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41800000004

第4章 胡蝶 花自飘零水自流

北方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

李延年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是个梦幻的地方,胭脂香、卷发髻、灰色的高跟鞋和旗袍下隐约的腿,发黄的电影海报上尽是迷人的东方美人……在这里诞生了我国最早意义上的“影后”。提起那时的电影明星,让人们耳熟能详的,胡蝶无疑是其中最有分量的一位。她时尚光鲜的外表之下深裹着的倔犟造就了她若蝴蝶般传奇的一生,在新兴的电影媒介上旁若无人地翩飞起舞。电影造就了绝代风华的“电影皇后”,胡蝶也成全了电影的一段辉煌。

这个一生翩跹的女子,有倾国倾城的容貌,演了40年的电影,却一直倔犟地和命运抗争。她有过常人难以企及的辉煌—她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电影皇后”,她开创了中国武侠电影的先河,她将中国电影从黑白时代带进了彩色世界……她的笑容里始终蕴涵着一种神秘,她意味着东方美,也意味着一个怀旧的符号。

关于20世纪30年代的女星,最让后人熟悉的要算阮玲玉了,她的早逝,她的“人言可畏”都像一抹鲜血莹莹的让人惊心动魄。可关于胡蝶我们知之甚少,这使她传奇的故事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透过历史的痕迹,看到这个昔日耀眼“皇后”在上海滩上演绎着的那些爱恨情怨。

她是真性情的女子,对于感情从来都是真,来不得半点假。所以,才有了那场上海市民茶余饭后的谈资—“蝶雪解约案”。只为那个她心底的公道,义无反顾地与初恋情人林雪怀对簿于公堂。她爱潘有声,那么真切地付出,即使被恶贯满盈的军统头头戴笠霸占,然心底仍有个声音对其说:“姓戴的只能霸占我的身体,却霸占不了我的心。有声,我的心永远属于你。”她的魅力大抵在于此吧!淡泊,勇敢,不被权势、金钱所魅惑。

因而,这使她成为当时名女人中最另类的一个,她身上的那股独特的气质,像灰尘里长出的花,独立倔犟地开放在那个繁华飘摇的上海滩。

胡蝶美丽、动人的姿态颠倒众生,这让她遭受到常人难以想象的不幸。

在兵荒马乱的岁月里也曾折断过美丽的翅膀,在飞扬跋扈的军统面前她扞卫多年的女性权利曾是那般的不堪一击……多年后,还有人记起她说过的“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样感慨的句子。

她亦是沉静、低调的女子,虽是当时耀眼夺目的明星,却不嗜张扬,低调得让人淡忘了这些屈辱。是这样懂得善待自己的女人,她永远不会为别人而活着,更不会为了别人伤害自己。

她创造着一个上海奇迹,作为一个炙手可热的红星,她竟能在流言飞语里游刃有余,片叶不沾身。无论遭遇了什么,她总能从容、淡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在一系列荒诞的人生戏剧之后,她一个人孀居国外,只为过平淡、与世无争的余生。她总是讲:“人的一生其实是很短暂的,再绚烂、再凌厉都不过是个瞬间。”

倾国倾城

1933年元旦,由明星公司主办的《明星日报》在上海创刊。为了招揽读者提高知名度,发起了评选“电影皇后”的活动。

开始时并没有太多人注意这个活动,后来陈蝶衣想了一个办法,为刺激影迷的积极性,准备在“电影皇后”诞生后举行一次盛大的加冕典礼,这才引起了空前的轰动。

1933年2月28日晚上,明星日报社在北京路大加利莱社,揭晓了选举结果,胡蝶以21334票的绝对优势胜了当时很红的阮玲玉,当选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电影皇后”。

《明星日报》本是要举行一次盛大的加冕典礼的,却被胡蝶以国难当头的谦辞推掉。然,那时上海滩自是有好事之人。杜月笙之流本就要搞个“航空救国游艺茶舞大会”,于是正好借此机会和胡蝶的庆祝活动结合在一起。再低调的胡蝶,也不得不去应付这次活动。

