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35300000004

第4章 天人相应与生命整体观(1)

人既然生活在宇宙之中,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方面就要受到自然界种种因素的影响。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中医学在探讨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问题时,常常把人体与自然环境联系起来,从整体上把握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在观察、分析、认识和处理有关人体生命和疾病的病理及治疗等问题时,强调要重视人体与自然界之间的统一性。

(一)从“天人相应”谈整体生理观

中医学在探讨人的问题时,不是将人孤立来看,而是把人放到整个宇宙中去考虑分析。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著作《黄帝内经》认为,阴阳学说适用于整个宇宙,是自然界必须遵循的法则和规律,是总括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纲领,作为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自然而然地也适用于阴阳学说,这就是“天人相应”的中医整体观念的具体体现。因此,中医学在讨论生命的活动规律时,不仅着眼于人体自身,而且重视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各种影响。天有方位、季节、气候等因素,地有谷物、地域等因素,天给人以五气(风、暑、湿、燥、寒),通于脏腑;地供给人以五味(酸、苦、甘、辛、咸),入于脏腑,达于肌表,使脏腑的功能协调、气血旺盛,从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论述:“阴之所生,本在五味”,这里用五味代指各种饮食物。即人体阴精的产生来源于各种饮食物。人体必须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人只有适应自然界气候的变化规律,才能有正常的生命活动规律,这一点体现在人的生、长、壮、老、死的生命活动进程之中。

自然界一年有四时的更替,冬寒之极要变生春温,夏热之极要变生秋凉,所以四时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万物顺应自然界的阴阳转化规律,就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适应性变化规律,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同样也顺应四时气候的正常变化,而在功能活动中作出适应性反应。如春夏之时气候温热,人体的阳气要顺应自然之性而发泄于外。此时,人体的腠理(肌肤纹理)疏松,血管舒张,气血充盛于体表,津液代谢表现为易出汗而小便少。秋冬之季气候寒凉,人体的阳气顺应自然之性而收敛于内。这时,人体的腠理致密,血管收缩,气血等精微物质趋向于体内,津液代谢表现为汗少而小便多。所以,《灵枢·五癃津液别篇》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人正是适应自然界寒暑气候的变迁,调节汗与尿的排泄,以维持人体津液正常的代谢。

人生存于自然界之中,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时气候的变化规律,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所以人体正常的脉象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脉象,象指表象、现象、征象,即脉搏动时表现于外的生理或病理现象。自然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长变化规律,而人体的脉象也随着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发生着相应的改变。随着一年四时的变迁,脉象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素问·脉要精微论》论述了四时正常脉象,原文曰:“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对于四时变迁而引起的正常脉象变化,《素问·脉要精微论》还形象叙述道:“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

一年春夏秋冬四季,春季阳气生发,万物复苏,在五行中属木,为肝所主;夏季为阳气最隆盛的季节,植物茂盛壮美,在五行中属火,为心所主;秋季万物果实饱满,秋气内敛,而不外露,在五行中属金,为肺所主;冬季阳气闭藏,在五行中属水,为肾所主。人体脉象随自然界阴阳的消长变化而变化。春脉弦如规。规,作圆之器,引申为圆润而光滑,即有一定的饱满度,春天是自然界阳气生发的季节,万物复苏,生机盎然,所以脉象由表出里而主浮,而天气犹寒,脉管稍带敛束,故脉如琴弦之端直而挺然,故为弦脉;夏脉洪如矩。矩,为作方之器,引申为有棱有角,触摸非常明显,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隆盛的季节,自然界中的万物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此时,人体阳气亢盛于外,气血也充盛于人体,故现洪脉;秋脉浮如衡。衡,指秤杆,是轻的,要保持平的状态,秋天天气转凉,阳气束敛,而秋为肺所主,肺位居上焦,所以脉的部位表浅,轻取即得,故为浮脉;冬脉沉如权。权,指称锤,即应沉重,冬为肾所主,《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所以说肾具有贮藏阴精的功能,人体的气血收敛,潜藏于内,阳气也随之内伏,故脉象偏沉,重按始得。故《素问·脉要精微论》又形象地阐述春天伴随自然界中阳气生发,脉象犹如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地遨游;夏天随着阳气的隆盛,脉象相应地在人体肌表,气血充盛,来盛去衰,有如波涛汹涌;秋天伴随阳气收敛,脉象与之相应,则有由表向里的趋势,就像蛰虫准备躲藏一样;冬天随着阳气闭敛、内藏,人体脉象也相应地沉伏于里,就像冬天紧密躲藏的蛰虫一样。以上从人与自然相应的角度分析了正常脉象在一年四时的变化规律,如原文所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即人体脉象随自然界四时的阴阳消长变化而变化,与自然界四时变化规律相适应。总之,人体脉象和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息息相关。

