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35800000004

第4章 元杂剧

(一)元杂剧的形成

元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即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样式。它的最初出现大致是在金末元初,其间它经历了从不完备到完备的发展过程。杂剧体制的完备、成熟并开始兴盛起来是在蒙古王朝称元以后。到了成宗元贞、大德年间,杂剧的创作和演出进入鼎盛时期。

杂剧最初流行于北方,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遍布河南、河北。受方言的影响,它有不同的声腔流派,魏良辅《南词引正》说杂剧声腔有中州调、冀州调和小冀州调。这种北方声腔的剧种,很快流行于全国。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说唱诸宫调的基础上,由于现实的要求、群众的爱好,大大扩大了题材和内容而发展起来的,它翻开了我国戏曲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

(二)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在元代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文人也发生分化。特别是元初,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从文人的地位上看,元代统治者轻视文人。当时有所谓“九儒十丐”的说法,在十等级的人中,知识分子属于九等。由于废除科举考试制度近七十余年之久,堵塞了知识分子的进身之路,所以中下层文人通往的仕途之路被无形中缩小了,生活水平也随之下降。他们既不能从事生产,又无法得到富贵功名。除了少数依附元朝统治者的官僚外,这就使大多数知识分子和普通人一样,遭到各种迫害,因此,他们和人民的关系比较密切。部分文人和民间艺人结合,组成书会,把自己的才能贡献给杂剧的创作。杂剧的兴起,为知识分子开辟了道路,他们既可以写故事,展示才华,创造艺术,也能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于是作家们进一步接近下层人民,积极反映广大人民的生活和斗争。一部分文人还和民间艺人结合组成书会,从事杂剧的创作。书会的组织、民间艺人和文人的合作对元杂剧的兴盛起到了促进作用。部分文人熟悉人民的生活和语言,了解社会的黑暗和政治腐败,在学习民间文艺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创作才能,创作出大量优秀的剧本,推动了杂剧的繁荣发展。

从经济条件方面看,戏曲是一种群众性文学艺术活动,必须以相对繁荣的社会经济为基础,绝大多数研究者都肯定元代城镇经济的相对繁荣是元杂剧兴盛的物质基础。宋、金、元城市经济的发展为杂剧的兴盛准备了充裕的物质条件。适应统治阶级宴乐和广大市民的文化要求,南北各大城市都出现了各种伎艺集中演出的勾栏瓦肆,特别是作为都城的开封、大都、杭州等地更为繁盛。同时,在农村也常常开展戏曲活动,节日、庙会是农村的演出日,一些著名演员也经常到各地演出。这样就保持了戏曲在发展过程中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杂剧产生和发展,主要原因是“适应新兴的市民阶层对文化生活的要求,是当时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此外,元朝疆域广大、交通发达,加强了国际和国内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特别是北方诸民族乐曲的传播,对杂剧的兴盛也有一定的作用。

(三)元杂剧的创作

元代的杂剧创作和演出十分繁盛。但由于古代对戏剧的轻视,这方面的资料既少又凌乱,很难统计出作家作品的数字。从个别资料来看,元代有姓名可考的剧作家有一百多人,剧目七百多种。现存的元杂剧的数量,有一百六十二种。元杂剧题材极为丰富,广泛涉及元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折射出那一时代文人的精神世界。明人朱权曾把杂剧分为十二种(见《太和正音谱》),近代学者则主要把它分为爱情婚姻剧、社会剧、历史剧、公案剧、神仙道化剧等几大种类。

元杂剧一般以大德年间(1297—130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元杂剧的高度繁盛时期,作家、作品的数量相当可观。当时演剧活动最集中的城市是京城大都,此外在真定、汴梁、平阳、东平等经济繁荣的城市以及这些城市周围的乡村地区演出也十分活跃。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等是元杂剧前期最重要的作家。后期杂剧作家大都集中于东南沿海城市。南北统一以后,东南沿海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北方城市的地位明显降低,所以引起北方杂剧作家纷纷南下。在作家阵容、作品数量方面,后期明显不如前期,但有些作品的思想与艺术具有时代与地域的特色,如秦简夫的《东堂老》就是一例。其他重要作家有郑光祖、乔吉等。

(四)元杂剧的形式

1.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形式

元杂剧结均比较紧凑,一般分四大段落,称四折,个别也有五折。“折”相当于现在的所谓幕,一折又可以分几场,是按演员的上下场,出现空场为准。因折之外还需要交待一些情节,就加一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的前面,作为剧情的开端。也有放在折与折之间的,类似过场戏。也有前面和中间加两个模子的。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形式,划分的依剧是:①折是音乐单元,每折唱一个宫调里的一些曲牌,组成一套,因折共有四套曲子,每套曲子里,唱词只用一个韵脚,不换韵,曲牌的次序排列也有一定的规矩。②“折”除了音乐的含义外,它还是戏曲矛盾冲突发展的自然段落。一个戏的矛盾冲突总是包含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段落。因此第一折往往是戏剧的开端,第二折是矛盾的发展,第三折是高潮,第四折是矛盾的解决。