当时的场面很是轰动,上海滩闻人杜月笙加上耀眼的胡蝶使得大沪舞会上热闹非凡,什么政界要人、商界大佬、演艺界名流都齐齐聚在同一个舞台,为只为亲近那个倾国倾城、明眸皓齿的“电影皇后”。

她因此成了上海滩时髦女性无可替代的偶像,引领了那时上海追星狂潮最高涨的一个时刻,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被人们效仿。据说,有些杂志还把她的穿着打扮从头到脚分解开来,以供读者细细研究和揣摩。

只是,拨开几十年光影,那个盈盈微笑、浅露酒窝的女子,在多年后的异国他乡寂静陨落,偶尔会有人经过看到墓碑上胡蝶的名字时,他们不会想起,那个倾国倾城的女子,曾在黑白两色的旧上海滩若一道彩虹绚丽着人们的视线!

胡蝶翩飞

1908年,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那就是光绪和慈禧相继驾崩。接着,各路军阀在中国的政坛上粉墨登场,整个中国处于动荡不安之中。这一年也是中国第一个电影院诞生的一年,小胡蝶就在这个时候出生了,不偏不倚,一切都刚刚好。由此,一个关于上海滩电影黄金时代的传奇童话正式上演。

父亲胡少贡为她起了一个乳名叫宝娟,他希望在动荡的年代里他可爱的小女儿可以过上安逸的生活。

童年的小宝娟在父母的呵护下精致地长大,由于父亲在铁路工作的缘由,小小的胡蝶随父亲常年在各地奔波,由此也就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各种人等。俗语说,人上一百,种种色色。那些三教九流的言谈举止,给童年时就善于思考的胡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无疑为她后来在银幕上塑造各种角色打下了坚实深厚的基础。

我们将时光回放,追溯到二三十年代浮华掠影的上海滩。没有声音的黑白电影将整个大上海装点得流光溢彩,热闹非凡。由电影引起的诸如偶像崇拜、明星绯闻、影片轰动等问题,与当今社会相比较,毫无丝毫逊色之处。16岁的胡蝶就在此时,怀揣着一个电影的梦想踏出了她从影生涯的第一步。

出落得亭亭玉立的胡蝶,聪慧美丽,父母盼望她能求学深造,她却受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影事业吸引,投考了由顾肯夫等创办的我国第一家电影学校—上海中华电影学校,成为首届训练班学员。

那时,报考的女孩子达2000多名,竞争十分激烈。在等待面试的日子里,胡蝶在家想了很久,她觉得应该起个响亮的艺名好让人记住。直到面试那天她还没想好,正在踌躇之时,看见在花丛中自由翩飞的蝴蝶,才灵感突现把胡蝶这个名字填在报名表格上。后来,这个名字成为旧上海的标志词之一。这应是天真无邪的胡蝶所没料到的。

胡蝶这个美好响亮的艺名与她一生相随,不离不弃,伴她于流光溢彩的戏梦人生中翩然起舞,同时也见证了她日后的奋斗、挫折和荣誉。

她一生在很多地方定居和生活过,正如一直渴望自由的她为自己选定了胡蝶这个名字,美丽、自由,飞累了便寻找一处地方栖息。

只是,81年的漫漫人生,又有几多坎坷、几多辉煌?

初遇林雪怀

胡蝶一生所钟爱的是电影,电影是她苦心经营的事业,却也是让她人生波澜四起的源头。

1925年,胡蝶拍了她生命中最初的一部影片《战功》,胡蝶水银灯下的焕彩生涯由此开始。然而,对于胡蝶而言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她也因此认识了那个日后和她对簿公堂的初恋情人林雪怀。

那一年,胡蝶芳龄十七,梦一样的年纪。

胡蝶因着《战功》认识了张织云,在张织云的介绍下,胡蝶和林雪怀有了一见钟情的相遇。林雪怀长相俊帅,虽在当时明星云集的电影圈里算不上大红大紫,却对当时不过17岁的胡蝶而言,他也是她钟爱的、向往的那个瑰丽世界的一员。而那时花一样年纪的胡蝶在林雪怀的眼里亦是娇美可人的。就这样,一对相互倾慕的男女渐生了情愫,只是没找到更深的接触机会。