人体的这种适应性,不仅表现在顺应一年四季阴阳的变化规律上,还表现在顺应一日之中昼夜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上,以调节机体正常的活动。四季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活动有影响,一日之内的昼夜晨昏变化,同样对人体生理也有影响,而人体也要与之相适应。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说明人体的阳气在太阳刚升出地平线之时,由里出表,调节腠理开合,以抵御外邪,到了中午自然界的阳气隆盛之时,人体的阳气也隆盛,当太阳西下,自然界阳气开始下降的时候,人体内的阳气也开始变虚。这时,为了防止外邪入侵,人体的汗孔也闭合了。所以,到了傍晚自然界和人体阳气具虚之时,人不能再过分地进行体力劳动,不能扰动自己的筋骨,这种人体阳气顺应自然变化,白天趋于体表,夜间潜藏于内里的运动趋向,反映了人体随昼夜阴阳二气的盛衰变化而出现适应性调节的规律,只有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人才能健康长寿。

很多现代科学研究也发现人的体温、心率、血压、血糖等,都有二十四小时的节律性变化规律。大量实验研究也证明中医关于四季、昼夜周期变化对于人体影响的说法基本上是科学的。另外,近年来科学家又发现,太阳黑子周期性活动和人的血沉、血红蛋白、血压的周期性起伏有关,和流行病、传染病、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也存在一定关系。这种研究天体运行和气候变化对人体影响的科学,叫做“医学气候学”。这一门新科学的发展,也有力地揭示了“天人相应”理论的科学价值。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还体现在由于地域环境的不同,人体的生理活动和脏腑机能也不同。由于地域气候、文化差异,人们的风俗习惯不同,人的生理、体形等方面也都有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类体质的形成。如南方人体形多瘦小;北方体形多高大;江南地区气候多湿热,人体腠理多稀疏;北方气候多燥寒,人体腠理多致密。

《内经》中还有许多篇章论述的内容是从人与自然相应的整体观角度出发进行阐述的。如《素问·经脉别论》论述了饮食水谷在体内消化、吸收、传输的过程,必须与五脏阴阳和自然界四时寒暑变迁相协调统一,也即“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二)从“天人相应”谈整体病理观

中医学在分析疾病的病理机制时,不但注重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还注重考虑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分析自然界气候异常变化所引起的人体的病理反映,把自然界的异常变化与人体疾病的病理变化统一起来。如《素问·咳论》提出了咳不仅与肺有关,还与五脏六腑有关的说法,正是基于原文中的“人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则为泄、为痛”。《素问·痹论》中按照季节及五体的不同,将痹症划分为五类,即筋、脉、肌、皮、骨五种痿证。这些都是由中医“天人相应”的基本道理所决定的。

人体疾病的发生与人体正气和自然界的邪气有关,中医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认为正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气候变化异常,超越了人体对自然界的适应能力,使得人体不能对自然界气候的异常变化及时地做出适应性调节,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春季气候本应该温暖,可偏偏寒凉,人就容易感受风寒;夏天过于炎热,人就容易受热中暑。因此,疾病的发生既与人体正气强弱有关,又与自然界气候的异常变化有关。如果人体正气充足,抗病能力强,则人体一般不会发病;如果自然界气候变化特别突然或剧烈,人体正气相对邪气不足,则抵御邪气的能力相对减退,邪气就会乘虚而入,导致疾病的发生。

同类推荐
  • 助听器学

    助听器学

    本书共13章,从助听器的发展简史,到助听器的物理组成、工作原理、技术性能、助听器的分类等方面介绍了助听器的基本结构及性能特点。同时,在此基础上还着重介绍了助听器的临床应用经验、不同人群的助听器选配方法,以及如何遵循选配步骤,为听障人士选择符合其听力损失的最优助听器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听力学专业的学习教材、各大助听器公司的培训手册、助听器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提供给对助听器感兴趣的各界人士(包括有听力损失的成人和听力损失儿童的家长),使他们能够对助听器有更科学、系统、专业的认识!
  • 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本丛书共8册,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绝招》、《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每书均以现代医学病名为纲,以病统方,意在切合临床实际。每病先介绍该病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内容,而后顺序介绍全国各地的老中医经效验方,以供辨证选用,每首方剂均注明【处方】、【主治】、【用法】等内容。
  • 普外科速查手册