2.旦本与末本表演体制

元杂剧的角色大致可分为旦、末、净、杂四类。旦是女主角,也叫正旦,此外还有副旦、外旦等。末是男主角,相当于京剧里的生,也称正末,末还有副末、小末等。净扮演刚强、凶恶或滑稽的人物,有男有女。元杂剧中丑也包括在净中,不像后来的京剧,丑另作一类。杂包括孤(官员)、细酸(书生、穷秀才)等。元杂剧四折由一个演员唱到底。女主角主唱的本子为旦本戏,男主角主唱的本子为末本戏。这种一人主唱体制的优点,从编剧角度来说,它利于塑造主要人物形象,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性。一个人主唱太累,其他人没事干,苦乐不均。同时也影响其他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不利于突出主题。元杂剧后期也有突破旦本、末本框框的。

3.杂剧剧本内容的三个组成部分

一是曲词。它是元曲的主体,主要作用是抒情,也可以起渲染场景、贯穿情节的作用。二是宾白,宾白就是说白。元杂剧以唱为主,以说为辅,所以把道白叫宾白。宾白有散语,也有韵语,韵语可以是诗词,也可以是顺口溜。宾白又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宾白主要作用是交待剧本的故事情节。所谓曲词抒情,宾白叙事。同时次要角色利用宾白还可以插科打浑,即以逗笑调解气氛,或对反面人物进行讽刺。三是科范,科范是规定演员主要动作表情及舞台效果的。此外,元杂剧的道具,称为“砌末”。剧本结尾有题目正名,它是概括全剧的联语,最末一联是剧本的全称。

(五)元杂剧的艺术成就

元杂剧的艺术特色,概括说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元杂剧在艺术上首以真实与自然取胜。戏剧面对的是观众,要使观众相信看到的艺术虚构是真实的,就要以真情实感来打动读者或观众。所以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称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自然的文学。

第二,元杂剧是诗化了的戏剧。元杂剧是歌舞相结合的戏曲,又是诗剧。元杂剧吸收了我国传统诗歌的表现手法,将叙事、写景、抒情结合在一起。这就是借助唱词——抒情诗,来构成意境,由此作用于观众的想象,展开剧情的矛盾冲突。元杂剧并不像西方的古典戏剧,恪守“三一律”。关于时间、空间的处理,杂剧的作者与表演者都是通过剧情的发展,利用抒情唱词,形成意境后,让观众去想象。元杂剧的舞台一般不设置逼真的布景(仅用少量道具,如桌椅等),戏剧中的事件背景,尽可能通过唱词与演员的表演来体现。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再现剧中的意境,从而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可以说元杂剧的真、神、美,是通过唱词的诗一般的意境来体现的。

第三,语言的通俗与口语化。元杂剧的用语很通俗,这种“通俗”,又不完全用的是自然状态的口语,而是经过提炼的文学语言,形成了雅俗共赏的语言。这种戏曲语言的特点就是介于“文与不文”之间。这种语言朴素自然,又具有生活气息,使人感受到一种独特的美学趣味。元杂剧的这种特色,是中国文学史上所独见的。

总之,元人杂剧的兴盛繁荣是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后期杂剧南移,暴露了它的不少缺欠,如内容上战斗性的减弱、平庸、雷同,以及封建说教和神仙道化一类的东西日益充斥。艺术上的模拟前人,或追求词句华丽而渐失通俗、本色。但它的许多长处为南戏所吸收。因此,它的历史作用永远不会消失。元杂剧永远是我国古代文学园地里一枝鲜艳馥郁的奇葩。

同类推荐
  • 礼教下延之后:文化研究论文集

    礼教下延之后:文化研究论文集

    《礼教下延之后:文化研究论文集》主要内容包括:礼教下延,色情上升:中国文化的分层互动、重读《红旗歌谣》:试看“全民合一文化”、无邪的伪善:俗文学的道德悖论、从金庸小说找民族共识、双单向道:20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基本势态、三层茧内:华人小说的题材自限、无根者之梦:海外小说中的漂泊主题、好一双“中国式眼睛等。
  • 工厂女孩

    工厂女孩

    为深入理解东莞工厂女孩的生活,诗人丁燕先后在两家电子厂、一家注塑厂打工,经历了200天最真实、最深刻的工厂生活,记录下这些工厂女孩青春、爱情与梦想的萌生与破灭,也是对裹挟了无数人命运的现代工业洪流的追问。
  • 火凤凰史沫特莱