不过,世间事总有冥冥中的注定,宿命中的相遇即使是劫难,总也难逃。

初次相遇后不久,好友徐琴芳邀她一起合演《秋扇怨》。是冥冥中的注定亦是一生的宿命,林雪怀恰恰也在这部电影里饰演角色。就这样戏剧化的再次相遇,也让阅世甚浅的胡蝶以为这一生要相伴的那个人就是他了。

《秋扇怨》拍完之后,胡蝶和林雪怀已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恋人。1927年3月22日,在北四川路上新落成的月宫舞场举行了隆重的订婚仪式。

毕竟是俗世中的男和女,这太过戏剧的相识相恋注定是场悲剧,经过短暂的快乐之后,这对令人羡慕的伴侣,却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和幸福。

对于胡蝶来说,与心仪的男子在一起是一种简单的快乐和幸福。然而,对于早已目睹太多圈内冷暖的林雪怀来说,快乐并不是那般单纯。他深知一个女星不可能简单地拥有快乐,幸福不是唾手可得,要历经磨难!他似乎看到了未来,这个单纯美丽的女子成为万人追捧的耀眼明星后,她将会遇到许多进退两难、无可奈何的事,那时的她还会小鸟依人地依偎在他的身边吗?他在胡蝶的身上看到了太多的不可预见的可能,所以他的爱在日渐消失的快乐中因着害怕、因着失去变得畸形起来。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他们之间剩下的全都是无尽又无休止的纷争。对于胡蝶来说,是痛苦;对于林雪怀而言,何尝不是一种痛苦呢?他的人生被完全覆盖在胡蝶耀眼的光环之下无可喘息,所以才有了他之后的无赖、不可理喻。因而,便也促使了那场人尽皆知的“雪蝶官司”。

只感叹若人生只若如初见!

“雪蝶”纷争

1931年,在上海略湿的空气里悬浮着“大明星胡蝶情变”的声音。一时间,在那个兵荒马乱、时局压抑中的人们,便都在这美人如虹的情变之中找着了乐趣。

在那个时代,她始终是个特例,爱得深亦爱得真,然当剧终人散时,她亦可抽身而退毫不犹豫。聪慧若她,从容若她,倔犟若她,她的世界里不可以有欺骗,亦不可有纠缠。

所以,当那个曾经深爱过的男子终日沉迷厮混于舞厅时,当那个男子恶意诽谤她时,她毅然扞卫起自己的尊严。她的勇敢和倔犟,一时让那个不争气的男子汗颜。

其实,她是爱得真的女子,在他没有事业渐沉沦的时候,她拿出辛苦赚来的钱让他做生意。只是,他不谙此道,在散尽胡蝶辛苦赚来的钱时,他渐渐变得无赖起来。他不再是那个当年风流倜傥的模样,心胸狭隘,目光凌厉。他已忘了曾经的美好,变得尖锐起来,他开始担心别人笑话他的无能,担心胡蝶给他戴绿帽子,加上小报记者的编排让林雪怀几乎抓狂。面对各种流言飞语,他是一信再信,先是为了邵醉翁吃醋,后又怀疑她和张石川。在这种无端的猜忌下,这个男人愈发猖狂起来,更变本加厉地用胡蝶的钱在外肆意挥霍,花天酒地。

这让胡蝶恍然醒悟,她不再也不敢对这个男人有任何期望。胡蝶态度的转变让林雪怀有所察觉,无赖又无能的他却来了个“先声夺人”,先给胡蝶递了一纸休书,真的可笑!在休书中他列举了胡蝶那些莫须有的风流韵事,斥责她“行为不检,声名狼藉”,还声明以后要“恩断义绝”。被胡蝶抢了七年风头的他,要分手时还要扞卫自以为是的他所谓的男子尊严。

当胡蝶看到这份措辞恶毒的休书时,心灰到极限,怎么相爱的人可以这样恶言相向?但是,若要默默接受这份屈辱的话,她就不是那个傲然在上海滩特立独行的胡蝶了。

1930年,胡蝶将一纸诉状递到法院。从此,胡蝶陷入了长达一年之久的婚约诉讼。

到底是怎样的缘分呢?