    普外科速查手册

    普外科作为十分重要的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我国新医改的深入进行,满足广大普外科医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普外科医师的诊治技能和水平,编者组织国内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教授,结合他们多年的临床、科研及教学经验,编写了《普外科速查手册》一书。 《普外科速查手册》内容由三部分组成:普外科常见症状诊断、普外科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普外科疾病的特殊检查。《普外科速查手册》既有经典的临床经验,又有前瞻性进展介绍。全书结构新颖,实用性强,充分体现科学性、规范性。
  • 春季奇招抗过敏

    春季奇招抗过敏

    大家对过敏并不陌生,很多人都经历过过敏。过敏虽然似乎无时不在,但是也有高发季节,如春季。春季本是欣欣向荣、充满阳光和快乐的季节。却也正因为它的欣欣向荣,容易催发过敏的发生。如何才能避免过敏,尽情享受这样美好的季节呢?本书将重点为大家讲述春季易于发生的过敏有哪些,以及如何防范和对症治疗。希望本书能对读者有帮助,并祝读者度过快乐的春天!
  • 乳腺癌综合诊治规范化手册

    乳腺癌综合诊治规范化手册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130万妇女患乳腺癌,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 本书共十七章,前六章简要介绍了有关乳房的形态、结构,乳腺癌发生、发展、转移机制,诊断及预后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第七至十四章阐明了乳腺癌手术、放疗、化疗等各种治疗手段及其适应证;最后三章为乳腺癌的预防、监测、随访和相关的重要的临床试验。附录中还介绍了各种医疗文件书写格式。综观全书,内容丰富、文字朴实,实用性强,可为肿瘤工作者,尤其是乳腺癌临床医师案头查阅,也可供本病研究者、兴趣爱好者参阅。
热门推荐
  • 幽冥使者

    幽冥使者

    我做梦都没想到,我经营的小店竟然是人间通往冥界的大门所在;自从一个美女神棍死皮赖脸的住进来以后,我就经常看见各种各样小鬼穿梭在店里……好好的门店竟然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鬼店!
  • 月令

    月令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古今译经图纪续

    古今译经图纪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论语》人物评传

    《论语》人物评传

    本书第一次把《论语》里的所有历史人物从书中剥离出来,结合《左传》、《国语》、《尚书》、《史记》等史书以及《孟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淮南子》等诸子书中的有关记载,把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历史人物(而不是《论语》中的“一句话”人物)进行系统研究,每个人物有“传”有“评”。
  • 高仿神婆

    高仿神婆

    谁说现在帅哥不好找,找到了也是别家的?她颜妃就顺手捡了两个绝色帅哥窝在家里,随时待命,等着被自己吃干抹净。谁说女人胸大无脑,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她颜妃就是凭着这大胸、小脑,逢凶化吉,坑、蒙、拐、骗信手拈来。
  • 九权荒兽传

    九权荒兽传

    是否曾经想过一朝得道,成神化仙?如果打着游戏突然有个神位你要不要?虚无缥缈的神找上了几个毕业生,十拿九稳要上神界装一把的时候出了岔子流落异世大陆无依无靠,游走之间却与这处神奇的世界结缘,有异兽,腾龙,花里胡哨各种生物……这下神界不知道有什么东西,这地方倒是让众人有了建功立业的想法。御兽控龙,尽在掌握。
  • 贾平凹纪事

    贾平凹纪事

    作者眼见为实的一手资料,给你一个不一样的贾平凹!侧重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十年间贾平凹主要经历和重大事件的记述,浓墨于有关贾平凹创作的《废都》《白夜》《高老庄》等主要作品创作、争鸣、出版、遭禁,以及贾氏的生活片段,三毛在去世前最后一封信就是写给贾平凹的……
  • 重生贵女:摄政皇妃

    重生贵女:摄政皇妃

    “灭族之仇,我护你生生世世。”如此誓言最终却在彼此的利用之中消失殆尽。“地狱天堂,我保你平平安安。”如此承诺最终却在两人的伤害之中不见踪迹。“天长地久,我给你天下荣耀。”如此深爱最终却在宫墙之中变成彼此的手段。一生三个男人,不同的誓言,不用的承诺,不同的爱护,最终变成一曲哀伤,消失在这四方的天际。究竟爱过谁?谁又曾真心爱我?我不得而知,迷茫一世。回忆一生,恍如隔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完美

    完美

    《完美》这部中篇小说讲述了丁沙真和丈夫鲜明从新婚夜发生一系列的有趣故事展开,生动活泼,最终又不得不分开。丁沙真年轻漂亮、知性,面对学院各种诱惑,最终是否能走出阴影……丈夫鲜明古板、木讷,一系列的性格反差,写出了人性的本真一面,引发读者深思。
  • 虎皮鹦鹉

    虎皮鹦鹉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