    火凤凰史沫特莱

    生命之火在中华大地燃烧。在延安,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近虎离接触在太行山八路军总部、在皖南新四军军部、在抗日前线向世界发出中国的正义呼声……史沫特莱搂住朱德,在他脸颊上亲了两下……1937年1月下旬,红都延安。自从1936年中共中央进驻之后,延安这座历史古城便改变了往日那种沉寂无闻的景象。这一天,四十多岁、高挑身材的史沫特莱出现在延安街头。在美国医生马海德和女作家丁玲的陪同下,她这里瞧瞧,那里看看,显得十分兴奋。
  • 璀璨夺目的世界文学

    璀璨夺目的世界文学

    从古希腊戏剧时代到近代戏剧,从《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到《阴谋与爱情》,在低吟浅唱中回顾东西方戏剧走过的道路,戏剧经典的产生,上古戏剧发展的近代戏剧的历史等。本书从上古、中古、近代三个时期进行划分,图文并茂的为我们展现出杰出的剧作家们,用他们独特的人生体验和艺术探索,奉献出的一台又一台别具特色、精彩绝伦的好戏。
  • 从高原湖走向世界海

    从高原湖走向世界海

    “试看行吟分踏处,山花山草有余香。”透过作家富有灵性的笔触和摄影家们精彩的镜头,一个深藏大美的南华呈现在你的眼前。这是自然天成的美,是纯朴真实的美。
热门推荐
  • 盛世先忧

    盛世先忧

    我闭上眼,头痛欲裂,过往的一幕幕,历历在目。人们说,最残忍的是杀戮,我却不以为然,最残忍的,应是碌碌无为!
  • 无名江湖

    无名江湖

    放荡二骆驼写了不少,后来删了,因为太长时间不恋爱,找不到爱情的感觉。这是一部真正的武侠,不做过多解释
  • 爆笑宠妻:夫君,你胆又肥了

    爆笑宠妻:夫君,你胆又肥了

    阳光洒在桌子上,显得十分柔和,林唯一伸了一个懒腰从床上起来,揉了揉眼睛,站了起来,走向洗脸架……
  • 死水微澜

    死水微澜

    李劼人的长篇小说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被郭沫若称颂为“小说的近代史”。本书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本书以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的七年时间为经,以四川省会成都及其近郊构成的川西坝为纬,描绘了清朝末年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及挣扎的苦难历程。在作品中,作者表达了对备受压制的人们——特别是下层妇女的同情。小说还结合人物塑造和情节推进,细腻地写出了当时的民俗风情、起居服饰等,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性,具有浓郁的巴蜀文化的地方色彩。
  • 农家俏妃

    农家俏妃

    为了给断腿的二叔接骨,白芍被亲四叔卖到了妓院。拼了性命逃回家,全家却……
  • 如何与大人物打交道

    如何与大人物打交道

    《如何与大人物打交道》讲述了:办任何事情都是必须讲究方法和技巧的。以前我们常说:“无事不登三宝殿”。但是现在的社会,更提倡“无事也登三宝殿”,就是要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要学会经营,人脉是成就大事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而一个大人物的圈子更是快速成就非凡事业的最佳途径。
  • The Autobiography of Charles Darwin

    The Autobiography of Charles Darwi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生有你

    一生有你

    《一生有你》自诞生起到现在,陪伴无数国人走过了漫长岁月,发生了无数动人故事。网易云音乐单曲页面评论超过16000条,还在以每天几百条的速度增加。本书编辑从16000多条评论出精选23条,一一联络作者取得授权,将其呈现于本书附录中。《一生有你》,不仅是水木年华、午歌的,更是每一位听者、每一位读者的。愿以这本小书,陪你学会爱,陪你去表白,陪你度过漫长岁月,陪你数尽平淡流年。
  • 替嫁之神医世子妃

    替嫁之神医世子妃

    她是被家族牺牲的庶女,他是王府里重病不治的世子,一场错嫁让两人纠结在一起!家族内的勾心斗角,朝廷上的尔虞我诈,一步错,步步错,该如何在这异世的烦扰中生存下去?且看现代女医师如何在异世混得风生水起!
  • 不渡忘川

    不渡忘川

    秦森俯下身,双手将被黑色塑胶袋包裹的女尸紧紧抱起,任由冰冷而凛冽的感觉在皮肤上蔓延。殓房内很冷,值班的秃顶老头儿不耐烦地跺着脚取暖,烦躁地喊道:“喂!时间到了,要关门了!”身后的徐川干咳了一声,道:“秦先生……”秦森缓缓地放下尸体,看着胶质的拉链飞快掠过,将那张冰冷苍白的脸埋入黑暗之中。他嘴角微微抖动一下,转身推开殓房的大门,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徐川耸耸肩,一言不发地快步跟上。太阳被挡在厚厚的云层之后,天空显得灰蒙蒙的,到处弥漫着初冬的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