你一纸休书,我一纸诉状,是怎样的纷争在那时灰蒙蒙的上海滩上演?我们不得而知,但从旧时资料知,在长达一年之久的诉讼中,胡蝶不得不出庭八次,身与心的伤害是难以言语的。其实,这场让人神伤的官司无论输赢,胡蝶都不在意,她知一贫如洗的林雪怀是无法还清欠她的钱财,她只是为了讨回一个公道。

当一切旧梦远去,胡蝶再也无欲无求,把自己整个投入她最初的梦想当中。对于这段恋情,多年后她亦不愿多提。在暮年时书写的回忆录中她只寥寥写了几行字:“和林雪怀解除婚约,算是我青年时生活的一个波折,但解决了一件不如意的事,也使我更能专心致志地从事于电影事业。”

她就是这样决绝、独立、倔犟的女子!

电影皇后

却说,结束与林雪怀七年恋情的胡蝶,把全部精力都付诸她热爱的电影事业。她也因此迎来了事业上最为辉煌的一页。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左翼电影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国难当头,民众渐渐对先前的武打片、言情片失去了兴趣,而由左翼人士担当编剧的富有群众性的现实题材的电影“取得了天下”。

那一年,胡蝶拍了那部电影事业上顶峰之作的左翼电影《姊妹花》。

故事本身非常凄惨,恰到好处地迎合了那个特殊的政治环境。在新光大戏院连着放映了60天,可见这部影片在当时的轰动。

1933年,由上海《明星日报》发起的“电影皇后”选举活动中,演技已达顶峰的胡蝶当选为中国电影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后”。

评选结果出来后,国难当头,胡蝶不愿为了“影后”的名号而参加什么“电影皇后”加冕典礼。可是,在那个充斥着欲望的闻人的上海滩怎可避免一次歌舞升平呢?最后,由杜月笙的介入,决定将这一庆祝活动和“航空救国游艺茶舞大会”结合在一起进行。

大会于3月28日下午两点在静安寺路大沪跳舞场举行。

由于胡蝶正患眼疾,所以5时才到会。当新诞生的“电影皇后”终于在场上出现时,会场上立即出现了一个高潮。几位社会名流致贺词之后,由《明星日报》的有关负责人给胡蝶颁发了措辞极尽华丽之势的“电影皇后证书”。

一边是临近亡国的战火,一边是如此热闹的派对,殊不知这个派对跟“航空救国”究竟有什么关系?

胡蝶毕竟是个特立独行的女子,什么时候都不会让人失望,她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在酒红灯绿的欢笑声中,唱出了她作为女伶的愤怒。《最后一声》:“您对着这绿酒红灯,也想到东北的怨鬼悲鸣……”到后来,这愤愤的歌声还在战乱的上海滩时时隐约,细细密密地讽刺着那些所谓的“爱国人士”。

这就是胡蝶,一个美丽又深明大义的女子。用自己柔弱无骨的刺,狠狠地、深深地刺着那些麻木的人们。可悲的是,那些人并没有醒悟,只是心中充满了被讽刺的仇恨。当胡蝶捧着随手借来的男人呢帽“沿门托钵”

募化时,只见这些“热心救国”的女士先生们一一沿着壁角,快步退出舞场,最后一算,仅募得300余元。

对于这个一直跟随她的美称,胡蝶只是淡然,多年后的回忆录里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两句,她称“电影皇后”是一个“像游戏之举的称号”。她的言辞不轻不重,幽幽地像个局外人,难得有她这么心静如水的女子。

