收拾书担待来年。
后来,一些懒于读书的人想给自己的行为找个理由时,这首诗便成了最好的借口。
【幽默看台】
书低
从前,有个秀才租赁和尚的房子读书,表面上是读书,其实是假借读书之名,终日游览罢了。
有一天,秀才中午回房,招呼书童取书来。书童取来《文逊》,秀才看了一眼,说:“低。”又取来《汉书》,秀才瞥了一眼,仍说:“低。”再取来《史记》,秀才还说:“低。”
在旁的和尚大惊道:“这三种书熟读其中一种,就足称饱学了,您为什么都说‘低’呢?”秀才说:“我是取书作枕头!”
【妙联巧对】
焉知鱼不化为龙
明代著名学者、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丘浚,字仲深,少年时候学习刻苦努力,曾在一个官宦家的私塾里读书,以敏而好学、过目成诵闻名远近。
有一天,塾师因事外出。官宦家的儿子见老师不在,便一溜烟出去玩耍了,只有丘浚一个人在教室里认真读书。这时,天忽然下起了雨,恰巧丘浚座位上面的房顶漏水,滴湿了他的肩头。他见官宦家的孩子不在,就临时和他换了座位。等那孩子回到教室后,急忙向刚进屋的塾师报告,说丘浚趁老师不在,私自调换座位。
塾师说:“今天先不说谁是谁非,只论能不能对对子。谁能对出我的句子,谁就有理。”说完,出句道:
点雨滴肩头
丘浚对道:
片云生足下
塾师的出句,源于眼前的生活;丘浚的对句,则着眼于自己要读书成才,有踏上云之路的意思。丘浚小小年纪就能对出这样的句子,不但工整无比,而且表了远大的志向,塾师大为惊异。
官宦家的儿子憋得小脸通红,却终于也没有对出来。一气之下,他便哭着回内宅,告诉给父亲。
那官宦听了,十分恼怒,心想:你个穷小子,在我家里借读,怎么还敢欺负我儿?当即叫来丘浚,也出了个句子让他来对:
孰谓犬能欺得虎
很明显,这是在责骂丘浚。他自以为富贵之家,根本看不起眼前这个穷孩子。
丘浚应声对道:
焉知鱼不化为龙
针锋相对,且毫不示弱,同样表达了极高的志气。这个对子还巧在以“鱼”和“龙”两个动物名来对“犬”和“虎”两个动物名,工整贴切。
那官宦听了,也大为惊骇,认为这孩子非同常人,日后必定大有作为。
果然,丘浚参加乡试,得了第一名;又考中进士,直至做宰相兼礼部尚书。他为官清廉,所居住的府第非常简陋,在京城里生活40多年未搬过家。他的勤奋好学,一生不变,老年时候右眼失明,仍然读书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