但,无论当时历史是怎样,胡蝶因着“电影皇后”的美称,亦成为了那时上海滩时髦女性不可替代的偶像。

蝶恋双飞

1931年,潘有声在胡蝶堂妹胡珊的家中遇见了胡蝶。

这是冥冥之中他们最初的缘分。初见,胡蝶高贵大气的气质就深深地吸引着潘有声。只是,当时郎有意,而妹无情,胡蝶还困在她和林雪怀的情感纠葛当中。刚从婚姻的坟墓中走出来的胡蝶,对感情失去了兴趣,对于身边的追求者她都视而不见。她受的伤害不是写在脸上,而是刻在心上。深知这一点的堂妹,就刻意安排了这场她和潘有声的舞会。

舞会结束后,胡珊又叮嘱潘有声送胡蝶回家。就这样,一段情事才得以绵延继续。

潘有声身材伟岸,并带有一股读书人的气质,他身上这种文人的风雅与胡蝶平素接触的人不一样,这让胡蝶颇感意外,加上两人谈得也十分投机,胡蝶开始了这场让当时许多人都摸不着头脑的恋情。这个爱她胜过爱自己的男人逐渐成为胡蝶的精神支柱,当父亲身患绝症,将不久人世时,胡蝶为了满足父亲的心愿决定与这个爱她的男子结婚。

1935年11月23日,在位于上海九江路和江西路口的一座教堂里,胡蝶和潘有声结束了他们马拉松似的爱情,举行了令人艳羡的结婚典礼。

从这一刻起,他们开始了一段真挚而又凄苦的情感之旅。

婚后不久,胡蝶和潘有声移居香港,以为一切纷争都结束了,可以不再管戏里戏外的是是非非了。没想到,这一生的灾难才刚刚开始,香港这块弹丸之地让胡蝶尝尽了人间冷暖。

1941年,香港沦陷后,日本人邀请胡蝶赴东京拍摄《胡蝶游东京》的纪录片,以示宣扬所谓的中日友善。胡蝶知直接拒绝是不明智的,急中生智中称自己有孕在身,巧妙地躲过了这一劫。但她也开始意识到香港已是一个危险地带,于是,1942年胡蝶一家在东江游击队的帮助下到达重庆,借住在中学同学林芷茗家。只是,那时的胡蝶怎也不会料到,她人生中那段无可奈何的屈辱在这一刻深种。

1944年春季的一天,当疲惫不堪的胡蝶从拍戏外景地回到家中,母亲和林芷茗告诉她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潘有声在几天前,被警察无端抓去,至今下落不明。

胡蝶不知,和自己情同姐妹的朋友会联合别人来算计自己。据说,那时戴笠在杨虎和林芷茗夫妇家中见到了梦寐以求的明星胡蝶,看到现实中的胡蝶比银幕上更明艳动人,激发了要把胡蝶据为己有的念头。所以,便有了后来他联合杨虎和夫人林芷若,设计把潘有声抓起来的一幕。

心急如焚的胡蝶,明知这一切有诈,却也只好接受了林芷茗的建议,于那一年的某一个深夜造访了军统头子戴笠。当戴笠看到眉宇间都透着高傲气质的胡蝶和自己预期的那样,来求自己办事时,这个占有欲极强的霸道男子得到了自己盼望已久的满足。但他深知和胡蝶这个倔犟的女子的事情是不可以操之过急的,所以,在胡蝶走后就找人来把潘有声放了。

一年多的颠沛流离,早已让胡蝶疲惫不堪,见到回来的潘有声,终于支撑不住,一下子晕了过去,病得卧床不起。这时,戴笠借机以养病的名义,把病重的胡蝶安排在自己曾家岩的别墅里。潘有声不是没有感觉,他已意识到戴笠的别有用心,可怎奈自己无权无势是没办法和他抗争的。这时,戴笠又设一计把他支到遥远的云南,等到从异乡辗转回来,他再也找不到胡蝶。后来的后来,听人回忆说戴笠为了达到和胡蝶结婚的目的,曾找当时的黑帮老大杜月笙威胁潘有声和胡蝶离婚。可是,是这样深爱着胡蝶的男子终没有妥协,他只是暂时回到和胡蝶曾经居住的旧巢,苦苦地独自等待着。

1946年,就在胡蝶和潘有声悲叹两人缘分已尽的时候,戴笠乘专机从北平飞往南京失事。

至此,胡蝶悲苦的幽禁生活得以结束,回到了潘有声的身边。之后,胡蝶离开了曾带给她无数光环的上海,与潘有声蝶恋双飞定居于香港。

与戴笠纠缠不清的日子

电影是胡蝶传奇的根源,但传奇胡蝶的生活中并不仅仅只有电影,她和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的那段往事,以及那抹也抹不清的是是非非成了胡蝶传奇中最精彩的一部分。

这传奇像极了她演绎过的老电影,虽总刺啦啦地响个不停,看完了却总是有回味,那么的动人心魄。

和戴笠的纠缠是从那30箱珠宝丢失开始的吧!

为了逃避与日本人合作,胡蝶将前半生的所有积蓄打理成30个箱子托人运往内地,谁知珠宝在半路丢失,得知消息的胡蝶大病一场。

对于胡蝶失宝,戴笠喜之不尽,认为是天赐良机。为了赢得胡蝶的好感,戴笠先是百般安慰,然后又信誓旦旦地保证要破案。于是,他将与之有嫌疑的杨惠敏和她的情夫抓来严刑拷打,得知的确是土匪抢劫之后,又派一批强干的办案人员赴广东全力侦破劫案。只是,由于兵荒马乱,劫匪如麻,任凭有通天之能,也是无法侦破。

戴笠情急之中心生一计,按胡蝶开的丢失珠宝、衣物的账单,派人去外国购置,然后谎说是追回了一部分财物。胡蝶是见过世面的女子,看见戴笠追回的宝物并不是自己的原物,却也不声张,只淡淡地说了些感激的话。不过,对戴笠而言,这也初步博得胡蝶的好感。

为了达到自己彻底占有胡蝶的目的,戴笠又使出一招,派人打发潘有声去云南做生意,还给潘有声发了商人梦寐以求的专员委任状和滇缅公路通行证。潘有声一走,戴笠再也按捺不住强行占有胡蝶的冲动。面对戴笠强大的势力,胡蝶知道反抗无用,她是从容淡定的人,虽痛苦难耐,也只好违心顺从。

自此,胡蝶开始了在重庆被幽禁三年的日子。

胡蝶被幽禁的日子看起来还是很富贵的。戴笠为了不让胡蝶对潘有声有负疚感,就让胡蝶住进杨家山公馆。胡蝶嫌公馆的窗户狭小,楼前景物不好看,戴笠马上派人在公馆前重建别墅,还从印度空运来胡蝶喜欢吃的水果,买来一大堆鞋子让胡蝶选,甚至花费上万的银元弄了个大花园,每天陪胡蝶在花园里散步。

胡蝶每天透过洋房的窗子,看着这隔世的桃源,都会情不自禁地掉泪。她觉得自己已经死了,那个纯洁的胡蝶没有了,那个电影上风光的胡蝶没有了,那个能与洋行丈夫过普通生活的胡蝶也没有了。她现在只剩下一具美丽的躯壳,没有爱,没有事业,什么都没有。

戴笠是爱胡蝶的,对胡蝶倒也真是体贴入微,这样一个杀人不眨眼的特务头子竟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但是这样的爱如果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也就成了很猥琐的一种爱了。戴笠可不管这些,他要与胡蝶结婚,他逼迫着潘有声与胡蝶离婚。

潘有声迫于权势,同意与胡蝶解除婚姻关系。然而,造化弄人,准备和胡蝶结婚的戴笠因飞机失事摔死于南京近郊,一切美梦即刻成为泡影。就这样,心机用尽的戴笠最终没能和胡蝶结婚。

胡蝶终于结束了被幽禁的日子,重新获得自由。

胡蝶飞走了

胡蝶终于逃出了戴笠的魔爪,重获自由,回到了丈夫和孩子的身边。可是,当一家人终于团聚在上海准备开始新的生活时,她犹豫了。

经过抗日烽火洗礼的上海,活跃着的是新一代更加年轻有为的女影星,上海电影的未来已经不再属于她了。生活上,她与戴笠之间的关系,使她无法从容面对从重庆等地重返上海的左翼影人,尤其是无法逃避一批有“隐私癖”的黄色报刊记者,好友阮玲玉悲愤自杀一事使她对“人言可畏”更增添了一份恐惧。经过一番慎重的讨论,胡蝶和潘有声决定携一双儿女去香港发展。

到香港后,潘有声创办了以生产“蝴蝶牌”系列热水瓶为主的兴华洋行。胡蝶倾注了全力,辅佐潘有声从事经营。这种苦尽甘来、朝夕相处的生活只持续了六年,潘有声就病逝了。丈夫的先她而去,使她始终无法摆脱孤独和悲哀,对电影的思念一日浓似一日。

1959年,在亲友的鼓励下,已年过半百的胡蝶加盟邵氏公司,回到了阔别10年的电影界重铸辉煌。

1975年,胡蝶移居加拿大的温哥华,并改名为潘宝娟。宝娟是父母为她起的乳名,以潘为姓则表达了她对亡夫潘有声的怀念之情。告别了影坛又身居异地的胡蝶,时常怀念着祖国,可是,她最终也没有回来。与戴笠之间那段难以启齿的往事,是横亘在她与故乡之间的一堵无形的墙,情感上的难堪使她迈不动回家的步伐。

1989年4月25日,翩舞人间近百年的胡蝶在温哥华因病与世长辞,应她的要求,骨灰安葬在她深爱了一生的亲人旁边。这位中国第一位“影后”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是:“胡蝶要飞走了!”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1)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我的外公陆定一

    我的外公陆定一

    本书系统记述了陆定一同志青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革命战争时期的奋斗历程、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华彩乐章、“文革”中遭受的种种冲击和苦难,记述了陆定一同志与唐义贞烈士的生死情恋,展现了陆定一同志虽历经磨难而依旧信念不改、信心不减、追求不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 永远的罗马恋人:奥黛丽·赫本与格里高利·派克

    永远的罗马恋人:奥黛丽·赫本与格里高利·派克

    有一种超越友情的友情,叫“派克与赫本”,有一种未达爱情的爱情,叫“派克与赫本”。他们在银幕上留下了一段被后世奉为经典的爱情;他们用银幕背后的互相鼓励,换来了人们对纯真友爱的憧憬。他们在灵魂上达成了联盟,世俗的我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在淡淡忧伤中感动着。
  • 百位世界杰出的谋略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谋略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 温柔的血腥:剖解帝制时代的十一位太上皇

    温柔的血腥:剖解帝制时代的十一位太上皇

    唐代学者颜师古对“太上皇”解释道:“太上”,极尊之称也。皇,君也。天子之父,故曰皇;不预治国,故不言帝也”。也就是说.它不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而是封建皇帝对其父亲或退位皇帝的极端尊贵的称号。正是如此,在我国漫长的帝制时代中,皇帝前后递嬗,有数百人之多,但真正做太上皇的却只有寥寥数人。原因很简单,皇帝宝座的诱惑力任何人都无法抗拒,一个人一旦坐上这个宝座,就不肯轻易下来。一般而言,帝制时代的皇帝们大抵有三种命运:要么病死于龙榻,要么被外来的武力赶下台.要么是活着让出皇帝宝座。
热门推荐
  • 男人不可以穷

    男人不可以穷

    《男人不可以穷》由薛可正编著,讲述了:一向安于现状的白领青年薛可正,经历双失(失业+失恋)打击,跌入谷底之际,偶然机会进入金融行业并最 终成为黄金经纪,生活的压力让他逐渐变得善于反思和奋进,在他决意与过去告别时,却意外发现他失业和失恋背后的真正原因……底层青年薛可勇屡屡遭遇不顺与挫折,他把这一 切都归因于穷,生死皆有命,富贵不由天。最终可勇在一次意外事件中幡然醒悟,此时是为时过晚还是尚存机会?
  • 续梦思缘

    续梦思缘

    梦也可能是一个个故事,而故事也可依托于梦中,只是生活随笔,想到了就写,谢谢。
  • 金陵纪略

    金陵纪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你是我的亿万星辰

    你是我的亿万星辰

    【甜宠虐文】【推荐完结虐文:《方先生余生请放手》《听说你从月光来》推荐甜宠新书《我磕的cp超甜》】他是她的星辰。她被大火灼伤,被现实击垮,却因为他,迎来了新生。【如果你的世界没有我,那我会从你的世界里撕裂开一条缝,纵身一跳,然后抱住你,紧紧相依。——林夕】【如果你的世界里没有我,那么我会化为亿万星辰,为你的世界照亮光芒,让你永不孤单。——夜昼鄞】
  • 三言二拍精编(1册)

    三言二拍精编(1册)

    三言”所收录的作品,无论是宋元旧篇,还是明代新作和冯梦龙拟作,都程度不同地经过冯梦龙增删和润饰。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
  • 总裁前夫

    总裁前夫

    他本以为在她的世界里他是天,是地,可不曾想她却隐瞒了他一个惊天的秘密,待他知道后,他的双手狠狠的掐住她的脖子,大脑充斥的怒气即将送她去西天......她是香城男人最想娶的女人,他是香城女人最想嫁的男人。他们是指腹为婚的青梅竹马,一场意外,他将原本以妹妹角色待在他身边的她彻底推开......为了女儿,他娶她,却不爱她,为了女儿,她嫁他,却只爱他。原本以为只是习惯了你的陪伴,却在没有你的日日夜夜孤枕难眠;原本以为只是习惯了去爱你,却也可以在离开你时过得风生云起。安子皓,并非只有你才可以让我等三十六年,可我却甘之如饴。----江可馨这是一个指腹为婚的故事,男主安子皓,女主江可馨。推荐君儿的完结文《惹火小娇妻,总裁该投降了》《总裁的小爱人》,其他作品中,戳,戳,用力的戳,都非常好看,么么哒,不虐!
  • 蛮妃猎君记

    蛮妃猎君记

    十六岁,我有了一个夫婿,君子国皇上最宠爱的第九个儿子——公子韩嫣。得知这个消息时,他一脸绝望,我也一脸绝望。他咆哮“我绝不娶能和狗熊搏斗的女人为妻!”我错愕“原来你居然是男的啊?”有百般虐待,就有百折不挠!男人婆和娘娘腔,且看他们在斗法中如何改造对方……
  • 散文(2016年01期)

    散文(2016年01期)

    《散文》创刊于1980年1月,是我国第一家专发散文作品的纯文学刊物。创刊之初,便确立了思想上追求高格调,艺术上追求高水准的办刊宗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使得《散文》成为一份高雅纯净,独具品位的刊物,推出了包括贾平凹、赵丽宏、詹克明、李汉荣等在内的大批优秀散文作家及作品,得到了广大读者和社会的认可。从创刊至今,《散文》一直以它独特的魅力力证着自己的存在,坚持呈现当代中国巅峰笔意,鼓励作者表达发现,呈现了一种罕见的沉思的品质和悲悯情怀,是当代文学界尤其是散文界极具分量的文学读本。
  • 凤妃为尊

    凤妃为尊

    五岁她被测出体内怀有极灵根,按理该是百年一遇的灵力天才。没成想变成了魂魄残缺的白痴!众人皆为之可惜时,她灵魂归来!如同一颗蒙尘许久的珍珠,褪去铅华后惊艳四方。已退婚的太子跑来忏悔欲挽回。洛音尘勾唇一笑:“不好意思,你太弱了,我看不上。”
  • 佛说舍利弗悔过经

    佛说舍利弗悔过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